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赋分长多感,尽日长思立短亭。犹谢海棠花始发,似留春色向凋零。
流年赋分长多感,尽日长思立短亭。犹谢海棠花始发,似留春色向凋零。

rénchūn--kòuzhǔn

liúniánfēnzhǎngduōgǎnjǐnzhǎngduǎntíngyóuxièhǎitánghuāshǐshìliúchūnxiàngdiāolíng

寇准

寇准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 29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遂成知己 一作:竟逢知己)
德也狂生耳¹。偶然间,淄(zī)尘京国²,乌衣门第³。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译文:我原本也是个狂妄的小子,我在京城混迹于官场,这不过是因为出身于高贵门第和命运的偶然安排罢了。我真心仰慕平原君的广结贤士,希望能有赵国平原君那样招贤纳士的人来善待天下贤德才士,可是却没有谁乌理解我的这片心意。万万没有想到能和你(顾贞观)成为知己。今天,趁我们还不算老,擦去感伤的眼泪,纵酒高歌,把精神振作起来。您难道看不见,月光像水一样清澈皎洁?
注释:¹德也狂生耳:我本是个狂放不羁的人。德,作者自称。²淄尘京国:表居北京之无奈。淄尘:黑尘,喻污垢。此处作动词用,指混迹。淄:通“缁”,黑色。京国:京城。³乌衣门第:东晋王、谢大族多居金陵乌衣巷,后世遂以该巷名指称世家大族。⁴浇:浇酒祭祀。⁵赵州土,平原君墓土。⁶会:理解。⁷成生:作者自称。作者原名成德,后避太子讳改性德。⁸青眼:契重之眼光,此指青春年少。⁹尊:同“樽”。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娥眉¹谣诼(zhuó)²,古今同忌³。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译文:今天我们一定要开怀畅饮,一醉方休。从古到今,才干出众、品行端正的人遭受谣言中伤,这都是常有的事,姑且由他去吧。人生岁月悠悠,难免遭受点挫折苦恼,这些都没必要放在心上,思过之后冷笑一声放在一边就完事儿了。若总是耿耿于怀,那么从人生一开始就错了。我们今朝以情相许,以后一定乌遇到很多的劫难。而我害怕的是,我们以后的缘分,却恐怕乌在他生他世里了。这个诺言是很沉重的,您一定要牢牢记在心里。
注释:¹娥眉:亦作“蛾眉”,喻才能。²谣诼:造谣毁谤。³忌,语助词,无实义。⁴悠悠:遥远而不定貌。⁵寻思起、从头翻悔:若对挫折耿耿于怀,反复寻思,那么从人生一开始就错了。⁶心期:以心相许,情投意合。⁷后身缘、恐结他生里:来世他生,我们的情缘还将保持。后身缘:来生情缘。⁸然诺重:指守信誉,不食言。

  “德也狂生耳”,起句十分奇兀,使人陡然一惊;因为纳兰性德的父亲明珠,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宰辅。纳兰性德风华正茂,文武双全,在他面前正铺设着一条荣华富贵的坦途。然而,他竟劈头自称“狂生”,而且还带着颇为不屑的语气,这一下就抓住了读者的心,使人不得不注意品味。

  跟着三句,是他对自己身世的看法,“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缁尘即尘污,比喻世俗的污垢。纳兰性德化用谢朓“谁能久京洛,缁尘染素衣”的诗意,说自己生长在京师的富贵人家,蒙受尘世的污浊。“偶然间”三字。表明他并不希罕金粉世家繁华喧嚣的生活。在词的开头,他就坦率地把自己鄙薄富贵家庭的心境,告诉给顾贞观,是希望出身寒素的朋友们理解他,不要把他看成是一般的贵介公子。

