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庄好客底虚声,药裹关心兴未清。应恐被围因鲁酒,也防完璧弃秦城。
郑庄好客底虚声,药裹关心兴未清。应恐被围因鲁酒,也防完璧弃秦城。
双螯弗讲连宵会,千橘谁教满路荣。见说高台新断手,何如自索玉杯行。
双螯弗讲连宵会,千橘谁教满路荣。见说高台新断手,何如自索玉杯行。

jǐngsūnbìngshǎnggānchángxièzhīyuējǐngshīzhī--hóngshì

zhèngzhuānghǎoshēngyàoguǒguānxīnxìngwèiqīngyīngkǒngbèiwéiyīnjiǔfángwánqínchéng

shuāngáojiǎngliánxiāohuìqiānshuíjiàomǎnróngjiànshuōgāotáixīnduànshǒusuǒbēixíng

洪适

洪适

洪适(1117~1184)南宋金石学家、诗人、词人。初名造,字温伯,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洪适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 72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斸春草。
¹枝未长秦蘅(héng )²老,走马³驮金斸(zhú)春草
译文:当莲花枝干还未长出,秦蘅已经衰老,人们赶着马,驮着金子,去买牡丹花苗。
注释:¹莲:指水中荷花。²秦蘅:香草名。秦为香草,蘅为杜衡。一说,秦为木名。³走马:骑马驰逐。走:跑。⁴斸:挖掘,砍。⁵春草:指牡丹。
水灌香泥却月盘,一夜绿房迎白晓。
水灌香泥¹却月盘²,一斸绿房³迎白晓
译文:把它栽在半月形的花盆里,培上香泥,浇上水,一夜间,绿色花苞欲放,迎着拂晓。
注释:¹香泥:芳香的泥土。²却月盘:半月形的花盆。³绿房:指含苞的花蕾。花未开时,花苞为绿色,故称。⁴迎白晓:迎着黎明开放。白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美人醉语园中烟,晚华已散蝶又阑。
美人¹醉语²园中烟,晚华已散³蝶又阑(lán)
译文:美人们说话带着醉意,花园中轻烟缭绕,傍晚花瓣儿已经披散,蝴蝶也渐渐稀少。
注释:¹美人:指贵族男女。²醉语:醉后的胡言。³散:花开之后,花瓣松散。⁴阑:稀少。
梁王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
梁王¹老去罗衣²在,拂(fú)³风吹蜀国弦
译文:老一代贵族渐渐逝去,但他们的后辈仍穿着罗衣,赏花玩乐合着《蜀国弦》的曲调。
注释:¹梁王:指汉文帝的儿子梁孝王刘武,这里借指上文中“走马驮金”的老一代贵族。²罗衣:原指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此指牡丹的花叶。³拂袖:掠过衣袖;舒展衣袖。⁴蜀国弦:乐府相和歌辞名。又名《四弦曲》《蜀国四弦》。
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
归霞¹(pèi)²蜀帐³昏,嫣(yān)落粉罢承恩
译文:夜幕降临,遮花的帷帐渐渐昏暗,宴席已散,粉雕玉琢的花儿也开始蔫败萎凋。
注释:¹归霞:即晚霞,这是李贺特有的一种用词方式。²帔拖:晚霞拖曳着的长长影子。帔,古代披在肩背上的服饰。归霞帔拖,写残花之景,像衣帔下垂。³蜀帐:指用精美的蜀锦制成的护花帷幕。⁴嫣红:艳美的牡丹花。嫣,同蔫,指花凋萎。⁵落粉:卸妆。指花朵枯萎。⁶承恩:受到恩宠,蒙受恩泽。
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
(tán)郎谢女¹眠何处?楼台²月明燕斸语。
译文:公子哥儿和小姐们都到哪儿去了,楼台上月光明亮,夜空中只有燕子叽叽叫。
注释:¹檀郎谢女:泛指游玩赏花的贵族青年男女。檀郎:指晋朝文人潘岳。谢女:犹谢娘。唐人惯用来泛指少女。²楼台:当年观花处。

