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思归。暮思归。
塞雁三年不见飞。断肠天一涯。
千思归。万思归。
梦到窗前拂淡眉,觉来以泪垂。
朝思归。暮思归。
塞雁三年不见飞。断肠天一涯。
千思归。万思归。
梦到窗前拂淡眉,觉来以泪垂。
洪适

洪适

洪适(1117~1184)南宋金石学家、诗人、词人。初名造,字温伯,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洪适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 722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争挽桐花两鬓垂,小妆弄影照清池。出帘踏袜趁蜂儿。
争挽¹桐花²两鬓(bìn)³,小妆弄影照清池。出帘踏袜蜂儿。
译文:小女孩们争着嚷着摘下桐花插在垂着的两鬓上,稍稍打扮便坐在清池边卖弄地照自己的身影。她们还没穿好鞋子,就踩着袜子蹦出门帘去追逐蜜蜂。
注释: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¹挽:攀引、牵拉。²桐花:桐树开的花。³两鬓垂:古代未成年女子不挽发髫,两边鬓发下垂。⁴小妆:稍稍打扮。⁵踏袜:打着袜角,还没来得及穿鞋。⁶趁:追逐。
跳脱添金双腕重,琵琶拨尽四弦悲。夜寒谁肯剪春衣。
跳脱¹添金双腕重,琵琶拨尽²四弦悲。夜寒谁肯剪³春衣。
译文:佩戴的金手镯压得她们手腕很沉重,琵琶四根弦拨弄出的声音是悲伤的。晚上寒冷时谁肯为她们裁制春衣呢?
注释:¹跳脱:又称“条脱”,手镯。²拨尽:弹奏。³剪:裁制。

  本词写一群天真烂漫的小歌女,其活泼姿态表现得十分生动有趣。词的上片三句似电影中三个画面。首句“争挽桐花两鬓垂”,点出她们的年龄和活泼。古代孩童不束发,两鬓下垂,可见是一些小小女孩儿。她们在树下争着闹着,将桐花摘下来,插到自己的鬓发上。次句“小妆弄影照清池”,写年龄虽幼小,已经很爱美了。她们插好花稍稍打扮后,纷纷跑到清池边,欣赏自己美丽的倩影。一个“弄”字,活现出装模作样、顾影自怜的可爱相。她们不仅爱美,还十分顽皮淘气。上结“出帘踏袜趁蜂儿”是多么有趣的一笔。她们为了追逐一只小小的蜜蜂儿,只打着袜脚,来不及穿鞋,就掀开帘子蹦跳出去了。以上写她们平时是爱美、爱玩的天真无邪小小孩子。上片没有写明她们的身份,但从下片可看到这是一群被送到坊曲(唐宋时的妓院)强使学艺的小女孩儿。

  过片两句“跳脱添金双腕重,琵琶拨尽四弦悲”,写她们一本正经练艺时的情况:此时坊曲主人给她们戴上饰物。那用金子镶嵌的手镯带在两只手腕上感到沉重。这“重”字语义双关,既是手上沉重,也是心中沉重。琵琶弹尽一曲声调悲哀。“悲”字也是双关,既是曲调之悲,也是女孩儿们内心的悲伤。结句“岁寒谁肯剪春衣?”这轻轻一点,实是重重一笔,本词的主旨终于显示出来。岁暮了,春天来临,究竟有谁肯为这群女小孩儿添制春衣呢?意思是,根本没有人会真正关心她们的生活。

  本词为四十二字的小令,在美成的笔下,显得十分出色。写法上很有特点,一是全词多用对比:上片女孩儿们的活泼笑闹和下片受管束、内心悲凉形成对比。二是下片中“跳脱添金双腕重”,坊曲主人为她们外表打扮、装装门面,和结句实际上丝毫不关心她们生活冷暖形成对比。三是上片起句女孩们争着采桐花打扮自己,非常愉快和过片被动戴上手镯感到沉重不自在形成对比。通过种种对比,以层层加深的笔法以突出主旨。词的上片三句从不同角度大力渲染女孩们的活泼娇憨和自由欢乐。过片写出她们的沉重,接着又写出她们的悲哀,最后点出根本无人真心照顾她们。这样前面种种的可爱处更引起读者的爱怜。其三,下片的写法,特别符合《浣溪沙》这词调格律的要求。按《浣溪沙》作法,上下片各七字三句。分两句一组,一句一组。这一句一组是很重要的,要用力才能收住,本词的结句“夜寒谁肯剪春衣”,正是全词的重心所在。

