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出荷衣点雪衣,更将龟紫换牙绯。人中巧宦谁知此,好向天街插翅飞。
幻出荷衣点雪衣,更将龟紫换牙绯。人中巧宦谁知此,好向天街插翅飞。

zhūshūzhàowénguānhuāèrjué--hóngshì

huànchūdiǎnxuěgèngjiāngguīhuànfēirénzhōngqiǎohuànshuízhīhǎoxiàngtiānjiēchāchìfēi

洪适

洪适

洪适(1117~1184)南宋金石学家、诗人、词人。初名造,字温伯,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洪适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 72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褭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
(niǎo)¹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
译文:系着雨拖着风的柳树难以保持自己的形态,全身无力,向人倾垂。
注释:¹褭:系着。有用丝带系马的意思。
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
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
译文:把这纤细如玉的柳枝折下赠给在远方的人,它就像观音手里玉净瓶中的柳枝一样珍贵。

yǒngliǔ--hán

niǎotuōfēngchíquánshēnxiàngrénchuíxiānzhéyáoxiāngzèng便biànshìguānyīnshǒushí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孤鸿¹海上来,池潢(huáng)²不敢顾。
译文:孤傲的鸿雁自海上而来,连池塘都不敢看。
注释:¹鸿:雁类的泛称。²池潢:护城河,代指朝廷。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侧见双翠鸟¹,巢(cháo)在三珠树²
译文:侧目见到了两只华丽的翠鸟,在华美的三珠树上栖息。
注释:¹双翠鸟:即翡翠鸟,雄为翡,雌为翠,毛色华丽多彩。²三珠树:神话传说中的宝树。本作三株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jiǎo)¹珍木巅(diān),得无金丸惧²
译文:珍贵之木的高处啊,难道不怕猎人的金弹丸?
注释:¹矫矫:超然出众的样子。²“得无”句:岂不惧怕有子弹打来?得无,表反问语气、岂不、能不。金丸,弹弓的子弹。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美服患¹人指,高明²逼神恶³
译文:修美的品德将担心他人的嫉妒与打压,高明之位会让神鬼都深感厌恶。
注释:¹患:怕,忧虑。²高明:指地位官职尊贵的人。³恶:忌妒,厌恶。西汉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今我游冥(míng)¹,弋者何所慕²
译文:今日的我翱翔于天际,那些猎取者将无法猎取。
注释:¹冥冥:高远的天空。²“弋者”句:弋者,猎鸟的人。慕,想猎取鸟的欲望。

  显然,诗中暗寓的是作者自己的遭际与感受。孤鸿是自喻,而双翠鸟则指在朝中窃据高位的李林甫、牛仙客之流。全诗以孤鸿的口气,写出了诗人的政治生活中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高逸的情怀。

  全诗共十句,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借孤鸿所见,描写双翠鸟盛气凌人、得意忘形的神态;前两句很耐人寻味,经历过大海上的惊涛骇浪的孤鸿,对对一条小小的护城河却不敢顾,说明人世(特别是朝廷)的险恶远远超过了自然界的险恶。而在这孤鸿“不敢顾”的地方有一双小小的翡翠鸟却竟在珍贵的三珠树上营巢,高高在上,气势熏天。“侧见”有两重意义,一是说明翡翠鸟盛气凌人,不可一世,令人侧目而视;二是说纵然翡翠鸟悲气焰嚣张,但孤鸿对之却不屑正视,由此,也就引发出第二层,即第五句以下的六句。前两句从翡翠鸟骄横情态,想到它们会招致的后果提出问题,这是一个反问。翡翠鸟站立在珍木之颠,窃据高位,飞扬跋扈,难道就不怕别人难以容忍吗?不怕从背后打来的致命的金弹吗?接着平静地指出了一条耐人寻味的生活哲理:“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物极必反,地位与权势在官场中愈显赫,也就愈易成为别人猎取的目标,覆灭的日子也就愈近。正因如此,诗中这只孤独的鸿雁,并不艳慕翠鸟一时的荣耀,也不怨恨自己的一时失意,这就引发了最后两句,孤鸿自己决心高举苍冥,翱翔云中,让那些“弋者”的欲望无法得逞。这里所暗寓的是诗人不羡慕荣贵,澹泊名利和决意隐退的情怀,同时也进一步衬托出了翠鸟多代表的小人们狭隘、浅薄的品行。第二层写出了孤鸿的感受。

