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头呼梦杂鸡声,蕊杏诗来句转清。独傲风霜爱冬日,不随桃李媚花城。
苍头呼梦杂鸡声,蕊杏诗来句转清。独傲风霜爱冬日,不随桃李媚花城。
一枝得得能相对,凡卉纷纷孰并荣。大队开时春且尽,醉吟当续丽人行。
一枝得得能相对,凡卉纷纷孰并荣。大队开时春且尽,醉吟当续丽人行。

jǐngyánsòngdōngxìng--hóngshì

cāngtóumèngshēngruǐxìngshīláizhuǎnqīngàofēngshuāngàidōngsuítáomèihuāchéng

zhīnéngxiāngduìfánhuìfēnfēnshúbìngróngduìkāishíchūnqiějǐnzuìyíndāngrénxíng

洪适

洪适

洪适(1117~1184)南宋金石学家、诗人、词人。初名造,字温伯,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洪适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 72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¹曰:“学²³时习之,不亦说(yuè)?有朋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¹⁰而不愠(yùn)¹¹,不亦(yì)¹²君子¹³乎?”(《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注释:¹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²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³而:连词。(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转折。(可译为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⁴时习:按时地去复习。⁵说:通假字,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⁶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⁷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⁸自:从。⁹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¹⁰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了解。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¹¹愠:生气,发怒。¹²亦:同样、也是。¹³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曾子¹曰:“吾²³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有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注释:¹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²吾:我。³日:每天。⁴三省: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省:检查,反省。⁵为:替。⁶谋:谋划。⁷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⁸信:诚信。⁹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温故¹²³新,可师矣。”(《为政》)
译文:孔子说:“复习学过的有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注释:¹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²而:连词,表顺承,就。³知:领悟。⁴可:可以。⁵以:凭借。⁶为:作为。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学而¹不思则²(wǎng)³,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注释:¹而:连词,表转折。²则:连词,相当于“就”、“便”。³罔: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⁴殆: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由¹,诲(huì)²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译文: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有与不有的态度吧(或译为:我教授给你的,你明白了吗?)!有道就是有道,不有道就是不有道,这才是聪明的。”
注释:¹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²诲:教,传授。³女:通假字“女”通“汝”,你。⁴知: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也”:通“智”聪明,智慧。⁵之:代孔子教的东西。⁶乎:语音助词。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见贤¹²³,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译文: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注释:¹贤:德才兼备的人。²思:希望,想着。³齐:看齐。⁴焉:句末语气词。⁵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三¹人行,必有我师焉²。择其善者而从之³,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 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注释:¹三:泛指多次;焉:兼词“于之”,在那里。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³之:代指善者。⁴之:代指不善者。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曾子曰:“士¹不可以不弘毅²,任重而道远。仁³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译文: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注释:¹士:有抱负的人。