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来共向无烟火,饭了同烹雪色茶。饱食高眠无一事,不知何以报官家。
寒来共向无烟火,饭了同烹雪色茶。饱食高眠无一事,不知何以报官家。
释怀深

释怀深

释怀深(一○七七~一一三二),号慈受,俗姓夏,寿春六安(今属安徽)人。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 141篇诗文

猜您喜欢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秋在水清山暮(mù)¹蝉,洛阳树色鸣皋(gāo)²烟。
译文:秋水清澈蝉鸣不歇,远望暮色苍茫洛阳树色依稀可辨。
注释:¹暮:傍晚。²鸣皋:山名。狄宗亨要去的地方,在今河南省嵩县东北。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译文:送君离去后心中愁绪无穷尽,只能空度这凉风飒飒的秋天。

  这是一首送别朋友的诗,全诗内容是诗人对朋友真挚情谊的表达,抒发的是惜别之情。

  “秋在”“暮”字可以看出送行的时间是秋天的傍晚。“水清”,说明天晴气爽,“暮蝉”,黄昏的时候还有蝉在鸣叫。“洛阳”是诗人与狄宗亨惜别的地方,也就是今河南省洛阳市;“鸣皋”,狄宗亨要去的地方,在河南省嵩县东北,陆浑山之东有“鸣皋山”,相传有白鹤鸣其上,故名。又称九皋山,山麓有鸣皋镇。本句中的“树色”和“烟”是写景,暮色苍茫中洛阳“树色”依稀可辨,这是实写;在洛阳是看不到鸣皋的“烟”的,但与朋友惜别时,向朋友要去的地方望去,烟雾朦胧,这是虚写。

  诗的后两句直抒情怀。“愁不尽”说明两人情谊非同一般和作者的依依不舍之情,后句侧重点是“空度”,他说,你走了我很惋惜无人与我做伴,只能白白度过这个凉风飒飒、气候宜人的秋天。这两句语意浅近,而诗人与狄宗亨的深厚情谊却表现得十分深刻,即所谓“意近而旨远”。

  这首诗语言通俗流畅,含意隽永深沉,虽然只有四句,但却以情取景,借景抒情,委婉含蓄,意余言外。因为一首“七绝”只有二十八个字,表现的思想感情又较复杂,这也就难怪诗人惜墨如金,用一字而表现丰富的内容,如第二句以“烟”字概括说明想象中的鸣皋景物,第三句以“愁”字表现诗人对狄宗亨的感情之深,皆是妙笔。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¹。王贰于虢(guó)²,郑伯³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译文:郑武公、郑庄公是周平王的卿士。周平王分权给虢公,郑庄公怨恨周平王。周平王说:“没有的事。”于是周王、郑国交换人质:周平王的儿子狐在郑国做人质,郑庄公的儿子忽在周王室做人质。
注释:¹卿士:周朝执政官。²贰于虢:二心,这里有“偏重”的意思。此指平王想把政权一部分让虢执掌。虢,指西虢公,周王室卿士。³郑伯:诸侯国郑国的君主,这里是郑庄公。⁴交质:交换人质。⁵王子狐:即姬狐,是周平王的次子、姬泄父的弟弟,史称“王子狐”,在长兄“太子泄父”死后,被立为太子。⁶公子忽:郑庄公太子,后即位为昭公。
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
王崩¹,周人将畀(bì)²虢公政。四月,郑祭(zhài)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wù)
译文:周平王死后,周王室准备让虢公掌政。四月,郑国的祭足帅军队收割了温邑的麦子。秋季,又收割了成周的稻谷。周和郑互相仇恨。
注释:¹王崩:周平王去世。崩,君主时代称帝王死。²畀:交给。³祭足:即祭仲,郑大(dà)夫。温,周朝小国,在今河南温县南。⁴成周:周地,今在河南洛阳市东。
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蘋蘩蕴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汙、行潦之水,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
君子曰:“信不由中¹,质无益也。明恕²而行,要(yāo)³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jiàn)溪沼沚(zhǐ)之毛,蘋(fán)(wēn)之菜,筐筥(jǔ)¹⁰(qí)¹¹釜之器,潢(huáng)¹²¹³、行(xíng)(lǎo)¹⁴之水,可荐¹⁵於鬼神,可羞¹⁶於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fán)》《采蘋》¹⁷,《雅》有《行苇》《泂(jiǒng)酌》¹⁸,昭¹⁹忠信也。”
译文:君子说:“信用不发自心中,交换人质也没有益处。开诚布公互相谅解地行事,用礼教约束,即使没有抵押,谁能离间他们呢?假如有真诚的信用,山涧溪流中的浮萍,蕨类水藻这样的菜,装在竹筐铁锅一类的器物里,用低洼处沟渠中的水,都可以供奉鬼神,献给王公为食,何况君子缔结两国的盟约,按礼去做,又哪里用得着人质啊?《国风》中有《采蘩》、《采蘋》,《大雅》中有《行苇》、《泂酌》诗,都是昭示忠信的。”
注释:¹中:同“衷”,内心。²明恕:互相体谅。³要:约束。⁴间:离间。⁵明信:彼此了解,坦诚相待。⁶沼沚:沼,池塘。沚,水中小洲。⁷蘋:水生植物,即浮萍。⁸蘩,白蒿。⁹蕴藻,一种聚生的藻类。菜,野菜。¹⁰筐筥:竹制容器,方形为筐,圆形为筥。¹¹锜釜,均为烹饪器,有足为錡,无足为釜。¹²潢:积水池。¹³汙,积水。¹⁴行潦: 路上的积水。¹⁵荐:享祭,祭祀。¹⁶羞:同“馐”,进奉。¹⁷《采蘩》《采蘋》:均为《诗·召南》篇名,写妇女采集野菜以供祭祀。¹⁸《行苇》《泂酌》:均为《诗·大雅》篇名,前者写周祖先晏享先人仁德,歌颂忠厚。后者写汲取行潦之水供宴享。¹⁹昭:表明。