  在描写中,作者始终注意从对比的角度去表现孤鸿与翠鸟的境况。孤雁之于翠鸟,一独一双,一大一小,一质朴一华艳,一方来自浩瀚大海,一方守者小小池潢。然而,小巧的翠鸟却是高高在上,统领要地。“三珠树”,是神仙世界的珍木,它们“巢居”于上,可谓显贵之至。与此相反,硕大的鸿雁对双翠鸟只能“侧见”,甚至“不敢顾”那暗指朝廷的“池潢”,可知其处境的低微与险恶,更反衬出了翠鸟们不可一世的气焰。真可谓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此诗本是借自然界的禽鸟寄寓作者的境遇与感慨,但由于作品巧妙地选用了鸿雁与翠鸟的形象、成功地写出了它们的特点,使得作品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寓意本身,反映了一种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和生活哲理。

gǎnshíèrshǒu ·

zhāngjiǔlíng tángdài 

hóng鸿hǎishànglái chíhuánggǎn 
jiànshuāngcuìniǎo cháozàisānzhūshù 
jiàojiǎozhēndiān jīnwán 
měihuànrénzhǐ gāomíngshén 
jīnyóumíngmíng zhěsuǒ 
红颜悲旧国,青岁歇芳洲。
红颜¹悲旧国,青岁²(xiē)芳洲。
译文:都市里的那个红颜知己为我而悲伤,我正青春年少,游谒四海,栖息在芳洲。
注释:¹红颜:年轻人红润的脸色。杜甫诗:“红颜白面花映肉。”²青岁:指天宝七年春,与白毫子游历八公山。
不待金门诏,空持宝剑游。
不待金门诏(zhào)¹,空持宝剑游。
译文:等不到金门的诏书,空持宝剑海内周游。
注释:¹金门诏:金门,汉宫门。这里指代朝廷。金门诏,即皇帝诏书。
海云迷驿道,江月隐乡楼。
海云迷驿道,江月隐乡楼。
译文:海上的乌云迷失了驿道,江上明月也落下故乡的高楼。
复作淮南客,因逢桂树留。
复作淮南客,因逢桂树留。
译文:如今又来淮南作客,因为遇到幽静高洁的桂树而淹留。

  这首五言律《寄淮南友人》可视为《白毫子歌》的姊妹篇。李白在八公山中寻仙不遇,但在淮南盘游的日子,却给他留下美好的记忆。他对友人说,他有幸做了一回淮南客人,并饱览了八公山胜景仙迹,对满山桂花飘香尤为叹赏,因以盘桓日久而忘归。

  在这首诗中,李白透出了自淮南返回梁宋故国、重新开始书剑飘零的生涯的抑郁心情。首句“红颜怨归国,春岁歇芳洲”,是个倒装句,说他春天去淮畔芳洲游憩归来后,自己才感到一种失落与隐怨。何以如此?“不得金门诏,空持宝剑游”。从这里我们可以窥见诗人虽向往自由自在的山川游历,却并未断绝仕途之念的矛盾心态:他热烈地追求自由与超脱,同时又希望重新得到大唐天子的重用。他仿佛对友人说,我又开始云游天下了,“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海云迷驿道,江月隐乡楼”即为这次游踪的记录与传照,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整齐美观,音律和谐。诗的末尾又回到春天作客淮上的乐事上来,一个“复”字,很传神地反映了诗人行踪飘零的羁旅生涯。一个因字,表现诗人本放浪不羁,却因八公山中生机勃发的满眼桂树而难以自已的浪漫情怀。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著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第1版 2004年12月第2版 .

