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隆庭竹满园,许分苍翠长儿孙。看看冬尽无消息,始信壮周是寓言。
闻道隆庭竹满园,许分苍翠长儿孙。看看冬尽无消息,始信壮周是寓言。

lóngtíngzhú--hóngshì

wéndàolóngtíngzhúmǎnyuánfēncāngcuìzhǎngérsūnkànkàndōngjǐnxiāoshǐxìnzhuàngzhōushìyán

洪适

洪适

洪适(1117~1184)南宋金石学家、诗人、词人。初名造,字温伯,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洪适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 722篇诗文

猜您喜欢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闻道¹黄龙戍(shù)²,频年不解兵³
译文:早就听说黄龙城有战争,连续多年不见双方撤兵。
注释:¹闻道:听说。²黄龙戍:即黄龙,在今辽宁开原县西北,此指边地。³解兵:放下兵器。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可怜闺(guī)里月,长在汉家营。
译文:可怜闺中寂寞独自看月,她们思念之心长在汉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少妇今春意,良人¹昨夜情。
译文:今晚上少妇的相思情意,正是昨夜征夫想家之情。
注释:¹良人: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¹
译文:何时高举战旗擂鼓进军,但愿一鼓作气取龙城。
注释:¹龙城:在今蒙古境内,这里借指敌方要地。

  自汉魏以来,诗人常以“杂诗”为题写诗,类似“无题”诗,内容多是慨叹人生或离别相思的。沈佺期写有《杂诗三首》,都写闺中怨情,流露出明显的反战情绪。这里选的是第三首, 首联“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语言平易似娓娓道来,给人以鲜明突出的印象。黄龙戍战火连年,可以想见征人久戍之苦,强烈的怨战之情溢于字里行间,“不解”与“频年”连用,增强语势,引起人们的联想与深思。

  颔联“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是借月抒怀。说今夜闺中和营中同在这一轮明月的照耀下,有多少对征夫思妇两地对月相思。在征夫眼里,这个昔日和妻子在闺中共同赏玩的明月,不断地到营里照着他,好像怀着无限深情;而在闺中思妇眼里,似乎这眼前明月,再不如往昔美好,因为那象征着昔日夫妻美好生活的圆月,早已离开深闺,随着良人远去汉家营了。这一联明明是写情,却偏要处处说月;字字是写月,却又笔笔见人。短短十个字,内涵极为丰富,既写出了夫妇分离的现在,也触及到了夫妇团聚的过去;既轮廓鲜明地画出了异地同视一轮明月的一幅月下相思图,也使人联想起夫妇相处时的月下双照的动人景象。通过暗寓着对比的画面,诗人不露声色地写出闺中人和征夫相互思念的绵邈深情。见月怀人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表现手法,而这里只写月不写人,意象反而更丰富生动。这“闺里月”既是思妇的眼中月,又是征人的眼中月,既有千里共婵娟之意,又有思妇心神飞度,想见征人之意。诗意双关,征夫、思妇相思之情之景俱在其中,显得清新别致。

  颈联“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紧承上联进一步抒写离人相思。“春”而又“今”,“ 夜”而又“昨”,分别写出少妇“意”和良人“情”,其妙无比。四季之中最撩人情思的无过于春,而今春的大好光阴虚度,少妇不禁倍觉惆怅。万籁无声的长夜最为牵愁惹恨,那昨夜夫妻惜别的情景,仿佛此刻仍在征夫面前浮现。“今春意”与“昨夜情”虽是互文对举,却可以作为“夜夜”来读。可是细味“今春意”却有着独特的表现力。“昨夜情”,也对得十分工巧,不仅表现出良人对妻子的一往情深,而且还表现出思念之切。他回忆往日夫妻的恩爱,觉得恍如昨夜事一般,不因经久分离而淡薄。可见他们的情意是多么美好、真挚、深厚而动人。

  尾联“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抒写出了征夫、思妇的愿望。他们希望能有良将出马,克敌致胜,结束他们长期分离的痛苦。但诗以问句的形式,倍增感慨深沉的意味。这里照应首联回答了“频年不解兵”的问题,表明是将领无能,指挥不得力以致连年征战,这是写透夫妇别离的痛苦以后自然生出的意思。

  这首诗构思新颖精巧,特别是中间四句,在“情”、“意”二字上着力,翻出新意,更为前人所未道。诗中所抒之情与所传之意彼此关联,由情生意,由意足情,势若转圜,极为自然。从文气上看,一二联都是十字句,自然浑成,一气贯通,语势较和缓;第三联是对偶工巧的两个短句,有如急管繁弦,显得气势促迫;末联采用散行的句子,文气重新变得和缓起来。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6-37页

