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未侯汉,谁识乌孙客。
韩信已王齐,谁知长乐厄。
彼亦非异术,忠谀分黑白。
直道世且违,彼亦何足责。
自古勋业人,把镜惟自索。
顾我洒落资,足可振翰翮。
如何汗马秋,英雄尚南谪。
祗应捻胎鬼,手段不合格。
古括子刘子,阅人几千百。
一见麞鼠质,便许正疆场。
知子忠且谀,愚固未暇择。
万一符子言,亦可名简册。
它时双蹇驴,约子访黄石。
班超未侯汉,谁识乌孙客。
韩信已王齐,谁知长乐厄。
彼亦非异术,忠谀分黑白。
直道世且违,彼亦何足责。
自古勋业人,把镜惟自索。
顾我洒落资,足可振翰翮。
如何汗马秋,英雄尚南谪。
祗应捻胎鬼,手段不合格。
古括子刘子,阅人几千百。
一见麞鼠质,便许正疆场。
知子忠且谀,愚固未暇择。
万一符子言,亦可名简册。
它时双蹇驴,约子访黄石。
华岳

华岳

华岳,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子西,贵池(今属安徽)人。因读书于贵池齐山翠微亭,自号翠微,武学生。开禧元年(1205)因上书请诛韩侂胄、苏师旦,下建宁(今福建建瓯)狱。韩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1217),登武科第一,为殿前司官属。密谋除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东市。其诗豪纵,有《翠微北征录》。 ▶ 293篇诗文

猜您喜欢
石势浑如掠水飞,渔罾绝壁挂清晖。
石势浑如掠水飞,渔罾(zēng)¹绝壁挂清晖(huī)²
译文:燕子矶山石形状如同燕子一样掠水飞行,悬崖绝壁上的渔罾在阳光照射下似乎挂着清辉。
注释:燕子矶(jī):在南京北郊观音山上,突出江中,形如燕子,故名。¹渔罾:渔网。²清晖:明净的光辉、光泽。喻指月光。
俯江亭上何人坐?看我扁舟望翠微。
俯江亭¹上何人坐?看我扁舟望翠微²
译文:在俯江亭上坐着的是谁?在看我驾着一叶扁舟仰望苍翠的山峰。
注释:¹俯江亭:燕子矶上的亭子。²翠微:青翠幽深处,常代指山。

  厉鹗为诗学宋,而自成一家,主盟江南坛坫凡数十年,为‘‘浙派’’诗的领袖。《四库提要》说他的诗“吐属闲雅,有修洁白喜之致”,从这首《归舟江行望燕子矾作》可见一斑。

  矶上有俯江亭,若登之远眺,则“白云扫空,晴波漾碧,西眺荆楚,东望海门”。“春夏水涨,浪涛轰鸣于足下”,正是“吴头楚尾”的险要处,景观阔大,历来为骚人墨客乐于壮游或慷慨之吟的金陵名胜之一。正如王士模《登燕子矶绝顶作》所云:“岷涛万里望中收”,此种景象,“前人之述备矣”。厉氏未作老调重弹,而是以一叶扁舟,凌万顷波涛,于眺望之际,搜寻妙趣,着重刻画了燕子矶的生动形象,抒写了另一种闲淡清远的情怀。既独辟新境,又不失诗人的本色。这种在主体真诚的基础上的精思独创,比起那些故作豪语而落入窠臼的“率多巨制”(清吴应和语)的东西来,这一曲小诗,在艺术的品格上要高点。

  诗的头两句是写景,形象十分鲜明,生动,用语极有锤炼功夫。同样将石矶视作飞燕,但诗人已不是重复“形如”的老生常谈,而是“势如”的生动刻画,“掠”字就用得极为准确而传神。明张岱《陶庵梦忆》卷二“燕子矶”条说:“坐亭上,看水江澈冽,舟下如箭”,可知这里水流的迅疾。从“舟下如箭”的激流中望屹然不动的石矶,一种事物相对原理所造成的主观感觉,英有比用“掠水飞”来形容它更恰当的了。而绝壁上挂满水珠的鱼网,在日光中闪耀着一片清晖,这是一幅何其优美悦目的《江上鱼罾图》。“挂”字用得很贴切,与“掠”字相映成趣,别有一种闲畅的情调。

