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雅风流,端端正正,堪人怜惜。因甚新来,眉儿不展,愁情如织。
倡条冶叶无情,犹为他、千思万忆。据恁当初,真心实意,如何亏得。
品雅风流,端端正正,堪人怜惜。因甚新来,眉儿不展,愁情如织。
倡条冶叶无情,犹为他、千思万忆。据恁当初,真心实意,如何亏得。
曾觌

曾觌

曾觌(音di迪)(1109-1180) 字纯甫,汴京(今河南开封)人。绍兴中,为建王内知客。孝宗受禅,以潜邸旧人,授权知阁门事。淳熙初,除开府仪同三司,加少保、醴泉观使。趋奉宫廷,词多应制之作。其词语言婉丽,风格柔媚。代表作为《阮郎归》、《水调歌头》《西江月》《定风波》(长相思》、《采桑子》、《眼儿媚》、《忆秦娥》等,其中以《阮郎归》一词为最著名。 ▶ 11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
凤尾¹龙香拨²。自开元³(ní)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xún)阳江头客,画舸(gě)亭亭待发。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hóng)没。弦解语,恨难说。
译文:凤尾琴板刻着凤尾,龙香柏木制成弹拨。盛唐开元间霓裳羽衣的乐曲曾经何等辉煌,但一切都成过眼云烟。最不幸的是浔阳江头的诗罢,亭亭画船等待着出发,忽听音乐声悲悲切切。记得王昭君出塞之时,当时黄云弥漫看去像茫茫白雪。当我离开故乡三千余里时,乐曲声声述说着无限的哀怨。我回头眺望昭阳的宫殿,只见孤雁在天边出没。琴弦懂得人间的情意,多少幽恨无法向人述说。
注释:¹凤尾:凤尾琴。²拨:弹拨。³开元:为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⁴客:诗客,诗人。⁵画舸:画船。⁶孤鸿:孤单的鸿雁。
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
辽阳¹驿(yì)使音尘绝。琐窗²寒、轻拢慢捻(niǎn)³,泪珠盈睫(jié)。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
译文:征人去辽阳已经多年,如今什么音信都没有。佳人正在慢拨慢弹着琴,表达着心中的郁结,她的伤心泪沾湿了那美丽的长睫,她技艺超群,将《梁州》曲演奏得哀彻云霄。千古事,如一场云飞烟灭。贺老再也没有消息,沉香亭北的繁华也从此风光不再。当音乐弹到这里,真让人伤心欲绝。
注释:¹辽阳:此泛指北方。²琐窗:雕花或花格的窗户。³轻拢慢捻:演奏琵琶的指法与运用。⁴《梁州》:曲名,即《凉州》,为唐代凉州一带的乐曲。⁵贺老:指贺怀智,唐开元天宝年间善弹琵琶者。⁶定场:即压场,犹言“压轴戏”。⁷沉香亭:指唐代亭子,在长安兴庆宫图龙池东。

  同一题材,在不同的作家笔底,表现各异;试听“琵琶”,一到作者手里,即翻作新声,不同凡响。这首词借唐玄宗年间有关琵琶和音乐的典故,抒写北宋沦亡之悲,讥讽南宋小朝廷耽于安乐。全词以弹琵琶为喻,事实上“弹”(谈)的是国家兴亡之曲。

  此琵琶,乃檀木所制,尾刻双凤,龙香板为拨,何其精美名贵!“凤尾龙香拨”。这杨贵妃怀抱过的琵琶,它标志着一个“黄金时代”。作者在此,暗指北宋初期歌舞繁华的盛世。而“霓裳曲罢”则标志着国运衰微与动乱开始。借唐说宋,发端即点到主题而又不露痕迹,可谓引人入胜之笔。

  “浔阳江头”二句,一转,用白居易《琵琶行》所叙事。源自“浔阳江头夜送罢,枫叶荻花秋瑟瑟。”交代了地点,是浔阳江头。浔阳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浔阳江头也就是前边序中所说的湓浦口。白氏在江边关罢“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罢不发。”诗序云“是夕始有迁谪意”,是听了琵琶曲与弹奏女子自述身世之后的所感。词以“最苦”二字概括,表明作者也有同感。“画舸”句用郑文宝《柳枝词》“亭亭画舸系春潭”句意。作者以白居易的情事自比,并切琵琶,其“天涯沦落”之感亦可知矣。