  前四句写栽种、花开。“莲枝未长秦蘅老”(秦蘅也是一种香草),点明是暮春时节,“走马驮金”是说牡丹价格之高,斸就是挖,春草就是牡丹。“水灌香泥却月盆”是说牡丹的种植环境是“香泥”和“却月(半月形)盆”;“一夜绿房迎白晓。”绿房指花苞,迎白晓指迎着黎明开放。

  中间四句既写花期不久,亦写贵族富贵不常在。“美人醉语园中烟,晚花已散蝶又阑。”一句写牡丹繁盛之时国色天香,美艳动人,像娇媚的美人在园中烟雾里嫣红若语。但这个美景不常在,黎明开放晚上就花散蝶飞,极写繁荣之景之短促。“梁王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梁王”指汉文帝的儿子梁孝王刘武,这里借指上文中“走马驮金”的老一代贵族。“蜀国弦”乐府曲名,代指音乐。全句说,老一代的贵族渐渐老死(势力渐微),但是他的下一代仍穿着罗衣,合着音乐赏花玩乐。

  后四句接上文,继续借物寓人,以花写人。“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 “归霞帔拖”写残花之景,像衣帔下垂,蜀帐即用蜀纸做的护花罩。全句说,花儿凋零,花帐也失去了光彩,嫣红的花朵飘落,失去了主人的宠爱。隐喻老一辈贵族老死,新一辈贵族失去了当权者(皇帝)的宠爱和恩泽。“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檀郎:潘岳,小名檀奴,谢女:谢安蓄妓;檀郎谢女借指贵族青年男女。楼台:当年观花处。全句说:贵族的青年男女又有什么归宿呢,当年喧嚣一时的观花楼台只有燕子在明月下対语。

参考资料:
1、 《李贺诗选》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ISBN:7806093087,64页。
2、 李贺,《李贺诗歌渊源及影响研究》,李德辉,凤凰出版社,2010年10月,ISBN:9787550600157。

dānzhǒng--

liánzhīwèizhǎngqínhénglǎozǒutuójīnzhǔchūncǎo

shuǐguànxiāngquèyuèpán绿fángyíngbáixiǎo

měirénzuìyuánzhōngyānwǎnhuásàndiéyòulán

liángwánglǎoluózàixiùfēngchuīshǔguóxián

guīxiápèituōshǔzhànghūnyānhóngluòfěnchéngēn

tánlángxièmiánchùlóutáiyuèmíngyàn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¹山有无。
译文:天空将降瑞雪,湖面上阴云密布;层叠的楼台与青山,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注释:惠勤、惠思:均为余杭人,善诗。¹明灭:依稀模糊,似有若无。忽隐忽现。形容楼台山峦。
水清出石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水清出石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¹
译文:我漫步山中,溪水清清,直见水底的石块,游鱼来往,历历可数;幽深的树林没个人迹,只听到鸟儿喧闹相呼。
注释:¹鸟相呼:一作“鸟自呼”,言鸟相和而鸣,如自呼名字。
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
腊日¹不归对妻孥(nú),名²寻道人³实自娱。
译文:今天是腊日,我不在家陪着妻子儿女,说是去寻访僧人,其实也为的是自乐自娱。
注释:¹腊日: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十二月一日,有的说是十二月八日。²名:名义上。³道人:有道之人,此指和尚。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¹前路盘纡。
译文:僧人的禅房坐落何处?喏,就在那宝云山前,小道狭窄,弯弯曲曲。
注释:¹宝云山:在西湖北面,有宝云寺。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
孤山¹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
译文:孤山独自耸立,有谁肯在这里结庐?只有僧人,道行深厚,与山相傍护。
注释:¹孤山:在杭州西湖。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pú)¹
译文:到了,那纸窗,那竹屋,幽深而又暖和,惠勤与惠思,裹着僧衣,正在蒲团上打坐。
注释:¹团蒲:即蒲团,和尚坐禅的用具。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bū)¹
译文:天寒路远,仆夫催着回家,告别时,还未到黄昏日暮。
注释:¹晡:申时,黄昏之前。
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
出山回望云木合¹,但见野鹘²盘浮图³
译文:出山回望山中景色,树木都笼罩着烟云,一片模糊;有一只野鹘,在佛塔上空盘旋回互。
注释:¹云木合,云和树迷蒙成为一片。²野鹘:属鸷鸟类,飞翔迅疾。³浮图:佛塔。
兹游淡薄欢有余,到家恍如梦遽遽。
兹游淡薄欢有余,到家恍(huǎng)¹如梦遽(jù)²
译文:这次出游虽然淡薄,但我心中充溢着快乐。回到家中,神思恍惚,真像是刚从梦中醒来,那山中状况还历历在目。
注释:¹恍:恍惚。²遽遽:惊动貌。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作诗火急追亡逋(bū)¹,清景一失后难摹。
译文:我急忙提笔写下了这首诗歌,恐怕稍有延迟,那清丽的景色便从脑海中消失,再也难以描摹。
注释:¹亡逋:逃亡者。

