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斋临远水,吟钓度朝晡,
虚斋临远水,吟钓度朝晡,
苇岸秋声合,莎亭鹤影孤。
苇岸秋声合,莎亭鹤影孤。
片云藏叠巘,野烧起寒芜。
片云藏叠巘,野烧起寒芜。
独步时吟望,离人隔五湖。
独步时吟望,离人隔五湖。
寇准

寇准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 294篇诗文

猜您喜欢
更沽淇上酒,还泛驿前舟。
更沽(gū)¹淇上酒,还泛驿前舟。为惜故人去,复怜嘶(sī)马愁。
注释:¹沽:买。
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
云山行处合,风雨兴¹中秋。此路无知己,明珠莫暗投²
注释:¹兴:感兴,感怀。²明珠莫暗投:喻贤者应择主而仕。
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
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
此路无知己,明珠莫暗投。
此路无知己,明珠莫暗投。
此诗写高适在淇水卫地送别魏八时依依不舍之情。高适事先备好淇上美酒,然后骑马到驿站,与魏八泛舟淇水。船行进在弯弯的淇河上,两岸山岭乌云密布,风雨大作,适逢中秋。诗人告诫魏八,若无知己,不要明珠暗投。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 等.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2:34-35
别纸累幅过当,老病废忘,岂堪英俊如此责望邪。少年应科目时,记录名数沿革及题目等,大略与近岁应举者同尔。亦有少节目文字,才尘忝后,便被举主取去,今皆无有,然亦无用也。实无捷径必得之术。但如君高才强力,积学数年,自有可得之道,而其实皆命也。但卑意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甚非速化之术。可笑可笑。
别纸¹累幅²过当,老病废忘,岂堪³英俊如此责望。少年应科目英,记录名数沿革及题目等,大略与近岁应举者同尔。亦有少节目文字¹⁰,才尘忝(tiǎn)¹¹,便被举主¹²取去,今皆无有,然亦无用也。实无捷径必得¹³之术。但如君高才强力,积学数年,自有可得之道,而其实皆命也。但卑意¹⁴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¹⁵。又别作¹⁶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迂钝¹⁷,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¹⁸,与涉猎者¹⁹不可同日而语也。甚非速化²⁰之术。可笑可笑。
译文:上次你的来信中,好几页都是称赞我的华丽辞藻,褒奖得有点过分了,如今我年老多病,荒废遗忘,哪里担当得起你这样的年轻才俊对我抱有这么高的期望呢?我年轻时参加科举考试所死记的东西,与现今科举考试的情况大致相同。当时也有少数应考时难度较大的文章,因我才疏学浅,有幸列为榜尾被录取,就被主考官拿去,现在都已经没有了。不过那些文章就算在也没有什么作用。实在没有抄近路获取学问的方法。只是像你这样有很高的天赋、很强的能力,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学习,自然会获取做学问的门道,这其实都是命中注定的,不需外力辅助。只是我认为年轻人做学问,每读一本书都应精读几遍才算读完。世上书多得如大海,各种各样的内容都有,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全部读完它们,只能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罢了。因此希望求学的人每读一遍书,都要确定一个目标,来指导自己的研究探讨,比如想探求古今国家的兴衰存亡以及圣人贤人所发挥的作用,就单独去探求这一个方面,不要生发其他的念头,以免分散精力。另外再读一遍,探求人物事迹、历史旧事、典制掌故,也采用这个办法。探求其他方面都可以效仿这种做法。这种读书法看起来虽然迂阔笨拙,但是有一天学业有成了,就可以应付各种情况,与那些泛览群书而不作深入钻研的人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这远不是速成的方法。我的这些意见是十分可笑的。
注释:王庠:字周彦,荣州(今四川荣县)人,苏辙的女婿。¹别纸:指王庠来信中的附笺。²累幅:几页文字。³堪:担当,承当。⁴英俊:气概才能不凡的年轻人,指代王庠。⁵责望:期望,要求。⁶邪:同“耶”。⁷应:参加。⁸记录名数沿革及题目等:指为了应科举必须死记的一些东西。⁹少:少数。¹⁰节目文字:指应考英难度较大的文章。节目,原指树木枝干交接处,文理纠结不顺的地方,引申为难度较大的。¹¹才尘忝后:指科举制度被录取。才尘,才能低下、微小。忝后,名列榜后。忝,辱,有愧,谦词。¹²举主:主考官。¹³得:成功。¹⁴卑意:我的意思。卑,用以自称的谦词。¹⁵余念:多余的念头。¹⁶别作:另外。¹⁷迂钝:迂阔蠢笨。¹⁸八面受敌:指可以应付各种情况。¹⁹涉猎:这里指泛览群书而不作深入地钻研。²⁰速化:速成的方法。

