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芹东鲁浪歌僖,领海儒风异昔时。学有渊源能贯道,文如藻绣总紬奇。
采芹东鲁浪歌僖,领海儒风异昔时。学有渊源能贯道,文如藻绣总紬奇。
轩然西笑腾三级,对此南烹举一卮。勋业权舆自今日,广寒折取最高枝。
轩然西笑腾三级,对此南烹举一卮。勋业权舆自今日,广寒折取最高枝。

鹿míngyànzhìkǒuhào--hóngshì

cǎiqíndōnglànglǐnghǎifēngshíxuéyǒuyuānyuánnéngguàndàowénzǎoxiùzǒngchóu

xuānrán西xiàoténgsānduìnánpēngzhīxūnquánjīn广guǎnghánzhézuìgāozhī

洪适

洪适

洪适(1117~1184)南宋金石学家、诗人、词人。初名造,字温伯,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洪适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 72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西京¹乱无象²,豺虎³方遘(gòu)
译文:长安乱的不成样子,李傕、郭汜等人大肆作乱。
注释:¹西京:指长安,西汉时的国都。东汉建都在洛阳,洛阳称为东都。董卓之乱后,汉献帝又被董卓由洛阳迁到了长安。²无象:无章法,无体统。³豺虎:指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等。⁴遘患:给人民造成灾难。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委身 一作:远身)
复弃中国¹去,委身²适荆蛮³。(委身 一作:远身)
译文:于是我前往荆州,寻找新的容身之地。
注释:¹中国:中原地区。²委身:置身。³荆蛮:即指荆州。古代中原地区的人称南方的民族曰蛮,荆州在南方,故曰荆蛮。荆州当时未遭战乱,逃难到那里去的人很多。荆州刺史刘表曾从王粲的祖父王畅受学,与王氏是世交,所以王粲去投奔他。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¹
译文:送行时亲戚对我很是悲伤,朋友们依依不舍追攀着车辕给我送别。
注释:¹追攀:追逐拉扯,表示依依不舍的样子。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译文:走走出门满目萧条一无所见,只有堆堆白骨遮蔽了郊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译文:一个妇人面带饥色坐路边,轻轻把孩子放在细草中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译文:婴儿哭声撕裂母亲的肝肺,饥妇人忍不住回头看,但终于洒泪独自走去。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¹
译文:“我自己还不知道死在何处,我们母子如何能都被保全?”
注释:¹完:保全。以上两句是作者听到的那个弃子的妇人所说的话。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译文:不等她说完,我赶紧策马离去,不忍再听这些话。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南登霸(bà)¹²,回首望长安,
译文:登上霸陵的高地继续向南,回过头我遥望着长安。
注释:¹霸陵:汉文帝刘恒的陵墓,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东。²岸:高坡、高冈。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悟彼下泉¹人,喟(kuì)²伤心肝。
译文:领悟了《下泉》的作者思念贤明国君的心情,不由得伤心、叹息起来。
注释:¹《下泉》:《诗经·曹风》中的一个篇名,汉代经师们认为这是一首曹国人怀念明王贤伯的诗。下泉,流入地下的泉水。²喟然:伤心的样子。

