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老,悔不住山林。注定一生知有命,老来万事付无心。巧语不如喑。
贫亦乐,莫负好光阴。但愿有头生白发,何忧无地觅黄金。遇酒且须斟。
石屏老,悔不住山林。注定一生知有命,老来万事付无心。巧语不如喑。
贫亦乐,莫负好光阴。但愿有头生白发,何忧无地觅黄金。遇酒且须斟。
戴复古

戴复古

戴复古(1167年-约1248年),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 ▶ 52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春色萧条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
春色萧条白日斜,平凉¹西北见天涯。
译文:太阳斜照,春天的景色一片寂寥冷清,在平凉城的西北遥望远方。
注释:¹平凉:在汉唐盛世时并不属于边塞地界,可是明王朝自永乐年间弃大宁徙东胜,宣德年间又迁开平与独石,嘉靖时复弃哈密、河套,嘉峪关以外大片土地尽失。
惟余青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弟子家。
惟余青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弟子家。
译文:从平凉城上俯视阡陌纵横却只有青草萋萋,昔日横行霸道的帝子王孙,已不见踪迹。
宛马如云开汉苑,秦兵二月走胡沙。
宛马¹如云²开汉苑³,秦兵二月走胡沙。
译文:平凉府的大牧马场饲养的西北良种战马多如云,明朝军队二月向西胡开去。
注释:¹宛马:原为汉代著名的大宛马,这里借指当地饲养的西北良种战马。²如云:形容奇多。³汉苑:原指汉朝马苑,这里借写明代平凉府的大牧马场。平凉府西有群牧监。⁴秦兵:指明朝军队。
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有华。
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bìn)有华。
译文:想要投笔从戎到万里外建功立业,封侯显赫,但惭愧的是做学问的我已经两鬓斑白了。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蔡女¹昔造胡笳(jiā)声,一弹一十有²八拍。
译文:当年蔡琰曾作胡笳琴曲,弹奏此曲总共有十八节。
注释:董大:盛唐开元、天宝时期的著名琴师,因善弹琴而深受房琯赏识。弄:乐曲。房给事:指给事中房琯。¹蔡女:蔡琰(蔡文姬)。相传蔡琰在匈奴时,感胡笳之音,作琴曲《胡笳十八拍》。²有:通“又”。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译文:胡人听了泪落沾湿边草,汉使对着归客肝肠欲绝。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沉沉飞雪白。(沉沉 一作:阴沉)
古戍(shù)¹苍苍²(fēng)³寒,大荒沉沉飞雪白。
译文:边城苍苍茫茫烽火无烟,草原阴阴沉沉白雪飘落。
注释:¹戍:边戍哨所。²苍苍:衰老、残破貌。³烽火:借代烽火台。⁴荒:边陲、边疆。⁵沉沉:低沉、阴沉貌。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sè)¹
译文:先弹轻快曲后奏低沉调,四周秋叶受惊瑟瑟凋零。
注释:¹摵摵:落叶之声。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
译文:董先生通神明琴技高妙,深林鬼神也都出来偷听。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¹迟更(gèng)²速皆应手,将³往复旋如有情。
译文:慢揉快拨十分得心应手,往复回旋仿佛声中寓情。
注释:¹言:语助词。²更:连词,与、和。³将:语助词,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或进行。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¹晴。
译文:声如山中百鸟散了又集,曲似万里浮云暗了又明。
注释:¹且:表选择关系的连词,抑或、或者。(“是且非邪。”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sī)¹(chú)雁失群夜,断绝²胡儿恋母声。
译文:像失群的雏雁夜里嘶叫,象胡儿恋母痛绝的哭声。
注释:¹酸:悲痛、悲伤。(“日磾观状,益增酸哽。”朱敬范《朱岱林墓志铭》)²断绝:不连贯,时断时续。
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译文:江河听曲而平息了波澜,百鸟闻声也停止了啼鸣。
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乌孙¹部落家乡远,逻(luó)(suō)²沙尘哀怨生。
译文:仿佛乌孙公主远怀故乡,宛如文成公主之怨吐蕃。
注释:¹乌孙:汉代西域国名。汉武帝钦命刘细君为公主和亲乌孙昆莫。²逻娑:唐时吐蕃首府,即今西藏拉萨。唐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皆远嫁吐蕃。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duò)瓦。
译文:幽咽琴声忽转轻松潇洒,象大风吹林如大雨落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迸泉¹(sà)²飞木末³,野鹿呦呦走堂下。
译文:有如迸泉飒飒射向树梢,有如野鹿呦呦鸣叫堂下。
注释:¹迸泉:喷涌出的泉水。²飒飒:飞舞貌。³木末:树梢。呦呦:鹿鸣声。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长安城连东掖(yè)¹垣,凤凰池²对青琐门³
译文:长安城比邻给事中庭院,皇宫门正对中书省第宅。
注释:¹东掖:指门下省。门下省为左掖,在东。²凤凰池:中书省。³青琐门:汉时宫门,这里指唐宫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高才¹脱略²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译文:房琯才高不为名利约束,昼夜盼望董大抱琴来奏。
注释:¹高才:指房琯。²脱略:轻慢,不在意。