  “有酒惟浇赵州土”。原是唐代诗人李贺的诗句:“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惟浇赵州土。”平原君即战国时代赵国的公子赵胜,此人平生喜欢结纳宾客。李贺写这两句诗,对那些能够赏识贤士的人表示怀念。他举起酒杯,浇向赵州,觉得茫茫宇内,惟独平原君值得景仰。纳兰性德径用李诗入词,同样是表示对爱惜人才者的敬佩。当然,他和李贺的心情不尽相同。李贺怀才不遇,攀附无门;纳兰性德生长名门,青云有路。但是,他从顾贞观、吴兆骞等人的遭遇里,深深感到社会的不平,感到人才总是无法逃脱遭受排挤的厄运,因而忧思重重,满怀悲愤。他也知道,他的心境,很难得到世人的理解,他呼喊:“谁会成生此意”,透露出孤独落寞的悲哀。总之,他的失望、彷徨、牢骚之情,统统包含在反诘的口吻之中。

  前几句,作者极写心情的抑郁,这正好为得遇知己朋友的兴奋预作蓄势。就在感到山穷水尽的时候,他遇到梁汾了。“不信道,遂成知己”。骤然看来,在“不信道”之后,又加上“遂”字,显得有点累赘,但重复强调意外之感,是为了表达得友的狂喜。这几句,笔势驰骤,极尽腾挪变化之妙。

  接下去是写知己相逢的情景。“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青眼是高兴的眼色,据说晋代阮籍能为青白眼,遇见意气相投的人,便露出青色的眼珠。杜甫《短歌行》有句云:“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我老矣。”纳兰性德翻用其意,说他们相遇时彼此正当盛年,都还未老,于是青眼相向,慷慨高歌。不过,在举杯痛饮之余,又不禁涕泪滂沱。英雄失路,惺惺相惜,得友的喜悦、落拓的悲哀,一齐涌上心头。辛稼轩曾有句云:“倩何人,唤取翠袖红巾,揾英雄泪。”纳兰性德的心情,与此相类。不过,辛词“揾”字比较含蓄,纳兰用“拭尽”一语,却是淋漓尽致地宣泄情感。这几句,诗人把歌哭笑啼交错在一起,比杜、辛的诗句显得更鲜明更奔放。

  以“君不见,月如水”作收束。它是全篇唯一的景语。那一夜,月儿皎洁,凉浸浸的,似是映衬着他们悲凉的情怀,又似是他们纯洁友谊的见证。

  一般人写词,包括纳兰性德在内,总喜欢较多敷写眼前或内中看到的景色。因情写景,情景相生,会收到形象生动境界隽永的艺术效果。象〔金缕曲〕这样体制较长的词调,完全不入景语,则易流于粗率。纳兰性德这首词着眼于传情,诗人直抒胸臆,但也注意顺手拈来一二景语,约略点染。沈谦在《堪词杂说》中认为:“长调要操纵自如,忌粗率,能于豪爽中著一二精微语,绵缠中著一二激厉语,尤见错综。”这是颇有见地的经验之谈。纳兰性德在歇拍中稍作跌宕,略写月色,正是在豪爽中夹入工细之笔。这似乎是闲笔,却使人感到,诗人极度激动的感情,又蕴含着深沉的意味。

  纳兰从同情顾贞观、吴兆骞的坎坷遭遇着笔。“共君此夜须沉醉。”这里的“须”字很值得玩味。它表明,诗人要有意识地使自己神经麻木。从写法上看,此句与杜甫的名句“白日放歌须纵酒”也颇相似,但意境大不相同。“纵酒”未必大醉,“沉醉”却是醉得不省人事。为什么必须烂醉如泥?下面跟着作答。“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屈原说过:“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在纳兰性德看来,古往今来,有才识之士被排斥不用者多如牛毛,顾贞观等受到不公的待遇也自不可避免。不合理的现实既已无法改变,他便劝慰好友,大家懒得去管,一醉了事。这种一醉解千愁的作法,固然是逃避现实的表现,但诗人冷峭的情绪,乃是愤怒与消极的混合物。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从顾贞观等今古才人的遭遇中,诗人想到自己。在污浊的社会中,过去的生涯,毫无意趣,将来的命运,也不值一晒,因而他发出了“寻思起,从头翻悔”的感叹。在词的开头,诗人已透露出他对门阀出身的不屑,这里再一次申明,是强调他和顾贞观有着同样的烦恼,对现实有着同样的认识,他和顾贞观一起承受着不合理社会给予的压力。在这里,通过诗人对朋友安慰体贴相濡以沫的态度,我们也看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激忿。

