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飖经远道,客思满穷秋。浩荡对长涟,君行殊未休。
飘飖经远道,客思满穷秋。浩荡对长涟,君行殊未休。
崎岖山海侧,想像无前俦。何意照乘珠,忽然欲暗投。
崎岖山海侧,想像无前俦。何意照乘珠,忽然欲暗投。
东路方箫条,楚歌复悲愁。暮帆使人感,去鸟兼离忧。
东路方箫条,楚歌复悲愁。暮帆使人感,去鸟兼离忧。
行矣当自爱,壮年莫悠悠。余亦从此辞,异乡难久留。
行矣当自爱,壮年莫悠悠。余亦从此辞,异乡难久留。
赠言岂终极,慎勿滞沧洲。
赠言岂终极,慎勿滞沧洲。

liánshàngbiéwángxiùcái--gāoshì

piāoyáojīngyuǎndàomǎnqióngqiūhàodàngduìzhǎngliánjūnxíngshūwèixiū

shānhǎixiǎngxiàngqiánchóuzhàochéngzhūránàntóu

dōngfāngxiāotiáochǔbēichóufān使shǐréngǎnniǎojiānyōu

xíngdāngàizhuàngniányōuyōucóngxiāngnánjiǔliú

zèngyánzhōngshènzhìcāngzhōu

高适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朝中期名臣、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 250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昏鸦¹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²(xù),轻风吹到胆瓶³梅,心字已成灰。
译文:昏鸦掠过天空,远而飞去,自己却满怀着遗憾,临风独立。像柳絮一样的急雪飘落到香阁里,晚风轻轻地,吹拂着胆瓶中的寒梅。此时此刻,心字香烧成灰烬,自己的心也已冰冷。
注释:¹昏鸦:黄昏时分,昏暗不明的乌鸦群。²香阁:青年女子所居之内室。³胆瓶:因器型如悬胆而得名。直口,细长颈,削肩,肩以下渐硕,腹下部丰满。为花器,始烧于唐代至清中晚期。盛行于宋代,是陶瓷器型中的经典。⁴心字:即心字香。

  这首词,抒写的是黄昏独立思人的幽怨之情。题材常见,容若所取的也是寻常一个小景。但此寻常小景经他描摹,便极精美幽微。尤以结句最妙,一语双关。“心字已成灰”既是实景又有深喻,既指香已燃尽,也指独立者心如死灰。很是耐人寻味。此词一般解作闺情词,是女子在冬日黄昏思念心上人,然而,解作容若思念意中人也未尝不可。

  以“尽”与“立”描摹一种状态。而“恨因谁”,则郑重地提出问题。但是,并不马上回答。而已“急雪”与“轻风”一组并列对句,展开画面。即将内在情思物景化,令其与外部景物融合为一,又将外部景物情思化,谓其“乍翻”与“吹到”。究竟有情、无情,难以分辨。然后,直至结尾,才推出答案。谓心字香与香字心,都已死去。用的是双关语,颇饶意趣。而言情如此,亦够决绝。或以为说闺中情,代女子立言,谓于冬日黄昏,思念着远游人。

  这首词存在一个镜头转换,如同拍电影一样。前面两句写的是纳兰自己站立在黄昏渐渐笼罩的昏暗之下,望着渐渐飞远的昏鸦,心里充满伤感,不停地叹息。后面写的却是闺中的女子所住的香闺。这个女子是纳兰心爱的女子。纳兰把镜头对准了她的香闺,对准了香闺的一切物事:从窗外飘进来的柳絮、胆瓶、插在胆瓶内的梅花、落在书案上的梅花花瓣、已经燃完的心字香的灰烬。

  银笙声声衬着天涯游子的心香飘摇,归乡之念绵延却始终杳杳。某日醒来惊觉流光已把人抛闪。流光无情比起自觉心如死灰,更叫人心下惘然。

参考资料:
1、 施议对.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
2、 安意如.当时只道是寻常: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mèngjiāngnán ·hūnjìn