shīsānshǒu ·sān

shěnquán tángdài 

wéndàohuánglóngshù pínniánjiěbīng 
liánguīyuè chángzàihànjiāyíng 
shàojīnchūn liángrénzuóqíng 
shuínéngjiāng wèilóngchéng 
寄辛承旨。时承旨招,不赴。
斗酒彘(zhì)¹,风雨渡江,岂不快哉!酒香山居士²,约林和靖(jìng)³,与坡仙老,驾勒(lè)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xián)杯。
译文:想着你将用整斗酒和猪腿将我款待,在风雨中渡过钱塘江到绍兴与您相会岂能不愉快。可半道中被白居易邀约林逋、苏东坡强拉回来。苏东坡说,西湖如西施,或浓妆或淡妆自照于镜台。林逋、白居易两人都置之不理,只顾畅饮开怀。
注释:¹斗酒彘肩:《史记》载,樊哙见项王,项王赐与斗卮酒(一大斗酒)与彘肩(猪前肘)。²香山居士:白居易晚年自号香山居士。³林和靖:林逋,字和靖。⁴坡仙老:苏轼自号东坡居士,后人称为坡仙。⁵驾勒吾回:强拉我回来。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白云天竺(zhú)去来,图画里、峥(zhēng)(róng)楼观开。爱东西双涧(jiàn),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bū)曰不然,暗香浮动¹,争似孤山先探梅²。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pái)(huái)
译文:白居易说,到天竺山去啊,那里如画卷展开,寺庙巍峨,流光溢彩。可爱的是东西二溪纵横交错,南北二峰高低错落白云霭霭。林逋说,并非如此,梅花的馨香幽幽飘来,怎比得上先到孤山探访香梅之海。待到雨过天晴再访稼轩不迟,我暂且在西湖边徘徊。
注释:¹暗香浮动:林逋《梅花》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²孤山先探梅:孤山位于里、外两湖之间的界山,山上种了许多梅花。
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劈头三句,就是豪放之极的文字。“斗酒彘肩”,用樊哙事。《史记·项羽本纪》载“樊哙见项王,项王赐与斗卮酒与彘肩。”樊哙在鸿门宴上一口气喝了一斗酒,吃了一只整猪腿。凭仗着他的神力与胆气,保护刘邦平安脱险。作者用这个典故,以喻想稼轩招待自己之饮食。他与稼轩皆天下豪士,则宴上所食自与项羽、樊哙相若也。这段文字劈空而来,突兀而起,写得极有性格和气势,真是神来之笔。然而就在这文意奔注直下的时候,却突然来了一个大兜煞。词人酒几位古代的文豪勒转了他的车驾,只得回头。笔势陡转,奇而又奇,真是天外奇想,令人无法琢磨。如果说前三句以赴会浙东为一个内容的话,那么第四句以下直至终篇,则以游杭州为另一内容。从章法上讲,它打破了两片的限制,是一种跨片之路,也显示出词人独创一格的匠心和勇气。香山居士为白居易的别号,坡仙就是苏东坡,他们都当过杭州长官,留下了许多名章句。林如靖是宋初高士,梅妻鹤子隐于孤山,诗也作得很好。刘过把这些古代的贤哲扯到一起不是太离奇了么?因为这些古人曾深情地歌咏过这里的山水,实际上与他住已与杭州的湖光山色融为一体。东坡有“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妙句。白居易也有“一山分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寄韬光禅师诗》)等讴歌天竺的名篇。而林和靖呢,他结庐孤山,并曾吟唱过“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梅花佳句。风景与名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湖光山气增添了人物的逸兴韵致,名人又加深了风景的文化内涵。

  刘过将不同时代的文人放在一起,也体现了词人想象的独创性。刘勰主张“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苏轼也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这首词是恢奇的,但并不荒诞。他掇拾珠玉,别出心裁,给读者带来一阵清新的空气,带来一种审美的愉悦。

