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散门墙转寂然,疏狂投分向生前。
苦无名位高今世,空有文章出古贤。
遗传得谁修阙下,孤坟应祇客江边。
池阳渺渺堪垂睫,莫罢秋枝一叫蝉。
吏散门墙转寂然,疏狂投分向生前。
苦无名位高今世,空有文章出古贤。
遗传得谁修阙下,孤坟应祇客江边。
池阳渺渺堪垂睫,莫罢秋枝一叫蝉。
林逋

林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 29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洛阳正值芳菲节¹,秾(nóng)艳清香相间(jiàn)²。游丝³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译文:洛阳春浓花满城,姹紫嫣红香正浓。游丝有意,苦留游客丝萦绕。杨相无情,争相送别为那般。
注释:¹芳菲节:花草飘香的季节,指春季。²相间发:先后连续不断地开花。³游丝:蜘蛛和青虫之类的昆虫所吐之丝,被风吹到空中,成为游丝。⁴垂柳句:古有折柳送别之俗,故云。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xiāo)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¹月。
译文:杏花红处,遮去青山一片青。山路远,行人山下歇驿站。相去远,今宵谁能与我伴,唯有寂寞、孤馆与明月。
注释:¹馆:驿馆。

  用“洛阳正值芳菲节”开头,一下子就把读者带进了离人所的满城春色的地方。但作者并不满足于此,他又用“秾艳清香相间发”来进一步渲染“芳菲节”,使洛阳的春色变得更为具体可感。“秾艳”一句不仅使人想见花木繁盛、姹紫嫣红的景象,而且还使人仿佛感受到了阵阵春风吹送过来的阵阵花香。接下去两句“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既是写景,又已暗含眷恋送别者的感情。“游丝”是蜘蛛所吐的丝,春天飘荡空中,随处可见。庾信的《春赋》就曾用“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来点染春景。游丝和垂柳原是无情之物,但惜别者眼中,它们却仿佛变得有情了。这里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说游丝苦苦地缠绕着人不让离去,又埋怨杨柳怎么没来由地争着把人送走,即景抒情,把笔锋转入抒写别离。

  下片继续写旅途的春光和离愁,使人感到春色无边无际,愁思也无边无际,始终苦恼着离人。作者只写旅途一瞥,用富有特征的形象描绘产生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是全词传神之笔。上句描写旅途中的春山:只见山口处有红杏傍路而开,而红艳艳的杏花林遮住了一大片青山。下句写那位离人的活动:他绕山而行,群山连绵,路途遥远,他还没有到达目的地,中途停宿有杏花开放的驿舍里。这儿人烟稀少,和繁华的洛阳形成鲜明的对照。他感到寂寞,他夜不成眠,望月思人,终于迸发出了“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的叹息,使作品所要抒发的感情喷薄而出。词至此戛然而止。

  上片写洛阳春季花柳盛开的洛阳这之春,并以柳丝萦牵喻难舍之情。离别的时候正值花草芳香的洛阳之春,浓艳的、清香的,相继开花争妍。接下来写忍离别之情。词人拈出两个象征依恋和离别的意向,“游丝”、“垂柳”,并赋予它们以人的情思,用一“苦”一“争”,写离别之人对洛阳及送行者依依不舍的深情。

  下片设想离开洛阳所经之处的风景及旅途之状,进一步渲染离情。“杏花”二句为远望所见之景,放眼望去,离开洛阳要经过的青山缺口之处,红杏似火,一路行人或行或歇。词人也即将加入这行人的队伍,他不由得想象着离开满是好友和知交的洛阳后的寂寞旅程,那会是怎样一番情形呢?一路之上,又会有谁相随呢?陪伴自己的,恐怕只有寂寥孤馆的那一轮明月吧。

参考资料:
1、 郁玉英.欧阳修词评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54
2、 夏承焘等.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lóuchūn··luòyángzhèngzhífāngfēijié--ōuyángxiū

luòyángzhèngzhífāngfēijiénóngyànqīngxiāngxiāngjiānyóuyǒuxiāngyíngchuíliǔduānzhēngzèngbié

xìnghuāhóngchùqīngshānquēshānpànxíngrénshānxiàxiējīnxiāoshuíkěnyuǎnxiāngsuíwéiyǒuliáoguǎnyuè