  文章先简要记述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一方面揭示了郑庄公两次入侵东周之地,强逼平王立质、咄咄逼人的姿态;另一方面则反映了东周王室已然衰微、任人欺凌、委曲求全的历史情状。并由此得出结论,周天子与郑庄公想通过交换人质来缓解矛盾、取信对方的做法是不可靠、也不可取的,因为周郑之间并没有诚信之心,又不依“礼”行事,所以双方即使交换了人质,也还是不能够维持他们之间的关系。

  最后,君子通过对此事的评论,指出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信任要建立在彼此体谅、坦诚相待的基础之上,强调了恪守礼仪、忠于信义的重要性。

  文章虽然不长,但叙事朴实,议论周严,有事实,有根据,有结论,语言中肯,说服力很强。文末“君子曰”一段评论,以信和礼为标准。一针见血地指出周郑交质之非。数层转折与整齐的排旬,使作者的论断显示出不可逆转的气势,空灵排宕、辞采纵横而又风韵悠然。

  自幽王烽火戏诸侯及平王东迁以来,周王权威早已实际崩溃。但周王及诸侯都没有将此事捅破。周郑交质作为一个可供观测或曰方便标记的事件点而成为周王权威崩溃的标志。《左传》认为周郑交质“无信(已堕落到需靠人质故曰无信)不礼(周郑上下失序故曰不礼)”,是东周“礼崩乐坏”的缩影。

  在《周郑交质》中,君子对双方都有责难,但侧重于批评周王室。左丘明认为这种局面的出现是因其不能以信服人,是以礼驭下造成的。周、郑由“交质”到“交恶”,其根本原因,是利益和权力再分配问题上矛盾冲突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决定周、郑双方关系的最终原则是利益和权利的再分配。尽管由于历史的局限,《左传》作者不可能揭示周、郑由“交质”到“交恶”的历史本质,但由于作者是“用事实说话”,所以,还是使我们看到了这一时代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总动向。而“用事实说话”,也正是此文的最大特点。至于此文用较多的文字阐发诚信的重要性,那只是作者的一种美好愿望而已,因为在历史进入“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以后,就很难看到各诸侯国“要之以礼”并“行之以礼”的事情了。《周郑交质》这篇文章反映了《左传》崇霸贬王思想。全文先讲事实,再进行评论,这是《左传》的典型写法。君子的议论以“礼信”为中心,引经据典,辞理畅达。对后世史论有极大的影响。

