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适珍台腆旧仪,趣归方俟诏封泥。人生七十古犹少,执政二三今与齐。
閒适珍台腆旧仪,趣归方俟诏封泥。人生七十古犹少,执政二三今与齐。
忽见墓门陈石马,空怀宾阁奉金犀。不须知识方流涕,处处俱成桃李蹊。
忽见墓门陈石马,空怀宾阁奉金犀。不须知识方流涕,处处俱成桃李蹊。

guōtàiwèiwǎnshī--hóngshì

xiánshìzhēntáitiǎnjiùguīfāngzhàofēngrénshēngshíyóushǎozhízhèngèrsānjīn

jiànménchénshíkōng怀huáibīnfèngjīnzhīshífāngliúchùchùchéngtáo

洪适

洪适

洪适(1117~1184)南宋金石学家、诗人、词人。初名造,字温伯,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洪适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 722篇诗文

猜您喜欢
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
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¹前三面幽。碧琼²梳拥青螺(luó)(jì)³
译文:雨后春天的景色更加青翠美丽。只有那远离故乡的人,深沉的愁恨总洗不去。北固山下三面都是水。弧形的江面,仿佛是碧玉梳子,苍翠的山峰,好象是美人的发髻。
注释:¹北固山:在镇江北,北峰三面临幽,形容险要,故称。²碧琼:碧琼,绿色的美玉,指江幽。³青螺髻:状似青螺的发髻,喻北固山。
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回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回首 一作:白首)
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¹成归计。回首送春拚(pàn)一醉²。东风吹破千行泪。
译文:万里外的家乡来了一封信,问我哪年真的能回去?我只有回头拼命喝酒,送春归去,春风倒还多情,抹去我的行行泪涕。
注释:¹真个:真的,的确。个,助词。²拚一醉:不顾惜酒量,只求一醉方休。

  词开篇写景,雨后春天的景色更加青翠美丽,可是那远离故乡的人,深沉的愁恨总洗不去。物我对照,更反衬出乡思之深。以下接着写北固山一带碧水环山的秀丽景色。弧形的江面,仿佛是碧玉梳子,苍翠的山峰好像是美人的发髻。上片主要写景,在作者笔下展开的是一幅山清水秀的清丽的春景,眼前的图画般的美景,却钩起了作者无尽的乡愁,在这里作者运用了物我对照乐景衬哀愁的写法,山水虽美,但终不是自己的故乡。

  词的下片紧承上片侧重写自己的思乡的心情。作者落笔对面,先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乡,而是写收到乡书一封, “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从这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词人的 家人急盼远方的游子归家的殷切心情,以虚写实,更可见作者难耐思乡之情。家人盼归,可是作者回乡的日程还是遥遥无期,面对无可奈何的局面,作者只能是借酒浇愁面对东风抛洒热泪了,所以结句说“回首送春拼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我只有回头拼命喝酒,送春归去,春风倒还多情,抹去我的行行泪涕。

