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箨远移湘岸种,猫头亦是渭川孙。百金得诺今无恨,千亩封侯不在言。
斑箨远移湘岸种,猫头亦是渭川孙。百金得诺今无恨,千亩封侯不在言。

lóngtíngzhúzhìjuésān--hóngshì

bāntuòyuǎnxiāngànzhǒngmāotóushìwèichuānsūnbǎijīnnuòjīnhènqiānfēnghóuzàiyán

洪适

洪适

洪适(1117~1184)南宋金石学家、诗人、词人。初名造,字温伯,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洪适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 72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huàn)¹山市²,邑(yì)³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yǔ)与同年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¹⁰近中无此禅院¹¹。无何¹²,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méng)¹³,始悟¹⁴为山市。未几¹⁵,高垣(yuán)(pì)(nì)¹⁶,连亘¹⁷六七里,居然城郭¹⁸矣。中有楼若者¹⁹,堂若者²⁰,坊若者²¹,历历在目²²,以²³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mǎng)莽然²⁴,城市依稀²⁵而已。既而²⁶风定天清,一切乌有²⁷,惟危楼²⁸一座,直接²⁹(xiāo)³⁰。楼五架,窗扉³¹³²洞开³³;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译文: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有名的八景之一,但好几年也难得见到一次。有位名叫孙禹年的公子,同几位志同道合朋友(在)楼上饮酒,忽然看见(奂山)山头有一座孤零零塔耸立起来,高高地插入青天。(大家)面面相觑,惊疑不定,心想附近并没有这么个禅院。没过多久,又出现了几十座高大的宫殿,碧绿色的琉璃瓦,飞翘的殿檐,(人们)这才明白是(出现)山市。不到一会儿,只见一座高高低低的城墙,连绵不断有六七里长,竟然像一座城市。其中(景物)有像楼一样的,有像厅堂一样的,有像街巷一样的,(一个个)清晰地出现在眼前,(多得)可以用亿万来计算。忽然,一阵大风刮起,空气中的尘土之大,城市变得隐隐约约。接着,风停了,天空又变得晴朗起来,刚才的一切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直插云霄,这座楼每层有五间,门窗全都是大开着的;每一行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透露出)那是楼那边的天空。
注释:¹奂山:山名。旧淄川县有涣山,也写作焕山。²山市:山市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³邑:县。这里指清代淄川县,今属淄博市。⁴然数年恒不一见:经常是多年看不见一次。然,但是。数年,许多年。恒,经常。⁵孙公子禹年:对孙禹年的尊称。公子,旧时用来称呼豪门贵族子弟。⁶同年:共事的年或志同道合的友年。⁷饮:喝酒。⁸青冥:青天,天空。青,形容天空的颜色。冥,形容天高远无穷的样子。⁹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¹⁰念:想。¹¹禅院:佛寺。禅,佛教用语,表示与佛教有关的事物。¹²无何:不久,不一会儿。¹³碧瓦飞甍:青色的瓦和翘起的屋檐。飞甍:两端翘起的房脊。甍,房脊。¹⁴始悟:才明白。始:才,悟:明白。¹⁵未几:不久,不一会儿。与前边的“无何”含义相同。¹⁶高垣睥睨:高高低低的城墙。高垣,高墙。睥睨,又写做“埤堄”。指女墙,即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¹⁷连亘:连绵不断。¹⁸居然城郭:竟然变成一座城郭了。居然,竟然。城郭,城市。¹⁹中有楼若者:其中有的像楼。²⁰堂若者:有的像厅堂。堂,厅堂。²¹坊若者:有的像牌坊。坊,街巷、店铺。²²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²³以:用。²⁴莽莽然:一片迷茫的样子。莽莽,一片迷茫。²⁵依稀:隐隐约约。²⁶既而:不久。²⁷一切乌有:这个词用来形容什么都没有,或者也可以用来形容漏得或者消磨、消耗得所剩无几。现指,所有的(景象)都没有了。乌有,虚幻,不存在。乌,同“无”。²⁸危楼:高楼。危,高。²⁹直接:连接。³⁰霄汉:云霄与天河。³¹窗扉:窗户。³²皆:都。³³洞开:敞开。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¹。又其上,则黯然缥(piāo)(miǎo)²,不可计其层次矣。而³楼上年往来屑(xiè),或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shū)如拳如豆,遂¹⁰不可见。
译文:一层层地指着数,楼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仅仅如星星一般大小;又往上数,就昏暗得看不分明,没法计算层次了。楼上的人往来匆匆,有靠着的,有站立的,形态各不一样。过了一会,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慢慢地又像平常的高楼一样了,又渐渐地像座高房子,突然间又只像拳头那么大,像豆粒那么小,接着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注释:¹裁如星点:才像星星那么小。裁,通“才”,仅仅。²黯然缥缈:黯淡下来,隐隐约约,若有若无。黯然,昏暗的样子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又作“飘渺”。³而:然后。⁴往来屑屑:形容来往匆匆。屑屑,忙碌的样子。⁵或:有的年。⁶凭:靠着。⁷不一状:形态不一。⁸逾时:过了一会儿。⁹倏忽:突然。¹⁰遂:终于。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年烟市肆¹,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译文:又听说有起早赶路的人,看见山上有店铺集市(人来人往),和人世间没有两样,所以又叫“鬼市”。
注释:¹年烟市肆:年家和集市。市肆,集市。肆,店铺。

