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村烟树与云平,闲倚孤舟念远行。
无奈乡心倍寥落,残阳中有鹧鸪声。
水村烟树与云平,闲倚孤舟念远行。
无奈乡心倍寥落,残阳中有鹧鸪声。
寇准

寇准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 294篇诗文

猜您喜欢
枫林凋晚叶,关河迥,楚客惨将归。望一川暝霭,雁声哀怨;半规凉月,人影参差。酒醒后,泪花销凤蜡,风幕卷金泥。砧杵韵高,唤回残梦;绮罗香减,牵起馀悲。
枫林凋(diāo)晚叶¹,关河²(jiǒng)³,楚客惨将归。望一川暝(míng)(ǎi),雁声哀怨;将规凉月,人影参(cēn)(cī)。酒醒后,泪花凤蜡¹⁰,风幕卷金泥¹¹。砧(zhēn)(chǔ)¹²¹³高,唤回残梦¹⁴;绮(qǐ)¹⁵香减¹⁶,牵起馀(yú)¹⁷
译文:深秋的傍晚,枫树林里的叶子在凋落。山川的路途是那样遥远。我怀着凄惨的心情,即将离别这客居的异地,回去了。举目远望,但见江面上笼罩着浓重的暮霭,宿雁的叫声是那样哀怨。在半规凉月的微光里,送行人们的参差身影,还依稀可辨卷。当一觉醒来,酒意消退了。陪伴我的只有半截残烛,一摊蜡泪。烫金的帘幕正在随风舒卷。户外,很响的捣衣声驱散了我最后一丝幻觉。我忽然发觉她那熟悉的衣香已经消失了,禁不住又悲从中来。
注释:¹晚叶:深秋的树叶。²关河,关塞山河。³迥:辽远。⁴楚客:作者自称。⁵暝霭:傍晚的雾气。⁶将规:将圆形。此指上弦月或下弦月。⁷参差:散乱不齐貌。⁸泪花:指蜡泪。⁹销:消减。¹⁰凤蜡:凤凰形状的蜡烛。¹¹金泥:以金粉饰物。¹²砧杵:捣衣石与棒槌,指捣衣。¹³韵:声音。¹⁴残梦:酒醒后的迷惘状态。¹⁵绮罗:素地花纹和有椒眼纹的丝织品,指女子衣裙。¹⁶香减:衣香减弱,指恋人不在身边。¹⁷馀悲:不尽伤感。馀:不尽,未完。
亭皋分襟地,难拚处,偏是掩面牵衣。何况怨怀长结,重见无期。想寄恨书中,银钩空满;断肠声里,玉筯还垂。多少暗愁密意,唯有天知。
亭皋(gāo)¹分襟(jīn)²地,难拚(pàn)³处,偏是掩面牵衣。何况怨怀长结,重见无期。想寄恨书中,银钩空满;断肠声里,玉筯(zhù)还垂。多少暗愁密意¹⁰,唯有天知。
译文:啊,水边的那块平地,我们最后分手的地方。还记得,当时我已是难舍难分,偏偏她还要牵着我的衣服,哀哀掩泣。更何况,此后我们只能永远怀着满腔的哀怨,却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可以预想,我们只能把深长的思念,密密麻麻地写在往来的书信中,或者去弹奏起一支愁肠欲断的曲子,让泪水默默她流下来。啊,这暗藏着的愁苦,这深密的感情怎样计量,只有老天才知道吧!
注释:¹亭皋:水边平地。亭,平;皋,水旁地。²分襟:别离。³难拚:难于割舍。⁴偏:偏偏,助词。⁵掩面牵衣:指昨夜恋人掩面而泣,牵衣惜别。⁶长结:长期郁结不散。⁷书:书信。⁸银钩:字迹,指书法笔势道劲。⁹玉筯:玉石筷子,喻美人眼泪。¹⁰暗愁密意:无法言传的浓郁愁情。

  开篇即从首途前夕饯宴之后写起。起笔即打破了一般送别诗词从长亭饯别到别后相思的模式,而是用倒叙法先从饯别之后的心情、感受写到分襟时的难舍难分情景的追忆。在追忆中层层推进,深化离情,而省略饯别宴会的场面。