²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毅:刚强,勇毅。³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⁴已:结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曰:“岁寒¹,然²³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译文: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有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注释:¹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 然后(古今词):然 ,后。意思是分开来解释的。²然:这样。³后:以后。⁴之: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不译或勉强译作“的”。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曰:“有一言¹而可以终身行²之者乎?”子曰:“其恕乎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译文: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注释:¹一言:一个字。 ²行:奉行。³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⁴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⁵施:施加。
【不亦乐乎】:指快乐得无法形容。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温故有新】 :温习旧的有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见贤思齐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些人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岁寒松柏】:比喻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节操高尚。
【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多个(三和九在文言文中有多个的意思。)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柳阴直¹,烟²里丝丝弄碧³。隋(suí)(dī)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¹⁰过千尺¹¹
译文:正午的柳荫直直地落下,雾霭中,丝丝柳枝随风摆动。在古老的隋堤上,曾经多少次看见柳絮飞舞,把匆匆离去的人相送。每次都登上高台向故乡瞭望,杭州远隔山水一重又一重。旅居京城使我厌倦,可有谁知道我心中的隐痛?在这十里长亭的路上,我折下的柳条有上千枝,可总是年复一年地把他人相送。
注释:¹柳阴直:长堤之柳,排列整齐,其阴影连缀成直线。²烟:薄雾。³丝丝弄碧:细长轻柔的柳条随风飞舞,舞弄其嫩绿的姿色。弄:飘拂。⁴隋堤:汴京附近汴河之堤,隋炀帝时所建,故称。是北宋是来往京城的必经之路。⁵拂水飘绵:柳枝轻拂水面,柳絮在空中飞扬。⁶行色:行人出发前的景象、情状。⁷故国:指故乡。⁸京华倦客:作者自谓。京华,指京城,作者久客京师,有厌倦之感,故云。⁹长亭: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供人休息,又是送别的地方。¹⁰柔条:柳枝。¹¹过千尺:极言折柳之多。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闲寻旧踪迹¹,又²酒趁哀弦³,灯照离席。梨花榆(yú)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gāo)波暖,回头迢(tiáo)(dì)便数驿,望人¹⁰在天北。
译文:我趁着闲暇到了郊外,本来是为了寻找旧日的行踪,不料又逢上筵席给朋友饯行。华灯照耀,我举起了酒杯,哀怨的音乐在空中飘动。驿站旁的梨花已经盛开,提醒我寒食节就要到了,人们将把榆柳的薪火取用。我满怀愁绪看着船像箭一样离开,梢公的竹篙插进温暖的水波,频频地朝前撑动。等船上的客人回头相看,驿站远远地抛在后面,端的离开了让人愁烦的京城。他想要再看一眼天北的我哟,却发现已经是一片朦胧。
注释:¹旧踪迹:指过去登堤饯别的地方。²又:又逢。³酒趁哀弦:饮酒时奏着离别的乐曲。趁:逐,追随。哀弦:哀怨的乐声。⁴离席:饯别的宴会。⁵寒食:清明前一天为寒食。 ⁶一箭风快:指正当顺风,船驶如箭。⁷半篙波暖:指撑船的竹篙没入水中,时令已近暮春,故曰波暖。⁸迢递:遥远。⁹驿:驿站。¹⁰望人:送行人。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凄恻(cè)¹,恨²堆积!渐³别浦(pǔ)(yíng),津堠(hòu)(cén),斜阳冉(rǎn)春无极。念¹⁰月榭(xiè)¹¹携手,露桥¹²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译文:我孤零零地十分凄惨,堆积的愁恨有千万重。送别的河岸迂回曲折,渡口的土堡一片寂静。春上一天天浓了,斜阳挂在半空。我不禁想起那次携手,在水榭游玩,月光溶溶。我们一起在露珠盈盈的桥头,听人吹笛到曲终……唉,回忆往事,如同是一场大梦。我暗中不断垂泪。
注释:¹凄恻:悲伤。²恨:这里是遗憾的意思。³渐:正当。⁴别浦:送行的水边。⁵萦回:水波回旋。⁶津堠:渡口附近供瞭望歇宿的守望所。津:渡口。堠:哨所。⁷岑寂:冷清寂寞。⁸冉冉:慢慢移动的样子。⁹春无极:春色一望无边。¹⁰念:想到。¹¹月榭:月光下的亭榭。榭,建在高台上的敞屋。¹²露桥:布满露珠的桥梁。

  这首词的题目是“柳”,内容却不是咏柳,而是伤别。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诗词里常用柳来渲染别情。隋无名氏的《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便是人们熟悉的一个例子。周邦彦这首词也是这样,它一上来就写柳阴、写柳丝、写柳絮、写柳条,先将离愁别绪借着柳树渲染了一番。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这个“直”字不妨从两方面体会。时当正午,日悬中天,柳树的阴影不偏不倚直铺在地上,此其一。长堤之上,柳树成行,柳阴沿长堤伸展开来,划出一道直线,此其二。“柳阴直”三字有一种类似绘画中透视的效果。“烟里丝丝弄碧”转而写柳丝。新生的柳枝细长柔嫩,像丝一样。它们仿佛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飘拂着以显示自己的美。柳丝的碧色透过春天的烟霭看去,更有一种朦胧的美。

