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祠边,槐火热、石泉微涨。衣短后、来看西子,镜奁无恙。
六一祠边,槐火热、石泉微涨。衣短后、来看西子,镜奁无恙。
檐瓦声中山雨到,墙桑影底溪云上。望湘湖、三月熟樱桃,先贻饷。
檐瓦声中山雨到,墙桑影底溪云上。望湘湖、三月熟樱桃,先贻饷。
蘋浪蹙,虫丝漾。薄薄酒,红红唱。说泥封柳贯,黄鱼白酿。
蘋浪蹙,虫丝漾。薄薄酒,红红唱。说泥封柳贯,黄鱼白酿。
拟种绿蕉聊代楮,偶寻方竹裁成杖。忆此时、海市在登州,纷千状。
拟种绿蕉聊代楮,偶寻方竹裁成杖。忆此时、海市在登州,纷千状。
曹尔堪

曹尔堪

曹尔堪,清(1617---1679)字子顾,号顾庵,浙江嘉兴籍,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博学多闻,工诗,为柳州词派盟主,尔堪善作艳词,多是宴饮狎妓之作。与宋琬、沈荃、施闰章、王士禄、王士祯、汪琬、程可则并称为“海内八大家”或“清八大诗家”。善书、画,不轻授人,故罕流传。卒年六十三。有《南溪词》二百三十余首传世。 ▶ 26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董成。
¹武王侵随²,使薳(wěi)³求成焉,军于瑕(xiá)以待之。随人使少师成。
译文:楚武王侵犯随国,派薳章去要求议和。军队扎在瑕地,等待谈判的结果。随国派少师来主持议和。
注释:¹楚:芈(mǐ)姓国。西周时立国于荆山一带。周成王封其首领熊绎以子男之田,为楚受封的开始。后来楚国自称王,与周处于对立地位。楚武王为楚国第十七代君。楚也称荆。²随:姬姓。今湖北随县。³薳章:楚大夫。⁴瑕:随地。今湖北随县境。⁵少师:官名。⁶董:主持。
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请羸师以张之。”熊率且比曰:“季梁在,何益?”斗伯比曰:“以为后图。少师得其君。”
斗伯比¹言于楚子²曰:“吾不得志于汉东³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p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请羸(léi)以张之。”熊率且比曰:“季梁在,何益?”斗伯比曰:“以为后图。少师得其君。”
译文:斗伯比对楚王说:“我们不能在汉水以东得志,全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啊!我们扩大军队,增加装备,以武力威胁邻国。它们怕起来了,就协同对付我国,很难离间它们。汉水以东,要算随国最大。如果随国骄傲起来,必定抛弃那些小国。小国离散,咱们楚国就可从中得利了。少师这人,一向狂妄自大,请把我们的军队摆出个窝囊的样子,使他更加傲慢起来。”熊率且比说:“随国还有个季梁,这有什么作用?”斗伯比说:“以后会有用处的呀!少师很得国君的宠信啊。”
注释:¹斗伯比:楚大夫。²楚子:指楚武王。因楚为子爵,故称楚子。³汉东:指汉水以东的小国。⁴我则使然:是我们自己造成的。⁵张:陈列。⁶被:同“披”。⁷侈:骄傲自大。⁸羸师:故意使军队装作衰弱。羸:使…瘦弱。⁹熊率且比:楚大夫。
王毁军而纳少师。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
王毁军而纳少师。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
译文:于是楚武王故意损毁军容,接待少师。少师回去,果然请求追击楚军。随侯将要答应他。
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羸,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公曰:“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何则不信?”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也,谓其备腯咸有也。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所谓馨香,无谗慝也。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
季梁¹止之曰:“天方授(shòu)²楚。楚之羸,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yín)³。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今民馁(něi)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jì),臣不知其可也。”公曰:“吾牲(shēng)(quán)肥腯(tú),粢(zī)¹⁰丰备,何则不信?”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硕¹¹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fān)滋也,谓其不疾瘯(cù)(lǐ)¹²也,谓其备腯咸有¹³也。奉盛以告曰:‘洁粢(zī)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奉酒醴(lǐ)¹⁴以告曰:‘嘉¹⁵(lì)¹⁶¹⁷酒。’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所谓馨(xīn)香,无谗¹⁸(tè)¹⁹也。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²⁰,亲其九族²¹,以致其禋(yīn)(sì)²²。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shù)免于难。”
译文:季梁急忙阻止,说:“上天正在帮楚国,楚军的疲弱,恐怕是骗我们上当吧,君王何必急于出师呢?臣听说,小国所以能抗拒大国,是因为小国得道而大国淫暴。什么是道呢?就是忠于人民,取信于鬼神。国君经常考虑如何利民,就是忠。祝官史官老老实实向神灵祭告,就是信。现在人民在挨饿而君王纵情享乐,祝官史官却在祭神时虚报功德,臣不知道这样如何能抗拒大国!”随侯说:“我上供的牲畜毛色纯正,膘肥肉壮,祭器里的黍稷也很丰盛,怎么不能取信于鬼神呢?”季梁说:“人民才是鬼神的主人啊。圣明的君主总是先把人民的事情办好,再致力于祭祀鬼神。所以在进献牺牲时就祷告说:‘请看献上的牲畜多么硕大肥壮啊!’意思就是说:我国人民普遍都有生产的能力,请看他们的牲畜肥大而蕃盛,没有生癣生病,备用的牲畜充分得很!在奉上黍稷时就祷告说:‘请看献上的黍稷多么洁净而丰盛啊!’意思就是说:今年春夏秋三季都没有灾害,请看我国人民多么和睦、收成多么丰盛。在进献美酒甜酒时又祷告说:‘请尝尝我们用好米酿成的美酒吧!’意思是说:请看在我全国上下都有美德,不干没天良的事!由此可见,所谓馨香,就是上上下下有德性而没有谗言和邪行。所以能够忠心从事三时的农作,讲习五教,亲和九族,虔敬地祭祀鬼神。于是人民都很和睦,鬼神也就赐福,他们一举一动都有成就。如今,百姓各有自己的心事,鬼神也就缺了主人,光靠您的祭礼丰盛,怎么会得到幸福呢?您还是先整顿内政,和周围兄弟之国亲密友好,也许可以避免灾祸吧。”
注释:¹季梁:随国的贤臣。²授:付予。楚强盛,古人认为天意如此。³淫:淫乱,暴虐。⁴祝史:管理祭祀的官吏。⁵正辞:如实说明,不欺假。⁶馁:饥饿。⁷矫:假。⁸牲牷:纯色而完整的牛、羊、猪。⁹腯:肥壮。¹⁰粢盛:盛在祭器里供神用的谷物。黍、稷叫粢,装进器皿之后叫盛。¹¹硕:大,高大。¹²瘯蠡:六畜所患皮肤病。¹³咸有:兼备而无所缺。¹⁴醴:甜酒。¹⁵嘉:美好,善良。¹⁶栗:敬。¹⁷旨:美味。或说,栗是新收获的粮食。¹⁸谗:诬陷人的坏话。¹⁹慝:邪恶。²⁰五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²¹九族:上自高、曾、祖、父,下至子、孙、曾、玄,加上本身。另一说,父族四代,母族三代,妻族二代,合为九族。²²禋祀:诚心祭祀。
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
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
译文:随侯感到恐惧,于是整顿内政。楚国不敢侵犯它。