  这首七言古体长诗,通过董大弹奏《胡笳弄》这一历史名曲,来赞赏他高妙动人的演奏技艺,也以此寄房给事(房琯),带有为他得遇知音而高兴的心情。

  诗开首不提“董大”而说“蔡女”,起势突兀。蔡女指东汉末年的蔡琰(文姬),文姬归汉时,感笳之音,翻笳调入琴曲,作《胡笳十八拍》(拍,等于段)。三、四两句,是说文姬操琴时,胡人、汉使悲切断肠的场面,反衬琴曲的感人魅力。五、六两句反补一笔,写出文姬操琴时荒凉凄寂的环境,苍苍古戍、沉沉大荒、烽火、白雪,交织成一片黯淡悲凉的气氛,使人越发感到乐声的哀婉动人。以上六句为第一段,诗人对“胡笳声”的来由和艺术效果作了十分生动的描述,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幽邃的艺术境界。读者要问:如此深挚有情的《胡笳弄》,作为一代名师的董庭兰又弹得如何呢?于是,诗人顺势而下,转入正面叙述。从蔡女到董大,遥隔数百年,一曲琴音,把两者巧妙地联系起来。

  “先拂商弦后角羽”,至“野鹿呦呦走堂下”为第二段。董大弹琴,确实身手不凡。“先拂”句是写弹琴开始时的动作。古琴七弦,配宫、商、角、徵、羽及变宫、变徽为七音。董大轻轻地拂拭琴弦,次序是由商弦到角弦,意为曲调开始时迟缓而低沉。琴声一起,“四郊秋叶”被惊得摵摵(shè设)而下。一个“惊”字,出神入化,极为生动。诗人不由得赞叹起“董夫子”来,说他的演奏简直象是“通神明”,不只惊动了人间,连深山妖精也悄悄地来偷听了!“言迟”两句概括董大的技艺。“言迟更速”、“将往复旋”,指法是如此娴熟,得心应手,那抑扬顿挫的琴音,漾溢着激情,象是从演奏者的胸中流淌出来。