  “七哀”,《文选》六臣注吕向注云:“七哀,谓痛而哀,义而哀,感而哀,怨而哀,耳目闻见而哀,口叹而哀,鼻酸而哀。”这是望文生义。元人李冶《敬斋古今黈》云:“人之七情有喜、怒、哀、乐、爱、恶、欲之殊,今而哀戚太甚,喜、怒、乐、爱、恶、欲皆无有,情之所系惟有一哀而已,故谓之七哀也。”亦颇牵强。《七哀》是乐府歌辞,今人余冠英说:“所以名为‘七’哀,也许有音乐上的关系,晋乐于《怨诗行》用这篇诗(指曹植《七哀》)为歌辞,就分为七解。”(《三曹诗选》)较有道理,可以参考。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西京,指长安。东汉都城洛阳,洛阳在东,长安在西,故称长安为西京。豺虎,指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人。长安乱得不成样子,是因为李傕、郭汜等人正在作乱,他们大肆烧杀劫掠,百姓遭殃。这两句写社会的动乱。诗人正是在这种动乱之中离开长安的,这里交代了诗人离开长安的原因。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这里点出诗人离开长安以后的去向。“复”,值得注意,这说明诗人的迁徙不是第一次。公元190年(初平元年),董卓胁迫汉献帝迁都长安,驱使吏民八百万人入关,诗人被迫迁移到长安,此时为了避难,又要离开长安。这个“复”字不仅表现了眼前凄楚的情况,而且勾起了悲惨的往事,蕴涵着无限的感慨和哀伤。“中国”,中原地区。我国古代建都黄河两岸,因此称北方中原地区为中国。“荆蛮”,指荆州。荆州是古代楚国的地方,楚国本称为荆,周人称南方的民族为蛮,楚在南方,故称荆蛮。这两句是说,离开中原地区,到荆州去。这是因为当时荆州没有战乱,所以很多人到那里去避乱。王粲因为荆州刺史刘表,与自己是同乡,而且刘表曾就学于王粲的祖父王畅,两家有世交,所以去投靠他。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写离别时的情景。这两句是互文,“悲”的不仅有“亲戚",还有“朋友”;“相追攀”的也不仅有“朋友”,还有“亲戚”。诗人描写送别时的表情和动作,固然是为了表现诗人和亲戚朋友的深厚感情,更重要的是制造一种悲惨的气氛,使人感到这是一场生离死别。

  诗人离开了长安,离开了亲戚朋友,一路上见到的景象触目惊心:“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见到的是累累的白骨,遮蔽了无垠的平原。这是“豺虎”作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这场战乱造成的悲惨景象,曹操《蒿里行》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所咏是同样的情景,可以参阅。以上是“鸟瞰”,下面六句写的才是典型事例:“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泪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这六句同样紧承“出门无所见”。诗人见到的不仅是“白骨蔽平原”,还有“饥妇人”弃子的事。妇人爱子,这是正常现象;妇人弃子,这是反常现象。这种反常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战乱。因此,诗人以惨绝人寰的事例深刻地揭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鲜明而生动,催人泪下。吴淇说:“‘出门’以下,正云‘乱无象’。兵乱之后,其可哀之事,写不胜写,但用‘无所见’三字括之,则城郭人民之萧条,却已写尽。复于中单举妇人弃子而言之者,盖人当乱离之际,一切皆轻,最难割者骨肉,而慈母于幼子尤甚,写其重者,他可知矣。”(《六朝选诗定论》卷六)张玉谷说:“‘出门’十句,叙在途饥荒之景,然胪陈不尽,独就妇人弃子一事,备极形容,而其他之各不相顾,塞路死亡,不言自显。作诗解此举重该轻之法,庶几用笔玲珑。”(《古诗赏析》卷九)都道出了这种写法的艺术特点。这种写法对杜甫是有影响的,所以何焯说:“‘路有饥妇人’六句,杜诗宗祖。”(《义门读书记》卷四十六)

  妇人弃子的惨景,使诗人耳不忍闻,目不忍睹。所以他“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这表现了诗人的哀伤和悲痛。诗人乘马继续向前行进。“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霸陵,是汉文帝刘恒的陵墓所在地,在今陕西长安县东。汉文帝是汉代的明君,史书上赞他“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汉书·文帝纪》),有所谓“文景之治”。诗人南登霸陵高处,回首眺望长安,自然会想起汉文帝及“文景之治”。如果有汉文帝这样的贤明君主在世,长安就会不如此混乱、残破,百姓不至于颠沛流离,自己也不至于流亡他乡。登霸陵,眺长安,诗人感慨万端。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连同上面两句,同为全篇的结尾。下泉,是《诗经·曹风》的篇名。《毛诗》序云:“下泉,思治也。曹人……思明王贤伯也。”“下泉人”,指《下泉》诗的作者。面对着汉文帝的陵墓,面对着动乱的社会现实,诗人才懂得《下泉》诗作者思念明王贤君的急切心情,因而从内心发出深深的哀叹。张玉谷说:“末日‘南登’‘回首’,兜应首段。‘伤心’‘下泉’,缴醒中段,收束完密,全篇振动。”(《古诗赏析》卷九)方东树也说:“‘南登霸陵岸’二句,思治,以下转换振起,沉痛悲凉,寄哀终古。”(《昭昧詹言》卷二)都指出了此诗结尾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写得悲凉沉痛,真切动人,是建安诗歌中的名作。方东树评为“冠古独步”,不是没有道理的。

