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贪春,春又老、尊罍交溢。凝目处、清漪拍岸,四山堆碧。白也论文情最厚,维摩示病心难觅。到盘洲、车骑太匆匆,觞浮一。
春再见,官期毕。归路近,长安日。奉清时明诏,迭回更出。上殿风霜生颊齿,元龟献替图无逸。记而今、杖策过溪桥,留行迹。
衰老贪春,春又老、尊罍交溢。凝目处、清漪拍岸,四山堆碧。白也论文情最厚,维摩示病心难觅。到盘洲、车骑太匆匆,觞浮一。
春再见,官期毕。归路近,长安日。奉清时明诏,迭回更出。上殿风霜生颊齿,元龟献替图无逸。记而今、杖策过溪桥,留行迹。
洪适

洪适

洪适(1117~1184)南宋金石学家、诗人、词人。初名造,字温伯,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洪适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 72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天宝元年四月从故御道上泰山
四月上泰山¹,石平御道开。
译文:阳春四月登泰山,平整的御道沿着屏风样的山峰直上。
注释:¹泰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西北,是中国东部著名高山。《史记正义》:泰山,一曰岱宗,东岳也,在兖州博城县西北三十里。《山东通志》:泰山,在济南府泰安州北五里,一曰兖镇。周围一百六十里,自山下至绝顶四十余里。上有石表巍然,传是秦时无字碑。
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译文:皇上曾经乘坐六龙车辇翻山越岭,深壑幽谷萦回曲折。
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
译文:当年碧峰上遗留的马蹄痕迹,现在早已被青苔掩盖。
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
译文:峭壁悬崖,飞瀑喷流,松风水声激切哀鸣。
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
译文:北望群峰奇绝,仿佛向东海倾倒。
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
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
译文:安放皇帝玉册的石洞前巨大的石门紧闭,隐隐感觉到地底风雷涌起。
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流,想象金银台。
译文:绝顶望东海蓬莱三岛,想象到了金银台。
登高望蓬流,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译文:站在南天门长啸一声,青风四面万里来。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飘颻下九垓。
译文:仿佛看到四五个美丽的仙女,飘飘袅袅飞下九天来。
玉女四五人,飘颻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
译文:她们对我嫣然一笑,接着把一只璀璨的流霞酒杯赠送给我。
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
译文:我急忙再三低头致礼,自己很惭愧:不是神仙而受此大恩。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
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
译文:我顿时感觉到:宇宙如此渺小,这尘世有什么值得恋眷的呢?
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
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
译文:拂晓,我骑上白鹿,直奔南天门而去。
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
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
译文:山腰上遇到一位仙人,道貌轩然,瞳孔方方。
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
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
译文:我抚摩着古松上的萝藤,想和他聊天,他却把高入青云的关门紧闭。
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
遗我鸟迹书,飘然落岩间。
译文:幸好的是,他赠送我一本远古的写有鸟迹字的书,飘飘落在山岩间。
遗我鸟迹书,飘然落岩间。
其字乃上古,读之了不闲。
译文:书是上古文字写的,读起来很费解。
其字乃上古,读之了不闲。
感此三叹息,从师方未还。
译文:因而再三叹息,拜他为师,才没有回来。
感此三叹息,从师方未还。
平明¹登日观²,举手开云关³
译文:天亮时分,我老到了日观峰,举手就可以扣开云关。
注释:¹平明:天亮的时候。²日观:泰山东南的高峰,因能看到太阳升起而得名。³云关:指云气拥蔽如门关。这四句是写日出时的景象与作者当时精神焕发的神态。
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
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
译文:顿时全身精神飞扬,仿佛置身于天地之间。
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窈窕¹入远山。
译文:黄河从西边逶迤而来,再窈窕如丝地流向东面的群山。
注释:¹窈窕:深远曲折的样子。
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
凭崖览八极¹,目尽长空闲²
译文:倚靠在山崖傍边,极目四面八方,天地悠然。
注释:¹八极:八方极远之地。²闲:大,广阔。两句意为:凭崖眺望远方的尽头,天空显得格外宽阔。
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¹青童²,绿发³双云鬟
译文:突然看到一个青发小道童,头发挽成双云鬟一样。
注释:¹值:遇到。²青童:仙童。³绿发:漆黑的头发。⁴云鬟:古代妇女梳的环形发结。这里指仙童的发型。
偶然值青童,绿发双云鬟。
笑我晚学仙,蹉跎¹凋朱颜²
译文:他笑着对我说:干嘛现在才来学道呢?岁月蹉跎,青春都浪费掉了。
注释:¹蹉跎:虚度光阴。²凋朱颜:这里指容貌衰老。
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
踌躇¹忽不见,浩荡²难追攀。
译文:突然他便无影无踪,无处追寻,令人浩然长叹。
注释:¹踌躇:犹豫。²浩荡:广阔。这里指广阔的天空。
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
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
译文:斋忌三千日,裁白丝布书写道经。
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
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
译文:天天吟颂,心有所得,感觉众神拱卫在我身边。
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
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
译文:可以信风乘云,宛如身有双翼。
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
译文:攀上日观峰,凭栏望东海。
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
海色¹动远山,天鸡²已先鸣。
译文:海涛撼动着远山,云中天鸡在鸣叫。
注释:¹海色:晓色也。²天鸡:传说中的神鸡。居东南桃都山大桃树上,又传居东海岱舆山扶桑树上,率天下之鸡报晓。
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
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
译文:银光闪耀的楼台跃出大海,鲸鱼翻滚起巨浪。
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
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¹
译文:怎样才可以得到仙丹?真正生出羽翼,高飞蓬莱!
注释:¹蓬瀛:蓬莱、瀛洲。在渤海中,有不死药,金银为宫阙。
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
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
译文:泰山日观峰朝东北倾斜,两座山崖夹着一双巨石。
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
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
译文:海水仿佛在眼前弄潮,遥远的天边一片青碧的色彩。
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
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
译文:千座山峰如枪林立,万条沟壑如临深渊。
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
¹彼鹤上仙,去无云中迹。
译文:缅怀曾经骑黄鹤来泰山的神仙,可现在那里去寻找他们的踪影?
注释:¹缅:思貌。
缅彼鹤上仙,去无云中迹。
长松入霄汉,远望不盈尺。
译文:山上的古松高耸入云天,远远望去,离天不过几尺。
长松入霄汉,远望不盈尺。
山花异人间,五月雪中白。
译文:山花也与人间不同,五月里白色的花儿与白雪浑然一色。
山花异人间,五月雪中白。
终当遇安期¹,于此炼玉液。
译文:总会遇到仙人安期生的,一同在泰山炼金丹玉液。
注释:¹安期:即安期生,古之仙人。
终当遇安期,于此炼玉液。
朝饮王母池¹,瞑²投天门关³
译文:清晨饮过泰山瑶池的清泉,夜晚准备在南天门投宿。
注释:王母池:又名瑶池,在泰山东南麓。²暝:傍晚。³天门关,在泰山上。登泰山的道路盘旋曲折,要经过中天门、南天门等处,然后到达山顶。
朝饮王母池,瞑投天门关。
独抱绿绮¹琴,夜行青山间。
译文:怀中抱着绿绮琴,天黑了还行走在青山之间。
注释:¹绿绮:古琴名,相传司马相如有绿绮琴。这里泛指名贵的琴。
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¹歇。
译文:月亮出山了,群山一片皎洁如玉,夜静了,连古松也停止了啸吟。
注释:¹松风:风撼松林发出的响声。两句意为:月光下山色明亮,露水晶莹;风停了,松林无声,夜更寂静。
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
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
译文:笙歌:吹笙伴歌。
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
寂静娱¹清辉²,玉真³连翠微
译文:寂静中愈感觉清晖可弄,玉真仙女下降到翠微峰。
注释:¹娱:乐。²清辉:月光。³玉真:道观名。这里泛指泰山上的道观。⁴翠微:指山气青白色。两句意为:静夜望月使人心情愉快,远看道观与青缥的山气连成一片。
寂静娱清辉,玉真连翠微。
想象鸾凤¹舞,飘颻龙虎衣²
译文:仿佛看到鸾凤与龙虎一起翩翩起舞,衣袂飘举。
注释:¹鸾凤:传说中的仙鸟。²龙虎衣:绣有龙虎纹彩的衣服。
想象鸾凤舞,飘颻龙虎衣。
¹天摘匏瓜²,恍惚不忆归。
译文:举手就可以攀折到天上的匏瓜,味美甘甜,乐不思蜀,真的不想回家了。
注释:¹扪(mén):摸。²匏(páo)瓜:星名。两句意为:抚摸天体想摘下匏瓜星,面对似有似无的幻境忘记了归去。
扪天摘匏瓜,恍惚不忆归。
举手弄清浅¹,误攀织女机。
译文:再举手,抚弄着银河的浪涛,清浅可爱,却不小心摸到了织女的纺织机。
注释:¹清浅:指银河。《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有“河汉清且浅”之句。织女,星名,传说织女是天帝之女,住银河之东,从事织作,嫁给河西的牛郎为妻。两句意为:举手戏弄银河的流水,无意中攀住了织女的布机。
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
明晨坐相失¹,但见²五云³飞。
译文:唉,到明天天亮,美梦就会消失,只见五色云彩飞舞!
注释:¹坐相失:顿时都消失。²但见:只看到。³五云:五色彩云。
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
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