  以上写的是自己这次离开京华时在隋堤上所见的柳色。但这样的柳色已不止见了一次,那是为别人送行时看到的:“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拂水飘绵”这四个字锤炼得十分精工,生动地摹画出柳树依依惜别的情态。那时词人登上高堤眺望故乡,别人的回归触动了自己的乡情。这个厌倦了京华生活的客子的怅惘与忧愁有谁能理解呢:“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隋堤柳只管向行人拂水飘绵表示惜别之情,并没有顾到送行的京华倦客。其实,那欲归不得的倦客,他的心情才更悲凄。

  接着,词人撇开自己,将思绪又引回到柳树上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亭是供人休息的地方,也是送别的地方。词人设想,在长亭路上,年复一年,送别时折断的柳条恐怕要超过千尺了。这几句表面看来是爱惜柳树,而深层的涵义却是感叹人间离别的频繁。情深意挚,耐人寻味。

  上片借隋堤柳烘托了离别的气氛,中片便抒写自己的别情。“闲寻旧踪迹”这一句读时容易忽略。那“寻”字,并不是在隋堤上走来走去地寻找。“踪迹”,也不是自己到过的地方。“寻”是寻思、追忆、回想的意思。“踪迹”指往事而言。“闲寻旧踪迹”,就是追忆往事的意思。当船将开未开之际,词人忙着和人告别,不得闲静;这时船已启程,周围静了下来,自己的心也闲下来了,就很自然地要回忆京华的往事。这就是“闲寻”二字的意味。现代人也会有类似的经验,亲友到月台上送别,火车开动之前免不了有一番激动和热闹。等车开动以后,坐在车上静下心来,便去回想亲友的音容乃至别前的一些生活细节。这就是“闲寻旧踪迹”。此时周邦彦想起了:“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有的注释说这是写眼前的送别,恐不妥。眼前如是“灯照离席”,已到夜晚,后面又说“斜阳冉冉”,时间就接不上。所以这应是船开以后寻思旧事。在寒食节前的一个晚上,情人为他送别。在送别的宴席上灯烛闪烁,伴着哀伤的乐曲饮酒。此情此景难以忘怀。这里的“又”字说明,从那次的离别宴会以后词人已不止一次地回忆,如今坐在船上又一次回想起那番情景。“梨花榆火催寒食”写明那次饯别的时间,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旧时风俗,寒食这天禁火,节后另取新火。唐制,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催寒食”的“催”字有岁月匆匆之感。岁月匆匆,别期已至了。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周济《宋四家词选》曰:“一愁字代行者设想。”他认定作者是送行的人,所以只好作这样曲折的解释。其实这四句很有实感,不像设想之辞,应当是作者自己从船上回望岸边的所见所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风顺船疾,行人本应高兴,词里却用一“愁”字,这是因为有人让他留恋着。回头望去,那人已若远在天边,只见一个难辨的身影。“望人在天北”五字,包含着无限的怅惘与凄惋。

  中片写乍别之际,下片写渐远以后。这两片的时间是连续的,感情却又有波澜。“凄恻,恨堆积!”船行愈远,遗憾愈重,一层一层堆积在心上难以排遣,也不想排遣。“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从词开头的“柳阴直”看来,启程在中午,而这时已到傍晚。“渐”字也表明已经过了一段时间,不是刚刚分别时的情形了。这时望中之人早已不见,所见只有沿途风光。大水有小口旁通叫浦,别浦也就是水流分支的地方,那里水波回旋。因为已是傍晚,所以渡口冷冷清清的,只有守望所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景物与词人的心情正相吻合。再加上斜阳冉冉西下,春色一望无边,空阔的背景越发衬出自身的孤单。他不禁又想起往事:“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月榭之中,露桥之上,度过的那些夜晚,都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宛如梦境似的,一一浮现在眼前。想到这里,不知不觉滴下了泪水。“暗滴”是背着人独自滴泪,自己的心事和感情无法使旁人理解,也不愿让旁人知道,只好暗息悲伤。

