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忠肝照日明,济时无策苦伤情。
聱牙拊几悔南流,和泪挑灯编北盟。
汉用檄招三十郡,楚因歌散八千兵。
太平若斗生灵肉,何用生灵望太平。
一片忠肝照日明,济时无策苦伤情。
聱牙拊几悔南流,和泪挑灯编北盟。
汉用檄招三十郡,楚因歌散八千兵。
太平若斗生灵肉,何用生灵望太平。
华岳

华岳

华岳,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子西,贵池(今属安徽)人。因读书于贵池齐山翠微亭,自号翠微,武学生。开禧元年(1205)因上书请诛韩侂胄、苏师旦,下建宁(今福建建瓯)狱。韩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1217),登武科第一,为殿前司官属。密谋除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东市。其诗豪纵,有《翠微北征录》。 ▶ 293篇诗文

猜您喜欢
郦食其,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衣食业。为里监门,然吏县中贤豪不敢役,皆谓之狂生。
郦食(yì)(jī)¹,陈留²高阳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衣食业。为里书门,然吏县中贤豪不敢役,皆谓之狂生。
译文:郦食其,陈留县高阳人。喜好读书,但家境贫寒,没有谋得衣食的职业。给村里当看门人,然而官吏及县中有权势的人都不敢役使他,都认为他是狂放的年轻人。
注释:¹食其:即食箕,其名有希望一生丰衣足食之义。²陈留:县名。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南。³高阳:小邑名。属陈留县,在今河南杞县西南。⁴落魄:穷困,不得意。
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食其闻其将皆握龊好荷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食其乃自匿。后闻沛公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食其里中子,沛公时时问邑中贤豪。骑士归,食其见,谓曰:“吾闻沛公嫚易人,有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自谓我非狂。’”骑士曰:“沛公不喜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食其曰:“第言之。”骑士从容言食其所戒者。
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¹过高阳者数十人,食其闻其将皆握(wò)(chuò)²好荷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食其乃自匿(nì)。后闻沛公略地陈留郊,沛公麾(huī)下骑士适食其里中子,沛公时时问邑中贤豪。骑士归,食其见,谓曰:“吾闻沛公嫚(màn)³人,有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自谓我非狂。’”骑士曰:“沛公不喜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zhé)解其冠,溺(niào)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食其曰:“第言之。”骑士从容言食其所戒者。
译文:到陈胜、项梁等起义时,各个将军攻占下许多地区,他们中有数十人经过高阳县,郦食其听说这些将军都是气量狭小,拘泥琐细礼节,自以为是,而不能听取好的建议,郦食其便躲藏起来。后来听说沛公率军到了陈留郊区,沛公的部下有一位骑兵恰巧是郦食其的同乡,沛公经常向他询问邑中是否有贤者和豪杰。骑士归乡时,郦食其对他说:“我听说沛公对人傲慢又看不起人,但很有远见,这真是我所愿意交往的人,先为我介绍一下。如果看见沛公,对他说‘我的家乡有一位姓郦的先生,六十多岁,身高八尺,人们皆认为他是狂妄之人,,但他自己说我不是轻狂之徒。”骑兵说:“沛公不爱和读书人交往,请来的客人中若有带着儒生帽子的人,沛公就摘下他的帽子,在帽中小便。和人谈话时,常大骂读书人,所以不要像儒生那样说话。”郦食其说:“只管这么说。”骑兵便像郦食其所告诫的那样从容地说明给沛公。
注释:¹徇地:犹略地。²握龊:同“龌龊”。器量狭窄。³嫚:傲慢。⁴易:轻视。⁵先:介绍之意。⁶溺:同“尿”,小便。⁷第:但也。⁸戒:告诫。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食其。食其至,入谒,沛公方踞床令两女子洗,而见食其。食其入,即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欲率诸侯破秦乎?”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攻秦,何谓助秦?”食其曰:“必欲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衣,延食其上坐,谢之。食其因言六国从衡时,沛公喜,赐食其食,问曰:“计安出?”食其曰:“足下起瓦合之卒,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人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中又多积粟,臣知其令,今请使,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食其往,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食其为广野君。