  李白的《游泰山六首》为连章古诗,其中每一首都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审美境界,而全诗六首从整体上展示了更广阔、更深邃、更完美的意境,描绘了一座雄浑壮丽的自然之山,一座奇异可感的神妙之山,令人体悟到这是寄寓着作者人生理想、人格向往的情感之山,心灵之山。泰山方圆四百多公里,体势宏大,“意想之所至,皆山也”(张俯《岱志》)。其景观雄奇、险绝、曲幽,奥旷之特色俱臻。仅以登山中轴线而历,从王母池、一天门、中天门、南天门、天街至玉皇顶,再及日观峰、月观峰,沿途凡峰崖,涧谷,泉瀑,奇松怪石,名禽异花,云岚烟雾极目难尽,即或为长文,亦觉语白言乏。而李白在《游泰山六首》中却能以超然的宇宙观和独特的时空透视,目揽泰山万象平方寸,驰思结韵平毫端,以写意山水笔法绘出了有声画卷,显示了李白诗歌独有的豪放风格。

  全诗开头,“四月上泰山”,看似平叙交代时间,却暗蕴泰山时令奇观背景。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暮春时节,李白佩剑挂芦,抱琴捋袂。从王母池开始登山了。“石屏御道开”,眼前的泰山诸多峰峦如同扇扇屏风,次第打开,一条帝王封禅时开辟的御道豁然而现。古御道有十几里之长,逶迤出没平峰峦涧谷之中。诗人没有白描峰回路转。而是以遥思当年唐玄宗封禅时的登途盛景赋笔。“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马迹绕碧峰,於今满青苔。”万千山壑、涧谷、碧蜂仿佛都在尾随着皇帝御车马队的驰骋而飞动起来,寥寥几笔就形象地表现了泰山山势“高远”而曲折盘旋上升的生动情态。如果说盘道弯弯,层峦尽染是诗人对登山起步景色的几笔渲染的话,接着诗人采用散点透视的视角,移步换景,从不同层次以不同的“皴法”向读者描绘了沿途山水的奇险幽秘。登泰山至中途,过中天门,曲折的盘路便为天梯般的石阶代替了。仰望两侧,悬崖千仞,“飞流洒绝,水急松声哀”,“北眺 嶂奇,倾崖向东摧”。泉水若“飞”,峰崖之高绝可见,巨岩累接,险峻难以登攀之状可想。泰山的高泉飞流,不似庐山瀑布“静态”地“挂前川”,而是遇崖迭挫,进溅成珠,泼“洒”在层层悬崖之上,又聚汇成流潜入深谷,水声也就融入松涛呼啸之中了。这是泰山独特的山水景致。向北望去,山峦如扇、如柱、如剑、如兽,千奇百怪,那处处悬崖都像要向东面歪倒下去,令人心僳。诗人顺手拈来“倾”“摧”二字,泰山之高险便活现了。诗人视点又下移到涧谷,只见大大小小的岩洞嵌进崖壁,“洞门闭石扇”,巨石宛如扇扇石门又将洞府封掩起来。涧谷中岚气凝结成的云团荡漾,急流、松涛在神秘的山谷中反复回馈延绵如雷。这云雷,就像是从地底下直冒出来。“地底兴云雷”,诗人摹景拟声,形象地衬托出泰山山涧之深之奇。这又像山水画中的“深远”意境了。