lánxìng qīngdài 

hūnjìn xiǎohènyīnshuí xuězhàfānxiāng qīngfēngchuīdàodǎnpíngméi xīnchénghuī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昼晷(guǐ)¹已云极,宵漏²自此长。
译文:夏至这天,昼晷所测白天的时间已经到了极限,从此以后,夜晚漏壶所计的时间渐渐加长。
注释:¹晷:观测日影以定时间的工具。这里指日影。²漏:即漏壶,古代一种计时的装置,简称漏。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译文:还没来得及实施自己的计划,就已经忧虑气候的变化冷暖的交替了。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公门日多暇(xiá)¹,是月农稍忙。
译文:衙门每日空闲的时候居多,而这个月的农事却是比较忙活些的。
注释:¹暇:空闲的时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译文:老百姓在地里耕作,酷热也不知怎么抵挡的。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亭午¹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译文:正午时分那些人和物都在歇息,静悄悄的,惟独我自己在池塘里游来游去好不惬意。
注释:¹亭午:正午,中午。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译文:城墙高耸,城门紧闭,树木葱翠,绿荫静寂。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绿筠(yún)¹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译文:翠绿的鲜竹尚且含粉,池塘里的荷花已经开始散发阵阵的清香了。
注释:¹筠:竹子的青皮。这里指竹子。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于焉(yān)¹洒烦抱,可以对华觞(shāng)²
译文:在这里可以抛却烦恼忘掉忧愁,终日对影举着华丽的酒杯畅饮。
注释:¹于焉:在这里。²华觞:华丽的酒杯。

xiàzhìshǔběichí

wéiyìng tángdài 

zhòuguǐyún xiāolòucháng 
wèishīzhèngjiāo suóyōubiànyánliáng 
gōngménduōxiá shìyuènóngshāománg 
gāoniàntián āndāng 
tíngqún yóuàifāngtáng 
ményīn chénggāoshùcāngcāng 
绿yúnshànghánfěn yuánshǐsànfāng 
yānfánbào duìhuáshāng 
停杯不举,停歌不发,等候银蟾出海。不知何处片云来,做许大、通天障碍。
停杯不举,停歌不发,等候银蟾(chán)¹出海。不知何处片云来,做蟾²大、通天障碍。
译文:停下酒杯不举起,停下歌声不要唱,等候那圆圆银月跃出东海。不知从哪里飘来一片云,做成了这么大、通天的大障碍。
注释:¹银蟾:指月亮。古传说月中有蟾蜍,所以称月为蟾。²蟾:如此,这样。
髯虬捻断,星眸睁裂,唯恨剑锋不快。一挥截断紫云腰,仔细看、嫦娥体态。
(rán)(qiú)¹捻断,星眸(móu)²睁裂,唯恨剑锋不快。一挥截断紫云腰,仔细看、嫦娥³体态。
译文:龙须拈断,星眼瞪裂,只恨宝剑剑锋不快。我要猛地一挥斩断紫云的腰,仔细观看嫦娥仙女长得是什么体态。
注释:¹髯虬:卷曲如虬的须髯。虬,传说中龙的一种。²星眸:像星一样明亮的眸子,泛指明亮的眼睛。³嫦娥:此处代指月亮。

  此词采用白描的手法,以直抒胸臆的方式,通过对“待月”的过程与当时心理变化的描绘,刻画出作者不可一世的霸主形象,形象地传达了他横厉恣肆的胸怀。

  上片起处采用苏轼《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和李白《北风行》两首词中“停杯”、“停歌”的句式,描绘了作者等待月亮升起时的焦灼、急迫心态。而第二句的“不知何处片云来,做许大、通天障碍”则点出了由于“片云遮月”,使得“待月”的愿望落空,由此造成作者的愤怒之感油然而生,下片则具体描绘作者的愤怒与奋争。上下片用因果关系串联,使之衔接紧密,行文颇具内在的逻辑张力。

  下片起句“髯虬捻断,星眸睁裂”,极尽其夸张能事,用两个过激的动作表现,衬托出作者当时心情的起伏不平,描绘了一个“怒发冲冠”的愤怒形象。而“唯恨”两字,又直白地道出了作者内心强烈的愤懑,语气咄咄逼人,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势,使读者自然而然地跟随着词句,想象出人物当时的情景,如身临其境,从而很好地完成了人物形象的立体化塑造。而最末“一挥截断紫云腰”句,尽显其英勇豪迈气概,一股气吞山河的雄霸之气跃然纸上。

  综观全篇,作者以自己待月心情的从渴望到失望,再转而为愤怒的过程为经,以时间的变化线索为纬,交织成一幅“霸主待月”的图景,“由小见大”,烘托出作者的雄谋大志,其势锐不可当。