  沛公至高阳传舍¹,使人召食其。食其至,入谒(yè),沛公方踞(jù)²令两女子洗³,而见食其。食其入,即长揖(yī)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欲率诸侯破秦乎?”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攻秦,何谓助秦?”食其曰:“必欲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于是沛公辍(chuò)洗,起衣,延食其上坐,谢之。食其因言六国从衡时,沛公喜,赐食其食,问曰:“计安出?”食其曰:“足下起瓦合之卒,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人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中又多积粟(sù),臣知其令,今请使,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qiǎn)食其往,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食其为广野君。
译文:沛公到了高阳县的官舍,派人召郦食其来见,郦食其到了,沛公正坐在床上让两个女子为他洗脚,就这样召见郦食其。郦食其进入室内即拱手而不行拜礼,说:“您是想帮助秦攻打诸侯吗?还是想率领诸侯灭亡秦朝?”沛公骂道:“你这个卑贱的儒生!天下百姓遭受秦的苦难已经很久了,所以诸侯才相继率兵攻秦,你怎么能说帮助秦呢?”郦食其说:“您要招聚民众,纠合义兵,去推翻秦的暴虐统治,就不应当坐在床边召见老人。”于是沛公停止洗脚,起身穿好衣服,请郦食其坐上座,对郦食其赔礼。郦食其于是谈到了六国合纵连横时的情况。沛公很高兴,赐郦食其吃饭,问道:“你有什么好的计策吗?”郦食其说:“您集合的未经训练之众不到一万人,要想直接攻打强大的秦国,这可以说是将手伸向老虎的口中啊!陈留县位于天下的要冲,四通八达,现在城里又囤积了许多粮食。我一向与陈留的县令友好,现在请您任命我为使者去命令他投降。如果他不听从,您就派兵攻打他,我来作内应。”于是派郦食其前往陈留县,沛公率兵跟随他而来,最后攻下了陈留。沛公封郦食其为广野君。
注释:¹传舍:客馆,犹今之招待所。²踞床:坐在床边。³洗:洗足。⁴竖儒:贱儒之意。⁵辍:中止。⁶起衣:谓起身整衣。⁷瓦合:犹言乌合。⁸知其令:谓与县令相知。⁹下:归降之意。
食其言弟商,使将数千人从沛公西南略地。食其常为说客,驰使诸侯。
郦生言其弟郦商¹,使将数千人从沛公西南²略地。郦生常为说客,驰使诸侯。
译文:郦食其推荐其弟郦商,让他率领数千人跟随沛公向西南夺取土地。郦食其经常作说客,在诸侯之间奔走游说。
注释:¹商:郦商,本书有其传。²西南:谓往西南。
汉三年秋,项羽击汉,拔荥阳,汉兵遁保巩。楚人闻韩信破赵,彭越数反梁地,则分兵救之。韩信方东击齐,汉王数困荥阳、成皋,计欲捐成皋以东,屯巩、雒以距楚。食其因曰:“臣闻之,知天之天者,王事可成;不知天之天者,王事不可成。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夫敖仓,天下转输久矣,臣闻其下乃有臧粟甚多。楚人拔荥阳,不坚守敖仓,乃引而东,令適卒分守成皋,此乃天所以资汉。方今楚易取而汉后却,自夺便,臣窃以为过矣。且两雄不俱立,楚、汉久相持不决,百姓骚动,海内摇荡,农夫释耒,红女下机,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愿足下急复进兵,收取荥阳,据敖庚之粟,塞成皋之险,杜太行之道,距飞狐之口,守白马之津,以示诸侯形制之势,则天下知所归矣。方今燕、赵已定,唯齐未下。今田广据千里之齐,田间将二十万之众军于历城,诸田宗强,负海岱,阻河济,南近楚,齐人多变诈,足下虽遣数十万师,未可以岁月破也。臣请得奉明诏说齐王使为汉而称东藩。”上曰:“善。”
汉三年秋,项羽击汉,拔荥(xíng)¹,汉兵遁保巩²。楚人闻韩信破赵³,彭越数反梁地,则分兵救之。韩信方东击齐,汉王数困荥阳、成皋(gāo),计欲捐成皋以东,屯巩、雒(luò)以距楚。食其因曰:“臣闻之,知天之天者,王事可成;不知天之天者,王事不可成。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夫敖(áo),天下转输久矣,臣闻其下乃有臧(zāng)(sù)甚多。楚人拔荥阳,不坚守敖仓,乃引而东,令適(shì)分守成皋,此乃天所以资汉。方今楚易取而汉后却,自夺便¹⁰,臣窃以为过矣。且两雄不俱立,楚、汉久相持不决,百姓骚动,海内摇荡,农夫释耒(lěi),红女¹¹下机¹²,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愿足下急复进兵,收取荥阳,据敖庚¹³之粟,塞成皋之险,杜太行¹⁴之道,距飞狐之口¹⁵,守白马之津¹⁶,以示诸侯形制¹⁷之势,则天下知所归矣。方今燕¹⁸、赵已定,唯齐¹⁹未下。今田广据千里之齐,田间²⁰将二十万之众军于历城²¹,诸田宗强,负海岱(dài)²²,阻河济²³,南近楚,齐人多变诈,足下虽遣数十万师,未可以岁月²⁴破也。臣请得奉明诏说齐王使为汉而称东藩²⁵。”上曰:“善。”
