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陵祠下竹娟娟,一榻曾分听夜泉。携酒寓公谁复在,六回春色到吟边。
宛陵祠下竹娟娟,一榻曾分听夜泉。携酒寓公谁复在,六回春色到吟边。
程敏政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11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绩,文伯曰:“以歜之家而主犹绩,惧干季孙之怒也。其以歜为不能事主乎?”其母叹曰:“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耶?居,吾语女。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
公父文伯¹退朝,朝²其母³,其母方绩,文伯曰:“以歜(chù)之家而主犹绩,惧干季孙之怒也。其以歜为不能事主乎?”其母叹曰:“鲁其亡乎?使僮(tóng)备官¹⁰而未之闻耶?居¹¹,吾语女。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jí)¹²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
译文:公父文伯退朝之后,去看望他的母亲,他的母亲正在放线,文伯说:“象我公父歜这样的人家还要主母亲自放线,这恐怕会让季孙恼怒。他会觉得我公父歜不愿意孝敬母亲吧?”他的母亲叹了一口气说:“鲁国要灭亡了吧?让你这样的顽童充数做官却不把做官之道讲给你听?坐下来,我讲给你听。过去圣贤的国王为老百姓安置居所,选择贫瘠之地让百姓定居下来,使百姓劳作,发挥他们的才能,因此(君主)就能够长久地统治天下。老百姓要劳作才会思考,要思考才能(找到)改善生活(的好办法);闲散安逸会导致人们过度享乐,人们过度享乐就会忘记美好的品行;忘记美好的品行就会产生邪念。居住在沃土之地的百姓劳动水平不高,是因为过度享乐啊。居住在贫瘠土地上的百姓,没有不讲道义的,是因为他们勤劳啊。
注释:¹公父文伯:鲁大夫.季悼子的孙子,公父穆伯的儿子。²朝:古时候去见君王叫朝,谒见尊敬的人也可以叫朝。³母:公父文伯的母亲,即敬姜。⁴绩:纺麻。⁵歜:文伯自称其名。⁶主:主母。⁷干:犯。⁸季孙:即季康子。当时担任鲁国的正卿,是季悼子的曾孙。季氏是鲁是的大族,敬姜是季康子从叔祖母,所以文伯这样说。⁹僮子:即童子。¹⁰备官:充任官职。¹¹居:坐下。¹²瘠土:不肥沃的土地。
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日中考政,与百官之政事。师尹惟旅牧相,宣序民事。少采夕月,与大史司载纠虔天刑。日入,监九御,使洁奉禘郊之粢盛,而後即安。诸侯朝修天子之业命,昼考其国职,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无慆淫,而後即安。卿大夫朝考其职,昼讲其庶政,夕序其业,夜庀其家事,而後即安。士朝受业,昼而讲贯,夕而习复,夜而计过,无憾,而後即安。自庶人以下,明而动,晦而休,无日以怠。王后亲织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之纮、綖。卿之内子为大带,命妇成祭服。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社而赋事,蒸而献功,男女效绩,愆则有辟。古之制也!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训也!自上以下,谁敢淫心舍力?
是故天子大采¹朝日²,与三公九卿,祖³地德,日中考政,与百官之政事。师尹¹⁰,宣序¹¹民事。少采¹²夕月¹³,与大史司载纠虔天刑。日入,监九御,使洁奉禘郊之粢盛,而後即安。诸侯朝修天子之业命,昼考其国职,夕省其典刑,夜儆(jǐng)百工,使无慆(tāo)淫,而後即安。卿大夫朝考其职,昼讲其庶政,夕序其业,夜庀(pǐ)¹⁴其家事,而後即安。士朝受业,昼而讲贯,夕而习复,夜而计过,无憾,而後即安。自庶人以下,明而动,晦而休,无日以怠。王后亲织玄紞(dǎn),公侯之夫人,加之纮、綖。卿之内子为大带,命妇成祭服。列士¹⁵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社¹⁶而赋事,蒸¹⁷而献功,男女效绩,愆¹⁸则有辟。古之制也!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训也!自上以下,谁敢淫心舍力?