  诗人如同一位业务娴熟的导游,指引读者从登山所处的不同位置,不同的视角欣赏泰山千姿百态的奇景,可谓步步佳境。攀爬十八盘,登上寓天门,过天街,至极顶,“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才真的进入“如出天地间”的大境界了。东攀日观峰,“登高望蓬瀛”,“海色动远山”,诗人看到的是“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日观峰下的“云海”连接洋洋东海,与泰山融为一体,极写泰山之阔大。伫崖北眺,只见“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李白这里没有用摹写“黄河万里触山动,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那样壮大奔放的笔势,而是以线纹式的绘画手法表现了黄河的另一种“窈窕”姿态。这既有黄河下游平缓铺流的真实依据,也是从视觉形象上反衬出泰山之高。诗人抬头平视,丛峦迭嶂之上“长松入霄汉,远望不盈尺”,虽是写远望视点之实,却绘出了泰山“平远”奇逸之景。俯瞰脚下,则是“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自下登山所仰见的万千巨大峰峦,从这极顶望下去,却变得像人头“攒聚”在—起,而条条涧谷更显得深不可测,令人大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受。值此,诗人“精神似飞扬”,“如出天地间”,身心完全融化在无垠宇宙之中,神思驰骋,襟怀浩荡,不禁张开双臂,“天门一长啸”。这长啸令群峰震撼,这长啸令云雾顿开,这长啸令“万里清风来”。至此,一位逸态凌云、吐纳天地精华的诗仙屹立泰山极巅的傲岸形象跃然纸上。一千多年过去,李白“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便成了泰山山顶的一大人文景观,令后人登此也要或有所体悟,或附庸风雅地“长啸”一次了。

  如果仅以上所析,诗人对泰山的描绘或只可作山水诗高手而论,然而《游泰山六首》更独具艺术特色的是,李白借助泰山神话传说,在诗中幻化出一个情节生动,亦真亦幻的泰山仙境,大大丰富了诗的内容,拓展了诗的意境,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泰山历来有神仙出没的传说。《列仙传》曾载仙人稷邱君为“泰山下道士”。《神仙传》传说汉孝武皇帝巡狩泰山曾遇“泰山老父”,头上白光数丈,寿三百岁。秦始皇羡慕的仙人安期生,更是怀揣“不死药”往来平泰山和东海仙山之间。传说中的神仙人物惝恍渺冥,泰山的山水雄奇神异,诗人将二者融为一体,就越发增益了诗意的一种朦胧虚幻色彩,并由此诱使人们去憧憬神话中的细节,去品味其中的绵绵幽情。

  诗人登上高高的南天门,东望蓬瀛仙岛,遐想联翩,似乎真的看到仙人居住的金银宫阙,在大海波涛中“银台出倒景,自浪翻长鲸”。心弦激荡,仰面长啸,回响遏云,打破了天宇的宁静。“玉女四五人,飘飘下九垓”,佩玉鸣环,皓齿微启,向李白亲切致意。大概酒仙大名已声闻仙界,玉女赠给李白一杯流霞仙酒品尝,又似乎是在探问:谪仙何故不再来修行,像我们一样自由自在!“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李白长揖感谢且显窘容。这“自愧”不知是谦辞,还是有难言之隐。“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诗人竟有点要放弃世事烦恼,随仙人而去的意思。这表明了仙女的不期而至牵惹了李白的思绪。李白在泰山之巅边赏景边思索之际,偏偏又遇到了一位“方瞳好客颜”的羽衣仙人。“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仙人没有同他说话,只赠给他一卷仙书,即消逝在云霞之中了。诗人拾起仙书翻阅,“其字乃上古”,如同“鸟迹”一般,“读之了不闲”,不知所以。李白想等仙师归来指点迷津,等了半天,可“从师方未还”,唯有“感此三叹息”。虽然求仙难,泰山美景却尽可赏心悦目。李白登上日观蜂,“凭崖览八极,日尽长空闲”,“举手开云关”,远观黄河玉带,正在惬意无限之际,不知何处又转来一位“绿发双云鬟”的小仙童,竟然“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诗人刚刚平静的心绪又被打乱了。他想自己二十多岁辞亲仗剑远游,至今又是二十多载,年华蹉跎,朱颜已谢。仕途理想既然不能实现,那就只好寻求捷径修仙了。“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仙童已倏忽逝去。但仙童的莞尔一笑却给李白留下一个不小的刺激,他真的要尝试一下修仙了,第四首诗如同使用蒙太奇手法剪接进了李白曾有过的修仙体验,描绘了一段美妙的幻境。李白确曾跟随著名道士吴筠同隐剡中,“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也曾“吟诵有所得”,出现过“众神卫我形,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的幻觉。此时登泰山他仿佛就是“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的仙人了。朦胧之中,诗人在山巅看到东海巨灵之鳌背负蓬瀛仙山飘动,仙人居住的金银宫阙在海水中浮出倒影,巨鲸搅起冲天海浪,面且听到天鸡鸣叫。诗人回眸山顶,“山花异人间,五月雪中自”。泰山高耸入云。虽已近五月,山顶依然白雪晶莹,山花竟然在雪中绽放,人间不会有如此美景。天上乎,人间乎,真幻难分。诗人似乎要安下心来修仙了。他自慰“终当遇安期”,教他“於此炼玉液”,并能得到“不死药”,也能骑鹤“去无云中迹”,“高飞向蓬瀛”。