译文:汉三年秋天,项羽进攻汉军,夺取荣阳,汉军退保巩县。楚军听说韩信已攻下趟国,彭越又多次在梁一带扰乱,就分兵解救。韩信刚东击齐国,汉王多次被围困在荣阳和成皋,计划放弃成皋县以束的地区,驻守巩县、洛阳以对抗楚军。郦食其于是说:“我听说知道天之所以为天的人就可成就帝王之业;不知道天之所以为天的人就不能成功。称王的人以百姓为天,而百姓以粮食为天。敖仓作为天下运输枢纽已经很久了,我听说敖仓贮藏有很多粮食。楚军夺下荣阳,而不坚守敖仓,却带兵向东进军,留下受到处罚的士兵分别驻守成皋,这正是上天来帮助汉王。如今楚军容易被攻取而漠军反要退却,这是自己放弃了有利的时机,我自认为太过分了。况且两雄不并立,楚、汉长久相战不休,百姓生活不得安宁,国内动荡,农夫不能种田,妇女不能纺织,天下的人心不安定。希望汉王能够尽快再次进军,夺取荣阳,占据敖仓的粮食,堵住成皋之险,封锁太行之道,占据飞狐的险关,坚守黄河的白马渡,向诸侯显示漠已控制了有利形势,天下的人就知道应归顺谁了。如今燕国、赵国已经平定,衹有齐国还没攻下。现在田广占据着幅员千里的齐国,田间统率着二十万军队,在历城驻军,田氏势力强大,背靠大海和泰山,阻拦着黄河、济水的通道,向南靠近楚国,齐国兵将多计谋,将军即使派数十万大军,恐怕一年半载也攻不下。我请求能得到韶书去劝说齐王,使他做漠的束邻。”汉王说:“好!”
注释:¹荥阳:县名。在今河南荥阳县。²巩:县名。在今河南巩县西南。³赵:指赵王国。⁴梁地:指今河南省东部地区。⁵成皋:县名。在今河南荥阳县西北。⁶雒:洛阳。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⁷敖仓:秦朝所建的大粮仓,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北的敖山上。⁸谪卒:有罪被谪的戍卒。⁹却:退却。¹⁰自夺便:谓自己剥夺(即放弃)了便利。¹¹红女:工女。¹²下机:谓不织布。¹³敖庾:即敖仓。¹⁴太行:太行山。在今冀、晋、豫三省交界处。¹⁵狐之口:飞狐口,关隘名。在今河北蔚县东南。¹⁶白马之津:白马津,黄河渡口名。在今河南滑县东北。¹⁷形制:谓占据形胜之地,以制服他人。¹⁸燕:指燕国。¹⁹齐:指齐国。²⁰田间:刘攽以为是“田解”。²¹历城:县名。在今山东济南市。²²负海岱:背靠大海和泰山。²³阻河济:凭借黄河与济水。²⁴岁月:意谓一年半载。²⁵东藩:东方的属国。
乃从其画,复守敖仓,而使食其说齐王,曰:“王知天下之所归乎?”曰:“不知也。”曰:“知天下之所归,则齐国可得而有也;若不知天下之所归,即齐国未可保也。”齐王曰:“天下何归?”食其曰:“天下归汉。”齐王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汉王与项王戮力西面击秦,约先入咸阳者王之,项王背约不与,而王之汉中。项王迁杀义帝,汉王起蜀汉之兵击三秦,出关而责义帝之负处,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则以分其士,与天下同其利,豪英贤材皆乐为之用。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汉之粟方船而下。项王有背约之名,杀义帝之负;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为人刻印,玩而不能授;攻城得赂,积财而不能赏。天下畔之,贤材怨之,而莫为之用。故天下之士归于汉王,可坐而策也。夫汉王发蜀汉,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援上党之兵;下井陉,诛成安君;破北魏,举三十二城:此黄帝之兵,非人之力,天之福今。今已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守白马之津,杜太行之厄,距飞狐之口,天下后服者先亡矣。王疾下汉王,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汉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田广以为然,乃听食其,罢历下兵守战备,与食其日纵酒。
乃从其画¹,复守²敖仓,而使食其说齐王,曰:“王知天下之所归乎?”曰:“不知也。”曰:“知天下之所归,则齐国可得而有也;若不知天下之所归,即齐国未可保也。”齐王曰:“天下何归?”食其曰:“天下归汉。”齐王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汉王与项王戮(lù)³西面击秦,约先入咸阳者王之,项王背约不与,而王之汉中。项王迁杀义帝,汉王起蜀汉之兵击三秦,出关而责¹⁰义帝之负处,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则以分其士,与天下同其利,豪英贤材皆乐为之用。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汉之粟方船¹¹而下。项王有背约之名,杀义帝之负;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¹²;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¹³;为人刻印,玩而不能授¹⁴;攻城得赂,积财而不能赏。天下畔(pàn)之,贤材怨之,而莫为之用。故天下之士归于汉王,可坐而策¹⁵也。夫汉王发蜀汉,定三秦;涉西河之外¹⁶,援¹⁷上党之兵¹⁸;下井陉¹⁹,诛成安君²⁰;破北魏²¹,举三十二城:此黄帝之兵,非人之力,天之福今。今已据敖仓之粟,塞(sài)成皋之险,守白马之津,杜太行之厄(è),距飞狐之口,天下后服者先亡矣。王疾下汉王,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汉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田广以为然,乃听食其,罢历下兵守战备,与食其日纵酒²²
