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直门外清泉流,李园钜丽甲皇州。苑内潺湲疏碧沼,天际窈窕开朱楼。
西直门外清泉流,李园钜丽甲皇州。苑内潺湲疏碧沼,天际窈窕开朱楼。
锦堂绣幕列钟鼎,曲房密室鸣箜篌。戚畹生当全盛世,张筵招客多贵游。
锦堂绣幕列钟鼎,曲房密室鸣箜篌。戚畹生当全盛世,张筵招客多贵游。
十五妖姬伺后阁,千金騕袅罗前头。珠履称觞金凿落,牙樯载酒木兰舟。
十五妖姬伺后阁,千金騕袅罗前头。珠履称觞金凿落,牙樯载酒木兰舟。
胜赏四时欢不改,花落花开春常在。已分风月为主人,岂料桑田变沧海。
胜赏四时欢不改,花落花开春常在。已分风月为主人,岂料桑田变沧海。
予来系马门前树,寂寂池塘锁烟雾。不见当年歌舞人,春雨秋霜自朝暮。
予来系马门前树,寂寂池塘锁烟雾。不见当年歌舞人,春雨秋霜自朝暮。
画栋欹斜落燕巢,芰荷零乱眠鸥鹭。殷勤但见白发翁,自言少小居园中。
画栋欹斜落燕巢,芰荷零乱眠鸥鹭。殷勤但见白发翁,自言少小居园中。
主人华贵拥金穴,为园钜万泥沙同。奇石移来俨幽壑,飞桥夭矫如长虹。
主人华贵拥金穴,为园钜万泥沙同。奇石移来俨幽壑,飞桥夭矫如长虹。
芙蕖香满槐庭月,水阁凉生杨柳风。行乐几时宾客散,往事欻忽云烟空。
芙蕖香满槐庭月,水阁凉生杨柳风。行乐几时宾客散,往事欻忽云烟空。
池不种荷惟种稻,年年输税归王宫。吁嗟老翁何愚蒙,盛衰自昔犹转蓬。
池不种荷惟种稻,年年输税归王宫。吁嗟老翁何愚蒙,盛衰自昔犹转蓬。
君不见石家金谷谁为主,丞相平泉亦尘土。李君李君昔何雄,慷慨相看泪如雨。
君不见石家金谷谁为主,丞相平泉亦尘土。李君李君昔何雄,慷慨相看泪如雨。
梁清标

梁清标

梁清标(1620—1691)字玉立,一字苍岩,号棠村,一号蕉林。明末清初著名藏书家、文学家,名列“贰臣传”。直隶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明崇祯十六年进士,清顺治元年补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历任宏文院编修、国史院侍讲学、詹事府詹事、礼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刑部尚书、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等职。著有《蕉林诗集》、《棠村词》等。 ▶ 2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旧时心事,说着两眉羞。长记得、凭肩游。缃裙罗袜桃花岸,薄衫轻扇杏花楼。几番行,几番醉,几番留。
旧时心事,说着两眉羞。长记得、凭肩¹游。缃(xiāng)²罗袜³桃花岸,得衫轻扇杏花楼。几番行,几番醉,几番留。
译文:过去的心事啊,说起来令人害羞,常常记得,我们俩并肩赏游,穿着缃裙罗袜漫步在桃花盛开的岸边,薄薄的青衫轻罗小扇轻歌曼舞在杏花楼,有多少遍游赏,多少回沉醉,多少次挽留。
注释:最高楼:词牌名。南宋后作者较多,以《稼轩长短句》为准。八十一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三平韵,过片错叶二仄韵。体势轻松流美,渐开元人散曲先河。¹凭肩:肩靠着肩,形容极为亲密的样子。²缃裙:浅黄色的裙子。³罗袜:丝袜。
也谁料、春风吹已断。又谁料、朝云飞亦散。天易老,恨难酬。蜂儿不解知人苦,燕儿不解说人愁。旧情怀,消不尽,几时休。
也谁料、春风吹已断。又谁料、朝云¹飞亦散。天易老,恨难酬。蜂儿不解知人苦,燕儿不解说人愁。旧情怀,消不尽,几时休。
译文:有谁料到,往事让春风吹断,还有谁想到,美好的朝云飞逝流散,老天容易衰老,离恨消除却难,蜂儿啊不懂得人们的痛苦,燕儿啊不懂得人们的忧伤,留恋昔日的情怀啊,何时才能消完?
注释:¹朝云:朝云暮雨的略语,象征爱情生活。