  董大的指法使人眼花撩乱,那么琴声究竟如何呢?诗人不从正面着手,却以种种形象的描绘,来烘托那凄恻动听的声音。琴声忽纵忽收时,就象空廓的山间,群鸟散而复聚。曲调低沉时,就象浮云蔽天;清朗时,又象云开日出。嘶哑的琴声,仿佛是失群的雏雁,在暗夜里发出辛酸的哀鸣,嘶酸的音调,正是胡儿恋母声的继续。诗到此忽然宕开一笔,又联想起当年文姬与胡儿诀别时的情景,照应了第一段蔡女琴声,而且以雏雁喻胡儿,更使人感觉到琴音的悲切。接着二句,引自然界景物来反衬琴声的巨大魅力。琴声回荡,河水为之滞流,百鸟为之罢鸣,世间万物都为琴声所感动了,这不是“通神明”了吗?其实,川不会真静,鸟不会罢鸣,只是因为琴声迷住了听者,“洋洋乎盈耳哉”,唯有琴声而已。诗人接着指出,董大的弹琴不仅仅是动听而已,他还能完美地传递出琴曲的神韵。侧耳细听,那幽咽的声音,充满着汉朝乌孙公主远托异国、唐朝文成公主远度沙尘到逻娑(拉萨的另一音译)那样的异乡哀怨之情。这与蔡女造《胡笳弄》的心情是十分合拍的。

  直到“幽音”以下四句,诗人才从正面描写琴声,而且运用了许多形象的比喻。“幽音”是深沉的音,但一经变调,就忽然“飘洒”起来。忽而象“长风吹林”,忽而象雨打屋瓦,忽而象扫过树梢的泉水飒飒而下,忽而象野鹿跑到堂下发出呦呦的鸣声。轻快悠扬,变幻无穷,怎不使听者心醉入迷呢?

  这一段,诗人洋洋洒洒,酣畅淋漓,从不同的角度表现董大弹奏《胡笳弄》的情景。由于董大炉火纯青的技艺,蔡女“十八拍”丰富的琴韵得到充分的体现。诗人对董大的赞慕之情,自在不言之中。最后四句,是“兼寄房给事”的。唐朝帝都长安,皇宫面南坐北,禁中左右两掖分别为门下、中书两省。“凤凰池”指的是中书省,青琐门是门下省的阙门。给事中正是门下省之要职。诗没有提人而人在其中,而且暗示其密迩宫庭,官位令人羡艳。最后,诗以赞语作结。房琯不仅才高,而且不重名利,超逸脱略。这样的高人,正日夜盼望着你抱琴而去呢!这里也暗示董庭兰得遇知音,可幸可羡。而李颀对董弹《胡笳弄》的欣赏,以及所作的传神的描摹,自然也非知音莫能为。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这首诗关联着三方面──董庭兰、蔡琰和房琯.写董庭兰的技艺,要通过他演奏《胡笳弄》来写。要写《胡笳弄》,便自然和蔡琰联系起来,既联系她的创作,又联系她的身世、经历和她所处的特殊环境。全诗的特色就在于巧妙地把演技、琴声、历史背景以及琴声所再现的历史人物的感情结合起来,笔姿纵横飘逸,忽天上,忽地下,忽历史,忽目前。既周全细致又自然浑成。最后对房给事含蓄的称扬,既为董庭兰祝贺,也多少寄托着作者的一点倾慕之情。李颀此时虽久已去官,但并未忘情宦事,他是多么希望能得遇知音而一显身手啊!