译文:汉王听从了郦食其的策划,又驻守敖仓,并派郦食其劝说齐王,说:“大王知道天下的归属吗?”齐王说:“不知道。”郦食其说:“如果大王知道天下的归属,那么齐国可保;如果大王不知道天下的归属,齐国就难以保全。”齐王说:“天下应该归谁?”郦食其说:“天下归汉王”。齐王说:“先生凭什么这样说呢?”郦食其说:“汉王与项羽奋力向西攻打秦军,约好先攻入咸阳为关中王。项羽违背盟约,在汉中称王。项王迁杀义帝,汉王便派蜀汉的军队平定三秦,出关征战,指责项羽杀害义帝的错误之处,收集天下军兵,立诸侯的后代。每攻占一座城都给降将封侯,汉王得到财物都分给士卒共享,和天下百姓共享好处,英豪贤士都愿听从他的使用。诸侯的军队从四面八方赶到,蜀汉的粮食用船运来。项王有违背盟约之名、杀死义帝之错;别人的功绩从不记得,别人的错误却从不忘却;征战取胜了没有奖赏,攻占了城池也不给封爵;不是项氏家族的人不委以重任;为人刻印,把玩而不肯赐人;攻城所获的战利品,积压很多都不肯赏赐给兵将。天下人叛离他,有才能的人埋怨他,没有人被他使用。所以天下的人才都投奔汉王,汉王坐着就可以指挥他们。汉王从蜀汉发兵,平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援上党之兵;攻下井陉,杀成安君;打败北魏,夺取三十二座城:这是黄帝的军队,不是人力,是天所保佑。如今已占有敖仓的粮食,堵住成皋之险,驻守白马的渡口,封锁太行之要道,占据飞狐的关口,天下后服的人衹有先被消灭了。大王如赶快投降汉王,齐国的社稷就可以保全,不投降汉王,危险灭亡指曰可待呀。”田广认为是对的,就听从郦食其的话,撤走历下的守兵及装备,与郦食其天天纵情而饮。
注释:¹画:策划。²守:围也。³戮力:并力。⁴西面:西向。⁵咸阳:秦朝国都,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⁶汉中:郡名。治南郑(在今陕西汉中市)。⁷迁杀义帝:见本书《项羽传》。⁸蜀汉:蜀郡与汉中郡。蜀郡,治成都(今四川成都市)。⁹三秦:指关中地区。¹⁰责:问也。¹¹方船:并船,极言船多。¹²于人之功无所记等句:言项羽吝爵赏而念旧恶。¹³非项氏莫得用事:言项羽任人唯亲。¹⁴为人刻印,玩而不能授:言玩惜侯印而不肯封人。¹⁵可坐而策:谓形势显而易见。¹⁶西河之外:指河东。西河:指山西省与陕西省之间南北流向的一段黄河。¹⁷援:引也。¹⁸上党之兵:指原魏豹之兵。上党:郡名。治长子(今山西长治县西南)。¹⁹井陉:山口名。在今河北井陉县。²⁰成安君:陈余。²¹北魏:指魏豹。魏豹占据之地,为战国魏国北部地区,故称“北魏”。²²日纵酒:日日放纵而饮酒。
韩信闻食其凭轼下齐七十余城,乃夜度兵平原袭齐。齐王田广闻汉兵至,以为食其卖己,乃亨食其,引兵走。
韩信闻食其凭轼¹下齐七十余城,乃夜度兵平原²袭齐。齐王田广闻汉兵至,以为食其卖己³,乃亨食其,引兵走。
译文:韩信听说郦食其乘车游说而取得齐国的七十多座城,于是连夜派兵穿过平原袭击齐国。齐王田广听说汉军来到,认为郦食其欺骗了自己,就烹杀了他,带兵逃走。
注释:¹凭轼:伏在车箱前端横木上,这里指乘车。²平原:指平原津,黄河渡口名。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南。³食其卖己:意谓郦食其与韩信勾结而愚弄自己。
汉十二年,曲周侯郦商以丞相将兵击黥布,有功。高祖举功臣,思食其。食其子疥数将兵,上以其父故,封疥为高梁侯。后更食武阳,卒,子遂嗣。三世,侯平有罪,国除。
汉十二年,曲周侯郦商以丞相将兵击黥布,有功。高祖举¹功臣,思食其。食其子疥数将兵,上以其父故,封疥为高梁²侯。后更食武阳,卒,子遂³嗣。三世,侯平有罪,国除。
译文:汉十二年,曲周侯郦商以丞相身份率兵攻打黥布,有战功。高祖列举功臣,想到了郦食其。郦食其的儿子郦疥多次带兵出战,战功不大,没被封侯,皇帝因为他父亲的缘故,封郦疥为高梁侯。后改封武阳作食邑。他死后,儿子郦遂继承。三代以后,郦平犯罪,封国被废除。
注释:¹举:分封。²高梁:邑名。在今山西临汾市东北。³武更食武阳,卒,子遂:李慈铭以为“阳卒子”三字衍。《史记》作“更食武遂”。武遂:邑名。在今河北武强县西北。⁴平有罪:据《功臣表》,平坐诈衡王取金免。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登高望四海¹,天地何漫漫²
译文:我登上高处,望向四周,但见天地间茫茫无际一片。
注释:¹四海:指天下。²漫漫:无涯无际。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霜被¹群物秋,风飘大荒²寒。
译文:因受霜寒而呈现出一派秋色,荒野里吹来一阵阵西风。
注释:¹被:披,覆盖。²大荒:广阔的原野。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译文:荣华易逝,有如东流水一去不返,人间万事如波浪起伏,变化无常。
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
白日掩徂(cú)¹,浮云无定端。
译文:白日即将西落,浮云出没不定,遮掩着落日的光辉。
注释:¹徂辉:太阳落山时的余辉。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
梧桐巢燕雀,枳(zhǐ)(jí)¹(qī)鸳鸾²
译文:如今燕子和麻雀竟然在罕见的梧桐树上筑巢,反而鸳鸯只能栖在长着刺的枳棘之上。
注释:¹枳棘:有棘刺的灌木。²鸳鸾:即鹤雏鸾凤之属。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且复归去来¹,剑歌²³路难。
译文:昔日陶潜唱过《归去来辞》辞官而去。还是回家去吧,我也学欲学冯谖,弹剑高歌,感叹行路真难。
注释:¹归去来:回去吧。东晋诗人陶渊明不愿逢迎权势,弃官归乡,并作《归去来兮辞》。²剑歌:弹剑而歌。³行:一作“悲”。

