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壁插青冥,层岩覆化城。空中清磬发,幽处慧灯明。
峭壁插青冥,层岩覆化城。空中清磬发,幽处慧灯明。
万瓦足云气,四檐无雨声。丰干不饶舌,此地孰知名。
万瓦足云气,四檐无雨声。丰干不饶舌,此地孰知名。

hányán--hóngshì

qiàochāqīngmíngcéngyánhuàchéngkōngzhōngqīngqìngyōuchùhuìdēngmíng

wànyúnyánshēngfēnggànráoshéshúzhīmíng

洪适

洪适

洪适(1117~1184)南宋金石学家、诗人、词人。初名造,字温伯,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洪适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 72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满城烟水月微茫,人倚兰舟唱。常记相逢若耶上,隔三湘,碧云望断空惆怅。美人笑道:莲花相似,情短藕丝长。
满城烟水¹月微茫²,人倚兰舟³唱。常记相逢若耶(yé)上,隔三湘,碧云常断空惆(chóu)(chàng)。美人笑道:莲花相似,情短藕(ǒu)长。
译文:水上升起的烟雾弥漫了全城,月亮若明若暗,依稀有美人斜倚在兰舟的船榜上低唱,曾记得我们在若耶溪畔相遇。隔着乘风破浪的三湘,望穿了碧水云天也只是白白地失望、虽然在一起的时间很短,情思却像藕丝那样长。
注释:¹烟水:指水上升起的如烟雾气。²微茫:若明若暗,模糊不清。³兰舟:兰林木做的船。后用作对船的美称。⁴若耶:溪名,在今浙江绍兴东南若耶山下。相传西施曾于此浣沙,又名“浣沙溪”。⁵三湘:湖南漓湘、蒸湘、潇湘三水的合称。也泛指湘江流域一带。⁶惆怅:失常伤感。⁷丝:谐为“思”。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轻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采莲人和¹采莲歌,柳外轻舟²过。不管鸳(yuān)(yāng)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³。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译文:采莲女唱着采莲歌,荡着轻舟缓缓地行进在柳外,夜晚惊到别人鸳鸯梦,那有如何,有人独自到江边的楼上睡觉,伤心不要唱南朝的旧曲,思亲、亡国的眼泪止不住流淌。
注释:¹和:应和;跟着唱。²轻舟:小船。³江楼:江边的楼台。⁴卧:睡倒,躺或趴。⁵南朝旧曲:指南朝陈后主乐府曲《玉树后庭花》。⁶司马泪痕:指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里指思亲之泪,亡国之痛。

  该小令上片写水月迷濛之夜,“满城烟水月微茫,人倚兰舟唱”。在作者笔下,夜色别有一种韵味,别有一种神秘。水气与“微茫”的月色联成一气,具有一种朦胧之美。朦胧之中,采莲的少女斜倚兰舟,唱着心中的歌,给人亦真亦幻的感觉。倚舟低唱之人对远方恋人的深沉怀念,情景交融,和谐一致。特别是以荷花比情人,以藕丝喻情思,不仅形象切贴,更把那种热烈缠绵的感情表达无遗。

  下片写采莲人的歌声惊破了梦中聚首的鸳鸯美梦,只好深夜独卧江楼,不禁思绪滚滚,热泪潸潸,伤心莫唱南朝旧曲。这委婉地写出了男婚女恋、独梦相思之情,而且把相思的一往情深的情人之恋、故土之思、亡国之痛、兴亡之叹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把作品的思想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该曲虽然在极小的篇幅内容却纳入了丰富的内涵,同时也在于作品含蓄委婉的表现方法,使得全曲有了异乎寻常的内涵和表现力,体现了作者不凡的艺术手法,有着咀嚼不尽的余味。

参考资料:
1、 白寿彝、启功等.文史英华-散曲卷:湖南出版社,1993年
2、 张红霞.《元曲三百首 》 :太白文艺出版社,2010年:4页

xiǎotáohóng··mǎnchéngyānshuǐyuèwēimáng--yángguǒ

mǎnchéngyānshuǐyuèwēimángrénlánzhōuchàngchángxiāngféngruòshàngsānxiāngyúnwàngduànkōngchóuchàngměirénxiàodàoliánhuāxiāngshìqíngduǎnǒuzhǎng