  在激动之余,纳兰性德把笔锋拉回,用沉着坚定的调子抒写他对友情的珍惜。“一日心期千劫在,后生缘,恐结在他生里。”劫是梵语劫簸的省略,是计算时间的数量词。在不期然得遇知己的时刻。他郑重表示,一旦倾心相许,友谊便地久天长,可以经历千年万载。同时,彼此相见恨晚,只好期望来世补足今生错过的时间。用不着剖析,这番誓言,灼热如火。结句“然诺重,君须记”。再三叮咛,强烈地表达与顾贞观世世为友的愿望。

  纳兰性德有些词,写得悲凉顽艳,象“春云吹散湘帘雨,絮粘蝴蝶飞还住”。象“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使人读来觉得香留齿颊。但是,纳兰词最大的特点是直抒性灵,感情直率,他一贯认为,“诗乃心声,性情之事也。”这种主张,体现在创作中,便显得不事雕饰,天籁自鸣。王国维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这比较准确地概括出纳兰性德的创作风格。就〔金缕曲〕《赠梁汾》而言,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运笔如流水行云,一任真纯充沛的感情在笔端酣畅地抒发。不过,纳兰性德的诗歌直写怀抱,又非不注意艺术锤炼,一味粗头乱服。从〔金缕曲〕的分析中,我们发现作者经常化用名句,运用典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词中用事,贵无事障。晦也,肤也,多也,板也,此类皆障也。姜白石用事入妙,其要诀所在,可于其《诗说》见之,曰:‘僻事实用,熟事虚用。学有余而约用之,善用事者也。乍叙事而间以理言,得活法者也。’”纳兰性德天衣无缝地流畅地运用故实,就是善与活的一例。正因如此,这首〔金缕曲〕显得既酣畅,又深沉;既慷慨淋漓,又耐人寻味。这首词没有华丽的词藻,却使人读来五内沸腾,神摇魄荡,感觉到作者字字句句,出自肺腑。它的成就,证实了一条创作的真理:真情实感,是诗歌的生命。

席谦不见近弹棋,毕曜仍传旧小诗。
席谦不见近¹弹棋²,毕曜(yào)³仍传旧小诗。
译文:近来都没有见到善于弹棋的席谦,工诗的毕曜虽已离去,仍然传诵他生前创作的诗歌。
注释:¹席谦不见近:即不见近席谦。近,接近,亲近。近,近来。²弹棋:亦作弹棊,弹碁。古代博戏之一。³毕曜:肃宗时人,工诗。⁴旧:过去的,原来的。
玉局他年无限笑,白杨今日几人悲。
玉局¹他年²无限³,白杨今日几人
译文:想起以前与席谦一起弹棋时的那些带来无限快乐的事感到无比惆怅,而如今面对毕曜墓地上的白杨树能有几人悲伤呢?
注释:¹玉局:棋盘的美称。这里借指善弹棋的席谦。²他年:往年,以前。³无限:无数,谓数量极多。⁴笑:一作“事”。⁵白杨:指生长于墓地周围的白杨树。⁶几人:多少人。几,数词,用于询问数量。⁷悲:伤心,哀痛。
郑公粉绘随长夜,曹霸丹青已白头。
郑公¹粉绘²³长夜,曹霸(bà)丹青已白头
译文:郑虔的那些粉绘,随着他的死亡早变成绝笔,曹霸虽然还画着丹限,但也已经白了头。
注释:¹郑公:郑虔,唐代文学家、书画家。²粉绘:彩色的图画。³随:跟着,随着。⁴长夜:谓人死后埋于地下,永处黑暗之中,如漫漫长夜。指死亡。⁵曹霸:唐代最有名的鞍马人物画家之一,开元间的名画家。⁶丹青:丹和青是中国古代绘画中常用之色。泛指绘画艺术。⁷白头:白发,形容年老。
天下何曾有山水,人间不解重骅骝。
天下何曾¹有山水²,人间³不解(huá)(liú)
译文:啊,自从郑公殁后,这满天之下,哪里还有什么真正的山水?尽管曹将军尚存,而这人间,也并没有谁懂得去重视骅骝!
注释:¹何曾:用于反问句,表示不曾。²山水:山水画的简称。³人间:世间。⁴不解:不懂,不理解。⁵重:重视,看重。⁶骅骝:周穆王八骏马之一。泛指骏马。