  最后这两句不回答乡书中的问题,而是以春光易逝借酒浇愁作结,但是有家难归之意已溢于言表。这种不答之答比直接回答具有更强烈的感染力量,充分抒发了他那种难以言状的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1、 戴俊安 编 .《苏轼诗词选注》:东坡诗社, 2003 5:2
满城社雨,又唤起无家,一年新恨。花轻柳重,隔断红楼芳径。旧垒谁家曾识,更生怕、主人相问。商量多少雕檐,还是差池不定。谁省、去年春静。直数到今年,丝魂絮影。前身应是,一片落红残粉。不住呢喃交讯,又惹得、莺儿闲听。输于池上鸳鸯,日日阑前双暝。
满城社雨¹,又唤起无家,一年新恨。花轻柳重,隔断红楼²芳径³。旧垒(lěi)谁家曾识,更生怕、主人相问。商量多少雕檐(yán),还是差池不定。谁省、去年春静。直数到今年,丝魂絮(xù)。前身应是,一片落红残粉¹⁰。不住¹¹呢喃(nán)¹²交讯¹³,又惹得、莺儿闲听¹⁴。输于池上鸳鸯,日日阑¹⁵前双暝(míng)¹⁶
注释:¹社雨:春社和秋社时节下的雨。此处指春社时节下的雨。春社,古时一般在立春、立秋后不久两次祭祀土神,春祭称为“春社”,秋祭称为“秋社”。²红楼:旧指闺秀女子的居处。³芳径:芳,此处指花卉。径,小路。芳径,花间小道。⁴旧垒:旧,陈旧,过时,与“新”相对。垒,堆砌物,此处借指燕巢。旧垒,此处当解为“旧燕巢”。⁵商量:谋划或讨论事情。⁶雕檐:雕有图案的精美屋檐或门窗。⁷差池:参差不齐。⁸省:明白,醒悟。⁹丝魂絮影:丝,此处谓柳丝,絮,此处谓柳絮。¹⁰落红残粉:落红,我国古代诗词常用来指落花。残粉,我国古代诗词常指凋谢之花。¹¹不住:不停地,没完没了地。¹²呢喃:一指燕鸣声。¹³交讯:交,相互交往、连接。讯,讯息,消息。交讯:互相传达消息。¹⁴闲听:听得悠闲、惬意。¹⁵阑:栅栏一类的遮栏物。¹⁶双暝:暝,原意为日暮,天黑。这里通“眠”,“睡”的意思。双暝,“双眠”的意思。

  这是一首咏燕之作。燕子作为春天的信使,美丽的象征,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赏爱,所以咏燕之作代不乏人,《诗.邶风.燕燕》,南宋词人史达祖的《双双燕》词就是其中脍炙人口的特别清拨之作。张惠言的这首《双双燕》词显然汲取了我国古代咏燕诗词的文化底蕴,尤其可以看出他对史达祖《双双燕》词在艺术构思上的某些传承。不过,作为清代文学史上开宗立派的一流文学宗师,张惠言始终不屑于拾前人牙慧,始终欲有创立和开辟,他的朋友鲍桂星就说他:“独念君生晚近时,慨然为举世不为之学,每举一艺,辄欲与古之第一流者相角,而不屑稍贬以从俗”(《受经堂汇稿序》)。所以,惠言的这首《双双燕》词虽有汲取,但多新变,展示更多的是他独立不偶的心性以及别出心裁的艺术追思,且又传达出他游踪漂泊而又寂寞孤苦的人生遭际。

  农历一月底二月初的“春社”时节,“满城”均下着淅淅沥沥的春雨,那沥沥雨丝与潇潇雨声唤起一双燕子无家可归的“新恨”,因为花开花落,冬去春来,年年迁移的侯鸟燕子,又要开始新的漂泊。然而,此时此刻,燕子还不知道家在何方。春天的花朵还是那样灿烂,春天的杨柳还是那么葱翠,它们重重叠叠隔断了通向闺中思妇居住的“红楼”小径。燕子隐隐约约还记得去年砌下的旧巢,但又不能确认。燕子打量了多少屋檐雕龙描凤的殷实之家,想找出去年旧巢,但它们最终还是飞来飞去,迟疑彷徨,找不到一个栖息或再筑新巢的地方。谁人能够了解燕子春去秋来那年年岁岁都萦绕在心头如“丝魂絮影”般的漂泊与孤独的心境?那漂泊与孤寂的燕子呵,前身理应是那一片片凋谢飘零的“落红残粉”。燕子迟疑彷徨,但它们相濡以沫,态度亲昵。它们不停地呢喃,似乎在交换着意见,又似乎在互倾衷肠。它们恩爱的关关鸣声,又让黄莺鸟听得那么专注。燕子虽然恩爱,但它们栖移不定的漂泊生涯,毕竟比不上那日日在水池画栏傍双栖双眠的鸳鸯来得宁静、温馨。