huáinányǒurén--bái

hóngyánbēijiùguóqīngsuìxiēfāngzhōu

dàijīnménzhàokōngchíbǎojiànyóu

hǎiyún驿dàojiāngyuèyǐnxiānglóu

zuòhuáinányīnféngguìshùliú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四顾¹山光²接水光,凭栏³十里(jì)荷香。
译文:站在南楼上倚着栏杆向四周望去,只见山光、水色连在一起,辽阔的水面上菱角、荷花盛开,飘来阵阵香气。
注释:¹四顾:向四周望去。²山光、水光:山色、水色。³凭栏:靠着栏杆。⁴十里:形容水面辽阔。⁵芰:菱角。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¹作南楼一味凉²
译文:清风明月没有人看管自由自在,月光融入清风从南面吹来,使人感到一片凉爽和惬意。
注释:¹并:合并在一起。²一味凉:一片凉意。

  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夜登楼眺望的情景。“明月”在诗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因为有朗朗的明月,才能在朦胧中看到难以区别的山水一色的景象,才知道闻见的花香是十里芰荷散发的芬芳。特别妙的是诗的后两句,本来只有清风送爽,可是因为皎洁的月光,它那么柔和、恬静,所以诗人觉得清风带着月光,月光就像清风,它们融合在一起送来了凉爽和舒适。

  欣赏这首小诗,读者很容易忘记自身的处境,仿佛自己也登上南楼来乘凉了。这样的感觉是这样来的。先从外界景象来看:四外山水落石出,十里芰荷 ,楼头清风,空中明月,远方近处,天上地下,以南楼为中心,构成一个高远、清空、富有立体感的艺术境界。再从自身感受来说:山光、水光、月光,是眼睛的视觉所感到的;芰花、荷花的香气,是鼻子的嗅觉所感到的;清风——夜凉,是皮肤的触觉以及耳朵的听觉听感到的;而“南楼一味凉”的“味”字,还隐含着口舌的味觉在起作用,好像在那里细细地美美地品尝一般。总之,读者的眼睛、鼻子、耳朵、口舌、皮肤种种器官司的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种种功能,统统被调动起来,集中起来,共同参与对这南楼夜景的感觉、领略、体验。此景此情,令人生出如临其境的感受,成了自然而然的事。这便是作品的艺术魅力,诗人的艺术追求了。

  黄庭坚一生,道路崎岖坎坷,由于遭受人陷害中伤,曾贬官司蜀中六年之久;召回才几个月,又被罢官司来武昌闲居。当夜纳凉南楼,眼见明月清风,无拘无束,各行其是,想到自己每欲有所作为,却是动辄得罪,怅恨之情,于是潜滋暗长。“清风明月无人管”,正是诗人这种心绪的自然流露。