cǎiliánréncǎiliánliǔwàiqīngzhōuguòguǎnyuānyāngmèngjīngyǒurénshàngjiānglóushāngxīnchàngnáncháojiùlèihénduō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痤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嘿然。王且去,痤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痤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niè)¹公子名,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名。鞅少好刑名之学²,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痤(cuó)知其贤,未及进³。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嘿然。王且去,痤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痤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王色¹⁰不许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¹¹去矣,且见禽¹²。”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名,岂不悖¹³哉!”
译文: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姓姬。公孙鞅年轻时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侍奉魏国国相公叔座做了中庶子。公叔座知道他贤能,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正赶上公叔座得了病,魏惠王亲自去看望他,说:“你的病倘有不测,国家将怎么办呢?”公叔座回答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虽然年轻,却有奇才,希望大王能把国政全部交给他,由他去治理。”魏惠王听后默默无言。当魏惠王将要离开时,公叔座屏退左右随侍人员,说:“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魏王答应了他的要求就离去了。公叔座召来公孙鞅,道歉说:“刚才大王询问能够出任国相的人,我推荐了你。看大王的神情不会同意我的建议。我当先忠于君后考虑臣的立场,因而劝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该杀掉他。大王答应了我的请求。你赶快离开吧,不快走马上就要被擒。”公孙鞅说:“大王既然不能听您的话任用我,又怎么能听您的话来杀我呢?”终于没有离开魏国。惠王离开后,对随侍人员说:“公叔座的病很严重,真叫人伤心啊,他想要我把国政全部交给公孙鞅掌管,完了又劝我将他杀死,难道不是糊涂了吗?”
注释:¹庶孽:旁支侧出或妾生之子。²刑名之学:战国时以申不害为代表的法家一派。主张循名责实,以推行法治,强化上下关系。刑,通“形”。指形体或事实。名,指言论或主张。³进:推荐、保举。⁴会:适逢,正赶上。⁵有如不可讳:倘有不测。不可讳,亦作“不讳”。死亡的婉转说法。讳,忌讳,隐瞒。⁶社稷:国家政权的代称。社,土地神。稷,谷神。以古代君主都祭祀社稷,故以代称国家。⁷嘿:同“默”。⁸言:指推举。⁹若:你。¹⁰色:脸色,神情。¹¹疾:快,迅速。¹²禽:同“擒”拘捕,捕捉。¹³悖:荒唐,糊涂。
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后五日,复求见鞅。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罢而孝公复让景监,景监亦让鞅。鞅曰:“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请复见鞅。”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罢而去。孝公谓景监曰:“汝客善,可与语矣。”鞅曰:“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诚复见我,我知之矣。”
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mù)公之业¹,东复侵地²,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fú)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³卫鞅。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后五日,复求见鞅。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罢而孝公复让景监,景监亦让鞅。鞅曰:“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名。请复见鞅。”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名。罢而去。孝公谓景监曰:“汝客善,可与语矣。”鞅曰:“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诚复见我,我知之矣。”
译文:公叔座死后不久,公孙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在全国寻访有才能的人,要重整秦穆公时代的霸业,向东收复失地,他就西去秦国,依靠孝公的宠臣景监求见孝公。孝公召见卫鞅,让他说了很长时间的国家大事,孝公一边听一边打瞌睡,一点也听不进去。事后孝公迁怒景监说:“你的客人是大言欺人的家伙,这种人怎么能任用呢!”景监又用孝公的话责备卫鞅。卫鞅说:“我用尧、舜治国的方法劝说大王,他的心志不能领会。”过了几天,景监又请求孝公召见卫鞅。卫鞅再见孝公时,把治国之道说的淋漓尽致,可是还合不上孝公的心意。事后孝公又责备景监,景监也责备卫鞅。卫鞅说:“我用禹、汤、文、武的治国方法劝说大王而他听不进去。请求他再召见我一次。”
注释:¹缪公之业:指秦穆公修德行武,开拓疆土,争霸诸侯的事业。详见卷五《秦本纪》“孝公元年令”。缪,通“穆”。²东复侵地:指原属晋国的河西地区。晋献公死去以后,流亡在外的晋公子夷吾为了争夺君位“使人请秦,求入晋”,并表示“诚得立,请割晋之河西八城与秦”。及夷吾立为晋君,“背约不与河西城”。秦穆公十四年(前646),晋乘秦饥,兴兵攻秦,结果晋惠公夷吾反被秦生擒,只好与秦盟,“献其河西地”。后来“秦以往者数易君,君臣乖乱,故晋复强”,把原先割让给秦国的河西之地,又重新夺回。见卷五《秦本纪》,参见卷三十九《晋世家》。³让:责备。⁴说:规劝,劝说。⁵帝道:相传为尧舜等五帝治理国家的方法。⁶益愈:反复前日之论,稍加修正。由帝道渐入王道。⁷未中旨:未能与孝公的心意相合。⁸王道:即三王之道。指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之道。⁹霸道:即五霸之道。指以尊王攘夷为号召的齐桓、晋文之道。五霸,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秦穆公、晋文公、齐桓公、宋襄公、楚庄王。他们多凭借武力威势治理国家,开拓疆土。
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厀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彊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
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厀(xī)之前于席¹名。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名。”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²,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yì)³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彊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
译文:卫鞅又一次见到孝公,孝公对他很友好,可是没任用他。会见退出后,孝公对景监说:“你的客人不错,我可以和他谈谈了。”景监告诉卫鞅,卫鞅说:“我用春秋五霸的治国方法去说服大王,看他的心思是准备采纳了。果真再召见我一次,我就知道该说些什么啦。”于是卫鞅又见到了孝公,孝公跟他谈的非常投机,不知不觉地在垫席上向前移动膝盖,谈了好几天都不觉得厌倦。景监说:“您凭什么能合上大王的心意呢?我们国君高兴极了。”卫鞅回答说:“我劝大王采用帝王治国的办法,建立夏、商、周那样的盛世,可是大王说:‘时间太长了,我不能等,何况贤明的国君,谁不希望自己在位的时候名扬天下,怎么能叫我闷闷不乐地等上几十年、几百年才成就帝王大业呢?’所以,我用富国强兵的办法劝说他,他才特别高兴。然而,这样也就不能与殷、周的德行相媲美了。”
注释:¹厀之前于席:身上跪在席子上向前膝行。厀,通“膝”。古人席地而坐,膝盖挨着席子。²三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³邑邑:同“悒悒”。郁闷不乐。⁴说:同“悦”。愉快,喜悦。⁵比德:比量德行。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於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於民。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见於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彊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於故俗,学者溺於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於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孝公既用卫鞅¹,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²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於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áo)³於民。愚者闇(àn)於成事,知者见於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彊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¹⁰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名。常人安於故俗,学者溺於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名,非所与论於法之外名。三代不同礼而王¹¹,五伯¹²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¹³焉;贤者更礼,不肖¹⁴者拘焉。”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¹⁵。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¹⁶。”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伍¹⁷,而相牧司¹⁸连坐¹⁹。