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纪周天运,微阳气候新。
星纪周天运,微阳气候新。
郊原初度腊,梅柳暗惊春。
郊原初度腊,梅柳暗惊春。
故国无书久,孤峰入梦频。
故国无书久,孤峰入梦频。
年加自多感,况复送归人。
年加自多感,况复送归人。
寇准

寇准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 294篇诗文

猜您喜欢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江月¹去人只数尺,风灯²照夜欲三更(gēng)³
译文:水中的月影离我只有数尺之远,船中桅杆上的风灯照耀着夜空,时间马上就要进入三更天。
注释:¹江月:江面上空的月亮。²风灯:船中桅杆上挂着照夜的灯,有纸罩避风。³三更: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沙头¹宿鹭(lù)联拳²³,船尾跳鱼拨剌(là)鸣。
译文:栖息在沙滩上的白鹭静静地蜷身而睡,突然船尾方向传来“拨剌”一声,原来有一条鱼儿跃出水面。
注释:¹沙头:沙滩边;沙洲边。²拳:屈曲貌。一说“联拳”通“连蜷”,蜷身之意。³静:一作“起”。⁴拨剌:鱼在水里跳动所发出的声音。拨:一作“跋”,一作“泼”。

  在绝句体中,有一种“一句一绝”的格调。即每句写一景,多用两联骈偶,句子之间似无关联。它最初起源于晋代《四时咏》(“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唐代作者已不多,唯杜甫最喜运用这种体格。或许是因为他太精于诗律,运用这种绝体,可以因难见巧。他最脍炙人口的绝句如“两个黄鹂鸣翠柳”“糁径杨花铺白毡”“迟日江山丽”等,也都是用这种体格。这些诗的优点不只在于写景生动,律对精切,而尤其在于能形成一个统一完美的意境,句与句彼此照应,融为一幅完整图画。

  这首诗写夜泊之景。诗人写月夜,不从空中之月写起,而写水中月影(“江月”),一开始就抓住江上夜景的特色。“去人只数尺”是说月影靠船秀近,“江清月近人”,它同时写出江水之清明。江中月影近人,画出了“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江间月夜美景,境界是宁静而安谧的。第二句写舟中樯竿上挂着照夜的灯,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而柔和。桅灯当有纸罩避风,故曰“风灯”。其时江间并没有风,否则江水不会那样宁静,月影也不会那样清晰可接了。一二句似乎都是写景,但已暗示出一个未眠人的存在(第一句已点出“人”字),这就是诗人自己。从“江月”写到“风灯”,从舟外写到舟内,由远及近。然后再写到江岸,又是由近移远。由于月照沙岸如雪,沙头景物隐略可辨,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团聚在沙滩上,它们睡得那样安恬,与环境极为和谐;同时又表现出宁静的景物中有生命的呼吸。这和平境界的可爱,惟有饱经丧乱的不眠人才能充分体会。

  诗句中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这与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是一脉相通的。诗人对着“沙头宿鹭”,不禁衷心赞美夜的“静”美。由于他与自然万类息息相通,这“静”与“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的寂静幽独该有多少不同。忽然船尾传来“拨剌”的声响,使凝神睇视着的诗人猛地惊醒,他转向船尾,只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跃起一条大鱼,在夜空中画了一条若隐若现的弧线后,又潜入水中。

  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都在一个“静”字,末句却写动、写声,似乎破了静谧之境,然而其表达效果恰好相反,以动破静,愈见其静;以声破静,愈见其静。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有异曲同工之处。这是陪衬的手法,适当把对立因素渗入统一的基调,可以强化总的基调。这是诗、画、音乐都常采用的手法。诗的末两句分写鱼、鸟,一动一静,相反相成,抓住了江上月夜最有特点同时又最富于诗意的情景,写得逼真、亲切而又传神,可见诗人体物之工。

