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昳未,撩起布裙闲扫地。庵舍荒凉无客来,门前黄犬因何吠。
日昳未,撩起布裙闲扫地。庵舍荒凉无客来,门前黄犬因何吠。
释怀深

释怀深

释怀深(一○七七~一一三二),号慈受,俗姓夏,寿春六安(今属安徽)人。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 141篇诗文

猜您喜欢
钿毂香车过柳堤,桦烟分处马频嘶,为他沉醉不成泥。
钿毂(gǔ)¹香车过柳堤,桦(huà)²烟分处马频嘶,为他沉醉不成泥。
注释:¹钿毂:金饰的车轮轴承,有眼可插轴的部分。²桦:落叶乔木,皮厚而轻软,可卷蜡为烛。谓之“桦烛”。这里的“桦烟分处”,指朝廷考场。
花满驿亭香露细,杜鹃声断玉蟾低,含情无语倚楼西。
花满驿(yì)亭香露细,杜鹃声断玉蟾(chán)¹低,含情无语倚楼西。
注释:¹玉蟾:月亮。古时传说月中有蟾蜍(癞蛤蟆),所以常以蟾指代月亮。
这首词写驱车送别。上片写车过柳堤,马嘶桦烟,人已远去。“为他沉醉不成泥”一句,表现了女子对男子的依恋之情,如“成泥”,岂不是可以不走了吗?下片头二句写驿亭环境,用以表现女主人公送走情人后“含情无语”的淡淡哀愁。

huànshā··diànxiāngchēguòliǔ--zhāng

diànxiāngchēguòliǔhuàyānfēnchùpínwèichénzuìchéng

huāmǎn驿tíngxiāngjuānshēngduànchánhánqínglóu西

独立寒阶望月华,露浓香泛小庭花,绣屏愁背一灯斜。
独立寒阶望月华,露浓香泛¹小庭花,绣屏愁背一灯斜。
注释:¹泛:透出。
云雨自从分散后,人间无路到仙家,但凭魂梦访天涯。
云雨自从分散后,人间无路到仙家,但凭魂梦访天涯。
首春夜怀人的小词,抒写了作者对心上人的深切怀念与刻骨相思。月明之夜,花香四溢,独立寒阶,睹景思人。词的上片着重写景,下片着重抒情。当初一别,人间既难再见,便只有在梦中寻访,以慰相思。这首词委婉含蓄,情味深长而又真挚感人。

huànshā··hánjiēwàngyuèhuá--zhāng

hánjiēwàngyuèhuánóngxiāngfànxiǎotínghuāxiùpíngchóubèidēngxié

yúncóngfēnsànhòurénjiāndàoxiānjiādànpínghúnmèng访fǎngtiān

凤额绣帘高卷,兽环朱户频摇。两竿红日上花梢。春睡厌厌难觉。
凤额绣帘高卷¹,兽环朱户频摇²。两竿红日上花梢³。春睡厌厌难觉
译文:绣着凤凰图案的帘帐已经卷起,朱门上的兽环频频晃动。红日已经升到两根竹竿那么高了,阳光已经照上花梢了。春天困乏,精神不振,很难醒来。
注释:¹凤额绣帘高卷:凤额绣帘,横额上绣有凤凰图案的帘帐;高卷,高高地卷起,说明夜色早已过去,夜间所用的帘帐已经卷了起来。²兽珠朱户频摇:兽环,古时门上常镶一野兽之头的装饰物,兽头的嘴里叨着一铜环,所以称为兽环;朱户,红漆的大门;频摇,有节奏地晃动,指兽环在晃动。³两竿红日上花梢:两竿红日,升起有两棵竹竿那么高的红日;上花梢,太阳光已经照到开花的树梢。⁴春睡厌厌难觉:厌厌,精神不振的样子。此句是说:这位小姐在此春日的大好时光里睡的时间已经很长,但仍然一付精神不振难以醒来的样子。
好梦狂随飞絮,闲愁浓胜香醪。不成雨暮与云朝。又是韶光过了。
好梦¹狂随²飞絮,闲愁³浓胜香醪(láo)。不成雨暮与云朝。又是韶光过了。
译文:刚刚做了一个得遇有情郎的好梦,谁知却像飞絮一样,很快就不见了。百无聊赖的春愁比浓香的美酒还要浓烈。朝云暮雨还没成就,就醒来了。又是一次美好的梦中风光过去了。
注释:好¹梦:怀春之梦,梦得有情郎。²狂随,很快地随着。³闲愁:因无所事事而引发的忧愁。⁴香醪,非常醇厚的美酒。⁵不成雨暮与云朝:雨暮与云朝典出宋玉《高唐赋》,楚襄王田猎于高唐,夜梦一神女自称为炎帝之女瑶姬,现为巫山之神,与楚襄王成就了一夜的夫妻情爱,到天明临走之时告诉楚襄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来人们就以朝云暮雨比喻男女之性爱。⁶韶光:美好的春光,此指梦中的好风光。此句之意是:又是一次美好的梦中风光过去了。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梨花淡白柳深青¹,柳絮(xù)²飞时花满城。
译文:如雪般的梨花颜色淡淡,柳树已长得郁郁葱葱,柳絮飘飞的时候梨花也已开满城。
注释:¹柳深青:意味着春意浓。²柳絮:柳树的种子。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因以为称。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chóu)(chàng)东栏¹一株雪²,人生看得几清明³
译文:我心绪惆怅,恰如东栏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又有几人能看透这纷杂的人生。
注释:¹东栏:指诗人当时庭院门口的栏杆。²雪:这里喻指梨花。³清明:清澈明朗。