  张惠言出生于常州武进县一个世代为儒然科考不彰的清寒家庭,四岁时父亲就病卒,其母将他含辛茹苦教养而成。惠言回忆其早年孤苦生活时描述道:“一日,暮归,无以为夕餮,各不食而寝。迟明,惠言饿不能起。先妣曰:‘儿不惯饿惫也?吾与尔姊尔弟,时时如此也!’惠言泣,先妣亦泣”(《茗柯文编.先妣事略》)。从十四岁开始就外出教授为生,其间两次在安徽歙县金榜家设帐授徒,泄留时间最为长久。二十六岁至三十九岁时又七上京师应进士试。在张惠言四十二岁的生命历程里,约四分之三的时间身居异乡,为糊口而漂泊四方。所以惠言一生饱尝抛妻离子的别离之苦,也屡受寂寞孤苦的煎熬。此词就借咏燕,委婉且淋漓尽致地抒写他身处异乡时那种寂寞难耐的孤苦感,那种漂泊四方时压抑在心头的感伤,那种茕茕孓立时对亲人与故乡不可遏止的思念。词中“满城社雨,又唤起无家,一年新恨”,“前身应是,一片落红残粉”,“输于池上鸳鸯,日日阑前双暝”等语,既是惠言对浪迹天涯燕子的拟人化描摹,更是他此时此刻孤苦、感伤、思念且又有几分怨懑心态的真实反映。张惠言《双双燕》词所反映出来的苦寒人生遭遇,既是他个人的,又是传统社会中诸多为生计、为功名奔走四方、萍飘天涯的“寒士”们孤苦生涯的真切写照。

shuāngshuāngyàn··mǎnchéngshè--zhānghuìyán

mǎnchéngshèyòuhuànjiāniánxīnhènhuāqīngliǔzhòngduànhónglóufāngjìngjiùlěishuíjiācéngshígèngshēngzhǔrénxiāngwènshāngliàngduōshǎodiāoyánháishìchàchídìngshuíshěngniánchūnjìngzhíshùdàojīnniánhúnyǐngqiánshēnyīngshìpiànluòhóngcánfěnzhùnenánjiāoxùnyòuyīngérxiántīngshūchíshàngyuānyānglánqiánshuāngmíng