译文:因此天子穿着五彩花纹的衣服隆重地祭祀太阳,让叁公九卿,熟习知悉农业生产,中午考察政务,交代百官要做的事务。京都县邑各级官员在牧、相的领导下,安排事务使百姓得到治理。天子穿着三采花纹的衣服祭祀月亮,和太史、司载详细记录天象;日落便督促嫔妃们,让她们清洁并准备好禘祭、郊祭的各种谷物及器皿,然后才休息。诸侯们清早听取天子布置事务和训导,白天完成他们所负责的日常政务,傍晚反复检查有关典章和法规,夜晚警告众官,告诫他们不要过度享乐,然后才休息。卿大夫清早统筹安排政务,白天与属僚商量处理政务,傍晚梳理一遍当天的事务,夜晚处理他的家事,然后才休息。贵族青年清早接受早课,白天讲习所学知识,傍晚复习,夜晚反省自己有无过错直到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然后才休息。从平民以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一天懈怠的。王后亲子编织冠冕上用来系瑱的黑色丝带,公侯的夫人还要编织系于颌下的帽带以及覆盖帽子的装饰品。卿的妻子做腰带,所有贵妇人都要亲自做祭祀服装。各种士人的妻子,还要做朝服。普通百姓,都要给丈夫做衣服穿。春分之后祭祀土地接着开始耕种,冬季祭祀时献上谷物和牲畜,男女(都在冬祭上)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事功),有过失就要避开不能参加祭祀。这是上古传下来的制度!君王操心,小人出力,这是先王的遗训啊。自上而下,谁敢挖空心思偷懒呢?
注释:¹大采:五采。²朝日:天子以春分朝日。³祖:熟习。⁴识:知。⁵地德:古人认为地能生产百物,养育人民,这便是地之德。⁶师尹:大夫官。⁷惟:表并列,与,和。⁸旅:众士。⁹牧:州牧。¹⁰相:国相。¹¹宣序:全面安排。¹²少采:三采。¹³夕月:天子每年秋分之夜祭祀月亮的仪式。¹⁴庀:治理。¹⁵列士:士的总称,周代分元士,中士,庶士三种。¹⁶社:春社,每年春分时祭祀土地神。¹⁷烝:特指冬天的祭祀。¹⁸愆:罪过,过失。
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吾冀而朝夕修我,曰:‘必无废先人。’尔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祀也?”
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¹?吾冀而²朝夕修³我,曰:‘必无废先人。’尔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祀也?”
译文:如今我守了寡,你又做官,早晚做事,尚且担心丢弃了祖宗的基业。倘若懈怠懒惰,那怎么躲避得了罪责呢!我希望你早晚提醒我说:‘一定不要废弃先人的传统。’你今天却说:‘为什么不自己图安逸啊?’以你这样的态度承担君王的官职,我恐怕你父亲穆伯要绝后了啊。”
注释:¹辟:刑法。²而:你。³修:勉励。
仲尼闻之曰:“弟子志之,季氏之妇不淫矣!”
仲尼闻之曰:“弟子志之,季氏之妇不淫¹矣!”
译文:仲尼听说这件事后说:“弟子们记住,季家的老夫人不图安逸!”
注释:¹淫:贪图安逸。
敬姜絮絮叨叨一番长论,无非是希望自己做高官的儿子忠于职守,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一定要谨记勤俭节约,不要贪图安逸,因为她老人家认为贪图安逸会触发人们内心的贪欲,贪欲最终会葬送儿子的前程乃至生命,读之如醍醐灌顶,振聋发聩。目前消费至上成为主流的生活观,每虑及此,即忧心忡忡,有钱的尽情消费,没钱的只好望“物”兴叹,兴叹之余难免忧愤,如何和谐?我还是觉得应该提倡过简朴的生活,先不讲从简入奢易,从奢入简难的大道理,但求生活适度舒适足矣,过度消费,劳命伤财,颇为不值。
故园一千里,孤帆数日程,倚篷窗自叹飘泊命。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一夜梦难成,三处愁相并。
故园一千里,孤帆数日程,倚篷(péng)窗自叹飘泊(bó)¹命。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一夜梦难成,三处愁相并²
译文:故乡远在千里之外,帆船也要行驶数天。独自倚靠在篷窗叹息,生来是漂泊的命。城头上响起报时的鼓声,江心的波涛澎湃作声,山顶寺庙里传来钟声。一声声归梦难成,三处声音三处愁,愁与愁一一相并。
注释: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¹飘泊:流离无定。²三处愁相并:三处,指城头,江心和山顶。钟鼓之声容易引起人们光阴蹉跎之感。浪声容易使人联想起险恶的仕途人间:“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这首小令前三句点明主旨,分别从空间和时间,极言家乡路途遥远。中间三句皆是作者的眼前之景,无不映照着他那颗伤感的旅人之心。最后两句写各种声音交织一起化作离愁,致使作者一夜无眠。全曲缠绵悱恻,呜咽低回,读来令人哀愁如缕,感叹不已。