参考资料:
1、 鲍鹏山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08月第1版:第179页
2、 穆克宏.《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

āishīsānshǒu ·

wángcàn liǎnghàn 

西jīngluànxiàng cháifānggòuhuàn 
zhōngguó wěishēnshìjīngmán  (wěishēnzuò yuǎnshēn )
qīnduìbēi péngyǒuxiāngzhuīpān 
chūménsuǒjiàn báipíngyuán 
yǒurén bàocǎojiān 
wénháoshēng huīhuán 
wèizhīshēnchù néngliǎngxiāngwán 
zhī rěntīngyán 
nándēnglíngàn huíshǒuwàngchángān 
xiàquánrén kuìránshāngxīngān 
尧为人君,一日十瑞。《述异记》
尧为人君,一日十瑞¹。《述异记》
译文:尧担任国君时,一天会出现十多次祥瑞之兆。
注释:¹瑞:征兆(特指吉祥的征兆)。
尧在位七十年……有掋支之国,献重明之鸟,一名双睛,言双晴在目。状如鸡,鸣似凤,时解落毛羽,(以)肉翻而飞。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贻以琼膏,或一岁数来,或数岁不至。国人莫不洒扫门户,以望重明之集。其未至之时,国人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则魑魅丑类,自然退伏。今人每岁元日,或刻木铸金,或图画为鸡于牗上,此其遗象也。《拾遗记》
尧在位七十年……有掋(dǐ)支之国,献重明之鸟,一名双睛,言双晴在目。状如鸡,鸣似凤,时解落毛羽,(以)肉翻而飞。能搏逐¹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贻(yí)以琼膏²,或一岁数来,或数岁不至。国人莫不洒扫门户,以望重明之集。其未至之时,国人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则魑(chī)(mèi)³丑类,自然退伏。今人每岁元日,或刻木铸金,或图画为鸡于牗(yǒu)上,此其遗象也。《拾遗记》
译文:尧在位七十年……振支国进献了一只名叫重明鸟的奇鸟。这只鸟一双眼睛中各自长着两个瞳孔。样子像鸡,声音像凤凰。解落毛羽,用肉翅飞翔。它能驱逐虎、豹、豺、狼等猛兽,使妖魔鬼怪和各种灾祸不敢危害人类。它不吃食物,只要喝一点琼玉的膏液,或一年来数次,或数年都不来。当它来的时候,国人全都洒扫门户,盼望重明鸟前来栖息。当重明鸟没来的时候,人们就用木头或铜铁铸成重明鸟的形状,放在门户之间,这样禽兽鬼怪见了也会害怕,躲得远远的。所以后来的人们在过大年时,就用木刻或铜铸或剪纸,做成鸡的样子,挂在门窗上,据说这就是从那时留传下来的重明鸟的形象。
注释:¹搏逐:搏击,驱逐。²琼膏:琼膏在中国指神话中的玉膏,出蓬莱山。³魑魅:古谓能害人的山泽之神怪。
明月沉珠浦,秋风濯锦川。
明月沉珠浦(pǔ)¹,秋风濯(zhuó)锦川²
译文:明月照在冒珍珠似的水泡的江水上,秋风洗刷着能把锦缎洗得更好看的锦江。
注释:¹沉珠浦:河岸的美称。浦,江岸。²濯锦川:即锦江。岷江分支之一,在今四川台都平原,传说蜀人织锦濯其中则锦色鲜艳,濯于他水,则锦色暗淡,故称。
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
楼台临绝岸¹,洲渚(zhǔ)²(gèn)³长天
译文:这分别的地方,有楼台,紧靠着又高又陡的江岸;有洲诸,很长很长,长得要跟远天连起来。
注释:¹绝岸:陡峭的江岸。²洲渚:水中小块的陆地。³亘:绵延。⁴长天:辽阔的天空。
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
旅泊¹台千里,栖(xī)(huáng)²共百年。
译文:旅途飘泊,现在要以千里计数了;而凄凄惶惶的情景,看来要陪伴我一辈子了。
注释:¹旅泊:飘泊。旅,一作“飘”。²栖遑:同“栖皇”,奔波不定,神情不安。遑,一作“迟”。
穷途唯有泪,还望独潸然。
穷途唯有泪,还望独潸(shān)¹
译文:眼前的穷途末路,只能叫我眼泪洗面;回头看看我走过的里程,也只能叫我潸然出涕。
注释:¹潸然:流泪。