  这首词的显著特色,在于铲尽浮词,直抒本色。就语言来说,它语语本色、自然,不着色相,不落言诠,毫无词中惯见的那种文绉绉、酸溜溜的陈腐气,更无充斥词坛的那种绮罗香泽的脂粉气。就格调来说,它豪横骏爽,剑拔弩张,桀骜之气溢于辞表,与旖旎作态、扑朔迷离的所谓传统格调是绝缘的。这一点,在词的下片表现得尤为突出。所以,《艺苑雌黄》说它“俚而实豪”,完颜亮的词,现存四首,大都有这种横空出世的气概。这首词的直抒本色,还表现在它自然地、真实地写出了作者自己的真面目、真性情。清人沈祥龙《论词随笔》说:“古诗云:‘识曲听其真。’真者,性情也。性情不可强,观稼轩词知为豪杰,观白石词知为才人。其真处有自然流出者。词品之高低,当于此辨之。”完颜亮的这首词,也同样是真性情的流露,观其词则知其为强横而进取的霸星。他“为人傈急,多猜忌,残忍任数”,“颇知书,好为诗词,语出辄崛强慭慭,有不为人下之意”。他在为藩王时,就久怀谋位之心,曾有题扇诗曰“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又有述怀诗曰“等待一朝头角就,撼摇霹雳震山河”,终以利剑弑熙宗完颜亶而自立。得志之后,又蓄谋侵宋。《鹤林玉露》说:柳永《望海潮》咏钱塘之词流播,“金主亮闻之,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他曾使画工图临安(杭州)城邑及吴山、西湖之胜,而于吴山绝顶“貌己之状,策马而立”,并题诗其上,有“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句。这首《鹊桥仙》,均与同格调、同气魄,自然而真实地流露了作者的强横而进取的真形象、真性情。“停杯”、“停歌”云云,已给人以箭在弦上引而待发之感,隐含一股威慑之力;“虬髯”“捻”而至“断”,“星眸”“睁”而至“裂”,其沉雄剽悍的形象性格已和盘托出;“唯恨剑锋不快”,益见其横狠;“一挥”两句,更如骄马弄环,千里之志,一望而知。文学作品,贵真实,贵自然。这在词中却是比较难以做到的,而完颜亮的这首《鹊桥仙》,却能兼而有之,这正是它的艺术生命力之所在。

quèqiáoxiān··dàiyuè--wányánliàng

tíngbēitíngděnghòuyínchánchūhǎizhīchùpiànyúnláizuòtōngtiānzhàngài

ránqiúniǎnduànxīngmóuzhēnglièwéihènjiànfēngkuàihuījiéduànyúnyāokànchángétài

一方黑照三方紫,黄河冰合鱼龙死。
一方¹黑照²三方紫,黄河冰合鱼龙死。
译文:一方灰暗,三方天色皆成紫。黄河冰冻,成片鱼龙皆困死。
注释:¹一方:指的是北方。²照:辐射。
三尺木皮断文理,百石强车上河水。
三尺木皮¹断文理,百石(dàn)²强车³上河水。
译文:三尺木皮冻裂,辨不清纹理。百石大车上路,在冰面行驶。
注释:¹三尺木皮:这里说三尺是夸张,由于寒冷冰冻,把三尺厚的木皮冻断。²百石:古人百斤为石。³强车:坚固的兵车。这里指装载沉重的大车。
霜花草上大如钱,挥刀不入迷濛天。
霜花¹草上大如钱,挥刀不入迷濛(méng)²
译文:霜花降落衰草,凝成铜钱大的霜簇。挥刀舞剑向天,难割破灰蒙蒙天色。
注释:¹霜花:冰雪凝结在草上。²挥刀句:说北方冬天大雾迷漫,似浓厚的布幔,挥刀也不能进入。
争瀯海水飞凌喧,山瀑无声玉虹悬。
争瀯(yíng)¹海水飞凌喧²,山瀑无声玉虹悬。
译文:海上波涛回旋激荡,积冰哗哗作响。山谷瀑布凝结失声,如白虹悬半空。
注释:¹争瀯:波涛激荡,洄漩。²飞凌喧:海上的流冰相互碰击,发出喧闹的声音。飞凌,流冰。凌:冰。

  诗描摹北地寒冷之状。北方的天空如此阴寒晦暗,连其他三方都被映带成了神秘的紫色,给人以威压之感。天气奇寒,千里黄河冰封成一大块,万斤重的车辆也可以在上面往来奔驰,水下的鱼龙恐怕都被冻死了。三尺厚的树皮皲裂开来,它也抵挡不住严寒。浓厚的雾气将天空遮蔽得结结实实,似乎连刀也插不进去。草木上凝结的冰花,硕大如铜钱一般。海水中也有不少的冰块,在汹涌的波涛中碰撞激荡,发出清脆的声响。山间的瀑布冻成了白虹,无声地悬挂在高空。诗中虽多夸饰想象之词,但亦当有所亲历感受,或是北上潞州后所作。所谓“死”等字眼,只是用来形容奇寒之状,未必与国事或诗人自己的处境与心情有关。