  “故园一千里,孤帆数日程”,小令开篇即直写故乡的遥远和行旅的孤寂,从而引出第三句“倚篷窗自叹飘泊命”的深沉喟叹,“城头鼓声,江心窗声,山顶钟声”三句,表面上全是写景,然一片孤寂烦闷之情,却寓于这“鼓声”、“窗声”、“钟声”之中。这是一种以动写静的手法,独自一人在孤舟之中,又是夜深的江上,孤独寂寞之情是可想而知的。静极时,便越发显得这“鼓声”、“窗声”、“钟声”的响亮。反过来,这声音也越发显得夜深江上的寂静。此情此景搅起了游子的无限身世之感与思乡之情,以至再也按捺不住这一腔愁绪,便冲口而出“一夜梦难成,三处愁相并”。

  全篇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渲染寂寞悲凉的气氛,表达了失意惆怅的情怀。四、五、六三句,语气平淡而意蕴隽永。“城头鼓声”,暗示时光流逝,使人易生光阴蹉跎的感慨,“江心窗声”,象征人生旅途的险恶,使人感发“世途风波恶,人间行路难”的浩叹;“山顶钟声”,则显然和唐代诗人张继所听到的寒山寺夜半钟鸣一样,使人深感客中的凄凉和惆怅。这三种声音,构成一部情调悲凉的交响乐章,发人遐想。另外,曲词的语言朴实而凝炼,工整而有节奏感。