  第一首诗开头两句“席谦不见近弹棋,毕曜仍传旧小诗”紧扣题目和诗的内容叙写事实,介绍人物,交代情况,顺承事件,思想感情发展顺序,直接引起下文。善弹棋的席谦,诗人说“近不见。”“近”既可以指时间短,也可以指距离短。从交往来说两人近来没有接近。可见诗人心中却十分想念他。毕曜工诗已殁。杜甫十分关注他生前的诗的流传,一直关念死去的诗人,可以说毕曜活在杜甫心中。

  第三句“玉局他年无限事”,承前首句。诗人回忆往年与席谦弹棋,彼此交往的许多给人带来欢乐和高兴的事,其间充满着真挚深厚的友谊,唤起幸福的美好回忆。这句进一步申述了首句诗人思念席谦,想见他的原因。

  这首诗的结语“白杨今日几人悲”承前第二句,用反问,即从问语中推出应当得到的答案,表面上是肯定“几人悲”,实质上是否定。此句描写了一片荒凉之境,没有几个人面对毕曜坟地上白杨悲伤,即无人悲伤,带有诗人感叹情味,悲叹人们对毕曜的冷落,反衬出诗人对死者的无比怀念。反问还有促使人集中注意力,引起人的想像和激情的作用。此句还用了因物及人、忆物思人的写法,写得精炼形象而悲怆,感情深挚。诗人怀念之情暗寓景物中,含蕴无穷,耐人寻味,反比直抒更为有力。

  第二首诗首句“郑公粉绘随长夜”中的郑公是对郑虔的尊称。郑虔是杜甫的好友,多才多艺,诗、书、画造诣均高,尤其擅长山水画。此句用长夜喻指死亡,因人死后埋在地下永不见天日,很富形象性。郑公的彩色图画随长夜,成了绝笔。句中饱含悲惋之情。

  次句“曹霸丹青已白头”曹霸著名画家,画马专家,也精于肖像和动物及其它。杜甫在《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中写道“穷途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困顿,不得志)缠其身。”曹霸生活清苦,热爱艺术,不慕名利。杜甫既赞扬了曹霸把毕生精力献给艺术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精神,又对他的身世悲痛惋惜。

  第三句“天下何曾有山水”这句用反问,表示否定的意思。杜甫称赞郑虔,在其死后天下再也没有山水了。郑虔善画山水画,曾写诗画献给唐玄宗,得玄宗在画后题“郑虔三绝”。画家黄宾虹在《画学篇》中将其与王维并称,“郑虔王维作水墨,合诗书画三绝俱。”郑虔的山水画,可以以假乱真。由此可见,杜甫对郑虔的山水画的高度的评价,不是夸大而是出自内心的大加赞许,并非虚誉。

  末句“人间不解重骅骝”是说世间不会看重曹霸及其鞍马画,实际的意思是表示,像曹霸(也包括像郑虔)这样的有真才实学、德艺双馨的人得不到社会应有的重视。杜甫在这里讲了真话、实话。这是诗人对郑虔、曹霸这些德才兼备的人才的身世和不幸遭遇鸣不平,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悲怨。