  首句“一方黑照三方紫”总写北中天色阴沉的感觉。天下分东、南、西、北四方,而北中这一方昏暗的天色竟将其余三方的天空映成了紫色。诗人用一个“黑”字即点明寒冬之意,提纲挈领,为全诗奠定隆冬酷寒的基调。余下七句为分写,除第三句外,诗人都选取了与水有关的事物,以水遇冷凝结成雾、霜、冰来突出北中的寒冷。天寒地冻,黄河冰封,三尺厚的树木表皮都被冻裂了,河水冻成结实的冰面能通过装着百斤重石头的车,落在枯草上的霜花大小如铜钱一般,迷雾浓重得刀砍不入;海面上漂浮着巨大的冰块,瀑布哗哗的流水停止了且冻结成一条玉带悬在山间。

  迷雾飞霜、冰冻的河水、浮冰的海面、冻结的瀑布,天地间充斥着凛冽的寒气,没有一字直言“寒”却让人顿生寒意。细细读来,其中许多处描写超乎常理却别出心裁。如“黄河冰合鱼龙死”中一个“死”字便将冬天河水结冰,群鱼沉于冰下,冰面悄无声息的那种死寂刻画得入木三分,“死”描写的不是鱼龙死去,而是指寒冬的静寂;又如“挥刀不入迷漾天”一句则以极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北中雾气弥漫的情景。

  谋篇布局,在散乱中见经营,是这首诗的一个显著特点。全诗没有情节贯穿,甚至也没有时间流,全由片断的景色联结而成。然而诗人也有意匠经营。在全诗写景中,首句提纲挈领。以下各句,虽说没有明显的逻辑联系,然而除“三尺木皮断文理”外,都是写天地间水文变幻所构成的种种不同奇观,而这正是严寒统治的世界的特点。这些景观次第是冰封的黄河及河上的行车、钱大的霜花、浓厚的雾幔、浮冰充斥的海洋、冻结了的飞瀑等等,既真实,又揉合了诗人奇异的想象,从而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奇异的冰雪世界。那里天是黑的、地是亮的,宛如一座神秘的水晶王国,人会感到寒冷,更会感到超出寒冷百倍的惊讶和愉快。

  遣词设喻,于无理处得奇趣,是此诗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如果读者拘泥于常识,自然常识和语法常识,那么就会对《北中寒》的诗句逐一加以“订正”:黄河冰合时,应是鱼龙潜底。说“鱼龙死”,没有道理。《汉书》谓“胡貉之地,阴积之处,木皮三寸”,不是“三尺”;是“百石重车”,不是“强车”;是“上河冰”,不是“上河水”;迷露可说挥刀难破,不是“不入”。然而所有这些无论从事理上还是措辞上对常规的违逆,都包含着独创的匠心,都是出奇制胜。“鱼龙死”意味着河水全体冻结,注重表现异乎寻常的严寒,无理而有趣。“百石强车上河水”的“水”即是“冰”,但用“水”字则取得了一种令人惊异的效果。“抽刀断水水更流”虽更近乎常理,而“挥刀不入迷濛天”则别有神奇之感,可见那北国之雾特别的稠密。虹本有七彩,而“玉虹”的铸辞,更强调冻瀑的透明,而透明中亦能折射出不同的色光,给读者十分奇异的语感。

参考资料:
1、 丁敏翔,白雪,李倩.唐诗鉴赏大全集·下[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8):504-505.
2、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M].四川: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6):568-569