  纵观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四个阶段。

  初生阶段

  这是目击者眼中的画面。文章还描写了目击者的心理变化:见孤塔时,彼此“相顾惊疑”,表明它是突然出现的,而且跟实读者带到目击者所在的地方了。

  以下所写仍是目击者所见画面,但读者在感觉上发生了变化:一切都如同亲见。

  发展阶段

  先总写一笔:“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颇有恢宏的气象。然后分写:“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虽然寥寥数语,却可以诱发读者想像出一幅跟《清明上河图》相似的画卷来。这幅画卷最后在风中消失,又不禁使人感到怅然。

  高潮阶段

  因“风定天清,一切乌有”,只剩下一座高接霄汉的危楼,所以楼的形状看得格外清楚,连楼外天空也显现了出来,给人的感觉是距离比先前的城郭缩短了一些。更为特殊的是,楼上还有来来往往的人,或凭或立,与人有照应开头的作用,说明奂山这个地方确实能看到这种奇异的现象。

  时间的变化:忽——无何——未几——忽——既而——逾时——倏忽

  景致的变化:孤塔——宫殿——城郭——危楼——消失

  消退阶段

  景象全部消失,山市景象结束。作者的最后一句话和第一句话相呼应,给山市增加了神秘感。

  主题思想

  《聊斋志异》以谈狐说鬼的形式.揭露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对科举制度和礼教也有所批判,并以同情的笔调描绘了青年男女相爱的故事。但书中也存在着一些宣传“忠,孝,节,义”的封建伦理观念和迷信色彩。

  1、悬是作者笔锋一转“然数年恒不一见”,又给山市增添了一些神秘的气氛,读者的好奇心被强烈的激发了。

  融情入景

  以情衬景。作者在描写时,是通过孙禹年及其朋友的眼睛来描写山市奇景的。孙禹年在与朋友饮酒时,忽然看见远处奂山山峰上出现了隐隐约约的高耸的“孤塔”,他们不禁“相顾而疑”,因为此处根本就没有寺院,哪来的孤塔呢?这种强烈的惊奇、迷惑的情绪,既是对离奇的山市景色一种烘托,又是感染读者的一种媒介。作者在描述的过程中融入了这种情绪,一步步吸引读者,去揭开山市的秘密。文中伴随着惊异的情绪波动,层层展开描写,使山市的每一景物,每一次变幻都给人以新奇的感觉。接着,“孤塔”旁又出现了数十所华丽的宫殿,直到此时,作者才点明了“始悟为山市”。孙某及其朋友由“惊疑”而“悟”。伴随着“悟”而来的应该是轻松、释然的心情,集中精神观赏难得一见的山市奇观。