  此诗乍看上去,四句分写月、灯、鸟、鱼,各成一景,不相联属,确是“一句一绝”。然而,诗人通过远近推移、动静相成的手法,使舟内舟外、江间陆上、物与物、情与景之间相互关联,浑融一体,读之如身历其境,由境会意。因而决不是什么“断锦裂缯”(胡应麟)。“老去诗篇浑漫与”,从诗题“漫成”可知是诗人一时得心应手之作,这种工致而天然的境界不是徒事雕章琢句者能达到的。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90-591

mànchéngshǒu

 tángdài 

jiāngyuèrénzhǐshùchǐ fēngdēngzhàosāngēng 
shātóu宿liánquánjìng chuánwěitiàomíng 
引手摘星辰,云气扑衣如湿。前望翠屏无路,忽天门中辟。
引手¹摘星辰,云气扑衣如湿。前望翠屏²无路,忽天门³中辟。
译文:伸手可以摘取天上的星星,飞云扑在身上打湿了衣裳。眼前的山岩像苍翠的屏障,层层叠叠将道路阻挡。忽然出现了天门似的关隘,就像山岩被劈开一样。
注释:太行:即太行山。¹引手:抬手,伸手。²翠屏:形容山岩像苍翠的屏风。³天门:形容山上关隘的险奇。
等闲鸡犬下方听,人住半山侧。行踏千家檐宇,看炊烟斜出。
等闲¹望犬下方听,人住半山侧。行踏千家檐宇²,看炊烟斜出。
译文:时常听见下方传来鸡鸣犬吠声,那些山民就住在半山旁。我在岭上行走,仿佛踏在千家屋檐上;看那一缕缕炊烟,在山风中斜斜升起、飘荡。
注释:¹等闲:常常,时常。²檐宇:屋檐,屋顶。

  此词偏于实叙,用移步换形之笔,写登上南天门的观感。词原注云:“南天门尤陡峻,人多凿窑而居。”全词就在这“陡峻”二字上落墨。

  形容山之高峻,前有李白的名句:“扪参历井仰胁息,以乎抚膺坐长叹。”(《蜀道难》)此词起句“引手摘星辰”,就其夸张笔法而言,显然脱胎于李诗。但李白重在写“畏途巉岩”之不可攀,渲染了人对自然的恐惧心理,此句情致则异,一“引”一“摘”两个动作,表现的是身临奇境的惊喜感,其中还颇有点欣然自得的意味呢!但既属夸张想象之笔,句意毕竟偏虚,故次句必以实写济之:“云气扑衣如湿。”用人行山中时的真切感受,来突出山的高峻。唐人有句:“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张旭《山中留客》)“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境界差近,而此句写“云气扑衣”,便富动感,再加“如湿”二字,更有触感。以上两句虽写得语工意足,其实都不过是陪衬之笔。接着再作衬垫——“前望翠屏无路”,见得山路百折千回,盘曲异常;经这一句延岩、顿挫,突如其来地推出全篇景物中心——“忽天门中辟”。在那云气晻霭之上,忽见天门矗立眼前,犹如横亘天半,其奇峻何如?名曰“天门”,真不虚也!

  下片观察景物的视点,由仰视转为俯瞰,由“天上”下观“人间”。于是,新异的情境出现了:寻常的鸡鸣狗吠声,竟从“下方”传上天来,循声望去,发现了“人住半山侧”的奇特景象。因山民凿窑而居,人行山上,窑洞的檐宇都在脚下,故曰“行踏千家檐宇”。“看炊烟斜出”一句,最为传神,依依墟里之烟,俱从窑洞中斜着飘出,这种平地罕见的生活情景,摄入词中,倒也别有一种情趣。

