小雨濛濛。轻烟舞曳风。林椒高低疏密,依浅濑、媚遥峰。浴鹭水溶溶。晴霞映晚红。拟向玉堂举似,摹写入、画图中。
小雨濛濛。轻烟舞曳风。林椒高低疏密,依浅濑、媚遥峰。浴鹭水溶溶。晴霞映晚红。拟向玉堂举似,摹写入、画图中。

shuāngtiānxiǎojiǎo··xiǎoméngméng--cáoguān

xiǎoméngméngqīngyānfēnglínjiāogāoshūqiǎnlàimèiyáofēngshuǐróngróngqíngxiáyìngwǎnhóngxiàngtángshìxiěhuàzhōng

曹冠

曹冠

曹冠字宗臣,号双溪,东阳(今属浙江)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二十五年,为平江府府学教授,旋除国子录擢左宣议郎、太常博士,寻兼权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桧死,为撰谥议,称桧“光弼圣主,绍开中兴,安宗社与阽危之中,恢太平于板荡之后。道德先天地,勋业冠古今”后数日,以右正言张修等论罢。明年,又被论为秦埙假手驳放科名。孝宗时,许再试,复登乾道五年(1169)进士。绍熙初,知郴州,转朝奉大夫赐金紫致仕,年八十卒。有《双溪集》二十卷,《景物类要诗》十卷,词有《燕喜词》一卷。 ▶ 7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
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wú)¹岸欲平²
译文:清晨的风催促我挂忱符,春天乘船在江面行驶,两岸长满绿草好像与整个堤岸相平。
注释:鸳湖:即鸳鸯湖,一名南湖,在今浙江嘉兴南。¹春芜:春天的草地。²岸欲平:即欲平岸。
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
长水塘¹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²
译文:长水塘下了三天的雨,菜花散发的脉脉清香在春风里一阵阵掠过整个秀州城。
注释:¹长水塘:位于浙江嘉兴之南,由杭州、海宁一带山区发源,注入鸳湖。²秀州城:即今浙江嘉兴市。吴越置秀州,治所在嘉兴。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春天的早晨嘉兴城外春风和畅,春水荡漾,春草繁茂的景象。“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首句的诗眼在一“催”字,是清晨湖上的晓风的催。这一句既点明了时间,与诗题呼应,也交代了诗人自己所处的地点。他此时身在船上也许刚刚迈出船舱,如果不是清凉沁人的晓风,还不会这么早就挂帆起航。“催”字把景物和人物的关系传达出来了。第二句写湖景,描写舟行所见。“绿”字下得极好,和“涨”字结合在一起,给人丰富的色彩想象和运动感,那碧色的湖水仿佛就在眼前漾动,晃人的眼睛。水色苍翠,原野才能与之一色,“平”字也才更好落实。用色彩词代替名物词是古典诗词最具表现力的手法之一,这里是一个典型例证。

  后两句写天晴过后,片片油菜田冲击着诗人的乡情。“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这两句是全诗精粹所在。第三句承上启下,为末句作铺。诗人正由长水塘坐船到达嘉兴。路上春雨连绵,水势迅涨。可以想见雨过天晴之后,诗人从船舱中跨出来,那种新鲜、清爽的青春感受。这时他写下了最传神的一句,“菜花香过秀州城”。这一句全写感觉,然而容量也最大,写出了诗人对家乡最独特的那种感受。诗人没有写其他的鲜花,却把那带着泥土芳香的油菜花味突现出来。这花味把诗人浓厚的乡情全唤起来了,像醇酒一样令他陶醉其中。在一片菜花清香中诗人驶过了秀州城。这个“过”字既是船过,也是香过,更是情过,里面蕴含多少联想,引发出多少新的体验,足可令读者作无穷的想象和深思。