  本篇反映了春秋时代对于民和神的关系的一种新的进步主张:民是主体,神是附属。所以好的君主必须首先做好对民有利的事,然后再去致力于祭祀神祇一类的事,即“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季梁先是忠民信神并提,然后深入论述应该以民为主,神为附。在谈到神的地方都是从民着眼,所以说服力很强,能使“随侯惧而修政”。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
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
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
何意回飚举,吹我入云中。
何意回飚举,吹我入云中。
高高上无极,天路安可穷。
高高上无极,天路安可穷。
类此游客子,捐躯远从戎。
类此游客子,捐躯远从戎。
毛褐不掩形,薇藿常不充。
毛褐不掩形,薇藿常不充。
去去莫复道,沉忧令人老。
去去莫复道,沉忧令人老。
西北有织妇,绮缟何缤纷。
西北有织妇,绮缟何缤纷。
明晨秉机杼,日昃不成文。
明晨秉机杼,日昃不成文。
太息终长夜,悲啸入青云。
太息终长夜,悲啸入青云。
妾身守空闺,良人行从军。
妾身守空闺,良人行从军。
自期三年归,今已历九春。
自期三年归,今已历九春。
飞鸟遶树翔,噭噭鸣索羣。
飞鸟遶树翔,噭噭鸣索羣。
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朝游江北¹岸,夕宿潇湘²沚。
注释:¹江北:原作“北海”,注云:“一作江北。”今据以校改。²潇湘:两水名。均在今湖南省境内。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时俗薄朱颜¹,谁为发皓齿。
注释:¹朱颜:美好的容颜。
俯仰岁将暮,荣曜难久恃。
俯仰¹岁将暮,荣曜²难久恃。
注释:¹俯仰:俯仰之间。形容时间的短暂。²荣曜:指女子青春时光彩焕发的荣华。
仆夫早严驾,吾行将远游。
仆夫早严驾¹,吾行将远游。
注释:¹严驾:装备好车马。
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
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
将骋万里涂,东路安足由。
将骋万里涂,东路¹安足由。
注释:¹东路:指从洛阳回去的路上。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
江介¹多悲风,淮泗驰急流。
注释:¹江介:江边。
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
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¹
注释:¹无方舟:比喻自己当时没有权柄。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飞观百余尺,临牖御棂轩。
飞观¹百余尺,临牖御棂轩²
注释:¹飞观:形容观之高。观:宫门的瞭望楼。²棂轩:栏杆。
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
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
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闲。
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闲。
国雠亮不塞,甘心思丧元。
国雠亮不塞,甘心思丧元¹。
注释:¹丧元:丢掉脑袋。
拊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
拊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¹
注释:¹赴太山:古人迷信人死后魂魄归于泰山,因此“赴太山”即“赴死”之意。太,通“泰”。
弦急悲声发,聆我慷慨言。
弦急悲声发,聆我慷慨言。
揽衣出中闺,逍遥步两楹。
揽衣出中闺,逍遥步两楹。
闲房何寂寞,绿草被阶庭。
闲房何寂寞,绿草被阶庭。
空室自生风,百鸟翩南征。
空室自生风,百鸟翩南征。
春思安可忘,忧戚与我幷。
春思安可忘,忧戚与我幷。
佳人在远遁,妾身单且茕。
佳人在远遁,妾身单且茕。
欢会难再遇,芝兰不重荣。
欢会难再遇,芝兰不重荣。
人皆弃旧爱,君岂若平生。
人皆弃旧爱,君岂若平生。
寄松为女萝,依水如浮萍。
寄松为女萝,依水如浮萍。
赍身奉衿带,朝夕不堕倾。
(jī)身奉衿带,朝夕不堕倾。
倘终顾盻恩,永副我中情。
倘终顾盻恩,永副我中情。

