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炎天千里移,不期繁蕊便盈枝。向来浑是西垣客,忆得看花草制时。
六月炎天千里移,不期繁蕊便盈枝。向来浑是西垣客,忆得看花草制时。

wēihuāliùyuèzhìyángzàidàoshíjīnyǒuhuāmǎnshùyīnshìèr--hóngshì

liùyuèyántiānqiānfánruǐ便biànyíngzhīxiàngláihúnshì西yuánkànhuācǎozhìshí

洪适

洪适

洪适(1117~1184)南宋金石学家、诗人、词人。初名造,字温伯,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洪适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 72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咫尺凤衾鸳帐,欲去无因到。虾须窣地重门悄。认绣履频移,洞房杳杳。强语笑。逞如簧、再三轻巧。
(zhǐ)¹凤衾(qīn)²鸳帐³,欲去无因到。虾须(sū)重门悄。认绣履频移,洞房杳(yǎo)。强语笑。逞如簧(huáng)、再三轻巧。
译文:她的闺房近在咫尺,我想要去找她却找不到理由。房间里寂静幽暗,透过拂地的门帘,能辨认出她那双频频移动的绣鞋。我只能强颜欢笑,施展巧舌如簧的本事,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注释:¹咫尺:指距离很近。²凤衾:绣有凤凰花饰的被子。³鸳帐:绣有鸳纹的帐帏。⁴虾须:古人以为海虾须甚长,可作门帘垂饰的穗子,故虾须成了门帘的代称。⁵窣地:拂地。⁶杳杳:幽暗的样子。⁷如簧:巧舌如簧。
梳妆早。琵琶闲抱。爱品相思调。声声似把芳心告。隔帘听,赢得断肠多少。恁烦恼。除非共伊知道。
梳妆早。琵琶闲抱。爱品相思调。声声似把芳心告。隔帘听,赢得断肠多少。恁(nèn)烦恼。除非共伊知道。
译文:早起梳妆之后,她悠闲地抱着琵琶。喜欢弹奏一些男女相思的曲调。那一声声悠扬的旋律仿佛在诉说着重重心事。隔帘倾听,只觉肝肠寸断。除非她知道我的心事,否则我就会永远这样忧愁烦恼。

liántīnglínzhōngshāng--liǔyǒng

zhǐchǐfèngqīnyuānzhàngyīndàoxiāzhòngménqiāorènxiùpíndòngfángyǎoyǎoqiángxiàochěnghuángzàisānqīngqiǎoshūzhuāngzǎoxiánbàoàipǐnxiāngdiàoshēngshēngshìfāngxīngàoliántīngyíngduànchángduōshǎonènfánnǎochúfēigòngzhīdào

地险悠悠天险长,金陵王气应瑶光。
地险¹悠悠²天险³长,金陵王气应瑶光
译文:绵延的山川是多么雄奇险峻,帝王的瑞气映照着北斗七星。
注释:南朝:东晋以后,中国分裂为两部分,据有南方的是宋、齐、梁、陈四朝,为南朝。梁元帝都江陵,非建康,诗题为“南朝”是用梁元帝被西魏攻灭之事以概南朝。¹地险:指金陵地势险要。西晋张勃《吴录》:诸葛亮谓孙权曰:“秣陵地形,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²悠悠:绵长的样子。与“长”义近,前者言时间久远,后者状空间长远。³天险:指长江天堑。⁴金陵王气:《太平御览》卷十七引《金陵图》云:“昔楚威王见此有王气,因埋金以镇之,故曰金陵。秦并天下,望气者言江东有天子气,凿地断连冈,因改金陵为秣陵。”金陵:即今江苏南京。王气,帝王的祥瑞之气。⁵瑶光:北斗七星的第七颗星。吴地属斗宿分野,故说“应瑶光”。
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
休夸此地分天下¹,只得徐妃²半面妆³
译文:不要夸耀金陵能够平分天下,南朝就像徐妃的半面妆,只不过拥有了半面江山。
注释:¹分天下:分有天下一半。²徐妃:即梁元帝的妃子徐昭佩。因容貌不甚出色受到梁元帝的冷遇。³半面妆:《南史·后妃下》载:徐昭佩“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