  前两句,写的是风,是船,是春水、春草,却令读者感到,诗人心中也已晓风拂拂,风帆满满,春潮洋溢,碧草茸茸。后两句,使人想到朴素的民歌。歌手直抒胸臆,不加雕饰,如同童子直言,随口而出,歌声中充满了儿童一般的真诚与坦率,单纯稚拙而又有趣。

参考资料:
1、 钱仲联.元明清诗鉴赏辞典·清、近代.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1080
2、 周啸天.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868

xiǎoguòyuān

zhāshènxíng qīngdài 

xiǎofēngcuīguàfānxíng 绿zhǎngchūnànpíng 
chángshuǐtángnánsān càihuāxiāngguòxiùzhōuchéng 

忧蚕桑之费也
红线毯¹,择茧(jiǎn)(sāo)²清水煮,拣³丝练线红蓝染。
译文:红线毯,是南方女子经过采桑养蚕、择茧缫丝、拣丝练线、红蓝花染制等重重工序,日夜勤织而织就的。
注释:¹红线毯:一种丝织地毯。此类红线毯是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市)所管织造户织贡的。据《新唐书·地理志》宣州土贡中有“丝头红毯”之目,即此篇所谓“年年十月来宣州”的“红线毯”。²缫丝:将蚕茧抽为丝缕。³拣:挑选。⁴练:煮缣使熟,又有选择意。⁵红蓝:即红蓝花,叶箭镞形,有锯齿状,夏季开放红黄色花,可以制胭脂和红色颜料。
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染为红线红于蓝¹,织作披香殿(diàn)²上毯。
译文:费尽了心血和汗水染成的红线比红蓝花还要红,织成的毛毯却被铺在宫殿地上当做地毯。
注释:¹红于蓝:染成的丝线,比红蓝花还红。²披香殿:汉代宫殿名。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曾在此轻歌曼舞。这里泛指宫廷里歌舞的处所。“披香殿”原为汉代宫殿名,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曾在此地轻歌曼舞,这里借指宫廷歌舞之地。
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
披香殿广十丈馀(yú),红线织成可殿铺¹
译文:披香殿广阔到足有十丈多长,这些红线毯正好与宫殿地面的大小适合而铺满。
注释:¹可殿铺:亦可作“满殿铺”解。可,适合。
披香殿广十丈馀,红线织成可殿铺。
彩丝茸(róng)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shēng)¹物。
译文:红线毯松软的质地简直受不了任何东西来压,而幽幽的芳香、美丽的图案无人爱惜欣赏。
注释:¹不胜:承受不起。
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
美人蹋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译文:美人们在上面任意踩踏歌舞,她们的纤纤细足陷没于毯内,随便踏践。
美人蹋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太原毯涩(sè)¹(cuì)²缕硬,蜀都褥(rù)薄锦花冷。
译文:太原出产的毛毯硬涩,四川织的锦花褥又太薄。
注释:¹涩:不柔润。²毳:鸟兽的细毛。
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
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
译文:都不如这种丝毯柔软暖和,于是宣州岁岁上贡线毯。
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
宣城太守加样织¹,自谓为臣能竭(jié)力。
译文:宣州太守为表对上位者的尽心竭力,令织工翻新花样、精织勤献。
注释:¹加样织:用新花样加工精织。
宣城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
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¹丝多卷不得²
译文:线毯线厚丝多不好卷送,费就千百劳力担抬入贡。
注释:¹线厚:是说丝毯太厚。²卷不得:是说不能卷起。
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¹
译文:得享高官厚禄的宣州太守怎会想到,织就一丈毯,需费千两丝,多么劳民伤财。
注释:¹千两丝,不是实指,虚写所耗费蚕丝之多。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¹
译文:地不知冷暖,劳苦人民却靠这生存啊,不要再夺走人民赖以织衣保暖的丝去织就地毯了。
注释:¹地衣:即地毯。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红线毯》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诗中的一首。这首诗通过宣州进贡红线毯的事,对宣州太守一类官员讨好皇帝的行为加以讽刺,又着重暴露最高统治者为了自己荒淫享乐,毫不顾惜织工的辛勤劳动而任意浪费人力物力的罪恶。从结尾两句,可以清楚看出浪费那么多的丝和劳力去织地毯,势必导致许多人穿不上衣服。作者在诗中对这种现象进行直接谴责,感情强烈。
偶向江边采白蘋,还随女伴赛江神。
¹向江边采白蘋(pín)²,还随女伴赛³江神。
译文:偶尔到江边采摘白蘋,又随着女伴祭奠江神。
注释:¹偶:偶尔,一作“闲”。²白蘋:一种水中浮草,夏季开小白花。³赛:祭祀,古代祭神称为赛。
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
众中不敢¹分明语²,暗掷(zhì)金钱卜³远人
译文:当着众人不敢明说心怀,暗暗地投掷金钱,卜问我那远方郎君的音讯。
注释:¹不敢:一作“不得”。²分明语:公开表示。³金钱卜:古占卜方式之一,相传是汉代易学家京房所创。最初,卜者在卜卦过程中仅用金钱记爻,后来把这一占卜过程简单化,并逐渐推向民间。卜者把金钱掷在地上,看它在地上翻覆的次数和向背,以决定吉凶、成败、归期、远近等。⁴远人:指远方的丈夫。