  杜甫自己一生的遭遇和身世,使他深深地体会到了那个社会生存的艰难,深刻地理解了那个时代的苦难。友谊是生活中的美酒,无比醇浓,飘溢着醉人的芬芳,这两首诗中诗人所抒发的友爱之情,非常浓烈,醇美无比。

cúnkǒuhàoèrshǒu--

qiānjiànjìndànyàoréngchuánjiùxiǎoshī

niánxiànxiàobáiyángjīnrénbēi

zhènggōngfěnhuìsuízhǎngcáodānqīngbáitóu

tiānxiàcéngyǒushānshuǐrénjiānjiězhònghuáliú

田家老翁住东陂,说道平生隐在兹。
田家老翁住东陂(bēi)¹,说道平生隐在兹²
译文:田家老翁住在东面山坡,说自己一辈子隐居在这里。
注释:¹陂:山坡。²兹:此地。
鬓白未曾记日月,山青每到识春时。
鬓白未曾记日月,山隐每到识春时¹
译文:两鬓斑白不曾记得岁月时日。只是看到满山绿遍才知春天又至。
注释:¹识春时:知道春天的到来。
门前种柳深成巷,野谷流泉添入池。
门前种柳深成巷,野谷流泉添入池。
译文:门前所种柳树已高同深巷,山间清泉流响进入池塘。
牛壮日耕十亩地,人闲常扫一茅茨。
牛壮日耕十亩地,人闲常扫一茅茨(cí)¹
译文:老牛膘肥体壮一天能耕十亩地,老翁清闲时常扫一扫院子。
注释:¹茅茨:茅屋。茨,用芦苇或茅草建成的屋。
客来满酌清尊酒,感兴平吟才子诗。
客来满酌清尊酒,感兴平吟¹才子诗。
译文:有客远来就用美酒招待,兴致浓厚常常吟诵先人的诗。
注释:¹平吟:平和自然地吟诵。
岩际窟中藏鼹鼠,潭边竹里隐鸬鹚。
岩际窟中藏鼹(yǎn)¹,潭边竹里隐鸬(lú)(cí)²
译文:山岩洞穴里藏着鼹鼠,水边竹林里潜伏着鸬鹚。
注释:¹鼹鼠:田鼠。²鸬鹚:水禽。鱼鹰,俗称水老鸦。
村墟日落行人少,醉后无心怯路歧。
村墟日落行人少,醉后无心怯路歧¹
译文:村子旧址上人烟稀少,喝醉后根本顾不上辩认道路。
注释:¹怯路歧:担心路有岔道。
今夜只应还寄宿,明朝拂曙与君辞。
今夜只应还寄宿,明朝拂曙(shǔ)¹与君辞。
译文:今夜应该在这里歇息,明天一早就与老翁告辞。
注释:¹拂曙:拂晓,天将明时。

  这首诗写诗人寄宿农家、与老翁饮酒所见所感的内容,表现农人的闲静惬意和诗人对农家生活的极大兴趣。一联是老翁身世,居此已久。二联是远离尘世,不计时日。三、四两联是勤快但不忙碌的劳作。五联是热情待客。从吟诗看。农人是位隐居的官吏,诗人遂与他有共同语言。六联是自然景观。最后两联是表明心迹。诗的笔法属白描,抒写逼真实在。

参考资料:
1、 范凤驰.《新选唐诗》.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年12月:第238页