  这是苏轼晚年回答其侄女婿王庠问学的一封书信。这封书信文笔简练,语气谦逊,循循善诱,表达了作者对年轻人的殷切期望,也表现了作者的长者风范。

  苏轼在信中用语十分谦虚虚,对王庠的赞语认为“过当”,“岂堪英俊如此责望邪?”谈自己的看法时用“卑意”一词,最后又用“可笑可笑”作结。苏轼是欧阳修以后的北宋文坛的第一人,他不但对宋代散文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就,而且在诗词,绘画、书法等方面也有卓越的成就。这样的一个文坛巨匠,在青年学子面前却如此谦虚,完全是一个谦谦君子,表达了他对年轻人的殷切期望,也表现了他的长者风范。

  苏轼在信中就读书方法谈了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是反对死记硬背。苏轼认为“少年科目时,记录名数、沿革及题目等不值一提,自应举时的“节目文字“亦无用。这就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苏轼的作文原则,他主张作文“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表达了崇尚自然反对雕琢的文艺主张。

  二是认为求学无捷径,“积学数年,自有可得之道”。青年人往往急于求成,希望走捷径,惟有靠勤奋努力,坚持不懈,在实践中摸索求学之道。

  三是求学要讲究方法。这其中又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指出求学不能贪多。苏轼认为“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他告诉王庠读书不能贪多,而应围绕”所欲求“的目的,也就是要有所选择。第二层指出读书要钻研得深。苏轼认为“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每次作一意求之“,即书要读多遍,每读一遍要能集中研究一个问题。“勿生余念”,研究其他问题也是这样,这不是浏览速成的读书法所能奏效的。这些读书方法是苏轼一生治学的经验之谈,在后世仍然有它的积极意义,值得借鉴。

参考资料:
1、 胡俊华.《又答王庠书》助读[J].中学语文园地,2004(5):17-18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欲逐之。鲁连谓孟尝君日:“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鎒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用世立教之道哉?”孟尝君日:“善!”乃弗逐。
孟尝君有舍人¹而弗悦,欲逐之。鲁连谓孟尝君日:“猿猴错²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³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yáo)(nòu)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用世立教之道哉?”孟尝君日:“善!”乃弗逐。
译文:孟尝君因为瞧不起他门客中的某个人,因而就想把他赶走,鲁仲连对他说:“猿猴离开树木居住在水上,那么它们就不如鱼鳖;经历险阻攀登危岩,那么千里马就不如狐狸。曹沫高举三尺长的宝剑劫持齐桓公,一军人马都不敌他一人之威;假如曹沫放下三尺长剑,而拿起锄草用具与农夫在田地中干活,那么他就比不上农夫。因此做事舍其所长,用其所短,就是圣明的尧也有做不到的事情。如今让人做他不会做的,做不来就认为他没有才能;教人做他做不了的,做不来就认为他愚笨。愚笨的就斥退他,不才的就抛弃他,假使人人驱逐不能相处的人,将来又要互相伤害报仇,难道不是为世人立了一个戒条吗!”孟尝君说:“好。”于是就不驱逐那个门客了。
注释:¹舍人:门客。²错:通“措”,放弃。³曹沫:春秋鲁庄公时武士。⁴铫鎒:农 具。⁵尧:传说中的远古圣君。⁶用世立教:治理国家,教化百姓。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风恬¹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译文:春风柔日光暖满目荡漾春光,蝴蝶和蜜蜂不时乱飞进厅房。
注释:¹恬:这里指风柔和。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数枝门柳低衣桁(háng)¹,一片山花落笔床²
译文:门前的几枝柳条低拂着衣架,一乱山花飘落在了笔床之上。
注释:¹衣桁:犹衣架,挂衣服的横木。²笔床:卧置毛笔的器具。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序》:“翡翠笔床,无时离手。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梁园¹日暮²乱飞鸦,极目³萧条三两家。
译文:梁园之中夕阳已西下,只有点点乱飞的乌鸦,放眼望去满目的萧条,零零落落三两户人家。
注释:¹梁园:兔园,俗名竹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周围三百多里。园中有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池、鹤洲、凫渚,宫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²日暮: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³极目:纵目,用尽目力远望。⁴萧条:寂寞冷落;凋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¹旧时花。
译文:园中树木你怎能知道,人已散尽失去了繁华,一年一度春风又吹过,依然开着昔日的鲜花。
注释:¹发:绽放。