  这首诗的创作特点是随心而发,直抒胸臆。面对好友,诗人郁积在心头的愤懑凄苦,倾泻无遗。

  诗的首联不仅写出时间、地点,还暗含了自己的不满,用夜明珠自喻,说明自己的遭遇如同夜明珠,虽然璀璨夺目,但埋没在泥沙中不能熠熠发光。

  第二联直接写眼前景物,视线由近及远,极为开阔。秋天的江水如同郦道元《水经注》中描绘的景象:“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凄凉悲苦之情由景而生。

  第三联很自然地过渡到抒情,面对滔滔江水,诗人产生旅泊千里、栖遑百年的感觉,李煜的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是最好的概括。

  最后一联,诗人难以自已,直接写出与好友即将离别,漫漫旅途,只有泪水相伴的悲凉和哀愁。诗中反映出沛王府放逐事件对王勃是致命一击,乐观向上、热情豪放的王勃渐渐远去,凄凉悲苫、忧郁彷徨的王勃开始出现。

  此诗写景浩荡开阔,抒情真实自然,借景传情,景中见情。

参考资料:
1、 (唐)王勃 著,杨晓彩,姜剑云 解评 .王勃集 .山西 :山西古藉出版社 ,2008 :23-24 .

zhòngbiéxuēhuá--wáng

míngyuèchénzhūqiūfēngzhuójǐnchuān

lóutáilínjuéànzhōuzhǔgènzhǎngtiān

chéngqiānhuánggòngbǎinián

qióngwéiyǒulèiháiwàngshānrán

气尽前溪舞,心酸子夜歌。
气尽前溪舞¹,心酸子夜歌²
译文:看罢一阕前溪舞,直让人回肠断气,吟诵一曲子夜歌,心里好不酸苦烦忧。
注释:¹前溪舞:六朝时吴地舞曲。²子夜歌:晋乐曲名。相传是晋女子子夜所作。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
峡云寻不得,沟水欲如何。
峡云¹寻不得,沟水欲如何。
译文:巫山的行云到哪里去寻觅,像沟水般东西分流,也让人无可奈何。
注释:¹峡云:三峡山高云低,传巫山神女在焉,此借指巫山神女。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shuò)雁传书¹绝,湘篁(huáng)染泪²多。
译文:朔雁一只只飞来,却不见传来音讯,湘江上一株株斑竹,有多少眼泪洒在上头。
注释:¹朔雁传书:指苏武以雁传书之事。²湘篁染泪:传说舜南巡,死于苍梧之野。他的两个妃子哭舜,泪滴竹上,遂生斑点,所以称湘妃竹。篁:泛指竹子。
无由见颜色,还自托微波。
无由见颜色¹,还自托微波²
译文:可怜我总也见不到他的容颜,只有把一腔衷情,寄托给这江上的微波。
注释:¹颜色:容颜,面色。²托微波:言无路可通,故借诗以通情愫。