  楼上各色人的活动,细腻地点染了楼中人物的姿态和神韵。如果说,前面是以粗、虚、略的笔法勾勒了城市的概貌,写起来气势飞动的话,那么后面则是以细、实、详的笔墨,具体描绘了山市中的一楼一景,一人一态,写得极有情味,这样的描写,我们不只是看到了“山市”里的高楼、城郭,而且似乎触摸到了“山市”里人情风俗的气息。同时,也使得本是无中生有的山市蜃景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富有实感。同时,作者在描绘景物时点到为止,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像与玩味的空间。

  动静互变

  山市景象变幻不定,作者着力捕捉山市的每一次变化,在短短的一百字中,将其描写的生动、形象、令人拍案叫绝。

  绝大多数人只能望而兴叹。这篇文章是根据目击者的叙述写的,它历历如画地再现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过程,无论是大笔勾勒或工笔描摹,都能曲尽其妙。

玉树歌阑海云黑,花庭忽作青芜国。
玉树¹歌阑(lán)²海云黑³,花庭忽作青芜(wú)
注释:¹玉树:即南北朝时陈后主所作的歌曲《玉树后庭花》,其内容大概是歌咏张贵妃、孔贵嫔美色的,被后世认为是亡国之音。²歌阑:歌残、歌尽。³海云黑:天海边乌云密布,预示国家将亡。⁴“花庭”句:谓原本花团锦簇的宫廷转眼变成了荒草丛生的废墟。
秦淮有水水无情,还向金陵漾春色。
秦淮有水水无情,还向金陵漾春色。
杨家二世安九重,不御华芝嫌六龙。
杨家二世¹安九重²,不御³华芝(xián)六龙
注释:¹杨家二世:指隋朝第二任皇帝隋炀帝。²安九重:安居于九重深宫之内,喻指安于帝位。³御:乘。⁴华芝:即华盖,原指皇帝所乘之车的车盖,借指皇帝所乘之车。⁵六龙:即六马,古代八尺以上的马称为龙。皇帝所乘之车由六马所驾。隋炀帝游江都,不乘车马而乘船,此句即此意。
百幅锦帆风力满,连天展尽金芙蓉。
百幅锦帆风力满,连天展尽金芙蓉¹
注释:¹金芙蓉:疑为接上句锦帆而言,谓锦帆上所绣的金色芙蓉花,大概喻其龙船华美之意。
珠翠丁星复明灭,龙头劈浪哀笳发。
珠翠丁星¹复明灭,龙头劈浪哀笳(jiā)²
注释:¹丁星:闪烁貌。²哀笳发:笳即胡笳,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吹奏乐器,似笛,音色哀凉。隋炀帝曾命乐工作《泛龙舟》等曲,其声亦哀怨。
千里涵空澄水魂,万枝破鼻飘香雪。
千里涵(hán)¹²水魂³,万枝破鼻飘香雪
注释:¹涵空:水映天空。²澄:平静。澄一作“照”。³水魂:水中精怪。此句谓隋炀帝龙舟所行之处,水静天晴,连精怪们都畏惧其威严而不敢兴风作浪。⁴“万枝”句:扬州有琼树,开百花。飘一作“团”。此句谓千万株琼树开花如一团团香雪,而其香气浓郁,又迎面扑鼻。
漏转霞高沧海西,颇黎枕上闻天鸡。
¹²霞高³沧海西,颇(pō)枕上闻天鸡。
注释:¹漏:古代一种滴水定时器。²转:指时间推移。³霞高:晚霞升起。⁴沧海西:日落于大海之西。⁵颇黎:即玻璃,古代一种玉名,又名水玉。
鸾弦代雁曲如语,一醉昏昏天下迷。
(luán)弦代雁¹曲如语,一醉昏昏天下迷。
注释:¹鸾弦代雁:泛指弦乐器。
四方倾动烟尘起,犹在浓香梦魂裹。
四方倾动¹²尘起,犹在浓香梦魂裹(guǒ)
注释:¹倾动:指天下震动,国家不安宁。倾一作“澒”。²烟一作“风”。
后主荒宫有晓莺,飞来只隔西江水。
后主荒宫有晓莺(yīng),飞来只隔西江水¹
注释:¹“后主”二句:后主,即陈后主。陈被隋灭,陈国都城金陵与隋炀帝江都皇宫只隔一条西江。末二句谓从陈后主荒宫之晓莺仅需飞过一条西江水就能到隋炀帝的江都皇宫,喻示隋炀帝荒淫无道,距离亡国也不甚远。