  统观全词,萦回曲折,似浅实深,有吐不尽的心事流荡其中。无论景语、情语,都很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034-1036
2、 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96-98

lánlíngwáng ·liǔ

zhōubāngyàn sòngdài 

liǔyīnzhí yānnòng suíshàng céngjiànfān shuǐpiāomiánsòngxíng dēnglínwàngguó shuíshíjīnghuájuàn chángtíng niánsuìlái yīngzhéróutiáoguòqiānchǐ 
xiánxúnjiùzōng yòujiǔchènāixián dēngzhào huāhuǒcuīhánshí chóujiànfēngkuài bàngāonuǎn huítóutiáobiàn便shù驿 wàngrénzàitiānběi 
 hènduī jiànbiéyínghuí jīnhòucén xiéyángrǎnrǎnchūn niànyuèxièxiéshǒu qiáowén chénqiánshì mèng lèiàn 

道路时通塞,江山日寂寥。
道路时¹通塞²,江山³寂寥(liáo)
译文:时下恰逢战乱,道路时通时堵,江山的气象一天天地冷落萧条。
注释:¹时:有时。²通塞:通畅与阻塞。³江山:本指江河山岳,借指国家疆土、政权。⁴日:每天,一天天地。⁵寂寥:冷落萧条。
偷生唯一老,伐叛已三朝。
偷生¹²一老³,伐叛已三朝
译文:苟且偷生,四处漂泊只有我这一位老人,如今兴兵伐叛已经历了三朝。
注释:¹偷生:苟且求活。²唯:独,仅,只有。³一老:一位老人。是作者自谓之语。⁴伐叛:指讨伐乱臣贼子,指安禄山、史思明、仆固怀恩和吐蕃等。⁵三朝:指玄宗、肃宗、代宗三朝。
雨急青枫暮,云深黑水遥。
雨急青枫¹(mù)²,云深³黑水
译文:归梦中风骤雨急,一片昏暗看不清湘水两岸苍翠的枫树,归梦中云层浓厚,看不见那黑水在远方漂流。
注释:¹青枫:苍翠的枫树。青,深绿色。²暮:如入夜昏暗不清。³云深:指积云浓厚。深:色彩浓。⁴黑水:水名,在秦地。⁵遥:飘荡。
梦魂归未得,不用楚辞招。
梦魂¹²³得,不用楚辞招。
译文:我的魂魄至今不能返回长安,仍在楚地飘游,哎,算了吧!用不着再作楚辞以招魂魄。
注释:¹梦魂:一作“梦归”,古人以为人的灵魂在睡梦中会离开肉体,故称“梦魂”。²归:指回归朝廷。³未:不。

  这首五律是四、二、二结构,上四句写现实,五,六句写梦境,末二句写感叹。道路时而通行时而阻塞—因为战乱时而停顿时而发生,仍未平息。由于人民不能安于生计,田园荒芜,江山便日见冷寂萧条,没有生气。尽管讨伐安史之乱的平叛战争已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三朝,而诗人仍避地偷生,衰老西南的穷山恶水之间。感时伤世,去国怀乡,忧思成梦。然而,即使是梦中,诗人之梦魂此不见得轻松一点,梦境亦如现实般险恶。梦魂要飞越楚地生郁郁的枫林,在急雨的灰蒙蒙的雾霭中难辨方向,而天际是黑魆魆的层云,无穷无尽,秦地的黑水更在层云之外,何其遥远。梦魂的归路亦如现实般艰难险恶。如此遥远艰险的路途,就是梦魂也未必能飞越,即使亲人效《楚辞》之举来招魂,亦是徒劳无功的。