  刘过的行辈比辛弃疾晚,地位也相差悬殊。但他照样不拘礼数地同这位元老重臣、词坛泰斗呼名道姓,开些玩笑。这种器量胸襟不是那些镂红刻翠、秦楼楚馆的词客所能企及的。洋溢于词中的豪情逸气、雅韵骚心是同他的“天下奇男子”的气质分不开的。俞文豹《吹剑录》云:“此词虽粗而局段高,固可睨视稼轩。视林、白之清致,则东坡所谓淡妆浓抹已不足道。稼轩富贵,焉能凂我哉。”这首词的体制和题材都富有创造性,它大起大落,纵横捭阖,完全解除了格律的拘束,因而显得意象峥嵘,运意恣肆,虽略失之于粗犷,仍不失为一首匠心独运的好词。当然像这样调侃古人、纵心玩世的作品,在当时的词坛上的确是罕见的。难怪岳珂要以“白日见鬼”相讥谑。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有为¹神农之言²者许行³,自楚之滕(téng),踵(zhǒng)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méng)。”文公与之处¹⁰,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jù)¹¹、织席以为食。
译文:有个研究神农学说的人许行,从楚国来到滕国,走到门前禀告滕文公说:“远方的人,听说您实行仁政,愿意接受一处住所做您的百姓。”滕文公给了他住所。他的门徒几十人,都穿粗麻布的衣服,靠编鞋织席为生。
注释:¹为:治,指信奉。²神农之言:神农的学说。战国时的农家学派,假托神农以宣扬自己的主张,故称为“神农之言”。神农,传说中的三皇之一,教民耕稼。³许行:战国农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所遗事迹不多,只是在本篇中可以约略地看出他的主张。⁴滕:春秋战国时的小诸侯国,后为齐所灭。故治在今山东滕县境。⁵踵门:亲自登门。⁶文公:滕文公,定公之子。⁷受:得到。⁸廛:古代一个成年男子所有之地。⁹氓:民,偏远之民。一说指自他处归附的民众称氓。这是许行自谦的说法。¹⁰处:居处,指田地房舍等。¹¹捆屦:指做麻鞋。做麻鞋时要不断敲打使之致密,故称为捆。捆,敲打。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陈良¹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lěi)(sì)²而自宋³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译文:陈良的门徒陈相,和他的弟弟陈辛,背了农具耒和耜从宋国来到滕国,对滕文公说:“听说您实行圣人的政治主张,这也算是圣人了,我们愿意做圣人的百姓。”陈相见到许行后非常高兴,完全放弃了他原来所学的东西而向许行学习。
注释:¹陈良:楚国的有名儒者。²耒耜:古时的两种农具。³宋:春秋战国时的诸侯国,后为齐所灭。故治在今河南商邱境。⁴“尽弃”句:完全抛弃了原来学习的儒家学说而向许行学习。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yōng)(sūn)而治¹。今也滕有仓廪²府库³,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译文:陈相来见孟子,转述许行的话说道:“滕国的国君,的确是贤德的君主;虽然这样,还没听到治国的真道理。贤君应和百姓一起耕作而取得食物,一面做饭,一面治理天下。现在,滕国有的是粮仓和收藏财物布帛的仓库,那么这就是使百姓困苦来养肥自己,哪里算得上贤呢?”
注释:¹并耕而食、饔飧而治:意思是与民众共同耕种,自食其力,亲自执炊做饭,并且还要管理国家。饔飧:熟食,早餐为饔,晚餐为飧。在这里作动词用,做饭。治:治国。²仓廪:谷仓。谷藏曰仓,米藏曰廪。³府库:贮存财物之所。⁴厉民:虐待百姓。厉:病,虐害。⁵恶:何,怎么。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曰:“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曰:“然。”“自为之与?”曰:“否。以粟易之。”
孟子曰:“许子必¹种粟(sù)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许子冠²乎?”曰:“冠。”曰:“奚³冠?”曰:“冠素。”曰:“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曰:“许子以釜甑(zèng)(cuàn),以铁耕乎?”曰:“然。”“自为之与?”曰:“否。以粟易之。”
译文:孟子问道:“许子一定要自己种庄稼然后才吃饭吗?”陈相说:“对。”孟子说:“许子一定要自己织布然后才穿衣服吗?”陈相说:“不,许子穿未经纺织的粗麻布衣。”孟子说:“许子戴帽子吗?”陈相说:“戴帽子。”孟子说:“戴什么帽子?”陈相说:“戴生绢做的帽子。”孟子说:“自己织的吗?”陈相说:“不,用粮食换的。”孟子说:“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织呢?”陈相说:“对耕种有妨碍。”孟子说:“许子用铁锅瓦甑做饭、用铁制农具耕种吗?”陈相说:“对。”孟子说:“是自己制造的吗?”陈相说:“不,用粮食换的。”
注释:¹必:必定,一定。²冠:帽子。这里用作动词,指戴帽子。³奚:何,什么。⁴素:未着色的绢。这里指用生绢做成的帽子。⁵害:危害,妨碍。⁶釜甑:炊具。釜:锅一类炊具。甑:瓦制蒸器,后代用竹木做成,即蒸笼一类炊具。⁷爨:烧火煮饭。⁸铁:指铁制农具。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¹;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²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³?何为 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dàn)烦?”
译文:孟子说:“用粮食换农具炊具不算损害了陶匠铁匠;陶匠铁匠也是用他们的农具炊具换粮食,难道能算是损害了农夫吗?再说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烧陶炼铁,使得一切东西都是从自己家里拿来用呢?为什么忙忙碌碌地同各种工匠进行交换呢?为什么许子这样地不怕麻烦呢?”
注释:¹陶冶:制陶和冶炼。这里指从事制陶和冶炼铁器的手工业者。²为:做,从事。³“舍皆”句:意思是什么东西都从家里面拿来用呢?舍,通“啥”,什么。宫,住所。战国时代,一般人的住处都可称宫。⁴纷纷然:杂乱的样子,这里指频繁。⁵百工:泛指各种工匠。⁶惮:害怕。
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¹。且一人之身²而百工之所为备³,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译文:陈相说:“各种工匠的活儿本来就不可能又种地又兼着干。”孟子说;“这样说来,那末治理天下难道就可以又种地又兼着干吗?有做官的人干的事,有当百姓的人干的事。况且一个人的生活,各种工匠制造的东西都要具备,如果一定要自己制造然后才用,这是带着天下的人奔走在道路上不得安宁。所以说:有的人使用脑力,有的人使用体力。使用脑力的人统治别人,使用体力的人被人统治;被人统治的人供养别人,统治别人的人被人供养,这是天下一般的道理。”
