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朝暮寒,园林日萧条。
北风朝暮寒,园林日萧条。
自非松柏姿,何叶不飘摇。
自非松柏姿,何叶不飘摇。
儒衣历多难,陋巷困箪瓢。
儒衣历多难,陋巷困箪瓢。
无地可躬耕,无才仕王朝。
无地可躬耕,无才仕王朝。
一饥驱我来,骑驴吟灞桥。
一饥驱我来,骑驴吟灞桥。
通名丞相府,数月不见招。
通名丞相府,数月不见招。
欲登五侯门,非皓齿细腰。
欲登五侯门,非皓齿细腰。
索米长安街,满口读诗骚。
索米长安街,满口读诗骚。
时人试静听,霜枝啭寒蜩。
时人试静听,霜枝啭寒蜩。
倘可悦人耳,安望如箫韶。
倘可悦人耳,安望如箫韶。
戴复古

戴复古

戴复古(1167年-约1248年),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 ▶ 52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梦里相逢西子湖,谁知梦醒却模糊。
梦里相逢西子湖,谁知梦醒却模糊。
译文:在梦里曾与前辈在西湖相遇,谁知梦醒之后的感觉却很模糊了。
高坟武穆连忠肃,添得新祠一座无。
高坟武穆(mù)¹连忠肃²,添得新祠(cí)一座无。
译文:岳武穆的高坟和于忠肃的连在一起,不知在它们的旁边是否还能再添一座新祠?
注释:¹武穆:这里是指宋代抗金名将岳飞。²忠肃:这里是指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于谦。