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nì)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²⁰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²¹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²²本业,耕织致粟(sù)帛多者复其身²³。事末利²⁴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nú)²⁵。宗室²⁶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²⁷。明尊卑爵秩(zhì)等级,各以差次²⁸²⁹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³⁰。令既具³¹,未布³²,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³³,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zhé)³⁴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译文:孝公任用卫鞅后不久,打算变更法度,又恐怕天下人议论自己。卫鞅说:“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搞出名堂,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成功。况且超出常人的行为,本来就常被世俗非议;有独道见解的人,一定会被一般人嘲笑。愚蠢的人事成之后都弄不明白,聪明的人事先就能预见将要发生的事情。不能和百姓谋划新事物的创始而可以和他们共享成功的欢乐。探讨最高道德的人不与世俗合流,成就大业的人不与一般人共谋。因此,圣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沿用旧的成法;只要能够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孝公说:“讲的好。”甘龙说:“不是这样。圣人不改变民俗而施以教化,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顺应民风民俗而施教化,不费力就能成功;沿袭成法而治理国家,官吏习惯而百姓安定。”卫鞅说:“甘龙所说的,是世俗的说法啊。一般人安于旧有的习俗,而读书人拘泥于书本上的见闻。这两种人奉公守法还可以,但不能和他们谈论成法以外的改革。三代礼制不同而都能统一天下,五伯法制不一而都能各霸一方。聪明的人制定法度,愚蠢的人被法度制约;贤能的人变更礼制,寻常的人被礼制约束。”杜挚说:“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没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能更换旧器。仿效成法没有过失,遵循旧礼不会出偏差。”卫鞅说:“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有利于国家就不仿效旧法度。所以汤武不沿袭旧法度而能王天下,夏殷不更换旧礼制而灭亡。反对旧法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的人不值得赞扬。”孝公说:“讲的好。”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成法的命令。下令把十家编成一什,五家编成一伍,互相监视检举,一家犯法,十家连带治罪。不告发奸恶的处以拦腰斩断的刑罚,告发奸恶的与斩敌首级的同样受赏,隐藏奸恶的人与投降敌人同样的惩罚。一家有两个以上的壮丁不分居的,赋税加倍。有军功的人,各按标准升爵受赏;为私事斗殴的,按情节轻重分别处以大小不同的刑罚。致力于农业生产,让粮食丰收、布帛增产的免除自身的劳役或赋税。因从事工商业及懒惰而贫穷的,把他们的妻子全都没收为官奴。王族里没有军功的,不能列入家族的名册。明确尊卑爵位等级,各按等级差别占有土地、房产,家臣奴婢的衣裳、服饰,按各家爵位等级决定。有军功的显赫荣耀,没有军功的即使很富有也不能显荣。新法准备就绪后,还没公布,恐怕百姓不相信,就在国都后边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给十金。百姓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人敢动。又宣布“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它搬走了,当下就给了他五十金,借此表明令出必行,绝不欺骗。事后就颁布了新法。
注释:¹卫鞅:商鞅为卫国人,故称。下句“恐天下议己”,是说孝公欲从商鞅之言而变法,可是又怕天下议论他,不是说商鞅“恐天下议己”。²疑:犹豫不定。³敖:通“謷”。嘲笑。《商君书》或作“骜”,或作“訾”。“骜”通“訾”。“訾”,毁谤。⁴知:通“智”。⁵未萌:未发露、察觉。⁶虑:事先谋划、创始。⁷法:效法。⁸故:指成法。⁹易民:改变民风民俗。¹⁰缘:依照,沿袭。¹¹王:成王,统一天下。¹²五伯:即五霸。¹³制:被制约。¹⁴不肖:不成材,没出息。¹⁵器:指古代标志名位、爵号的器物。¹⁶多:推重,赞扬。¹⁷什伍:户籍编制,十家为什,五家为伍。¹⁸牧司:检举,监督。¹⁹连坐:一人犯法,其他人连带治罪。坐,因犯……罪。²⁰分异:分家另过。这是为繁殖人口,发展生产。²¹率:标准。²²僇力:即“戮力”。尽力,致力于。²³复其身:免其本身劳役或赋税。复,免除。²⁴事末利:从事工商业。末,非根本,不重要的事物。古代以农业为本,以工商业为末。²⁵收孥:拘挚本人妻子,没收为官奴婢。孥,奴婢。²⁶宗室:此指王族。²⁷属籍:家族的名册,谱牒。²⁸差次:等级次序。差,等。分别等级。²⁹名:占有。³⁰芬华:比喻显荣。即显赫荣耀。³¹具:准备就绪。³²布:颁布,公布。³³国都市南门:指都城后边市场南门。古代国都建制:前朝,后市,左祖、右社。³⁴辄:就。
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於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於公战,怯於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於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於是以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邑,降之。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庭於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居五年,秦人富强,天子致胙於孝公,诸侯毕贺。
令行於民期年¹,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於是太子犯法²。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名,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qián),黥³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於公战,怯於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名”,尽迁之於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於是以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邑,降之。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庭於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而集小乡邑(yì)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qiān),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yì)¹⁰之。居五年,秦人富强,天子致胙(zuò)¹¹於孝公,诸侯毕贺。
译文:新法在民间施行了整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正当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人触犯它。”将依新法处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又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监督他行为的老师公子虔,以墨刑处罚了给他传授知识的老师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执行了。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拾别人丢的东西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充足。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为私利争斗,乡村、城镇社会秩序安定。当初说新法不方便的秦国百姓又有来说法令方便的,卫鞅说:“这都是扰乱教化的人”,于是把他们全部迁到边疆去。此后,百姓再没人敢议论新法了。于是卫鞅被任命为大良造。率领着军队围攻魏国安邑,使他们屈服投降。过了三年,秦国在咸阳建筑宫廷城阙,把国都从雍地迁到咸阳。下令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居一室。把零星的乡镇村庄合并成县,设置了县令、县丞,总共合并划分为三十一个县。废除井田重新划分田塍的界线,鼓励开垦荒地,而使赋税平衡。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施行了四年,公子虔又犯了新法,被判处劓刑。过了五年,秦国富强,周天子把祭肉赐给秦孝公,各国诸侯都来祝贺。
注释:¹期年:一整年。²法:处罚、治罪。³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⁴趋令:遵照新法执行。⁵乱化:扰乱教化。⁶冀阙:古代宫庭外公布法令的门阙。冀,记。出列教令,当记于门阙。⁷阡陌:纵横交错的田塍。南北叫阡,东西称陌。⁸封:聚土作为标志。⁹疆:划定疆界。¹⁰劓:古代割掉鼻子的刑罚。¹¹致胙:天子把祭祀用的肉赐给诸侯,表示荣宠的特殊礼遇。