注释:¹“有大人”两句:意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事情。大人:这里指在上位的人,即统治者。《孟子》中常常以“大人”与“小人”、或“君子”与“小人”对举,“大人”、“君子”常指在上位的人或有德者,而小人则指民众。²一人之身:指一个人的需要。身,自身,此指自身之需。³备:具备。⁴率:导,引导。⁵路:通“露”,败坏,穷困。⁶食:动词,供养。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¹,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², 禽兽繁殖,五谷不登³,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¹⁰之,禽兽逃匿。 禹疏九河¹¹,瀹(yuè)¹²济漯(tà)¹³而注¹⁴¹⁵海,决汝汉,排淮泗(sì)而注之江¹⁶,然后中国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
译文:“当唐尧的时候,天下还没有平定。大水乱流,到处泛滥。草木生长茂盛,禽兽大量繁殖,五谷都不成熟,野兽威胁人们。鸟兽所走的道路,遍布在中原地带。唐尧暗自为此担忧,选拨舜来治理。舜派益管火,益放大火焚烧山野沼泽地带的草木,野兽就逃避躲藏起来了。舜又派禹疏通九河,疏导济水、漯水,让它们流入海中;掘通汝水、汉水,排除淮河、泗水的淤塞,让它们流入长江。这样一来,中原地带才能够耕种并收获粮食。当这个时候,禹在外奔波八年,多次经过家门都没有进去,即使想要耕种,行吗?
注释:¹平:平安,安定。²畅茂:繁茂。³登:成熟。⁴中国:古时指中原地区。⁵举:举拔,选拔。⁶敷治:普遍治理。敷:遍。⁷益:传说是舜时主持火政的官。⁸掌火:主持火政。⁹烈:火势猛烈。这里用作动词,指点燃大火。¹⁰焚:烧。¹¹九河:指黄河下游的九条支流。据记载,这九条河是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絜、鉤盘、鬲津。¹²瀹:疏导。¹³济、漯:济水和漯水。济水故道今为黄河夺占,漯水湮没。¹⁴注:灌注,流入。¹⁵诸:之于。¹⁶“决汝”二句:极言禹疏导江、淮流域水道之功。决,开挖、加宽。汝,汝水。汉,汉水。排,疏通壅塞。淮,淮河。泗,泗水。今只有汉水入长江,其他三水都不入长江。
“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后稷¹教民稼穑(sè)²,树艺³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 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¹⁰,教以人伦¹¹;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¹²,朋友有信¹³。放勋¹⁴曰:‘劳之来之¹⁵,匡之直之¹⁶,辅¹⁷之翼¹⁸之,使自得之, 又从而振德¹⁹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xiá)耕乎?
译文:“后稷教导百姓耕种收割,种植庄稼,庄稼成熟了,百姓得以生存繁殖。关于做人的道理,单是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安逸却没有教化,便和禽兽近似了。唐尧又为此担忧,派契做司徒,把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关系的道理教给百姓: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妇之间有内外之别,长幼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唐尧说:‘使百姓勤劳,使他们归附,使他们正直,帮助他们,使他们得到向善之心,又随着救济他们,对他们施加恩惠。’唐尧为百姓这样担忧,还有空闲去耕种吗?
注释:¹后稷:传说中周人的始祖,名弃,曾为帝尧的农师,教人耕作,所以称“稷”。²稼穑:指农业生产。稼:耕种。穑:收获。³树艺:种植。⁴五谷:古代称稻、黍、稷、麦、菽为五谷。⁵人之有道:意指做人的道理。⁶逸居:过安逸的生活。⁷教:教化,教育。⁸有:又。⁹契:传说中商人的祖先,帝喾之子,曾为舜的司徒。¹⁰司徒:古代官名,掌人伦教化。¹¹人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相处的原则,即下文的“父子有亲”等等。伦:常。¹²叙:同“序”,次序。¹³信:诚信。¹⁴放勋:传说为帝尧之号,一作帝尧之名。¹⁵劳之来之:指劝勉抚慰人民。来,作“”,慰勉。之,代词,指民众。下同。¹⁶“匡之”句:意思是纠正他们的邪僻之心。匡,正。¹⁷辅:帮助。¹⁸翼:卫护。¹⁹振德:救助并施以恩德。振,通“赈”。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gāo)(yáo)¹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²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 为天下得人³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孔子 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君哉舜也!巍(wēi)巍乎有天下而不与¹⁰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 心哉?亦¹¹不用于耕耳。
译文:“唐尧把得不到舜作为自己的忧虑,舜把得不到禹、皋陶作为自己的忧虑。把地种不好作为自己忧虑的人,是农民。把财物分给别人叫做惠,教导别人向善叫做忠,为天下找到贤人叫做仁。所以把天下让给别人是容易的,为天下找到贤人却很难。孔子说:‘尧作为君主,真伟大啊!只有天最伟大,只有尧能效法天。广大辽阔啊,百姓不能用语言来形容!舜真是个得君主之道的人啊!崇高啊,有天下却不事事过问!’尧舜治理下,难道不要费心思吗?只不过不用在耕种上罢了。