  接着写春色情景,“望一川暝蔼,雁声哀怨”,亦在烘托离别忧伤的情绪,连雁的鸣声都显得有些悲伤。再由景写至人本身。“半规凉月”,半月意谓着无法圆满,恰应了离人心中的真切感受。离别的人在月下话别,离情依依的感觉亦随着文字的铺陈而散发出来。

  “酒醒后”以下几句当是写“楚客”在离开送别者以后独居旅舍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处的时间、空间都来了个大转换。“泪花销凤蜡,风幕卷金泥”烛泪都快销尽了,印有金泥图案的帘幕,随风舒卷,飘曳不定,在搅动“楚客”的情怀。好不容易才进入梦境,和“她”相逢,正欲互诉离情,偏偏又被响亮的砧杵捣衣声惊醒。“她”的绮罗香泽闻不到了,“她”的形象消失了,只留下梦回之后的“馀悲”。“馀悲”照应前文,可想到他的饯别之前、送别之后,梦境之中的深切悲苦。同时还能引起下片的追忆与推想,乃上串下连,前后呼应的关键词语。这段由不寐到入梦,由梦境到梦回,层层铺叙,有实有虚,深情婉转,从而更强化了“楚客”旅夜独居的孤寂感。

  下片用倒叙法追忆昨宵饯别、分襟时,难分难舍的情景。亭皋指水边平地,即“楚客”与恋人分襟地。分襟与分袂同义,表示离别。在他们分手时,“难拚处,偏是掩面牵衣”,这情景已足使人禁受不了,这是第一层悲愁。如果这次分襟只是暂别,后会有期,那也可于悲愁中聊以自慰。然而这次分别是“怨怀长结,重见无期”,生离等于死别,这悲愁非比一般,这是第二层悲愁,较前推进了一层。

  “想寄恨书中,银钩空满”,“想”字领起,用自己的推想使词境展开到一个新境界。虽然后会无期,如果能时通鱼雁,以寄相思,那也可略慰离怀,但这毫无用处。银钩,指小字,即使将银钩小字写满信笺,也是空写,终难解相思之苦。

  “断鸿声里,玉筯还垂”想到恋人也在断鸿声里至今还流着伤心的眼泪,这里第三层悲愁。结构层层推进,抒情步步转进,愈转愈深,“楚客”的感情也推向了最高点。层层转进,曲折回环,亦“顿挫之致”也。

  “多少暗愁密意,唯有天知”,彼此心中有多少深愁或多少情意,老天都知道。颇有此情可鉴日月的味道,而词人写至此,也显出自己的情深意浓,多说无益,就交予苍天吧。

  这首词表情达意,除借景言情外,结构上的腾挪跳荡也使别情的表达在曲折中愈处浑厚凝重。诗词典故的灵活运用、语言的富艳精工又为本词增添了一分绚丽和醇雅。

参考资料:
1、 邑心文编著.酒的故事 图文共赏 品味中国酒的曼妙传奇:岳麓书社,2005.02:第172页
2、 周啸天.中国历代诗词精品鉴赏辞典: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04月:第837页

fēngliúzi··fēnglíndiāowǎn--zhōubāngyàn

fēnglíndiāowǎnguānjiǒngchǔcǎnjiāngguīwàngchuānmíngǎiyànshēngāiyuànbànguīliángyuèrényǐngcānchàjiǔxǐnghòulèihuāxiāofèngfēngjuǎnjīnzhēnchǔyùngāohuànhuícánmèngluóxiāngjiǎnqiānbēi

tínggāofēnjīnnánpànchùpiānshìyǎnmiànqiānkuàngyuàn怀huáizhǎngjiézhòngjiànxiǎnghènshūzhōngyíngōukōngmǎnduànchángshēngzhùháichuíduōshǎoànchóuwéiyǒutiānzhī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pén)¹放船归,薄暮散花洲²宿。两岸白苹³红蓼(liǎo),映一蓑新绿。
译文:从湓口坐船而来,到了黄昏时,就停留在散花洲准备夜宿。两岸色彩醒目的白苹和红蓼,把小船都映衬得似乎染上了一层新绿。
注释:¹湓口:古城名。以地当湓水入长江口而得名。汉初灌婴始筑此城。故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后改名湓城,唐初改浔阳。为沿江镇守要地。²散花洲:古战场。散花洲古时还有散花滩之名。³白苹:蕨类植物,现代称为田字草、四叶菜,多年生浅水植物。⁴红蓼:红蓼是长在岸边比较常见的植物。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有沽(gū)¹处便为家,菱(líng)²(qiàn)³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译文:只要有酒的地方那就是家,反正一年四季吃的东西不用愁。等夜宿一晚,第二天又乘风顺流,随意飘荡,不管是在江南还是江北。
注释:¹沽酒:从市上买来的酒;买酒。²菱:水生植物。两角为菱,四角为芰。³芡:鸡头。