  这首诗的开头,没有费笔墨去描绘人物身边的景物和环境,也没有抒发人物的情绪和心理,而是直接描写人物的举止行动。这是别具一格的写法。江边采蘋和赛江神,都是极富生活气息的场景。在迎接热闹非凡的祭江神中,且看女主人公的表现,“偶向”和“还随”两个词语,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心不在焉。去采白蘋也好,去看赛江神也好,她都是无可无不可,女伴们叫她一声,她就跟着去了,人人都为热闹的大阵势兴高采烈,可是她却没有兴致。她一定是有心事的。这种用人物动作行为暗示人物心理的写法,别具一格。

  三、四两句道出女主人公的心事。“不敢”二字写出了女主人公心中的娇怯、羞涩。“语”的内容,应该是想打听自己丈夫远行的吉凶或归期远近。越是炽热地思念,就越是不敢当众剖白心迹,就越能令读者体味到她内心的痛苦之甚,幽怨之多。第三句描绘女主人公羞怯的性格,为结句起了铺垫作用。尾句接着写她偷偷地为“远人”占卜。这一细节描绘将女主人公的纯洁心灵、美好情感表现得自然真实、栩栩如生。

  这首写闺情的诗歌,别致之处就在于用细节的刻画,由人物的动作神态,来暗示人物的心理活动,衬写人物的无限情思。“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的这一细节,传神生动,使得一个娇羞痴憨的闺中女子的形象跃然纸上,表现了她对爱情的忠诚和对远方丈夫的深切思念。南宋词人王沂孙的《高阳台》中有“屡卜佳期,无凭却恨金钱”的句子,即是借用了这两句的意思。另外,本诗语言淳朴清新,极富生活情趣,贴近生活。

参考资料:
1、 林方直 王志民 .唐诗精华 .呼和浩特市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5年 :354页 .
2、 谢真元 .一生必读唐诗三百首鉴赏 汉英对照 .北京市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2006年 :347-348页 .