  此诗作于诗人初离朝廷之时,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地广大无边,群物被霜而秋,从而想到光阴飞逝,荣华似群,人生短促,身世飘摇,贤愚颠倒,最后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悲叹。全诗感慨朝政昏暗,贤愚颠倒,世路艰险,表现了诗人老大无成,决心归隐的愤懑之情。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四句乃登临所见之秋景。茫茫天地间,但见严霜覆万物,西风吹荒野,道不尽景象的浩大空洞与苍凉萧索。这景象,既是大自然深秋的画面,又是社会冰冷的写照。诗人不仅身寒而且心寒了。

  第五、第六句,说明他遭遇的不顺逐。他在41岁的时候,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初始心情兴奋,想有一番作为,但值玄宗后期,政治日趋腐败黑暗,贤能之士屡遭排斥、迫害。李白秉性耿直,对黑势力不能阿谀奉承,因而遭谗言诋毁,在长安不满2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故发出以上2句诗。此2句也可看出他不艳羡荣华富贵。

  第七、第八句,说明他不顺逐的际遇是因“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所致。“徂辉”即落日之余辉,这里暗喻朝政不明。“浮云”,喻谗毁他的恶势力。

  第九、第十句,进一步说明当时朝廷用人不当的现象。“鸳鸯”是传说中高贵的鸟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枳棘”乃两种多刺的恶木,非“鸳鸯”所能息止。然而,“鸳鸯”竟栖身于此,与得意的“燕雀”形成多么强烈的对比。诗人以此上下错位的现象比喻君子失所,小人得志的社会现象,同时也具体说明了本身所遭遇到的正是有才而不得善待的情况。

  第十一、第十二句,说明诗人无奈及无能为力的心情。他无法改变这种现状,只好归隐,同时自由地吟唱《行路难》来发泄对社会不公的抗议。“归去来”指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剑歌”,指孟尝君食客冯欢因未被重用曾弹剑而歌意欲离去事。它们已成为封建社会失意者的精神武器。诗人李白即以此为武器,准备拂袖而去了!《古风》(其三十九)与《行路难》是李白的同期之作,但风格迥异。《行路难》直率激越:愤不遇,则高喊“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有信心,则狂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体现了诗人的独特气质和李诗的主要风格。《古风》(其三十九)则显得含蓄婉曲,感情和缓。与此诗风格及内容最为相近的是《古风》(其五十四)皆为:愤不遇。

  这首诗突出的特点是沉郁而又奔放的感情,隐微而又显豁的比兴。诗中描写那风霜肃杀的寒气,“浮云”、“徂辉”的昏暗,“燕雀”、“鸳鸾”的反常,无不笼罩着一种沉重郁结的压抑;而那“登高”远望的气概,“漫漫”天地的胸襟,“流群”、“波澜”的感喟,慷慨悲愤的“剑歌”,仍然掩盖不住浪漫主义“诗仙”的一腔豪气。清人沈德潜说:“太白诗纵横驰骤,独《古风》二卷不矜才,不使气,原本阮公,风格俊上……。”诚然此诗不似其它作品那样矜才使气,放浪恣肆,而是沉郁之中仍带奔放,压抑之下不掩豪气。

  通篇多用比兴象征,但又不像阮籍《咏怀八十二首》那样“文多隐蔽”,“难以猜测”,而是“微而彰”,“婉而丽”,讽刺的深意埋藏在连翩而来的物象之中,可谓深得风雅之旨。其次,此诗虽属古风,然多用对句,如“霜被”与“风飘”二句,写尽天地空间;“白日”与“浮云”二句,概括昏君奸佞;“梧桐”与“枳棘”二句构成贤愚对比。虽平仄不拘,而事类颇对;虽时用典故,却信手拈来,自然无迹。凡此,皆有“清群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不功而工”之妙。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53
2、 尚永亮主编.唐诗观止: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02:第24页
3、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33-35

fēng ·sānshíjiǔ

bái tángdài 

dēnggāowànghǎi tiānmànmàn 
shuāngqúnqiū fēngpiāohuānghán 
rónghuádōngliúshuǐ wànshìjiēlán 
báiyǎnhuī yúndìngduān 
tóngcháoyànquè zhǐyuānluán 
qiěguīlái jiànxíngnán 