  《东栏梨花》为北宋诗人苏轼所做七言绝句。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感情,让人们感受到了“人生苦短”,引人深思。

  首句以“淡白”状梨花,以深青状柳叶,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真是“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同时柳絮写出梨花盛开的季节,春意之浓,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来。

  前两句以一青二白,突出了梨花的特点。它不妖艳,也不轻狂的神态,又在第三句“一株雪”里再次赋予梨花以神韵,并把咏梨花与自咏结合了起来。其实,这“一株雪”正是诗人自己的化身。因为苏轼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洁白,坦荡如砥。 在咏梨花时,苏轼用了“柳絮飞时花满城”来加以衬托,梨花既不像“颠狂柳絮随风去”,也不像“轻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诗人还用了“人生看得几清明”来加以侧面烘托梨花之“清明”。“一株雪”和“几清明”是对偶的写法,一不是指有一株梨树,而是指一株梨树一个作者自己,后两句意境如下:作者惆怅的站在东栏旁,梨树上满是白色的梨花,同时柳絮在飘,落在作者身上,作者也变成了“一株雪”,写的是凄清惆怅的意境,最后一句,人生看得几清明,人生能有几次清明,这是补足前句“惆怅”的内容,更增添悲凉的气氛。苏轼的诗,一向以豪放著称,像这样悲凉的很是少见。

  诗人完成这首诗已年届不惑,翻来覆去也才只看过了40个清明,心中无法揣测还有几度梨花可看。清明年年如期而至,梨花岁岁伴着漫天飘扬的柳絮,而如寄的人生则只有一个盛年,诚如作者在另一首诗中所叹:“梦里青春可得追?”这正是这首梨花诗深藏着的绵绵不尽的情思,它寄托了作者的人生感悟,是他清明人生细腻而真实的写照。

参考资料:
1、 曾枣庄 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 :378-379 .