  “记出塞”接连数句又一转,从个人遭遇写到国家恨事。“望昭阳宫殿”等句分明是写一种特殊感情,与当日昭君出塞时去国怀乡之痛不完全是一回事。这里恐怕是在暗喻“二帝蒙尘”的靖康之变。这种写法在南宋词家中也不乏其人。姜夔《疏影》词中亦有“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之句,郑文焯亦云“伤二帝蒙尘,诸后妃相从北辕,沦落胡地,故以昭君托喻”。

  “辽阳驿使”数句转到眼前的现实。词人怀念北方故土,联想琐窗深处,当寒气袭人时,闺中少妇正在怀念远戍辽阳而杳无音信的征人。她想藉琵琶解闷,结果愈弹愈是伤心。“推手”等句,指弹琵琶,汉刘熙《释名·释乐器》:“枇杷,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枇,引手却曰杷,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欧阳修《明妃曲》本此而有“推手为琵却手琶”之句;所弹之曲为《梁州》。《梁州》即《凉州》,唐西凉府所进边地乐曲,梁、凉二字唐人已混用。唐段安节《乐府杂录》谓贞元初康昆仑翻入琵琶。白居易诗:“《霓裳》奏罢唱《梁州》,红袖斜翻翠黛愁。”可见其声哀怨。“哀彻”两字加深了悲凉的意绪。“云飞烟灭”已将上文一齐结束,“贺老”句便是尾声。

  这尾声与发端遥相呼应,再次强调盛时已成过去,已成为历史。贺老即贺怀智,开元、天宝间琵琶高手,他一弹则全场寂静无声。元稹《连昌宫词》云:“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贺老定场”即无消息,则“沉香亭北倚栏干”(李白《清平调》)的贵妃面影当然也不可见,这“凤尾龙香拨”的琵琶亦无主矣。故作者云“弹到此”即“鸣咽”不止,写悲慨无穷的国难家愁。

  此篇手法新颖,从章法上看与《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可并为姊妹篇,都列举了许多有关的典故,而其中皆有一线相连。即所用典故中情事都与词人内心的情感和生活经历有关,与当时时代特点有关,故典故虽多,却不为事所累,且抒情气氛浓郁。仍觉圆转流丽。由此可联想到唐时李商隐的《泪》(永巷长年怨绮罗)一诗,也是列举古来各种挥泪之事,最后归结为一事。辛词章法可能学自李诗,而又有出蓝之妙。再上溯可找到江淹的《恨赋》、《别赋》,李白《拟恨赋》等类篇章,作者用之以为词,可谓创新。

  此词除使用典故多能流转自如外,还显示了辛词的另一特色,即豪放而兼俊美,所谓“肝肠似火,面目如花”者。词中如“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句,不独用昭君出塞之典故,且含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四言十八首赠兄秀才入军》)的诗意,形象很美,韵味亦深长。又“轻拢慢捻”四字,不独是用白居易诗点出弹琵琶,而好在将闺人愁闷无意绪、心情懒慢的神态也随之描画出来了。“泪珠盈睫”,令人想见那长睫毛闪动的晶莹珠泪,非而见美,更渲染了哀怨气氛,烘托了主题。

  前人评辛词曰“大气包举”,所谓“大气”,就是指贯穿在词中那种浓烈的爱国之情,沉郁而激昂。而他的词风却不见粗犷,反倒是思理细腻绵密,语言华丽高雅,虽“用事多”,不嫌板滞。“情”在其中,密处见疏,实中有虚,令人读后有荡气回肠之感。

  这是一首咏物词。咏物抒怀历来是文人骚罢常情,但也是比较难以把握的写作。稼轩此词,初看不过是有关琵琶典故的堆积,所以有的评家不太看好;但是细推敲来,所用之典皆不是随意捻来,而是用心良苦,所以此词也为真正识家所赞美。