  第一首诗切合题意,纯是一首写景诗,写的是浓郁的春光充天塞地,不仅山野处处万紫千红,连山房书屋都被蜂蝶花木占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前途充满信心。作者先写近景,在他笔下,春风是柔和的,日光是温暖的,春意盎然。第二句选取了春天里很有代表性的生命:蝴蝶和蜜蜂,作者没有描写它们忙着采蜜的景象,而是写了它们误入厅房,并着一“乱”字,生动形象表现了蜂蝶之忙,进一步表现了春日的勃勃生机。第三、四句转入写静景,柳树的枝条在春风中飘舞,低过了晾衣的横木,在风的吹送下,一片山花落在了笔床上。虽是静景,但作者却是动静结合的描绘——两句都与风有关,而并没有直接写风,可见作者观察细微而笔力不凡。

  第二首诗是吊古之作。梁孝王曾在梁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到了春天,更见热闹:百鸟鸣啭,繁花满枝,车马接轸,士女云集。

  就是这样一个繁盛所在,如今所见,则是:“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这两句描画出两幅远景:仰望空中,晚照中乱鸦聒噪;平视前方,一片萧条,唯有三两处人家。当年“声音相闻”、“往来霞水”(枚乘《梁王兔园赋》)的各色飞禽不见了,宫观楼台也已荡然无存。不言感慨,而今古兴亡、盛衰无常的感慨自在其中。从一句写到二句,极自然,却极工巧:人们对事物的注意,常常由听觉引起。一片聒噪声,引得诗人抬起头来,故先写空中乱鸦。“日暮”时分,众鸟投林,从天空多鸦,自可想见地上少人,从而自然引出第二句中的一派萧条景象。

  诗人在远望以后,收回目光,就近察看,只见庭园中的树木,繁花满枝,春色不减当年。就象听到丁丁的伐木声,更感到山谷的幽静一样,这突然闯入他的视野中的绚丽春光,进一步加深了他对梁园极目萧条的印象。梁园已改尽昔日容颜,春花却依旧盛开。“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诗人不说自己深知物是人非,却偏从对面翻出,说是“庭树不知”;不说此时梁园颓败,深可伤悼,自己无心领略春光,却说无知花树遵循自然规律,偏在这一片萧条之中依然开出当年的繁花。感情极沉痛,出语却极含蓄。

  作为一首吊古之作,梁园的萧条是诗人所要着力描写的。然而一、二两句已经把话说尽,再要顺着原有思路写出,势必叠床架屋。诗人于紧要处别开生面,在画面的主题位置上添上几笔艳丽的春色。以乐景写哀情,相反而相成,梁园的景色愈见萧条,诗人的吊古之情也愈见伤痛了,反衬手法运用得十分巧妙。

  全诗分前后两部分,笔法不同,色调各异,然而又并非另起炉灶,“庭树”与“飞鸦”暗相关合(天空有鸟,地上有树)。篇末以“旧时花”遥应篇首“梁园”,使全诗始终往复回还于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情之中。历来运用反衬手法表现吊古主题的作品固然不少,但有如此诗老到圆熟的,却不多见。