  此词并不以赏心悦目的情景取胜,但写出身历其境的新奇感受,同样有动人的效果。这端有赖于作者选择最佳视角、捕捉特征性景物和准确传达自我心理感受的功力。

参考资料:
1、 品诗文网
朝雁鸣云中,音响一何哀!
朝雁¹鸣云中,音响一何²³
译文:早晨大雁在云天鸣叫,它的声音是如此哀凄。
注释:侍:在尊长面前陪着。五官中郎将:指曹丕。曹丕于建安十六年(211)任此职,负责统率皇帝的侍卫。建章台:为汉代建章宫内一高台名,可能指铜雀台。¹朝雁:作者自喻。²一何:多么。³哀:伤感,雁声凄厉,故谓。
问子游何乡?戢翼正徘徊。
问子游何乡?戢(jí)¹翼正徘徊。
译文:试问它想要飞往何处?收敛着翅膀正在徘徊。
注释:¹戢:收敛。
言我寒门来,将就衡阳栖。
言我子门¹来,将就衡阳²(qī)
译文:它说从寒冷北方而来,将要到达衡阳住下来。
注释:¹子门:山名。这里喻以北方很冷的地方。²衡阳:今湖南衡阳,有雁回峰,传说大雁到此,不再南飞。
往春翔北土,今冬客南淮。
往春翔北土,今冬客南淮。
译文:往年春天都住在北方,今年冬留住南淮一带。
远行蒙霜雪,毛羽日摧颓。
远行蒙¹霜雪,毛羽日摧颓(tuí)²
译文:一路远行经受了霜雪,身上羽毛一天天损坏。
注释:¹蒙:蒙受。²摧颓:毁废,引申为老迈颓唐之意。
常恐伤肌骨,身陨沉黄泥。
常恐伤肌骨,身陨(yǔn)¹沉黄泥。
译文:经常担心伤害了骨肉,哪一天殒命沉落黄埃。
注释:¹陨:落、掉。
简珠堕沙石,何能中自谐。
¹²(duò)沙石,何能中自谐³
译文:就好像大珍珠掉进沙石,心里怎么会和谐愉快?
注释:¹简:大。²珠:珍珠。³谐:和谐。
欲因云雨会,濯羽陵高梯。
欲因云雨¹会,濯(zhuó)羽陵²高梯³
译文:想要与大家同享恩泽,上升到尊位得到主人青睐。
注释:¹云雨:这里比喻恩泽。²陵:登,上升。 ³高梯:喻尊位。
良遇不可值,伸眉路何阶。
良遇不可值¹,伸眉²路何阶。
译文:好的机会不容易遇见,扬眉吐气路怎么去迈?
注释:¹值:逢、遇着。²伸眉:犹扬眉,得意的样子。
公子敬爱客,乐饮不知疲。
公子¹敬爱客,乐饮不知疲。
译文:公子最尊重爱护人才,和我们饮酒不知倦怠。
注释:¹公子:指曹丕。
和颜既已畅,乃肯顾细微。
和颜既已畅¹,乃肯顾细微²
译文:待人谦和心地最豁达,我虽低微也多蒙关怀。
注释:¹畅:畅达,豁达。²细微:身份低微的人。诗人自谓。
赠诗见存慰,小子非所宜。
赠诗见存慰¹,小子²非所宜。
译文:呈献这首诗表示慰问,我的话语未必舍时宜。
注释:¹存慰:存问,慰藉。²小子:诗人自谓。
为且极欢情,不醉其无归。
为且极欢情,不醉其¹无归。
译文:为了极尽欢乐的情绪,不喝醉不能回到家宅。
注释:¹其:虚词,表示揣度。
凡百敬尔位,以副饥渴怀。
凡百敬尔位,以副¹饥渴怀²
译文:我们敬仰您地位高贵,响应您心饥渴求贤才。
注释:¹副:符合、相衬,引申为适合、响应之意。²饥渴怀:喻期待贤士的急切心情。

  这是一首公宴诗,诗人以雁自喻,反映了个人经历的艰难和仕途的坎坷,充满着对功业、名利禄位的向往和追求,渴望得到主人的提拔重用,洋溢着复杂的感情。其中有辛酸,有痛苦,有欢快,有希望,相互交织,相互渗透。这首诗设喻妥切,语言质朴无华,风格清新,托意寄情,含蕴颇深。

  此诗上半篇(“朝雁鸣云中”至“伸眉路何阶”)以鸣雁自喻,暗示自己过去穷困忧愁的生活。开头两句,以清晨哀鸣于云中的飞雁比喻自己过去飘零无依的形象和悲凉痛苦的心情。《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此处用其意,但写成五言诗,更显得音节抑扬顿挫,使人回肠荡气。