历想为官日,无如刺史时。
¹想为官日,无如²刺史时。
译文:回想为官时的日子,没有比做刺史时更快意舒畅了。
注释:¹历:经过了的。²无如:不如,比不上。
欢娱接宾客,饱暖及妻儿。
欢娱接宾客,饱暖及¹妻儿。
译文:欢乐的接待来访的宾客,妻儿的生活能够得到保障。
注释:¹及:达到。
自到东都后,安闲更得宜。
自到东都¹后,安闲²更得宜。
译文:自从来到东都以后,生活清闲更胜从前。
注释:¹东都: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²安闲:安静清闲;安逸舒适。
分司胜刺史,致仕胜分司。
分司¹胜刺史,致仕²胜分司。
译文:做分司时清闲的生活胜过刺史,辞去官职后生活清闲胜过分司。
注释:¹分司:唐宋制度,中央之官有分在陪都(洛阳)执行任务者,称为“分司”。但除御史之分司有实权外,其他分司多用以优待退闲之官,并无实权。又清制,“盐运使”下设“分司”,属运同、运副或运判管领。²致仕:辞去官职。
何况园林下,欣然得朗之。
何况¹园林下,欣然²得朗之。
译文:更不说是在这偏远的家乡,能收到你的书信非常欣喜。
注释:¹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达更进一层的意思。²欣然:喜悦貌。
仰名同旧识,为乐即新知。
¹名同旧识,为乐即新知。
译文:仰慕你的大名就像与你相识已久,一起做乐曲就像是新得的知己。
注释:¹仰:尊敬仰慕。
有雪先相访,无花不作期。
有雪先相访,无花不作期。
译文:下雪时就先到朗之家里拜访,不是花开时节不相约。
斗醲干酿酒,夸妙细吟诗。
¹(nóng)²干酿酒,夸妙细吟诗。
译文:边畅饮着自己酿造的美酒,边细细品味所作的诗句。
注释:¹斗: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²醲:味浓烈的酒。
里巷千来往,都门五别离。
里巷¹千来往,都门²五别离。
译文:作为邻里已来往无数遍,在那京都城门也已分别五次。
注释:¹里巷:街巷。²都门:京都城门。
岐分两回首,书到一开眉。
(qí)¹分两回首,书到一开眉。
译文:翘首以盼你的来信,书信到时方能舒展眉头。
注释:¹岐:岐山,在中国陕西省。
叶落槐亭院,冰生竹阁池。
叶落槐亭院,冰生竹阁池。
译文:槐亭院中已满是落叶,竹阁池中的水也结满冰霜。
雀罗谁问讯,鹤氅罢追随。
雀罗¹谁问讯,鹤氅(chǎng)²罢追随。
译文:门庭冷落无处询问讯息,只得放弃追问。
注释:¹雀罗:捕雀的网罗。常用以形容门庭冷落。²鹤氅:泛指一般外套。
身与心俱病,容将力共衰。
身与心俱病,容将力共衰。
译文:身体病痛增多,容貌与体力也在逐渐衰退。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译文:虽已年老记忆减退,但你我间那些相处场景仍历历在目从未忘却。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便即 一作:即便)
开帘¹见新月,便即²下阶拜。(便即 一作:即便)
译文:撩开门帘,只见一轮新月悬挂夜空,双手合在胸前,深深地拜。
注释:¹开帘:撩开门帘。²即:立即。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裙带 一作:罗带)
细语¹人不闻,北风吹裙(qún)带。 (裙带 一作:罗带)
译文:对着新月细语喃喃,旁人难以听清,只有微微的寒风,吹起那盈盈纤柔的裙带。
注释:¹细语:指少女对月喃喃细语,悄悄倾诉心里的话。古代有月下老人主管人间婚姻的传说。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两句写闺中女子开帘见月,立刻下阶便拜,写出她的急切而微妙的心理。开帘一句,揣摩语气,开帘前似未有拜月之意,然开帘一见新月,即便于阶前随地而拜,如此不拘形式,可知其长期以来积有许多心事,许多言语,无可诉说之人,无奈而托之明月。以此无奈之情,正见其拜月之诚,因诚,固也无须兴师动众讲究什么拜月仪式。

  “便即”二字,于虚处传神,为语气、神态、感情之转折处,自是欣赏全诗的关键所在:一以见人物的急切神态,二以示人物的微妙心理。这两句三个字特别传神,“见”呈现了抒情主人公的惊喜与心田的忽然开朗,“下”是“见”后的自然动作,由心情使然,会让人觉得是敏捷地走下台阶,而神色开悦可喜。刚下台阶神速下拜, “拜”既体现了诚和信,又见到了内心的迫切。这两句以三个动作来表情,也为下两句作铺垫。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两句刻画她感情专注而又不想让外人知道的娇羞神态。“细语”二字,维妙维肖地状出少女娇嫩含羞的神态。少女内心隐秘,本不欲人闻,故于无人处,以细声细语出之,诗人亦不闻也。其实,少女内心隐秘,非愁怨即祈望,直书反失之浅露。现只传其含情低诉,只传其心绪悠远,诗情更醇,韵味更浓。庭院无人,临风拜月,其虔诚之心,其真纯之情,其可怜惜之态,令人神往。即其于凛冽寒风之中,发此内心隐秘之喃喃细语,已置读者于似闻不闻、似解不解之间,而以隐约不清之细语,配以风中飘动之罗带,似纯属客观描写,不涉及人物内心,但人物内心之思绪荡漾,却从罗带中断续飘出,使人情思萦绕,如月下花影,拂之不去。后两句呕心吐血,刻意描绘,而笔锋落处,却又轻如蝶翅。