参考资料:
1、 雅瑟.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新世界出版社,2013年
2、 傅德岷 (编者), 赖云琪 (编者).古文观止鉴赏辞典:长江出版社,2011年:8-10

zhōuzhèngjiāozhì

zuǒqiūmíng xiānqín 

    zhènggōng zhuānggōngwéipíngwángqīngshì wángèrguó zhèngyuànwáng wángyuē  zhī  zhōuzhèngjiāozhì wángwéizhìzhèng zhènggōngwéizhìzhōu 

    wángbēng zhōurénjiāngguógōngzhèng yuè zhèngzhàishuàishīwēnzhīmài qiū yòuchéngzhōuzhī zhōuzhèngjiāo 

    jūnyuē  xìnyóuzhōng zhì míngshùérxíng yāozhī suīyǒuzhì shuínéngjiànzhī gǒuyǒumíngxìn jiànzhǎozhǐzhīmáo pínfánwēnzǎozhīcài kuāngzhī huáng xínglǎozhīshuǐ jiànguǐshén xiūwánggōng érkuàngjūnjiéèrguózhīxìn xíngzhī yòuyānyòngzhì  fēng yǒu cǎifán  cǎipín    yǒu xíngwěi  jiǒngzhuó  zhāozhōngxìn  

问花花不语,为谁落,为谁开。算春色三分,半随流水,半入尘埃。人生能几欢笑,但相逢、尊酒莫相催。千古幕天席地,一春翠绕珠围。
问花花不语,为谁落,为谁开。算春色三分,半随流水,半入尘埃。人生能几欢笑,但相逢、尊酒莫相催。千古幕天席地¹,一春翠绕珠围²
译文:问花花不说话,为谁零落为谁而开。就算有三分春色,一半已随水流去,一半化为尘埃。人生能有多少欢笑,故友相逢举杯畅饮却莫辞推。整个春天翠围绿绕,繁花似锦把天地遮盖。
注释:¹幕天席地:以天地为幕席,比喻高旷的意思。²翠绕珠围:形容豪华,又称珠围翠绕。
彩云回首暗高台。烟树渺吟怀。拚一醉留春,留春不住,醉里春归。西楼半帘斜日,怪衔春、燕子却飞来。一枕青楼好梦,又教风雨惊回。
彩云回首暗高台¹。烟树渺(miǎo)吟怀。拚一醉留春,留春不住,醉里春归。西楼半帘斜日,怪衔(xián)春、燕子却飞来。一枕青楼²好梦,又教风雨惊回。
译文:回首高台烟树隔断昏暗一片。不见美人踪影令人更伤情怀。拚命畅饮挽留春光却挽留不住,乘着酒醉春天又偷偷离开。西楼斜帘半卷夕阳映照,奇怪的是燕子衔着花片仿佛把春带来。刚刚在枕上做着欢乐的美梦,却又让无情的风雨声破坏。
注释:¹高台:即高阳台。²青楼:指妓女所居之处。

  梁曾《木兰花慢·西湖送春》词,并没有严格按照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路数来写,反倒即景生情,情景交融,写出了对春景极力挽留又无力挽留的情绪变化。

  “问花花不语,为谁落,为谁开?”以问句开头,语义显豁。开篇是发问的动作,后两句是问的内容。其实作者心中是有数的。

  “花开花落”,“总赖东君主”。眼下的情形是,十分春色,仅余三分。就是这三分春色,也将一半随波而逝,一半化作尘埃。良辰美景,如此难留。人世难逢开口笑。一旦好友相遇,干脆浮一大白,尽情享受这美好时光好了。白天不妨以天地为幕席,喝个痛快,更有妓女劝酒,沉醉春风。作者问花不语,逢酒必饮,看起来十分放浪佻达,但细细品味,好像仍有抱负不得施展的抑郁隐含其中。毕竟残春、流水、尘埃的意象,是无法让人变得斗志昂扬的。“幕天席地”、“翠绕珠围”的场面,热闹倒是热闹,但未必能排遣愁怀。