  接着二句设问:鸿雁打算飞向何方?为何双翼不展,在空中踌躇?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当时徬徨无依的神情。这里,诗人借用了《诗·小雅·鸳鸯》的“鸳鸯在梁,戢其羽翼”之句。但鸳鸯戢翼,只是为了休息;而此处鸿雁戢翼,却充满了迷茫之感。即此一端,亦可以见出诗人的善于翻旧出新。

  下面是雁儿的回答。“言我塞门来,就将衡阳栖。往春翔北土,今冬客南淮。”每年秋天,鸿雁都要从寒冷的北方飞到南方温暖之地过冬,衡阳据说是大雁南飞的终点。为了躲避北方的寒冬,雁儿经历了漫长的旅程。这四句借鸿雁迁徙的规律,比喻自己往昔飘泊的生涯。汉末中原大乱,士人为逃避战祸,四处流窜,大多是寄身于战乱较少的南方。如王粲、繁钦等,都曾逃往荆州,应瑒看来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但这种生活也并不安全。“远行蒙霜雪,毛羽日摧颓”,写鸿雁在长期远行中蒙受霜雪,羽毛日渐摧折脱落,比喻自己在飘泊生涯中久历磨难,已无力高翔。不仅如此,而且这样下去,找不到安全的归宿,只怕要面临更大的危险。所以接着两句说:“常恐伤肌骨,身陨沉黄泥”,即丧失生命。这四句正是雁儿“戢翼徘徊”的原因,也就是自己茫然不知何从的原因。以上都是表述诗人往日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文人在连年战祸中忧惧恐慌的心理。而全用比喻写出,更显得委曲深婉,凄切感人。

  作者自然不能甘心于这样的遭遇。故自“简珠”以下,诗意转折,自述不甘沉沦、企望改变命运的心愿。“简珠随沙石”是喻中之喻,表面说鸿雁落于泥地,犹如大珠落于沙石,不能处于其中而自安。实际上,诗人在这里是自比大珠,以沙石喻环境,以说明诗人往昔的境遇,是令人难以忍受的。

  因此,“欲因云雨会,濯羽陵高梯。”他希望能趁云雨会合的良机,濯洗羽毛而凌越高阶。可是,这种良机是不容易得到的,使自己扬眉吐气的道路又不知在哪里。这几句,不特用笔奇幻,而且诗人显示了自己的身分和抱负,并蕴含着祈求鉴察之意。可见,此六句虽然仍以鸿雁为喻,但蕴含的意义更为丰富和深曲。

  下半篇从“公子敬爱客”至“以副饥渴怀”,始转入眼前公宴之事,从正面写来。“敬爱客”三字,包括了以下一连串内容:——一是“乐饮不知疲”,公子频频劝酒,好客而不倦;二是“乃肯顾细微”,自谦说像自己这样地位鄙微的人也受到主人顾怜;三是“赠诗见存慰”,主人在劝酒之余,还向自己赠诗表示安慰存问,使诗人感到愧不敢当。可见,“敬爱客”三字是此诗下半篇的诗眼,包含着一层深似一层的含义。

  正因为主人“敬爱客”,使诗人大为感动,所以诗人表示要报答主人。报答的内容有二:一是“不醉其无归”,要极欢尽醉以助主人雅兴。此句出自《诗·小雅》中据说是“天子燕诸侯”的《湛露》:“厌厌夜饮,不醉无归。”其涵意不只是尽情作乐,还有宾主情好、和谐无间的意思。二是“凡百敬尔位,以副饥渴怀,”要求所有在座受到曹丕款待的君子,都应该珍惜自己的职位,尽心尽力,报答主人求贤若饥渴的心怀。《诗·小雅·雨无正》:“凡百君子,各敬尔身。”郑玄笺;“凡百君子,谓众在位者;各敬慎女(汝,你)之身,正君臣之礼。”这里用其意,但还更深地包含着不负主人求贤之意。诗写到这里收住。建安末曹氏门下客写有不少《公宴诗》,多庸俗的颂扬语,开后来应酬诗之陋习,即如王粲,亦有“愿我贤主人,与天享巍巍”之句。而应瑒此诗,虽也不免有讨好主人之语,但较有分寸,所以张玉谷说此诗“未坠古音”,窃以为良是。