其一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抒发了对远方亲人深切思念之情。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起句工整并定下“悲”的感情基调。写诗人朝日登台,虽天气晴朗,阳光明媚,但诗人仍有所感触,觉得悲从中来。

  “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这两句诗紧承上句,也解释了悲的原因:亲人远隔万里,江河阻隔,水深难渡。同时也点明此诗是为怀故人而作的主题。“方舟”两句,继续写会面之难、离愁难以排遣。

  “孤雁飞南游”等以下六句是直写登台见闻。“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两句写诗人听到孤雁哀鸣,抬头望见正向南飞,想到孤居南方的兄弟,心内更是痛苦。“翘思”以下四句写仰首思慕远方兄弟,遐想托雁带去音信,可转眼之间,孤雁已飞走了,形影不见,无缘会面,又难通音信,惆怅痛苦,久久不平。

其四赏析

  该诗是曹植《杂诗》六首中的第四首。诗中作者以佳人自比,抒发自己虽值盛年却无法施展抱负的深沉慨叹。

  “南国有佳人,容华者桃李“,起首两句就描绘了一个艳若桃李、风华绝代的形象。是作者借屈原以香草美人代君子的写法,借美人形象来比喻自己杰出的才能。“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两句,写美人朝游江北,夕宿潇湘水的小洲上,居无定所。“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两句写美人空有色艺,却遭时俗所鄙薄,那么佳人为谁去启皓齿歌唱?这两句,自怜之意已出。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两句写时光流逝,青春美色难以久驻,暗示人生易老,如不趁青春年少建功立业,恐怕要留下终生遗憾。作者那种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感伤喷泄而出。