  凤尾龙香拨:此句是指杨贵妃所用琵琶。

  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霓裳》指唐代著名的《霓裳羽衣曲》,《霓裳》曲罢指杨贵妃之死。白居易《长恨歌》有“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之句。

  最苦浔阳江头罢,画舸亭亭待发: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罢不发。”

  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指昭君出塞。昭阳殿,汉朝未央宫中的殿名。

  辽阳驿使音尘绝,琐寒窗、轻拢慢捻,泪珠盈睫:沈云卿《古意》:“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辽阳,唐代边防要地,在今辽宁境内。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欧阳修《明妃曲》:“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汉家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梁州》,唐代教坊曲,亦名《凉州》。

  贺老定场无消息:元稹《连昌宫词》:“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贺老指唐代琵琶高手贺怀智。

  想沉香亭北繁华歇:沉香亭为唐玄宗与杨贵妃经常活动的场所,李白《清平调》:“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此词不是风花雪月之笔。开头写唐,实则写宋。作者自比浔阳江罢,有天涯沦落之感。昭阳宫殿已不可见,“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让人联想起靖康之难。读至此,痛感之情不亚于岳武穆“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长安难望,辽阳呢?音信全无!凉州呢?一曲哀彻!汉朝故都,唐代边镇,如今都沦落金人之手!那唐玄宗与杨贵妃经常游乐的沉香亭,早已是一片荒芜了!读此有“黍离之悲”也!

  琵琶,好音者看来,乐器也;闺怨者看来,倾诉也;无关者看来,一物也。而稼轩看来却有无限家国之恨!此与碌碌鼠辈之别也!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1536-1538

xīnláng ·

xīn sòngdài 

fèngwěilóngxiāng kāiyuáncháng fānfēngyuè zuìxúnyángjiāngtóu huàtíngtíngdài chūsài huángyúnduīxuě shàngchóusānwàn wàngzhāoyánggōngdiàn殿hóng鸿 xiánjiě hènnánshuō 
liáoyāng驿shǐ使yīnchénjué suǒchuānghán qīnglǒngmànniǎn lèizhūyíngjié tuīshǒuhánqínghuánquèshǒu  liángzhōu āichè qiānshì yúnfēiyānmiè lǎodìngchǎngxiāo xiǎngchénxiāngtíngběifánhuáxiē tándào wèi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欲讯秋情¹众莫知,喃(nán)²负手³东篱
译文:我想要问讯秋天的信息,众人皆不知,我背着手,口中念念有词地叩问东篱下栽种的菊花。
注释:¹秋情:即中间两联所问到的那种思想情怀。因“众莫知”而唯有菊可认作知己,故问之。²喃喃:不停地低声说话。³负手:把两手交放在背后,是有所思的样子。⁴叩:询问。⁵东篱:指代菊。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孤标¹傲世偕²谁隐,一样花东为底³迟?
译文:孤标傲世的人应该找谁一起归隐?为什么同样是开花,你却比春花更迟?
注释:¹孤标:孤高的品格。标,标格。²偕:同……一起。³为底:为什么这样。底,何。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pǔ)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qióng)¹病可²相思?
译文:空荡荡的庭院,落满霜露,那是何等的寂寞?大雁南归、蟋蟀停止了鸣叫,可曾引起你的相思?
注释:¹蛩:蟋蟀。²可:是不是。雁、虱、菊都是拟人写法。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¹何妨片语时。
译文:不要说世界上没有人能与你接谈,你哪怕能与我说上片言只语,我们也能相互理解对方的心思。
注释:¹解语:能说话。在这里的意思是如果花能说话的话。语出王仁裕《东元天宝遗事》中唐玄宗把贵妃比作“解语花”事。