  此诗讽隋炀帝效法陈后主骄奢淫逸以至亡国。先写陈后主曾经繁华一时的故宫如今已成荒草废墟。再写隋炀帝步陈后主后尘,极尽奢侈之能事,尤以此之骄奢对比彼之荒墟,这种极大的反差颇具讽刺意味。就如老子所言,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当隋炀帝和他的国家走到盛极之时,也就是到了“四方倾动烟尘起”之时。果然,隋朝距离灭亡已经很近很近了,仅仅渡过区区一条西江水隋炀帝就可以去地下找陈后主聊聊荒淫亡国之事了。

  据《隋遗录》记载,隋炀帝一日游乐江都时,恍恍惚惚中感觉似与陈后主相遇,二人先以彼此的爱妃相比,然后陈后主又问隋炀帝道:“你的龙舟之游欢乐么?我原来以为你是尧舜那样圣明的君王,今天一看,原来也是个贪图享乐之人。既然你我同是这类人,当年你们父子又凭什么以昏庸无道之罪灭掉我的国家呢?”

chūnjiānghuāyuè

wēntíngyún tángdài 

shùlánhǎiyúnhēi huātíngzuòqīngguó 
qínhuáiyǒushuǐshuǐqíng háixiàngjīnlíngyàngchūn 
yángjiāèrshìānjiǔchóng huázhīxiánliùlóng 
bǎijǐnfānfēngmǎn liántiānzhǎnjìnjīnróng 
zhūcuìdīngxīngmíngmiè lóngtóulàngāijiā 
qiānhánkōngchéngshuǐhún wànzhīpiāoxiāngxuě 
lòuzhuǎnxiágāocānghǎi西 zhěnshàngwéntiān 
luánxiándàiyàn zuìhūnhūntiānxià 
fāngqīngdòngyānchén yóuzàinóngxiāngmènghúnguǒ 
hòuzhǔhuānggōngyǒuxiǎoyīng fēiláizhǐ西jiāngshu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去年元夜¹时,花市²灯如昼³
译文:去年元宵节的时候,花市被灯光照的如同白昼。
注释:¹元夜:元宵之夜。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²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³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月上¹柳梢(shāo)头,人约黄昏后。
译文:与佳人相约在黄昏之后、月上柳梢头之时同叙衷肠。
注释:¹月上:一作“月到”。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译文: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湿 一作:满)
不见¹去年人,泪湿²春衫(shān)³袖。(湿  一作:满)
译文: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泪沾湿了春衫的衣袖。
注释:¹见:看见。²泪湿:一作“泪满”。³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柔情密意溢于言表。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月与灯依旧”,虽然只举月与灯,实际应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一样,景物依旧。下一句“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表情极明显,一个“湿”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与唐朝诗人崔护的名作《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

  上片追忆去年元夜欢会的往事。“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之夜的灯火辉煌,那次约会,两情相悦。周围的环境,花市,彩灯,明丽如同白天;明月,柳梢,都是相爱的见证。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

  下片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想念伊人的伤感。“今年元夜时”写出主人公情思幽幽,喟然而叹。“月与灯依旧”作了明确的对比,今天所见,依然如故,引出“泪满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却已物是人非的思绪。