参考资料:
1、 钱鸿英.《柳周词传 柳永、周邦彦》.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76页—第277页

huànshā··zhēngwǎntónghuāliǎngbìnchuí--zhōubāngyàn

zhēngwǎntónghuāliǎngbìnchuíxiǎozhuāngnòngyǐngzhàoqīngchíchūliánchènfēngér

tiàotuōtiānjīnshuāngwànzhòngjǐnxiánbēihánshuíkěnjiǎnchūn

茕茕白兔,东走西顾。
(qióng)¹白兔,东走西顾。
译文:被你抛弃而被迫出走,犹如那孤苦的白兔,往东去却又往西顾。
注释:¹茕茕:孤独无依的样子。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译文:旧的衣服不如新的好,人还是旧人更胜新人。

  这篇最初见于《太平御览》卷六百八十九,题为《古艳歌》,无作者名氏。明、清人选本往往作窦玄妻《古怨歌》。《艺文类聚》卷三十记窦玄妻事云:“后汉窦玄形貌绝异,天子以公主妻之。旧妻与玄书别曰:‘弃妻斥女敬白窦生:卑贱鄙陋,不如贵人。妾日已远,彼日已亲。何所告诉,仰呼苍天。悲哉窦生!衣不厌新,人不厌故。悲不可忍,怨不自去。彼独何人,而居是处。’”并不曾提到窦玄妻作这首歌。今仍从《太平御览》。这首诗是弃妇诗,上二句比喻自己被出而终恋故人,下二句是说服故人也应该念旧。

  乐府《古艳歌》:“茕茕(孤独,无依靠)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这首诗的前两句即以动物起兴,兴中兼含比喻。写弃妇被迫出走,犹如孤苦的白兔,往东去却又往西顾,虽走而仍恋故人。后两句是规劝故人应当念旧。

yàn

míng liǎnghàn 

qióngqióngbái dōngzǒu西 
xīn rén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清溪深不测¹,隐处²³孤云。
译文:清溪流向深不可测的石门山谷,隐居的地方只有孤云相伴。
注释:¹测:一作“极”。²隐处:隐居的地方。³唯:只有。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¹为君。
译文:松林稍头透出微微月光,这清幽的月光也好像专为您送来的。
注释:¹犹:还,仍然。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茅亭宿¹花影,药院²(zī)³苔纹。
译文:茅亭夜静花影好像已恬然入梦,种有药草的院子到处都是斑斑苔痕。
注释:¹宿:比喻夜静花影如眠。²药院:种芍药的庭院。³滋:生长着。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¹亦谢时²去,西山鸾(luán)(hè)³
译文:我也想要像他这般辞去世俗之累,与西山的鸾鹤为群去了。
注释:¹余:我。²谢时:辞去世俗之累。³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⁴群:与……为伍。

  这是一首山水隐逸诗,在盛唐已传为名篇。到清代,更受“神韵派”的推崇,同《题破山寺后禅院》并为常建代表作品。

  此诗题曰“际王昌龄隐居”,一是指王昌龄出仕前隐居之处,二是说当时王昌龄不在此地。王昌龄及第时大约已有三十七岁。此前,他曾隐居石门山。山在今安徽含山县境内,即此诗所说“清溪”所在。常建任职的盱眙,即今江苏盱眙,与石门山分处淮河南北。常建辞官西返武昌樊山,大概渡淮绕道不远,就近到石门山一游,并在王昌龄隐居处住了一夜。

  首联写王昌龄隐居所在。“深不测”一作“深不极”,并非指水的深度,而是说清溪水流入石门山深处,见不到头。王昌龄隐居处便在清溪水流入的石门山上,望去只看见一片白云。齐梁隐士、“山中宰相”陶弘景对齐高帝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因而山中白云便沿为隐者居处的标志,清高风度的象征。但陶弘景是著名阔隐士,白云多;王昌龄却贫穷,云也孤,而更见出清高。清人徐增说:“惟见孤云,是昌龄不在,并觉其孤也。”这样理解,也具情趣。