jiāngnán--

ǒuxiàngjiāngbiāncǎibáipíngháisuíbànsàijiāngshén

zhòngzhōnggǎnfēnmíngànzhìjīnqiánboyuǎnrén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冬至至后日初长¹,远在剑南²思洛阳。
译文:冬至之后,白天渐长而黑夜渐短。我在远远的成都思念洛阳。
注释:¹日初长:指冬至之后,白天逐渐由短变长。²剑南:这里指蜀地。因在剑门关以南,故称。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
青袍白马¹有何意,金思铜驼²非故乡³
译文:我在严武的幕府中志不自展,成都虽也有如金谷、铜驼一类的胜地但毕竟不是故乡金谷铜驼。
注释:¹青袍白马:此和《洗兵行》中所用不是一个意思。这里指的是幕府生活。²金思、铜驼:邵注:金思园、铜驼陌,皆洛阳胜地。³非故乡:金思铜驼,洛阳皆遭乱矣,物是人非。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dì)(è)¹一别永相望。
译文:梅花正含苞欲放,我不自觉地想起我洛阳的兄弟朋友。
注释:¹棣萼:以比喻兄弟。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愁极¹本凭诗遣(qiǎn)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译文:愁闷极了,本想写诗来排愁,没想到越写越凄凉了。
注释:¹愁极:意为愁苦极时本欲借诗遣怀,但诗成而吟咏反觉更添凄凉。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第一句准确地写出了冬至的特点:一年中日最短,影最长的日子,冬至之后,日渐长而影渐短。诗人杜甫写此诗时,正在成都(剑南),在朋友严武那里做幕僚,而且与严武发生了一些不愉快,心情十分低落,所以就思念起了洛阳。杜甫的青少年时期是在洛阳度过的,而且他与李白当年也正是在洛阳相识的。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青袍白马,指的是自己当前的处境,指闲官卑位,这里作借代用,也可指处于闲官卑官中的自己。随即他又说,故乡洛阳已经物是人非。当时安史之乱,洛阳已经沦陷。这里的金谷,指的是金谷园,西晋石崇的花园,在洛阳西北,这是古代诗歌中经常出现的一处名园。铜驼,指的是铜驼街,铜驼路是西晋都城洛阳皇宫前一条繁华的街道,以宫前立有铜驼而得名。故人们常以金谷、铜驼代表洛阳的名胜古迹,或者指代洛阳。但洛阳城里的“金谷铜驼”并非故乡的典型特征。诗中的“金谷”与“铜驼”,已十分清楚地告知我们,杜甫在剑南所思念的洛阳,是可肯定为其故乡的。而诗中的“非故乡”,并不是指洛阳不是杜甫的故乡,而是说:但洛阳的金谷园、铜驼等胜地的风景,因遭受了安史之乱而使其非昔日可比了。正如《杜诗详注》云:“金谷铜驼,洛阳遭乱矣。”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诗以开花繁盛紧密的棠棣起兴,讲对兄弟的思念。所以棣萼指的就是兄弟,所以表面上作者是在讲两种花,指堂棣之华早就开谢了,自己还在想着它,而梅花正含苞欲放。而实际上,作者前一句是起兴,讲的是眼前的景:梅花欲开。后一句讲的是由此景而联想的情绪:对远在洛阳的兄弟朋友的思念。洛阳遭受战乱,那里有知我怜我的兄弟,所以我特别地想念它。(棠棣,有人以为就是郁李,以上为郁李花。)诗人说,愁闷极了,本想写首诗来排遣这愁闷,没料到诗写成后自己吟咏起来,反而更觉得凄凉与寂寞了。

参考资料:
1、 仇兆鳌在《杜诗详注》卷十四笺此云:“金谷铜驼,洛阳遭乱矣。因梅花而念棣萼,总是触物伤怀。”

zhìhòu

 tángdài 

dōngzhìzhìhòuchūcháng yuǎnzàijiànnánluòyáng 
qīngpáobáiyǒu jīntóngtuófēixiāng 
méihuākāijué èbiéyǒngxiāngwàng 
chóuběnpíngshīqiǎnxìng shīchéngyínyǒngzhuǎnliáng 
一卷疏芜一百篇,名成未敢暂忘筌。
一卷疏芜¹一百篇,名成未敢暂忘筌。
译文:我这一卷诗集稀疏散乱共有百篇诗作,现在虽然出了名,可也不敢忘了赖以成功的这些诗作。
注释:¹疏芜:稀疏散乱。
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
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
译文:可它们怎么能够比得上王湾的佳句“海日生残夜”呢?仅仅这一句佳句就可以流传万古了。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