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云推月上层楼,楼上朱帘不下钩。
鸡翅拍开朱户锁,雁声唤上木兰舟。
黄花捻酒留人醉,红叶题诗倩水流。
李广不侯人不笑,笑他人作烂羊头。
乱云推月上层楼,楼上朱帘不下钩。
鸡翅拍开朱户锁,雁声唤上木兰舟。
黄花捻酒留人醉,红叶题诗倩水流。
李广不侯人不笑,笑他人作烂羊头。
华岳

华岳

华岳,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子西,贵池(今属安徽)人。因读书于贵池齐山翠微亭,自号翠微,武学生。开禧元年(1205)因上书请诛韩侂胄、苏师旦,下建宁(今福建建瓯)狱。韩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1217),登武科第一,为殿前司官属。密谋除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东市。其诗豪纵,有《翠微北征录》。 ▶ 29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芳草年年惹恨幽。想前事悠悠。伤春伤别几时休。算从古、为风流。
芳草年年惹恨幽。想前事悠悠¹。伤春伤别几时休。算从古、为风流。
译文:一年又一年,春草总是惹起离恨,回想前事总是心中忧愁。伤春伤别的情怀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啊!从古到今的人们,都是为了男女情事。
注释:¹悠悠:思念貌;忧思貌。
春山总把,深匀翠黛,千叠在眉头。不知供得几多愁。更斜日、凭危楼。
春山总把,深匀翠黛(dài)¹,千叠在眉头。不知供得几多愁。更斜日、凭危楼。
译文:春天的山林把自己青翠的颜色深匀叠压在女子眉头。不知道能献上多少忧愁!已是夕阳西下,倚着高楼极目远望。
注释:¹翠黛:画眉用的青黑色螺黛。

  这首词托为女子口吻叙写春愁。

  “芳草年年惹恨幽,想前事悠悠。”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看见春草萌生,引起对遥远前事的深长追忆。

  下笔即包蕴深意。“年年”、“悠悠”两叠词用的好,有形象,有感情。“年年”,层次颇多:过去一对恋人厮守在一起,别后年年盼归,今后定有将年年盼望下去,失望下去······“悠悠”,形容前事是遥远,形容“想”是深长,都表现出女主人公执着纯真的情感。

  “伤春伤别几时休,算从古,为风流。”这是说,伤春与伤别的感情年年不断,与日俱增,不知何时是了,这种离别愁绪的产生都是为了男女的风流韵事。

  上片把女主人公的感情潮水般的倾泻出来了。“春愁”之意,到此有了着落。

  “春山总把,深匀翠黛,千叠在眉头。”换头三句是说,就像是春山把自己的青翠的颜色深匀叠压在女子的眉头。换头三句特写女子双眉。“春山”是眉之色,造语别饶韵致。

  “不知供得几多愁。更斜日,凭危楼。”结尾是说,山触发了自己的无限愁思,而又堆集在眉头上。夕阳西下,江楼倚望,有多少愁自在不言之中。

  “不知供得几多愁”一句,既关合山,又关合眉。联系全篇来读,这里用下片写这一日的特定愁绪,写出年年的长久愁绪。一日之愁已是“不知供得几多愁”,何况这种伤春伤别又是无时无休呢!这首词的结尾,颇采用了乐府《西洲曲》“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的意境。

幽闺欲曙闻莺转,红窗月影微明。好风频谢落花声。隔帷残烛,犹照绮屏筝。
幽闺欲曙闻莺转¹,红窗月²影微明。好风频谢³落花声。隔帷微烛,犹照绮(qǐ)屏筝
译文:天将亮时,幽闺中又听到婉转的莺鸣,微明的红纱窗里,印着正在西沉的月影。一阵好风频频地吹落微花,每一瓣落花都落地有声。帐外的那支微烛,还照着绣屏下的古筝。
注释:¹转:一作“啭”。²月:一作“日”。³频谢:频频吹落。谢:一作“听”。⁴隔帷:帷帐外。⁵绮屏筝:彩屏下的古筝。
绣被锦茵眠玉暖,炷香斜袅烟轻。淡蛾羞敛不胜情。暗思闲梦,何处逐云行?
绣被锦茵¹眠玉²暖,炷香斜袅(niǎo)³烟轻。淡蛾羞敛(liǎn)不胜情。暗思闲梦,何处逐云行?
译文:绣被锦褥的呵护,使如玉的肌肤暖意融融,床边那住燃香,斜旋的轻烟在袅袅飘动。她的淡眉含羞地微皱着,仿佛在惋惜梦断时那份欢情。心里还在想着梦中的人,不知他在何处飘泊旅行?
注释:¹锦茵:锦制的褥垫。²眠玉:睡眠中的女子。玉,如玉的肌肤,此指女子。³斜袅:袅袅斜飘。⁴烟轻:一作“轻烟”。⁵淡蛾:淡眉。⁶不胜情:承受不了相思之情的煎熬。⁷处:一作“事”。⁸云:代指行踪不定的游子。