èzhōunánlóushūshì

huángtíngjiān sòngdài 

shānguāngjiēshuǐguāng pínglánshíxiāng 
qīngfēngmíngyuèrénguǎn bìngzuònánlóuwèiliáng 
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
公子¹敬爱²客,终宴不知疲。
译文:子桓公子敬爱众宾客,宴饮终日都不觉得疲累。
注释:公宴:群臣受公家之邀而侍宴。¹公子:这里是指曹丕。²敬爱:一作“爱敬”。
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
清夜游西园¹,飞盖²相追随。
译文:寂静的良夜又去西园游玩,车盖亭亭如飞地前后追随。
注释:¹西园:在邺城(今河北临漳)西。一说指玄武苑。²飞盖:轻便行进飞快的车。
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
明月澄清景¹,列宿(xiù)²正参(cēn)(cī)³
译文:明月洒下如练的清光,天上的繁星稀疏辉映。
注释:¹景:指月光。²列宿:众星。³参差:不齐的样子。
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秋兰被¹长坂²,朱华³绿池。
译文:秋兰丛生于斜斜的长坂,芙蓉遮满了一池渌水。
注释:¹被:覆盖。²长坂:斜坡。³朱华:指芙蓉,即荷花。⁴冒:覆盖。
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
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
译文:清波上跃出水底的游鱼,树枝间传来鸟儿的啼声。
神飚接丹毂,轻辇随风移。
神飚(biāo)¹接丹毂(gǔ)²,轻辇(niǎn)³随风移。
译文:大风吹动红色的车轮,马车在风中奔驰如飞。
注释:¹飚:回风。²丹毂:用红色涂饰的毂。毂,车轮中心的圆木。³辇:古代人拉的车,后多指皇室和贵族所用的车。
飘飖放志意,千秋长若斯。
飘飖(yáo)¹放志意,千秋²长若斯³
译文:我们纵情遨游,逍遥自在,好希望能这样过一千年。
注释:¹飘飖:随风飘动。这里用来形容逍遥、游乐。²千秋:千年,意思是一辈子。³若斯:如此。

  《昭明文选》中特别标立“公宴”一类,专录建安诗人那些歌咏风月、叙述酣宴的诗章。而曹植的这首《公宴》即可视为其中之冠,此外如建安七子中的王粲、刘桢、阮瑀、应瑒等人也都有以“公宴”为题的诗,可见当时此种风气之盛。

  曹丕与曹植可以说是当时邺下文人集团的中心人物,钟嵘《诗品序》中就说过:“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所以此诗的一开头就说曹丕敬爱宾客,设宴款待,客人们也都兴致勃勃,直到宴会终了还不知疲倦。这领起的两句可以说是总写,以下便是详述了:清幽的夜晚去游览西园,轻捷如飞的车辆络绎不绝,一辆随着一辆。曹丕的《芙蓉池作》中说“逍遥步西园”,王粲《杂诗》中也曾说“日暮游西园”,可见“西园”是邺下文人常去聚会的去处。此夜明月皎洁,在清澈如水的月光下一切景物都显得朗然无滓,天上繁星密布,似乎由于诗人们的聚会而更添光彩。秋日的兰花覆盖着长而隆起的坡地,红色的荷花星星点点地在碧绿的池水上探出头来,池中的游鱼时而跃出清波,高高的树枝上也不时传来悦耳的鸟声,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似乎进入了一种美妙完善的境界。迅捷的风与诗人们乘坐的华美车辆一同前进,轻快的车轮就像随风而动,令人有飘飘欲仙,凌空而起的感觉。因而结句说:让我们逍遥自在地纵情游玩,畅开胸怀,但愿千秋万岁,永远如此。

  此诗的情调高昂而欢畅,分明是曹植少年得志,生活欢乐的真实写照,这在曹植的诗集中,尤其在他后期的创作中是十分罕见的。其中充满着积极向上、高亢振奋的精神,刘勰所说的“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文心雕龙·明诗》)大概就是指的此类作品。在这首诗中,人与自然的结合,情感与景物的交融,都组合成一种爽朗欢快的基调,“明月”“列宿”“秋兰”“朱华”“潜鱼”“好鸟”都呈现出欣欣向荣、明快活泼的气象,丝毫没有半点秋气萧索的意绪。显然,自然景观也都染上了诗人内心欢欣的感染。刘勰说文人创作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可见诗人能使外物都染上自己主观情感的色彩,这就是古人所谓的“移情”。曹植在此诗中的叙事写景也无不带有主观的欢畅情绪,正是“移情”作用的体现。

  此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秋兰”等四句出现了严密而工整的对仗,不仅词性的虚实两两相偶,而且语意也自然工俪,这种形式对后代格律诗的出现自然起了先导作用,在诗歌史上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同时,这四句由于其写景状物的明快而具有典型意义,故成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名句。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270-271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