  此诗主题是希冀得到曹丕的恩遇,但这点只在前半篇借雁“濯羽陵高梯”中暗透出来,而后半篇正面叙述时却不著一字。这固然是因为应瑒此时与曹丕初交,不便明言;但更是因为他为人自重身份,不卑不亢,所以立言得体,艺术上也显得含蓄蕴藉。

  全诗音节响亮,风格清丽,前半用比兴,引而不发;后半用赋体,仍是引而不发,在含蓄委婉中透露主旨。陈祚明称其“吞吐低徊,宛转深至,意将宣而复顿,情欲尽而终含。务使听者会其无已之衷,达于不言之表,此申诉怀来之妙术也”。曹丕果然不久就把他调到身边做“文学”了,说明作品产生了预期的效应。它比一般公宴应酬诗,到底要算棋高一着。

参考资料:
1、 魏耕原 张新科.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2:659-660
2、 吴小如.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231-233
3、 贺新辉.古诗鉴赏辞典(上):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414-415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非关癖(pǐ)¹轻模样²,冷处偏佳。别有根芽³,不是人间富贵花
译文:我喜欢的并不只是雪花轻舞飞扬的姿态,还有它那不惧寒冷的精神。无根却似有根,有着人间富贵之花不可比拟的高洁之姿。
注释:采桑子:词牌名,词名由乐府相和歌辞《采桑曲》(陌上桑)变来,它本是大曲的“摘遍”。又名“丑奴儿”、“丑奴儿令”、“罗敷艳歌”、“罗敷媚”。双调,上下片各四句,押三平韵,各二十二字,共四十四字,用中吕宫。¹癖爱:癖好,特别喜爱。²轻模样:雪花轻轻飞扬的样子。此谓对于雪花的偏爱。³根芽:比喻事物的根源、根由。⁴富贵花:指牡丹或者海棠之类的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谢娘¹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jiā)²,万里西风瀚(hàn)³沙。
译文:谢道韫去世后有谁真正了解、怜惜它呢?漂泊天涯,在寒冷的月光和悲笳声中任西风吹向无际的大漠。
注释:¹谢娘:晋王凝之妻谢道韫有文才,后人因称才女为“谢娘”。谢道韫曾咏过雪花。²悲笳:悲凉的笳声。笳,古代军中号角,其声悲壮。³瀚海:沙漠,此指塞外之地。

  该词寄托了天涯行役之苦,如雪花之漂泊无依般,体现了词人心中的清高孤傲无人同与的悲凉之感。词中词人抛开了咏雪的成规,把雪花当作跟牡丹一样的“花儿”来歌咏,营造一种新奇的错位,表现了词人天马行空、自由挥洒而独出机杼的高超才调。

  首句倒卷而出。先设想一种责诘,然后对此责难作出答复:自己所爱者不只是雪花的轻倩飘洒,而且更是她那种冰雪精神。再跃进一层,雪花似花非花,她以无根为有根,其六出之姿,空灵莹洁,若有若无,丝毫没有人间富贵花——牡丹那种深根、茂叶和丰腴的体态。这,既是词人的审美选择,又是他对于富贵门阀种种束缚的逆反心态的反射。

  下片以谢娘关合雪花。晋王凝之的妻子谢道韫有文才,后代常以谢娘借指才女。又一说,谢娘常用来泛指自己所思念的女子。纳兰词中多次出现“谢桥”、“谢家庭院”,其《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的下片更有“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的描述。蜘丝马迹,似以第二解为宜。词从咏雪转到谢娘,其连接点应是雪花的轻盈妩媚、莹洁玲珑,它令词人联想到和某一女子的纯洁、朦胧的轻怜密爱。以下一转,又从雪花的飘洒联想到自己的天涯飘泊。然后宕开,让这份相思羁旅的悲愁,融入寒月悲笳,浩荡西风,蔽日黄沙的龙荒瀚海之中。