其明年,齐败魏兵於马陵,虏其太子申,杀将军庞涓。其明年,卫鞅说孝公曰:“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腹心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何者?魏居领阨之西,都安邑,与秦界河而独擅山东之利。利则西侵秦,病则东收地。今以君之贤圣,国赖以盛。而魏往年大破於齐,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魏不支秦,必东徙。东徙,秦据河山之固,东乡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魏使公子昂将而击之。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昂书曰:“吾始与公子驩,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魏公子昂以为然。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昂,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於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於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魏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其明年,齐败魏兵於马陵,虏其太子申,杀将军庞涓。其明年,卫鞅说孝公曰:“秦之与魏,譬(pì)若人之有腹心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何者?魏居领阨(è)¹之西,都安邑²,与秦界河³而独擅山东之利。利则西侵秦,病则东收地。今以君之贤圣,国赖以盛。而魏往年大破於齐,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魏不支秦,必东徙。东徙,秦据河山之固,东乡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名。”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魏使公子昂将而击之。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昂书曰:“吾始与公子驩,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魏公子昂以为然。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lǔ)魏公子昂,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¹⁰破於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於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魏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名。”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译文:第二年,齐国军队在马陵打败魏军,俘虏了魏国的太子申,射杀将军庞涓。下一年,卫鞅劝孝公说:“秦和魏的关系,就象人得了心腹疾病,不是魏兼并了秦国,就是秦国吞并了魏国。为什么要这样说呢?魏国地处山岭险要的西部,建都安邑,与秦国以黄河为界而独立据有崤山以东的地利。形势有利就向西进犯秦国,没利时就向东扩展领地。如今凭借大王圣明贤能,秦国才繁荣昌盛。而魏国往年被齐国打得大败,诸侯们都背叛了他,可以趁此良机攻打魏国。魏国抵挡不住秦国,必然要向东撤退。一向东撤退,秦国就占据了黄河和崤山险固的地势,向东就可以控制各国诸侯,这可是统一天下的帝王伟业啊!”孝公认为说得对。就派卫鞅率领军队攻打魏国。魏国派公子昂领兵迎击。两军相拒对峙,卫鞅派人给魏将公子昂送来一封信,写道:“我当初与公子相处的很快乐,如今你我成了敌对两国的将领,不忍心相互攻击,可以与公子当面相见,订立盟约,痛痛快快地喝几杯然后各自撤兵,让秦魏两国相安无事。”魏公子昂认为卫鞅说的对。会盟结束,喝酒,而卫鞅埋伏下的士兵突然袭击并俘虏了魏公子昂,趁机攻打他的军队,彻底打垮了魏军后,押着公子昂班师回国。魏惠王的军队多次被齐、秦击溃,国内空虚,一天比一天消弱,害怕了,就派使者割让河西地区奉献给秦国做为媾和的条件。魏国就离开安邑,迁都大梁。魏惠王后悔地说:“我真后悔当初没采纳公叔座的意见啊。”卫鞅打败魏军回来以后,秦孝公把於、商十五个邑封给了他,封号叫做商君。
注释:¹领阨:山岭险要处。领,通“岭”。阨,通“隘”,狭隘,险要。²都安邑:建都安邑,亦即以安邑为都城。³界河:以黄河为界。⁴病:与上句“利”对举。⁵畔:通“叛”。⁶乡:同“向”。⁷相距:两军接近,尚未交战。距,通“拒”,抵御。⁸遗:致送,赠予。⁹书:信。¹⁰数:屡次、频繁。三家分晋以后,河西之地属魏。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赵良见商君。商君曰:“鞅之得见也,从孟兰皋,今鞅请得交,可乎?”赵良曰:“仆弗敢愿也。孔丘有言曰:‘推贤而戴者进,聚不肖而王者退。’仆不肖,故不敢受命。仆闻之曰:‘非其位而居之曰贪位,非其名而有之曰贪名。’仆听君之义,则恐仆贪位贪名也。故不敢闻命。”商君曰:“子不说吾治秦与?”赵良曰:“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虞舜有言曰:‘自卑也尚矣。’君不若道虞舜之道,无为问仆矣。”商君曰:“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大筑冀阙,营如鲁卫矣。子观我治秦也,孰与五羖大夫贤?”赵良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墨墨以亡。君若不非武王乎,则仆请终日正言而无诛,可乎?”商君曰:“语有之矣,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夫子果肯终日正言,鞅之药也。鞅将事子,子又何辞焉!”赵良曰:“夫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闻秦缪公之贤而愿望见,行而无资,自粥於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缪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相秦六七年,而东伐郑,三置晋国之君,一救荆国之祸。发教封内,而巴人致贡;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由余闻之,款关请见。五羖大夫之相秦也,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於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功名藏於府库,德行施於后世。五羖大夫死,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此五羖大夫之德也。今君之见秦王也,因嬖人景监以为主,非所以为名也。相秦不以百姓为事,而大筑冀阙,非所以为功也。刑黥太子之师傅,残伤民以骏刑,是积怨畜祸也。教之化民也深於命,民之效上也捷於令。今君又左建外易,非所以为教也。君又南面而称寡人,日绳秦之贵公子。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何不遄死。’以诗观之,非所以为寿也。公子虔杜门不出已八年矣,君又杀祝懽而黥公孙贾。诗曰:‘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此数事者,非所以得人也。君之出也,后车十数,从车载甲,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车而趋。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书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君之危若朝露,尚将欲延年益寿乎?则何不归十五都,灌园於鄙,劝秦王显岩穴之士,养老存孤,敬父兄,序有功,尊有德,可以少安。君尚将贪商於之富,宠秦国之教,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亡可翘足而待。”商君弗从。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¹者。赵良见商君。商君曰:“鞅之得见名,从孟兰皋²,今鞅请得交,可乎?”赵良曰:“仆弗敢愿名。孔丘有言曰:‘推贤而戴者³进,聚不肖而王者退。’仆不肖,故不敢受命。仆闻之曰:‘非其位而居之曰贪位,非其名而有之曰贪名。’仆听君之义,则恐仆贪位贪名名。故不敢闻命。”商君曰:“子不说吾治秦与?”赵良曰:“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虞舜有言曰:‘自卑名尚矣。’君不若道虞舜之道,无为问仆矣。”商君曰:“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大筑冀阙,营如鲁卫矣。子观我治秦名,孰与五羖大夫贤?”赵良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¹⁰;千人之诺诺¹¹,不如一士之谔谔¹²。武王谔(è)谔以昌,殷纣(zhòu)墨墨¹³以亡。君若不非武王乎,则仆请终日正言而无诛¹⁴,可乎?”商君曰:“语有之矣,貌言华¹⁵名,至言¹⁶实名,苦言¹⁷药名,甘言¹⁸疾名。夫子果肯终日正言,鞅之药名。鞅将事¹⁹子,子又何辞焉!”赵良曰:“夫五羖(gǔ)大夫²⁰,荆之鄙人名。闻秦缪公之贤而愿望见,行而无资,自粥²¹於秦客,被²²褐食牛。期年,缪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²³之百姓²⁴之上,秦国莫敢望焉。相秦六七年,而东伐郑²⁵,三置晋国之君,一救荆国之祸。发教²⁶封内²⁷,而巴人致贡;施德诸侯,而八戎²⁸来服。由余闻之²⁹,款关请见。五羖大夫之相秦名,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於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功名藏於府库,德行施於后世。五羖大夫死,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chōng)者不相杵³⁰。此五羖大夫之德名。今君之见秦王名,因嬖³¹人景监以为主³²,非所以为名名。相秦不以百姓为事,而大筑冀阙,非所以为功名。刑黥(qíng)太子之师傅,残伤民以骏刑³³,是积怨畜祸名。教之化民名深於命,民之效上名捷於令。今君又左建外易³⁴,非所以为教名。君又南面³⁵而称寡人,日绳³⁶秦之贵公子。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何不遄死。’以诗观之,非所以为寿³⁷名。公子虔杜门不出已八年矣,君又杀祝懽而黥公孙贾。诗曰:‘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此数事者,非所以得人名。君之出名,后车十数,从车载甲,多力而骈胁³⁸者为骖(cān)³⁹,持矛而操闟(xì)(jǐ)者旁⁴⁰车而趋。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书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君之危若朝露,尚将欲延年益寿乎?则何不归十五都,灌园於鄙(bǐ),劝秦王显岩穴之士⁴¹,养老存孤,敬父兄,序有功,尊有德,可以少安。君尚将贪商於之富,宠秦国之教,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宾客⁴²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⁴³君者,岂其微⁴⁴哉?亡可翘足而待。”商君弗从。