荷叶参差卷,榴花次第开。
荷叶参(cēn)(cī)¹卷,榴花次第²开。
译文:新长出的荷叶几乎都卷在一起,还未展开;石榴花也在依次绽放。
注释:¹参差:差不多;几乎。²次第:挨个;依次。
但令心有赏,岁月任渠催。
但令心有赏,岁月任渠催。
译文:只要心中有可以欣赏的事物,来寄托我们的情感,任凭岁月流逝也可以波澜不惊。

shìzháiyuántíng

wángānshí sòngdài 

cēnjuǎn liúhuākāi 
dànlìngxīnyǒushǎng suìyuèrèncuī 
丞之职所以贰令,于一邑无所不当问。其下主簿、尉,主簿、尉乃有分职。丞位高而逼,例以嫌不可否事。文书行,吏抱成案诣丞,卷其前,钳以左手,右手摘纸尾,雁鹜行以进,平立睨丞曰:“当署。”丞涉笔占位,署惟谨,目吏,问:“可不可?”吏曰:“得。”则退。不敢略省,漫不知何事。官虽尊,力势反出主簿、尉下。谚数慢,必曰“丞”。至以相訾謷。丞之设,岂端使然哉?
丞之职所以贰(èr)令,于一邑()无所不当问。其下主簿、尉,主簿、尉乃有分职。丞位高而逼,例以嫌不可否事。文书行,吏抱成案诣(yì)丞,卷其前,钳(qián)以左手,右手摘纸尾,雁鹜(wù)行以进,平立睨(nì)丞曰:“当署。”丞涉笔占位,署惟谨,目吏,问:“可不可?”吏曰:“得。”则退。不敢略省,漫不知何事。官虽尊,力势反出主簿、尉下。谚数慢,必曰“丞”。至以相訾(zī)(áo)。丞之设,岂端使然哉?
译文:县丞一职是用以辅佐县令的,对于一县的政事没有什么不应过问。其下是主簿、所,主薄和所才各有专职。县丞的地位高于主簿、所,逼近县令,照例为了避嫌疑而对公事不加可否。在公文发出之前,吏胥怀抱已拟成的案卷,到丞那儿去,卷起前面的内容,用左手夹住,右手摘出纸尾签名处,像鹅和鸭那样摇摇摆摆地进来,直立斜视,对县丞说:“您还要署一下名。”县丞拿笔望着应由自己署名的位置,谨慎地签上名字。抬头望着小吏,问:“可以了吗?”小吏说:“就这样。”然后退下。县丞不敢稍稍了解一下公文的内容,茫然不知道是什么事情。官位虽较高,实权和势力反而在主簿、所之下。民间谚语列举闲散多余的官职,一定说到县丞,甚至把丞作为相互谩骂的话。设立县丞一职。难道本意就是如此吗?
注释:蓝田县:唐代属中道京兆府,今属陕西西安市。壁记:在大厅前后墙壁上记载官职设置及变迁,表彰前任,以励来者,因而有作记的文体。丞:县丞。贰:副贰、辅佐。文中作动词用。令:县令。唐代制度,京都旁的各县称为畿县(蓝田即为畿县),置令一人,丞一人。主簿、尉:均为县令、县丞之下的官职。县署内设录事、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七司,主簿领录事司,负诸司总责。尉主地方治安。分职:分理诸司,各有专职。丞位高而逼:县丞官位高于主薄、尉,如果真的管起来,很容易侵犯县令的权力。逼:迫近,侵迫。例以嫌不可否事:按照惯例为了避嫌疑而对公事不表示意见。文书行:在传布公文的时候。行:传布。成案:已成的案卷。公文由主管各司拟稿,经县令最后判行,成为定案。诣:到。卷其前:卷起公文的前面部分。意即吏不需要丞知道公文的内容。钳以左手:用左手夹住(卷起的部分)。钳:用手指夹住。右手摘纸尾:用右手摘出纸尾。摘:拣出某一块地位的意思。雁鹜行:指一种走路姿态,即鹅行鸭步之意。一说,雁鹜就是鹅和鸭子。平立:站着。睨:斜视。涉笔:动笔。占位:看着应当署名的地方。惟谨:很谨慎。惟:发语助词。略省:稍稍了解一下。漫:完全。数:数说,列举。慢:散慢,无关紧要,文中指闲散官职。訾謷:诋毁。丞之设,岂端使然哉:设立县丞一职,难道本意就是如此吗?端:本。
博陵崔斯立,种学绩文,以蓄其有,泓涵演迤,日大以肆。贞元初,挟其能战艺于京师,再进再屈千人。元和初,以前大理评事言得失黜官,再转而为丞兹邑。始至,喟曰:“官无卑,顾材不足塞职。”既噤不得施用,又喟曰:“丞哉,丞哉!余不负丞,而丞负余。”则尽枿去牙角,一蹑故迹,破崖岸而为之。
博陵崔斯立,种学绩文,以蓄其有,泓(hóng)涵演迤(yí),日大以肆。贞元初,挟其能战艺于京师,再进再屈千人。元和初,以前大理评事言得失黜(chù)官,再转而为丞兹邑。始至,喟曰:“官无卑,顾材不足塞职。”既噤(jìn)不得施用,又喟曰:“丞哉,丞哉!余不负丞,而丞负余。”则尽枿(niè)去牙角,一蹑(niè)故迹,破崖岸而为之。
译文:博陵人崔斯立,勤学苦练,以积累学问,他的学问包容宏深,境界广阔,每天都有长进,并且逐步显露出来。贞元初年,他怀藏本领,在京城与人较量文艺,两次得中,两次折服众人。元和初年。他任大理评事,因为上疏论朝政得失而被贬官,经过两次迁谪,来到这里做县丞。刚到时,他叹息说:“官无大小,只怕自己的能力不能称职。”在只能闭口无言无所作为的现实面前,他又感慨地说:“县丞啊,县丞啊,我没有对不起县丞,县丞却对不起我!”于是完全去掉棱角,一概按照旧例,平平庸庸地去做这县丞。
注释:博陵:地名,在今河北蠡县南。崔斯立:名立之,字斯立,生平不详,作者好友。种学绩文:以耕田织布为比喻,说崔斯立勤学苦练,学有根柢。绩:缉麻。以蓄其有:以积累学术修养。泓涵演迤:包孕宏深,境界广阔。日大以肆:每天都有进步,并且渐渐显露出来。贞元:唐德宗年号(—年)。战艺:以文艺与人较量,指应试。再进:崔斯立于贞元四年(年)登进士第,贞元六年(年)中博学宏词科。再屈千人:两次战胜众人。底本原作“再屈于人”,出人头地的意思。两说皆通,此据他本。元和:唐宪宗年号(—年)。大理评事:官名,掌刑法,属大理寺,上有卿、少卿、正、丞。言得失:上疏论朝政得失。黜官:被贬官。再转:经过两次迁谪。官无卑:官职不论大小。顾:只是。塞职:称职。噤:闭口不言。枿去牙角:去掉牙和角。枿:同“蘖”,绝。一蹑故迹:完全按照过去的样子。蹑:踩。崖岸:比喻原则。
丞厅故有记,坏漏污不可读。斯立易桷与瓦,墁治壁,悉书前任人名氏。庭有老槐四行,南墙巨竹千梃,俨立若相持,水㶁㶁循除鸣。斯立痛扫溉,对树二松,日哦其间。有问者,辄对曰:“余方有公事,子姑去。”考功郎中知制诰韩愈记。
丞厅故有记,坏漏污不可读。斯立易桷(jué)与瓦,墁(màn)治壁,悉书前任人名氏。庭有老槐四行,南墙巨竹千梃(tǐng),俨立若相持,水㶁(guó)㶁循除鸣。斯立痛扫溉,对树二松,日哦其间。有问者,辄对曰:“余方有公事,子姑去。”考功郎中知制诰(gào)韩愈记。
译文:县丞的办公处原来刻有一篇壁记,但房屋损坏漏水而遭污损,已无法阅读。崔斯立为之换椽易瓦,粉刷墙壁,将前任县丞的名氏全部写上。庭院里有老槐四行,南墙有大竹千株,昂首挺立,好像互不相下,水声汩汩绕庭阶而鸣。崔斯立把厅屋里外打扫干净,种上两棵相对的松树,每日在庭中吟诗。有人问他,他就回答说:“我正有公事,您暂请离开这里。”考功郎中知制诰韩愈记。
注释:桷:方椽。墁:涂壁的工具。这里作动词用,为涂抹。悉书:全部写上。梃:枚,棵。底本作“挺”,此据他本。俨立:昂首挺立。㶁:水声。除:庭阶。痛扫溉:彻底洒扫。考功郎中:官名,属吏部,掌内外文武官吏之考课。知制诰:官名,负责起草皇帝行下的诏敕策命,一般由中书省舍人担任。作者是以考功郎中兼知制诰。