  全诗构思精致而巧妙,关键在一“望”字。这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以“望”作为线索把开阔的视野中,诸如石矶、绝壁、鱼罾、清晖、俯江亭、翠微等景物,“散钱”般贯穿起来,构成了以燕子矶为主景的有机整体,画意盎然;其二是以望中之望的精妙构思,表达了一种主客同一的闲情理趣。“俯江亭上何人坐?看我扁舟望翠微”,使人想起李白的名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而厉诗似乎还别有一种情致和神韵。我看他。他看我。他看我看他,我看他看我,这四层意思用散文的语言来说太哕嗦了,诗则通过“望”字熔铸于“十四字中”。且以疑问的语句出之,似求有答而又不必作答,流露了一种意在有意无意之间的雅趣,余味悠然。

  “望”在这两层意思的表现手法上是一明一暗,一藏一露,前三旬写望中之景而“望”字藏。第四句则“望”字露,读起来使人仿佛获得了一个具体的审美视角,有身临其境之感。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主编,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08,第945页

guīzhōujiāngxíngwàngyànzizuò--è

shíshìhúnlüèshuǐfēizēngjuéguàqīnghuī

jiāngtíngshàngrénzuòkànbiǎnzhōuwàngcuìwēi

三复来贶,欲罢不能。自尔邻曲,冬春再交,欵然良对,忽成旧游。俗谚云:“数面成亲旧。”况情过此者乎?人事好乖,便当语离,杨公所叹,岂惟常悲?吾抱疾多年,不复为文;本既不丰,复老病继之。辄依《周礼》往复之义。且为别后相思之资。
三复来贶(kuàng)¹,欲罢不能。自尔邻曲²,冬春再交³,欵(kuǎn)良对,忽成旧游。俗谚云:“数面成亲旧。”况情过此者乎?人事好(hào)¹⁰,便当¹¹语离¹²,杨公所叹¹³,岂惟常悲¹⁴?吾抱疾多年,不复为文¹⁵;本¹⁶既不丰¹⁷,复老病继之。辄(zhé)¹⁸《周礼》往复之义。且为别后相思之资¹⁹
译文:我再三拜读您的赠诗,爱不释手。自从我们成为邻居,已经过了两个冬春交替了;时常诚挚愉快地交谈,我们很快就成为了老朋友。俗话说:“几次见面便成至亲老友”,更何况我们的交情又远比这深厚呢?人生常常事与愿违,现在又要彼此话别,正如杨朱临歧而叹,哪里只是一般的悲哀!我抱病多年,不再写诗;体质本来就差,又加上年老多病。就按照《周礼》所说“礼尚往来”的道理,同时也作为别后相思时的慰藉,写下这首诗。
注释:参军:古代官职名,是王、相或将军的军事幕僚。¹三复来贶:再三展读所赠之诗。来贶,送来的赠品,这里指庞参军所赠的诗。贶,赠送。²自尔邻曲:自从那次我们为邻。尔:那,如此。邻曲,邻居。³冬春再交:冬天和春天再次相交。横跨两个年头,实际只一年多。再,第二次。⁴欵然:诚恳的样子。⁵良对:愉快地交谈。对:对话、交谈。⁶忽:形容很快。⁷旧游:犹言“故友”。游;交游,游从。⁸数面:几次见面。⁹成亲旧:成为至亲好友。¹⁰好乖:容易分离。这里有事与愿违之意。乖,违背。¹¹便当:即将要。¹²语离:话别。¹³杨公所叹:杨公指战国初哲学家杨朱。所叹:指所感叹离别之意,亦寓有各奔前程之意。¹⁴岂惟常悲:哪里只是一般的悲哀。¹⁵为文:指作诗。六朝以有韵为文,无韵为笔。¹⁶本:指体质。¹⁷丰:指强壮。¹⁸辄依:就按照。¹⁹资:凭借,寄托。
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
相知¹何必旧²,倾盖³定前言
译文:相互知心何必老友,倾盖如故足证此言。
注释:¹相知:相互友好,互为知音。²旧: 旧交,旧友。³倾盖:盖指车盖,状如伞。⁴定前言:证明前面所说的“数面成亲旧”、“相知何必旧”是对的。
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
有客¹赏我趣,每每顾²林园³
译文:您能欣赏我的志趣,经常光顾我的林园。
注释:¹客:指庞参军。²顾:光顾。³林园:指作者所居住的地方。
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
谈谐¹无俗调,所说(yuè)²圣人篇³
译文:谈话投机毫不俗气,共同爱好先圣遗篇。
注释:¹谈谐:彼此谈话投机。²说:同“悦”,喜欢。³圣人篇:圣贤经典。
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
¹有数斗酒,闲²饮自欢然。
译文:偶尔酿得美酒数斗,悠闲对饮心自欢然。
注释:¹或:有时,间或。²闲:悠闲。
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
我实幽居士¹,无复东西²³
译文:我本是个隐居之人,奔走求仕与我无缘。
注释:¹幽居士:隐居之人。²东西:指为求仕而东西奔走。³缘:缘分。
物新人惟旧,弱毫多所宣。
物新¹人惟旧²,弱毫³多所宣
译文:时世虽变曲友可贵,常常写信以释悬念。
注释:¹物新:事物更新,诗中寓有晋宋易代之意。²人惟旧:人以旧识为可贵,谓继续保持我们的友谊。³弱毫:指毛笔。⁴多所宣:多多写信。宣,表达,指写信。
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
情通万里外,形迹¹(zhì)江山²
译文:情谊能通万里之外,虽然阻隔万水千山。
注释:¹形迹:形体,指人身。²滞江山:为江山所滞。滞,不流通,谓阻隔。
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年!
君其爱体素(sù)¹,来会²在何年!
译文:但愿先生保重贵体,将来相会知在何年?
注释:¹体素:即素体,犹言“玉体”,对别人身体的美称。²来会:将来相会。