běizhōnghán--

fānghēizhàosānfānghuángbīnglóng

sānchǐduànwénbǎishíqiángchēshàngshuǐ

shuānghuācǎoshàngqiánhuīdāoméngtiān

zhēngyínghǎishuǐfēilíngxuānshānshēnghóngxuán

高斋每到思无穷,门巷玲珑野望通。
高斋(zhāi)¹每到思无穷²,门巷玲珑³野望通。
译文:每到好友唐叔良高雅的书斋,我就思绪无穷。书斋是如此的玲珑别致,旷野一览无余。
注释:¹高斋:高雅的书斋。常用作对他人屋舍的敬称。²思无穷:思绪无穷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³玲珑:指物体精巧细致:结构玲珑|小巧玲珑。⁴野望:眺望旷野。
片雨隔村犹夕照,疏林映水已秋风。
片雨(yǔ)¹隔村²³夕照,疏林映水已秋风。
译文:东边村落下了一场阵雨,仍然能看到西边村落那边的落日。
注释:¹片雨:阵雨,局部地区降落的雨。²隔村:村落挨着村落。³犹:仍然。⁴疏林:稀疏的林木。疏林惠风;稀松的树林,柔和的风。
药囊诗卷闲行后,香灺灯光静坐中。
药囊¹诗卷闲行后,香灺(xiè)²灯光静坐中。
译文:白日里背着药囊行医济世、手持诗书漫步,夜晚静坐于灯烛中看那灯火闪烁。
注释:¹药囊:装药的囊袋。²香灺:指香烛灯芯的余烬。
为问只今江海上,如君无事几人同?
为问只今江海上,如君无事几人同?
译文:问这浮沉人世江湖,像唐兄你这样的无事之人又有几多?

  这首诗写唐叔良溪居,带写唐叔良人品,将人与景物紧密结合,抒发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首联写溪居,次联为居中望见之景,颈联为居中主人,尾联绾合宾主。全诗脉络明晰,淡淡写来,虽无惊人之笔,然轻巧细致,中间二联,尤为凝练,得韦应物诗真趣。

  首联写溪居。“高斋”谓此中乃高人所住,“每到”一词,可知诗人乃唐氏好友,常来常往,过从甚密;亦可见此诗非一时之作,而是长期观察、品味、意溪居所得,故下文写景,亦是经过了严密筛选。因为“门巷玲珑野望通”,所以“思无穷”。此居虽有门有巷道,却玲珑剔透、精致小巧,即在门巷之内,亦可望见四野风情,此乃由“思无穷”三字引发。“门巷玲珑”,形容建筑之精巧细致;“野望通”,表明在庭院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借景的妙处,所以四边美景,尽收在唐宅之中。

  颔联即由“野望通”而下,写望中所见。因“野望通”,所以“片雨隔村犹夕照”,由溪居望去,隔村的夕照,四边美景,尽收在唐宅之中。“疏林映望已秋风”,则构成了一幅和谐宁穆的画面。这二句措词疏淡,微含薄凉,亦未尝无暖色调,但终可望不可即,此正是元季江南士夫之心境,其身也疏懒,其心也淡泊,于世事也无望、于将来也漠然唯微雨、远村、夕阳、疏林、秋望,最合其心境,故最堪为伴。上联既言“每到思无穷”,则此联之景,必非溪居所望全景,诗人但摄取与我会心者而已。

  颈联由景及人。“药囊诗卷闲行后”,在此疏淡背景上,所见之人(唐氏),亦复萧散自放。不能为良相,则求为良医,不能以文章用世,则求以诗自遣。此亦闲散中无聊之举。“香灺灯光静坐中”,写唐叔良悠闲怡然的生活。

  尾联赞唐叔良,也是自己向往脱离尘世的感慨。此唐氏为人之大节,亦诗人所深企慕者。故尾联乃问,“只今”乱世,江海之上,“如君无事几人同?”“几人同”,可见其人不多,然亦未尝没有,故尾联一问,既赞主人,又隐然自道,为绾合宾主之笔。其实,有此一笔,则可见诗人与主人实为同志者,而中四句之景之人,亦诗人胸中所有之景,心中向慕之人。

  此诗脉络明晰,诗中四句甚佳,其情趣自不待言,措词亦多可味,若颔联之“犹”“已”,颈联之“后”字,均见功力。“犹”字,可见前村后村皆有夕照,前村有之后村犹有之,唯溪居上不见,然则“片雨”之“片”字亦得照应“已”字含有惊悟之意,见疏林间掩映秋望,乃悟秋日已到,树木凋零。“后”字,将前之“闲行”又归结到“行”后之溪居中,不失题意。这些措词写来又声色不露,从容不迫,不作有意强调。综之全诗写景写人、遣词,皆是出于一种风神,读此诗,可想见彼人之神情,可推知彼时之士风。诗虽无惊人之笔,然确是典型的元季士人之笔。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选编、注评,元明诗三百首注评,凤凰出版社,2008.3,第111页
2、 钱仲联,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辽·金·元·明,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290-291页

tángshūliáng--zhāng

gāozhāiměidàoqióngménxiànglínglóngwàngtōng

piàncūnyóuzhàoshūlínyìngshuǐqiūfēng

yàonángshījuǎnxiánxínghòuxiāngxièdēngguāngjìngzuòzhōng

wèiwènzhǐjīnjiānghǎishàngjūnshìréntó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