  中间两联写诗人夜际王昌龄隐居处所见所感。颔联“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诗人际在此处,举头望去,松树梢头,一弯明月慢慢升起,光照入室。“君”指王昌龄。说王昌龄虽不在这里了,明月多情,却仍来陪伴着他的客人。王昌龄隐居处清贫幽雅,只有一座孤零零的茅亭。“茅亭际花影,药院滋苔纹”,是说夜际茅亭,看见窗外团团花影,错落斑驳;而到院子里,则看见莳养的各种药草,依然生长得很好,只是由于长久没有人来往,路边已长满了青苔。这似乎只是写隐逸生活的情趣,其实字里行间流露了诗人对王昌龄没有坚持退隐的惋惜心情。

  尾联就写诗人自己的归志以及对朋友的讽劝: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鸾鹤群”用江淹《登庐山香炉峰》“此山具鸾群,往来尽仙灵”语,与鸾鹤合群,与仙灵为伴,即表示要终身归隐。这里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心志,也有对朋友的期待。“亦”字很妙,此时王昌龄已登仕途,常建却借赞扬王昌龄归隐之处,说我也要跟随你一起归隐。这是故意这样说,是对王昌龄一种善意的讽劝。这是本诗的主题所在,是与题目《际王昌龄隐居》的意思相合的。也即是说,常建是在招王昌龄归隐,与本文开头所介绍的《鄂渚招王昌龄张偾》一诗同其旨趣。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确同《题破山寺后禅院》,“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诗人善于在平易地写景中蕴含着深长的比兴寄喻,形象明朗,诗旨含蓄,而意向显豁,发人联想。就此诗而论,诗人巧妙地抓住王昌龄从前隐居的旧地,深情地赞叹隐者王昌龄的清高品格和隐逸生活的高尚情趣,诚挚地表示讽劝和期望仕者王昌龄归来的意向。因而在构思和表现上,“唯论意表”的特点更为突出,终篇都赞此劝彼,意在言外,而一片深情又都借景物表达,使王昌龄隐居处的无情景物都充满对王昌龄的深情,愿王昌龄归来。但手法又只是平实描叙,不拟人化。所以,其动人在写情,其悦人在传神,艺术风格确实近王维、孟浩然一派。

参考资料:
1、 倪其心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49-750

宿wángchānglíngyǐn

chángjiàn tángdài 

qīngshēn yǐnchùwéiyún 
sōngwēiyuè qīngguāngyóuwèijūn 
máotíng宿huāyǐng yàoyuàntáiwén 
xièshí 西shānluánqún 
竹窗闻远水,月出似溪中。
竹窗闻远水,月出似溪中。
译文:流水潺潺遥遥飘入竹窗,明月皎洁仿佛溪水中洗过。
注释:澄上人:唐代僧人,其生平不详。
香覆经年火,幡飘后夜风。
¹(fù)经年火,幡(fān)飘后夜风。
译文:新香火覆照去年香灰,后夜风吹动殿前风幡。
注释:¹香:梵语“健达”译为“香”,为六种供养之一。佛教中,以为香能将人之信心通往佛所。
性昏知道晚,学浅喜言同。
性昏知道晚,学浅喜言同。
译文:本性昏知道为时已晚,学识浅却喜见解相同。
一悟归身处,何山路不通。
一悟归身处,何山路不通。
译文:一旦悟得归身之处,万水千山道路自通。
作品首先劈空而来,营造出一个禅境。这里不写投宿的过程,也免去了入禅的经历,直接写见闻感受。竹窗闻远水,水声若有若无;月出似溪中,月色若隐若现。这是迷蒙而优美的月夜景色,也是那不可捉摸的禅境。接着写寺院特有之事物:香、幡,描写中,语带禅机。去年的香火已化作香灰,香灰已冷;今年的香火犹在燃烧,香灰应热。而就在这冷与热、生与灭的不息变化之中,禅也在无言地传递。后夜风起,后夜风凉,后夜风劲,就在这静夜里,殿前幡飘飘而动。就在这动静之间,夜昼之间,让读者似乎体悟到了禅意。于是,作者与院中僧谈起了他的心得。禅自然不在言语之中,作者于是有“性昏”及“学浅”的谦辞;但非言语又无从呈其心得,特别是当他的表达得到僧人之认可,更觉十分欣喜,也增添了信心。他觉得自己真正开悟了,他觉得自己找到了皈依之所,他觉得自己找到了灵魂的栖息之所。诗之开篇未写入寺院的路径,诗之末尾便写明:禅悟是通达方便的门径。
参考资料:
1、 蒋述卓《禅诗三百首赏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63页