  在此诗正文中,诗人表达了对友人好意的感谢,并且表明自己不愿意出仕的心愿。全诗十六句,可以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是前八句,追忆与庞参军真挚深厚的友情。“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两句,说明两人不是旧交,而是新知。这从序文的“自尔邻曲,冬春再交”中可以看出。《史记》卷八十三《鲁仲连邹阳列传》引谚云:“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意思是说,如果人不相知,从初交至白头,还会像刚认识一样,没有友情。如果人各相知,即使是偶然乘车在道上相遇,也会像老朋友那样并车而谈,以至两车的车盖相切、倾斜,久久不忍分手。以下六句,追忆旧游。“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是总述。“赏我趣”当然是谦虚的说法,反过来说,也是陶渊明所处的林园环境的情趣,陶渊明独立的人格力量、高雅的生活方式,吸引、感染了包括庞参军在内的客人,因此使他们经常造访,时时登门,终于成为“相知”。下面四句,从两个方面来谈“趣”,实际是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两人交游的内容和感情的基础。一是谈圣之趣,“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说明谈话内容的格调、境界之高,不是一般碌碌之辈汲汲于名利的庸俗之谈所能企及的。二是饮酒之趣,“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若能以酒助谈,则兴致更高,说明了交遇方式的高雅、闲适,感情交流的自然、融洽。当然,这也是“陶渊明式”的生活情趣和交友方式。

  “我实幽居士”以下八句是第二层,抒发依依惜别的情怀。正因为相交深、知遇厚,所以一旦分离,就无法扯断联络感情的纽带。诗人自己是立志归隐之人,没有俗务缠身,不会因公事鞅掌,东西奔走;而朋友却要远离自己而去,从此天各一方,因此希望别后能常通音问,以释遥念。“物新人惟旧”,语见《尚书》:“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意思是:器物求新,而朋友间当以旧谊为重。但即使感情相通,不惧相隔万里,也终究无法改变天各一方、江山阻隔的现实,不复能时时谈笑宴饮。只能希望你在远方自己保重身体,以后相会,还不知在何年何夕呢?这一层诗人抒发的感情十分细腻丰富:分手在即,不免感伤、怅惘;感伤之余,又要嘱咐常通音信,叮咛保重身体,对分手后的“情通万里”,来年的重新相会寄托了希望。显得十分朴实、深沉。