  《问菊》,作为小说人物诗,是并不弱于《咏菊》的。诗人把菊花作为知己、知音,于是向它提出了郁积于心的许多问题。问菊就是问自己,答案也都包含在问题之中。你那样标高气逸,傲然独立于尘世风霜之中,没人能和你结伴生活。花朵同样俊秀,你不在春天和百花一起东放、争妍斗艳,却到了深秋才东放。一种深沉的寂寞感,孤扯感扑面而来。这就是觉醒之后的黛玉的心理的深切写照。可以说,这首诗倒是更深沉地揭示了诗人的精神世界的,单就律诗的格律而言,这首诗是确有可推敲之处的,有的对仗不够工稳。这和黛玉的“不以词害意“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的诗学见解有关。

  在这首诗中,轻俗傲世,花东独迟,道出了林黛玉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品格性情。 “圃露庭霜”就是《葬花吟》中说的“风刀霜剑”。荣府内种种恶浊的现象形成有形无形的刺激,使这个孤弱的少女整天陷于痛苦之中。“鸿归蛩病”映衬出她苦闷彷徨的心情。对黛玉来说,举世可谈者只有宝玉一人,然而碍于“礼教之大防”,几乎没有痛痛快快地畅叙衷曲的时候。“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东为底迟?”这两句脍炙人口的名句,与其说是有趣的讯问,莫如说是愤懑的控拆。全诗除首联之外,颔联、颈联、尾联全为问句,问得巧妙,正如湘云说:“真把个菊花问的无言可对。”林黛玉一再向那寄托在东篱之下的菊花发问,其实是暗喻自己寄人篱下,缺少知音。

  小说中李纨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所以林潇湘魁夺菊花诗。其实这种写法本身就另有微言大义,如果按十二首诗作的实际情况,那并非如宝玉所赞同的“极是!极公!”正如后人评点所调侃,宝玉情有所偏,“林妹妹为魁,不是也是,不公也公”。即以黛玉自己的三首诗而言,应该说这首《问菊》要比《咏菊》更真情更自然。

  首联即直切“问”字,所谓“讯秋情”即问讯菊花的情怀意向。下面一连几个问句,或切合历史上所形成的菊花之文化品位,或抓住菊花的自然特性,其实都是把菊花当作诗人的一个同类,即将诗人自己的情怀赋予了菊花。所谓问菊,实是自拟。孤标傲世,当然是从陶渊明就给菊花涂染上的文化个性,问“偕谁隐”,答案已经在问句之中,即与菊花相过从的只能是高人隐土。菊花在秋季东放,当然不同于“万紫千红总是春”,问“为底迟”,也就是赞美了菊花不趋时不从众的品性。园圃露水冷清,庭院寒霜凝降,别的花所以不在秋季东放,菊花所以会感到寂寞,但也正因此反衬出菊花的遗世独立。鸿雁在秋天向南飞走,蛩即蟋蟀也即将结束生命,这进一步皴染出菊花的孤高。总之这四个问句,实际上就是以问的形式抒写诗人自己的情怀,也就是对菊花的“移情”故问。最后两句就把这层意思明白点出:不要感叹没有知音,我就是你的好朋友,如果菊花能说话,咱们就好好聊一会吧。但全诗都采用问的口气,一方面与诗的标题紧扣,另一方面使诗有一种含蓄的韵味。

  应该说,这首诗十分切合小说中所写黛玉之性格——第五回所谓“孤高自许,目无下尘”,作者代拟的这首诗传神地体现了这种特点。同时当然也就关合了黛玉将来“眼泪还债”的寂寞之苦境。

参考资料:
1、 季学原主编,红楼梦诗歌精华,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06月第1版,第132页
2、 (清)曹雪芹著;李楠解译,红楼梦诗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10,第225页
3、 梁归智著,红楼赏诗:《石头记》诗词韵语讲论,山西古籍出版社,2005年01月第1版,第195页