  词的过片以时间为轴,继续描写诗人的感受。开头通过“彩云”暗高台,“烟树渺吟怀”,来提示时间已悄然流逝。分明是触景生情,伤感春暮,频频举杯,开怀痛饮。但找了正当的理由:作者拼一醉不为别的,只为了将春留住。结果入喝得烂醉,春天居然偷偷溜走了。“醉里春归”,极言佳期易逝,不过一场宴饮功夫,就送走了春天。此时夕阳欲坠,燕子已纷纷归巢。白日有妓女陪酒,夜里有妓女伴眠,是当时文人的习惯作法。可惜“青楼好梦,又教风雨惊回”。好端端的梦境被风雨打破。暗喻出作者表面放荡不羁、自甘沉沦,实际上还是渴望有所作为,有所进取的。不然完全可以沉醉在温柔乡里,一直睡到东方既白。这里“风雨惊回”,不妨认为是纪实,但也流露出作者的某种企盼。

  全词的情绪变化有耐人寻味之处:上片主张“但相逢、尊酒莫相推”,是基于“人生能几欢笑”的前提,堪称豪放。待到“拼一醉留春,留存不住,醉里春归”。已见无奈,已觉伤感,直到“一枕青楼好梦,又教风雨惊回”,则不仅是伤感,而且是悲哀了。留春不住,可叹天意,青楼梦醒,叫人不堪。字面上没有失望,伤感的意思,而风雨惊梦的细节,还是泄露了作者好梦难圆的惆帐。这其间,不光包括对春光易逝的叹惋,也应包含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无奈。

参考资料:
1、 黄浩.《一杆烟雨:历代词赏析》.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109-111

lánhuāmàn··西sòngchūn--liángcéng

wènhuāhuāwèishuíluòwèishuíkāisuànchūnsānfēnbànsuíliúshuǐbànchénāirénshēngnénghuānxiàodànxiāngféngzūnjiǔxiāngcuīqiāntiānchūncuìràozhūwéi

cǎiyúnhuíshǒuàngāotáiyānshùmiǎoyín怀huáipànzuìliúchūnliúchūnzhùzuìchūnguī西lóubànliánxiéguàixiánchūnyànziquèfēiláizhěnqīnglóuhǎomèngyòujiàofēngjīnghuí