tīngdǒngtánjiāshēngjiānnòngfángshì

 tángdài 

càizàojiāshēng tánshíyòupāi 
rénluòlèizhānbiāncǎo hànshǐ使duànchángduìguī 
shùcāngcāngfēnghuǒhán huāngchénchénfēixuěbái  (chénchénzuò yīnchén )
xiānshāngxiánhòujué jiāoqiūjīngshèshè 
dǒng tōngshénmíng shēnshānqiètīngláiyāojīng 
yánchígèngjiēyìngshǒu jiāngwǎngxuányòuqíng 
kōngshānbǎiniǎosànhái wànyúnyīnqiěqíng 
suānchúyànshīqún duànjuéérliànshēng 
chuānwèijìng niǎomíng 
sūnluòjiāxiāngyuǎn luósuōshāchénāiyuànshēng 
yōuyīnbiàndiàopiāo chángfēngchuīlínduò 
bèngquánfēi 鹿yōuyōuzǒutángxià 
chángānchéngliándōngyuán fènghuángchíduìqīngsuǒmén 
gāocáituōlüèmíng wàngjūnbàoqínzhì 
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卞和耻。
玉不自言如桃李¹,鱼目²笑之卞(biàn)³耻。
译文:美玉自知自身高洁无瑕,但不与桃李攀比,非要与之争个上下高低。但那些小人却不懂得谦虚、不争是一种美德,反而鱼目混珠,不分优劣,把劣质的当成好的,把美玉当成引以为耻的东西。
注释:¹桃李:古谚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人不善于言谈而很优秀。这里用的就是这个意思。²鱼目:指伪造的劣质品。张协有诗“鱼目笑明月”。³卞和:春秋时代的楚国人。
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
楚国青蝇(yíng)¹何太多,连城白璧²遭谗(chán)毁。
译文:堂堂楚国,颠倒黑白的小人怎么那么多呢?价值连城的美玉屡次遭到谗言和毁弃。
注释:¹青蝇:比喻颠倒黑白的小人。²连城白璧:指和氏璧,价值连城。赵惠王得和氏璧,秦昭王愿意用十五座城作为交换。
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
荆山长号泣血人¹,忠臣死为刖(yuè)足鬼²
译文:怀抱美玉而痛哭于荆山下的卞和,本是忠信之臣,却遭到割足砍脚的不幸。
注释:¹泣血人:指在荆山之下哭泣的卞和。²忠臣死为刖足鬼:卞和本是忠臣,但两次被君王截去自己的脚。
听曲知甯戚,夷吾因小妻。
听曲知甯(níng)戚,夷吾¹因小妻。
译文:宁戚报国无门,在桓公门前唱小曲。管仲经过小妾的解释而最终获得了齐桓公的重用。
注释:¹夷吾: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
秦穆五羊皮,买死百里奚。
秦穆五羊皮,买死百里奚(xī)¹
译文:里奚流亡到楚国,秦穆公用五张牡黑羊皮把他赎回来,并任用他为大夫。
注释:¹百里奚:春秋时秦国的大夫。后来他流亡到楚国,被楚国国君扣留。秦穆公就拿五张牡黑羊皮把他赎回,用为大夫。
洗拂青云上,当时贱如泥。
洗拂(fú)¹青云上,当时贱如泥。
注释:¹洗拂:洗涤与拂拭尘垢。
朝歌鼓刀叟,虎变磻溪中。
朝歌¹鼓刀叟²,虎变磻(pán)溪中。
译文:朝歌的屠夫吕望在渭水之滨垂钓,九十岁终于得到周文王的重用。
注释:¹朝歌:地名,殷代京城。在今河南省。²鼓刀叟:指屠夫吕望。
一举钓六合,遂荒营丘东。
一举钓六合¹,遂荒营丘东。
译文:周武王取得天下以后,封吕望在齐国营丘之地,治理齐国。
注释:¹钓六合:取得天下。
平生渭水曲,谁识此老翁。
平生渭(wèi)水曲,谁识此老翁。
译文:吕望一生都在渭水之滨垂钓,有谁人认识他,关注他呢?
奈何今之人,双目送飞鸿。
奈何今之人,双目送飞鸿¹
译文:如今的人,更是无人来关注像他这样的垂钓者了,目送飞鸿而去,却无意于他的报国之心。
注释:¹双目送飞鸿:这里用的是典故,这里指想对君王谈治国王霸之策,但却无人肯听,欲报国而无门。
《鞠歌行》,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李白在这首诗中借卞和、宁戚、百里奚、吕望等人抒发了自己强烈的用世之心,他期望施展自己的抱负,但报国无门,在诗中流露出了他抑郁不得志的愤懑。
灵境无人桃自花,东风吹散赤城霞。
灵境¹无人桃自花,东风²吹散赤城霞。
译文:名山胜境无人来到桃花自行盛开,城风吹散了赤城山的霞光。
注释:钱选:宋末元初著名书画家和诗人。¹灵境:泛指风景名胜之地。²东风:春风。
山容对我横天末,柳色将春到水涯。
山容¹对我横天末,柳色将春到水涯。
译文:我观望着天边的山姿,城天已经染绿了水边的柳色。
注释:¹山容:山的姿容。
王粲忆秦空有恨,杜陵入蜀更舞家。
王粲(càn)¹忆秦空有恨,杜陵²入蜀更舞家。
译文:王粲回望长安徒留满腔遗憾,杜甫在蜀地流离居无定所。
注释:¹王粲:东汉末年文学家,曾因长安战乱,南下荆楚避乱,著有《七哀诗》等。²杜陵:杜甫号少陵野老。
干戈满眼何年定,回雁悠悠白日斜。
干戈(gē)¹满眼何年定,回雁悠悠白日斜。
译文:当前各处战争不息,何时才能平定?眼看夕阳西下又是一天,大雁北回又是一年。
注释:¹干戈:指战争。
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
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
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
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菩萨蛮·宿水口》是宋末词人洪瑹于途中投宿水口(今安徽省来安县水口镇)之时,即景抒情,写下的抒发羁旅幽思的小词。这首《菩萨蛮》,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符合一般小令的结构规律。在整个词中,词人的感情是有发展变化的,非平铺直叙的作品所能及。