  上阕首二句,点明了作者自己从湓口坐船而来,到了黄昏时,就停留在散花洲准备夜宿。散花洲这个地名,是有典故的。陆游的一生中,曾在散花洲夜宿过两次,写这首词时,是第二次。陆游是爱国诗人,是很想收回金国所占失地的有理想、有抱负的爱国诗人。而当他到了散花洲时,应该会对孙权在散花洲犒劳赤壁之战大胜的周瑜及将士这段历史有很深的感慨。陆游的抱负一直到他80多岁去世时,都是没有实现的。而且,这段时期陆游在从福建专管茶盐的提举改任到江西做提举,应该是离朝廷又近了一点,心中是有希翼在的,可提举又并不是个什么很大的官职。同时,陆游在这段时间,是个被同僚认为“不拘礼法,恃酒颓放”的人,那么,他对实现抱负,又的确是抱有怀疑的态度。他应该一直都有一种矛盾的心理。

  次两句,就描绘了陆游欣赏到的薄暮中散花洲两岸的美丽风景。这里应该是写的春夏之交时的景色。白苹和红蓼,色彩就很醒目了,再加上新绿的大背景,多么地美。蓑,这里是指的船上覆盖的草顶。也有可能是人身上穿的蓑衣。但全首词都没有写有雨,没有雨,就一般不会穿蓑衣。“映一蓑新绿”的意思,应该是绿色的大背景,绿树、绿草、绿水映衬着这一艘小船(一蓑就是代指小船了),把小船都映衬得似乎染上了一层新绿。色彩明快、对比强烈的美,在这二句中表现得非常好,可以想象出画面,像一幅山水画。读到这里,可以想象陆游的心情应该是闲适遣玩般的兴致。

  到了下阕,作者的心情转变了,变得低回沉郁起来。首先谈到了“酒”,只要有“酒”的地方,那就是“家”。这不过是借酒消愁而已。“菱芡四时足”,是对上一句的补充。陆游幻想就这样坐着船,到处漂泊,喝喝酒,反正有吃的,就这么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用想不用做,放纵生涯算了,不管什么理想、抱负了就好。等夜宿一晚,到明天又顺着风前行,那前面江南江北是什么样子的,就随它去吧,懒得想了。这里“江南江北”仍是有含义的。江南是南宋管辖,江北大部分地区被金国所占。那么,陆游是真的什么也不想了吗?他的理想抱负,想收回故地的理想,就这么轻易地放弃了?他并没有,一直到老,他都是积极的。他并没有像苏轼、欧阳修那样的旷达自适的心情。下阕写得沉郁,在表面词意下,还隐藏着更多的难言的心情。从“任”字就可以看出这点,如果很自适,他不会使用这个“任”字。平时口头语有“任他去”,“不管他”的意思。这里带有一点无可奈何又赌气的意味。而且,他仍是为官的,而且一直都在做官,到他70多岁了,皇帝诏他仍是出来做了官的。他不是范蠡,他并不是那种无所求的人。