注释:¹皋陶:人名,舜的贤臣,主管司法。²易:治。³为天下得人:求得能治理天下的人。⁴与:给与,传给。⁵易:容易。⁶“惟天”两句:意思是只有上天是大公无私的,只有尧能效法它。大,无私。则,取则,效法。⁷荡荡乎:广大的样子。⁸无能名:不能称说。指尧的恩德广被,不能用言语来表达。⁹巍巍乎:盛大的样子。¹⁰与:参与。以上孔子的几句话见《论语·泰伯》,文字、内容与孟子所引皆有不同。¹¹亦:只是。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强曾子。曾子曰:‘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皓皓乎不可尚已。’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吾闻用夏变夷¹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²也,悦³周公、 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昔者孔子没, 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¹⁰于子贡¹¹,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子贡反¹²,筑室于场¹³,独居三年,然后归。他日,子夏、子张、子游¹⁴以有若¹⁵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强¹⁶曾子¹⁷。曾子曰:‘不可;江汉¹⁸以濯¹⁹之,秋阳²⁰以暴²¹之,皜皜²²乎不可尚²³已。’今也南蛮²⁴(jué)²⁵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 吾闻出于幽谷²⁶迁于乔木²⁷者,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鲁颂》曰: ‘戎狄²⁸是膺(yīng)²⁹,荆³⁰³¹是惩³²。’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³³,亦为不善变矣。”
译文:“我只听说过用中原礼义改变夷族的风俗,没有听说过中原被夷族改变的。陈良本来是楚国的人,喜爱周公、孔子的学说,由南而北来到中原学习。北方的学者还没有人能够超过他。他可以称得上是豪杰之士了。你们兄弟跟随他学习几十年,他一死,你们就背叛了他!以前孔子死的时候,门徒们都为他守孝三年,三年以后,大家才收拾行李准备回家。临走的时候,都去向子贡行礼告别,相对而哭,泣不成声,然后才离开。子贡又回到孔子的墓地重新筑屋,独自守墓三年,然后才离开。后来,子夏、子张、子游认为有若有点像孔子,便想用尊敬孔子的礼来尊敬他,他们希望曾子也同意。曾子说:‘不可以。就像曾经用江汉的水清洗过,又在秋天的太阳下曝晒过,洁白无暇。我们的老师是没有谁还能够相比的。’如今这个怪腔怪调的南方蛮干,说话诽谤先王的圣贤之道,你们却背叛自己的老师而向他学习,这和曾子的态度恰恰相反。我只听说过从幽暗的山沟飞出来迁往高大的树木的,从没听说过从高大的树木飞下来迁往幽暗的山沟的。《鲁颂》说:‘攻击北方的戎狄,惩罚南方的荆舒。’周公尚且要攻击楚国这样的南方蛮干,你们却去向他学习,这简直是越变越坏了啊。”
注释:¹用夏变夷:用华夏族的礼义改变夷族的风俗。夏,诸夏,指华夏族。夷,华夏族称居住在东方的少数部族为夷,也泛指外族。²楚产:生于楚,意思是楚国人。³悦:悦慕,喜爱。⁴周公:西周初年有名的政治家,周文王子,武王弟,名旦。武王死,辅佐成王安定周初天下,建立了一整套的礼仪制度。封于鲁。⁵“北学”句:意思是,向北方的中原地区学习。⁶或之先:或先之,指有人能超过他。之,代陈良。⁷事:侍奉,指跟从学习。⁸倍:通“背”,背叛。⁹治任:整理行装。任,抱,载,指行装之类。¹⁰揖:拱手礼,是古时朋友见面或分别时的常礼。¹¹子贡:孔子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¹²反:同“返”。¹³场:墓前平地,供祭祀时用。传说孔子死后,子贡设篷帐守墓三年。¹⁴“子夏”句:诸人皆是孔子弟子。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子张,姓颛孙,名师,字子张。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¹⁵有若,姓有名若,字子有。似,貌似。圣人,指孔子。¹⁶强:勉强。¹⁷曾子:姓曾名参(shen),字子舆,孔子弟子,以孝道著名。¹⁸江、汉:长江,汉水。¹⁹濯:洗濯。²⁰秋阳:秋天的太阳。周正建子,夏正建寅,周之七八月正是夏正五六月,正是阳光最强的时候。²¹暴:同“曝”,晒。²²皜皜:光明的样子。²³尚:上。这句意思是说孔子的盛德光明,不是江、汉,秋阳的作用可以比得上的。以喻不能拿有若和孔子相比。²⁴南蛮:对楚人的贬称,这里指许行。²⁵鴃舌:比喻难听的语言,如同鸟叫。,伯劳鸟。“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见《诗经·小雅·伐木》篇。²⁶幽谷:深谷。²⁷乔木:高大的树木。《鲁颂》:《诗经》中的一部分。此处所引见《诗经·鲁颂·閟宫》篇。²⁸戎狄:我国古代北方的两个少数部族。²⁹膺:打击。³⁰荆:楚国。³¹舒:春秋时南方的一个小国,为楚的盟国。³²惩:惩罚。³³子是之学:意思是你却去学这些。是,代词,此、这。
“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屦大小同,则贾相若。”
“从许子之道,则市贾¹不贰,国中无伪²,虽使五尺之童适市, 莫之或欺。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³;麻缕丝絮(xù)轻重同,则贾相若; 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屦(jù)大小同,则贾相若。”
译文:陈相说:“如果顺从许子的学说,市价就不会不同,国都里就没有欺诈行为。即使让身高五尺的孩子到市集去,也没有人欺骗他。布匹和丝织品,长短相同价钱就相同;麻线和丝絮,轻重相同价钱就相同;五谷粮食,数量相同价钱就相同;鞋子,大小相同价钱就相同。”
注释:¹贾:通“价”。²伪:作伪,欺诈。³相若:相同,一样。
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曰:“夫物之不齐¹,物之情²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³。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 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译文:孟子说:“物品的价格不一致,是物品的本性决定的。有的相差一倍到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相差千倍万倍。您让它们平列等同起来,这是使天下混乱的做法。制作粗糙的鞋子和制作精细的鞋子卖同样的价钱,人们难道会去做精细的鞋子吗?按照许子的办法去做,便是彼此带领着去干弄虚作假的事,哪里能治好国家?”
注释:¹齐:同,一样。²情:实情,常情。³“或相”三句:有的相差一倍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相差千倍万倍。倍,一倍。蓰,五倍。⁴比而同之:指同等看待。比,并列。⁵巨屦小屦:制造粗糙的麻鞋和制造精细的麻鞋。一说指大小不同的麻鞋,亦通。⁶相率:相互引导。率:率领,引导。