译文:商君出任秦相十年,很多皇亲国戚都怨恨他。赵良去见商君。商君说:“我能见到你,是由于孟兰皋的介绍,现在我们交个朋友,可以吗?”赵良回答说:“鄙人不敢奢望。孔子说过:‘推荐贤能,受到人民拥戴的人才会前来;聚集不肖之徒,即使能使成王业的人也会引退。’鄙人不才,所以不敢从命。鄙人听到过这样的说法:‘不该占有的职位而占有它叫做贪位,不该享有的名声而享有它叫做贪名。’鄙人要是接受了您的情谊,恐怕那就是鄙人既贪位又贪名了。所以不敢从命。”商鞅说:“您不高兴我对秦国的治理吗?”赵良说:“能够听从别人的意见叫做聪,能够自我省察叫做明,能够自我克制叫做强。虞舜曾说过:‘自我谦虚的人被人尊重。’您不如遵循虞舜的主张去做,无须问我了。”商鞅说:“当初,秦国的习俗和戎狄一样,父子不分开,男女老少同居一室。如今我改变了秦国的教化,使他们男女有别,分居而住,大造宫廷城阙,把秦国营建的像鲁国、卫国一样。您看我治理秦国,与五羖大夫比,谁更有才干?”赵良说:“一千张羊皮比不上一领狐腋贵重,一千个随声附和的人比不上一个人正义直言。武王允许大臣们直言谏诤,国家就昌盛,纣王的大臣不敢讲话,因而灭亡。您如果不反对武王的做法,那么,请允许鄙人整天直言而不受责备,可以吗?”商君说:“俗话说,外表上动听的话好比是花朵,真实至诚的话如同果实,苦口相劝、听来逆耳的话是治病的良药,献媚奉承的话是疾病。您果真肯终日正义直言,那就是我治病的良药了。我将拜您为师,您为什么又拒绝和我交朋友呢!”赵良说:“那五羖大夫,是楚国偏僻的乡下人。听说秦穆公贤明,就想去当面拜见,要去却没有路费,就把自己卖给秦国人,穿着粗布短衣给人家喂牛。整整过了一年,秦穆公知道了这件事,把他从牛嘴下面提拔起来,凌驾于万人之上,秦国人没有谁不满意。他出任秦相六七年,向东讨伐过郑国,三次拥立晋国的国君,一次出兵救楚。在境内施行德化。巴国前来纳贡;施德政于诸侯,四方少数民族前来朝见。由余听到这种情形,前来敲门投奔。五羖大夫出任秦相,劳累不坐车,酷暑炎热不打伞,走遍国中,不用随从的车辆,不带武装防卫,他的功名载于史册,藏于府库,他的德行施教于后代。五羖夫死时,秦国不论男女都痛哭流涕,连小孩子也不唱歌谣,正在舂米的人也因悲哀而不发出相应的呼声。这就是五羖大夫的德行啊。如今您得以见秦王,靠的是秦王宠臣景监推荐介绍,这就说不上什么名声了。身为秦国国相不为百姓造福而大规模地营建宫阙,这就说不上为国家建立功业了。惩治太子的师傅,用严刑酷法残害百姓,这是积累怨恨、聚积祸患啊。教化百姓比命令百姓更深入人心,百姓模仿上边的行为比命令百姓更为迅速。如今您却违情背理地建立权威变更法度,这不是对百姓施行教化啊。您又在商於封地南面称君,天天用新法来逼迫秦国的贵族子弟。《诗经》上说:‘相鼠还懂得礼貌,人反而没有礼仪,人既然失去了礼仪,为什么不快快地死呢。’照这句诗看来,实在是不能恭维您了。公子虔闭门不出已经八年了,您又杀死祝欢而用墨刑惩处公孙贾。《诗经》上说:‘得到人心的振兴,失掉人心的灭亡。’这几件事,都不是得人心的呀。您一出门,后边跟着数以十计的车辆,车上都是顶盔贯甲的卫士,身强力壮的人做贴身警卫,持矛操戟的人紧靠您的车子奔随。这些防卫缺少一样,您必定不敢出门。《尚书》上说:‘凭靠施德的昌盛,凭靠武力的灭亡。’您的处境就好象早晨的露水,很快就会消亡一样危险,您还打算要延年益寿吗?那为什么不把商於十五邑封地交还秦国,到偏僻荒远的地方浇园自耕,劝秦王重用那些隐居山林的贤才,赡养老人,抚育孤儿,使父兄相互敬重,依功序爵,尊崇有德之士,这样才可以稍保平安。您还要贪图商於的富有,以独揽秦国的政教为荣宠,聚集百姓的怨恨,秦王一旦舍弃宾客而不能当朝,秦国所要拘捕您的人难道能少吗?您丧身的日子就象抬起足来那样迅速地到来。”但商君没有听从赵良的劝告。
注释:¹怨望:怨恨。望,埋怨责备。²从孟兰皋:经由孟兰皋的介绍。³戴者:指善于治理政事而受到百姓爱戴的人。⁴反听: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⁵内视:自我省察。⁶自胜:自我克制。⁷自卑:谦虚,卑下自守。⁸尚:尊重。前一“道”为遵循。后一道为主张、道理。⁹孰与:用于比较,与……比,哪个……。¹⁰掖:同“腋”。胳肢窝。¹¹诺诺:答应之声,有顺从、附合的意思。¹²谔谔:直言的样子。¹³墨墨:通“默默”。不言,无声息。¹⁴诛:责怪。¹⁵貌言华:表面上动听而实际虚浮的话。¹⁶至言:真实的话。¹⁷苦言:逆耳的话。¹⁸甘言:献媚奉承的话。¹⁹事:师事。²⁰五羖大夫:即秦名相百里奚。原为虞国大夫,晋灭虞,被晋所俘虏,随秦穆公夫人即晋公子夷吾的姐姐随嫁到秦,后逃离秦国,在宛地被楚人捉获。穆公闻其贤,就用五张黑色的公羊皮把他赎回,与谈三日,穆公大悦,“授之国政”。这与下文赵良所云颇不同。见卷五《秦世家》参见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原文“伊尹为庖,百里奚为虏”段关于百里奚的注文。²¹粥:通“鬻”。卖。²²被:同“披”。穿。²³加:凌驾。²⁴百姓:指贵族。²⁵东伐郑:据《左传》载,鲁僖公三十二年,驻军于郑而代郑设防的秦国大夫杞子派人送回信息,说郑国让他负责掌管北门的锁钥,如果秘密派军前来,郑国就可以得到了。于是,秦穆公召五羖大夫百里奚之子孟明等三人东袭郑。其事在三十三年。及至孟明等到了滑国,发现郑国已有所防备,怕“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就灭滑而还。按这次秦“东伐郑”,《左传》不及百里奚本人事,只载当初被百里奚推荐的蹇叔曾谏穆公不要“劳师以袭远”。卷五《秦本纪》述及百里奚与蹇叔哭送出师事,卷三十九《晋世家》、卷四十二《郑世家》则未及其事。²⁶发教:施行德化。²⁷封内:境内。²⁸八戎:泛指诸戎部族及其国家。²⁹由余闻之:卷五《秦本纪》载,由余的先人原系晋人,所以,他会说晋国话。我王“闻穆公贤,故使由余观秦”。后由余降秦,“穆公以客礼礼之,问伐戎之形”。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上句“八戎来服”,盖指此。³⁰相杵:捣米时发出相应的呼声。³¹嬖:宠爱,宠幸。³²主:荐主,保举的人。³³骏刑:严峻的刑罚。骏,通“峻”。³⁴左建外易:违情背理地建立权威,改变法制。左,失正。外,失中。³⁵南面:古代君王坐北朝南。³⁶绳:约束,纠正。引申为逼迫。³⁷为寿:敬酒,致礼。此引申为褒扬,恭维。³⁸骈胁:肌肉壮健,不显胁骨。³⁹骖乘:乘车时居于右者,即陪乘。多指警卫人员。⁴⁰旁:同“傍”。依傍,靠近。⁴¹岩穴之士:隐居山林的贤能之士。⁴²捐宾客:舍弃宾客。这是对死亡的委婉说法。⁴³收:逮捕,拘压。⁴⁴微:少。
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去之魏。魏人怨其欺公子昂而破魏师,弗受。商君欲之他国。魏人曰:“商君,秦之贼。秦彊而贼入魏,弗归,不可。”遂内秦。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於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¹客舍。客人²不知其是商君名,曰:“商君之法,舍人³无验者坐之。”商君喟(kuì)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去之魏。魏人怨其欺公子昂而破魏师,弗受。商君欲之他国。魏人曰:“商君,秦之贼。秦彊而贼入魏,弗归,不可。”遂内秦。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於郑黾(miǎn)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xùn)¹⁰,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译文:五个月之后,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公子虔一班人告发商君要造反,派人去逮捕商君。商君逃跑到边境关口,想住旅店。旅店的主人不知道他就是商君,说:“商君有令,住店的人没有证件店主要连带判罪。”商君长长地叹息说:“唉呀!制定新法的遗害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离开秦国潜逃到魏。魏国人怨恨他欺骗公子昂而打败魏军,拒绝收留他。商君打算到别的国家。魏国人说:“商君,是秦国的逃犯,秦国强大逃犯跑到魏国来,不送还,不行。”于是把商君送回秦国。商君再回到秦国后,就潜逃到他的封地商邑,和他的部属发动邑中的士兵,向北攻击郑国谋求生路,秦国出兵攻打商君,把他杀死在郑国黾池。秦惠王把商君五马分尸示众,说:“不要像商鞅那样谋反!”于是就诛灭了商君全家。
注释:¹舍:住。后一“舍”为旅店。²客人:旅店主人。³舍人:住店的人。⁴验:凭证。路引一类的身份证件。⁵坐之:即店主人与住店的人一起判罪。⁶敝:通“弊”。弊病,害处。⁷内:同“纳”。交纳。⁸徒属:封邑中的部属。卷十五《六国年表》谓商君死彤地。⁹车裂:古代酷刑,以车撕裂人体。俗叫五马分尸。¹⁰徇:示众。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¹刻薄²人名。迹³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bì)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於秦,有以名夫!
译文:太史公说:商君,他的天性就是个残忍少恩的人,考察他当初用帝王之道游说孝公,凭借着虚饰浮说,不是他自身的资质。再说凭靠着国君宠臣太监的推荐,等到被任用,就刑罚公子虔,欺骗魏将公子昂,不听赵良的规劝,足以证明商君残忍少恩了。我曾经读过商君开塞耕战的书籍,其内容和他本身的作为相类似。但最终还是在秦国落得个谋反的恶名,这是有缘故的呀!
注释:¹天资:天性。²刻薄:残忍。³迹:考察,追究。⁴干:求取,这里是游说的意思。⁵发明:证明,说明。⁶有以:有缘故,有因由。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近腊月¹下,景气²和畅,故山殊可过³。足下方温经,猥(wěi)不敢相烦,辄(zhé)便往山中,憩(qì)感配寺,与山僧饭讫(qì)¹⁰而去。
译文:现在正是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值得一游。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注释:¹腊月:农历十二月。古代在农历十二月举行“腊祭”,所以称十二月为腊月。²景气:景色,气候。³故山殊可过: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故山,旧居的山,指王维的“辋川别业”所在地的蓝田山。殊,很。过,过访、游览。⁴足下:您,表示对人的尊称。⁵方温经:正在温习经书。方,正。⁶猥:鄙贱。自谦之词。⁷烦:打扰。⁸辄便:就。⁹憩感配寺:在感配寺休息。感配寺,王维集中有游感化寺的诗,《旧唐书·神秀传》中说,蓝田有化感寺。感配寺可能是化感寺之误。¹⁰饭讫:吃完饭。讫,完。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北涉玄灞(bà)¹,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²,辋(wǎng)³沦涟(lián),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chōng),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nǎng)昔,携手赋诗,步仄(zè),临清流也。
译文: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 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 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于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注释:¹北涉玄灞:近来渡过灞水。涉,渡。玄,黑色,指水深绿发黑。²华子冈:王维辋川别业中的一处胜景。³辋水:车轮状的湖水。⁴村墟:村庄。⁵夜舂:晚上用臼杵捣谷(的声音)。舂,这里指捣米,即把谷物放在石臼里捣去外壳。⁶疏:稀疏的。⁷静默:指已入睡。⁸曩:从前。⁹仄迳:迳同径,狭窄的小路。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当待¹春中,草木蔓(màn)²,春山可望,轻鲦(tiáo)³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zhāo)(gòu),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¹⁰相邀。然是中¹¹有深趣矣!无忽¹²。因驮黄檗(bò)人往¹³,不一¹⁴,山中人¹⁵王维白。
译文: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 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呜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因为有载运黄檗的人出山,托他带给你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
注释:¹当待:等到。²蔓发:蔓延生长。³轻鯈:即白,鱼名。身体狭长,游动轻捷。⁴矫翼:张开翅膀。矫,举。⁵青皋:青草地。皋,水边高地。⁶麦陇:麦田里。⁷朝雊:早晨野鸡鸣叫。雊,野鸡鸣叫。斯之不远〕这不太远了。斯,代词,这,指春天的景色。⁸倘:假使,如果。⁹天机清妙:性情高远。天机,天性。清妙,指超尘拔俗,与众不同。¹⁰不急之务:闲事,这里指游山玩水。¹¹是中:这中间。¹²无忽:不可疏忽错过。¹³因驮黄檗人往:借驮黄檗的人前往之便(带这封信)。因,趁。黄檗,一种落叶乔木,果实和茎内皮可入药。茎内皮为黄色,也可做染料。¹⁴不一:古人书信结尾常用的套语,不一一详述之意。¹⁵山中人:王维晚年信佛,过着半隐的生活,故自称。