参考资料:
1、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58-160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16-617
3、 徐元渠.高适岑参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82-83

shānfángchūnshìèrshǒu

cénshēn tángdài 

fēngtiánnuǎndàngchūnguāng diéyóufēngluànfáng 
shùzhīménliǔháng piànshānhuāluòchuáng 

liángyuánluànfēi xiāotiáosānliǎngjiā 
tíngshùzhīrénjìn chūnláiháijiùshíhuā 

期思溪上日千回,樟木桥边酒数杯。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颜重带少年来。
期思¹溪上日千回,樟(zhāng)木桥边酒数杯。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酒重带少年来。
译文:期思溪上的日子过了一天又一天,樟木桥边饮酒无数杯。溪水照影,人影却不随流水同去。酒醉脸红,恰似少年青春重来。
注释:瑞鹧鸪:词牌名,双调五十六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两平韵。¹期思:地名,在今江西省上饶市。罢官后的辛弃疾长期居住并终老于此。
疏蝉响涩林逾静,冷蝶飞轻菊半开。不是长卿终慢世,只缘多病又非才。
疏蝉响涩(sè)¹林逾(yú)²静,冷蝶³飞轻菊半开。不是长卿(qīng)终慢世,只缘多病又非才
译文:蝉声稀疏,树林反而显得格外幽静,野菊半开,恰有孤蝶轻轻地飞来。不是我学司马相如有意傲世,只因生来多病又无才。
注释:¹响涩:响声嘶哑干涩。²逾:更加,格外。³冷蝶:冷清之蝶,犹言孤蝶。⁴长卿慢世:汉代司马相如字长卿。慢世,即傲世,以傲慢的态度对待世事。⁵多病非才:据《唐诗纪事》,唐明皇见到孟浩然,命他诵其诗作。缘:因为。

  此词描写了作者罢官后落寞、无聊的闲居生活。词人本有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而如今只能在期思溪上不停地徘徊,在樟木桥边借酒浇愁;时光流逝,青春不再,身边只有滞涩的一两声蝉鸣、寂静的树林、轻飞的冷蝶、半开的菊花,如此情境让词人备感落寞、苦闷、无聊。

  首韵写终日惟赏景饮酒自娱,点出“游”与“醉”。“期思溪上日千回,樟木桥边酒数杯”,写词人在山之闲适,往来溪上,一日千回,或在桥边村店,饮酒数杯:可见词人终日惟赏景饮酒自娱;接韵抒情,紧承上文“溪上”“桥边”而来,“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颜重带少年来”,奇思丽想,而寓少年不再之慨。此韵意境,从起首二句预为地步而来。一“去”一“来”,陡增青春不再、老来无味之感。

  过片绘景,“疏蝉响涩林逾静,冷蝶飞轻菊半开”,模拟化用王籍《入若耶溪》诗意:“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静中有动。此二句以精严的倒装对句所造成的冷寒寂寥之境,表现自己同样耗散了生命热力的精神感受。末韵关合,遥应开篇,揭明题旨,运用典故和反语表现了词人被罢官后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愤懑情绪,传写出风骨不改又无欢无味的老年情怀。“不是长卿终慢世”,这里使用典故,词人以司马相如自况。《世说新语》注引《高士传·司马相如赞》:“长卿慢世,越礼自放。犊鼻居市,不耻其状。托疾避官,蔑此卿相。”“只缘多病又非才”,这里使用反语,借孟浩然语(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自嘲,说以文章名世的司马相如傲世,是因其多病又没有才能,实则是借以委婉表达自己空有报国之能、却不被任用的无奈和愤懑不平。“多病非才”,似怨责朝廷,非我有意傲世,只因生来多病又无才,以古人自况,自伤自叹,亦自嘲自愤。

  这首词结构谨严,对仗工整,前三联对仗,结联放散,且起承转合一如律诗作法。

参考资料:
1、 谢俊华.辛弃疾全词详注(下册).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6:864-865
2、 谢永芳.辛弃疾诗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6:701-702

ruìzhè··shàngqiānhuí--xīn

shàngqiānhuízhāngqiáobiānjiǔshùbēirényǐngsuíliúshuǐzuìyánzhòngdàishǎoniánlái

shūchánxiǎnglínjìnglěngdiéfēiqīngbànkāishìzhǎngqīngzhōngmànshìzhǐyuánduōbìngyòufēicá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