  此诗纯用白描勾勒人物,通过娴美的动作、轻柔的细语和亭立的倩影,将人物一片虔诚纯真之情烘托而出,读之余音袅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表面看,似即写作者之所见所闻,又全用素描手法,只以线条勾勒轮廓:隐秘处仍归隐秘,细节处只写细节。通过娴美的动作、轻柔的细语和亭立的倩影,人物一片虔诚纯真的高尚情感跃然纸上,沁人肌髓。这正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655-656页
2、 张浩逊,孙祖洁,过伟忠.古小诗精华: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01:第46页

bàixīnyuè

duān tángdài 

kāiliánjiànxīnyuè biàn便xiàjiēbài  (biàn便zuò biàn便 )
rénwén běifēngchuīqúndài  (qúndàizuò luódài )
上陵何美美,下津风以寒。
上陵(líng)何美美¹,下津²风以寒。
译文:登上诸陵但见景色何其美好,从陵上下来到达水边,水边的风何其清爽。
注释:¹上陵何美美:登上上陵但见景色何其美好。²下津:指从陵上下来到达水边。
问客从何来,言从水中央。
问客¹从何来,言从水中央。
译文:问仙人从哪里来,仙人回答说他来自水中央。
注释:¹客:指仙人。
桂树为君船,青丝为君笮,木兰为君棹,黄金错其间。
桂树为君船,青丝为君笮(zuó)¹,木兰²为君棹(zhào)³,黄金错其间。
译文:仙人出现时所乘的从极其豪华,桂木造成从,连系从用的绳索都是用青丝做成的。划从的从桨是用木兰做的,有黄金涂饰其间。
注释:¹笮:竹子做的绳索,西南少数民族用以渡河。这里指维系船的绳索。²木兰:树木名。³棹:划船的工具。⁴错:涂饰。
沧海之雀赤翅鸿,白雁随。
沧海之雀赤翅鸿,白雁随。
译文:这时,只见水面上凤凰出现,众鸟随从,出现于山林中。
山林乍开乍合,曾不知日月明。
山林乍开乍合,曾不知日月明。
译文:望去只见山林忽开忽合,连日月的光芒也被众鸟所遮蔽。
醴泉之水,光泽何蔚蔚。
(lǐ)¹之水,光泽何蔚蔚²
译文:甘甜的泉水,光泽熠熠。
注释:¹醴泉:甘甜的泉水。古人以为是祥瑞。²蔚蔚:茂盛的样子。
芝为车,龙为马,览遨游,四海外。
芝为车,龙为马,览遨游,四海外。
译文:我不禁想象神的车盖形似灵芝,驾着龙,在天地间遨游。
甘露初二年,芝生铜池中,仙人下来饮,延寿千万岁。
甘露¹初二年,芝生铜池中²,仙人下来饮,延寿千万岁。
译文:甘露二年,铜池中生出芝草,吉祥之兆引得仙人也下来饮于此泉中,人们喝了此泉的水更是延年益寿。
注释:¹甘露:汉宣帝年号。²芝生铜池中:古人以生出芝草为吉祥之兆。

  汉章帝元和中,有宗庙食举六曲,加《重来》、《上陵》二曲,为《上陵》食举。这是汉宣帝时歌颂所谓祥瑞的诗。“上陵”即登上汉朝诸帝的陵墓。据史书记载,汉宣帝在即位前曾多次遨游诸陵间。此诗写到了神仙的出现及各种祥瑞之物的到来。

  “上陵”即“上林”,为汉代天子的著名游猎之苑。司马相如《上林赋》,曾以“终始灞浐,出入泾渭”、“荡荡乎八川分流”,铺陈过它周围三百里的苍莽壮阔;以“奔星更于闺闼,宛虹扡于楯轩”,夸饰过它离宫七十余所的峻高富丽。但《上陵》歌的主意,却不在夸陈上林苑的“巨丽”,而是唱叹仙人降赐祥瑞的奇迹。开篇两句是赞美式的写景:“上陵何美美”,叹上林树木的蓊郁繁美;“下津风以寒”,叙苑中水津的凉风澹荡——正是“仙”客出现前的清奇之境。林木幽幽,风声飒然,衣袂飘飘的仙客突然现身,不能不令人惊异。“问客从何来,言从水中央”。前句问得惊讶,表现仙客之现莫知其来的飘忽无踪;后句答得微妙,他竟来自烟水迷离的水中,简直难以置信!但在仙客口中,却只发为淡淡一语,似乎根本不值得一提。其遥指水天、莞尔微笑的悠闲之态,愈加令人意外而惊喜。