参考资料:
1、 黄梅,肖妍,暴希明编著.元曲精华评析:解放军出版社,2007.01:319
春风吹船著浯溪,扶藜上读《中兴碑》。
春风吹船著浯(wú)¹,扶藜(lí)²上读《中兴碑》。
译文:春风把我的船吹到了浯溪岸边,我拄着拐杖上山,细细地读着崖上刻的《中兴碑》。
注释:¹浯溪:在今湖南祁阳县西南五里。²藜:藜杖。
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鬓成丝。
平生半世看墨《¹,摩(mó)(suō)²石刻鬓成丝。
译文:我一生中有半世都只见到这碑的拓本,今天终于能亲手抚摸着石刻,可怜我双鬓已雪白如丝。
注释:¹墨《:拓《。²摩挲:抚摸。
明皇不作苞桑计,颠倒四海由禄儿。
明皇不作苞桑计¹,颠倒四海由禄儿。
译文:唐明皇没有安定国家的深谋远虑,任由着安禄山,把天下搅得一塌糊涂,无法收拾。
注释:¹苞桑计:比喻牢靠的治国方略。苞桑:亦作“包桑”,根深蒂固的桑树。
九庙不守乘舆西,万官已作鸟择栖。
九庙¹不守乘舆(yú)西,万官已作鸟择栖(qī)²
译文:宗庙宫廷都沦陷敌手,明皇凄凉地逃往川西;百官们犹如乌鹊选择良木,纷纷投降伪朝,低声下气。
注释:¹九庙:指太庙,古天子庙九室。此代指京城。²乌择栖:指朝臣们另找靠山。
抚军监国太子事,何乃趣取大物为?
抚军监国太子事,何乃趣¹取大物²为?
译文:统率军队,守护国家,这是太子的本分,肃宗匆匆地登上皇帝的宝座,难道不显得过分心急?
注释:¹趣:急忙。²大物:国家。
事有至难天幸耳,上皇蹰蹐还京师。
事有至难天幸耳,上皇蹰(jú)(jí)¹还京师。
译文:平定祸乱本来是很困难的事,能够取得胜利,真是徼天之幸,太上皇终于能跼蹐不安地返回了京师。
注释:¹跼蹐:无法舒展的样子。此指玄宗回国都后,受肃宗所制,无法舒展。
内间张后色可否?外间李父颐指挥。
内间张后¹色可否?外间李父²(yí)指挥。
译文:从此后他失去了自由,在宫中要看张后的脸色行事,在宫外又要听从李辅国的颐指气使。
注释:¹张后:肃宗皇后张良娣,与李辅国勾结,干预朝政,牵制玄宗。后被废。²李父:李辅国。颐指挥:用脸部表情来示意指挥。
南内凄凉几苟活,高将军去事尤危。
南内¹凄凉几苟活,高将军去事尤危。
译文:他在南内偷安苟活,高力士去后,事势便更加危急。
注释:¹南内:玄宗自蜀回,住南内兴庆宫,后迁西内软禁。高将军:高力士。
臣结春秋二三策,臣甫杜鹃再拜诗。
臣结¹春秋二三策,臣甫杜鹃再拜诗。
译文:臣子元结在舂陵上书献策,臣子杜甫在四川,见到杜鹃再次下拜和泪作诗。
注释:¹臣结:指元结。元结曾任道州刺史,多次上表言事,并作有《舂陵行》诗,反映民间疾苦。臣甫:杜甫。
安知忠臣痛至骨,世上但赏琼琚词。
安知忠臣痛至骨,世上但赏琼琚¹词。
译文:可怜世人有谁知道忠臣刻骨的悲痛,只是争相欣赏诗文中优美的文词。
注释:¹琼琚:华美的佩玉。此指文辞华丽。
同来野僧六七辈,亦有文士相追随。
同来野僧六七辈,亦有文士相追随¹
译文:一起看碑的有六七个和尚,还有几位文士相随。
注释:¹“同来”二句:据《山谷先生年谱》,这次同游的有进士陶豫、李格,僧伯新、道遵等人。
断崖苍藓对立久,冻雨为洗前朝悲。
断崖苍藓对立久,冻雨¹为洗前朝悲。
译文:我站在断崖边青苔上,一阵暴雨打来,仿佛要洗去前朝无尽的悲思。
注释:¹冻雨:暴雨。

  黄庭坚七古,起首一般采取两种手法,一是突兀而起,高屋建瓴,倾泻而下;一是平平而起,语迟意缓,遒劲老苍。这首诗的起首,用的是后一种手法。诗用叙事语气展开,很自然地入题,说自己来到了浯溪,拄着拐杖上山,细读《中兴碑》,想到生平见过许多此碑的拓《,今天真正见到原碑,却已年龄老了。这四句是开端,也是第一段,看上去很平淡,细细琢磨,却有很深的意味。前两句写见碑,是直写;后两句写见碑的感慨,用旁衬。因了平生看见碑的许多墨《,对碑的内容必然很熟悉,对原碑定然很向往,极欲一见;今天见到了,一定很高兴;然而诗说自己已经苍老,到现在才见到原碑,流露出恨见太晚的感慨。