yǒuwéishénnóngzhīyánzhěxíng

mèng xiānqín 

    yǒuwéishénnóngzhīyánzhěxíng chǔzhīténg zhǒngménérgàowéngōngyuē  yuǎnfāngzhīrénwénjūnxíngrénzhèng yuànshòuchánérwéiméng  wéngōngzhīchǔ shùshírén jiē kǔn zhīwéishí 

    chénliángzhīchénxiàngxīn lěiérsòngzhīténg yuē  wénjūnxíngshèngrénzhīzhèng shìshèngrén yuànwéishèngrénméng  chénxiàngjiànxíngéryuè jìnxuéérxuéyān 

    chénxiàngjiànmèng dàoxíngzhīyányuē  téngjūnchéngxiánjūn suīrán wèiwéndào xiánzhěmínbìnggēngérshí yōngsūnérzhì jīnténgyǒucānglǐn shìmínéryǎng xián  

    mèngyuē  zhòngérhòushí  yuē  rán   zhīérhòu  yuē  fǒu    guàn  yuē  guàn  yuē  guàn  yuē  guàn  yuē  zhīzhī  yuē  fǒu zhī  yuē  wéizhī  yuē  hàigēng  yuē  zèngcuàn tiěgēng  yuē  rán   wéizhī  yuē  fǒu zhī  

     xièzhě wéitáo táoxièzhě wéinóngzāi qiěwéitáo shějiēzhūgōngzhōngéryòngzhī wéifēnfēnránbǎigōngjiāo zhīdànfán  

    yuē  bǎigōngzhīshìgēngqiěwéi   ránzhìtiānxiàgēngqiěwéi yǒurénzhīshì yǒuxiǎorénzhīshì qiěrénzhīshēnérbǎigōngzhīsuǒwéibèi wéiérhòuyòngzhī shìshuàitiānxiàér yuē huòláoxīn huòláo láoxīnzhězhìrén láozhězhìrén zhìrénzhěshírén zhìrénzhěshírén tiānxiàzhītōng 

     dāngyáozhīshí tiānxiàyóuwèipíng hóngshuǐhéngliú fànlàntiānxià cǎochàngmào qínshòufánzhí dēng qínshòurén shòuniǎozhīdàojiāozhōngguó yáoyōuzhī shùnérzhìyān shùnshǐ使zhǎnghuǒ lièshānérfénzhī qínshòutáo shūjiǔ yuèérzhùzhūhǎi juéhàn páihuáiérzhùzhījiāng ránhòuzhōngguóérshí dāngshìshí niánwài sānguòménér suīgēng  

     hòujiàomínjià shù shúérmínrén rénzhīyǒudào bǎoshí nuǎn érjiào jìnqínshòu shèngrényǒuyōuzhī shǐ使xièwéi jiàorénlún yǒuqīn jūnchényǒu yǒubié zhǎngyòuyǒu péngyǒuyǒuxìn fàngxūnyuē  láozhīláizhī kuāngzhīzhízhī zhīzhī shǐ使zhī yòucóngérzhènzhī  shèngrénzhīyōumín érxiágēng 

     yáoshùnwéiyōu shùn gāotáowéiyōu bǎizhīwéiyōuzhě nóng fēnréncáiwèizhīhuì jiàorénshànwèizhīzhōng wéitiānxiàrénzhěwèizhīrén shìtiānxiàrén wéitiānxiàrénnán kǒngyuē  zāiyáozhīwéijūn wéitiānwéi wéiyáozhī dàngdàngmínnéngmíngyān jūnzāishùn wēiwēiyǒutiānxiàéryān  yáoshùnzhīzhìtiānxià suǒyòngxīnzāi yònggēngěr 

     wényòngxiàbiànzhě wèiwénbiànzhě chénliáng chǔchǎn yuèzhōugōng zhòngzhīdào běixuézhōngguó běifāngzhīxuézhě wèinénghuòzhīxiān suǒwèiháojiézhīshì zhīxiōngshìzhīshùshínián shīérsuìbèizhī zhěkǒng sānniánzhīwài ménrénzhìrènjiāngguī gòng xiàngxiàngér jiēshīshēng ránhòuguī gòngfǎn zhùshìcháng sānnián ránhòuguī  xià zhāng yóuyǒuruòshèngrén suǒshìkǒngshìzhī qiǎngzēng zēngyuē   jiānghànzhuózhī qiūyángzhī hàohàoshàng  jīnnánmánjuéshézhīrén fēixiānwángzhīdào bèizhīshīérxuézhī zēng wénchūyōuqiānqiáozhě wèiwénxiàqiáoéryōuzhě  sòng yuē  róngshìyīng jīngshūshìchéng  zhōugōngfāngqiěyīngzhī shìzhīxué wéishànbiàn  

     cóngzhīdào shìjiǎèr guózhōngwěi suīshǐ使chǐzhītóngshìshì zhīhuò zhǎngduǎntóng jiǎxiàngruò qīngzhòngtóng jiǎxiàngruò duōguǎtóng jiǎxiàngruò xiǎotóng jiǎxiàngruò  

    yuē  zhī zhīqíng huòxiàngbèi huòxiàngshíbǎi huòxiàngqiānwàn értóngzhī shìluàntiānxià xiǎotóngjiǎ rénwéizhīzāi cóngzhīdào xiàngshuàiérwéiwěizhě néngzhìguójiā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làn)(yàn)¹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zhuān)²,鸷(zhì)鸟攫(jué)³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áo)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yín)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zhuān)民生。
译文:以往古代的时候,四根天柱倾折,大地陷裂;天有所损毁,不能全部覆盖万物,地有所陷坏,不能完全承载万物;烈火燃烧并且不灭,洪水浩大汪洋泛滥并且不消退;猛兽吞食善良的人民,凶猛的禽鸟用爪抓取年老弱小的人吃掉。于是,女娲炼出五色石来补青天,斩断大龟的四脚以竖立天的四根梁柱,杀死水怪黑龙来拯救冀州,累积芦苇的灰烬来制止抵御过量的洪水。苍天得以修补,四个天柱得以扶正直立;过多的洪水干涸了,冀州太平了;恶禽猛兽死去,善良的人民百姓生存下来。
注释:¹焱:火焰。²颛民:善良的老百姓。³攫:用爪抓取。⁴鳌足:大龟四足。⁵芦灰:芦苇焚烧后的灰烬。