  起首“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二句写远景。雨后初晴,一道断虹斜插于东南方的长江之上,在夕阳落照之下,千山万水,一片紫翠。“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两句转写投宿,兼及近景。短亭,古时修于官道旁;以供行人休息的亭子,大凡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系马短亭西”,说明客舍就在此近旁:“丹枫明酒旗”,说明客舍兼营酒水。短短四句,恍如一幅画卷,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色彩绚丽,诗意盎然。词人好象手握一枝调色彩笔,精心构画,于是画面上出现了红黄橙绿青蓝紫的彩虹,紫中带翠的山岭出现了,青旗(酒旗色青,亦称青旆)、红枫也出现了“断虹远饮横江水”中的“饮”字,带有“追琢”的痕迹。况周颐说:“词太做,嫌琢;太不做,嫌率。欲求恰如分际,此中消息,正复难言。”(《蕙风词话》卷一)可见他不是反对追琢,而是反对“太做”,即追琢过分。若“恰如分际”,这种追琢还是必要的。复有“明”字,青旗、红枫,判然可见,色彩明丽。

  下阕抒写客居此地的孤独之感。换头“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二句,谓词人奔走仕途,一事无成。“浮生”语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词人这里借用,表示了对仕途的厌倦。“事逐孤鸿去”,大概是说往事不可追寻,已逝之时光亦不能再返,感慨至深,故亦真挚感人。结尾“又是月黄昏,寒枫人闭门。”二句饶有韵味。从时间上看,上阕写夕阳时候,提到山犹染紫;这里说“月黄昏”,则已暮色苍茫了。其上着以“又是”二字,说明词人在外不知漂泊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尝尽了千愁万苦。时已云暮,词人只有点上寒枫,闭门独坐而已。唐人马戴《灞上秋居》诗有句云“寒枫独夜人”,词境似之,但换用“人闭门”三字,则变成有我之境,与李重元《忆王孙。春景》词的结句“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菩萨蛮》,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符合一般小令的结构规律。但前后对比,又有明显的映照作用:开始时词人远眺断虹饮水,斜日含山,心情比较平静、舒畅;结尾时闭门独坐,孤枫相伴,自然产生抑塞无聊之感。因此在整个词中,词人的感情是有发展变化的,非平铺直叙的作品所能及。

mán··宿shuǐkǒu--hóngshū

duànhóngyuǎnyǐnhéngjiāngshuǐwànshāncuìxiéyáng

duǎntíng西dānfēngmíngjiǔ

shēngchángshìzhú鸿hóng

yòushìyuèhuánghūnhándēngrénm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