  起两句,写天将明的情景。屋外边传来阵阵婉转的莺啼。朦胧的月影散射窗间,幽闺已见微明的曙色,“闻莺转”,先从听觉角度着笔。最先使人从睡眠中醒来的外界刺激是声音,首句正是闺人清晨初醒时刹那间的感受。“红窗”句,再从视觉方面推进一层,仍只是从表象写来,尚未进入人的内心世界:‘“好风频谢落花声”,由景入情。词中抒情主人公已开始思想活动。落花之声,似有还无。然而在黎明的幽静环竞中,已被敏感的闺中人觉察到了,因有“风”故,所以测知,并唤起了某种微妙的感情。一“谢”字。已露闺怨的本意。隔着薄薄的帘帷,暗淡的残烛还照着挂在绣屏上的宝筝,而筝,早已不弹了,情人远去,无人来欣赏主人公的乐声。“隔帷”二句,运用暗笔。以屏筝作衬,侧面写出闺人的孤寂。“犹照”二字,笔意纤问。晚间睡前见此,清晨醒后仍见此触目感怀,而当日相对调筝的欢i隋境也可想而得之了。上片五句,表面纯是客观描述,然个中自有人在。这种手法,为《花间》所擅,情馀言外,“不止以浓艳见长也”(沈雄《柳塘词话》)。

  下片换笔,描写闺人的情态和心理活功。“绣被”句,以秾艳之笔写凄凉之意,此亦唐五代词家绝诣。她睡在温暖的绣坡锦茵之中,静看着炷香的袅袅轻烟。在空中盘绕扩散。此情此景,何以为怀。“淡蛾羞敛不胜情”,她含着娇羞。半敛着淡画的双眉。在这孤寂的清晨,她想到了“暗思闲梦,何处逐云行?”方才那一场好梦,梦里相见的欢娱,醒后己再难寻觅。远方的游子,像那缥缈无定的行云,将要飘流远方。末两句,是全词点睛之笔。用意与冯延巳《蝶恋花》词“几日行云何处去”略同,而毛词写自己梦逐行云而行。亦不知其处,则更深一层了。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将这首词作为优秀艳词的例句举出,是有一定道理的。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43

línjiāngxiān··yōuguīshǔwényīngzhuǎn--máozhèn

yōuguīshǔwényīngzhuǎnhóngchuāngyuèyǐngwēimínghǎofēngpínxièluòhuāshēngwéicánzhúyóuzhàopíngzhēng

xiùbèijǐnyīnmiánnuǎnzhùxiāngxiéniǎoyānqīngdànéxiūliǎnshèngqíngànxiánmèngchùzhúyúnxíng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空山梵(fàn)¹静,水月影俱沉。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岁晚忆一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²。绝顶茅庵(ān)里,老衲(nà)正孤吟。
译文:空山梵呗,水月洞天,这世外幽静的山林,不惹一丝世俗的尘埃。还记得那夕阳西下时,疏林上一抹微云的情景。在悬崖绝顶之上的茅草屋中,一位老和尚正在沉吟。
注释:¹梵呗:指寺庙中诵经之声。²犹记二句:谓还记得那夕阳西下时,疏林上一抹微云的情景。界疏林,连接着稀疏的树林。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云中锡¹,溪头钓,涧(jiàn)边琴。此生著几两屐(jī)²,谁识卧游³心?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zān)。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译文:行走在云山之中,垂钓于溪头之上,弹琴于涧水边,真是快活无比。隐居山中,四处云游,一生又能穿破几双鞋子,而我赏画神游、的心情又有谁能理解?往日误入仕途,贪图富贵,如今悔恨,想要归隐山林,但是这一愿望要到何日才能实现呢?只希冀从这画中找寻。
注释:¹锡:即锡飞,僧人行走。²几两屐:几双鞋子(指木屐,木底有齿的鞋子,古人游山多用之)。³卧游:观赏山水画以代游览。⁴准拟:打算、希望。⁵槐安:即槐安梦、南柯梦故事。事见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⁶投簪:丢下固冠用的簪子,比喻弃官。⁷布袜青鞋:本指平民百姓之装束,此处借指弃官隐居,语出唐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青鞋布袜从此始。”
题画之作有类咏物,既要有物又要有人,人物交融,不即不离,方为佳构。本篇即可谓有如此特色的一首。此中之物是作画者所画之图,人是赏画之作者。清人将所题之画于词中作了传神的描绘,又于画景之中表达了感受和心情。上片侧重画图之景与境的描写,下片侧重观画之感受与心情的刻画。由此篇所表达的情趣来看,纳兰厌于荣华富贵的贵公子、侍从官的生涯,向往清心寡欲。远离尘嚣,像图画中的老僧一样去生活,同对也表达了所愿难以求得的矛盾与无奈的心情。