  仙客不仅来得神奇,其乘舟也格外芳洁富丽:“桂树为君从,青丝为君笮,木兰为君棹,黄金错其间。”笮(zuó):系从的竹索。桂舟兰棹,芬芳雅洁,映衬仙人的清风广袖,正给人以“似不从人间来”的缥缈之感。它不禁令人想起,屈原笔下的湘水之神,驾驭桂木龙舟,在洞庭湖上凌波飞驶的景象。但青丝为笮、黄金饰棹,似又与仙人的身份不甚相应,倒是显出了一种错金绣银的世俗富贵气。但汉人企慕的神仙生活,本就是世俗生活的延续和保存,反射出一种积极的对世间生活的全面关注和肯定。这与后世描述的洞中枯坐、鄙弃富贵的仙人,颇有异趣。此歌歌咏的上林仙客,显露的正是汉人企羡的特点。不过,他毕竟是“仙”,故其随从也世不多见:“沧海之雀赤翅鸿,白雁随。山林乍开乍合,曾不知日月明。”赤鸿、白雁,世所稀闻。它们的出现,往往被古人视为上天降赐的祥瑞,预兆着天下的太平。当年汉武帝“行幸东海,获赤雁”,就欣喜异常,还特为作了首《朱雁》之歌。汉宣帝元康、神爵年间,这类五彩神鸟,曾成千上万降集于京师宫殿及上林苑。人们以为这都是神仙降赐的好兆,喜得宣帝屡次下诏“大赦天下”、赏赐臣下爵禄或牛酒。这四句运用长短错综的杂言,描述鸿雁群随,翅翼忽张忽合,翔舞山林之间,以至遮蔽日月的景象,奇异动人,令人有身临其境、眼目撩乱之感。神奇的还不止于此:“醴泉之水,光泽何蔚蔚”——正当鸿雁翔集之际,山林间突又涌出一股股泉水,清亮闪光、汩汩不绝,而且甜美可口,则不是人间凡水所可比拟。随着上林之“仙”降临而出现的,正是如此应接不暇的奇迹。全诗歌咏至此,仿佛有天花乱坠于字行之间。

  “芝为车,龙为马”以下,歌咏仙人的离去。诗中说:人们还沉浸在对种种仙瑞的欣喜若狂之中,仙人却冉冉升天、飘忽而去了。他来的时候,乘的是兰棹桂舟,浮现在烟水迷茫之间;离去时则又身登金芝、驾驭龙马,消失在青天白云之上。此刻海天青青,仙人已渺无影踪。他究竟去向了哪里?大概是到四海之外去览观遨游了吧?这四句全为三言短句,抒写仙人离去景象轻疾飘忽,留下了一种情系云天、绵绵无尽的意韵。歌中叙仙人以“金芝”为车,堪称奇思。不过这想象也有现实依据:据说公元前62年(宣帝元康四年),曾有“金芝九茎产于函德殿铜池(檐下承水之槽)中”,被视为仙人降临的瑞兆。公元前52年(甘露二年),又有“凤皇、甘露降集京师”。金芝本产于“名山之阴、金石之间”,附近的水饮之可“寿千年”(葛洪《抱朴子》),而今却生于檐下铜池,确是奇迹。人们由此发生仙人以芝为车降临宫殿的联想,也正在情理之中。至于“甘露”,乃“神露之精”,其味甘甜,饮之亦可长寿登仙。武帝当年为了获得它,曾“以铜作承露盘,高二十七丈”,“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欲以求仙”(《三辅故事》)。而今亦降集京师,实为可喜可贺。此歌最后“甘露初二年,芝生铜池中”四句,说的就是这类奇事。字里行间,荡漾着人们对仙人降临,赐饮金芝、甘露,以延年益寿的希冀和喜悦之情。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