  至此,李白泰山遇仙的“故事”看来就要结尾了。不料诗人又宕开一笔,另辟出第六首诗群仙夜娱的一幕,不仅泰山仙境描写的更加完整真切,而且把诗人复杂的情感又推上了一个新的高潮。泰山之夜是那样幽秘,诗人怀抱绿绮名琴,漫步青山野径。“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玉真连翠微”。松涛平息,仙人的宫观掩映在苍翠之中,月华为山野披上一层透明的轻纱。诗人窥见众仙人在山巅开始了自己的夜生活:“处处笙歌发”,“想象鸾凤舞,飘飘龙虎衣”。“寂静娱清辉”,寥廓苍穹在屏息静听着自由的生命唱出的颂歌,高悬的明月好像仙人们的灵魂之光,也照射着诗人的心灵。李白此时已融进了仙人世界。“恍惚不忆归”,他忘记了自己来自何处,他也不愿意归去。他望见匏瓜星在闪烁,银河就在头上,几可摸到织女的织布机。诗人盼望天不要再亮,仙境不要再消失。“扪天摘匏瓜”,诗人举手向河畔,干脆要把匏瓜星摘下,急切之中却误摘了织女星,天还是亮了。仙境消失了,泰山秀姿依然,五彩祥云飘荡在晨曦之中。“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诗人的仙境之旅戛然而止,仙引、问仙、学仙、慕仙的思绪统统被晴明消蚀了,只留给诗人些许失意甚或现实的思考:通过求仕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是艰难的,没有权势者举荐,只靠自己的努力无法实现;求仙也是艰难的,因为仙人并不真的存在;可是泰山这样的人间“仙境”却常有,在这样的仙境中大可让自己的情感自由驰骋,无拘无束,尽情享受精神的愉悦。

  《游泰山六首》在李白全部诗作中占有重要位置,当可与《蜀道难》《将进酒》等名篇相媲美。其突出的艺术特色是以游仙体来写山水诗,形成了完美的独特的诗歌创作范式。自《诗经》以后的中国诗歌创作逐渐形成两脉各显神彩的文学传统,一是自楚辞演进而来的表现游仙内容的诗歌,一是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山水诗歌。前者描绘出仙人和仙境的美好的艺术境界,多以寄托作者或政治理想难酬或愤世嫉俗的隐逸情怀;后者则以自然山水以及附丽平山水的自然现象和人文景观作为描写对象,抒发诗人的喜怒哀乐、愁闷悲慨等各种情怀。自刘宋谢灵运山水诗起,将游仙内容与山水诗相结合,偶有所见,但未为大观。谢灵运的《登江中孤屿》似乎曾有这样的尝试:“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想象昆山娄,缅邈区中缘。始信安期术,尽得养生年。”虽不乏情致,但诗中的“昆山姿”“区中缘”“安期术”等仙人仙境的化用,不过是为诗用典增致,尚不能称为—种独特风格。而李白则集游仙与山水二体之长为一体,在《游泰山六首》中形成一种新的构思风格。诗中既用雄健粗放的线条和鲜明的色彩勾勒了泰山壮丽开阔的艺术画面,又将游仙诗中常用的人物(玉女、绿发青童、安期生等),事典(巨鳌负仙山、仙人居住金银台、仙人饮流霞等),语汇(九垓、清斋、裂素、玉液、瓠瓜等),结合泰山神话传说,重新演绎描绘出仙人与仙境的新鲜的艺术形象,构思出诗人与仙人交往的生动故事情节。诗中既有仙境不同时空的具体情景描写,又有情节发展的连贯性,从而造成了强烈的美感和生动的形象。而这种美感和生动形象又是叠印在泰山神妙山水的真实背景上的,这不仅增强了诗歌飘渺奇逸的意境之美,而且使人有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艺术感受,其艺术效果就大大超过了其他以泰山为题材的山水诗作。

  与以游仙写山水的构思风格相匹配,在《游泰山六首》中,诗人采用了山水实景与仙人仙境两条发展线脉绞结起伏,交相显隐的结构形式,展现了作者进行艺术构思的别具的时空意识。中国传统的诗歌抒情表意方式是在外象之中寻求心灵的对应物,借以实现感情的外化,使情意与物象构成默契。李白在这里的感情外化的对应物,不仅是实际的泰山山水景物,又是虚构出的仙境景物,二者组合在一个艺术整体中,共同完成一个艺术使命:传达出诗人游泰山的深层情怀。诗人笔下的实景以“四月上泰山”的登程总领引起,一线贯穿全诗六首。或写全景,或写局部,或用特写,笔势纵横,重染淡抹,舒缓有致,气象阔大神奇而又气韵贯通。但通读全诗六首,读者又感觉到诗中的山水描绘分明是在构建出一种大的环境氛围和场景转换,成为仙境赖以产生和情节发展的底素、背景和烘托。诗人笔下幻化出的仙境和仙人的活动景况,则以遇仙、仙引、思仙、学仙、慕仙的一条情节线索曲曲折折穿行在诗人描绘的泰山实景之中。作者在诗中表现出的或自由舒放、或惊异迷惘、或无奈失望等复杂的情愫则融化进实景幻景线脉的绞结之中,起起伏伏释放平虚实真幻之间,不仅多层面地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而且使读者不由自主地谐振着诗人情感的律动,唤起山水境界中类似的审美心理,并引发对世事人生的无穷品味。