  黄庭坚是著名的书法家,对《中兴颂》素有研究,且上文已明陈“半世看墨《”,于是下文不再具体写碑,不说碑文经风沥雨所留下的沧桑痕迹,也不评颜真卿字体如何苍劲有力,却一连用十六句,倾吐由碑文内容而引起的怀古之思与感慨。《中兴碑》是记平定安史之乱,唐肃宗收拾残局,使唐中兴事,所以诗以唐明皇为中心。前四句写安史之乱的缘起是由于明皇失政,宠用安禄山,终于酿成国变,自己逃入西蜀,大臣们纷纷投靠新主。次四句写唐肃宗恢复事,说他匆忙即位,徼天之幸,得以战胜,明皇成了太上皇,局促不安地回到京城。又次四句,写唐明皇在南内苟活,内被张后欺负,外受李辅国颐指,日子十分难过,自高力士被赶走后,处境更加困难。末四句,写臣子元结、杜甫等忠君报国,但世人都不理解,只欣赏他们优美的文辞。这十六句,是《诗的主体,写尽了玄宗、肃宗二朝的史事。从所举史实及所作评论来看,黄庭坚既对唐明皇荒淫失国表示批判,又对他晚年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对唐肃宗,黄庭坚以“何乃趣取大物为”一句作诛心之论,说他急于登上皇帝的宝座,逾越了《分;又举元结文及杜甫诗来说明当时社会并不安定,人民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肃宗也不是个好皇帝。言下之意,对“中兴”二字持否定态度。黄庭坚对肃宗的看法,在当时及后世都引起过争论,元刘壎《隐居通议》称赞这论点说得好,全诗“精深有议论,严整有格律”。宋范成大《骖鸾录》批评说诗“不复问歌颂中兴,但以诋骂肃宗为谈柄”,使后来不少人跟着他走入歧途。陈衍《宋诗精华录》也认为诗“议论未是”。

  “同来野僧六七辈”至末四句是一段,也是诗的煞尾。这段犹如古代游记笔法,在最后交代同游人,在风格上与首段遥相呼应。诗收得很平稳,说自己与同行人一起看碑,在断崖前经受着风雨的袭击,思念着唐朝这一段不堪回首的悲凉故事。“前朝悲”三字,总结了前面一大段怀古的内容。当时,宋徽宗重用蔡京等奸臣,民间怨声载道,国家日益混乱,金人在北方又虎视眈眈。诗人敏锐地感受到,宋徽宗正在步唐明皇的后尘,这前朝悲很可能就会演变成今朝悲。所以诗的末段看似写景叙事,却使人感受到诗中笼罩着一股悲凉之气。

  这首诗是黄庭坚晚年的作品,诗人这时驾驭语言的艺术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全诗洗尽铅华,归于自然,结构严谨,章法井然,叙事与议论相结合,概括了安史之乱前后的史实。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2012.7重印:第576-579页