西--zhānghuángyán

mèngxiāngféng西zishuízhīmèngxǐngquè

gāofénliánzhōngtiānxīnzuò

片风丝雨笼烟絮,玉点香球。 玉点香球,尽日东风不满楼。
片风丝雨笼烟絮(xù)¹,玉点香球。玉点香球²,尽日东风不满楼³
译文:阵阵春风和丝丝细雨裏笼着如烟似雾的柳絮,柳絮落地,滚成球状,随风浮动,无休无依。整天吹着(不满楼的)微微的春风,却不见暴风骤雨!
注释:采桑子:词牌名。这个词牌有许多异名,如《伴登临》《忍泪吟》《丑奴儿》《罗敷媚》等。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杨下采桑》,后人截取一“遍”单行,用为词牌,是双调小令,四十四字,前后阕句法字数相同,各三平韵,也有添字的,名《添字采桑子》,有的增至四十八字,有的增至五十四字,则是变体。¹烟絮:如烟似雾的柳絮。²玉点香球:玉点,形容雨点;香球,形容柳絮。柳絮落地,滚成球状。³“尽日”句:这句是说,整天吹着(不满楼的)微微的春风。尽日,整天。不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句,这里反用其意。
暗将亡国伤心事,诉与东流。 诉与东流,万里长江一带愁。
暗将亡国伤心事,诉与东流。诉与东流,万里长江一带愁¹
译文:这亡国的伤心之事,没有人可以诉说,只能说给那东流的江水听。说给那东流的江水听,似乎连这万里长江,也在和我同愁苦。
注释:¹“诉与”二句: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里化用其意。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山近月远觉¹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译文:山离得近,月亮离得远,就觉得月亮很小,就有人说山比月亮大。
注释:¹觉:感觉,觉得。
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译文:如果有人眼光开阔长远,便会发现不仅只是山高,而且月亮更为广阔!
怪朝来、片红初瘦,半分春事风雨。丹山碧水含离恨,有脚阳春难驻。芳草渡。似叫住东君,满树黄鹂语。无端杜宇。报采石矶头,惊涛屋大,寒色要春护。
怪朝来、片红初瘦¹,半分春事风雨。丹山碧水含离恨,有脚阳春²难驻。芳草渡。似叫住东君³,满树黄鹂恨。无端杜宇。报采石矶头,惊涛屋大,寒色要春护。
译文:早上起来,看到繁花凋落心中讶异,原来是昨晚一场风雨将春色大大损毁。您所到之处,如阳春之煦物,能令百姓昭苏,如今却要调走了,因此丹山碧水充满了离别的愁绪。在芳草萋萋的渡口,树上的黄鹂不停地鸣叫,仿佛在恳请即将离去的春天再多留一会儿。杜鹃啼声里满是无可奈何之情。听闻采石矶头风高浪急,满目寒凉,正需要春阳呵护。
注释:摸鱼儿:词牌名,又名“摸鱼子”“买陂塘”“双蕖怨”“迈陂塘”“山鬼谣”等。以晁补之《摸鱼儿·东皋寓居》为正体,双调一百十六字,上片十句六仄韵,下片十一句七仄韵。王子文:王埜,字子文,号潜斋,金华人,是南宋后期主战派官员。在理宗淳祐年间,曾先后知隆兴、镇江等府,又任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使等职,负责江防要务。他曾上疏反对和议,认为“今日之事宜先定规模,并力攻守”,所以非常注意水军的建设,在任职期间,大力修造船舰,守险备具,又增设“游兵”巡江,并提倡屯田,使得“江上晏然”,取得了积极成效。他还是个文武兼通的“儒将”,是学者真德秀的弟子,尊崇朱熹之学,又擅长诗词,工书法。太平州:州名,治所在今安徽省当涂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当涂、芜湖繁昌、湾沚等地。¹片红初瘦:指繁花凋落。²有脚阳春: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宋璟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咸谓璟为‘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后因用以喻地方官施行德政之词。³东君:春神,此兼指王埜。⁴杜宇:即杜鹃鸟,相传为古蜀帝杜宇失位后之魂所化,故名。⁵采石矶:在今安徽省马鞍山市长江东岸,为牛渚山突出长江而成,江面较狭,形势险要。阳关唱:指离别时唱的歌。阳关,曲名。《阳关曲》反复诵唱,谓之“阳关三叠”。
阳关唱,画鹢徘徊东渚。相逢知又何处。摩挲老剑雄心在,对酒细评今古。君此去。几万里东南,只手擎天柱。长生寿母。更稳步安舆,三槐堂上,好看彩衣舞。
阳关唱,画鹢(yì)¹徘徊东渚(zhǔ)。相逢知又何处。摩挲(suō)²老剑雄心在,对酒细评今古。君此去。几万里东南,只手擎(qíng)天柱³。长生寿母。更稳步安舆(yú),三槐堂上,好看彩衣舞
译文:人们唱起了离歌,画着鹢鸟的船在东渚徘徊,即将启程。不知到下次在什么地方相逢?在饯别的酒筵上,你我抚弄着宝剑,雄心壮志依旧存在,喝着酒细细谈古论今。您这一去,在东南几万里的土地上,成为撑持大局的擎天一柱。祝您母亲长寿,更能稳坐安车,您在三槐堂上,还能孝养父母。
注释:¹画鹢:指船首画鹢鸟的船。²摩挲:抚摸,抚弄。³擎天柱:托住天的柱子。后以喻担负重大任务的人。⁴寿母:《诗经·鲁颂·閟宫》:“鲁侯燕喜,令妻寿母。”⁵稳步:一作“稳坐”。⁶安舆:即安车。老年人和妇人乘坐的车子。⁷三槐:《周礼·秋官·朝士》:“面三槐,三公位焉。”后世即以三槐比喻三公一类的高层官员。《宋史·王旦传》载,王祜在院中种了三棵槐树,并说“吾之后世必有为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后来次子王旦果然做了宰相,后代子孙因此修建三槐堂以为纪念。⁸彩衣舞:《太平御览》卷四一三引《孝子传》:“老莱子年七十,至孝。尝着彩衣,为亲取饮上堂,失足,恐父母伤心,因僵仆为婴儿啼以娱亲。”后遂以“老莱娱亲”“彩衣舞”等表示孝养父母。