  诗人用了两处有关屈原的典故,“雨急生枫暮”和“不用楚辞招”均出自《楚辞·招魂》,一为“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一为“魂兮归来,返故居些。”两典不仅贴切梦中境象,而且亦暗示了诗人和屈原有相近的处境、相似的命运和相同的忧国忧民之爱国情怀。

参考资料:
1、 日峰选析.历代咏诗梦:花城出版社,1992:第24页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
长啸¹梁甫(fǔ)吟,何时见阳春?
译文:梁甫吟啊梁甫吟,自从诸葛亮唱响以来,多少志士吟颂过你,心中期盼着事业的春天。
注释:¹长啸:吟唱。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君不见,朝歌屠(tú)(sǒu)¹辞棘(jí)津,八十西来钓渭(wèi)滨。
译文:你看那朝歌屠牛的老者姜太公离开棘津,以八十高龄垂钓于渭水之滨。
注释:¹朝歌屠叟:指吕尚(即吕望、姜太公)。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lún)¹
译文:不以清水映照白发为羞,只为等待时运际遇,一展胸中壮气和治国宏图。
注释:¹经纶:《易经·屯卦》:“君子以经纶。”经纶:喻治理国家。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广张三千六百钓¹,风期²暗与文王亲。
译文:他为遇明主垂钓十年,广投下三千六百钩;他的风度气质,冥冥中与周文王相契合。
注释:¹三千六百钓:指吕尚在渭河边垂钓十年,共三千六百日。²风期:风度和谋略。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大贤¹虎变²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译文:圣人的行为变化如同猛虎之虎纹,骤然得志,愚者不能看透,当年棘津贩食之时,他也如同寻常人一般!
注释:¹大贤:指吕尚。²虎变:《易经·革卦》九五:“大人虎变。”喻大人物行为变化莫测,骤然得志,非常人所能料。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君不见,高阳酒徒¹起草中,长揖(yī)山东隆准公²
译文:你看那高阳嗜酒的儒生郦食其发迹于草莽之中,向那崤山山东高鼻隆准的刘邦长揖自荐!
注释:¹高阳酒徒:西汉人骊食其。骊生尝自称高阳酒徒。²隆准公:指刘邦。隆准:高鼻子。
入门不拜逞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
入门不拜逞雄辩,两女辍洗来趋(qū)¹
译文:他入门只揖不拜,展开一番雄奇的辩谈,高祖停下侍女的服侍,上前恭敬迎接他。
注释:¹趋风:疾行如风前来迎接。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xuàn)¹
译文:他东去降伏了齐国七十二座城池,指挥谋划楚汉战争,战事顺利如同风卷走蓬草!
注释:¹旋蓬:在空中飘旋的蓬草。
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
狂客¹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
译文:落魄的狂客郦食其尚能如此一展抱负,何况身负韬略能够比肩群雄的壮士!
注释:¹狂客:指骊食其。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我欲攀(pān)¹见明主,雷公²(pēng)(hōng)³震天鼓。
译文:我本欲攀上龙鳞得见明主,天门边雷公却轰隆隆敲响天鼓。
注释:¹攀龙:后人因以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建立功业。²雷公:传说中的雷神。³砰訇:形容声音宏大。
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
帝旁投壶多玉女¹,三时²大笑开电光,倏(shū)(shuò)³(huì)(míng)起风雨。
译文:天帝与身旁许多玉女投壶娱乐,整日大笑,雷电闪耀,倏忽让天阴云聚起了风雨。