shūbēihòu

huángtíngjiān sòngdài 

chūnfēngchuīchuánzhuó shàng zhōngxīngbēi  
píngshēngbànshìkànběn suōshíbìnchéng 
mínghuángzuòbāosāng diāndǎohǎiyóuér 
jiǔmiàoshǒuchéng西 wànguānzuòniǎo 
jūnjiānguótàishì nǎiwéi 
shìyǒuzhìnántiānxìngěr shànghuángchúhuánjīngshī 
nèijiānzhānghòufǒu wàijiānzhǐhuī 
nánnèiliánggǒuhuó gāojiāngjūnshìyóuwēi 
chénjiéchūnqiūèrsān chénjuānzàibàishī 
ānzhīzhōngchéntòngzhì shìshàngdànshǎngqióng 
tóngláisēngliùbèi yǒuwénshìxiāngzhuīsuí 
duàncāngxiǎnduìjiǔ dòngwéiqiáncháobēi 
梵志翻着袜,人皆道是错。
(fàn)志翻着袜¹,人皆道是错。
译文:王梵志把袜子翻过来,把粗糙的一面穿在外面,人们都说这一举动是错的。
注释:¹翻着袜:意思是“梵志”把袜子翻过来,把粗糙的一面穿在外面,而为了表现出禅家宗门的威仪,作为僧人是有一定的规矩的。“翻着袜”以其反常,所以是不合规矩。
乍可刺你眼,不可隐我脚。
(zhà)¹刺你眼,不可隐²我脚。
译文:王梵志却说:“宁可让你看着刺眼,也不能让我的脚不舒服。”
注释:¹乍可:这是唐人常用的话,相当于今人所说的“宁可”。²隐:伤,伤痛。作动词。

  王梵志的白话诗,大多有感于日常生活琐事,而归结到某种生活真谛,具有禅理式的机趣。

  凡袜皆有正反两面,正面即外层,光滑美观,反面即内层,粗糙难看,人们往往把光滑的一面穿在外面,是为美观,而粗糙的一面紧贴肌肤并不舒服,“梵志”把袜子翻过来,把粗糙的一面穿在外面,可能是出于粗心,但也可能是有意为之,但大凡看到的人都说他穿错了。然而正错都是人所言,“人皆道是错”未必就是错。像梵志这样的人却认为宁可让别人看着不舒服,也不能让自己的肌肤受罪,错误的反是众人。

  世上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喜欢图慕虚荣,不顾实际效果,可怕的是,他们竟把这种图慕虚荣的行为视为正确的,作为他们行事的原则。

  这首小诗一如王梵志的其他诗作,语言质朴、自然,宛如平常话,却能以小见大,反映至真的事理,在古代诗歌中并不多见。从中也能看出诗人任其自然的舒放品性。

  禅宗认为“自性本自具足”,主张个性的充分张扬。如《五灯会元》卷八相州天平山从漪禅师的一段公案:“问:‘如何是佛?’师曰:‘不指天地。’问:‘为甚么不指天地?’师曰:‘唯我独尊。’”就是强调个体的意志,主观的情性。也即所谓:“丈夫皆有冲天志,莫向如来行处行。”(《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九)王梵志这首诗中所体现的,正是这种尊重自我,不随流俗的精神。

  宋代江西诗派的代表黄庭坚对王梵志“翻着袜”的胆识非常赞赏,在《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三十《书“梵志翻着袜”诗》一文中提到的黄氏所称道的茅容杀鸡饭母,以草具饭客之事,见于《后汉书·郭太传》,这种毁誉由人,特立独行的精神,与“翻着袜”的王梵志,正是相同的。正如文学史所昭示的,黄庭坚及其他江西派诗人,面对唐诗的丰厚遗产,既没有匍伏其下,也没有亦步亦趋,而是积极实践,大胆创新,终于表现出宋诗的独特面目,树立起一块与唐诗一样辉煌的丰碑。这也就是王梵志“翻着袜”法在诗学上的实践。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1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独行¹独坐²,独唱³独酬(chóu)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译文:无论行走还是静坐,无论独自吟咏还是互相唱和,乃至卧倒床榻,我都独自一人;久久的站着凝望让我倍加伤神,更无奈这春寒招惹我的愁绪。
注释:¹独行:一人行路;独自行走。²独坐:一个人坐着。³独唱:独自吟咏、吟唱。⁴独卧:泛指一人独眠。⁵伫立:久立。⁶伤神:伤心。⁷无奈:谓无可奈何。⁸轻寒:微寒。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¹无一半²。愁病相仍³,剔(tī)尽寒灯梦不成
译文:这份愁情有谁曾见到,让我眼泪滚滚,把自己原先的粉妆冲洗得一丝不留;愁病交加,把灯芯挑了又挑,终究难以入眠。
注释:¹残妆:亦作“ 残妆 ”。 指女子残褪的化妆。²一半:二分之一。亦以表示约得其半。³相仍:相继;连续不断。⁴寒灯:寒夜里的孤灯。多以形容孤寂、凄凉的环境。⁵不成:不行,不可以。