七月朔方雁心苦,联影翻空落南土。
七月朔(shuò)¹雁心苦²,联影³翻空南土
译文:七月北方的大雁心里充满了愁苦,成群结队的飞到南方的土地上。
注释:¹朔方:古朔方城,位于内蒙古河套地区,原为赵国领地。后为北方寒冷之地的代名。朔气,指北方的寒气。²雁心苦:鸿雁内心非常辛苦。³联影:联合身影。⁴翻空:翻越天空。在空中翻腾飞翔。⁵落:降落在。⁶南土:南方的土地。南方的疆土。
八月江南阴复晴,浮云绕天难夜行。
八月¹江南²阴复晴³,浮云绕天难夜行
译文:八月的江南的天气总是时阴时晴,浮云弥漫整个天空夜里难以飞行。
注释:¹八月:农历八月,约合阳历九月。²江南:长江以南地区。³阴复晴:阴天又晴天。复,再,又。⁴浮云:飘浮的乌云。⁵绕天:环绕天空。⁶难夜行:难于夜间飞行。
羽翼劳痛心虚惊,一声相呼百处鸣。
羽翼¹劳痛²心虚惊³,一声相呼百处
译文:翅膀伤痕累累心里充满恐惧,呼唤一声就能听见四面八方的回应。
注释:¹羽翼:长羽毛的翅膀。²劳痛:辛劳疼痛。³虚惊:虚假的惊恐。指不必要的惊慌。仅受到惊吓,而无实际遭受灾祸。⁴相呼:互相呼唤。⁵百处:上百个处所。喻许多地方。⁶鸣:回声鸣响。鸣啼,回鸣。
楚童夜宿烟波侧,沙上布罗连草色。
楚童¹夜宿²烟波³,沙上布罗连草色
译文:楚地的孩童夜间露宿在烟雾笼罩的江水河畔,在沙滩布满了罗网,一直连接到了草丛里。
注释:¹楚童:楚国或楚地的孩童。²夜宿:夜间露宿在。³烟波:(南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⁴侧:一侧,旁边。⁵沙上:沙滩上。⁶布罗:布施或布置罗网。⁷连草色:连接着草的颜色。
月暗风悲欲下天,不知何处容栖息。
月暗¹风悲²欲下天³,不知何处(qī)
译文:月色昏暗风儿悲鸣,想从天上飞下来,却不知哪里才是容身栖息之地。
注释:¹月暗:月亮昏暗。²风悲:风声悲吟。³欲下天:将要降下天空。想要从天而降。⁴何处:什么处所。⁵容:容纳。允许。⁶栖息:栖止休息。
楚童胡为伤我神,尔不曾任远行人。
楚童胡为¹²我神³,尔不曾远行人
译文:楚地的孩童啊你为何令我如此伤神,想必你不曾做过远离家乡的行人。
注释:¹胡为:胡乱的行为。胡作非为。²伤:伤及。伤害。³我神:我的精神、精力或神经。⁴尔:你。指楚童。⁵不曾:不曾经。未尝,没有。⁶任:担任。充任。⁷远行人:远途行路的人。
江南羽族本不少,宁得网罗此客鸟。
江南羽族¹²不少,宁得³网罗此客鸟
译文:江南的鸟儿本来有许多,你为何偏要捕捉这远到而来的大雁呢?
注释:¹羽族:长有羽翼的族群。泛指禽鸟类。²本:原本。本来。³宁得:难道非得。宁,岂,难道。⁴网罗:以竹罗或丝网捕捉。捕捉鱼鸟的器具。罗,张网捕捉。⁵客鸟:作客的禽鸟。外地飞来的鸟。多喻旅人。
扬子遁居,离俗独处。左邻崇山,右接旷野,邻垣乞儿,终贫且窭。礼薄义弊,相与群聚,惆怅失志,呼贫与语:“汝在六极,投弃荒遐。好为庸卒,刑戮相加。匪惟幼稚,嬉戏土沙。居非近邻,接屋连家。恩轻毛羽,义薄轻罗。进不由德,退不受呵。久为滞客,其意谓何?人皆文绣,余褐不完;人皆稻粱,我独藜飧。贫无宝玩,何以接欢?宗室之燕,为乐不盘。徒行负笈,出处易衣。身服百役,手足胼胝。或耘或耔,沾体露肌。朋友道绝,进宫凌迟。厥咎安在?职汝为之!舍汝远窜,昆仑之颠;尔复我随,翰飞戾天。舍尔登山,岩穴隐藏;尔复我随,陟彼高冈。舍尔入海,泛彼柏舟;尔复我随,载沉载浮。我行尔动,我静尔休。岂无他人,从我何求?今汝去矣,勿复久留!”
扬子遁(dùn)居,离俗独处。左邻崇山,右接旷野,邻垣乞儿,终贫且窭(jù)¹。礼薄义弊(bì),相与群聚,惆(chóu)(chàng)失志,呼贫与语:“汝(rǔ)在六极²,投弃荒遐(xiá)。好为庸卒,刑戮(lù)相加³。匪惟幼稚,嬉戏土沙。居非近邻,接屋连家。恩轻毛羽,义薄轻罗。进不由德,退不受呵。久为滞客,其意谓何?人皆文绣,余褐不完;人皆稻粱,我独藜(lí)。贫无宝玩,何以接欢?宗室之燕,为乐不槃(pán)。徒行负笈(jí),出处易衣。身服百役,手足胼(pián)(zhī)。或耘或耔(zǐ),沾体露肌。朋友道绝,进宫凌迟。厥(jué)(jiù)安在?职¹⁰汝为之!舍汝远窜,昆仑之颠;尔复我随,翰飞¹¹(lì)¹²。舍尔登山,岩穴隐藏;尔复我随,陟彼高冈¹³。舍尔入海,泛彼柏舟¹⁴;尔复我随,载沉载浮¹⁵。我行尔动,我静尔休。岂无他人,从我何求?今汝去矣,勿复久留!”
译文:扬雄远离世俗过隐居生活,四周不是群山就是荒野,自家围墙外有个乞丐,人不但穷而且无礼数。於是他意识到,长期地与这种无礼无义的人相处下去,志向都被磨灭殆尽。因此他向那穷鬼喊道:“你有六大恶习,被抛弃在荒野。好为平常的小兵,对人刑罚屠戮。当匪徒时欺负嬉戏在土堆上的小孩。居住在连排的屋里比邻而居。把恩惠看的如羽毛般轻,对义气看的比罗纱轻。高升时不因品德,离退时不受苛责。长久以来成为了位卑得人,你到底想成什么人?人人都文采华丽,旧衣服一大堆,人人都吃稻米,我却吃剩菜,贫穷没宝物玩,为何这么高兴?请亲戚们来家里吃个饭,本来应该是很愉快的事我却不觉得快乐,交通工具也买不起,背个破箱子到处游学,在家穿的那套衣服简直见不得人,若要出去还得换一件。到处打短工,手脚的老茧越来越厚。有时候下田劳作,任雨水淋湿全身。和我交往的朋友越来越少,生活每况愈下。我就想不通这到底是谁的罪过!我思来想去这主要原因得归咎与你!为了避开你,我逃窜到昆仑山顶。但我发现你还是跟着我,不管我是飞天登山打洞下海都摆脱不掉你。我动你跟着动,我停你跟着停。难道这世道上就没其他人了么?你唯独跟我干嘛啊!我求你你可不可以走呵?不要再留下来了好不好?”