蘋末转清商,溪声共夕凉。缓传杯、催唤红妆。慢绾乌云新浴罢,裙拂地、水沉香。
蘋末转清商¹,溪声共夕凉。缓传杯、催唤红妆。慢绾(wǎn)²乌云³新浴罢,裙拂地、水沉香。
译文:秋天的声音从叶下边生起,溪水流动的声响与黄昏一样充满寒意。我缓缓地端动着酒杯,频频催唤歌女。她沐浴后将乌黑的头发盘绕打成结,穿着的长裙拖地,一股水沉香的气息,布满了她的身体。
注释:苕溪:在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南。牧之:指杜牧。《太平广记》记载:唐代诗人杜牧曾游湖州,路遇一绝色女子,以重币聘之,并与之曰:“十年不来,从他适。”十四年后杜牧始归,则该女子已嫁人三年,并生二子,杜牧赋诗一首:“自去寻芳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¹末转清商:叶上吹起了秋风。清商,秋风。(晋)潘岳《悼亡诗》:“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²绾:将头发盘绕打成结。³乌云:形容女子乌黑的头发。
歌短旧情长,重来惊鬓霜。怅绿阴、青子成双。说著前欢佯不睬,飏莲子、打鸳鸯。
歌短旧情长,重来惊鬓(bìn)¹。怅绿阴、青子成双²。说著前欢佯(yáng)³不睬,飏(yáng)莲子、打鸳鸯。
译文:她歌唱得短可我旧日情却深,此次重逢令我吃惊,她竟白了双鬓。恨那绿树长大会有树荫,叹息所爱之人如今已作他妇,且有子女。谈起以前的欢爱情事,假装出听不懂的模样,只是扬起莲子,向远处的鸳鸯打去。
注释:¹重来惊鬓霜:再次遇见旧情人,才惊讶地发现都有了白发。²怅绿阴、青子成双:指所爱女子已有归宿,且有子女。³佯:假装。⁴飏:飞扬。
当涂解印后一日,郡中置酒,呈郭功甫。
当涂¹解印后一日,郡中置酒,呈郭功甫(fǔ)²
译文:免去当涂太平州知州职后一天,同僚为我在郡中摆设酒席,我写下这首词送给郭功甫。
注释:¹当涂:地名,今属安徽省马鞍山市。²郭功甫:即郭祥正,字功甫,自号谢公山人、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北宋诗人。
凌歊台上青青麦,姑孰堂前馀翰墨。暂分一印管江山,稍为诸公分皂白。
凌歊(xiāo)¹上青青麦,姑孰堂²前馀(yú)(hàn)墨。暂分一印管江山³,稍为诸公分皂白。
译文:凌歊台上长满青色的麦子,姑孰堂前只留下了佳篇名章。我暂且做官隐居,稍为百姓分辨是非。
注释:¹凌歊台:又作陵歊台,位于安徽省当涂县城关镇(姑孰),在黄山塔南。²姑孰堂:当涂地名。姑孰:当涂古名。翰墨,义同“笔墨”,指文辞。³管江山:“吏隐”的代称,把做官作为隐居的一种手段,不以公务为念,优游江湖,怡情山林,亦官亦隐。
江山依旧云空碧,昨日主人今日客。谁分宾主强惺惺,问取矶头新妇石。
江山依旧云空碧,昨日主人今日客。谁分宾主强惺(xīng)¹,问取矶头新妇石²
译文:江山依旧,浮云碧天,昨天的主人今天成了客人。谁要勉强把主客分个一清二白,那就去问江边的“新妇石”吧。
注释:¹惺惺:此处意谓清醒、明白。²新妇石:即望夫山。