注释:¹帝旁投壶多玉女:《神异经·东荒经》载:东王公常与一玉女玩投壶的游戏,每次投一千二百支,不中则天为之笑。天笑时,流火闪耀,即为闪电。²三时:早、午、晚。³倏烁:电光闪耀。⁴晦冥:昏暗。这两句暗指皇帝整天寻欢作乐,权奸和宦官弄权,朝廷政令无常。
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
(chānɡ)(hé)¹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hūn)²怒。
译文:九重的阊阖天门不容许我通过啊,以额头叩门,门官却怒我搅扰天帝。
注释:¹阊阖:神话中的天门。²阍者:看守天门的人。《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这两句指唐玄宗昏庸无道,宠信奸佞,使有才能的人报国无门。
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白日不照吾精诚,杞(qǐ)国无事忧天倾¹
译文:白日昭昭看不见我精诚之心啊,说我是杞人忧天。
注释:¹杞国无事忧天倾:《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二句意谓皇帝不理解我,还以为我是杞人忧天。此自嘲之意。
猰貐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
(yà)(yǔ)¹磨牙竞人肉²,驺(zōu)(yú)³不折生草茎。
译文:猰貐猛兽一样的人磨牙吮血竞食人肉,仁兽驺虞一样的人不忍折断草木的茎干。
注释:¹猰貐:古代神话中一种吃人的野兽。这里比喻阴险凶恶的人物。²竞人肉:争吃人肉。³驺虞:古代神话中一种仁兽,白质黑纹,不伤人畜,不践踏生草。这里李白以驺虞自比,表示不与奸人同流合污。
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
手接¹飞猱(náo)搏雕虎²,侧足焦原³未言苦。
译文:我的才能能够手搏飞猿、制服斑虎啊,在方寸深渊的焦原置身却不畏苦。
注释:¹接:搏斗。²飞猱、雕虎:比喻凶险之人。³焦原:传说春秋时莒国有一块约五十步方圆的大石,名叫焦原,下有百丈深渊,只有无畏的人才敢站上去。
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
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¹
译文:智者能够韬光养晦而愚者只知逞强显能啊,何况世人视我轻如鸿毛,何必展露才能?
注释:¹智者二句:智者可忍一时之屈,而愚者只知一味骄横。世俗人看不起我。
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¹
译文:古时有三位力能排山的壮士可谓才能卓然,齐相晏婴杀掉他们却只花费两只桃。
注释:¹力排二句:李白用此典意在讽刺当时权相李林甫陷害韦坚、李邕、裴敦复等大臣。
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
吴楚弄兵无剧孟¹,亚夫咍(hāi)²为徒劳。
译文:汉初吴楚七国起兵叛乱却不起用剧孟这样的名士,难怪周亚夫要咍笑他们注定徒劳无益。
注释:¹吴楚句:汉景帝时,吴楚等七国诸侯王起兵反汉。景帝派大将周亚夫领兵讨伐。周到河南见到剧孟(著名侠士),高兴地说:吴楚叛汉,却不用剧孟,注定要失败。²咍尔:讥笑。
梁甫吟,声正悲。
梁甫吟,声正悲。
译文:梁甫吟,到此音声正悲切。
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张公¹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译文:好像张华的两柄龙剑注定相会,我一定能得到际遇。
注释:¹张公:指西晋张华。
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臲屼当安之。
风云感会¹起屠钓,大人²(niè)(wù)³当安之。
译文:风云际会天地交感贤人得志啊,大才之人暂遇坎坷又当如何!
注释:¹风云感会:即风云际会。古人认为云从龙,风从虎,常以风云际会形容君臣相得,成就大业。²大人:有才干的人。³臲屼:不安。此指暂遇坎坷。