  全文描绘了辋川的春色及冬色、月光下的夜色、隐约的城郭、沦涟的水波、落寞的寒山、明灭的灯火,以及深巷的寒犬、村墟的夜舂、山寺的疏钟,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写出了冬夜的幽深和春日的轻盈。

  “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岁末寒冬的山间景致在王维眼中也是很优美动人的,故山景气如何和畅,他略而不述,专讲了饭后归来时所见到的一片晚景:灞水深沉、月照城郭;辋川在月光中涟漪起伏;山上灯火,透过树林明灭可见;村巷里的寒犬叫声、夜舂声和山寺里的疏钟声一并传来,作者所写的是夜景,那河水、城郭、远火,都是在月色朦胧中看到的,而那犬吠、夜舂和疏钟则是在黑夜里听到的,作者通过所见所闻,来写那寒夜的景物特色,这样就更切实、逼真,下面写他归家后的境遇和感触,当僮仆静默时,他却思绪不宁,感到十分孤独了!他不禁想到往日与裴迪一起走过仄径去寻幽访胜,对着清流赋诗论文的快乐,这一段所写是一天中游山的经历和感受,但从“猥不敢相烦”到“多思曩昔”却是写对裴迪的思念,这是信的本旨,目的是引起对方来同游故山的兴趣。