宿chéngshàngrényuàn--lún

zhúchuāngwényuǎnshuǐyuèchūshìzhōng

xiāngjīngniánhuǒfānpiāohòufēng

xìnghūnzhīdàowǎnxuéqiǎnyántóng

guīshēnchùshāntōng

春讯飞琼管。风日薄、度墙啼鸟声乱。江城次第,笙歌翠合,绮罗香暖。溶溶涧渌冰泮。醉梦里、年华暗换。料黛眉重锁隋堤,芳心还动梁苑。
春讯飞琼(qióng)¹。风日薄、度墙啼鸟声乱。江城次第²,笙(shēng)歌翠合,鸟(qǐ)罗香暖。溶溶³涧渌(lù)冰泮(pàn)。醉梦里、年华暗换。料黛眉重锁隋堤(dī),芳心还动梁苑
译文:春天的讯息随着葭莩灰飞出琼管,早春的清风日头虽然还不暖,越过墙头的鸟啼已一片噪乱。江城转眼间,已是翠碧笼罩,笙歌喧天,人们穿上绮罗春衫,迎来花香日暖。溪涧里残冰消融,绿水涓涓,恍惚在醉梦里,岁月悄然转换。我料想隋堤的柳叶凝重地紧锁了黛眉,梁苑的林花芳心震颤。
注释:¹琼管:古以葭莩灰实律管,候至则灰飞管通。葭即芦,管以玉为之。²次第:转眼,顷刻。³溶溶:水盛。⁴渌,清澈。⁵冰泮:指冰雪融化。泮,溶解,分离。⁶黛眉:以美人黛眉比喻柳叶。⁷隋堤,见周邦彦《兰陵王》注,此处泛指。隋堤:隋代开通济渠,沿渠筑堤,后称为隋堤。⁸梁苑:园囿名,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南。汉梁孝王刘武筑。此处泛指园林。
新来雁阔云音,鸾分鉴影,无计重见。啼春细雨,笼愁澹月,恁时庭院。离肠未语先断。算犹有、凭高望眼。更那堪、芳草连天,飞梅弄晚。
新来雁阔云音¹,鸾(luán)分鉴影²,无计重见。啼春细雨,笼愁澹(dàn)月,恁时³庭院。离肠未语先断。算犹有、凭高望眼。更那堪、芳草连天,飞梅弄晚。
译文:新近我久已不闻鸿雁的叫声,分飞的鸾凤对着镜中的孤影悲唤,生离死别的情人再也不能相见。啼泣的春天洒下淋沥的细雨,愁云笼罩的夜晚,月光淡淡,我独守着此时的庭院。离别的愁肠未曾倾诉已先寸断。就算还能登高望远,更如何忍受那芳草连绵伸向天边,飞落的梅花舞弄着暮色昏暗。
注释:¹雁阔云音:听不到大雁的叫声。阔:稀缺。²鸾分鉴影:比喻爱人分离或失去伴侣。借指妇女失偶。³恁时:此时。
此词为伤春抒怀之作。上片写景。“春讯”八句从自然与人事的声、色、香、暖之种种变化,渲染江城春色之绚丽与温馨。“醉梦”、“暗换”,写春光流逝之迅速和词人恍惚不觉之心态,“料黛眉”二句写词人料想中原故土柳叶凝眉锁愁,林花震颤不安,暗寓了对中原的眷念与悲感。下片抒情。由春思人,由思生恨、辞情愈转愈深。“春啼”三句以移情手法写春之啼泣而细雨淋漓,由云之笼愁而月光暗淡,词人此刻正独立于庭院而思家伤时,一片凄凉。“离肠”二句写词人相思离愁而痛断离肠,即使登高望远以舒怀,亦不得消释内心的离恨。末句以景结情,传达出无限深长的别愁离恨,辞尽意未尽。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