  这首词,遣字造句,通俗易懂,但其章法艺术却独具一格,曲尽其情。上片起句“旧时心事,说着两眉羞”,开门见山,直说心事,直披胸坎,为全词之纲,以下文字皆由此生发,深得词家起句之法。“旧时”,为此词定下了“回忆”的笔调,“长记得”以下至上片结句,都是承此笔势,转入回忆,并且皆由“长记得”三字领起。作者所回忆的内容,是给他印象最深刻的、使他长留记忆中的两年事,一是游乐,一是离别,前者是最痛快的,后者是最痛苦的。他以这样的一喜一悲的典型事例,概括了他与她的悲欢离合的全过程。写游乐,他所记取的是最亲密的形式—“凭肩游”,和最美好的形象—“缃裙罗袜桃花岸,得衫轻扇杏花楼”。因系恋人春游,所以用笔轻盈细腻,极尽温柔细腻情态,心神皆见,浓满视听。写其离别,则用了三个短促顿挫、迭次而下的三字句:“几番行,几番醉,几番留。”作者写离别,没有作“执手相看泪眼”之类的率直描述,而是选取了“行”、“醉”、“留”三个方面的行动,并皆以“几番”加以修饰,从而揭示情侣双方分离时心灵深处的痛苦和依依不舍。作者在《酷相思》中曾说:“欲住也,留无计。”“醉”可能是无计可生时的一“计”。这些行动,都是“几番”重复,其对爱情的缠绵执着,便不言而喻了。作者写离别,仅用了九个字,却能一波三折,且将写事抒情熔为一炉,的确是词家正宗笔法。作者在写游乐和离别时,都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前者“缃裙”云云,通过外表情态的描绘,娇女步春的形象,飘然如活;后者则主要是写男方的凄苦形象,而侧重于灵魂深处的刻画。

  上片的回忆,尤其是对那愉快、幸福时刻的回忆,对于词的下片所揭示的作者的爱情悲剧及其给予作者的无可弥缝的感情创伤,是必不可少的,回忆愈深,愈美,愈见离别之苦和怨思之深。这正是词家所追求的抑扬顿挫之法。

  下片起句以有力的大转折笔法写作者的爱情悲剧。

  “春风”、“朝云”,皆以喻爱情。但是,好景未长,往日的眷恋,那缃裙罗袜、得衫轻扇的形象,便一如春风之吹断,朝云之飞散,一去不复返了,悲剧,酿成了。作者用“也谁料”、“又谁料”反复申说事出意外,深沉的悲痛之情亦隐含其间。“天易老”以下直至煞尾,都是抒发作者在爱情破灭之后难穷难尽的“恨”、“苦”、“愁”,而行文之间,亦颇见层次。“天易老,恨难酬”,总写愁恨这深。这句承风断云飞的爱情悲剧而来,同时也是下文抒写愁恨的总提,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句。“蜂儿”、“燕儿”两句,是写心底的愁苦无处诉说,亦不为他人所理解,蜂、燕以物喻人,婉转其辞。作者当时的孤独凄苦和怨天尤人的情绪由此可见。这种境遇,自然就更进一步增加了他内心的痛苦,从而激荡出结句“旧情怀,消不尽,几时休”的感慨。这个结句,既与起句“旧时心事”相照应,收到结构上首尾衔接、一气卷舒之效,更重要的是它以重笔作结,迷离怅惘,含情无限,含恨无穷,得白居易《长恨歌》结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之意,词人对旧情的怀恋与执着,于此得到进一步表现。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这首词的章法结构是颇具特色的。它不仅脉理明晰,而且能一波三折,层层脱换;虚实轻重(上片回忆是虚写,为衬笔;下片是实写,为重笔),顿挫开合,相映成趣。这种章法艺术是为表现情旨枉曲、凄婉温细的思想内容而设的。而这种章法艺术,也确实较好地表现了这种内容,直使全词写得忽喜忽悲,乍远乍近,语虽淡而情浓,事虽浅而言深,遂使全词成为艺术佳作。