  《游泰山六首》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结构不但是连章古诗的精巧写法,又是李白写作此诗时特殊的情怀背景所致。李白是一个怀有“鸿鹄”之志者,他的抱负是很大的。他希望做帝王的辅弼大臣,在政治上有赫赫的建树。但由平他不肯向权贵“摧眉折腰”,只能是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李白《游泰山六首》,既从表层诗境上展示了泰山山水和神仙仙境之美,又蕴含着萦平李白心底的矛盾彷徨情绪。泰山雄刺云天,登山目尽长空,凭览八极,或“举手开云关”,或“天门一长啸”,既是诗人傲岸、狂放性格的自然表露,也是诗人长期压抑下的慨愤不平在寥廓宇宙中的暂时放解。但这种性格表露和情绪放解与潜存心底的壮志难酬的情结又不时产生反差和碰撞。因而诗人运用或夸张、或险奇、或清丽的语言幻造出的仙境仙人虽然极具魅力,但并没有表现出诗人追求仙道的挚诚和狂热倾向。相反,诗中时隐时现的却是那种追求自由人格、追求宏大理想而不得实现的心境,有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叶燮《原诗》)的味道。全诗每一首大抵都是由实景入幻境,又由幻境结尾,若连缀起来,就可以品味出诗人是以奇思妙想遣怀去闷,在恍惚迷离的幻境中寄托自己的情思。从诗中可见,诗人对玉女“仙引”的回答是“自愧非仙才”,仙人指点门径的仙书是“读之了不闲”,“感此三叹息”,诗人欲与仙人攀谈,却“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即使想跟仙人“练玉液”,得到“不死药’,与仙人同娱同乐,但最终结果却是“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诗人憧憬的自由驰骋的美好仙境,在全诗的结尾却是以“坐相失”的遗憾现实而结束。诗中所要表达的意旨不正是诗人彷徨无奈的惆怅情绪吗?如果联想李白在四月登泰山后的秋天突然奉诏入京,竟然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就更会体会到本诗这一意旨了,《唐宋诗醇》曾评李白此诗“若其体近游仙,则其寄兴尔”应是很有见地的。只不过由平李白生性狂傲,胸怀旷达,遇事愤而不怒、愁而不苦,加之诗风飘逸豪放,诗中的意旨不像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那样直白,“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叶燮《原诗》)罢了。

参考资料:
1、 夏忠梅.李白《游泰山六首》新解.载《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6年第3期.
荣木,念将老也。日月推迁,已复九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荣木¹,念将老也。日月推迁²,已复九夏³,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译文:《荣木》这首诗,是为感念衰老将至而作。日月更替,时光流逝,又到了木槿花盛开的夏季。我在孩童时,已经接受了修齐治平的儒学之道,可如今头发已经斑白,却还是没有什么成就。
注释:¹荣木:即木槿(jǐn),属木本植物,夏天开淡紫色花,其花朝开暮闭。²推迁:推移,迁延,即运行之意。³九夏:即夏季。夏季三个月,共九十天,故称“九夏”。⁴总角:古代未成年男女的发式,因将头发结成两个髻角,故称。这里代指童年。⁵道:指圣贤之道和做人的道理。⁶白首:指老年,老人头发变白。⁷无成:无所成就。
采采荣木,结根于兹。
复复¹荣木,结根于兹²
译文:当夏盛开木槿花,泥土地里把根扎。
注释:¹复复:繁盛的样子。²兹:此,这里。
晨耀其华,夕已丧之。
晨耀¹其华²,夕已丧之³
译文:清晨绽开艳丽色,日暮凋零委泥沙。
注释:¹耀:形容木槿花开时的艳丽,光彩夺目。²华:同“花”。³丧之:指木槿花枯萎凋零。
人生若寄,憔悴有时。
人生若寄¹,憔悴²有时。
译文:人生一世如过客,终将枯槁黄泉下。
注释:¹人生若寄:人生在世,好像旅客寄宿一样。这是比喻人生的短暂。²憔悴:枯槁黄瘦的的样子。
静言孔念,中心怅而。
静言¹²³,中心(chàng)
译文:静思默念人生路,我心惆怅悲年华。
注释:¹静言:静静地。言:语助词。²孔:甚,很。³念:思念。⁴中心:内心。⁵怅而:即怅然。而:语尾助词。
采采荣木,于兹托根。
复复荣木,于兹¹托根²
译文:当夏木槿花开盛,于此扎根长又深。
注释:¹于兹:在此。《尚书·盘庚上》:“我王来,既爰宅于兹。”孔传:“言祖乙已居于此。²托根:犹寄身。
繁华朝起,慨暮不存。
繁华朝起,慨暮不存。
译文:清晨繁花初怒放,可怜日暮竟无存。
贞脆由人,祸福无门。
贞脆¹由人,祸福无门²
译文:坚贞脆弱皆由己,祸福哪得怨别人。
注释:¹贞脆:坚贞和脆弱,指人的不同禀性。²祸福无门: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祸福无门,惟人所召。”意思是说,祸与福的降临,并不是有什么特殊的门径,而是人们行为的好坏所招致的必然结果。
非道曷依?非善奚敦?
非道曷¹²?非善奚(xī)³
译文:圣贤之道当遵循,勤勉为善是本心。
注释:¹曷:同“何”。²依:遵循。³奚:何。⁴敦:敦促,勤勉。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不遵循正道还遵循什么?不勤勉为善还勤勉做什么?
嗟予小子,禀兹固陋。
¹²小子³,禀兹固陋
译文:叹我无德又无能,固执鄙陋天生成。
注释:¹嗟:叹词。²予:我。³小子:作者自指。原意指地位低下、无德无能之人,这里是自谦之辞。⁴禀:禀性,天性。⁵固陋:固执鄙陋。
徂年既流,业不增旧。
(cú)¹既流²,业不增旧³
译文:匆匆岁月已流逝,碌碌学业竟无增。
注释:¹徂年:过去的岁月。徂:往,逝。²流:流逝。³业不增旧:是说学业比过去没有增加。
志彼不舍,安此日富。
志彼¹不舍²,安³此日富
译文:我本立志勤求索,谁料沉溺酣饮中。
注释:¹彼:指上章所说“道”与“善”。²不舍:孜孜不倦,奋斗不息。³安:习惯于。⁴日富:指醉酒。《诗经·小雅·小宛》:“壹醉日富。”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本来的志向是孜孜不倦地依道、敦善,可我现在却安于酣饮的生活。
我之怀矣,怛焉内疚!
我之怀¹矣,怛(dá)²焉内疚³
译文:每念及此心伤痛,惭愧年华付东风。
注释:¹怀:心怀,思量。²怛:痛苦,悲伤。³内疚:内心感觉惭愧不安。
先师遗训,余岂之坠?
先师¹遗训²,余岂之坠³
译文:先师孔子留遗训,铭刻在心未抛弃。
注释:¹先师:指孔子。²遗训:留下的教导。³之坠:动宾倒装,即“坠之”。坠:跌落,即抛弃。
四十无闻,斯不足畏。
四十无闻¹,斯²不足畏³
译文:我今四十无功名,振作精神不足惧。
注释:¹闻:闻达,有所成就而名声在外。²斯:这。³畏:害怕,恐惧。
脂我名车,策我名骥。
¹我名车,策²我名骥³
译文:名车名骥皆已备,扬鞭策马疾驰去。
注释:¹脂:油,这里用作动词,以油脂润滑车轴。²策:鞭,这里用作动词,以鞭赶马。³骥:千里马。名车、名骥:以车、马比喻功名,是说准备驾驭车马去建立功名。
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千里虽遥,孰¹敢不至!
译文:千里路途虽遥远,怎敢畏难而不至!
注释:¹孰:谁。按:晋元兴三年二月,刘裕起兵勤王,打败桓玄。陶渊明于本年夏季出任刘裕镇军军府参军。这一章诗就表现了诗人出任镇军参军前的思想动力和决心。