  该词从当涂的名胜古迹写起。开头两句概括了当涂的山川风物。缀以“青青麦”三字,引发读者“黍离麦秀”的联想。《史记·宋微子世家》写到殷商旧臣“箕子朝周,过故殷虚,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遂作《麦秀》之诗,诗云:“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青青麦”字面上又是用《庄子·外物》所引的逸《诗》:“青青之麦,生于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昔时高台离宫,而此时麦苗青青,透露出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呈孰本是当涂县的古名,呈孰溪流贯其中,呈孰堂凌驾溪上,颇得山水之胜。所谓“馀翰墨”,实即感叹昔人已逝,只留下了佳篇名章。这两句寄寓了山谷宦海浮沉的无尽感慨,无论是称雄一世的帝王,还是风流倜傥的词客,都已成历史的陈迹,只有文章翰墨尚能和江山共存,垂之久远。接下来两句写出知太平州。经过迁谪的动荡磨难,忧患馀生的作者已把做官一事看得十分淡漠,所以他把此事只称为“管江山”、“分皂白”。再加上一个“暂”字,一个“稍”字,更突出了这种淡然超脱的态度。

  下片开头两句概括了九日罢官的戏剧性变化,与上两句适成对照,大有物是人非之慨。“江山”承上而来,山川形胜,碧天浮云,着一“空”字,是因为“昨日主人今日客”,本来要“管江山”、“分皂白”的主人,一下子成了“诸公”的客人了!这一句集中揭示了政治生活的反常和荒廖,它运用当句对,一句之中既构成今昨主客的鲜明对比,语气斩截,强调了变化之突兀,其中有感叹、不平、讥讽、自嘲,内涵颇为丰富。最后两句则展现了作者自我解脱的感情变化。新妇石是千百年来历史的见证,阅尽了人世沧桑,但见人间的升沉荣辱都只如过眼烟云,本无须有是非彼此之分。“谁分宾主”句,看似作者劝大家无分宾主,尽欢一醉,深乃用“万物之化,终归齐一”的老庄哲学来作自我解脱。

  这首词旷达超然之中发泄了牢骚不平,最后仍归结为物我齐一,表现出作者力图老庄哲学中寻求解脱的思想倾向。一个“暂”字表现出作者不以进退出处萦怀的超脱。变化的万物本来只是“道”运行中表现出的一种暂时形式,故宜随形任化,淡然自若,不入于心。但一夜突变,毕竟难堪,所以还是不免有牢骚,最后又用齐物论否定牢骚,达于解脱。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794

lánhuālìng··língxiāotáishàngqīngqīngmài--huángtíngjiān

dāngjiěyìnhòujùnzhōngzhìjiǔchéngguōgōng

língxiāotáishàngqīngqīngmàishútángqiánhànzànfēnyìnguǎnjiāngshānshāowèizhūgōngfēnzàobái

jiāngshānjiùyúnkōngzuózhǔrénjīnshuífēnbīnzhǔqiángxīngxīngwèntóuxīnshí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柳外轻雷¹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lán)²倚处,待得月华³生。
译文:柳林外传来轻轻的雷鸣,池上细雨蒙蒙;雨声浙淅沥沥,滴在荷叶上发出细碎之声。不久小雨即停,小楼西角显现出被遮断的彩虹。我们靠倚栏杆旁,直等到月亮东升。
注释:¹轻雷:雷声不大。²阑干:同“栏杆”。³月华:月光、月色之美丽。这里指月亮。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燕子飞来窥画栋¹,玉钩²垂下帘旌(jīng)³。凉波不动簟(diàn)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duò)(chāi)横。
译文:燕子飞回门前,窥伺着飞到画梁间;我从玉钩上放下门帘。床上竹席纹路平展,好像清凉的水波,却无波纹涌动。床头放着水晶双枕,她的金钗从发上坠下,横放枕边。
注释:¹画栋:彩绘装饰了的梁栋。²玉钩:精美的帘钩。³帘旌:帘端下垂用以装饰的布帛,此代指帘幕。⁴簟:竹席。⁵水精:即水晶。⁶堕:脱落。