  作者首先敏锐、直截地指出:“丞位高而逼”,唐代县令是正六品上,为一县的最高行政长官,县丞是正八品上,为一县的副长官,以下又有主簿、所等。因为县丞的职位略低于县令,所以说“位高”,但他假如认真尽责地办事,又可能会被认为侵犯了县令的职权。由此可以想象,在这种情况下县丞必然遭到县令的顾忌。但作者对此并没有做直接描述,而是以县丞和县吏两个形象所表现的县丞签署公文的细节,形象地再现了县丞在任中的具体情形,同时或显或隐地凸显、隐示出县丞、县吏包括县令各等人的心理。当公文发行,吏员要拿成案请县丞签署的时候,吏将公文“卷其前,钳以左手,右手摘纸尾,雁鹜行以进,平立睨丞曰:‘当署’”而县丞不仅“署惟谨”,并“目吏,问可不可”,在取得吏员的首肯后,他才安心退下,对所签署的公文,却“不敢略省,漫不知何事”。在县丞面前,县吏半卷公文,鹅行鸭步,平立,斜看等一系列极具个性化的行为神情,无不显示出他对前者的轻视、蔑视和小人仗势欺人的心态;县丞的谨言慎行,不敢越雷池一步,也将其备受挟持的情状表现得历历在目。文中虽一字未及县令,但在这两人不同于常情的神态对比中,县令的骄横、个人权力范围的不容侵犯也就在无形的衬托中俨然而出。作者细致传神的笔触,使文字的摹形达意如同绘画中工笔与写意相结合,活绘出了一幅官场讽刺图。文章用近乎白描的手法通过刻画人物言行状貌展示人物的心理,以深刻的感性形象去揭示事物本质,叩击读者心弦,取得了鲜明而强烈的效果。