黄口为人罗,白龙乃鱼服。
黄口为人罗¹,白龙乃鱼服²
译文:黄口小雀易为人们的罗中之物,白龙化鱼被渔者射中眼目。
注释:¹“黄口”句:《孔子家语》载:孔子见罗雀者,所得皆黄口小雀,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小雀嘴黄,故称小雀为黄口。²“白龙”句:《说苑》载: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
得罪岂怨天,以愚陷网目。
得罪岂怨天,以愚陷网目。
译文:获取罪罚难道可以怨天?正是愚笨使我陷进纲目。
鲸鲵未翦灭,豺狼屡翻履。
(jīng)(ní)¹未翦(jiǎn)²,豺狼³屡翻履
译文:鲸鲵般凶残不义的叛军尚未翦灭,野狼般罪恶难赎的反逆忽降又屡屡翻覆。
注释:¹鲸鲵:喻凶残不义之人。²翦灭:消灭。³豺狼:一作“豺虎”。⁴屡翻履:指史思明已降又叛。
悲作楚地囚,何日秦庭哭。
悲作楚地囚¹,何日秦庭哭²
译文:山河倾颓悲如楚囚相对,心怀忠情何由在秦庭痛哭,求得救兵以解国难?
注释:¹“悲作”句:此借为国事而悲伤。《世说新语·言语》:“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山河之异乎?’皆相视流泪。惟王丞相揪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²“何日”句:《左传·定公五年》载:吴兵入楚,申包胥如秦乞师,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人门七日。“此指诗人为国事心怀忠愤,志在救亡,有如申包胥。何日:一作“何由”。
遭逢二明主,前后两迁逐。
遭逢二明主¹,前后两迁逐²
译文:幸遭逢玄宗、肃宗两位明主,我也分别两次遭到迁谪贬逐。
注释:¹二明主:指唐玄宗和唐肃宗。²两迁逐:李白在玄宗时为供奉翰林,被谗遭逐;肃宗时又被流放夜郎。
去国愁夜郎,投身窜荒谷。
去国¹愁夜郎,投身窜荒谷。
译文:离开家国一路愁苦上夜郎,投身流放于荒谷僻壤。
注释:¹去国:离开朝廷或故乡。
半道雪屯蒙,旷如鸟出笼。
半道雪屯蒙¹,旷如鸟出笼。
译文:幸而半道遇赦,逢凶化吉消解了艰难险顿,鸟儿出笼飞向广阔开朗的天空。
注释:¹屯蒙:艰难蒙晦。《易·屯卦·象》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易·蒙卦·象》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
遥欣克复美,光武安可同。
遥欣克复美,光武¹安可同。
译文:遥望远方欣喜收复失地的胜利,光武帝刘秀中兴汉朝的功绩哪里可相比?
注释:¹光武:东汉光武帝刘秀,重新建立汉朝。
天子巡剑阁,储皇守扶风。
天子巡剑阁¹,储皇²守扶风³
译文:天子入蜀西巡剑阁,太子驻守扶风一带。
注释:¹“天子”句:指安、史乱起,玄宗西迁入蜀。剑阁:栈道名,在今四川剑阁东北大剑山小剑山之间。²储皇:太子。指肃宗。³扶风:属陕西凤翔。
扬袂正北辰,开襟揽群雄。
扬袂(mèi)正北辰¹,开襟揽群雄。
译文:所居之地均为关健险要之地,扬拍开襟之间遍揽天下英雄。
注释:¹“扬袂”句:指肃宗所处地方十分险要。袂:袖子。北辰:天子之位。
胡兵出月窟,雷破关之东。
胡兵¹出月窟²,雷破关之东。
译文:回纥兵出自西方月窟,如雷震撼破敌于雄关之东。
注释:¹胡兵:指请来助战的回纥之兵。²月窟:指西方。古以月的归宿处在西方,故称。
左扫因右拂,旋收洛阳宫。
左扫因右拂,旋收洛阳宫。
译文:朝廷大军左扫右荡,不久便收复了洛阳宫城。
回舆入咸京,席卷六合通。
回舆(yú)入咸京¹,席卷六合²通。
译文:回转车舆杀入西京长安,要席卷天下打通六合。
注释:¹咸京:原指秦代京城咸阳。此用以借指长安。²六合:天地上下四方。
叱咤开帝业,手成天地功。
叱咤开帝业,手成天地功。
译文:叱咤风云开创帝业,双手成就天地之功。
大驾还长安,两日忽再中。
大驾还长安,两日¹忽再中。
译文:皇帝大驾返还长安,二位圣上如同红日忽然再上中天。
注释:¹两日:指玄宗、肃宗。
一朝让宝位,剑玺传无穷。
一朝让宝位¹,剑玺(xǐ)²传无穷。
译文:玄宗让出皇帝宝位,斩蛇剑传国玺永传无穷。
注释:¹“一朝”句:指玄宗让位给肃宗。²剑玺:汉时,皇太子即位,中黄门以斩蛇宝剑授玺皇帝大印。
愧无秋毫力,谁念矍铄翁。
愧无秋毫力,谁念矍(jué)(shuò)¹
译文:惭愧啊我不曾为平叛贡献秋毫之力,还会想起我这矍铄之老翁?
注释:¹矍铄翁:《后汉书·马援传》载:马援年六十请求出征,井当场披甲上马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矍铄,老而强健貌。此李白以马援自比。
弋者何所慕,高飞仰冥鸿。
(yì)¹何所慕²,高飞仰冥鸿³
译文:射猎者羡慕的是什么呢?仰头看那高飞云中的长鸿远游无祸。
注释:¹弋者:射鸟的人。²慕:亦作“篡”。篡,取。³冥鸿:高飞的鸿雁。
弃剑学丹砂,临炉双玉童。
弃剑学丹砂¹,临炉双玉童。
译文:不再学剑反去学仙求道烧炼丹砂,守着丹炉有两位玉童作伴。
注释:¹学丹砂:即指求道学仙。
寄言息夫子,岁晚陟方蓬。
寄言息夫子,岁晚陟(zhì)方蓬¹
译文:遥遥寄言息夫子啊,晚岁志在登陆方丈、蓬莱这两座海上仙山。
注释:¹方蓬:方丈、蓬莱,海上二仙山。