  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诗的前两句写南朝都城金陵据山川之险,又上应天象;后两句借徐妃以半面妆接待梁元帝事,讽刺南朝皇帝拥有半壁江山的可悲。诗人别出心裁,巧妙运用典故,以小见大,并借题发挥,在对南朝皇帝的讽剌中隐寓对晚唐君主苟安现状的不满,寄托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全诗篇幅虽小,含意却深。

  该诗的显著特征是采用了拼接组合的对比手法,揭示南朝短命的原因。

  前两句谓六朝建都的金陵有虎踞龙盘之固,且面临长江天堑,南朝统治者自持天地之险,王气上应天象,可以江山永固,划江而立,长保均分天下之势。然而除了东晋以外,在此建都的政权存在时间都不长,六个朝代像走马灯一样不停更换,这往往引起史家与诗人深深的思考。

  李商隐的这首诗在六朝亡国的万千头绪中拈出一端:“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徐妃半面妆”谓梁元帝与妃子徐昭佩不和。徐妃以妒出名,后被元帝逼死。这本是宫闱异闻,不关乎南朝兴亡的国事。再则梁元帝建都江陵,也不是建康。诗人以萧梁事概括江左南朝,属以点代面;徐妃以“半面妆”讽刺梁元帝一眼眚瞎,发泄对元帝冷置的不满,原本属于后宫争宠琐事,诗人则大而化之,以偏概全,借此讥讽南朝只拥有半壁江山的可悲。诗人借题发挥,将“半面妆”和南朝统治者自恃的“分天下”的心理联系在一起,用“半面妆”这种蔑视帝王权威的嘲弄戏谑,轻轻抹倒南朝皇帝所夸耀的形胜与王气,不但使事灵变,妙语解颐,讽刺尖刻而不失幽默,而且在讽刺中表露了对不图进取,但求苟安的统治者的批判。