shuǐdiàotóu··西shānqiūshuǎng--lánxìng

kōngshānfànbeijìngshuǐyuèyǐngchényōuránjìngrénwàidōuchénqīnsuìwǎncéngyóuchùyóubàn竿gānxiézhàojièshūlínjuédǐngmáoānlǎozhèngyín

yúnzhōngtóudiàojiànbiānqínshēngzheliǎngshuíshíyóuxīnzhǔnchéngfēngguīcuòxiànghuáiānhuíshǒutóuzānqīngxiéyuēdànxiànghuàxún

甘霖亭者,为前太守荆公纪雨也。荆公守惠之明年,岁在壬戌,自夏五至秋七月不雨,田畴龟坼,郡之人戚曰:“不有播,其曷有获?”一月不雨谓之干,再月不雨谓之亢,一时不雨谓之槁,槁则无岁,无岁是无民也。太守荆公容有蹙曰:“天于民务殖之也,非天弃民,太守其不勤民,实弃守也!”
甘霖(lín)亭者,为前太守荆(jīng)公纪雨也。荆公守惠之明年¹,岁²在壬戌,自夏五至秋七月不雨,田畴(chóu)³龟坼(chè),郡之人戚(qī)曰:“不有播,其曷有获?”一月不雨谓之干,再月不雨谓之亢,一时不雨谓之槁(gǎo),槁则无岁,无岁是无民也。太守荆公容有蹙(cù)曰:“天于民务殖之也,非天弃民,太守其不勤民,实弃守也!”
译文:甘霖亭是为纪念前太守荆公求雨而建的。荆公任惠州太守的第二年,是壬戌年,从夏季的五月到秋季的七月没有下雨,田地都龟裂了,郡里的人悲伤地说:“没有播种,哪里会有收获?”一个月不下雨称作“干旱”,两个月不下雨称作“亢旱”,三个月不下雨称作“枯槁”,枯槁就会没有年成,没有年成老百姓就没办法生活。太守荆公眉头紧锁说:“上天是愿意让百姓生活繁衍的,不是上天抛弃了老百姓,应该是太守不勤政爱民,实际上是上天抛弃太守啊!”
注释:¹明年:第二年。²岁:年。³田畴:田地。⁴龟坼:天旱土地裂开。⁵槁:枯干。
于是罪躬简事,禁酷徙市,损膳恶服。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其衷疚,其词伤,其足疻,其形容憔悴。如是者日行之,不雨;旬行之,不雨。行之不辍,尔乃润风墨云密布并发,淹淹祁祁,自原野达于畎亩,无不优渥沾足者。三农慰望,百谷仰荣,咸欢然谓太守格于天而惠于民。郡人平越守张孟奇为甘霖之歌,绅衿之能言者和之。
于是罪躬简事,禁酷徙(xǐ)市,损膳恶服。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yù)于群神。其衷疚,其词伤,其足疻¹,其形容憔悴。如是者日行之,不雨;旬行之,不雨。行之不辍(chuò)²,尔乃润风墨云密布并发,淹淹祁(qí)³,自原野达于畎(quǎn),无不优渥沾足者。三农慰望,百谷仰荣,咸欢然谓太守格于天而惠于民。郡人平越守张孟奇为甘霖之歌,绅衿(jīn)之能言者和之。
译文:于是太守思过自责,裁减扰民的政务,禁止酷刑,迁移市场。减少膳食,穿粗布衣服。撤去车盖,出门不坐车子。冒着烈日曝晒,从府衙到郊外,一天走几十里,向群神吁请。他的心里内疚,他的言辞伤感,他的脚又青又肿,他的身形面容显得憔悴。像这样整日施行,没有下雨;施行了十天,没有下雨。仍然施行不停止,这才凉风渐起乌云密布,雨挟风势下得又大又多,从原野到耕地,全都下了齐脚深的雨水。所有种田人欢喜仰望,各种农作物欣欣向荣,人们全都高兴地说太守感动了上天而对老百姓有恩德。郡人平越太守张孟奇写了《甘霖之歌》,有文才的士绅们都来唱和。
注释:¹疻:殴伤。 ²不辍:不止;不绝。³祁祁:众多的样子。⁴畎亩:田间,田地。
无何,荆公以内计中考功令,郡之人戚曰:“民无岁,赖公以有岁,国人望公如望岁焉,奈何夺我公?”群走藩臬大夫御史台、都御史台为公留行。业裹三月粮,叩阍乞还我良守,不许。荆公去之日,日集万众,积公车不得发,两岸攀号至百里外。时余偕诸荐绅饯公州中,挥涕而别。诗云:“试看东江两岸哭,为官何必要封侯?”