  此词既写出了情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时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写法上,它采用了去年与今年的对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迥异的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苦痛体验。这种文义并列的分片结构,形成回旋咏叹的重叠,读来一咏三叹,令人感慨。

  这首元夜恋旧的《生查子·元夕》其实是朱淑真所作,长期以来被认为欧阳修所作,其实是当时怕坏了女子的风气,才将作者改为了欧阳修的。

  词的上片回忆从前幽会,充满希望与幸福,可见两情是何等欢洽。而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花、灯,还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表白,未来幸福的图景。情与景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美的意境。

  但快乐的时光总是很快成为记忆。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时光飞逝如电,转眼到了“今年元夜时”,把主人公的情思从回忆中拉了回来。“月与灯依旧”极其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环境。“依旧”两字又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上片的描写之中,月色依旧美好,灯市依旧灿烂如昼。环境依旧似去年,而人又如何呢?这是主人公主旨所在,也是他抒情的主体。词人于人潮涌动中无处寻觅佳人芳踪,心情沮丧,辛酸无奈之泪打湿了自己的衣襟。旧时天气旧时衣,佳人不见泪黯滴,怎能不伤感遗憾?上句“不见去年人”已有无限伤感隐含其中,末句再把这种伤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

  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月与灯交织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为暗淡。淡漠冷清的伤感弥漫于词的下片。灯、花、月、柳,在主人公眼里只不过是凄凉的化身、伤感的催化剂、相思的见证。而今佳人难觅,泪眼看花花亦悲,泪满衣袖。

  世事难料,情难如愿。牵动人心的最是那凄怨、缠绵而又刻骨铭心的相思。谁不曾渴慕,谁不曾诚意追索,可无奈造化捉弄,阴差阳错,幸福的身影总是擦肩而过。旧时欢愉仍驻留心中,而痴心等候的那个人,今生却不再来。无可奈何花落去,但那只似曾相识的燕子呢?那曾有的爱情真是无比难测吗?如果真的这样,那些两情相悦、缠绵悱恻的美丽韶华难道是在岁月中流走的吗?谁也不曾料到呵,错过了一季竟错过了一生。山盟虽在,佳人无音,这是怎样的伤感遗憾,怎样的裂心之痛!

  古人如此,今人亦然。世间总有太多的伤感和遗憾。世事在变,沧海桑田。回眸寻望,昔人都已不见,此地空余断肠人。滚滚红尘,茫茫人海,佳人无处寻觅,便纵有柔情万种,更与何人说?

shēngzhā ·yuán

ōuyángxiū(shuōzhūshūzhēn) sòngdài 

niányuánshí huāshìdēngzhòu 
yuèshàngliǔshāotóu rényuēhuánghūnhòu 
jīnniányuánshí yuèdēngjiù 
jiànniánrén lèishī湿chūnshānxiù  (shī湿zuò mǎn )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¹,魏孺(rú)²(yìng)³也。嘉靖丁酉(yǒu)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译文:婢女寒花,是我妻子的陪嫁丫环。于嘉靖十六年五月四日去世,葬在土山之上。她没能服侍我到最后,这是命啊!
注释:寒花:作者原配夫人魏氏陪嫁过来的婢女。志:墓志,一种文体。¹婢:指寒花。²魏孺人:指作者之妻魏氏。孺人:古代官员之母或妻的封号。³媵:陪嫁的婢女。⁴嘉靖丁酉:即公元1537年。嘉靖:明世宗朱厚熜年号(1522-1566年)。⁵虚丘:地名。作者家乡江苏昆山县东南有丘虚镇,二字或倒置。一说,“虚”同“墟”,“墟丘”即大丘,土山。另一版本为虎丘。⁶事:服侍。⁷卒:到头,到底。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huán)¹,曳(yè)²深绿布裳³。一日天寒,爇(ruò)火煮荸(bí)(qí)⁵熟,婢削之盈瓯(ōu),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rǎn)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译文:寒花当初陪嫁来我家时,年方十岁,两个环形发髻低垂着,一条深绿色的布裙长可拖地。一天天气寒冷,家中正在烧火煮荸荠,寒花将已煮熟的荸荠一个个削好皮装在小瓦盆中,已盛满了,我刚从外面进屋,取来就吃;寒花立即拿开,不给我。我妻就笑她这种样子。妻子经常叫寒花倚着小矮桌吃饭,她就吃,两个眼珠慢慢地转动着。我妻又指给我看,觉得好笑。
注释:¹鬟:妇女梳的环形的发髻。²曳:拖着,这里是拉的意思。³裳:古时下身的衣服,类似于长裙。男女均穿。⁴爇:点燃。⁵荸荠:一种水生植物。根部可吃,南方或称马蹄。⁶瓯:小瓦盆。⁷饭:吃饭。⁸冉冉:形容缓慢移动或飘忽迷离。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回思是时,奄忽¹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译文:回想当时情形,不知不觉已经十年了。唉,真可悲啊!
注释:¹奄忽:忽然,很快的,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文章明写婢女寒花,却几次提及妻子魏孺人,表现出归有光与魏孺人夫妻之间真挚深笃的感情。