  在这里,爱情的憾恨与人生的憾恨合成为一体。爱情得到升华,它决不仅仅意味着某人某事的男欢女爱,它还是一种生命追求的审美化。故而“既轻盈倩丽,又沉郁苍凉”。

  这首咏雪词,写得颖异别致,“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超逸了历来咏雪诗词曾经有过的意象格局,神韵天纵。词中对于塞外的茫茫飞雪,别具视角眼界,其中隐含着词人自己的意态情怀:深切的身世心性之慨,在其中若隐若现,一种浓郁的凄楚苍凉,回荡其间。此词景象阔大,气韵沉厚,情境深邃,是纳兰性德边塞词的又一卓异之作。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主编.《清词鉴赏辞典(图文修订版)》: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09:第612页
2、 贺新辉主编.《全清词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第685页
3、 张菊玲,李红雨著.《纳兰词新解》: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4.10:第257页

cǎisāngzi··sāishàngyǒngxuěhuā--lánxìng

fēiguānàiqīngyànglěngchùpiānjiābiéyǒugēnshìrénjiānguìhuā

xièniángbiéhòushuínéngpiāotiānhányuèbēijiāwàn西fēnghànhǎishā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是日惊秋老¹,相望²各一涯³
译文:重阳节这一天突然发现已经到了晚秋时节,不免心惊,你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瞩望。
注释:酬:以诗文相赠答。王处士:王炜暨(jì)。处士:旧时指有才德而不出来做官的人。九日:指阴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¹秋老:指暮秋时节。²相望:互相怀念。³一涯:一个角落。这句说:两人各在一方,彼此殷切想念。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离怀销浊酒¹,愁眼²见黄花³
译文:离别思念的情怀唯有靠浊酒排遣,忧愁中满目都是丛生的菊花。
注释:¹浊酒:新酿的酒。²愁眼:忧愁的眼光。³黄花:菊花。这句说:天地间还存在有肝胆相照的人。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¹(bìn)²
译文:我且把自己这一腔报国的忠肝义胆留存给苍天大地,让故国的江山见证我斑白的鬓角吧。
注释:¹阅:经历。²鬓华:鬓发花白。华,同“花”,这句说:经历江山(指国家)的兴衰变化,不觉两鬓已经花白。(在文中也可译为“见证”,让故国的江山见证我斑白的鬓角吧)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多蒙千里讯¹,逐客²已无家。
译文:多多承蒙你千里之外的关怀询问,我流落在外如同被放逐一样,已经无家可归。
注释:¹讯:问讯。²逐客:这里指作者已流落在外,就像被放逐一样。

  这是一首赠诗。此诗写出了他们虽天涯沦落,却肝胆相照的友情,写得沉着深挚。这是一首酬答诗,但与一般应酬之作不同。它在抒写离情别愫之中,又交织着对国家兴亡的深沉感慨,而这两种情感却是如此有机地熔铸在一起,整首诗苍凉沉郁,情切意深,表达了作者对清朝统治者的不满,颇能打动读者的心弦。诗中"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出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此诗风格:沉郁悲怆,深沉凝重。

  顾炎武的这首《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在晚秋的背景下,抒写着身事、家事、国事的情怀——惊觉秋老,满眼黄花,萧索的色调充溢字里行间;故人天涯,离怀浊酒,悲怆的感慨触手可接;两鬓斑白,逐客无家,苍凉的情绪弥漫不散;天地变色,神州易主,郁结的哀愁直透骨髓;但肝胆犹存,江山作证,坚贞的心志更催人泪下。诗人将满腔块垒,诉诸这些交织的形象,熔铸成一首节奏铿锵的五言律诗,展现出沉郁苍凉,悲壮凝重的风格特征。

chóuwángchǔshìjiǔjiànhuái怀zhīzuò

yán míngdài 

shìjīngqiūlǎo xiāngwàng 
huái怀xiāozhuójiǔ chóuyǎnjiànhuánghuā 
tiāncúngāndǎn jiāngshānyuèbìnhuá 
duōméngqiānxùn zhúji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