  这首诗分入山和出山两个片断来写,而以访惠勤、惠思贯穿连缀。

  首起点出时间地点。二僧结庐孤山,孤山在西湖边,所以诗从西湖展开,说自己在一个昏沉欲雪的日子出行,见到西湖上空满积着阴云,低低地压着湖面,西湖边上的楼台与重重叠叠的青山,笼罩在烟雾之中,若有若有。这样,抓住气候特点,略加点染,展现了一幅光线黯淡的水墨图,朦朦胧胧。接着,诗人眼光从远处拉回,写近处山中,水流清浅,人迹不到,只有鸟儿啁哳宛啭。虽是近景,因为极静,又显出了山的幽深。同时水清、有人,又与节令、气候相关。

  以下诗入题,写访僧。先写未见僧人所居时,说明自己腊日不和妻子儿女团聚,特地入山访僧,是为了陶冶性情,自我娱乐。僧人住在山中,山路盘曲纡回,正是自己想去的地方。“纸窗”二句,写见到僧人所居后。僧人所居只是纸窗竹屋,僧人则拥褐而坐。轻轻点染,写出景物的幽旷与僧人淡泊的生活,揭示了僧人高尚的品藻;诗人访僧的经过,与僧人的交谈,就隐藏在会心之处,不写而写了出来;同时,自己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也是不言而喻的了。

  “天寒”句起写回程。天寒路远,所以天未晚就回家。不说是自己要回去,而说是由于僮仆相催,又点出自己与二僧谈得很投机,依依不舍。出山一看,只见云木回合,野鹘盘旋在佛塔之上。云木合,说雪意更浓,垂暮光线更昏暗,树木隐在迷雾之中;野鹘盘空,又在迷离之中点染一二清晰之景,使画面饶有深趣。这一景色,与起首四句相呼应而不重复。

  结末四句,写到家后的感受。“欢有余”应接前“实自娱”而来,说明不虚此行,游之乐及游之情都表达了出来,自己的人生观及僧人的清净有为也得到了再次肯定。而火急作诗,更加深了自己的欢快感。“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不仅写了自己的心情,也是苏轼文学创作观形象的表达。苏轼作诗强调敏捷的观察力及翔实的表达能力,善于捕捉一瞬间的情感与景物,这首诗也正体现出他的创作特色,从各个角度描绘出景与情所具有的独特的诗情画意。

  此诗的用韵也显示了苏轼诗娴熟的技巧。诗除了少数几句隔句用韵外,通首一韵到底,音节畅美自然。清纪昀批说:“忽叠韵,忽隔句韵,音节之妙,动合天然,不容凑拍,其源出于古乐府。”其中“孥”、“遽”等字都是险韵,尤为难得。