注释:¹窭:贫寒。²六极:东西南北上下,指宇内。好为庸卒,常为别人的佣工、仆人。³刑戮相加:屡遭惩罚。⁴藜飧:以野菜为食。⁵槃:快乐。⁶徒行负笈:步行求学。⁷出处易衣:家中穷得仅有一件衣服,谁出门谁换上。《礼记·儒行》:“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不敢以谄,其仕有如此者。”⁸胼胝:老茧。凌迟,衰退,此谓仕途坎坷。⁹咎:过错。¹⁰职:主要。¹¹翰飞:高飞。¹²戾天,至天。《诗经·小雅·小宛》:“宛彼鸣鸠,翰飞戾天。”¹³陟彼高冈:登上那高丘。《诗经·周南·卷耳》:“陟彼高冈,我马玄黄。”¹⁴泛彼柏舟:飘荡着拍木舟。《诗经·鄘风·柏舟》:“泛彼柏舟,在彼中河。”¹⁵载沉载浮:在水中又沉又浮。《诗经·小雅·菁菁者莪》:“泛泛杨舟,载沉载浮。”
贫曰:“唯唯。主人见逐,多言益嗤。心有所怀,愿得尽辞。昔我乃祖,宣其明德,克佐帝尧,誓为典则。土阶茅茨,匪雕匪饰。爰及季世,纵其昏惑。饕餮之群,贪富苟得。鄙我先人,乃傲乃骄。瑶台琼榭,室屋崇高;流酒为池,积肉为崤。是用鹄逝,不践其朝。三省吾身,谓予无諐。处君之家,福禄如山。忘我大德,思我小怨。堪寒能暑,少而习焉;寒暑不忒,等寿神仙。桀跖不顾,贪类不干。人皆重蔽,予独露居;人皆怵惕,予独无虞!”言辞既磬,色厉目张,摄齐而兴,降阶下堂。“誓将去汝,适彼首阳。孤竹二子,与我连行。”
贫曰:“唯唯。主人见逐,多言益嗤(chī)¹。心有所怀,愿得尽辞。昔我乃祖,宣其明德,克佐(zuǒ)帝尧,誓为典则²。土阶茅茨,匪雕匪饰。爰(yuán)及季世,纵其昏惑(huò)。饕(tāo)(tiè)³之群,贪富苟得。鄙我先人,乃傲乃骄。瑶台琼榭(xiè),室屋崇高;流酒为池,积肉为崤(xiáo)。是用鹄(hú)逝,不践其朝。三省吾身,谓予无諐。处君之家,福禄如山。忘我大德,思我小怨。堪寒能暑,少而习焉;寒暑不忒(tè),等寿神仙。桀跖不顾,贪类不干。人皆重蔽,予独露居;人皆怵(chù)(tì),予独无虞(yú)!”言辞既磬(qìng),色厉目张,摄齐(zī)¹⁰而兴,降阶下堂。“誓将去汝(rǔ),适彼首阳。孤竹二子¹¹,与我连行。”
译文:那穷鬼说:“哦哦,你要赶俺走可不可以言简意赅点?说了那么多我都想笑了。但走之前我得把话说清楚,我祖上身心洁白,不事暧昧,凭藉清明仁德,辅佐过帝尧,是後世的典范。他的房屋也是茅草土胚,没雕饰过。到了末世的时候,昏庸无知的人放纵自己。贪食无厌的人很多,贪图富贵得非正道。那些人鄙视我的祖先,骄纵傲慢。修建那些高台琼楼,池子里都是酒,肉堆得比山还高。后世皇帝骄奢贪婪,所以我如鸿鹄高飞而去,不在朝廷堕落。我几次反省,认为我自己并无过错。我常驻你家,给你带来的是无尽的福气。你不记住我的大恩大德,却纠结於我的这点穷气。因为我的存在,使你从小就有禁得住寒暑的习惯,你简直就是不会死的神仙,那些盗贼和贪官从来也不会来打扰你,别人要几重门锁着才敢睡,你却敢在露天下睡,别人都提心吊胆的,你却从来都没有担忧。”话说完后,神情严肃瞪大眼睛看着扬雄,两手撩起衣服下面的边,从屋里走出来。说“我发誓要离开你了,去首阳山。孤竹的两个孩子,将会与我同行。”
注释:¹嗤:笑。²“昔我”四句,不明所指。宋魏仲举刊《五百家注昌黎文集》引洪兴祖注云:“予尝见《文宗备问》云:颛顼高辛时,宫中生一子,不着完衣,宫中号为‘穷子’。其后正月晦死,宫中葬之,相谓曰:‘今日送却穷子’。自尔相承送之。”又唐《四时宝鉴》云:“高阳氏子,好衣弊食糜,正月晦巷死。世作靡弃破衣,是日祝于巷曰:除贫也。”按高阳氏即颛顼,传为黄帝孙,扬雄此文所谓“贫”的祖先能辅佐帝尧,想必与“穷子”一样出身显赫,然典籍未见“穷子”的其他事迹。³饕餮:本怪兽名,贪吃致死。后以称贪婪人。⁴崤:山名,此借指山。⁵諐:同“愆”,罪过。⁶忒:更、变。不忒,谓不受影响。⁷重蔽:层层保护。⁸怵惕:恐惧。⁹磬:尽。¹⁰摄齐:撩起衣下摆。¹¹孤竹二子:孤竹君子伯夷和叔齐,两人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余乃避席,辞谢不直:“请不贰过,闻义则服。长与汝居,终无厌极。”贫遂不去,与我游息。
余乃避席,辞谢不直:“请不贰(èr)过,闻义则服。长与汝居,终无厌极。”贫遂不去,与我游息。
译文:我于是让席,对他不停地表示歉意:“这种失误不会再有第二次了,听说了你的深明大义我佩服不已,与你长久相处下去我到死都不会满足。”贫儿于是就不走了,与我游玩与休憩。