  从结构上看,前两句先从负面蓄势,第三句的“休夸”为全诗枢纽,逼出下句,而“此地分天下”则承上二句。末句“只得”的限制,宾语“徐妃半面妆”配合得横岭侧峰,使此句言外有言,语脉摇曳而用意深邃,匠心独运。首句“地险悠悠天险长”,句内反复出现两个“险”字,正是全诗负面的“关键词”,再加上复音词“悠悠”的拖腔拉调,更显露了对持险可以固若金汤的统治者心态的批驳讥讽。从构思上看,这首诗单举萧梁事以概南朝,举的又是“半面妆”这种小事,采取以小见大、借题发挥之法。表面上是写南朝兴废之事,其中实则有晚唐的影子。晚唐政权的力量日渐衰微,实力甚至比不上南朝中分天下的半统局面。所以,这首诗不仅在怀古,实为现实当局而发,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才是此诗更重要、更深刻的用心所在。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主编.唐诗鉴赏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2:1483-1484
2、 霍松林主编.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744
歌音未息,早见那边走出个美人来,翩跹袅娜,与凡人大不相同。有赋为证:
歌音未息,早见那边走出个美人来,翩跹袅娜,与凡人大不相同。有赋为证:
译文:歌音还没有停歇,便见到那边走出一个人来,蹁跹袅娜,与普通人大不相同。有赋为证: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靥笑春桃兮,云髻堆翠;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纤腰之楚楚兮,风回雪舞;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蛾眉欲颦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欲止而仍行。羡美人之良质兮,冰清玉润,慕美人之华服兮,闪烁文章。爱美人之容貌兮,香培玉篆;比美人之态度兮,凤翥龙翔。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蕙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应惭西子,实愧王嫱。生于孰地,降自何方?若非宴罢归来,瑶池不二;应定吹箫引去,紫府无双者也。
方离柳坞¹,乍²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³;将到时,影度回廊。仙袂(mèi)乍飘兮,闻麝兰之馥(fù);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靥(yè)笑春桃¹⁰兮,云髻(jì)堆翠¹¹;唇绽樱颗¹²兮,榴齿¹³含香。纤腰之楚楚¹⁴兮,风回雪舞¹⁵;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¹⁶。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¹⁷;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蛾眉欲颦(pín)兮,将言而未语¹⁸;莲步¹⁹乍移兮,欲止而仍行。羡美人之良质兮,冰清玉润,慕美人之华服兮,闪烁²⁰文章²¹。爱美人之容貌兮,香培玉篆(zhuàn)²²;比美人之态度兮,凤翥(zhù)龙翔²³。其素若何²⁴?春梅绽雪²⁵;其洁若何?秋蕙披霜²⁶;其静²⁷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²⁸若何?龙游曲沼²⁹;其神若何?月射寒江。应惭西子,实愧王嫱(qiáng)³⁰。生于孰³¹地,降自何方?若非宴罢归来,瑶池³²不二;应定吹箫引去,紫府³³无双者也。
译文:既像鸟儿掠出柳林,又像蝴蝶飞离花房。美丽的仙子啊,你走到哪里都是风光一片,就连园中的小鸟看见你,都会惊讶你的美丽,离开枝头,跟在你的身后飞鸣殷勤。你轻盈的脚步刚一移动,你苗条的身影,就在九曲回廊上摇曳光临;你宽阔的衣袖刚一飘起,浓郁的兰麝早已芳香沁人;你荷花般的裙裾轻轻移动,早已传来环佩叮咚的一片玉音。脸上的笑靥能和春桃媲美,祥云般的发髻,像流淌的小溪垂洒在耳鬓。微笑的玉口如樱桃般大小,石榴般的牙齿,含香红唇。看那妖娆的身段,颤微微的就像雪花飞舞,清风吐波静无尘。和珠玉钗环交相辉映的,是那鹅黄和鸭绿。在眉毛和额头上,蕴含着彩色的光晕。你在万花丛中时隐时现,生气和高兴,都一样的美丽动人。你在池边留恋玩赏,风吹衣带,轻飘飘的,美轮美奂。蚕丝般的眉毛将要皱起,想要说话,却欲言又止,始终没有发出声音。莲花般的脚步轻轻抬起,想要停下来却又落在地上向前找寻。我爱慕仙子的优良品质,像冰那样晶莹清澈透明,像玉那样洁白清芬。我爱慕仙子的华贵衣裳,闪烁的光彩映衬出灿烂的花纹。我爱慕仙子那倾国倾城的容貌,如同用香料做成了玉石,然后再雕出那美得天下难找,地上难寻的玉人。仙子的风姿好有一比啊,就像飞舞的凤凰在空中舒展,又像起舞的神龙在云中歌吟。你的洁白像什么,白梅带雪开在早春。你的清纯像什么,秋蕙披霜不染纤尘。你的宁静像什么,幽谷青松自成独林。你的艳丽像什么,朝霞映红池塘里的缤纷;你的文雅像什么,长龙在曲池中缓缓悠游的波纹;你的神采像什么,犹如晶莹的江水照着皎洁的月儿画一轮。这样沉鱼落雁的容貌,哪个美人能比得上啊?羞愧了那位浣纱沉鱼的西施女;还有那位远嫁塞北,让空中飞行的大雁看见她,只顾欣赏美丽,忘了扇动翅膀而跌落云头的王昭君。太神奇了,我的仙子啊!你生在何地,来自何方?为何长得这样美丽,这样动人?我相信,就是在天上的瑶池也找不到像你这样的第二个,那里的七仙女,没有你这样举止文雅,丰姿绝伦。至于在神仙洞府里,你的容貌,更是天上难找,地下难寻。独一无二,俊俏超群。我知道了:你是从天庭宴会上刚刚归来,你是不是坐在瑶池边上的,那位最美丽最尊贵的上座佳宾。你是仙宫中举世无双的好姑娘,天地间最最美丽的化身。你究竟是谁啊?我的警幻仙子,如此的美丽,你是一位绝无仅有的神仙美人。
注释:¹柳坞:柳树成林如屏障。坞:小的障堡。²乍:初。但行处,³鸟惊庭树:说仙姑容貌美丽。《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原本说人之美,鱼鸟都感到惊艳。后来以“鱼入鸟飞”形容女子之美。⁴影度回廊:先见曲廊上身影移动。⁵仙袂乍飘兮:袂,衣袖。兮,语助词,相当于“啊”或“呀”。⁶麝兰:香料,香草。⁷馥郁:芳香浓烈。⁸荷衣:用荷花制成的衣服,神仙所穿(见屈原《九歌·少司命》)。⁹环佩:古人身上的佩玉,行动时相碰叮叮作声。¹⁰靥笑春桃:脸上笑靥艳如桃花。古人常说“桃花似笑”。¹¹云堆翠髻:乌黑的发髻如云隆起。古代女子有一种梳得很高的发式叫云髻。堆,隆起。“翠”、“青”、“绿”等词,常代“黑”作形容头发颜色的修饰词。¹²唇绽樱颗:形容嘴唇好像樱桃绽裂。¹³榴齿:形容牙齿如石榴颗粒。¹⁴楚楚:原指鲜明的样子,引申为好看。¹⁵回风舞雪:形容身姿蹁跹。¹⁶满额鹅黄:六朝时,妇女于额间涂黄色为饰,称“额黄”,到唐代还保持着这种妆饰。¹⁷宜嗔宜喜:意思是不论生气还是高兴,总是很美的。¹⁸“蛾眉”二句:意思是说笑恼之情见于眉目之间,有一种欲言未言的神态。颦,皱眉头。¹⁹莲步:旧时称美人纤足行步为莲步。²⁰闪灼:鲜明,绚烂。²¹文章:花纹。这四句说仙姑性行如冰之清、玉之润,衣着鲜明、华美。²²香培玉篆:好像用香料造就,美玉雕成。²³凤翥龙翔:龙飞凤舞,形容风采姿态的高超。翥,鸟飞。²⁴其素若何:意思是:“她素雅的风格像什么?”²⁵绽雪:在雪中开放。²⁶披霜:覆盖着霜。²⁷静:稳重,端庄。²⁸文:文彩。²⁹龙游曲沼:传说龙耀五彩,所以用游龙来作比喻。沼,池子。³⁰王嫱:即王昭君。³¹孰:何。³²瑶池:神话中的仙境,西王母所住的地方。³³紫府:神话中的仙境,在青丘山上,天真仙女曾游此地。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迟日¹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译文:沐浴在春光下的江河山川是如此秀丽,春风拂过送来阵阵花香。
注释:¹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泥融¹飞燕子,沙暖睡鸳(yuān)(yāng)²
译文:泥土已经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注释:¹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²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