参考资料:
1、 陈迩冬.苏东坡诗词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5-16
2、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89-90
云霞堕西山,飞帆拂天镜。
云霞堕(duò)西山,飞帆¹拂天镜²
译文:云霞坠落西山,飞驶的帆船轻拂着明净的湖面。
注释:豁然阁:在今江苏吴江,濒临太湖。¹飞帆:飞驶的帆船。²天镜:指明净的湖面
谁开一窗明,纳此千顷静。
谁开一窗明,纳此千顷静。
译文:是谁开的这扇窗呢?凭倚窗前,太湖千顷碧波尽收眼底。
寒蟾发淡白,一雨破孤迥。
寒蟾(chán)¹发淡白,一雨破孤迥(jiǒng)²
译文:天上的明月发出淡淡的白光,一阵风挟来了一霎雨,划破这孤寂的意境。
注释:¹寒蟾:冷月,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称。²孤迥:孤寂意。
时邀竹林交,或尽剡溪兴。
时邀竹林¹交,或尽剡(shàn)²兴。
译文:时而邀来志趣高尚的竹林之友,时而出访知交,如王子猷雪夜访戴。
注释:¹竹林:指竹林七贤。²剡静:即曹娥江上游,在浙江嵊县南。
扁舟还北城,隐隐闻钟磬。
(piān)¹还北城,隐隐闻钟磬。
译文:一叶扁舟返回北城时,只隐隐听到钟磬之声远远传来。
注释:¹扁舟:小舟。

  这首诗描写诗人在闲暇之余黄昏泛舟游太湖的所见所感以及乘舟返城的过程。全诗高雅淡远,浑然一体。充分表现出作者游玩时闲适以及对豁然阁的依依眷顾之情。

  “云霞堕西山,飞帆拂天镜。”句写诗人黄昏出游,飞帆驶入澄静的太湖。“云霞堕西山,飞帆拂天镜。”诗一开始就把人们引入奇美的境界,绚丽多姿的晚霞在西山上空飘浮,清风徐吹,帆船轻轻划破水平如镜的湖面,这景象,令人想起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中间四句写诗人登上了豁然阁,凭窗远眺。阁窗直对湖面,湖光映照得十分明亮。他赞叹这窗开得巧,凭倚窗前,太湖千顷碧波尽收眼底。当幽暗的夜的帷幕缓缓下降的时候,湖景倍加奇丽,映照水面的明月射出淡淡的白光,朦胧而又神秘。一阵风挟来了一霎雨,破坏了平静,把如璧的湖月撕得粉碎,仿佛沉人了湖底。

  “时邀竹林交,或尽剡静兴。”句概述诗人的志趣。他时而邀朋聚会,这些朋友志趣高尚,如同晋代的竹林七贤;他又时而出访知交,如王子猷雪夜访戴,全凭兴趣。

  结尾二句写乘舟返城。诗人乘着轻快的小船返回北城,途中隐隐约约听见清脆悠扬的钟磬声发自附近的庙宇。诗人隐隐流露了对豁然阁的依恋之情。

  这首五古文笔轻淡,诗思摇漾。其中前两句一“堕”一“拂”,高阁之崇,湖水之阔尽现。次二句以“一窗明”纳“千顷静”,形成视觉与听觉之通感效果,末二句以一叶扁舟遥协“飞帆拂天镜”,然又忽折笔势,将此轻快的动感复引入“隐隐闻钟磬”的幽深而空灵的静境。明显受了中唐诗人韦应物“高雅闲淡”的山水诗的影响。

参考资料:
1、 刘学军.中国古建筑文学意境审美.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179
2、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历代山水诗鉴赏:江山留胜迹.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125
3、 缪钺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816

huōrán--chéng

yúnxiáduò西shānfēifāntiānjìng

shuíkāichuāngmíngqiānqǐngjìng

hánchándànbáijiǒng

shíyāozhúlínjiāohuòjǐnshànxìng

biǎnzhōuháiběichéngyǐnyǐnwénzhōngqìng

昨日得卿黄菊赋,碎剪金英填作句。
昨日得卿(qīng)黄菊赋,碎剪¹金英²填作句。
译文:昨日得到了爱卿作的黄菊赋,看到这用细细剪裁的金黄色菊花,斟酌而成的词句。
注释:李俨:因被赐耶律姓,也称耶律俨,析津(今北京市西南)人,好学有诗名,为人勤敏,官至参知政事,深受道宗宠遇。¹碎剪:细翦。²金英:指菊花。
袖中犹觉有余香,冷落西风吹不去。
袖中犹觉有余香,冷落¹西风吹不去。
译文:感觉我的袖中依然残留着菊花的香气,就算是冷清的西风也吹不散。
注释:¹冷落:指冷清。