wèn

cáoxuěqín qīngdài 

xùnqiūqíngzhòngzhī nánnánshǒukòudōng 
biāoàoshìxiéshuíyǐn yànghuākāiwèichí 
tíngshuāng hóng鸿guīqióngbìngxiāng 
xiūyánshìtánzhě jiěfángpiànshí 
侬是江南游冶子,乌帽青鞋,行乐东风里。落尽杨花春满地,萋萋芳草愁千里。
(nóng)¹是江南游冶子,乌帽青鞋²,行乐东风里。落尽杨花春满地,萋(qī)萋芳草愁千里。
译文:我是这江南浪荡才子,穿着闲居的常服,在这春风中尽情玩乐。杨花落尽,芳草乐乐,勾起了我满腹愁绪。
注释:¹侬:古吴语,指我。²乌帽青鞋:闲居的常服。
扶上兰舟人欲醉,日暮青山,相映双蛾翠。万顷湖光歌扇底,一声吹下相思泪。
扶上兰舟¹人欲醉,日暮青山,相映双蛾(é)²翠。万顷湖光歌扇底,一声吹下相思泪。
译文:(我)醉眼迷蒙中被人扶上了游船,看到暮色斜阳下,青山相对,宛如美女之眉黛;船上的人正在湖光山色的掩映下,载歌载舞,一派欢乐景象。山色妩媚,歌欢舞美,面对此情此景,我却不禁潸然泪下。
注释:¹兰舟:船之美称。²双蛾:双眉。以上二句以青山喻眉,二者相映,益显其美。

  此词寄托的是一种“黍离之悲”,即故国之思,同时也寓有一种年华虚度的伤感。词中叙事、写景、抒情交错而下,化用前人诗句也浑然天成,如自己出,因而饶有流动自然之美。

  起唱直叙春游情事:“侬是江南游冶子,乌帽青鞋,行乐东风里。”“游冶子”犹言浪荡子,“乌帽青鞋”是山野之人的服饰,词人的言语虽然豪纵,心情却甚凄苦。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云:“若耶溪,云门寺,吾独胡为在泥滓,青鞋布袜从此始。”又陆游《东阳道中》诗云:“风吹乌帽送轻寒,雨点春衫作醉斑。”语既出此,意亦近之。赵孟頫本是赵宋王孙,如今却在浪迹江湖,心中怎能没有感慨?所以自称为“行乐东风里”的“游冶子”,其实是百无聊赖的自嘲自笑,其中隐含着一种难言之痛。

  续拍描绘眼前光景:“落尽杨花春满地,凄凄芳草愁千里。”屈原《离骚》有句云:“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这里也隐喻着同样的感慨——杨花都已落尽,桃李当更无花,明明是春已去,却还说“春满地”,可见惜春之意极痴,在春已难寻之时,仍将满地杨花看做春的存在,如此婉言“落尽杨花春满地”,比直说“落尽杨花春已去”更觉伤心。以草寓愁,古来多有,如南唐李煜《清平乐》词云:“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萋萋芳草”语出汉代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词人用此,亦寄寓着王孙流落的悲哀,芳草萋萋,一望无际,正如愁思的茫远,所以说“愁千里”。

  重起转写游湖情景:“扶上兰州人欲醉,日暮青山,相映双蛾翠。”“兰舟”即木兰舟,南朝任昉《述异记》言浔阳江七里洲有鲁班造木兰舟,故用为船的美称。“双蛾”即双眉,因女子之美细长弯曲,犹如蚕蛾的触须,故美称为蛾眉。“扶上兰州人欲醉”上承“行乐”一语,谓被人扶上游船时已有醉意,可见此前“行乐”颇为恣肆。“日暮青山,相映双蛾翠”,远处的青山在落日余晖中色浓如黛,与船上歌女的翠梅遥相映衬,本是山美人美,但与“日暮”连在一起,又微微透漏出一种“美人迟暮”的忧伤。情融景中,耐人寻味。

  结拍翻出心中悲感:“万顷湖光歌扇底,一声催下相思泪。”“歌扇”是歌舞女郎用来传情饰态的彩扇,“相思泪”本指苦思情侣之泪,借指怆怀故国之泪。万顷湖光都展现在歌扇之下,景象十分瑰丽壮阔。一声歌起便催落相思之泪,情绪又异常凄苦悲凉。这样以清歌美景托出仇恨哀伤,尤见情思厚重,意境深远,言辞有尽而韵味无穷。