  这首诗表面上如诗题所明,是写离思,主要抒写别后相思的煎熬苦况,怨恨离人的不通音讯,写得情调悲怆。

  首联即写情人离去后主人公的心酵气绝。《前溪舞》和《子夜曲》皆为悲伤的作品,是被遗弃者的哀怨之作。这里引入诗中,即是离思之苦,心里有担心被遗弃之痛。颔联仍化用典故,写难以寻觅爱人踪影、东西分离相隔如沟水东西分流而无可奈河的痛苦心理。此联运用典故和即实写景巧妙融合,不露痕迹,从字句看就是写实景,是看不出用典的,这是李商隐诗用典得心应手的表现。颈联写书信断绝。和主人公的以泪度日,化用湘妃竹的典故渲染伤心痛苦至极。结联仍作希冀之词,一片深情希望通过江水给恋人捎去自己的问候。

  此诗,“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是李商隐借失恋女子寄意而为,前六句极写自己的凄苦,第七句一转,第八句仍作希冀之词,希望令狐绹能加以提拔。怨而不怒,哀而不伤,读来荡气回肠,久久不能自已。

参考资料:
1、 李淼.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出版社,1990:362-364
2、 邓中龙.李商隐诗译注·第2卷:岳麓书社,2000:662

--shāngyǐn

jǐnqiánxīnsuānzi

xiáyúnxúngōushuǐ

shuòyànchuánshūjuéxiānghuángrǎnlèiduō

yóujiànyánháituōwēi

宫腰袅袅翠鬟松,夜堂深处逢。无端银烛殒秋风,灵犀得暗通。
宫腰袅(niǎo)¹翠鬟(huán)²松,夜堂³深处逢。无端银烛殒(yǔn)秋风,灵犀得逢通
译文:歌妓纤长柔美貌,似乎头发蓬乱了一些,此时主人入宅更衣去了,只剩下这两人了。无缘无故地,一阵过堂风,刮灭了宴席上的蜡烛,彼此心心相许,爱慕之情已神会了。
注释:¹袅袅:纤长柔美貌。²翠鬟:青黑色发髻。鬟:指圈成环状之发髻。³夜堂:夜中堂屋。⁴无端:不料。⁵殒秋风:被秋风吹灭。殒:灭也。⁶“灵犀”句:谓两心因得相通也。灵犀:犀牛角,旧传有灵异。秦词灵犀代指两心。
身有恨,恨无穷,星河沉晓空。陇头流水各西东,佳期如梦中。
身有恨,恨无穷,星河沉晓空¹。陇(lǒng)头流水²各西东,佳期如梦中。
译文:真是让人悔恨啊,这恨没个完,直恨到星河被晨空吞噬了。情人之各去一方,那就只好在梦中相会了。
注释:¹“星河”句:谓天将亮。²陇头流水:喻情人之各去一方。陇头:陇山之巅。

  上片描写夜堂相爱的情形。起拍“宫腰”二句写出佳人的风姿及相逢。“无端”二句写相爱。“殒”字极好,“灵犀”用字含蓄。

  下片感叹离别。过拍“身有恨”三句突转抒情,写出莫名的“恨”,并交待出“恨”的表面原因是“星河沉晓空”,实则怨恨欢爱的短暂。“陇头”二句点出“恨”的原因是离别,并抒发“佳期如梦”、欢会难再的慨叹。

  结句对“佳期如梦”的感叹,再次点明往昔美好的约会带给词人难忘的幸福回忆,也反衬出如今佳期不再带给词人的强烈失落和浓浓感伤。

  词人通过上、下阕两个不同场景的鲜明对比,将恋人间幽会的极度欢乐与离别的彻夜悲凉两相对照,凸显出心中的刻骨相思。

  该词在用词上也十分有功底,例如“无端银烛殒秋风”,恐未必“无端”,抑或被人吹灭,不愿直言罢了。“殒”字好,把刮、吹、灭的一组动作都括进了,且含蓄形象。用“星河沉晓空”喻恨之大,之无可奈何,也是很新巧的。虽有“花间词”的香艳风味,但艳而不淫,含蕴有味。

参考资料:
1、 (宋)秦观著 王醒解评,秦观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版,第127页
2、 张旭泉编著,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精品词鉴赏,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03月第1版,第158页
3、 姚蓉,王兆鹏选注,秦观词选,中华书局,2005年8月,第1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