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音空洞岂虚传,许我琅函诵半千。
何事加持功已倍,日边消息尚茫然。
天音空洞岂虚传,许我琅函诵半千。
何事加持功已倍,日边消息尚茫然。
华岳

华岳

华岳,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子西,贵池(今属安徽)人。因读书于贵池齐山翠微亭,自号翠微,武学生。开禧元年(1205)因上书请诛韩侂胄、苏师旦,下建宁(今福建建瓯)狱。韩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1217),登武科第一,为殿前司官属。密谋除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东市。其诗豪纵,有《翠微北征录》。 ▶ 29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千载遗踪一窖尘,路傍耕者亦伤神。
千载遗踪¹一窖(jiào)²,路傍耕(gēng)者亦伤神。
译文:千年留下的书籍,被烧成一窖灰尘,路旁种田的农民也感到很伤神。
注释:¹遗踪:指写在竹简、丝绢等上的诸子百家的书籍。²一窖尘:一坑尘土。
祖龙算事浑乖角,将谓诗书活得人。
祖龙¹算事浑乖角²,将谓³诗书活得人。
译文:秦皇计算事务真是机灵聪明,以为人们读书多,就能活得比别人好。
注释:¹祖龙:指秦始皇。²乖角:机灵聪明。³将谓:以为,认为。

  这是一首直接歌咏历史题材,表达作者议论见解的咏史诗。它跳出了一般咏史诗的窠臼,从另一个角度写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含蓄而有新意。

  诗的前两句以看似平实之笔叙说了诗人所见:当年秦始皇焚书之处历经千年,已成为历史陈迹,除去满洞穴的尘土外什么也没有了,就过路旁的农夫看到这荒凉景象也感到伤心。这两句既交代了吟咏的历史事件,又从侧面写出了诗人的感慨,看似“无我”,实则“有我”。试想:历史上秦始皇焚书的暴行,是一场民族文化的大劫难。许多优秀的书籍被付之一炬,使每一个视书为生命的读书入念此而心痛,千年之后的罗隐亦不例外。但诗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没有直写自己的感慨,而是借写自己的所见,借写他人的感受来表现这种感慨。一个不识诗书的农夫尚且“伤神”,罗隐作为一个读书人,自然更是感伤至极,这一点,读者一想即知,不说胜似多说。这种融思想感情于叙事当中、融丰富内容于平实当中的写法,既简明经济,又韵味无穷,不由人不赞叹诗人运用语言、高度概括的功力。

  诗的三四句,写诗人的议论,揭示秦始皇焚书的原因。“祖龙算事浑乖角,将谓诗书活得人。”意谓秦始皇谋划事情还真聪明,他认为烧毁书籍就能保秦王朝永在,赢代政权永存。一般的咏史诗,作者都是从客观的角度,或赞或贬自己所吟咏的历史事件及人物,而罗隐却不是这样处理的。他是带着嘲讽的语气,从揣测秦始皇主观心态的角度,轻轻一笔写就的。这里诗人不用始皇而用“祖龙”,本身就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曾对“祖龙”自作解释说:“祖龙者,人之先也。”他要做诸“龙”之先,然后传诸子孙万代。既如此,诗人就用“祖龙”来称呼他,但实质是仅其意而用之,绝非单纯地使用典故。秦始皇为当初采纳李斯的奏议,烧毁了他认为是祸乱根源的“百家之言”,主观上是要推行“以愚黔首”的愚民政策,借以维护其政治统治,达到传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之目的。这样的打算是荒谬的,仅是一厢情愿而已。因为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焚书之后没几年,义军四起,赢氏政权很快就成了一个短命王朝,对于这些与秦始皇主观设想背道而驰的历史事实,罗隐是再清楚不过了。但是诗人并没有像其他后世文人那样去正面议论,直抒胸臆,猛烈地抨击谴责秦始皇所为之荒谬,残暴,而是以较为轻松的似乎是局外人的语气,通过“浑乖角”这样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揶揄嘲讽之意,不露锋芒而又锋利无比,无情地鞭挞了秦始皇焚书的暴行,深刻地讽刺了秦始皇的异想天开,真可谓匠心独运,曲折达意而又深刻有力。