  这首诗是辽道宗耶律洪基为了回丞相李俨《菊花赋》而作。此诗通过巧妙的联想,写出秋菊独傲风寒的异质,并以此抒发诗人的敬慕之情,极富韵致。

  首句破题,点出《黄菊赋》;次句即缘《黄菊赋》意脉拓展,对《黄菊赋》进行品评。

  “金英”即黄菊,南朝梁王筠《摘园菊赠谢仆射举诗》“菊花偏可喜,碧叶媚金英”,唐陈叔达《咏菊》霜间开紫蒂,露下发贪英”,其中的“金英”皆指黄菊花而言。“碎剪”,犹言“细细地剪裁”。剪裁金英,斟酌词句,而组成一篇《黄菊赋》,由此可见李俨写作态度的认真和此赋辞藻的华美。不过,这还只是对《黄菊赋》表面辞藻形式的品评,

  三、四两句便进入神髓的品评:诗作者从读过此赋之后的感觉入笔,突出表现了黄菊亦即《黄菊赋》品格中固有的清香与贞傲。这首诗的脉络是这样:其第一句无疑是写《黄菊赋》,第二句用“金英”由《黄菊赋》切入到菊,到了三、四两,更深一层着笔,从形到神,专写留在袖中的“余香”,而且是“冷落西风吹不去”的“余香”,这是写菊,也是写赋,是借赋写菊,更是为写赋而写菊,两者兼写,相得益彰。

  这首诗的一、二两句,是用“赋”的笔法,即直陈其辞,未见其长,能见其韵味者全在三、四两句,第四句尤为神来之笔。诗家作诗,要求留好字以助警策,留好韵以助精神。这首诗的好字好韵皆在结句,因而警策,精神亦在结句,短短七个字,毫不见刀斧浪,却把全诗的精神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从诗的结构看,结句的“冷落西风”不仅用节候特征呼应和回扣首句点出的黄菊——这正是菊花开放的季节,如《礼记》所云:“季秋之月,菊有黄华”,更重要的是为黄菊渲染了环境气氛,并借以深刻地表现了黄菊的品格:“涉变节而不伤,凌九秋以愈馥。”这是作者对黄菊的赞颂,也包含着对李俨的勉励,同时,从中也表现了作者的志趣取向和审美理想。这种志趣、理想的萌动,自然应是受了李俨《黄菊赋》的启迪(李俨作《黄菊赋》“献其主”,也可能有此讽谏目的)。

参考资料:
1、 钱仲连 等.元明清诗鉴赏辞典(辽金元明):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4-5
2、 于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张学淳.辽金元明清绝句品读: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3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自古帝王州¹,郁(yù)郁葱葱²佳气³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guān)成古丘
译文:这里曾是历代帝王建都之所,周围树木葱茏繁茂,山环水绕,云蒸霞蔚。可是,四百年来的繁华隆盛已像梦一般逝去,使人感叹。那晋代的帝王将相,早已是一抔黄土,被历史遗弃。
注释:¹帝王州:指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²郁郁葱葱:草木茂盛。³佳气:指产生帝王的一种气,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⁴四百年:金陵作为历代帝都将近四百年。⁵冠:古代士以上的穿戴,衣冠连称,是古代士以上的服装,后引申为世族、绅士。⁶古丘:坟墓。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绕水恣(zì)行游¹。上尽层城更²上楼。往事悠悠³君莫问,回头。槛(jiàn)外长江空自流。
译文:绕着江岸尽情地游行游赏,登上一层楼,再上一层楼,历史旧事太过遥远,没有必要继续探寻下去,不如早点回头看看。往事如烟,就像这槛外无情的江水空自东流。
注释:¹恣行游:尽情地绕着江边闲行游赏。恣:任意地、自由自在地。²更:再,又,不只一次地。³悠悠:长久。遥远的样子。⁴回头:指透彻醒悟。佛家语“苦海无边,回头是岸。”⁵槛:栏杆。