  此赋描述了作者想摆脱“贫儿”却根本甩不掉的无可奈何之情景。首段“舍汝远窜”以下到“勿复久留”几句说,扬雄想舍弃贫儿,故而跑到昆仑之巅,但贫儿却跟着在天上飞;扬雄躲到山崖里,贫儿也跟着上山来;扬雄摇着船躲到海上去,贫儿也跟着来到海上;扬雄走,贫儿也走,扬雄停下来,贫儿也停下来;扬雄质问贫儿为何要这样跟着自己,他要贫儿赶快离开他,一刻也不能耽搁。由此可知,扬雄想摆脱贫儿,他到处躲,但就是躲不掉,这实际上是他自己辛酸生活的艺术描绘,他用的笔调却是轻松的、充满玩笑的,这种自嘲自解的戏谑很有一种黑色幽默之美感。另外,《逐贫赋》对贫儿答语的描写也充满了黑色幽默之美:“堪寒能暑,少而习焉。寒暑不忒,等寿神仙。桀跖不顾,贪类不干。人皆重蔽,予独露居;人皆怵惕,予独无虞。”贫儿说:“主人倒是不错啊,你从小就经得住寒暑的侵袭,你简直就是不会死的神仙,那些盗贼和贪官从来也不会来打扰你,别人要几重门锁着才敢睡,你却敢在露天下睡,别人都提心吊胆的,你却从来都没有担忧。”扬雄在这里用开玩笑的语调来写贫儿的辩解,这实在是一种黑色幽默,由此可以见出扬雄抒情赋的大胆和幽默,显露出一种独特的美学色彩。