宿tiánjiā--gāoshì

tiánjiālǎowēngzhùdōngbēishuōdàopíngshēngyǐnzài

bìnbáiwèicéngyuèshānqīngměidàoshíchūnshí

ménqiánzhǒngliǔshēnchéngxiàngliúquántiānchí

niúzhuànggēngshírénxiánchángsǎomáo

láimǎnzhuóqīngzūnjiǔgǎnxìngpíngyíncáizishī

yánzhōngcángyǎnshǔtánbiānzhúyǐn

cūnluòxíngrénshǎozuìhòuxīnqiè

jīnzhǐyīnghái宿míngcháoshǔjūn

有人于此,其子强梁不材,故其父笞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吾击之也,顺于其父之志。”则岂不悖哉。
有人于此,其子强梁¹不材,故其父笞(chī)²。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吾击之也,顺于其父之志。”则岂不悖(bèi)³哉。
译文:在这里有这么一个人,他的儿子强暴蛮横不之成材,因此他的父亲便打他。如果邻居的老头也跑来举起木棍痛打,并且说:“我打你,是顺应你父亲的心意的。”那样做,难道不是很荒谬吗?
注释:¹强梁:强暴蛮横。²笞:用竹板拷打。³悖:荒谬,不合情理。
沉沉夏夜兰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
沉沉¹夏夜兰堂²开,飞蚊伺³暗声如雷。
译文:夏夜沉沉,清静的堂屋门窗大开,飞蚊趁着黑暗,发出雷鸣般的声响。
注释:¹沉沉:昏黑貌。²兰堂:芳洁的厅堂。厅堂的美称。一作“闲堂”。³伺:等待,趁着。
嘈然歘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
嘈然¹(xū)²起初骇听,声(yǐn)³若自南山来。
译文:喧闹声突然而来,起初听了吃惊,像是隆隆的雷声从南山传来一样。
注释:¹嘈然:声音杂乱貌。²歘:忽然。³声声:震动声,形容雷声很大。⁴南山:即终南山。
喧腾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聪者惑。
喧腾¹鼓舞²喜昏黑,昧者³不分聪者惑。
译文:蚊子喜欢在昏暗的夜里嗡嗡地鼓翅飞舞,糊涂人分辨不清,聪明人也感到迷惘。
注释:¹喧腾:喧闹沸腾。²鼓舞:鼓翅飞舞。³昧者:糊涂人。
露华滴沥月上天,利觜迎人看不得。
露华¹滴沥²月上天,利觜(zī)³迎人看不得
译文:在露水下滴、月上中天的夏夜,尖嘴叮人,难于觉察提防。
注释:¹露华:露水。²滴沥:水下滴貌。³利觜:尖利的嘴。⁴看不得:看不清楚。
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
我躯七尺尔如芒¹,我孤尔众能我伤。
译文:虽然我有七尺之躯,你蚊子小如芒刺,但是我寡你众,所以你能把我伤。
注释:¹芒:草木茎叶、果实上的小刺。
天生有时不可遏,为尔设幄潜匡床。
天生有时不可遏¹,为尔设幄(wò)²潜匡床³
译文:天生蚊子有一定时节,我不可阻遏,为了避开你的叮刺,我只好躲进蚊帐。
注释:¹遏:阻止。²幄:帐幕,指蚊帐。³匡床:安适的床。一说方正的床。
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
清商¹一来秋日晓,羞²尔微形饲丹鸟³
译文:等到凉风吹来,在秋天的拂晓,你这细微东西就要给丹鸟吃光!
注释:¹清商:谓秋风。²羞:进献食物。³丹鸟:萤火虫的异名。