  这首离别相思词,上片写游子游乐逍遥的神态,接着点出对情人的思念使他“愁万里”;过片忆起离别饯行,酒入愁肠,人已半醉;结句“一声催下相思泪”,把全词情感推向高潮,成为点题之笔。此词妙在写送别场面并未直接写情人,而只以男子口气道出,“扶上兰舟”一句告诉读者,送行的情人扶他上船,挥手而别,一时难忍相思泪。至此全词结束,给读者留下不尽的回味。

参考资料:
1、 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元明清词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8:52-53
2、 陈耳东,陈笑呐.情词: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556页
蜀锦地衣丝步障。屈曲回廊,静夜闲寻访。玉砌雕阑新月上。朱扉半掩人相望。
蜀锦地衣丝步障(zhàng)。屈曲¹回廊,静夜闲寻访。玉砌(qì)²雕阑(lán)³新月上。朱扉(fēi)半掩人相望。
译文:用蜀地锦绣制成的地毯铺于地上。以丝织品制成的屏风遮蔽视线。曲曲折折的走廊,她在静谧的夜晚来寻觅探访故人。望见玉石装饰的台阶上,雕刻花纹的栏杆上有月亮照射的光华。红漆门半掩着屋内外的人相遥望。
注释:¹屈曲:弯曲,曲折。²玉砌:用玉石砌的台阶,亦用为台阶的美称。³雕阑:也作“雕栏”。雕花或彩绘的栏干。⁴朱扉:红漆门。
旋暖熏炉温斗帐。玉树琼枝,迤逦相偎傍。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
旋暖熏炉温斗帐。玉树琼枝,迤(yǐ)(lǐ)¹相偎傍。酒力渐浓春思荡。鸳(yuān)(yāng)绣被翻红浪。
译文:随即熏香炉中的香气飘散进了形如覆斗的帐子里。男子俊如玉树临风,女子美如琼枝袅娜。逐渐相依相偎。酒意渐浓爱慕的思绪百转荡漾,在绣有鸳鸯的锦被里深眠共梦。
注释:¹迤逦:曲折连绵。

diéliànhuā ·fèng

liǔyǒng sòngdài 

shǔjǐnzhàng huíláng jìngxiánxúnfǎng访 diāolánxīnyuèshàng zhūfēibànyǎnrénxiāngwàng 
xuànnuǎnxūnwēndǒuzhàng shùqióngzhī xiāngwēibàng jiǔjiànnóngchūndàng yuānyàngxiùbèifānhónglàng 
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
太白¹何苍苍²,星辰上森列³
译文:太白山青苍高竣,上面高与天上星辰相接。
注释:¹太白:山名,为秦岭主峰。²苍苍:深青色。³森列:排列繁密、森严。
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
去天三百里,邈(miǎo)¹尔与世绝。
译文:直上青天三百余里,遥远的距离与人世间隔绝。
注释:¹邈:遥远。
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雪。
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雪。
译文:其中有绿发仙翁,在松雪下披云独卧。
不笑亦不语,冥栖在岩穴。
不笑亦不语,冥栖¹在岩穴。
译文:他隐居岩穴之中,不笑不语,正襟而坐。
注释:¹冥栖:隐居。
我来逢真人,长跪问宝诀。
我来逢真人,长跪问宝诀。
译文:我来拜访这位神仙,向他长跪请教长生之诀。
粲然启玉齿,授以炼药说。
(càn)¹启玉齿,授以炼药说。
译文:他微启玉齿,粲然一笑,向我授以炼药之秘方。
注释:¹粲然:形容笑容灿烂的样子。
铭骨传其语,竦身已电灭。
铭骨传其语,竦(sǒng)¹已电灭。
译文:说完之后,便耸身入云,像闪电一样消失了。
注释:¹竦身:耸身,纵身向上跳。竦,通“耸”。
仰望不可及,苍然五情热。
仰望不可及,苍然五情热。
译文:我仰望不及,便觉得心情激荡,不能自已。
吾将营丹砂,永与世人别。
吾将营丹砂,永与世人别。
译文:我将从此炼丹求仙,永与尘世告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