  此诗亦为王安石晚年谪居金陵,任江宁知府时所作。在表面的表达昔盛今衰之感的同时,把自己非常复杂的心境,也暗含于诗作之中。

  金陵城自古以来便是帝王之州,唐代刘禹锡曾作《西塞山怀古》一诗:“王睿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然而,王安石看到的与刘禹锡所见大不相同,这里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王气正盛之地,佳气上浮。但那是晋代的事情,已经过去四百年了,晋代的白衣胜雪,衣冠之族,已经成为一座座古墓,回首往事的时候,这些是怎堪回首呀。末句借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名句,表达的是同样的昔盛今衰的怅然之情。将自己的理想寄托在过去的时代里,这是诗歌中常用的写法,借此来表明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使诗歌具有一种“高古”的气象。

  作者独自一个人绕着江水边上行游,然后登上高楼。“绕水游”是排遣心中的愁绪或不平事的一种办法,在这里,作者借这种典型的动作来表现内心的无边愁绪。好在这种“绕水游”并不受外在任何事物的限制,可以“恣行”,随意地到处走走。但是,这是一种多么无奈的自由啊,王安石所追求的,是推行新法,实现强民富国的愿望,而现在,只能是“绕水游”而已,慨叹之声,达于纸上。古人在诗中所抒写的,常常不是“达则兼济天下”的顺境,而是“穷则独善其身的”逆境,但到底心还被“达”的愿望所牵绊,所以读这样的诗句的时候,要看出作者表面闲适的背后,是无穷的凄凉与热切的期盼。“上尽层楼”含有中国古代的“登高怀远”“登高而愁”的文化密码。从东汉末年时期的王粲写《登楼赋》开始,这个动作就被赋予了思念故国之情。而唐代王之涣的一首《登鹳雀楼》则是从人生哲学意味上诠释了这一个典型的动作、典型的场景。在这里,作者是思念故国(首都)呢,还是“欲穷千里目”呢?通过上文的表面闲适与内心焦虑,我们可以看到他所思念的,正是重回故国,再造宏业;通过后文的回忆往事,我们又可以知道作者这时的心理是放弃思念故国的想法,而注重对往事的追寻,注意对往事从文化意义上进行思考;我们还可以认定,作者是想“登高望远”,而这里的“远”,不是空间上的,而是时间上的,表明作者独特的意趣和别具怀抱。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说:“诗若只有一种解释便不是好诗。”一首真正的好诗,就是可以这样多方面地甚至地矛盾地刺激读者去思考,去与自己的人生体验结合起来,思考诗歌的同时,也思考人生的选择甚至人类的境遇。“更上楼”,不是上到楼的顶端再往上走,而是不断地一次又一次地登楼。往事悠悠而去了,你不要问我在想些什么,回头看过去的时候,只能看见窗外的长江,在日夜不息地向东流去。结句也是化用唐人诗句,王勃的《滕王阁诗》,作者在这里却别有怀抱:可以理解为,历史是无情的,就像东流之水,一直向前,或许人类所为的一切只是这水的片刻停留,没有太大的意义;也可以理解为,不论目前我的遭遇如何,但我所做的一切,都如长江水一般,是一种永恒的存在;或者联系《滕王阁诗》原文前一句:“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的反问,问当今的皇帝“今何在”,表达自己期待着重回朝廷的愿望。但似乎一切都不重要了,就像长江水,一直流着,流着。

参考资料:
1、 刘石主编;清华大学《宋词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 .宋词鉴赏大辞典 :中华书局 ,2011.08 :第165页 .

nánxiāng ·wángzhōu

wángānshí sòngdài 

wángzhōu cōngcōngjiā bǎiniánláichéngmèng kānchóu jìndàiguānchéngqiū 
ràoshuǐxíngyóu shàngjìncéngchénggèngshànglóu wǎngshìyōuyōujūnwèn huítóu jiànwàichángjiāngkōngliú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