  这首词的另一个艺术特点是对句用得较多、较好。第一是较多。词中的“缃裙罗袜桃花岸”与“得衫轻扇杏花楼”为对,“天易老”与“恨难酬”为对,“春风吹已断”与“朝云飞亦散”为对,“蜂儿不解知人苦”与“燕儿不解说人愁”为对。第二是用得较好。最值得一提的是“缃裙”两句。这两句全是名词性的偏正结构的词组成对。“裙”是缃色(缃,浅黄色)的裙,“袜”是罗料(罗,质地轻柔、有椒眼花纹的丝织品)的袜,“衫”是“得衫”,“扇”是“轻扇”,仅此四个词组,就把一个花枝招展、袅娜多姿的美女形象成功地塑造出来。“桃花岸”对“杏花楼”,是其畅游之所。更值得注意的是,两句之中没用一个动词,却把动作鲜明的游乐活动写了出来。这里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造词本领。“春风”两句,也颇见功底。“春风”、“朝云”作为爱情的化身,与“缃裙”、“得衫”两句极为协调。作者把“春风”与“吹已断”、“朝云”与“飞亦散”这两组美好与残破本不相容的事物现象分别容纳在两句之中,并且相互为对,所描绘的物象和所创造的气氛都是悲惨的,用以喻爱情悲剧,极为贴切。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还有,这首词的对句,都是用在需要展开抒写的地方,不管是描摹物象还是创造气氛,都可以起到单行的散体所起不到的作用。这都是这首词的对句用得较好的表现。当然,这首词并非完美无缺,确实存在一些不容否定的缺点,主要体现在:一是还缺乏开阔手段,即对句所容纳的生活面还嫌狭小;二是近曲。这两点不足,从“蜂儿”、“燕儿”一对中可以看得比较清楚。但是,瑕不掩瑜,它并未影响到这首词的艺术整体,这首词仍不失为一篇佳作。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08月第1版:第1620-1622页

zuìgāolóu··jiùshíxīnshì--chénggāi

jiùshíxīnshìshuōzheliǎngméixiūzhǎngpíngjiānyóuxiāngqúnluótáohuāànbáoshānqīngshànxìnghuālóufānxíngfānzuìfānliú

shuíliàochūnfēngchuīduànyòushuíliàocháoyúnfēisàntiānlǎohènnánchóufēngérjiězhīrényànérjiěshuōrénchóujiùqíng怀huáixiāojǐnshíxiū

有闲居之蔓草,独幽隐而罗生。对离披之苦节,反蕤葳而有情。若夫火山灭焰,汤泉沸泻;日悠扬而少色,天阴霖而四下。于是直木先摧,曲蓬多陨;众芳摧而萎绝,百卉飒以徂尽。未若兹草,凌霜自保。挺秀色于冰涂,厉贞心于寒道。已矣哉,徒抚心其何益?但使万物之后凋,夫何独知于松柏!
生闲居之蔓(màn)草,独幽隐而罗生¹。对离披²之苦节³,反蕤(ruí)(wēi)而生情。若夫火山灭焰,汤泉沸泻;日悠扬而少色,天阴霖(lín)而四下。于是直木先摧¹⁰,曲蓬¹¹多陨(yǔn)¹²;众芳摧而萎(wěi)绝,百卉(huì)(sà)¹³以徂(cú)¹⁴尽。未若兹草,凌霜¹⁵自保。挺秀色于冰涂,厉¹⁶贞心于寒道。已矣哉,徒抚心¹⁷其何益?但使万物之后凋(diāo),夫何独知于松柏!  
译文:生避人独居的蔓草,幽深隐蔽于丛草之中。面对草木凋落的寒冷冬季,它却生长得欣欣向荣。在气候极其寒冷之际,太阳绵远而光照减弱,云气低沉。此时高树凋零,小草枯死,各种花木均不能耐寒。只生这蔓草不屈于寒霜,挺拔地生长着。唉!仅仅以手抚胸生什么益处?假使万物都能经冬不凋,那么松柏也就不会独享后凋之名了!
注释:¹罗生:丛生。作者以冬草自喻,所以用“闲居”、“幽隐”点明草的特殊性格。²离披:指草木凋落。³苦节:寒冷的节令。⁴蕤葳:花木披垂貌。此处说,当此冬季,反而欣欣向荣。⁵灭焰:疑当作“焰灭”,以与“沸泻”作对。均形容气候寒冷。⁶悠扬:绵远貌。⁷阴霖:阴森。⁸四下:云气低沉。⁹直木:高树。¹⁰摧:凋零。¹¹曲蓬:小草。曲:细小。¹²陨:坠落,枯死。¹³飒:衰落。¹⁴徂:徂落,凋谢。¹⁵凌霜:不屈于寒霜。凌:冒犯。¹⁶厉:振奋。¹⁷抚心:以手摸胸。表示一种感情的动作。