  诗题“荣木”,是取诗的前两字作为篇名,并不是专写荣木。《荣木》一诗共三十二句,分四章,每章八句。第一章慨叹人生若寄,第二章写要坚持正确的做人道理,第三章责己无所作为,第四章表示不坠先师之训而奋起。全诗表达了一种自强不息的功业追求。

  这首诗提出了世间一个永恒的主题:人生苦短。陶渊明把“荣木”已化为一种意象——人生美丽却苦短。他忧于人生短暂,认为人若不勤奋,即使“总角闻道”也会“白首不成”,这是人生的悲哀。他告诫人们,人生就像匆匆过客,到时都会憔悴、衰老、死亡;人的寿命、祸福取决于自己。他也自责自己曾废学而乐饮。

  从此诗第四章中可以见出作者内心郁勃着昂扬的进取之心、功业之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这句话活脱了陶渊明另一面孔,它与后人心目中那位吟唱着“复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者形象,相距实在太远。人们以往对陶渊明的印象只是其中年思想成熟以后的形象,是陶渊明丰富人格之一角。以“一斑”而概其“全豹”有时会出现以偏概全的弊病。陶渊明早期功业之心,主要是传统文化的熏陶、影响使然。对于古代大多数知识分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他们最大的梦想,在“学而优则仕”的时代,谁也难以天生就超越历史的局限而对功业荣名不屑一顾、视如粪土。