  这是李昴英成名之作。它气势磅礴,将离别之恨表现得深沉、细腻;同时,又充满着乐观主义的激情,催人奋进。

  “怪朝来、片红初瘦,……”以“怪”字领起,表达自己惊诧之情,一下子便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住了。是什么令他感到意外呢?噢,是春天的繁花开始飘落了。花儿萎谢用“瘦”字去形容,使人仿佛看到一个娟美俏丽的人儿忽然颦眉蹙额,清减了几分。接着,作者以“半分春事风雨”倒点原因,解开前面自设的疑团。“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原来昨晚一场摧花的风雨将春色大大损毁了。“半分”,说明了摧损程度。这就是词家的所谓“逆笔”,目的是使重点突出。

  “有脚阳春”。(一本作“有脚艳阳”)是对能施“惠政”的官员的传统称颂恨,意思是说他所到之处,如阳春之和煦,能令百姓昭苏。但现在“阳春难驻”,王埜大人要调走了,因此连山水似乎也充满离愁别恨。读到这里,我们顿悟前面写春残景象不只是为了烘染离别的气氛,而是对“阳春难驻”作形象的说明。“芳草渡。似叫住东君,满树黄鹂恨。”写渡头景色。在芳草萋萋的渡口,树上的黄莺正在啼啭,仿佛是恳请即将离去的春天再多留驻一会儿。黄鹂即黄莺,鸣声婉转悦耳。这里“芳草”两句也是融情于景,借啼鸟之惜春,比喻自己对王埜的依依惜别。

  然而王氏的调动是国家的需要、时局的要求,所以感情尽管上难以割舍,也只能分手了。在词中,这一转折是由“无端杜宇”四字开始的。无端,即没有来由,无缘无故;这里含有无可奈何之意。杜宇的叫声与“不如归去”相近,所以又名“催归”。这里说“报采石矶头,惊涛屋大,寒色要春护”的是杜鹃鸟,其目的是与上句的“黄鹂”相照应,扣紧暮春景色,让景、情、事打成一片,使整个上半阕的意境更显浑成。采石矶,在安徽当涂牛渚山北部,突入长江中,奇险雄伟,“惊涛屋大”是说长江风急浪高。

  后三句意思是说,当涂江面一带,风狂浪恶,满目寒凉,正需要春阳的呵护。意思是那里位置的重要和形势的艰危险恶,须由豪杰之士去支撑局面。我们知道,自理宗端平元年(1234)金国灭亡后,次年蒙古兵即大举南下,攻四川、湖北、安徽等地,淳祐十二年(1252)又掠成都,一时烽烟四起。

  上阕借景抒写惜别之意,情绪一波三折,从开头至“阳春难驻”,是一开:“叫住东君”是一合;至“寒色要春护”又是一开。“将恋恋不舍而又不得不舍的心绪描绘得细腻传神。

  下阙以送别情景过渡,然后再转入临别赠言。

  “阳关唱,画鹢徘徊东渚。”人们唱起了骊歌,远行的船只即将启航了。临别之际,人们自然希望后会有期,但何时何地才能见面呢?世事实在难以预料,不过,既然已经以身许国,个人的事亦无需多虑了。

  “相逢知又何处”一句,正表达了词人这种复杂的心情。于是,在饯别的酒筵上,两人同抒壮怀,细评今古。“摩挲老剑”,如同诗词中常见的“抚剑”、“看剑”一样,表明词人渴望施展抱负:“剑”而说“老”,则表明他们经过千磨百折而雄心犹存,不是难能可贵吗?