  李白这首也有“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之句,显然是袭用了诸葛亮那首的立意。诗大概写在李白“赐金放还”,刚离开长安之后。诗中抒写遭受挫折以后的痛苦和对理想的期待,气势奔放,感情炽热,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开头两句:“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长啸”是比高歌更为凄厉激越的感情抒发。诗一上来就单刀直入,显示诗人此时心情极不平静,为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宋玉《九辩》中有“恐溘死而不得见乎阳春”之句,故“见阳春”有从埋没中得到重用、从压抑中得以施展抱负的意思。以下诗句,全是由此生发。

  接着,连用两组“君不见”提出两个历史故事。一是说不周吕望(即姜太公)长期埋没民间,五十岁在棘津当小贩,七十岁在朝歌当屠夫,八十岁时还垂钓于渭水之滨,钓了十年(每天一钓,十年共三千六百钓),才得遇文王,遂展平生之志。一是说秦末的郦食其,刘邦原把他当作一个平常儒生,看不起他,但这位自称“高阳酒徒”的儒生,不仅凭雄辩使刘邦改变了态度,以后还说服齐王率七十二城降汉,成为楚汉相争中的风云人物。诗人引用这两个历史故事,实际上寄寓着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平常人”,“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他不相信自己会长期沦落,毫无作为。诗人对前途有着坚定的信念,所以这里声调高亢昂扬,语言节奏也较爽利明快,中间虽曾换过一次韵,但都押平声韵,语气还是舒展平坦的。

  自“我欲攀龙见明主”句起,诗人一下子从乐观陷入了痛苦。加上改用了仄声韵,语气拗怒急促,更使人感到犹如一阵凄风急雨劈面打来。这一段写法上很象屈原的《离骚》,诗人使自己置身于惝恍迷离、奇幻多变的神话境界中,通过描写奇特的遭遇来反映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你看,他为了求见“明主”,依附着夭矫的飞龙来到天上。可是,凶恶的雷公擂起天鼓,用震耳欲聋的鼓声来恐吓他,他想求见的那位“明主”,也只顾同一班女宠作投壶的游戏。他们高兴得大笑时天上闪现出耀眼的电光,一时恼怒又使天地昏暗,风雨交加。尽管如此,诗人还是不顾一切以额叩关,冒死求见。不料竟触怒了守卫天门的阍者。在这段描写中,诗人的感情表现得那么强烈,就象浩荡江水从宽广的河床突然进入峡谷险滩一样,旋涡四起,奔腾湍急,不可抑止。诗人在天国的遭遇,实际上就是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他借助于幻设的神话境界,尽情倾诉了胸中的忿懑与不平。

  自“白日不照吾精诚”以下十二句又另作一段,在这段中,诗人通过各种典故或明或暗地抒写了内心的忧虑和痛苦,并激烈地抨击了现实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上皇不能体察我对国家的一片精诚,反说我是“杞人忧天”。权奸们象恶兽猰?那样磨牙厉齿残害人民,而诗人的理想则是以仁政治天下。他自信有足够的才能和勇气去整顿乾坤,就象古代能用左手接飞猱、右手搏雕虎的勇士那样,虽置身于危险的焦原仍不以为苦。诗意象是宕起,可是马上又重重地跌了下来。在现实的生活中,只有庸碌之辈可以趾高气扬,真有才能的人反而只能收起自己的聪明才智,世人就把我看得轻如鸿毛。古代齐国三个力能排山的勇士被相国晏子设计害死,可见有才能的人往往受到猜疑。明明有剧孟这样的能人而摒弃不用,国家的前途真是不堪设想了。这一段行文的显著特点是句子的排列突破了常规。如果要求意思连贯,那么“手接飞猱”两句之后,应接写“力排南山”两句,“智者可卷”两句之后,应接写“吴楚弄兵”两句。可是诗人却故意把它们作上下错落的排列,避免了平铺直叙。诗人那股汹涌而来的感情激流,至此一波三折,成迂回盘旋之势,更显得恣肆奇横,笔力雄健。这段的语气节奏也随着感情发展而跌宕起伏,忽而急促,忽而舒展,忽而押平声韵,忽而换仄声韵,短短十二句竟三易其韵,极尽变化之能事。