  文章首节开头三句就点明了寒花身分、死去时日和安葬处所。“魏孺人媵也”,寒花不是一般婢女,而是作者所挚爱的前妻的随嫁婢女。“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寒花时年仅十九岁,距魏孺人之死已四年。“葬虚丘”,寒花虽为婢女,仍择地郑重营葬。起首点明亡婢的特殊身分,意在点明与作者的特殊关系。亡婢、亡妻并述,因亡妻而及亡婢的爱屋及乌之情油然而生,因亡婢而及亡妻的追怀悼念之情亦随之而出。这样,既暗示了“葬志”的写作动因,也开启了下文对往事的回忆。领起了全篇。

  节末一句:“事我而不卒,命也夫!”长声慨叹,总写悲情。这是叙事之后的感情迸发。本来寒花的随侍左右尚可聊慰对亡妻的思念,而今她又不幸早逝,作者的感伤之情便无可遏止了。这里的“命”,不仅指寒花的命运,也兼指魏孺人乃至多次应试、此时尚未中举的作者本人命运。红颜多薄命,生者亦坎坷,深沉的叹息奠定了全文感情的基调。

  文章主体在第二节,忆寒花三事、孺人两笑。

  寒花三事:其一是初来时的打扮:“垂双鬟,曳深绿布裳”。此记其稚态可怜。

  其二是削荸荠时的调皮:“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此述其娇态可噱。

  其三是吃饭时的神情:“即饭,目眶冉冉动”。此言其憨态可笑。至此,写出了寒花质朴、单纯、天真的情态。孺人两笑:前“笑之”,是称许婢女而同嘲丈夫;后“又指予以为笑”,是引丈夫而共笑婢女。于此,既写出了孺人慈爱、宽厚、善良的风神,也写出了夫妻相得、主婢无问的闺房情趣。以上所忆,都是初媵时事,益见忆念的深远。而所忆均以寒花起、以孺人结,既是扣题所需,益见旨归所在。

  最后一节,“回想是时”回应“初媵”。跨过时间的隔限,结束往事的忆想,回笔写现在的心情:“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十年”指寒花从“初媵”到此日之死的岁月。欢愉易逝,岁月如流,昔日饶有情趣的事徒增今日的悲感。“可悲也已”句,承第一节的“命也夫”再抒悼念之情,以短吁长叹收笔,更显得情深意长。