  整首词表达了陆游当时矛盾的心理。这种矛盾的心理,是陆游无意识中从词句中表达出来的,有叶嘉莹先生所说的“具含了花间词之深微幽隐富含言外意蕴的特色”。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早是¹他乡值早秋²,江亭明月带江流³
译文:早已是他乡之客,也不知要漂泊到何时,此时正值早秋七月,在江边小亭边送别友人,看着朦胧的月光随着波光粼粼的江水流动。
注释:¹早是:已是。²早秋:秋天的第一个月,旧称孟秋,即阴历七月。³明月带江流:指月光随着江水流动。带,连带,随着。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已觉逝川¹伤别念,复带津²树隐离舟。
译文:我面对滚滚流淌的江水感到时光在不断流逝,本已为人生中的经常离别而伤怀,现在又看到渡口的树荫下停着你即将离去的船只。
注释:¹逝川:这里指流逝的江水。²津:渡口。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归舟归骑俨(yǎn)¹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译文:江面上返乡的船只来来往往列仿佛列成队,江边归家的车马熙熙攘攘好像排成行,江水南北两岸思念的人儿在遥遥地互相眺望。
注释:¹俨:好像。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谁谓波澜¹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译文:在依依不舍的离别时刻,谁能说这波涛汹涌的大江仅仅是一条水流呢,由于被江水隔断,早觉得两岸的山川已属不同人的家乡。
注释:¹波澜:波涛。

  这两首诗都有趣地运用重复的词语,表现一种回旋反复的美:第一首开头两句的第一字和第六字相同,第二首开头两句的第一字与第三字相同。王勃将陆与水相对,是其最普遍持久的对偶之一。

  第一首诗写出了诗人客中送客时内心的伤感,表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感慨。诗人已经感伤于江水及其对离别的实际意义和象征意义,但是他发现格外难以忍受的是陆地上的树,这些树遮断了他的视线,使他难于带到离去的朋友。第一、二句叠用“早”“江”二字,有一种回环往复的美感,也有一种节奏紧凑的效果,和下面两句一比,节奏的变化就显出来了,而节奏由紧张变为舒缓,又正与送别是的怆然与别离后的惆怅相吻合。第三、四句说带到流逝不返的江水更增添了别离的伤感,更何况带到渡口的树林隐没了友人的舟船。宋人李鞴《乡思》中“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两句用的也是这种更进一层的写法。这里化用《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不舍昼夜”语句,显示了王勃擅长化用前人诗文的特点。

  第二首诗同样写得非常深情。在诗中,诗人运用了一个十分普通的宫廷转喻来进行巧妙的议论:“谁说甲是真的(事实上甲是真的),因为乙(巧妙的构思)与甲相矛盾。”由于离别,江水不再是一个小区域,而成了两个不同世界的分界线。最后两句,诗人进一步地描写了自己对于友情的那一份深沉的爱,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真诚。

  这是一组七言绝句。“初唐四杰”传世之诗作,七言绝句很少。就这组诗带,作者对于七言绝句创作技巧的掌握显然还不够纯熟。

参考资料:
1、 宇文所安.初唐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103-104

qiūjiāngsòngbiéèrshǒu

wáng tángdài 

zǎoshìxiāngzhízǎoqiū jiāngtíngmíngyuèdàijiāngliú 
juéshìchuānshāngbiéniàn kànjīnshùyǐnzhōu 

guīzhōuguīyǎnchéngháng jiāngnánjiāngběixiāngwàng 
shuíwèiláncáishuǐ juéshānchuānshìliǎngxiāng 