参考资料:
1、 周蒙.毛泽东喜读的古典诗词曲赋500篇: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584-585

fénshūkēng--luóyǐn

qiānzàizōngjiàochénbànggēngzhěshāngshén

lóngsuànshìhúnguāijiǎojiāngwèishīshūhuórén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巫峡¹苍苍烟雨时,清猿(yuán)啼在最高枝。
译文:在这烟雨迷蒙的时节,巫峡一片苍茫幽远,凄清的猿啼声从最高的树枝上传来。
注释:¹巫峡:在今重庆市巫山县东,湖北省巴东县西。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个里¹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译文:这里愁苦的旅人自然愁断肠,但从来不是因为那猿啼声音凄悲。
注释:¹个里:这里,其中。
这首诗描写三峡景色,尤其是猿啼的情景,抒发了诗人的断肠之情。诗意源自郦道元《水经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之说,又以“烟雨”之境增加迷茫凄清之感。而最后两句翻出新意,与《水经注》上说的舟行三峡闻猿啼而断肠不同,而是说不听猿声也肠断,再听猿声,“愁人”的愁苦之情更是不堪忍受。这样更深一层,可谓新奇之笔。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37-841
2、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484-486
3、 施蛰存.唐诗百话(中).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4:123-134
4、 李丽 刘志林.浅析刘禹锡《竹枝词》的内容特色.北方文学(中),2016(11):66.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¹将战。大司马²固谏(jiàn)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hóng)³。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¹⁰,门官¹¹歼焉。
译文:楚军攻打宋国以援救郑国。宋襄公将要迎战,大司马公孙固劝阻说,“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不可,这样做是得不到宽恕的。”襄公不听。冬季,十一月初一日,宋襄公与楚国人在泓水边上作战。宋军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楚国人没有全部渡过泓水。子鱼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阵势,(子鱼)再次报告(宋襄公)。宋襄公说:“还不行。”(楚军)摆好阵势(宋军)才攻击楚军。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国君的卫士被杀绝了。
注释:¹宋公:宋襄公,名兹父。前638年,宋伐楚,楚救郑,这年冬天宋楚两军交战于泓。²大司马:掌管军政、军赋的官职,这里指公孙固。³泓:泓水,在今河南省柘(zhè这)城县西。⁴既:已经。⁵济:渡过。⁶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目夷,字子鱼。⁷告:报告。⁸陈:通“阵”,这里作动词,即摆好阵势。⁹败绩:大败。¹⁰股:大腿。¹¹门官:国君的卫士。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国人皆咎¹公。公曰:“君子不重(chóng)伤,不禽²二毛³。古之为军也,不以阻(ài)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qíng)之人,隘(ài)¹⁰而不列,天赞¹¹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gǒu)¹²,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¹³?明耻¹⁴教战¹⁵,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¹⁶,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¹⁷焉。三军¹⁸以利用¹⁹也,金鼓²⁰以声气²¹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chán)²²可也。”