dōngcǎo

xiāohuī nánběicháo 

    yǒuxiánzhīmàncǎo yōuyǐnérluóshēng duìzhījié fǎnruíwēiéryǒuqíng ruòhuǒshānmièyàn tāngquánfèixiè yōuyángérshǎo tiānyīnlínérxià shìzhíxiāncuī péngduōyǔn zhòngfāngcuīérwěijué bǎihuìjìn wèiruòcǎo língshuāngbǎo tǐngxiùbīng zhēnxīnhándào zāi xīn dànshǐ使wànzhīhòudiāo zhīsōngbǎi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lǎn)¹结同心²,将以遗知音。
译文:采摘小草结成同心结,将它赠送给我相知相爱的心上人。
注释:¹揽草:采草。²结同心:同心结。旧时用香辈或销带打成的连回文样式的结子用作男女相爱的象征。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译文:春愁伴着春光同我告别时,那不知我心事的子规鸟却哀鸣不歇。

  这首诗中的“揽草结同心”是指用草编成同心结。将香草结成同心的样式,准备送给理想中的恋人,表现出怀春的感情。“将以遗知音”是指赠送给我相知相爱的情人。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用两典故:“同心结”和“子规鸟”来表示心中的情爱。同心结”典出《玉台新咏》梁武帝萧衍《有所思》:“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古人用来表示男女相爱的象征。

参考资料:
1、 杨鸿儒编著.爱情诗评译:华文出版社,2001.01,:第145页
2、 刘克智著.唐代爱情名诗词赏读:金盾出版社,2009.11:第115页

chūnwàngshǒu ·èr

xuētāo tángdài 

lǎncǎojiétóngxīn jiāngzhīyīn 
chūnchóuzhèngduànjué chūnniǎoāiyín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怅卧新春白袷(jiá)¹,白门²(liáo)落意多违。
译文:新春时节,我身披白衫怅然地卧在床上;幽会的白门冷落了,令我万分感伤。
注释:¹白袷衣:即白夹衣,唐人以白衫为闲居便服。²白门:金陵的别称,即现南京。南朝乐府民歌《杨叛儿》说:“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讲的是男女欢会。后人常用“白门”指代男女幽会之地。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红楼¹隔雨相望冷,珠箔(bó)²飘灯独自归。
译文:隔着蒙蒙细雨凝视红楼更觉凄凉,只好顶着珠帘般的细雨,在依稀闪烁的灯光中黯然归来。
注释:¹红楼:华美的楼房,多指女子的住处。²珠箔:珠帘,此处比喻春雨细密。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远路应悲春晼晚¹,残宵(xiāo)犹得梦依稀²
译文:凄楚的暮春,遥远的路途,哪里可以寄托我的悲凄伤感?只有在残宵梦中才能与你相见。
注释:¹晼晚:夕阳西下的光景,此处还蕴涵年复一年、人老珠黄之意。²依稀:形容梦境的忧伤迷离。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玉珰(dāng)¹(jiān)(zhá)²何由达,万里云罗³一雁飞。
译文:耳环情书已备好,怎么才能送达?只有寄希望于万里长空中,那一只刚刚飞来的鸿雁。
注释:¹玉珰:是用玉做的耳坠,古代常用环佩、玉珰一类的饰物作为男女定情的信物。²缄札:指书信。³云罗:像螺纹般的云片,阴云密布如罗网,比喻路途艰难。

  《春雨》抒写了诗人与情人相见时的欢乐,离别后的怀思和失恋中强烈的痛苦。此诗开头先点明时令,再写旧地重寻之凄怆,继而写隔雨望楼,寻访落空之迷茫,终而只有相思相梦,缄札寄情。一步紧逼一步,怅念之情恰似雨丝不绝如缕。诗的意境、感情、色调、气氛都是十分清晰明丽,优美动人。