  这是一首送别诗,又是一首表达真挚友情的抒情诗,反映了陶渊明田园生活的一个侧面。同陶诗的其他篇什一样,这首诗也以它的真情真意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读者。按理说,送别诗完全可以写得愁肠百结,缠绵绯恻,令人不忍卒读,但这首诗却以明白如话的诗句,举重若轻,朴实无华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真是“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绝句》),它的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正是这种“天然”、“真淳”造成的。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491-493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¹。王²³兴师,修我戈(gē)矛。与子同仇
译文:谁说没有衣服穿?与你同穿战袍。君王出兵打仗,修整我那戈与矛,与你共同对敌。
注释:¹袍:长袍,即今之斗篷。²王:此指秦君。一说指周天子。³于:语助词。⁴兴师:起兵。⁵同仇:共同对敌。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¹。王于兴师,修我矛戟(jǐ)²。与子偕作³
译文:谁说没有衣服穿?与你同穿内衣。君王出兵打仗,修整我那矛与戟,与你一起出发。
注释:¹泽:通“襗”,内衣,如今之汗衫。²戟:古代一种合戈、矛为一体的长柄兵器。³作:起。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cháng)¹。王于兴师,修我甲兵²。与子偕行³
译文:谁说没有衣服穿?与你同穿战裙。君王出兵打仗,修整甲胄与兵器,杀敌与你共前进。
注释:¹裳:下衣,此指战裙。²甲兵:铠甲与兵器。³行:往。

  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其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正是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全诗共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唱的形式,叙说着将士们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磨刀擦枪、舞戈挥戟,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英雄主义气概。

  当时的秦国位于今甘肃东部及陕西一带。那里木深土厚,民性厚重质直。班固在《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中说秦地“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故秦诗曰:‘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焉。”朱熹《诗集传》也说:“秦人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故其见于诗如此。”这首诗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确实反映了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他们就一呼百诺,紧跟出发,团结友爱,协同作战,表现出崇高无私的品质和英雄气概。

  由于此诗旨在歌颂,也就是说以“美”为主,所以对秦军来说有巨大的鼓舞力量。据《左传》记载,鲁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吴国军队攻陷楚国的首府郢都,楚臣申包胥到秦国求援,“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于是一举击退了吴兵。可以想像,在秦王誓师的时候,此诗犹如一首誓词;对士兵们来说,则又似一首动员令。

  如前所述,秦人尚武好勇,反映在这首诗中则以气概胜。诵读此诗,不禁为诗中火一般燃烧的激情所感染,那种慷慨激昂的英雄主义气概令人心驰神往。之所以造成这样的艺术效果,第一是每章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的句法。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怒与愤慨,仿佛在人们复仇的心灵上点上一把火,于是无数战士同声响应:“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第二是语言富有强烈的动作性:“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使人想像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这样的诗句,可以歌,可以舞,堪称激动人心的活剧。

  诗共三章,采用了重叠复沓的形式。每一章句数、字数相等,但结构的相同并不意味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是不断递进,有所发展的。如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他们有共同的敌人。二章结句“与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这才是行动的开始。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行训往,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这种重叠复沓的形式固然受到乐曲的限制,但与舞蹈的节奏起落与回环往复也是紧密结合的,而构成诗中主旋律的则是一股战斗的激情,激情的起伏跌宕自然形成乐曲的节奏与舞蹈动作,正所谓“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礼记·乐记》)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57-259
2、 董博.同仇敌忾的战歌——《诗经·秦风·无衣》析论.宁夏师范学院学报,1997,05.
3、 王林飞.团结御外侮 并非刺用兵——解读《秦风·无衣》.怀化学院学报,2011,01.

shījīng·guófēng·qínfēng xiānqín 

yuē tóngpáo wángxīngshī xiūmáo tóngchóu 
yuē tóng wángxīngshī xiūmáo xiézuò 
yuē tóngcháng wángxīngshī xiūjiǎbīng xiéxíng 