  朱淑真是是一位才貌出众、善绘画、通音律、工诗词的才女,但她的婚姻很不美满,婚后抑郁寡欢,故诗词中“多忧愁怨恨之语”。相传她出身富贵之家,至于她的丈夫是什么样的人,其说不一。有的说她“嫁为市井民家妻”,有的说她的丈夫曾应礼部试,后又官江南,但朱与他感情不合。不管何种说法可信,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她所嫁非偶,婚后很不幸福。就所反映的内容看,这首词与她婚姻上的不同有密切关系。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两句,连用五个“独”字,充分表现出她的孤独与寂寞,似乎“独”字贯穿在她的一切活动中。“伫立伤神”等两句,紧承上句,不仅写她孤独,而且描绘出她的伤心失神。特别是“无奈轻寒著摸人”一句,写出了女词人对季节的敏感。“轻寒”二字,正扣题目“春怨”二字的“春”字,全词无一语及春,惟从“轻寒”二字,透露出春天的信息。“著摸”一词,宋人诗词中屡见,有撩拨、沾惹之意。如孔平仲《怀蓬莱阁》诗:“深林鸟语流连客,野径花香着莫人。”杨万里《和王司法雨中惠诗》诗:“无那春愁着莫人,风颠雨急更黄昏”。“著摸”即“着莫”,朱淑真词与杨万里诗用法完全相同。轻寒为什么撩惹春愁,失去爱情幸福的女词人深有体会。寡居的李清照感到“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声声慢》);对自己的婚姻深感不满的朱淑真在“伫立伤神”之际,不禁发出“无奈轻寒著摸人”的吟咏,足见两位女词人在“轻寒”季节,有着共同的伤心之处。

  下片进一步抒写女词人愁怨。“此情谁见”四字,承上启下,一语双兼,“此情”,既指上片的孤独伤情,又兼指下文的“泪洗残妆无一半”写出了女词人以泪洗面的愁苦。结穴处的两句,描绘自己因愁而病,因病添愁,愁病相因,以至夜不成眠的痛苦。

  这首词语言自然婉转,通俗流丽,篇幅虽短,波澜颇多。上片以五个“独”字,写出了女词人因内心孤闷难遣而导致的焦灼无宁、百无一可的情状,全是动态的描写。“伫立伤神”两句,转向写静态的感觉,但意脉是相承的。下片用特写镜头摄取了两幅生动而逼真的图画:一幅是泪流满面的少妇,眼泪洗去了脸上大半的脂粉;另一幅是她面对寒夜孤灯,耿耿不寐。

  “剔尽寒灯”的落脚点不在“剔”字(剪剔灯心的动作),而在“尽”字。“尽”字是体现时间的。所谓“梦又不成灯又烬”(欧阳修《玉楼春》),显然是彻夜无眠。对于孤凄愁病的闺中人,只写这一泪、这一夜的悲苦,其他日子里也是完全可以想象的。又何况是“此情谁见”,无人见,无人知,无人慰藉,无可解脱!自写苦情,情长词短,其体会之深,含蕴之厚,有非男性作家拟闺情之词所能及者。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332-1333页

jiǎnlánhuā ·chūnyuàn

zhūshūzhēn sòngdài 

xíngzuò chàngchóuhái zhùshāngshén nàiqīnghánzhuórén 
qíngshuíjiàn lèicánzhuāngbàn chóubìngxiāngréng jìnhándēngmèngché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