  李商隐在这首诗中,赋予爱情以优美动人的形象。诗借助于飘洒天空的春雨 ,融入主人公迷茫的心境、依稀的梦境,以及春晼晚、万里云罗等自然景象,烘托别离的寥落,思念的深挚,构成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一联,前一句色彩(红)和感觉(冷)互相比照。红的色彩本来是温暖的,但隔雨怅望反觉其冷;后一句珠箔本来是明丽的,却出之于灯影前对雨帘的幻觉,极细微地写出主人公寥寂而又迷茫的心理状态。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他想象着 ,在远方的那人也应为春之将暮而伤感吧?如今蓬山远隔,只有在残宵的短梦中依稀可以相会了。

  末联“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也富于象征色彩。特别有创造性地借助于自然景,把“锦书难托”的预感形象化了,并把忧郁怅惘的情绪与广阔的云天,融为一体。凡此,都成功地表现出了主人公的生活、处境和感情,情景、色调和气氛都令人久久难忘。这种真挚动人的感情和优美生动的形象结合在一起,构成一种艺术魅力,在它面前,人们是免不了要支付出自己的同情的。

  李商隐的爱情诗含蓄蕴藉、幽美凄艳。他致力于情思意绪的体验、把握与再现,用幽微隐约、迂回曲折的方式,将心中的朦胧意绪转化为恍惚迷离的意象。他善用哀婉的情调、美丽的意象与辞采,表达复杂的心绪。在这首诗中,红楼、珠箔、春雨、灯影等意象,加上迷茫的心境、依稀的梦境,使诗境凄美幽约;春晚日暮和云罗万里,则烘托出离别的寥落、思念的深挚。

  同时,李商隐的爱情诗内涵极为丰厚,决不仅仅围绕单一的情绪反复吟唱,而是虚虚实实,忽此忽彼,或今或昔,一重情思套着另一重情思。将难言的情感表现得生动而丰富,却又让人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全诗借助于飘洒迷濛的春雨,融入主人公迷茫的心境,依稀的梦境,烘托别离的寥落,思念的真挚,构成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隐喻着诗人难言的感情,抒发着诗人哀伤的情愫,并且具有相当的美感。

参考资料:
1、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99-1201

chūn

shāngyǐn tángdài 

chàngxīnchūnbáijiá báiménliáoluòduōwéi 
hónglóuxiāngwànglěng zhūpiāodēngguī 
yuǎnyīngbēichūnwǎnwǎn cánxiāoyóumèng 
dāngjiānzháyóu wànyúnluóyànfēi 
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
三十六离宫¹,楼台与天通。
译文:皇家有三十六离宫,其楼台馆阁之高上与天通。
注释:¹三十六离宫:汉代在长安附近有三十六离宫。
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
阁道¹步行月²,美人愁烟空³
译文:在阁道上行走,仿佛可直通月宫,美人有高处不胜寒之感。
注释:¹阁道:楼阁中用长廊相连结的通道。²步行月:言其高也。³烟空:高空;缥缈的云天。
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
恩疏宠不及,桃李¹伤春风。
译文:因皇帝的恩宠不能遍及宫人,至使宫人有桃李伤春之悲。
注释:¹桃李:桃花与李花。后因以“桃李”形容貌美。
淫乐意何极,金舆向回中。
淫乐意何极,金舆(yú)¹向回中²
译文:这样皇帝犹嫌欢乐之意未尽,要起銮驾金舆到回中宫去游乐。
注释:¹金舆:帝王乘坐的车轿。²回中:秦宫名。故址在今陕西陇县西北。
万乘出黄道,千骑扬彩虹。
万乘¹出黄道,千骑扬彩虹。
译文:如今万乘銮驾行出黄道,从回中返驾回宫中了,有千骑打着彩旗开道。
注释:¹万乘:指帝王。
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
前军细柳¹北,后骑甘泉²东。
译文:前军已至细柳营之北,后骑尚还在甘泉宫之东。
注释:¹细柳:地名,即长安细柳仓,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南,渭水北岸。西汉周亚夫驻军处。²甘泉:汉宫名。甘泉宫建于甘泉山上,北距长安三百里,可以望见长安城。
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
岂问渭(wèi)川老¹,宁邀(yāo)襄野童?
译文:是前去向渭川老人或襄野之童请教治国之道鸣?非也。
注释:¹渭川老:指姜太公吕尚(即姜子牙)。
秋暮瑶池宴,归来乐未穷。
秋暮(mù)¹瑶池宴²,归来乐未穷。
译文:原来是像周穆王西行与王母开瑶池之宴一样去游宴了,现在正是兴冲冲地打道回府呢。
注释:¹秋暮:一作“但慕”。²瑶池宴:谓神仙之会。