无何,荆公以内计中考功令,郡之人戚曰:“民无岁,赖公以有岁,国人望公如望岁焉,奈何夺我公?”群走藩臬(niè)大夫御史台、都御史台为公留行。业裹(guǒ)三月粮,叩阍(hūn)¹乞还我良守,不许。荆公去之日,日集万众,积公车不得发,两岸攀号至百里外。时余偕诸荐绅(shēn)饯公州中,挥涕(tì)而别。诗云:“试看东江两岸哭,为官何必要封侯?”
译文:没过多久,荆公由于朝廷考核优等当上了考功令,郡里的人悲伤地说:“百姓没有年成,依靠荆公才有了年成,百姓们盼望荆公就像盼望好的年成,为什么要夺走我们的父母官?”众人群聚奔走于藩臬大夫御史台、都御史台,希望荆公能留下来。备办了三个月的粮食,前往朝廷申诉请求归还自己的好太守,不被允许。荆公离开的时候,一天就聚集了万余人,让公车停下来不能出发,两岸的老百姓互相挽着哭泣送到了百里之外。当时我陪同各位士绅在州府中为荆公饯行,挥泪告别。有首诗说:“试看东江两岸哭,为官何必要封侯?”
注释:¹叩阍:中国古代平民或案件当事人直接向皇帝申诉冤抑。
郡人乃鸠工程物,作甘霖亭于江之浒。亭成,父老数十辈造韩子之庭请焉,曰:“伐石为亭以记太守之泽,不日成之矣。我辈登兹亭也,如瞻顾复焉,愿得子之言以勒诸石。”余曰:“公之雨我民也,渗漉于闾阎,沦渍于心髓,其为雨也非一日矣,乃公精诚所结,叩于天而天答之,泽于民而民戴之。”父老徘徊亭下,旦夕必祝。
郡人乃鸠(jiū)¹程物,作甘霖亭于江之浒(hǔ)。亭成,父老数十辈造韩子之庭请焉,曰:“伐石为亭以记太守之泽,不日成之矣。我辈登兹亭也,如瞻顾复焉,愿得子之言以勒诸石。”余曰:“公之雨我民也,渗漉于闾(lǘ)(yán)²,沦渍于心髓,其为雨也非一日矣,乃公精诚所结,叩于天而天答之,泽于民而民戴之。”父老徘徊亭下,旦夕必祝。
译文:郡里的人们于是聚集工匠计算准备物料,在江边建造了甘霖亭。亭子建成,几十位父老到我家里请求说:“采伐石料修建亭子用来纪念太守的恩泽,很快就要建成了。我们登上这个亭子,就好像看到荆公又回来了,希望得到你的题记用来刻在石碑上。”我说:“荆公为我们的百姓求来好雨,洒落在每户人家,润泽在每个人的心里,他求雨不只是一天,这是他的精诚所聚结,向天叩请而天应答了他,惠泽了百姓而百姓也感激他。”父老们在亭下徘徊,早晚一定前往祝祷。
注释:¹鸠工:指聚集工匠。 ²闾阎:原指古代里巷内外的门,后泛指平民老百姓。
公名之琦,镇江丹阳县人,万历甲辰进士。
公名之琦,镇江丹阳县人,万历甲辰进士。
译文:荆公的名字叫做之琦,是镇江丹阳县人,万历甲辰科进士。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日本晁(cháo)¹辞帝都²,征帆一片绕蓬壶³
译文:日本友人晁衡卿,辞别长安回家乡,乘坐帆船远去东方回蓬莱群岛。
注释:晁卿衡:即晁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吕(又作安陪仲麻吕)。公元717年(日本灵龟二年,唐开元五年),来中国求学。改姓名为朝衡。朝通“晁”。¹卿:尊称。²帝都:指唐朝京城长安。³蓬壶:指蓬莱、方壶,都是神话传说中东方大海上的仙山。此指晁衡在东海中航行。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明月¹不归沉碧海²,白云³愁色满苍梧
译文:晁卿如同明月沉大海一去不返,思念你的心情如同苍白的云彩笼罩着云台山。
注释:¹明月:喻品德高洁才华出众之士,一说是月明珠,此喻晁衡。²沉碧海:指溺死海中。³白云:据说有白云出自苍梧入大梁。⁴苍梧:本指九嶷山,此指传说中东北海中的郁州山(郁洲山)。相传郁州山自苍梧飞来,故亦称苍梧(见《一统志》)。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八十四。下面是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常振国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诗的标题“哭”字,表现了诗人失去好友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籍的真挚感情,使诗歌笼罩着一层哀惋的气氛。