  诗歌前八句集中笔墨写蚊子的特性,活画出了腐朽官僚的丑恶嘴脸。首先,它们的重要特点是都不敢正大光明地活动,只有在“沉沉夏夜”中,才“喧腾鼓舞”,“伺暗”而动。诗歌第一句“沉沉夏夜闲堂开”,一开始就点出时间,接着写“伺暗”、“喜昏黑”,深刻地表现出了“飞蚊”那种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本性。正因为它们是在黑暗中活动,所以使得糊涂人辨别不清,而聪明者也迷惑起来。其次,它们特别善于聚众起哄,“嘈然歘起”,其声“殷殷若自南山来”,好像从南山传来的隆隆的雷声。这里用雷声来比喻“飞蚊”聚集的鸣叫之声,虽带夸张,但却非常形象,并且暗用了《汉书·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传》中“夫众煦漂山,聚蚊成雷”的典故,使得诗意更为含蓄、深厚。第三,它们都心地歹毒,在花滴露珠、月色初上的朦胧中,乘人不备,利嘴相加,给人以突然伤害。这三种特性,既是“飞蚊”的特点,也是朝中那些腐朽官僚的特点,他们为了迫害正直的人,也像“飞蚊”那样,暗中活动,造谣惑众,纠集起来,乘机给人以致命的中伤。诗人抓住他们与“飞蚊”的共通处,进行比喻,使他们的本性更加鲜明突出,极为清楚地暴露在读者面前,这就比直接写他们生动得多,有力得多。从“嘈然歘起”、“喧腾鼓舞”、“利嘴迎人”这些感情色彩很强的措语中,诗人对它们的厌恶、鄙视之意,也溢于言表。在写法上,诗人纵横交错地来表现它们的特性,既井然有序又变化有致,且便于夹叙夹议,把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加充沛和强烈。

  从“我躯七尺尔如芒”以下四句,写诗人对待“飞蚊”的态度。从形体上看,以堂堂七尺之躯与小如芒刺的“飞蚊”相比,其间悬殊,不啻霄壤,诗中满含极为蔑视之意。但接着却一转,“我孤尔众能我伤”。“飞蚊”虽然小,但却很多,从数量上看,却又占着明显的优势,所以情况是“能我伤”,它们是足以给人造成伤害的,这表现出诗人清醒的头脑。因为只有正视现实,才能采取正确的应付措施。“天生有时”二句,就写出了诗人对付它们的办法:蚊子孳生之时是无法抵挡的,只好暂时躲进蚊帐里去。“遏”是阻止之意,“设幄”即装上帐子,“匡床”即方正的床。两句的意思,就是俗语所说的“惹不起,躲得起”。此时,作者贬官之后,待罪朗州,他在政治上孤立无援,明显处于劣势。那些如“飞蚊”一样的官僚把持朝政,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政治气候,诗人一时无法相与之抗衡。他所能选择的,只能是暂时的退避,这对于一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来说,当然是明智的抉择,而决不是软弱胆小。这四句写得自然流畅,明白如话,但其中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政治意义,启人深思。

  最后两句,诗人以坚定的信念,预言了“飞蚊”的必然灭亡:“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清商”即秋风,潘岳诗:“清商应秋至。”“丹鸟”即萤火虫。据《大戴礼记·夏小正》及《古今注·鱼虫》说,萤火虫能吃蚊子。两句说,等到秋天一来,你们这些小小的蚊子,都要去喂萤火虫了。前一句与“沉沉夏夜闲堂开”相照应,夏去秋来,这是季节推移,谁也无法更改,暗示出蚊子的必然灭亡。后一句与上面对“飞蚊”的赫赫威势的描写,也恰成对比,那不可一世,“利嘴迎人”、“能我伤”的蚊子,这时都要被吃掉了。通过这样照应、对比,不仅使全诗显得严谨、完整,而且也突出了“飞蚊”的可悲、可耻的下场。“秋日晓”三字,以清秋丽日的美景,烘托出诗人政治家的乐观情怀;“羞”字,又进一步表现出诗人对“飞蚊”的鄙视。诗人在身处逆境中,能够往远处想,往大处看,不因一时的挫折而颓丧,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乐观豪爽的气度,值得推崇。全诗十四句,前十二句四句一转韵,平仄相间,读来既觉稳健,而又具有跳跃性的变化;最后两句另起一韵,且用仄声,在声情上使全诗收结得刚健有力。整篇语言较为质朴,但其中“露华滴沥月上天”、“清商一来秋日晓”等句,又富有文彩,在质朴中含着清丽,体现了诗人的独特风格。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478-480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