  扬雄在《逐贫赋》显示了一种新的态度。那就是对贫穷——物质穷乏的态度。在他酸溜溜的口气中,读者能发现中国人“一分为二”思维方式对生活本身发生的影响。在这种思维方式里,关键不在于怎样生活或生活得怎样,而在于如何解释生活、解释得怎么样。这种典型的唯心主义生活观、幸福观后来构成了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部分。这种生活观的负面影响是较大的,它往往导致人们随遇而安,安于现状,不能或不愿改善生活,而只是改变对自己生活的判断。扬雄的虚弱无力和无可奈何在这篇文章里表现得很充分,他没有能力过上更好的生活,他便设法把不好的生活解释为好的生活。虽然是自欺欺人,但获得心理平衡,这才是最重要的。他试图找出贫寒生活的优点,找出富贵生活的不足。这种努力,后来在道德层面上得到了完成,那就是:富贵的,总是不道德的,至少是道德可疑的;贫寒的,则往往是因为道德高尚。富贵变成了道德负号,贫寒则成为道德正号。于是,精神的奖励就弥补了物质的匮乏,甚至成了生活中的画饼。扬雄的这篇《逐贫赋》,可能就暗示着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这一深刻转捩。

参考资料:
1、 章沧授 等.古文鉴赏辞典(上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375-378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一个是阆(làng)(yuàn)¹仙葩(pā)²,一个是美玉无瑕³
译文:一个是仙境里生长的美丽花朵,一个是没有缺点的纯洁美玉。
注释:¹阆苑:传说中神仙所住的地方。也称阆风苑、阆风之苑,传说中在昆仑山之巅,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在诗词中常用来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有时也代指帝王宫苑。²仙葩:仙花。“阆苑仙葩”自然指绛珠仙子林黛玉。³瑕:玉的疵斑。“美玉无瑕”指贾宝玉。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译文:如果说没有神奇的姻缘,为什么这辈子偏偏和他相遇;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¹
译文:如果说是神奇的姻缘,又为什么满腔的爱情最终成了空话?
注释:¹虚化:成空,化为乌有。戚序本误作“虚花”,变动词为名词;程式乙本改作“虚话”,变心事为明言;甲戌本经涂改;今从庚辰本。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枉自嗟(jiē)(yā),一个空劳牵挂¹
译文:一个白白地独自叹气,一个白白地魂牵梦挂。
注释:¹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一个常因宝玉而流泪(指黛玉),一个常因黛玉而感叹(指宝玉)。很显然这里说的就是正文以及脂批所提示的宝玉对黛玉诉肺腑等事。嗟呀,因悲伤而叹息。牵挂,在情况不明时对人的悬念。它与前面晴雯判词中“多情公子空牵念”的“牵念”以及后面写探春的《分骨肉》曲中“奴去也,莫牵连”的“牵连”意思相同。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¹
译文:一个是月亮映在水中的影子,一个是镜子中照出的鲜花。
注释:¹水中月、镜中花:都是虚幻的景象。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¹,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译文:想一想,她的眼中究竟有多少泪水呀,怎么禁得起从秋天流到冬天,又从春天流到夏天。
注释:¹“想眼中”一句:曹雪芹八十回后原稿中有《证前缘》一回(靖藏本第七十九回批),写黛玉“泪尽夭亡”。