  第一段(篇首十二句)陈述被放的遭遇,抒发救国的忠愤。李白讨逆爱国,无辜被刑,实为冤屈。只因时机乖违,怨谁难辨。此诗开头四句即言其得罪并不怨天,他以黄口小雀易为罗者所得、白龙化鱼偶为渔者所刺的典故为喻,说明自身被祸当归咎自身,这里以一“愚”字自责不明智、不识时务。其实当时永王东巡至李白获释这一过程事态之翻覆,非人所能预料。但他对安史作乱是非常痛恨的,直以“鲸鲵”“豺狼”呼之,谴责其多行不义,一“屡”字谓其作恶多端。正是因为安史之乱,使他又在肃宋朝坐累远流,“去国愁夜郎,投身窜荒谷”二句,可见其遭逐仓皇之状。但李白虽一再遭逐并不沉溺于个人的不幸之中,“悲作楚地囚,何由秦目哭!”襟怀非常广阔。他痛哭的是,身为楚地的囚徒,多么可悲,不能像申包胥为救楚国而赴秦目大哭七天七夜。他自比申包胥,愿效一片救国之忠心。

  第二段(篇中从“半道雪屯蒙”到“剑玺传无穷”)叙述光复两京的经过,抒发诗人的欣喜之情。前四句承上段写他在艰难的流放途中欣闻收复两京。他举出汉代的光武中兴,意谓光武尚须东迁,如今李唐王朝大势颇好,不须迁都,理当光复长安,非光武可比,字里行间已含喜悦之感,一“欣”字为此段的基调。这二十句一气贯下,历数光复长安的事迹,先言明皇幸蜀之时,有太子(储皇)驻兵扶风,支撑局面,继承帝位,延揽群雄。郭子仪率官军与回纥军共讨叛贼,前后夹攻,几经鏖战,平息国难,收洛阳,入咸京,席卷天下,成就大功。谓“扬袂正北辰,开襟揽群雄”,“叱咤开帝业,手成天地功”,是对肃宗的溢美之辞。后言肃宗迎明皇还长安,明皇亲授传国玺与肃宗,以“两日忽再中”盛称与皇儿于乱后团聚之喜庆。“大驾”四句皆祝愿之辞。这一段,李白当时据传闻写成,考之《旧唐书》中《郭子仪传》与《肃宗纪》,事与史正相吻合。诗中不仅切实地反映了这段历史,而于对平息安史之乱的赞颂与对唐王朝复兴的祝愿之中,又表现出李白关心国事的热情。这里,李白并未为区区一己得救而自喜,却为社稷“中兴”而欢欣。

  第三段(篇末八句)感叹为时所弃,并以归隐的幻想表示对现实的不满。这一段扣住诗题的第三层意思:“书怀示息秀才”。李白肯与息秀才言承恩放还的身世和光复两京之大事,剖心相告,无疑其人亦为李白的志同道合者。他所表白的心迹是极为复杂的。前二句“愧无秋毫力,谁念矍铄翁?”显然由前段对社稷“中兴”的热烈赞美陡然跌落为自伤身世的浩叹。李白已年近六旬,当此国家复兴之际,自愧不能效秋毫之力,一“愧”字便含积极用世之念。他并以矍铄翁自比。《后汉书》载:“武威将军刘尚击武陵五溪蛮夷,深入军没,援因复请行,时年六十二,帝愍其老,未许之。援自请曰:“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卷五四《马援传》)李白欲效马援,颇怀老骥伏枥之志,是何等勇气。一年之后,李白有作《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亦见其“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谁念”二字,意谓不为时所重,无由鼓力,是怨愤之言。这二句分量很重,既有济世的热望,又有失意的苦闷。“积蓄万古愤,向谁得开豁?”(《赠别从甥高五》)亦同此意。欲进不能,无可奈何,由对执政者的失望与不满,进而产生弃剑学道、避祸远游的幻想,言如鸿高飞冥冥薄天,令弋者无以取之。“弋者何所慕?高飞仰冥鸿”二句,照应篇首“以愚陷网目”之意,记取隐身网罗之教训,遁迹方篷,高飞远祸。这里不是表示退隐的决心,而是以退隐的呜咽写其慷慨进取之志,力透纸背,感人至深。关于李白的隐退,历来被人误解,《旧唐书》说他“飘然有超世之心”,这种超世说一直成为论者的话题,他的游仙好道之作向为人所重视,他的仙风道骨向为人所赞赏。但这位“诗仙”的毕生经历与全部作品却表明他积极面世的人生态度,始终一贯。他曾明白地表示:“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送蔡山人》)这两句诗正可以作为“愧无秋毫力,谁念矍铄翁”二句的注脚。