dōnglánhuā

shì sòngdài 

huādànbáiliǔshēnqīng liǔfēishíhuāmǎnchéng 
chóuchàngdōnglánzhūxuě rénshēngkànqīngmíng 
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
(zhuì)¹翻红²各自伤,青楼³烟雨忍相忘。
译文:满天都是飞舞的落花,带着各自的伤感,在烟雨迷蒙的青楼里,我不由想起故人,怎么舍得忘记呢。
注释:¹坠素:坠落的白花。²翻红:凋谢的红花。³青楼:墙壁涂以青色的楼房,汉唐时指贵妇人住所,元明以来,逐渐转化为妓院的代称。这里仍用作本义。
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
将飞更作回风舞¹,已落犹成半面妆²
译文:花儿在空中仿佛随着美人吟唱的曲子纷纷飘落,花落了,恰似化了半面妆的美人,楚楚可怜。
注释:¹回风舞:古小说《洞冥记》载,汉武帝宫人丽娟在芝生殿唱《回风曲》,庭中花皆翻落。²半面妆:化了一半的妆。徐妃在他来时,故意作半面妆(即只在半边脸上化妆)等待他。
沧海客归珠有泪,章台人去骨遗香。
(cāng)¹客归珠有泪,章台²人去骨³遗香。
译文:我这流浪的人儿看了落花的情景,不由感同身受,泪流满面,这种心境犹如繁华的街头游人离去一样空荡落寞,只有落花的残香还飘散在空中。
注释:¹沧海:古代通称今黄海、东海海域为沧海,南海海域则称南海或涨海。只有南海才产珍珠,此处沧海泛指诸海。这里指以蚌生珠喻人落泪。²章台:西汉都城长安中的一条繁华街道。³骨:指花瓣。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可能无意传¹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²
译文:引来了两只美丽的蝴蝶,把它们的爱情全部酿成甜美的蜜。
注释:¹传:招引。²蜜房:蜂窝,特指蜂藏蜜的所在。

  1021年(宋真宗天禧五年),宋祁二十四岁,与其兄宋庠以布衣游学安州(治所在今湖北安陆),投献诗文于知州夏竦,以求引荐。席间各赋“落花”诗,夏竦以为宋祁很有才,必中甲科。宋祁亦因此在宋初文坛崭露头角。足见此诗非一般惜花伤春之作。清代沈德潜说:“诗贵寄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说诗晬语》)该诗即是。

  首联破题,刻画落花时一片迷离凄苦的景象,状物而不滞于物。起句,诗人捕捉住所咏物的自然特征,以“素”、“红”代指花。唐人韩偓有“皱白离情高处切,腻红愁态静中深”(《惜花》)之句,么“白”、“红”状花。用借代这一修辞手法,使事物形象逼真。花的娇艳、春的绚丽如在目前。然而,它们却红颜薄命,夭折了,令诗人叹惋。“坠”、“翻”两字形象生动,情态感人,是从杜牧《金谷园》“落花犹似坠楼人”句化出。花本来是无情之物,却道“各自伤”,是说花有人性。落花的自伤飘零,乃诗人绸缪于青楼烟雨,别有难忘的幽恨。

  颔联承上“落”意,从时空角度深入描绘了落花的全过程,极缠绵悱恻之致。出句描写落花飞动的舞姿。“更作”二字个性鲜明,感情强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洛神赋》),其态可掬,“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楚辞·九章·悲回风》),情状悲哀。对句写花终于落地之后,在地上仍不甘香消玉殒,虽已着地,仍不失红粉佳人的美容。其执着之情,从“犹成”两字中渗透出来。“半面妆”用的是梁元帝徐妃的典故。此两句不仅刻画落花尽态极妍,栩栩如生,而且融入了诗人自己深沉的感受,一往情深,不能自已。人物交融,托物寓情。表面上是描写外界景物,实则处处有诗人自己在,景物始终着有诗人的色彩。“更作”、“犹成”二语更加强了感情色彩。李商隐《和张秀才落花诗》中有“落花犹自舞,扫后更闻香”之句,是李商隐借落花勉励张秀才,不要因落第而颓废,应似落花一样自振自珍。宋祁此诗于此取法,所以刘克庄《后村诗话》说:“‘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宋景文《落花》诗也,为世所称,然义山固已云已。”不过,此诗之学李商隐,不在镂红刻翠,恍惚迷离之貌,而在于缠绵悱恻,一往情深之神。表面上咏物,实质上写诗人自己。至于所写的具体情事,则很难考证,亦不必深究。然而诗人的感受已经表露得很明显了,即是屈原那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李商隐诗的神髓在此,此诗的神髓也在此,这正是此联能传诵后世的原因所在。颈联以沧海客归,珠犹迸泪,章台人去,骨尚遗香,比喻落花的精诚专一,表现了诗人的忠厚悱恻之情。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即由此点化而成,都是加一层描写了“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著精神。

  此诗借落花引起象外之义,感情沉郁,寄托遥深,传达给读者的是感受,而不是具体情事,达到了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所说“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的境地。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