tiān

 wèizhī 

    wǎngzhīshí fèi jiǔzhōuliè tiānjiān zhōuzài huǒlànyànérmiè shuǐhàoyángér měngshòushízhuānmín zhìniǎojuélǎoruò shì liànshícāngtiān duànáo shāhēilóngzhōu huīzhǐyínshuǐ cāngtiān zhèng yínshuǐ zhōupíng jiǎochóng zhuānmínshēng 
白若白鹭鲜,清如清唳蝉。
白若白鹭鲜¹,清如清唳蝉。
译文:白鹭鲜白如雪,蝉鸣清厉如哭泣。
注释:¹白鹭鲜:白鹭之羽毛。《隋书·食货志》:“是岁翟雉尾一值十缣,白鹭鲜半之。”清唳蝉:古人认为蝉只“饮露而不食”,故曰“清”。
受气有本性,不为外物迁。
受气有本性,不为外物迁。
译文:那就是遗传决定本性,不为外界的影响变迁。
饮水箕山上,食雪首阳颠。
饮水箕山上,食雪首阳颠。
译文:许由在箕山上饮水隐居,夷齐隐居在首阳山颠食雪。
回车避朝歌,掩口去盗泉。
回车避朝歌¹,掩口去盗泉。
译文:墨子回车避开朝歌之地,孔子虽渴,面临盗泉却掩口而去。
注释:¹朝歌:殷封王国都。《汉书·邹阳传》:“邑号朝歌,墨子回车。”《淮南子》:“墨子非乐,不入朝歌。”
岧峣广成子,倜傥鲁仲连。
岧峣广成子,倜傥鲁仲连。
译文:高洁傲岸的广成子,风流倜傥的鲁仲连,各有各的个性。岧峣:山高峻貌。此形容人的品格高远。
卓绝二公外,丹心无间然。
卓绝二公外¹,丹心无间然²
译文:管宁卓绝海内,无人可与比拟,忠心无间。
注释:¹外:犹言“内中”。²间然:《论语·泰伯》:“禹,吾无间然矣。”《正义》:“间谓间厕……言己不复能间厕其间也。”
昔攀六龙飞,今作百炼铅。
昔攀六龙飞,今作百炼铅¹
译文:我往昔也曾经攀六龙而飞,如今却作百炼仙丹。
注释:¹百炼铅:王琦注:“百炼铅言其柔,铅性不能刚,经百炼则益柔矣。”
怀恩欲报主,投佩向北燕。
怀恩欲报主,投佩¹向北燕。
译文:也曾经满怀报主龙恩的愿望,独自投军北燕苦寒之地。
注释:¹投佩:谓去官。佩:指官吏衣带上的饰物。
弯弓绿弦开,满月不惮坚。
弯弓绿弦开,满月¹不惮坚。
译文:开拉弯弓绿弦,圆如满月,不惧弓强。
注释:¹满月:指拉满弓。
闲骑骏马猎,一射两虎穿。
闲骑骏马猎,一射两虎穿。
译文:闲暇骑骏马狩猎,一箭射穿两只老虎。
回旋若流光,转背落双鸢。
回旋若流光,转背落双鸢。
译文:身体回旋快如流光,转背一射,双鹰坠落。
胡虏三叹息,兼知五兵权。
胡虏三叹息,兼知五兵权。
译文:胡人看了也三叹不如,何况我还熟悉五兵尚书的权谋。
枪枪突云将,却掩我之妍。
枪枪¹突云将²,却掩我之妍。
译文:那些将军却妒忌得很,千方百计贬低我。
注释:¹枪枪:一作“鎗鎗”,象声词。²突云将:犹云猛将。
多逢剿绝儿,先著祖生鞭。
多逢剿绝儿¹,先著祖生鞭。
译文:相逢多是剿绝儿,我却闻鸡起舞,快马也早早加鞭。
注释:¹剿绝儿:安旗等注:“剿绝儿,或剿儿,即健儿。《乐府诗集》横吹曲辞《幽州马客吟》:‘快马常苦瘦,剿儿常苦贫。’”
据鞍空矍铄,壮志竟谁宣。
据鞍空矍铄,壮志竟谁宣¹
译文:驰骋鞍马之上,矍铄清俊一老翁,壮志对谁言?
注释:¹宣:倾诉。
蹉跎复来归,忧恨坐相煎。
蹉跎复来归,忧恨坐¹相煎。
译文:岁月蹉跎,又复归来,心中忧恨相煎。
注释:¹坐: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坐,甚辞,犹深也,殊也。……坐相煎,犹云殊相逼也。”
无风难破浪,失计长江边。
无风难破浪¹,失计长江边。
译文:无风难以破浪,后来又曾经在长江边失策入了永王的幕府。
注释:¹破浪:《宋书·宗悫传》:“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危苦惜颓光,金波忽三圆。
危苦惜颓光,金波¹忽三圆。
译文:危苦时刻更珍惜老年时光,来这里已经有三个月了。
注释:¹金波:指月光。
时游敬亭上,闲听松风眠。
时游敬亭上,闲听松风眠。
译文:时时上敬亭山游玩,闲来就听松风而眠。
或弄宛溪月,虚舟信洄沿。
或弄宛溪月,虚舟信洄沿。
译文:或者去宛溪弄月,任小舟随着溪流飘荡。
颜公二十万,尽付酒家钱。