  最后一段开头,“梁甫吟,声正悲”,直接呼应篇首两句,语气沉痛而悲怆。突然,诗人又笔锋一折,“张公两龙剑”以下四句仍是信心百倍地回答了“何时见阳春”这一设问。诗人确信,正如干将、莫邪二剑不会久没尘土,我同“明主”一时为小人阻隔,终当有会合之时。既然做过屠夫和钓徒的吕望最后仍能际会风云,建立功勋,那自己也就应该安时俟命,等待风云感会的一天到来。饱经挫折的诗人虽然沉浸在迷惘和痛苦之中,却仍在用各种办法自我慰藉,始终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写长篇歌行最忌呆滞平板,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正在于布局奇特,变化莫测。它通篇用典,但表现手法却不时变换。吕望和郦食其两个故事是正面描写,起“以古为鉴”的作用,接着借助于种种神话故事,寄寓自己的痛苦遭遇,第三段则把几个不相连属的典故交织在一起,正如清人沈德潜说的“后半拉杂使事,而不见其迹”,因而诗的意境显得奇幻多姿,错落有致:它时而和风丽日,春意盎然,时而浊浪翻滚,险象纷呈;时而语浅意深,明白如话,时而杳冥惝恍,深不可测。加上语言节奏的不断变化起伏,诗人强烈而又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散发披襟处,浮瓜沉李杯。涓涓流水细侵阶。凿个池儿,唤个月儿来。
散发披襟(jīn)处,浮瓜沉李¹杯。涓(juān)涓流水细侵阶。凿涓池儿,唤涓月儿来。
译文:大热的天气,我散乱着头发,衣服也披在身上,坐在新开的池子旁边。在盘子里盛着用冷水浸泡过的甜瓜朱李。泉水慢慢地流过来浸到台阶上了。我凿个池儿,叫月儿也到池子里来。
注释:¹浮瓜沉李:将瓜李等果品浸泡于池水之中,以求凉爽宜口。
画栋频摇动,红蕖尽倒开。斗匀红粉照香腮。有个人儿,把做镜儿猜。
画栋¹频摇动,红蕖(qú)²尽倒开。斗匀红粉照香腮(sāi)。有涓人儿,把做镜儿猜。
译文:彩色画的栋梁,映在池子里频频地摇动。红色的芙蕖,都在水里倒开着。在我身边的心爱的人儿,把池子当做镜子,照着自己香腮上搽着红粉,要和红蕖比赛看看,谁的脸色最红,谁最漂亮。
注释:¹画栋:画有彩绘的房柱,代指屋舍。²红蕖:粉红色的荷花。
这首为带湖家园新开的小池所作的“纪念词”,确实轻浅自然,妙趣横生,充满了小品式的谐趣。词以夏夜纳凉为契机,写他对这个新开小池的喜爱之情。上片主要写他夏夜池边纳凉的闲适之情。起韵写池,笔意曲折,以散发披襟的处所、浮瓜沉李的杯子这样的“谜面”,来暗伏新池这个“谜底”。同时,起韵写池而又兼写人:词人在新池边纳凉的快意、方便与闲适,于此可见。“涓涓”一韵,仍是曲折写池,写新池一筑,水意充盈,以至侵湿台阶、送来凉爽的情形。上片末韵,以“筑个池儿”的轻巧口吻正面点题,兼写因池见月的景象。这里的用语轻松有趣:“池儿”、“月儿”的称呼,轻俗便捷,足见喜爱之情;而“唤个月儿”的措辞,不仅写景由实境入空,更是妙语解颐:天下有水则有月,本无稀奇,经词人这么一说,平常的一个意思竟显出盎然的趣味。下片主要写池中丰美的倒影,写得空灵而优美。这倒影由无生命之物到有生命的高级动物逐层递进,诗意渐浓而意境渐美。首先他写池水边自己华居画栋在池水中投下它的倒影,这倒影随波摇动,空灵不定。其次他写池水中的粉色荷花也在池中投下自己的倒影。水面上开放的荷花和水中荷花的倒影交相辉映又浑然一体,使人乍见之下,以为是荷花“倒开”于水中。于此可见,同写倒影,但词人笔法有变,一就其“摇动”来写,一就其“倒开”来写,这就不显得单调了。最后一个可以与池水中的荷花倒影媲美的,是一个打扮好的红妆美人临池照影的倒影。对这个倒影,词人没有正面下笔,而是用“照香腮”、“把做镜儿猜”的写其实体,来埋伏池中必有其倒影之意。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