  下面便是正式的邀请了,王维希望裴迪来年春天能够前来,他用想像中的大好春光召唤对方,“草木蔓发”以下六个四字句,凝练地描绘出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色,白鲦轻快地在水中游动,白鸥展开那矫健的翅膀掠空飞翔,野雉在麦陇中鸣叫,草木染绿了春山,露水滋润了堤岸,这一切与前面岁末景色的淡雅清冷恰成鲜明的对照。作者不但在寒冬夜色中保留着浓厚的游兴,还能敏锐地预感到春天不久就要降临,他已开始品味到未来的深趣,这说明山中人王维正是那种“天机清妙者”,即对自然风光有浓厚的兴趣,对佳山丽水具有极强领悟能力的人,既能发现岁末寒冬之夜朦胧可见、清晰可闻的景物,又能凭自己的经验想像出来年春光的优美动人。人们说王维“诗中有画”,其实王维文中也是有画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虽然是一封书信,但可以说它也是作者以诗人的语言、画家的构思写成的一篇优美的写景记游散文,一首赞美自然风光和表述友情的抒情诗。

参考资料:
1、 朱庆.现代文品读·文言诗文点击 .上海: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156

shānzhōngpéixiùcáishū

wángwéi tángdài 

    jìnyuèxià jǐngchàng shānshūguò xiàfāngwēnjīng wěigǎnxiāngfán zhébiàn便wǎngshānzhōng gǎnpèi shānsēngfànér 

    běishèxuán qīngyuèyìngguō dēnghuágāng wǎngshuǐlúnlián yuèshàngxià hánshānyuǎnhuǒ míngmièlínwài shēnxiànghánquǎn fèishēngbào cūnchōng shūzhōngxiāngjiàn shízuò tóngjìng duōnǎng xiéshǒushī jìng línqīngliú 

    dāngdàichūnzhōng cǎomàn chūnshānwàng qīngtiáochūshuǐ báiōujiǎo shī湿qīnggāo màilǒngzhāogòu zhīyuǎn tǎngnéngcóngyóu fēitiānqīngmiàozhě néngzhīxiāngyāo ránshìzhōngyǒushēn  yīntuóhuángrénwǎng  shānzhōngrénwángwéibái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露凝霜重渐倾欹(qī)¹,宴赏才过小雪²时。
译文:在寒露严霜越来越重的时候菊花花枝渐渐倾斜,宴饮赏菊才过又到了小雪节气。
注释:¹倾欹:指菊倾侧歪斜。²小雪:立冬以后的一个节气。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蒂有余香¹金淡泊(bó)²,枝无全叶翠离披³
译文:花托上的花瓣还没有落完,颜色却渐渐浅淡,枝头的雪子渐渐凋落,留下的也显得散乱纷披。
注释:¹余香:实即“余瓣”,暗喻在这个贵族之家的荫佑下成长的那些美好的女孩子。²淡泊:指颜色暗淡不鲜。³离披:亦作“披离”,散乱的样子。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半床落月蛩(qióng)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译文:一轮残月半照在床前,蟋蟀的叫声也渐渐微弱,寒云密布的天空中雁队飞行也变得缓慢。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明岁秋风知再会¹,暂时分手莫相思。
译文:明年秋天还一定会相见,暂时分手请不要过分相思。
注释:¹知再会:“不知能否再见”的意思。秋风:《红楼梦》程高本作“秋分”,指季节说,两者没有多大差别。但倘若作者有所寓意,则一字之别含义不同。自汉武帝作过“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的《秋风辞》后,“秋风过客”就成了时光短暂、好景不长的代用语。为便于推究原意,今从脂本。

  《菊花诗》以《残菊》作结,“总收前题之盛”(宝钗语)。盛极而衰,这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规律,人世亦然。这首诗借描写残菊,暗示了贾府的没落和众人离散的结局。

  首联中,“露凝霜重”表明贾府所面临的危机日渐严重,大厦已摇摇欲坠,而众人无知无觉,还在宴赏作乐。

  次联暗示了贾府没落后众人的命运。她们曾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如今却焦黄淡泊,丧失了往日的色彩。不光是她们,整个家庭都将 “家亡人散各奔腾”。“金淡泊”、 “翠离披”,既写出了往日金翠耀眼的繁华景象,又形象地刻画出了后来的破败情形,可见作者遣词造语的功力。难怪宝玉对这几个字也要心服口服了。这一联写菊花,已经形容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