湖上。闲望。雨萧萧。烟浦花桥路遥。谢娘翠蛾愁不销。终朝。梦魂迷晚潮。
湖上。闲望。雨萧萧¹。烟浦(pǔ)²花桥路遥。谢娘³翠蛾(é)愁不销。终朝。梦魂迷晚潮。
译文:闲望湖上,雨丝凄凄迷迷。那长堤花桥,远远地隐入烟浦雾里。美人相思生愁怨,愁思在翠眉间凝聚。终日盼着爱人归来,梦里还听那雨中晚潮阵阵,似乎在传递他的消息。
注释:¹萧萧:或写作“潇潇”,形容刮风下雨的状态。²烟浦:云烟笼罩的水滨。³谢娘:此指游春女。⁴翠蛾:翠眉。蛾:一作“娥”。⁵终朝:一整天。⁶晚:一作“晓”。
荡子天涯归棹远。春已晚。莺语空肠断。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闻郎马嘶。
荡子¹天涯归棹²远。春已晚。莺(yīng)语空肠断³。若耶(yē),溪水西。柳堤。不闻郎马嘶(sī)
译文:浪子的归舟遥遥万千里,春光却又将逝去。听莺语声声,唱不尽断肠的心曲。若耶溪啊相思的溪,溪水西岸那洗纱女,天天看溪水空流,日日在柳堤寻觅,总不见郎君归来的踪迹。
注释:¹荡子:古代女子称自己远行不归或流荡忘返的丈夫。²归棹:归舟,以棹代船。³空肠断:一本作“肠空断”。⁴若耶溪:水名,今浙江绍兴市若耶山下,传说西施曾在此处浣纱。此借指思妇住所。

  此词以湖上迷离雨景为背景,写荡子春晚不归、思妇惆怅之情。

  上片一开始就指明地点,是在湖上;“闲望”是一篇之主。关于“闲望”的内容,预先并未说破,而是逐步透露。她极目远眺,但见春雨潇潇,烟浦花桥隐约可见,那儿曾是两人游宴之处。如今远远望去,却是濛濛一片,什么都望不见,看不清,这些就是“闲望”时所见的景色。“翠蛾”句描绘思妇愁眉不展,相思难解,这是她“闲望”时所怀的愁情;这种愁情使她从早到晚心事重重,梦魂犹牵系于水上,盼行人客舟归来。一“迷”字很形象地描绘出这种心情。潮声本易使人联想起客舟和舟中之人,由潮及人,又直接勾起下片首句。

  下片叙述思妇闺怨。荡子漂泊天涯,归棹杳无音讯,思妇在湖上望断云山,也盼不到归舟远客,这里方始点出“闲望”的用意所在。春意阑珊,莺语如簧,只令人愁肠欲断,此是念及客舟去远时的失望之情。“若耶溪”本是西施浣纱之处,用来借指思妇住所;那儿长堤垂柳,依依拂水,昔日郎骑马来访,如今柳色依旧,伫立长堤,却听不到旧侣重来的马嘶之声。虽然内容已从湖上转到柳堤,但仍然归结到荡子迟迟未回。而且又与上面的“闲望”相互关联。湖、堤两处都无踪影,其失望为何如。

  此词情致缠绵,含意婉转,极尽低佪留连之致,思妇的身份、所处的环境以及盼望之心、失望之情,融合在景物描绘之中,通过逐步透露,间接道出,亦即以“含蓄”、“暗示”的方式来反映。

  在音律方面,此词也很有特色,可以说促节繁音,变化多端,与内容起伏很为一致,句法也随之长短参差不齐,有二、三、四、五、七字句,错杂用之,并且换韵频繁,曲折尽情,显得结构复杂而富于变化,想来演奏时悲管清瑟,抑扬婉转,必能丝丝入扣地表达出思妇内心的无限哀怨。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63-64 .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槁秸申酬,轮嗣布。
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槁秸申酬,轮嗣布。
这是宋末著名文学家文天祥(1236--1283)回复董提举的一封书函。从题目看,董提举给文天祥先送了请柬,请文天祥中秋赴宴,从此文的内容看,文天祥欣然应允,并表示了游赏的兴致。文中骈偶行文,多使掌故,词情中肯,表意简明,很有特色。同时,我们还可在这篇短文中看到当时文人过中秋的风俗习惯。

huídǒngzhōngqiūqǐngyàn

wéntiānxiáng sòngdài 

zhàojiāngdiéjié zàihuàfǎngzhīqīngbīng dàiyuèbēi fāngzūn绿jìng bàihuáxīngzhīzhuì yuēmíngyuèzhīchá 
fēngmǎnchéng xìngliǎngchóngyángzhījìn jiāngshānhuà shàngcóngqiánchìzhīyóu gǎojiēshēnchóu lú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