  “君此去。几万里东南,只手擎天柱。”这是作者对友人的殷殷嘱望,希望他负起拱卫东南的重任,做撑持时局的擎天一柱。由此亦可见两人相知之深,相期之切。

  全词写到这里,一气呵成,情郁而辞畅,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但下面收束处出恨涉腐,令全篇有所减色。

  “长生寿母。更稳坐安舆,三槐堂上,好看彩衣舞。”这是顺带为王埜之母祝寿,并表王之孝顺。安舆,也叫“安车”,是妇女、老人乘坐的小车。三槐堂,是有关王姓的典故。这里用典为王氏祝寿之词。彩衣舞,用老莱子七十娱亲的故事。这种词句象李调元《雨村词话》指出的,“乃献寿俗套谀词”,算是败笔。

  总之,全词大体写得不错,而尤以上半阕为佳:跳荡转折,情景相生,感喟甚深,境界亦大。下阕上半则富雄直之气,大有“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之概。作为一首送别词。它密切结合当前景色与情事,大处着眼,细心落笔,将私人离合之感与整个社稷安危连系起来,融“小我”入“大我”,使作品(就前面大半而言)保持旺盛气势和较高的格调,应当说是颇为难得的。这正是作者胸襟抱负与艺术手腕的完美结合。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第1982-1983页
梅蕊新妆桂叶眉。小莲风韵出瑶池。云随绿水歌声转,雪绕红绡舞袖垂。
梅蕊新妆桂叶眉。小莲¹风韵出瑶池²。云随绿水歌声转,雪绕红绡(xiāo)舞袖垂。
译文:化了梅蕊的新妆以及桂叶的眉毛,小莲的风韵就像仙女出了瑶池。云雾随着歌声开始转动,雪花出着舞动的双袖慢慢下垂。
注释: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半死桐”、“思越人”、“醉梅花”。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韵。¹小莲:歌女名。²瑶池:传说中神仙居所。
伤别易,恨欢迟。惜无红锦为裁诗。行人莫便消魂去,汉渚星桥尚有期。
伤别易,恨欢迟。惜无红锦为裁诗。行人莫便消魂去,汉渚(zhǔ)¹星桥²尚有期。
译文:感伤离别容易,可恨欢乐来得太晚。诗篇、信笺无由寄送,行人不要断然离去就伤神凄然,每逢七夕、牛郎、织女尚有相会之期。
注释:¹汉渚:银河岸边,即牛郎、织女相会之地。²星桥:以星为桥,指神话中的鹊桥。

  此词描写歌妓小莲。上片写她貌若天仙,风韵妖娆,歌舞技艺也高妙非常。两个对偶句,是修辞炼句的重点所在,尤见作者的功力。“云随绿水歌声转,雪绕红绡舞袖垂”,词人抓住了歌唱的清亮高亢,以行云、流水作比喻,抓住了舞蹈的飘动回旋,以飞雪、垂袖作比喻,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强调色彩,强调动态,词句更加鲜明生动。

  下片从离别相思的角度描写小莲的内心世界。别易欢迟,是她的总体感受,故而放在过片之处,用作引领。“惜无红锦为裁诗”,是说诗篇、信笺无由寄送,其忧愁难以表述;结句告诫“行人”,不要断然离去不予眷顾,牛郎、织女尚且期待着一年一度的相会,切不可让多情的“思妇”失望。

  想必此时,晏几道已经颇为贫困潦倒,所以才会前往许田镇做一个监税的小官,才会感叹连给歌女的“缠头”之资也无从筹措。但也因为许田镇离汴京并不遥远,未来总有可期,所以这首离歌还是寄寓着许多希望。

参考资料:
1、 (宋)晏殊,(宋)晏几道著;何新所,贾倩注析,.晏殊 晏几道词选: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05:第156页
2、 王双启编著.晏几道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1:第50页

zhètiān··méiruǐxīnzhuāngguìméi--yàndào

méiruǐxīnzhuāngguìméixiǎoliánfēngyùnchūyáochíyúnsuí绿shuǐshēngzhuǎnxuěràohóngxiāoxiùchuí

shāngbiéhènhuānchíhóngjǐnwèicáishīxíngrén便biànxiāohúnhànzhǔxīngqiáoshàngyǒ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