  这是一首以史笔写成的政治抒情诗。诗的主旨在于表明诗人怀有坚贞的报国之志,年虽老而志未衰,并为大志未酬深感不满。他能够做到:刚遇赦得释,便议论国家政治,可见李白面向社会现实的人生态度是十分积极的。李白在晚年,由于安史之乱把他推入现实矛盾的旋涡,他投笔从戎,对平息边将的叛乱,恢复社会的安定、消除苍生的灾难,寄予极大的关注,使他的诗歌创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一时期的作品,不同于安史乱前那些从个人出发的抒怀之作,而更多是从社会出发直接反映社会现实的矛盾,因而他晚年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和丰富的社会内容。而艺术风格也不似青壮年时期诗歌那样“壮浪纵恣”(元稹语),而表现为沉着顿宕。这首咏怀之作,恰好体现了其后期诗歌的特点与风格,无疑是其一篇代表之作。

  李白晚年这类诗歌可以与杜甫同期作品媲美。惜乎长期以来论者与史家未予应有的重视,人们主观地以为:杜甫的主要活动时期为安史之乱后,而李白的主要活动时期为安史之乱前。因而李白与杜甫虽同经历过安史之乱,于杜甫为其中年,故以为重要:于李白为其晚年,则不予重视。这种重中年轻晚年的意识,掩没了李白晚年不朽诗篇的光辉。李白晚年的坎坷身世与光辉诗篇当与杜甫等同视之。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34-436
2、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350-353

liúlángbàndàochéngēnfàngháijiānxīnzhīměishū怀huáishìxiùcái--bái

huángkǒuwèirénluóbáilóngnǎi

zuìyuàntiānxiànwǎng

jīngwèijiǎnmiècháilángfān

bēizuòchǔqiúqíntíng

zāoféngèrmíngzhǔqiánhòuliǎngqiānzhú

guóchóulángtóushēncuànhuāng

bàndàoxuětúnméngkuàngniǎochūlóng

yáoxīnměiguāngāntóng

tiānzixúnjiànchǔhuángshǒufēng

yángmèizhèngběichénkāijīnlǎnqúnxióng

bīngchūyuèléiguānzhīdōng

zuǒsǎoyīnyòuxuánshōuluòyánggōng

huíxiánjīngjuǎnliùtōng

chìzhàkāishǒuchéngtiāngōng

jiàháizhǎngānliǎngzàizhōng

cháoràngbǎowèijiànchuánqióng

kuìqiūháoshuíniànjuéshuòwēng

zhěsuǒgāofēiyǎngmíng鸿hóng

jiànxuédānshālínshuāngtóng

yánzisuìwǎnzhìfāngpéng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jì)庭萧瑟故人稀¹,何处登高且送归。
译文:秋风萧瑟的蓟北,相熟的朋友本来就少,又有谁能登高送我回归故乡呢?
注释:¹稀:少。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¹飞。
译文:今天还能聚在一起同饮芬芳的菊花酒,也许明日你我就像这就随风漂泊无定的断蓬一样,不知道飞向何方。
注释:¹断蓬:犹飞蓬。比喻漂泊无定。

jiǔsòngbié

wángzhīhuàn tángdài 

tíngxiāorén chùdēnggāoqiěsòngguī 
jīnzàntóngfāngjiǔ míngzhāoyīngzuòduànpèngfē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