  颈联转而写人。“才自精明志自高”,作为一个有才能、有志气的女孩子,探春早已对家族中潜伏的危机有所认识,只是苦于无力回天。他日远嫁异乡,更使她日夜牵挂家中亲人,以至夜不能眠,听着窗外秋虫的叫声越来越弱,天空中,迟归的大雁迎着万里寒云缓缓飞翔,留下凄厉的哀鸣。在这幅阴冷的背景画面中,贾探春强打精神,安慰菊花,也安慰自己:“明年的秋天,还有相会的时刻,这只不过是暂时的分离,所以不必过于相思。”这让读者想起了《红楼梦曲·分骨肉》中探春的口气:“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但是明岁的菊花,已不再是今年的菊花。正如甄士隐在《好了歌注》中所唱: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人生如梦,而又不是梦;消逝的将会永远消逝,新来的不知何时会来。戏依旧在上演,而主角却换了又换,散场后的落寞,只能由当事人独自体味。程本续书,为读者暗示了一个“兰桂齐芳” 的结局,这正如探春“暂时分手” 的愿望一样,不过是表达一种美好的愿望罢了。真实的人生中,往往既充满希望,又充满了无奈,面对有情与无情交织而成的现实,读者体味到一种更加彻骨的悲哀。

  这首诗的前六句,渐次抒写了生命力极强的菊花,现在已是一片残败的景象,透露出探春对群芳悲剧命运的冷静洞察。但是,在大观园里的所有少女中,探春是最积极的,她面对残菊并不颓废。 在尾联中,她表达了不必为花残而悲伤,“花落自有花开日,蓄芳待来年”的情怀。她是寄希望于未来的。后来她愤然表示要冲出这个衰颓的家庭,出去“立出一番事业来”就是明证。

  从《红楼梦》和《菊花诗》的总体构思上看,“残菊”是蕴含着“残局”的意思的。菊花的整个生命历程,暗寓着贾府由盛而衰的历程,暗寓着大观园中的青少年的人生悲剧的历程,伏脉遥迢,丝丝入扣,仅仅作为一首孤立的诗来看是不够的。

参考资料:
1、 陈文新 郭皓政编著,红楼梦诗词曲赏析,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03月第1版,第177页
2、 季学原主编,红楼梦诗歌精华,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06月第1版,第152页
平芜古堞暮萧条,归思凭高黯未消。
平芜(wú)¹古堞(dié)²暮萧条,归思凭高黯(àn)³未消。
译文:暮色下放眼望去,杂草蔓生的原野尽显萧条,心情黯然忧伤凭高远眺归思难消。
注释:上官伟长:名良史,号阆峰山人。芜城:扬州的别称。²平芜:杂草蔓生的原野。²堞:城上的矮墙。³黯:黯然忧伤的心情。
京口寒烟鸦外灭,历阳秋色雁边遥。
京口¹寒烟鸦外灭,历阳²秋色雁边遥。
译文:在京口望向飘起的寒烟,乌鸦凄切飞过,夕阳下的秋色映照下雁边更显遥远。
注释:¹京口:今江苏镇江。²历阳:今安徽和县。
清江木落长疑雨,暗浦风多欲上潮。
清江木落长疑雨¹,暗浦(pǔ)²风多欲上潮。
译文:长江边上飘洒的落叶像极了落下的雨水,江浦色暗而风大,怕是潮汛要来。
注释:¹疑雨:江边树叶坠地,发出如下雨般沙沙声。²浦:通大河的小河。
惆怅此时频极目,江南江北路遥遥。
惆怅此时频极目,江南江北路遥遥。
译文:频频极目远眺故乡,而终因为长江南北路途遥远而不可见。

  这首诗首联描写古城周围的一片萧条景色,中间两联写登临远近所见,最后一联写诗人的归思乡情难遣。全诗采用白描手法,虚实结合,写景工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怀乡念家之情。

  诗的首联刻画了古城周围的一片萧条景色。“平芜古堞暮萧条,归思凭高黯未消。”扬州地处平原,郊野一望无际,深秋季节,草木凋零,给人以荒芜的感觉。这里的堞代指整个城墙。在广漠的荒原之中,古老的城墙孤零零地矗立着,加上夜幕悄悄降临,这一切都显出一种冷落萧索的气氛。由此自然而然地引出诗人的“归思”。作客异地,登临凭眺,本来就容易激发乡情,何况眼前呈现的又是这样凄清的景物,令人黯然销魂。开篇这一联给全诗定下基调。

  中间两联写登临所见,一远一近。“京口寒烟鸦外灭,历阳秋色雁边遥。”镇江在扬州的对岸,隔江相望,而历阳距离更远。从扬州城上眺望出去,京口一代的袅娜炊烟尚明灭可睹,而历阳那边的风物更加遥不可辨,只剩下一抹秋色。这一联都是写的远景,其中仍有稍近或更远之分,用“鸦外”和“雁边”暗示区别,写得很有层次。在这之后,诗人的目光收回来,注视于近处的江面。深秋的江水色调清冷,片片落叶坠入水中,溅起水珠,有如雨点。由于天色渐晚,江面水口风力增大,预示着涨潮的时刻就要到来。这一联写景中结合人的感受,体物工细入微,常为后人称引。而“清江木落”、“暗浦风多的境界”的境界,跟上一联的几缕青烟、一抹秋色,远近相映,浓淡互衬,合组成一幅江天惨淡的水墨图,更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愁思。

  尾联诗人写归思乡情。“惆怅此时频极目,江南江北路遥遥。”诗人此时频频极目远望,故乡遥隔千山万水,渺不可见,只有慢慢长道,贯通江南江北,向着天边延伸而去。面对此情此景,又怎能不叫人感慨万端,惆怅不已。篇末明点“惆怅”,妙在不说破惆怅的根由,把一片乡情隐没于“江南江北路迢迢”的画面中,就显得含蓄而有余味。

  此诗是和答乡里亲朋之作,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从思想感情上把他们联系在一起,所以诗中不必再叙交谊,而交谊即在其中。通篇采用白描手法写景抒情,不炫弄才学,不雕琢文词,有别于一般的宋人诗作,可以看出诗人倾心于唐诗的趣尚。而已经衰飒,作风清迥刻削,仍缺少盛唐诗歌的浑厚气象。

参考资料:
1、 乐云.唐宋诗鉴赏全典.湖北:崇文书局,2011:1168
2、 缪钺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1454-1455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