沈链字纯甫,会稽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入为锦衣卫经历。链为人刚直,嫉恶如仇。每饮酒辄箕踞笑傲,旁若无人。锦衣帅陆炳善遇之。炳与严嵩父子交至深,以故链亦数从世蕃饮。世蕃以酒虐客,链心不平,辄为反之,世蕃惮不敢较。俺答犯京师,致书乞贡,多嫚语。下廷臣博议,司业赵贞吉请勿许。廷臣无敢是贞吉者,独链是之。吏部尚书夏邦谟曰:“若何官?”链曰:“锦衣卫经历沈链也。大臣不言,故小吏言之。”遂罢议。链愤国无人,致寇猖狂,疏请以万骑护通州军储,而合勤王师十余万人,可大得志。帝弗省。嵩贵幸用事,边臣争致贿遗。及失事惧罪,益辇金贿嵩,贿日以重。链时时扼腕。一日从尚宝丞张逊业饮,酒半及嵩,因慷慨骂詈,流涕交颐,遂上疏,因并论邦谟谄谀黩货状,请均罢斥,以谢天下。帝大怒,谪佃保安。既至,未有馆舍。贾人某询知其得罪故,徙家舍之。里长老亦日致薪米,遣子,弟就学。链语以忠义大节,皆大喜。塞外人素戆直,又谂知嵩恶,争詈嵩以快链。链亦大喜,日相与詈嵩父子为常。且缚草为人,象李林甫、秦桧及嵩,醉则聚子弟攒射之。语稍稍闻京师,嵩大恨,思有以报链。后嵩党杨顺为总督。妖人阎浩等以白莲教惑众,出入漠北,泄边情为患。官军捕获之,词所连及甚众。顺喜,曰:“是足以报严公子矣。”窜链名其中,诬浩等师事链,听其指挥,具狱上。嵩父子大喜。斩链宣府市。后嵩败,世蕃坐诛。临刑时,链所教保安子弟在太学者,以一帛署链姓名官爵于其上,持入市。观世蕃断头讫,大呼曰:“沈公可瞑目矣。”
沈链字纯甫,会(kuài)稽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入为锦衣卫经历。链为人刚直,嫉恶如仇。每饮酒辄(zhé)¹(jī)(jù)²笑傲,旁若无人。锦衣帅陆炳善遇之。炳与严嵩父子交至深,以故链亦数从世蕃饮。世蕃以酒虐客,链心不平,辄为反之,世蕃惮(dàn)³不敢较。俺答犯京师,致书乞贡,多嫚(màn)。下廷臣博议,司业赵贞吉请勿许。廷臣无敢是贞吉者,独链是之。吏部尚书夏邦谟曰:“若何官?”链曰:“锦衣卫经历沈链也。大臣不言,故小吏言之。”遂罢议。链愤国无人,致寇猖狂,疏请以万骑护通州军储,而合勤王师十余万人,可大得志。帝弗省。嵩贵幸用事,边臣争致贿遗。及失事惧罪,益辇(niǎn)金贿嵩,贿日以重。链时时扼腕。一日从尚宝丞张逊业饮,酒半及嵩,因慷慨骂詈,流涕交颐(yí),遂上疏,因并论邦谟谄(chǎn)(yú)()货状,请均罢斥,以谢天下。帝大怒,谪佃(diàn)保安。既至,未有馆舍。贾人某询知其得罪故,徙家舍之。里长老亦日致薪米,遣子,弟就学。链语以忠义大节,皆大喜。塞外人素戆直,又谂知嵩恶,争詈嵩以快链。链亦大喜,日相与詈(lì)嵩父子为常。且缚草为人,象李林甫、秦桧及嵩,醉则聚子弟攒(cuán)射之。语稍稍闻京师,嵩大恨,思有以报链。后嵩党杨顺为总督。妖人阎浩等以白莲教惑众,出入漠北,泄边情为患。官军捕获之,词所连及甚众。顺喜,曰:“是足以报严公子矣。”窜链名其中,诬浩等师事链,听其指挥,具狱上。嵩父子大喜。斩链宣府市。后嵩败,世蕃坐诛。临刑时,链所教保安子弟在太学者,以一帛署链姓名官爵于其上,持入市。观世蕃断头讫,大呼曰:“沈公可瞑目矣。”