  全诗十六句,分为三层。前六句为第一层,明写美人失宠,为下一层转出恣意淫乐之意作铺垫,实则以美人自况,叹己不遇。开篇对景起兴,突兀而出,“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西都有离宫别馆三十六所,楼台林立直逼云端,何等之高又何等之多;并且“阁道步行月”,在横悬于楼阁间的通道上,月儿缓缓移动像是悠闲漫步,是何等奇丽又何等飞动。然而如此富美佳景,只有美人空守楼台!林立高耸的楼台与孤独孑然的美人形成强烈对比,衬出美人的幽独、冷落和空寂。原来是“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帝王并不留恋这人间的美人。君恩疏远,宠爱不及,春风不度,桃李失色,不由令人追寻究竟而生出下层。

  中间六句为第二层,极写武帝出游回中声势之壮。先以“淫乐意何极”承上,“意何极”犹言何等极意纵情,再以“金舆向回中”启下。回中宫为秦时所建,在今陕西陇县西北。汉武帝元封初至雍,曾开通回中道,后多次游历赏玩。下两句极力状写武帝出游的赫赫声势。“万乘出黄道,千骑扬彩虹”,黄道本指日行之中道,古以日为君象,所以又指天子所行之道。这两句说汉武出游回中,只见御道上车辆万乘,兵马千骑,上有旌旗飘扬,如彩虹垂天。本来有此二句足以称盛,诗人还觉不够酣畅淋漓,又补足两句:“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这两句说车队兵马前后相续,绵延三百余里。这当然是一种极力夸张,但淋漓尽致地形象化地表现了汉武极意淫乐,构成呼应。

  相传汉武游回中,时有歌美其行,道是“游石关,望诸国,月支臣,匈奴服。”如果真是这样,这一极盛出游的场面还无可厚非,那是向北方的月支、匈奴显示汉家国威,迫慑对方俯首称臣的壮举。然而诗人却不这样认为,而是笔锋一转,进入第三层:“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昔周文王出猎之前曾从卜中得知可以获霸王之辅,于是出猎,果然在渭水之上遇太公,时太公垂垂老矣,而文王载与俱归,立为师,周室因此而兴。襄野童典出《庄子·徐无鬼》,大意说黄帝将见至人大隗于具茨之山,至于襄城之野,黄帝与随行人员都迷了路,问牧马童子,童子不仅知大隗和具茨之山,还告诉黄帝治天下莫过于无为。黄帝称童子为天师而告退。这两句是说,汉武出游回中,岂是像文王那样渭滨求兴霸业之贤辅,或是像黄帝那样襄野问为天下之大道,都不是,而是“但慕瑶池宴,归来乐未穷”,汉武所企慕的只是神仙之道,在神仙所居的瑶池来挥觞宴饮,纵享仙界之乐,归来还沉醉其中余兴不尽。

  这首诗借汉武帝讽唐明皇,因此其忧患是深沉的,而全诗的风格却是“悲懽含蓄而不伤,美刺婉曲而不怨”(《诗法家数》)。诗中描写汉武极意淫乐,喜好神仙是极力烘托,反复渲染。先着力写宫馆之众,楼台之高,阁道之壮,佳人之美都管不住汉武,烘托出淫乐之极,后以“万乘”,“前军”两联的工整对仗,渲染出汉武出游的声势之威,好仙之极。这一连串的描写,空间阔大,景象壮观,极力驰骋,意绪骏快。最后笔锋一转,“岂问”两句陵地跌宕,使极力驰骋的思绪猛然一顿,在大起大落之中使其刺时叹己的主题得到了强化的表现,其鲜明如红梅映雪,空谷传音。可以说此诗蕴含深厚,豪中见悲是其最鲜明的特点。而在结构上上下回环,层层相生,语言上华丽缤纷,气势直下;在立意上高古典雅,超迈逸群。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142-145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