  文章在后半部分又以崔斯立任蓝田县丞的事迹经历对题旨加以具体佐证。被黜官降至县丞职位的崔斯立,从最初的认为官职无尊卑, “顾材不足塞职”的踌躇满志,到后来“余不负丞,而丞负余”的痛心长叹,给读者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间。一个有才能、有抱负的人是怎样在官场倾轧中被磨去棱角、萎靡心志的心路历程,不言而喻地被展现了出来。最后崔斯立虽重修壁记,但人却如赋闲般日日吟哦于松林间,并冠冕堂皇地躲避过问公事。一句“余方有公事,子姑去”,使作品对唐朝这类政治现状的深刻嘲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厅壁记本是一种记叙前后任为政履历的官样文章,但作者写来,却一点也不板滞。它一反旧例,具体描绘县丞在文书上签字的情景,只用寥寥数语,就把县吏仗势欺人、县丞逆来顺受的神态刻画得栩栩如生,酷似一篇文笔洗练而生动的微型小说,而县丞有职无权、形同虚设的尴尬境地也就昭然若揭了。这样充满着辛辣的讽刺意味的文章,在厅壁记中真可谓别具一格。

参考资料:
1、 罗斌主编.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第一卷: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5.01:第50页
2、 傅璇琮主编.中国古典散文精选注译 记叙文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08:第33页
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
荷香清露坠(zhuì),柳动好风生。
译文:荷花散发阵阵清香,早晨的露珠将要坠入水中,柳叶随着风生动飘荡。
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
微月¹初三夜,新蝉(chán)第一声。
译文:初三夜晚新月高悬,听到了今年的第一声蝉鸣。
注释:¹微月:新月。
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
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¹
译文:突然听到这个声音,勾起了我这个北方来的客居之人的愁绪,静静听着想起东都洛阳。
注释:¹东京:东都洛阳。
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
我有竹林宅¹,别来蝉再鸣。
译文:我在洛阳有履道坊宅,想来此时又有别处的蝉在我家鸣叫。
注释:¹竹林宅:指作者洛阳履道坊宅。
不知池上月,谁拨小船行?
不知池上月,谁拨小船行?
译文:不知道我家园子里倒映着月亮的水池中,是否有人趁着月色划船呢?

  此诗前四句写诗人在苏州看到的景象;五六句写诗人触景生情思念家乡;七八句写诗人在异乡为异客的月苦;最后两句写诗人联想自己家乡的场景,诗境清幽。诗人由景及情,浑然一体,造语清新,自然无拘束。

  苏州的六月,正是荷花飘香露珠圆润之时,凉爽的东南风吹动着柳枝,有节奏地晃动着。六月初三的夜晚,诗人听到了今年的第一声蝉鸣。刚刚听到蝉叫时,诗人这个北方来的客居之人还有些月,是它打扰了诗人的睡眠,让诗人睡不着觉,它勾起了诗人思乡的月绪。原来诗人“静听忆东京”,在安静的夜里聆听着蝉鸣不禁想念洛阳的家了。在诗人洛阳家中,有一片竹林,想来此次分别后,里面有蝉又在呜叫了。但不知道自己家园中的那个小池子内有人在月色中划动着小船前行。

  病中多疑,病中多思,病中孤独感特别强烈,这都是人在病中的常态,诗人也不例外。诗人因病而特别想念洛阳的家园,想念那园中的家人,都是很自然之事。

  诗人的联想很丰富,他善于以一物为纽带,而展开遥远的另一空间的想象。月亮是诗人常用的一个联想的着笔点,但此诗不仅有月亮,还有蝉,用蝉来作联想的基础,这在历代诗歌中倒是比较少见的。但诗人将其放在特定的气氛中,感觉有些新奇,但也很亲切。

  诗从咏景物引发情思。开端咏荷、柳,伴随清露、好风,通过嗅觉、听觉的感受来透露夏夜纳凉的清爽舒适。诗境清新,近似孟浩然“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夏日南亭怀辛大》)的境界。初三夜是新月始生之时,可见前两句未涉及视觉的感受是符合实际的。以下从初闻蝉鸣表达月思。闻蝉而动客思,是诗人传统,白居易此际故园之思落干洛阳之宅,既有竹林风清与当前境界接近的原因,更含寓早日辞官闲居的心情。诗由景及情,浑然一体,自然无拘束。

参考资料:
1、 张黔,吕静平著.白居易诗赏读:线装书局,2007.4:第165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