  全文篇幅短小,构思巧妙,详略得当。作者从日常生活的平凡琐事中选材,详细描写了寒花的动作、性格、神态,自然平实,无雕琢之痕迹,富有感染力从体制上讲,它运用了小巧灵活的新形式,并采用倒叙的手法,突出了寒花的形象,情感真挚,亲切自然;另外,该文语言简洁凝练,抒情真挚,记事生动,体现出归有光散文善用极淡之笔,写极浓之情的特点。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章培恒主编.古文鉴赏辞典 下 第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07:第1581-1582页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十年¹驱驰海色寒,孤臣²于此望宸(chén)(luán)³
译文:在大海的寒波中,我同倭寇周旋已有十年之久;我站在这里,遥望着京城宫阙。
注释:¹十年:指作者调往浙江,再到福建抗倭这一段时间。从嘉靖三十四年调浙江任参将,到嘉靖四十二年援福建,前后约十年左右。²孤臣:远离京师,孤立无援的臣子,此处是自指。³宸銮:皇帝的住处。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译文:我的心血如同千山万岭上的浓霜,洒向群峰,染红所有秋叶。

  该诗概括了诗人在苍茫海域内东征西讨的战斗生活,暗寓抗倭斗争的艰难困苦。因有感于曾一起抗倭的汪道昆被弹劾罢官,来形容自己像远离京师孤立无援的臣子,远望皇帝居住的地方,作者仍盼抗倭斗争能得到朝廷的充分支持,既表达了对祖国的赤诚,自己有一片抗倭报国的一腔热血,也蕴含了对朝廷的忠贞。

  此诗以十分形象化的手法,抒发自己的丹心热血。

  首句“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此诗虽为登临之作,却不像一般登临诗那样开篇就写景,而是总括作者在苍茫海域内东征西讨的卓绝战斗生活。“寒”,既指苍茫清寒的海色,同时也暗示旷日持久的抗倭斗争是多么艰难困苦,与“孤臣”有着呼应关系。第二句写登临,又不是写一般的登临。“望宸銮”,交待出登临望阙台的动机。“孤臣”,不是在写登临人的身份,主要是写他当时的处境和登阙台时复杂的心情。战斗艰苦卓绝,而远离京城的将士却得不到来自朝廷的足够支持,作者心中充满矛盾。得不到朝廷支持,对此作者不无抱怨;可是他又离不开朝廷这个靠山,对朝廷仍寄予厚望。所以,他渴望表白自己的赤诚,希望得到朝廷的支持。正是这矛盾的心情,促使作者来到山前,于是望阙台上站起英雄伫望京师的孤独身影。至此,我们才会看到,第一句诗不是徒然泛设。它其实为下面的登临起着类似领起的作用。没有多少年艰苦的孤军奋战作前题,那么此次登临也就不会有什么特殊的感情。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这一联是借景抒情。作者登上望阙台,赫然发现:千峰万壑,秋叶流丹。这一片如霞似火的生命之色,使作者激情满怀,鼓荡起想像的风帆。这两句诗形象地揭示出封建社会中的爱国将领忠君爱国的典型精神境界。在长达十来年的抗倭战争中,作者所以能在艰苦条件下,不停懈地与倭寇展开殊死较量,正是出于爱国和忠君的赤诚。

  “繁霜”二句,作者借“繁霜”、”秋叶”向皇帝表达自己忠贞不渝的报国之心。虽然,王朝对自己海上抗战支持甚少.而且甚有责难。但自己保家卫国的一腔热血虽凝如繁霜,也要把这峰上的秋叶染红。作者轻视个人的名利得失,而对国家、民族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哪怕自己遭致不公之遇,也仍然忠心耿耿地驰海御故。由于作者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爱国情怀,尽管是失意之作,也使这首诗具有高雅的格调和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这首诗用拟物法,以繁霜比喻自己的鲜血,形象生动,在艺术表现上极富感染力,读其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不愧为千古传颂的名作。

参考资料:
1、 朱枝富.边塞军旅: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
2、 韩盼山,詹福瑞,李广增,梁志林编著.中华诗魂——历代爱国诗词选析: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11

wàngquētái

guāng míngdài 

shíniánchíhǎihán chénwàngchénluán 
fánshuāngjìnshìxīntóuxuè xiàngqiānfēngqiūd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