  宝、黛、钗之间的情感纠葛,是贯串《红楼梦》全书的一条主线。在“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中,钗黛二人的命运只用了一首判词概括。而在这套《红楼梦》曲中,却接连用了《终身误》、《枉凝眉》两首曲子加以浓墨重彩的渲染。两只曲子都是围绕着宝、黛、钗之间的婚恋关系来写,以宝玉的口吻,对钗、黛两人加以对照,但侧重点各有不同。《终身误》写宝玉在婚后面对宝钗,怀念黛玉,女主角应该是宝钗,因为曲中在两两对照时总是先写宝钗,后写黛玉;《枉凝眉》的女主角则是黛玉无疑,宝玉在对黛玉倾注满腔怜爱的同时,也表现出对宝钗的同情。《终身误》的含义较为显豁,宝玉用满怀惆怅的口吻,鲜明地表达出对缺少黛玉的婚姻生活的遗憾和惆怅。而《枉凝眉》进一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词意较为朦胧含蓄,语气更加哀怨动人。关于《枉凝眉》一曲的具体含义,存在着不同的解释。最具代表性的说法有两种:

  一种说法认为,此曲是以第三者的口吻,写宝、黛之间的爱情悲剧,预示着林黛玉将泪尽天亡的结局。“阆苑仙葩”指林黛玉,她本是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美玉无瑕”指贾宝玉,他本是赤霞宫神瑛侍者。他们前世有缘,今生重逢,彼此真心相爱,曾经反复试探彼此的心事,并有过表白。宝玉对黛玉始终呵护有加,但他们美好的爱情,如镜花水月一般,无法成为现实。黛玉终日以泪洗面,实现了她“还泪”的诺言。

  另一种说法认为,这支曲子仍然以宝玉的口吻写出,同时提到了黛玉、宝钗。“美玉无瑕”并非指宝玉,而是指宝钗,她的德言容貌都无可挑剔,如同没有任何瑕疵的美玉一般。宝玉真正深爱的人是黛玉,但他最终却娶了宝钗为妻。这样的结局,使黛玉“枉自嗟呀”,也使宝钗“空劳牵挂”。在宝玉看来,黛玉仿佛是“水中月”一样,可望而不可即;而宝钗犹如镜中之花,看似美丽,却触手冰凉。在经过反复比较之后,宝玉还是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黛玉的身上。他满怀痛惜地想到,黛玉眼中能有多少泪水,可以这样日复一日地流淌。

  关于此曲,一般都采用第一种说法:认为是写宝黛爱情的,这样读解,显然有不少难以说通之处。从根本思想来说,像判词一样,《枉凝眉》也是泛咏一切悲剧女儿的人生命运的。像《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之一和《终身误》一样,都是对宝黛爱情悲剧的反复吟咏、藉以加强全书的悲剧主题。这支曲也是以贾宝玉的口气写的,是宝玉的心声,如实地写了宝玉在钗、黛关系上的内心矛盾和复杂情感。他不断地在内心的天平上街量着两个人,在动荡中不断加以比较、选择。所以有“一个是……一个是……”这样的反复咏唱。但是随着他对二人了解的深化,宝玉的爱心日益向着黛玉倾斜了。所以曲子的结尾三句,他的爱心部集中到了黛玉身上,如泣如诉,催人泪下。读者读着读着,仿佛看到、听到宝玉俯伏于黛玉灵前嚎啕哭诉,真诚地向黛玉坦露自己内心的全部隐衷。

参考资料:
1、 陈文新 郭皓政编著,红楼梦诗词曲赏析,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03月第1版,第57页-第58页

wǎngníngméi

cáoxuěqín qīngdài 

shìlàngyuànxiān shìměixiá 
ruòshuōméiyuán jīnshēngpiānyòuzhe 
ruòshuōyǒuyuán xīnshìzhōnghuà 
wǎngjiē kōngláoqiānguà 
shìshuǐzhōngyuè shìjìngzhōnghuā 
xiǎngyǎnzhōngnéngyǒuduōshǎolèizhūér zěnjīnqiūliúdàodōngjìn chūnliúdàoxià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