  人生短暂,只有为功名而奋斗才有意义。陶渊明没有忘记儒家先师孔子的教导,一个人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什么名望,这不值得惧怕。他自信有取得功名的天赋,不管要经历多少苦难,也没有任何理由放弃。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8-12
唯夫蝉之清素兮,潜厥类乎太阴。在盛阳之仲夏兮,始游豫乎芳林。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声皦皦而弥厉兮,似贞士之介心。内含和而弗食兮,与众物而无求。栖高枝而仰首兮,漱朝露之清流。隐柔桑之稠叶兮,快啁号以遁暑。苦黄雀之作害兮,患螳螂之劲斧。冀飘翔而远托兮,毒蜘蛛之网罟。欲降身而卑窜兮,惧草虫之袭予。免众难而弗获兮,遥迁集乎宫宇。依名果之茂阴兮,托修干以静处。有翩翩之狡童兮,步容与于园圃。体离朱之聪视兮,姿才捷于狝猿。条罔叶而不挽兮,树无干而不缘。翳轻躯而奋进兮,跪侧足以自闲。恐余身之惊骇兮,精曾睨而目连。持柔竿之冉冉兮,运微粘而我缠。欲翻飞而逾滞兮,知性命之长捐。委厥体于膳夫。归炎炭而就燔。秋霜纷以宵下,晨风烈其过庭。气憯怛而薄躯,足攀木而失茎。吟嘶哑以沮败,状枯槁以丧形。
唯夫蝉¹之清素²兮,潜³(jué)类乎太阴。在盛阳之仲夏兮,始游太乎芳林。实澹(dàn)而寡欲兮,独怡¹⁰乐而长吟¹¹。声皦(jiǎo)¹²而弥厉¹³兮,似贞士¹⁴之介心¹⁵。内含和¹⁶而弗食兮,与众物而无求。栖(qī)高枝而仰首兮,漱(shù)(zhāo)¹⁷之清流¹⁸。隐柔桑之稠叶兮,快啁(zhōu)号以遁暑¹⁹。苦²⁰黄雀之作害²¹兮,患螳(táng)(láng)²²之劲斧。冀飘翔²³而远托²⁴兮,毒²⁵蜘蛛之网罟(gǔ)²⁶。欲降身而卑窜²⁷兮,惧草虫之袭予²⁸。免众难²⁹而弗获³⁰兮,遥迁³¹集乎宫宇³²。依³³名果³⁴之茂阴³⁵兮,托修干以静处。有翩(piān)³⁶之狡童³⁷兮,步容与³⁸于园圃(pǔ)。体离朱³⁹之聪视兮,姿才⁴⁰捷于狝猿⁴¹。条罔(wǎng)⁴²叶而不挽兮,树无干而不缘。翳(yì)⁴³轻躯而奋进⁴⁴兮,跪侧足以自闲⁴⁵。恐余身之惊骇兮,精⁴⁶曾睨(nì)⁴⁷而目连⁴⁸。持柔竿⁴⁹之冉(rǎn)⁵⁰兮,运微粘而我缠⁵¹。欲翻飞⁵²而逾滞(zhì)⁵³兮,知性命之长捐(juān)⁵⁴。委⁵⁵(jué)⁵⁶于膳夫⁵⁷。归炎炭而就燔(fán)⁵⁸。秋霜纷以宵下,晨风烈⁵⁹其过庭。气憯(cǎn)(dá)⁶⁰而薄⁶¹躯,足攀木而失茎⁶²。吟嘶哑以沮败⁶³,状枯槁(gǎo)以丧形⁶⁴
译文:那个蝉身体清白,潜藏在泥土之中。在阳光炎热的仲夏五月,开始游乐于芳林。它的本性恬静而与世无争,独自快乐而长鸣。鸣声噭噭,一声响似一声,如同贞士的正直之心。内心恬淡寡欲而无以为食,与万物结交而一无所求。仰首栖于高高的枝头,渴饮晨露的清流。隐身在柔软桑枝的密叶间,以闲居为乐又可避暑。苦于黄雀为害,又担心螳螂的利斧。希求展翅高飞托身远方,又痛恨蜘蛛的网罟。想要飞落地上潜藏,又怕草虫伤我身躯。逃过众难不为天敌所获,只好远远飞到屋宇。依附果树的绿荫而藏身,托身高高的树干而闲居。有一个风度翩翩的美少年,步履安逸来到果园。依凭离娄那样明亮的目光,他的攀爬之术胜过猴猿。枝叶被他一一拉摇,果树任他一棵棵攀援。遮蔽轻捷的身形而疾速前进,侧身跪足刻意遮掩。唯恐发出声响使我受到惊吓,注视我的目光一刻不转。手持细细的竹竿一点点向上伸,用小小的胶体把我缠粘。正想高飞却越挣越紧,自知生命永远不再。把我的身体给了厨师,投入红红的炭火而被炙燔。夜晚的秋霜纷纷降落,早晨的风ㄦ吹过庭院格外寒冷。情绪忧伤侵袭着我的身躯,脚爪攀援树木却下坠悬空。鸣声嘶哑而接近死亡,身形枯槁而最终丧生。
注释:¹蝉:一种昆虫,又名知了,亦作“蜘蟟”。²清素:指蝉体清白。³潜:藏。⁴太阴:指地。⁵盛阳:指热气最盛的季节。⁶仲夏:农历五月。⁷游太:即游乐。⁸芳林:即指树林。⁹澹泊:安适恬静,与世无争。¹⁰怡:喜。¹¹长吟:即长鸣。言蝉独自喜乐而长鸣。¹²皦皦:蝉鸣声。丁本原作“皦皦”,今依宋本改。¹³弥厉:指蝉的鸣叫声越来越高响。¹⁴贞士:指坚守节操之人。¹⁵介心:耿介的性格。¹⁶和:指阴阳之气。¹⁷漱朝露:谓吸饮朝露。¹⁸清流:指清液。快闲居以闲居为快乐。¹⁹遁暑:避暑。²⁰苦:患也。²¹作害:为害。²²螳螂:昆虫名。其虫前足形状似镰刀,举足好像人执斧之状,故称劲斧。²³飘翔:疾飞貌。²⁴远托:谓托身远方。²⁵毒:恨。²⁶网罟:即网,指蜘蛛网。²⁷卑窜:指由树上飞落到地上潜藏。²⁸袭予:伤害我。²⁹众难:指各种灾难。³⁰弗获:不被天敌所获。³¹遥迁:远徙。³²宫宇:指屋檐。³³依:依托。³⁴名果:即果树。³⁵茂阴:即茂荫,茂密的树阴。阴,通“荫”。修干高大的树干。³⁶翩翩:形容狡童体态轻捷。³⁷狡童:谓美少年。³⁸容与:安闲之态。³⁹离朱:即离娄,古代的明目者。⁴⁰姿才:指攀援之术。⁴¹狝猿:宋本作“猿猴”。此言少年凭借他那明亮的眼睛,攀援的技能超过猴猿。⁴²罔:无。⁴³翳:遮蔽。⁴⁴奋进:快速前进。⁴⁵闲:隐蔽。此二句言树枝遮蔽他轻捷的形体,侧身跪地隐蔽行进。余身蝉自谓。⁴⁶精:谓眼睛。⁴⁷曾睨:谓目不转睛地注视。⁴⁸目连:指注视的目光不动。⁴⁹柔竿:细的竹竿。⁵⁰冉冉:渐渐地。⁵¹我缠:即缠我。此言少年手持细竹干渐渐地向上伸,用竹竿顶端的胶缠住我。⁵²翻飞:谓高飞。⁵³逾滞:越挣扎粘的越紧。⁵⁴长捐:指生命终结。⁵⁵委:付给。⁵⁶厥体:自己的身体。⁵⁷膳夫:厨师。⁵⁸燔:烧。⁵⁹冽:丁本原作“烈”,今依《艺文类聚》改。冽,寒冷。⁶⁰憯怛:忧伤痛苦。⁶¹薄:谓衣服单薄。⁶²失茎:失足从树上掉下来。⁶³沮败:指接近死亡。⁶⁴丧形:指死亡。乱治理。指对全篇进行总结。
乱曰:诗叹鸣蜩,声嘒嘒兮,盛阳则来,太阴逝兮。皎皎贞素,侔夷节兮。帝臣是戴,尚其洁兮。
乱曰:诗叹鸣蜩(tiáo),声嘒(huì)¹兮,盛阳则来,太阴逝²兮。皎(jiǎo)³贞素,侔(móu)兮。帝臣是戴,尚其洁兮。
译文:乱辞说:《诗经》感叹鸣蝉,因为它的叫声嘒嘒。鸣蝉感受炎炎夏日而来临,遭遇冽冽冬日而长逝。它洁白正直的品格,可比伯夷的气节。士大夫们在帽子上绘蝉纹,用来崇尚鸣蝉高洁的品行。
注释:¹嘒嘒:蝉鸣声。²逝:死亡。³皎皎:洁白貌。⁴侔:齐、等。⁵夷:即伯夷,商孤竹君的儿子,相传其父遗命要立次子叔齐为君。其父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继位,先后都逃到周。周武王伐纣灭商后,他们因耻于食周粟,逃到深山。后人常把他们作为高尚节操的典型。⁶节:气节。此二句言蝉洁白正直的品格,与伯夷的气节相等。⁷是戴:即戴是。古代大夫在帽子上绘蝉文。

  这首赋细腻地描写了蝉的生活习性及其倍受其它天敌进攻的处境,赞颂了蝉正直清高、与世无争的品格。以此抒发自己忧谗畏讥、无力摆脱摧残的凄苦之情。全文描写形态逼真,惟妙惟肖,构思奇巧,语言丰赡,寓意深刻,堪称用一个悲哀的形象,抒写了一首英雄的悲歌。