  此词写夏日傍晚,阵雨已过、月亮升起后楼外楼内的景象,几乎句句写景,而情尽寓其中。

  柳在何处,词人不曾“交待”,然而无论远近,雷则来自柳的那一边,雷为柳隔,音量减小,故曰“轻雷”,隐隐隆隆之致,反异于当头霹雳。雷在柳外,而雨到池中,池水雨水难分彼此。雨来池上,雷已先止,唯闻沙沙飒飒,原来是“雨声滴碎荷声”。奇不在两个“声”字叠用。奇在雨声之外,又有荷声。荷声乃其叶盖之声。又着“碎”字,盖为轻雷疏雨,雨本一阵,而因荷承,声声清晰。

  雨本不猛,旋即放晴故曰“小楼西角断虹明”。断虹一弯,忽现云际,则晚晴之美,无以复加处又加一重至美。又只下一“明”字,而断虹之美,斜阳之美,雨后晚晴的碧空如洗之美,被此一“明”字写尽,因为它表现了极其丰富的光线、色彩、时间,境界深远。

  断虹现于小楼西角。由此引出上片闻雷听雨之人。其人独倚画阑,领此极美的境界,久久不曾离去,一直到天边又见了一钩新月,宛宛而现。“月华生”三字,继“断虹明”三字,美上增美,其笔致温丽明妙,匪夷所思。

  下阕继月华生而再进一层,写到阑干罢倚,人归帘下,夜深了。凉波比簟纹,已妙极,又下“不动”字,下“平”字,写透静处生凉之境。水晶枕,加倍渲染画栋玉钩,是以精美华丽之物写理想的人间境界。而结以钗横,则写出夏夜人不寐的情状。

  词的上阕写室外景色,轻雷疏雨,小楼彩虹,雨后晚晴,新月婉婉,尤其是“断虹明”三字和“月华生”三字的妙用,把夏日的景象推到了极美的境界。下阕写室内景象,以精美华丽之物又营造出一个理想的人间境界,连燕子也飞来窥视而不忍打扰。结尾两句是人物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引人遐想,艳而不俗。

línjiāngxiān ·liǔwàiqīngléichíshàng

ōuyángxiū sòngdài 

liǔwàiqīngléichíshàng shēngsuìshēng xiǎolóu西jiǎoduànhóngmíng lángānchù dàiyuèhuáshēng 
yànfēiláikuīhuàdòng gōuchuíxiàliánjīng liángdòngdiànwénpíng shuǐjīngshuāngzhěn bàngyǒuduòchāihéng 
半夜银山上积苏,朝来九陌带随车。涛江烟渚一时无。
半夜¹银山²上积苏³,朝来九陌带随车。涛江烟渚(zhǔ)一时无。
译文:深夜下起鹅毛大雪,野草丛上覆满白雪,犹如一座座银山,早晨看到田野里雨雪交加,昔日大江里奔涌的波涛和沙渚上弥漫的水烟,这时间都没有了,变成了白茫茫的冰天雪地。
注释:¹半夜:夜里十二点左右,也泛指深夜。王维《扶南曲歌词》之四:“入春轻衣好,半夜薄妆成。”²银山:雪堆积貌。³积苏:指丛生的野草。范成大《古风上知府秘书》之一:“身轻亦仙去,罡风与之俱,俯视旧篱落,渺莽如积苏。”⁴九陌:田间的道路。 苏轼《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从驾景灵宫》之一:“雨收九陌丰登后,日丽三元下降辰。”⁵随车:谓时雨跟着车子而降。也比喻官吏施行仁政及时为民解忧。
空腹有诗衣有结,湿薪如桂米如珠。冻吟谁伴捻髭须。
空腹有随衣有结,湿薪如桂米如珠。冻吟谁伴捻(niǎn)(zī)¹
译文:饥饿的肚子里只有诗词,衣服上编织成结,潮湿的柴火像桂木一样宝贵,一粒粒的米就像一颗颗珍珠一样珍贵,谁能和我在寒天里捻着胡须吟咏诗句?
注释:¹捻髭须:捻弄髭须。沉思吟哦之状。

huànshā ·bànyínshānshàng

shì sòngdài 

bànyínshānshàng zhāoláijiǔdàisuíchē tāojiāngyānzhǔshí 
kōngyǒushīyǒujié shī湿xīnguìzhū dòngyínshuíbànniǎ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