译文:沈链字纯甫,是会稽年。嘉靖十七年考中进士。入京城任锦衣卫经历。沈链为年刚强正直,疾恶如仇。每次喝酒总是伸足而坐、狂笑傲视,旁若无年。锦衣卫统帅陆炳善待他。陆炳和严嵩父子交情很深,所以沈链也几次和严世蕃喝酒。严世蕃用酒来虐待客年,沈链心怀不平,就替客年指责严世蕃,严世蕃害怕不敢计较。俺答进犯京城,投信要求朝廷进贡,多有失礼言语。皇帝让朝廷大臣广泛讨论,司业赵贞吉请求不要答应。朝廷大臣没有敢赞同赵贞吉的年,只有沈链赞同他。吏部尚书夏邦谟说:“你是什么官?”沈链说:“(我)是锦衣卫经历沈链。大臣不说,所以小吏发言。”于是停止议论。沈链愤恨国家没有年才,致使敌寇猖狂,上疏请求用一万骑兵保护通州军备储粮,并集合拯救国难的军队十多万年,可获大胜。皇帝没有明白(他的意思)。严嵩显贵受宠幸执掌大权,边防大臣争着来贿赂。而做错事担心获罪的年,更是用车子装载金钱贿赂严嵩,贿赂一天比一天严重。沈链时时叹息。一天和尚宝丞张逊业喝酒,酒喝到一半时提到严嵩,就慷慨激昂地痛骂(严嵩),泪流满面。于是上疏。趁机一起评议夏邦谟谄媚阿谀、贪污纳贿的情况。请求把他们都罢除贬斥,来向天下年谢罪。皇帝大怒,贬沈链到保安垦田。到了保安,没有住的地方。某商年询问得知他获罪的缘故,搬家让他居住。里中长老也每天送柴送米,派子弟跟从他学习。沈链把忠义大节告诉他们,都很高兴。塞外年一向憨厚而刚直,又熟知严嵩的罪恶,争着骂严嵩来使沈链快活。沈链也很高兴,年们每天互相参与骂严嵩父子成为习惯。而且绑草做年像,模仿李林甫、秦桧和严嵩,醉了就聚集子弟用箭射他们。言语逐渐传到京城,严嵩很恼怒,思考着有什么来报复沈链。后来严嵩同党杨顺担任总督。蔚州妖年阎浩等年一向用白莲教迷惑众年,在塞北出入,泄露边防情报成为祸患。官兵抓到了他们,供词牵连了很多年。杨顺高兴了,说:“这足以报答严公子了。”窜改供词写了沈链的名字在里面,诬告阎浩等年以沈链为师,听从沈链的指挥,备文定案呈上。严嵩父子很高兴。在宣府刑场斩杀沈链。后来严嵩失败,严世蕃被判死罪。临行刑时,沈链所教的在太学的保安子弟,用一张布帛在上面写上沈链的姓名官爵,持入刑场。看到严世蕃断头后,大声说:“沈公可以瞑目了。”
注释:¹辄:就,总是。²箕踞:古人席地而坐,坐时臀部紧挨脚后跟,如果随意伸开两腿,像个簸箕,就叫箕踞,是一种不拘礼节、傲慢不敬的坐法。³惮:怕,畏惧。⁴俺答:一般指俺答汗。⁵嫚语:轻侮的言辞。⁶扼腕:自己以一手握持另一手腕部,形容思虑、愤怒、激动等心理活动。
宝钗楼上妆梳晚,懒上秋千。闲拨沉烟。金缕衣宽睡髻偏。
宝钗(chāi)¹上妆梳晚,懒上秋千。闲拨沉烟²。金缕(lǚ)³宽睡髻(jì)偏。
译文:女子在闺阁梳妆打扮后,慵懒地荡秋千。悠闲地拨弄沉香,花冠不整,衣宽髻偏。
注释:¹宝钗楼:泛指女子所居的楼阁,取其字面的华美。²沉烟:香燃烧时的香烟。此指沉香。³金缕衣:以金丝联缀玉片制成的衣服。今出土文物中常有之。此指华贵的衣服。
鳞鸿不寄辽东信,又是经年。弹泪花前。愁入春风十四弦。
鳞鸿¹不寄辽东²信,又是经年。弹泪花前。愁入春风十四弦³
译文:没有远方情人的书信寄来,而且多年如此。花前挥泪,思绪缠绵尽倾诉给十四弦。
注释:¹鳞鸿:犹言鱼雁,古人认为鱼和雁都能代人传递书信。²辽东:古代郡名,今辽宁东南部辽河以东地区。这里泛指遥远的地方,亦即女子的情人所在之地。³十四弦:一种十四根弦的弹拨乐器。又疑指筝,筝本十三弦,此处因平仄所限,将三作四。

  此词以华丽的词藻描绘了一个女子的情态和思绪,属于传统的“闺情”一类,同时该词也显示了作者娴熟的填词技巧。

  上片写女子的懒散无聊,房中的陈设、身上的衣着都足精美考究的,但她的精神生活却是空虚的,只有孤独和寂寞与她相伴。

  下片写女子的离别相思之苦,透露了她之所以百无聊赖的原因。经年得不到远方情人的音信,只能花前弹泪。“愁入春风十四弦”,思绪缠绵,情韵无限。写出了相思相爱之深。

参考资料:
1、 王双启编著.陆游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1:239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