  “日本晁卿辞帝都”,帝都即唐代京都长安,诗用赋的手法,一开头就直接点明人和事。诗人回忆起不久前欢送晁衡返国时的盛况:唐玄宗亲自题诗相送,好友们也纷纷赠诗,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殷切的希望。晁衡也写诗答赠,抒发了惜别之情。

  “征帆一片绕蓬壶”,紧承上句。作者的思绪由近及远,凭借想象,揣度着晁衡在大海中航行的种种情景。“征帆一片”写得真切传神。船行驶在辽阔无际的大海上,随着风浪上下颠簸,时隐时现,远远望去,恰如一片树叶飘浮在水面。“绕蓬壶”三字放在“征帆一片”之后更是微妙。“蓬壶”即传说中的蓬莱仙岛,这里泛指海外三神山,以扣合晁衡归途中岛屿众多的特点,与“绕”字相应。同时,“征帆一片”,飘泊远航,亦隐含了晁衡的即将遇难。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这两句,诗人运用比兴的手法,对晁衡作了高度评价,表达了他的无限怀念之情。前一句暗指晁衡遇难,明月象征着晁衡品德的高洁,而晁衡的溺海身亡,就如同皓洁的明月沉沦于湛蓝的大海之中,含意深邃,艺术境界清丽幽婉,同上联中对征帆远航环境的描写结合起来,既显得自然而贴切,又令人无限惋惜和哀愁。末句以景写情,寄兴深微。苍梧,指郁洲山,据《一统志》,郁洲山在淮安府海州朐山东北海中。晁衡的不幸遭遇,不仅使诗人悲痛万分,连天宇也好似愁容满面。层层白色的愁云笼罩着海上的苍梧山,沉痛地哀悼晁衡的仙去。诗人这里以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写白云的愁来表达自己的愁,使诗句更加迂曲含蓄,这就把悲剧的气氛渲染得更加浓厚,令人回味无穷。

  诗忌浅而显。李白在这首诗中,把友人逝去、自己极度悲痛的感情用优美的比喻和丰富的联想,表达得含蓄、丰富而又不落俗套,体现了非凡的艺术才能。李白的诗歌素有清新自然、浪漫飘逸的特色,在这首短诗中,读者也能体味到他所特有的风格。虽是悼诗,却是寄哀情于景物,借景物以抒哀情,显得自然而又潇洒。李白用“明月”比喻晁衡品德非常纯净;用“白云愁色”表明他对晁衡的仙去极度悲痛。他与晁衡的友谊,不仅是盛唐文坛的佳话,也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历史的美好一页。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363-363页 .

cháoqīnghéng

bái tángdài 

běncháoqīng zhēngfānpiànràopéng 
míngyuèguīchénhǎi báiyúnchóumǎnc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