  此赋则详细地描绘了蝉的形象和品德,称赞蝉“实淡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这是一种君子的形象。作者指出除了这些黄雀、螳螂和蜘蛛之外,蝉最大的敌人就是“狡童”。狡童用长竿沾上粘胶,更是使蝉致命的原因。这种写法带着一种幽默感。作结论的乱辞将蝉比喻为品格高洁的伯夷和柳下惠,表示了对蝉的最高赞誉。

  此赋描写蝉所处的环境是危机四伏而使它无法逃避,只有一死。树上有黄雀、螳螂,空中有蜘蛛,地下有草虫。处处是陷阱。逃入花园,又有狡童袭击即使没有这些,秋霜下降,终归枯槁而丧形。这种众害纷聚一身而无法逃脱死亡的悲哀,是曹植对人生彻底悲观的总结,只希望留名于后世了。这种蝉的命运也正是作者曹植生世的写照,表达了作者对于命运的深深不平和无限忧患。

参考资料:
1、 龚克昌评注. 全三国赋评注[M]. 济南:齐鲁书社, 2013.06.第482页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渡远¹(jīng)²外,来从楚国³游。
译文: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注释:¹远:远自。²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³楚国: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山随平野¹尽,江²入大荒³流。
译文: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注释:¹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²江:长江。³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月下飞天镜¹,云生结海楼²
译文: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蜃楼。
注释:¹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下:移下。²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¹²故乡水³,万里送行舟。
译文:我依然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注释:¹仍:依然。²怜:爱。一本作“连”。³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⁴万里:喻行程之远。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在这一联,短短十个字,作者描绘了四种景象:起伏的山岭,平坦的原野,奔流的长江,辽远的荒原。每一种景象都是那样的阔大,让人穷尽目光,思接千里。这句的意思是山随着低平的原野的出现而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描写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用流动的视角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度到平原,山峦从视线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画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其中“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如何把四种景象融合在同一个画面中呢?作者用一个“随”字把“山”与“野”联结在一起,用“入”字把“江”与“荒”联结在一起。“随”字描绘出山脉的走向与趋势,富有流动感和空间感,仿佛一幅图画在你面前徐徐展开。随着山脉的走向越来越低,最终没入大地,平原也愈加广阔,诗人的视野也更加开阔,而“尽”字则道出了山脉消失,平原呈现时,诗人眼前豁然开朗的喜悦感觉。 “入”字则带着强烈的楔入感,描绘出了长江冲击荒原的力量,也激发着作者的豪情。作者内心的激昂奋进,也随着水流奔向遥远的天际。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的“入”字有同样的意蕴。

  “月下随天镜,云生结海楼”,意思是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随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这一句是长江近景的描写。“月下随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远行。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诗人顺着长江远渡荆门,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清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二字可删”(《唐诗别裁》),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首诗首尾行结,浑然一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形象壮美瑰玮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参考资料:
1、 何国治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02-303

jīngménsòngbié

bái tángdài 

yuǎnjīngménwài láicóngchǔguóyóu 
shānsuípíngjìn jiānghuāngliú 
yuèxiàfēitiānjìng yúnshēngjiéhǎilóu 
réngliánxiāngshuǐ wànsòngxíngzhōu 
开过南枝花满院。新月西楼,相约同针线。高树数声蝉送晚。归家梦向斜阳断。
开过南枝花满院。新月西楼,相约同针线。高树数声蝉送晚。归家梦向斜阳断。
夜色银河情一片。轻帐偷欢,银烛罗屏怨。陈迹晓风吹雾散。鹤钩空带蛛丝卷。
夜色银河情一片。轻帐偷欢,银烛罗屏怨。陈迹晓风吹雾散。鹤钩空带蛛丝卷。

  《凤栖梧》,即《蝶恋花》,又名《鹊踏枝》。唐教坊曲,《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甲辰”,为理宗淳祐四年(1244),时词人四十五岁,尚滞留在苏州。

  上片“开过”五句,“七夕”即景。“开过”一句,言南面枝头上的桂花,因受到的阳光多所以开得较早,这之后满院的桂树才陆续吐香。接着的二句与后二句时序上应该倒装。“高树”两句,触景生情。此言园中高树梢上传来了几声哀切的秋蝉声,这多象是在唱别那晚晴天气啊。但是我(指词人)孤身留在苏州,只要求能够象牛郎织女那样的与苏姬在七夕团聚一会。可是即便身在苏州,而且还是在梦境中,也被夕阳的光亮照醒过来,无法与苏姬获得团圆也。此时,苏姬早已离他而去(可参阅《思佳客·癸卯除夜》及《六丑·壬寅岁吴门元夕风雨》)。“新月”二句。七夕之晚,当新月临空的时候,姑娘、媳妇们已经相约着聚集在西楼之上,竞相穿针引线,以便向织女祈求“乞巧”。而我也曾经与苏姬相约,希望她七夕前能够归家。这样我们还可以共同在晚上穿金针,祈乞巧。但是约定成空,姬未回来,岂不痛哉!上片以“乞巧”、“求梦” 两事反映了当时七夕的时俗,并示己之思姬深情。

  “夜色”三句,承上写梦境。此言词人又在夜色深深中进入梦境之中,仿佛自己与爱人也如牛郎织女相逢在鹊桥上似的欢聚在一起。正当他俩在轻绡帐中两情依依,欢情渐浓时,床边屏风边的银烛突爆灯花,惊醒了这场好梦,使词人不由得心生怨恨。“陈迹”两句,梦醒景。此言过去我与苏姬的欢情象薄雾一样随着梦醒而被晓风吹散,眼前只见帘钩上还缠绕着苏姬遗留下来的,那些令人牵肠挂肚的蛛丝似的丝线。物在人散,只有使我徒生悲痛罢了。下片述梦景及醒后情景。

  据词中述说来看,苏姬肯定已经离他而去了。

fèng··jiǎchén--wényīng

kāiguònánzhīhuāmǎnyuànxīnyuè西lóuxiāngyuētóngzhēn线xiàngāoshùshùshēngchánsòngwǎnguījiāmèngxiàngxiéyángduàn

yínqíngpiànqīngzhàngtōuhuānyínzhúluópíngyuànchénxiǎofēngchuīsàngōukōngdàizhūjuǎ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