译文:国人都责备宋襄公。襄公说:“君子不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古代用兵的道理,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我虽然是亡国者的后代,(也)不攻击没有排成阵势的敌人。”子鱼说:“主公不懂得作战。面对强大的敌人,(敌人)因地势险阻而未成阵势,这是上天帮助我们;阻碍并攻击他们,不也可以吗?还有什么害怕的呢?而且现在强大的,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大的人,能俘虏就抓回来,还管什么头发斑白的敌人?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来鼓舞战斗的勇气,教战士掌握战斗的方法,就是为了杀死敌人。(敌人)受伤却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杀伤他们?如果怜惜(他们,不愿)再去伤害受伤的敌人,不如一开始就不伤害他们;怜惜头发斑白的敌人,不如(对敌人)屈服。军队凭借有利的时机而行动,锣鼓用来鼓舞士兵的勇气。利用有利的时机,当(敌人)遇到险阻,(我们)可以进攻。声气充沛盛大,增强士兵的战斗意志,攻击未成列的敌人是可以的。”
注释:¹咎:怪罪,归罪,指责。重再次。²禽:通“擒”,俘虏。³二毛:头发斑白的人,指代老人。⁴阻:迫也。⁵隘:险也。⁶寡人:国君自称。⁷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⁸鼓:击鼓(进军)名词做动词。⁹勍敌:强敌,劲敌。勍:强而有力。¹⁰隘:这里作动词,处在险隘之地。¹¹赞:助。¹²胡耇:年纪很大的人。胡:年老。¹³何有于二毛:意思是还管什么头发花白的敌人。¹⁴明耻:使认识什么是耻辱。¹⁵教战:教授作战的技能。¹⁶爱重伤:怜悯受伤的敌人。¹⁷服:(对敌人)屈服。¹⁸三军:春秋时,诸侯大国有三军,即上军,中军,下军。这里泛指军队。¹⁹用:施用,这里指作战。²⁰金鼓:古时作战,击鼓进兵,鸣金收兵。金:金属响器。²¹声气:振作士气。²²儳: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在此篇文章中,体现了宋襄公是个目光短浅的君主。既然要讲仁慈,为何要与人为敌呢?既然为敌了,却偏又讲起仁慈来了。实在是前后矛盾。若要对敌人讲仁慈,必先得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方可讲得,否则不但受了伤,丢了性命便是连讲仁慈的本钱也丧失了啊。再不,就必须消敌于无形,我不为人人之敌,人人亦不以我为敌,那才是最大的仁慈!宋襄公对敌人的仁慈,也正是对自己的残忍,子鱼在此之间,倒显得很倒霉,辅佐了这样一个‘妇人之仁’的君主了,作者主要描绘的是一个迂腐,愚昧的君主。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
2、 程帆.古文观止鉴赏辞典: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
3、 杨振中.走进文言文: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
4、 朱庆.现代文品读·文言诗文点击: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
山村病起帽围宽,春尽江南尚薄寒。
山村病起帽围宽¹,春尽江南尚薄寒。
译文:山村生着病的人面容消瘦,帽围顿宽,江南的春天已过仍然有一点寒意。
注释:¹帽围宽:形容面容消瘦,帽围顿宽。
志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
志士凄凉闲¹处老,名尚零落²雨中看。
译文:有志之士凄凉地在闲居中老去,看着名贵的花在雨中凋谢。
注释:¹闲:原作“何”,据钱仲联校注本改。²名尚零落:犹言好尚凋谢也。
断香漠漠便支枕,芳草离离悔倚阑。
断香¹漠漠便支枕²,芳草³离离悔倚(yǐ)
译文:空气中余香缭绕,我无所事事便倚靠着枕头;看到繁盛的香草后便后悔倚栏远望。
注释:¹断香:犹言余香缭绕。便,合适。²支枕:倚枕也。³芳草:香草。⁴阑:一作“栏”。
收拾吟牋停酒碗,年来触事动忧端。
收拾¹吟牋(jiān)²停酒碗,年来触事动忧端³
译文:放下酒碗整理诗笺,近年来遇到的事情引发了我的忧愁!
注释:¹收拾:整理。²吟牋:诗笺也。牋:一作“笺”。³忧端:忧愁之意绪。