颜公二十万,尽付酒家钱¹
译文:我也常常收人钱财,但是如颜延之送二十万给陶渊明一样,我全部给了酒家。
注释:¹“颜公”二句:《宋书·陶潜传》:“先是,颜延之在寻阳,与陶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至醉。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送酒家,稍就取酒。”
兴发每取之,聊向醉中仙。
兴发每取之,聊向醉中仙¹
译文:高兴了就到酒店取它几罐,醉了,就是神仙。
注释:¹仙:全诗校:“一作眠。”
过此无一事,静谈秋水篇。
过此无一事,静谈秋水篇¹
译文:除此别无一事,有时也静静谈论《秋水篇》。
注释:¹秋水篇:《庄子》篇名。
君从九卿来,水国有丰年。
君从九卿来,水国有丰年。
译文:你从中央机关来,刚好这水国今年是丰收年。
鱼盐满市井,布帛如云烟。
鱼盐满市井,布帛如云烟。
译文:鱼盐充盈市场,布帛多如云烟。
下马不作威,冰壶照清川。
下马¹不作威,冰壶²照清川。
译文:你下马不作威福,宛如冰壶照耀清川。
注释:¹下马:指初到任。²冰壶:《文选》鲍照《白头吟》“清如玉壶冰”李周翰注:“玉壶冰,取其洁净也。”此处形容宇文太守为政清明。
霜眉邑中叟,皆美太守贤。
霜眉邑中叟,皆美太守贤。
译文:辖区内的白眉老翁,都赞美你这个太守贤明。
时时慰风俗,往往出东田。
时时慰风俗,往往出东田¹
译文:你时时出衙门慰问风俗,常常去看看农田。
注释:¹东田:谢朓为宣城太守,有《游东田》诗。
竹马数小儿,拜迎白鹿前。
竹马¹数小儿,拜迎白鹿²前。
译文:几个骑竹马的小儿,拜迎在你骑的白鹿之前。
注释:¹竹马:用郭伋事。²白鹿:《太平御览》卷九0六引谢承《后汉书》:“郑弘为临淮太守,行春,有两白鹿随车夹毂而行。弘怪问主簿黄国:‘鹿为吉凶?’国拜贺曰:‘闻三公车幡画作鹿,明府当为宰相。’后弘果为太尉。”
含笑问使君,日晚可回旋?
含笑问使君,日晚可回旋?
译文:我含笑问使君你,这么晚了,还回家吗?
遂归池上酌,掩抑清风弦。
遂归池上酌,掩抑清风弦。
译文:要不咱们就去池塘边喝它几盅,琴声就低调一点,不干扰邻居百姓。
曾标横浮云,下抚谢脁肩。
曾标¹横浮云,下抚谢脁肩。
译文:你高洁如浮云, 可与谢脁比肩。
注释:¹曾标:萧士赘注:“曾标,言其标致之高也。”谢朓《郡内高斋闲望答吕法曹诗》:“已有池上酌,复此风中琴。”
楼高碧海出,树古青萝悬。
楼高碧海出,树古青萝悬。
译文:楼阁高出碧海,古树悬挂青萝藤。
光禄紫霞杯,伊昔忝相传。
光禄¹紫霞杯,伊昔忝相传。
译文:你以前赠送给我的光禄紫霞杯,一直认为收下它很惭愧。
注释:¹光禄:瞿蜕园、朱金城注:“颜延年官终金紫光禄大夫,后人称为颜光禄。李白以陶潜自比,而以宇文比颜,故云‘伊昔吞相传。’”
良图扫沙漠,别梦绕旌旃。
良图扫沙漠,别梦绕旌旃。
译文:也曾经有良图扫清沙漠,归来别梦绕旌旗。
富贵日成疏,愿言杳无缘。
富贵日成疏,愿言杳无缘。
译文:富贵的愿望已经淡薄,曾经发过的誓愿看来不容易实现。
登龙有直道,倚玉阻芳筵。
登龙有直道,倚玉阻芳筵。
译文:登龙庭有直道,青云也可直上,但是总有宵小做对。
敢献绕朝策,思同郭泰船。
敢献绕朝策,思同郭泰船。
译文:曾经敢于献兴国良策,也有过李膺同郭泰一起乘船的风光。
何言一水浅?似隔九重天。
何言一水浅?似隔九重天。
译文:有时候一水之浅却似隔了九重天。
崔生何傲岸,纵酒复谈玄。
崔生何傲岸,纵酒复谈玄。
译文:崔君平生傲岸不羁,喜欢纵酒,喜欢谈玄。
身为名公子,英才苦迍邅。
身为名公子¹,英才苦迍邅²
译文:身为名门贵公子,英才勃发却命运苦艰。
注释:¹名公子:指诗题中之崔侍御,即崔成甫,盖为礼部尚书崔沔之子,故称。²迍邅:遭遇坎坷。
鸣凤托高梧,凌风何翩翩。
鸣凤托高梧,凌风何翩翩。
译文:凤凰寄托与高高的梧桐,凌风翱翔翩翩。
安知慕群客,弹剑拂秋莲。
安知慕群客¹,弹剑拂秋莲。
译文:谁知道慕群之客,弹剑抚摩秋莲。
注释:¹慕群客:瞿蜕园、朱金城注:“慕群客,李白自谓,有攀援之意也。”鲍照《日落望江赠荀丞》:“岂念慕群客,咨磋恋景沉。”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