  这首诗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写出了一派生意盎然的春色,格调清新,意境明丽,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春风花草香”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泥融飞燕子”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沙暖睡鸳鸯”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和春意之中。

参考资料:
1、 马玮.中国古典诗词名家菁华赏析 杜甫: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4:162-164
2、 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33-534
3、 傅德岷.唐诗名篇赏析:巴蜀书社,2012:183-185

jué

 tángdài 

chíjiāngshān chūnfēnghuācǎoxiāng 
róngfēiyàn shānuǎnshuìyuānyāng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白日¹²山尽(jìn)³,黄河入海流。
译文:站在高楼上,只见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注释:¹白日:太阳。²依:依傍。³尽:消失。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yù)¹²千里目³,更上一层楼。
译文: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注释:¹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²穷:尽,使达到极点。³千里目:眼界宽阔。⁴更:再。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诗的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

  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

  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而称太阳为“白日”,这是写实的笔调。落日衔山,云遮雾障,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光辉,此时显得更加暗淡,所以诗人直接观察到“白日”的奇景。至于“黄河”。当然也是写实。它宛若一条金色的飘带,于辽阔大地上蜿蜒。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非最高层)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但其含意深远,耐人探索。“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发表议论,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写景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从而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也正因为如此,这两句包含朴素哲理的议论,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这应当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像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后两句也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绝句总共只有两联,而两联都用对仗,如果不是气势充沛,一意贯连,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离破碎。这首诗,前一联用的是正名对,所谓“正正相对”,语句极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后一联用的是流水对,虽然两句相对,但是没有对仗的痕迹。所以说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2-73

dēngguànquèlóu

wángzhīhuàn tángdài 

báishānjìn huánghǎiliú 
qióngqiān gèngshàngcéngló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