  陆游的作品有其独特风味,总是能将悲愤激昂和闲适细腻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融于一炉,而本首诗就是其代表作,尽管“闲”的意味跟足。

  这首律诗的主旨可以用曹植的“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这两句诗概括。诗词作品中的“闲”常常和“愁”联系在一起,构成了最苦的万种“闲愁”。

  无论是“帽围宽”,“尚薄寒”,还是“香漠漠”,“草离离”,更不必说“志士凄凉”,“名花零落”,无不构成了“闲愁最苦”,虽然诗人用闲适的口吻,细腻的描写来表现,却始终无法掩盖心中悲愤苦闷的愁绪。

  钱钟书先生认为,南北宋交替时的许多爱国诗人,只表达对国事的忧愤或希望,缺乏陆游把生命和力量都交给国家去支配的壮志和宏愿。上述见解在末句中也充分地表现出来。只要“触事”就会“动忧端”,不只是“潦倒新停浊酒杯”,更不会“收拾吟笺”,否则就没有此诗。

bìng--yóu

shāncūnbìngmàowéikuānchūnjǐnjiāngnánshàngbáohán

zhìshìliángxiánchùlǎomínghuālíngluòzhōngkàn

duànxiāng便biànzhīzhěnfāngcǎohuǐlán

shōushíyínjiāntíngjiǔwǎnniánláichùshìdòngyōuduān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病起萧萧¹两鬓(bìn)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kòu)²连梢(shāo)煎熟水³,莫分茶。
译文:两鬓已经稀疏病后又添白发了,卧在床榻上看着残月照在窗纱上。将豆蔻煎成沸腾的汤水,不用强打精神分茶而食。
注释: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在唐五代时即将《浣溪沙》的上下片,各增添三个字的结句,成为“七、七、七、三”字格式,名曰《摊破浣溪沙》或《添字浣溪沙》。双调四十八字,平韵。¹萧萧:这里形容鬓发华白稀疏的样子。²豆蔻:药物名。³熟水:当时的一种药用饮料。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枕上诗书¹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yùn)(jiè)²,木犀(xī)³
译文:靠在枕上读书是多么闲适,门前的景色在雨中更佳。整日陪伴着我,只有那深沉含蓄的木犀花。
注释:¹书:《历代诗余》作“篇”字。²酝藉:宽和有涵容。《汉书·薛广德传》:“广德为人,温雅有酝藉。 ”³木犀花:即桂花。

  这首词创作于作者的晚年,是一首抒情词,主要写她病后的生活情状,委婉动人。词中所述多为寻常之事、自然之情,淡淡推出,却起扣人心弦之效。  

  “病起”,说明曾经长期卧床不起,此刻已能下床活动了。“萧萧”是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词中系相对病前而言,因为大病,头发白了许多,而且掉了不少。至此,作者即刻打住,下句另起一意。这个处理极妙,意思似乎是说,头发已经那样,何必再去管它,还是料理今后罢。这不仅表现了作者的乐观态度,行文也更简洁。  

  下面接写了看月与煎药。因为还没有全好,又夜里,作者做不了什么事,只好休息,卧着看月。“卧看”,是因为大病初起,身子乏力,同时也说明作者心情闲散,漫不经心,两字极为传神。“上”字说明此乃初升之月,则此残月当为下弦月,此时入夜还浅。病中的人当然不能睡得太晚,写得极为逼真。上句写的是衰象,此句却是乐事,表明作者确实不太以发白为念了。“豆蔻”为植物名,种子有香气,可入药,性辛温,能去寒湿。“熟水”是宋人常用饮料。分茶是宋人以沸水冲茶而饮的一种方法,颇为讲究。“莫分茶”即不饮茶,茶性凉,与豆蔻性正相反,故忌之。以豆蔻熟水为饮,即含有以药代茶之意。这又与首句呼应。人儿斜卧,缺月初上,室中飘散缕缕清香,一派闲静气氛。 

  下片写白日消闲情事。观书、散诗、赏景,确实是大病初起的人消磨时光的最好办法。“闲处好”一是说这样看书只能闲暇无事才能如此;一是说闲时也只能看点闲书,看时也很随便,消遣而已。对一个成天闲散家的人说来,偶然下一次雨,那雨中的景致,却也较平时别有一种情趣。俞平伯说这两句“写病后光景恰好。说月又说雨,总非一日的事情。”(《唐宋词选释》)所见极是。末句将木犀拟人化,结得隽永有致。“木犀”即桂花,点出时间。本来是自己终日看花,却说花终日“向人”,把木犀写得非常多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木犀的喜爱,见出她终日都把它观赏。“酝藉”,写桂花温雅清淡的风度。“酝藉”一词,常用来形容学问渊深、胸怀宽博、待人宽厚的人中表率,如《旧唐书·权德舆传》称他“风流酝藉,为缙绅羽仪”。木犀花小淡黄,芬芳徐吐,不像牡丹夭桃那样只以浓艳媚人,用“酝藉”形容,亦极得神。“酝藉”又可指含蓄香气而言。

  此词格调轻快,心境怡然自得,与同时其他作品很不相同。通篇全用白描,语言朴素自然,情味深长。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217页

tānhuànshā ·bìngxiāoxiāoliǎngbìnhuá

qīngzhào sòngdài 

bìngxiāoxiāoliǎngbìnhuá kàncányuèshàngchuāngshā dòukòuliánshāojiānshúshuǐ fēnchá 
zhěnshàngshīshūxiánchùhǎo ménqiánfēngjǐngláijiā zhōngxiàngrénduōyùnjiè hu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