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衰翁双鬓槁,每遇花时拚醉倒。今年只是去年花,故吾何似今吾老。
七十衰翁双鬓槁,每遇花时拚醉倒。今年只是去年花,故吾何似今吾老。
空中日月笼中鸟,万古贤愚尘一窖。寻思世事总浮云,断送一生唯有酒。
空中日月笼中鸟,万古贤愚尘一窖。寻思世事总浮云,断送一生唯有酒。

shǎnghuāzuìyín--jiāng

shíshuāiwēngshuāngbìngǎoměihuāshípànzuìdàojīnniánzhǐshìniánhuāshìjīnlǎo

kōngzhōngyuèlóngzhōngniǎowànxiánchénjiàoxúnshìshìzǒngyúnduànsòngshēngwéiyǒujiǔ

姜特立

姜特立

姜特立[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字邦杰,浙江丽水人。生年不详,卒于宋光宗绍熙中。以父恩补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迁福建兵马副都监;擒海贼姜大獠。赵汝愚荐于朝,召见,献诗百篇。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阁门事。恃恩纵恣,遂夺职。帝颇念旧,复除浙东马步军副总管。宁宗时,官终庆远军节度使。特立工于诗,意境超旷。作有《梅山稿》六卷,续稿十五卷,《直斋书录解题》行于世。 ▶ 748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一剑横空,飞过洞庭,又为此来。有汝阳璡者,唱名殿陛,玉川公子,开宴尊罍。四举无成,十年不调,大宋神仙刘秀才。如何好,将百千万事,付两三杯。
一剑横空,飞过洞庭,又为此来。有汝阳琎(jīn)¹,唱名殿陛²,玉来公子³,开宴尊罍(léi)。四举无成,十年不调,大宋神仙刘秀才。如何好,将百千万事,付两三杯。
译文:一剑横空出世,飞过了洞庭湖,又为此来。宴会上,有皇室宗室,殿试及第之人;宴会主人卢蒲江,打开了宴席上的酒器。四次科考都没有中举,多年奔走都未升任官职,是我大宋神仙刘秀才。这如何是好?只能将众多的烦恼事,交付于酒杯之中。
注释:沁园春:词牌名, 东汉窦宪仗势夺取沁水公主园林,后人作诗以脉其事,此调因此得名。又名《寿星明》《洞庭春色》等。双调一百十四字,平韵。卢蒲江:姓卢,号菊涧,曾任蒲江(今属四来)县令。新第宗室:刚刚考中进士的皇族。¹汝阳琎者:唐玄宗李隆基之侄李昪,封汝阳郡王。此借指新第宗室。²唱名殿陛:指殿试录取后宜布名次。³玉来公子:唐诗人卢仝自号玉来子,此借指宴会主人卢蒲江。⁴尊罍:皆酒器。⁵四举无成:应考了四次进士都没有考中。⁶调:升任官职。
未尝戚戚于怀。问自古英雄安在哉。任钱塘江上,潮生潮落,姑苏台畔,花谢花开。盗号书生,强名举子,未老雪从头上催。谁羡汝,拥三千珠履,十二金钗。
未尝戚(qī)¹于怀。问自古英雄安在哉。任钱塘江²上,潮生潮落,姑苏台³畔,花谢花开。盗号书生,强名举子,未老雪从头上催。谁羡汝,拥三千珠履,十二金钗(chāi)
译文:心里从来没有悲伤,想问自古以来的英雄现在还在吗?任凭那钱塘江上的潮水,潮起潮落;姑苏台畔百花凋谢和盛开。冒名书生,盛名读书人,勉强可称自己是举人,但头上的白发开始催促。谁会羡慕你:拥有众多的门客,婢妾成群。
注释:¹戚戚:忧惧或忧伤的样子。²钱塘江:浙江下游称钱塘江。其潮最为著名。³姑苏台:相传为战国时吴王阊闾或夫差所筑,故址在今江苏吴县西南。⁴强:勉强。⁵雪:如雪的白发。⁶三千珠履:指门多宾客。⁷十二金钗:指婢妾成行。

  词的基本结构是上片发泄怀才抱国而屡试不第的牢骚,下片抒写忧国伤时而献身无路的悲慨颇有李白式的“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讽寓和激愤。整首词前后贯通,浑然一气。
  
  开篇三句“一剑横空,飞过洞庭,又为此来”,化用唐人吕岩《绝句》“朝游南海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上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一诗,以飞剑横空的壮采象征词人匡济天下的奇志,极力写出前来应试时意气之豪迈,开篇便有气势如虹的非凡气象。

  “有汝阳”四句收敛前情,点明题事。上言座中宗室殿试及第,下言卢蒲江举行酒宴招待宾朋。其中亦隐含牢骚之意。及第者与落第者同一宴席,咫尺荣枯,悲欢异趣,两相对照,自是意志难平。

  “四举”三句回顾己身遭遇,造语奇警而含愤深沉。几番应试皆被黜落,多年奔走不得一官,此本极难堪事,但作者却翻出一层,谓朝廷既弃他不用,则亦乐得逍遥,自封“大宋神仙”了。悲愤之情而以狂放之语出之,愈见心中悲愤之甚。

  过拍三句继续抒发悲愤之情而情辞更苦。“如何好”一问画出回顾茫然,六神无主之情,令人想起李白“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行路难》)的情态。“将百千万事,付两三杯”则画出感慨万千之状。既失进身之路,则虽怀济世之志亦无从施展,唯有借酒浇愁而已。

  换头处上承过拍而又有进展。“未尝戚戚于怀”六字先作一顿,极见平生光明磊落,不因穷达而异其忧乐。接下“问自古英雄安在哉”则又一提,响遏行云,感怆亦出常情之外。谓古来英雄,终归乌有,辞虽旷达,意实哀伤,乃由报国无门而产生包含政治与人生双重意义的悲慨。

  “任钱塘”四句继续深化此种悲慨。潮的涨落和花的开谢象征朝政的得失和国势的兴衰,而词人却“任”其“潮生潮落”、“花谢花开”,亦非真能忘怀时事,实乃痛心于朝政腐败与国势衰危的愤激之辞。国事既不可为,朱颜又不可驻,思念及此,情更不堪,因而转出“盗号书生,强名举子,未老雪从头上催”这样悲痛伤心之语。曰“盗号”,曰“强名”,极见枉读诗书而无补于时世的痛苦,“未老”一句则深含岁月无情而功名未立的忧惧和感叹。作者身为布衣而心忧天下,然而当世之居高位、食厚禄者则只管自己穷奢极欲,不复顾念国计民生。两相对比,更增痛愤,故乃宕开一笔,转向此辈投以极端轻蔑讥讽的冷眼:“谁羡汝、拥三千珠履,十二金钗!”居高临下,正气凛然,令人想见词人当时怒发上指,目光如炬的形象。如前所述,这首词是在屡遭挫折的情况下写成的。

  此时词人心情极其痛苦,但词的格调却异常高昂,没有消沉颓废之语,不见穷愁潦倒之态,意气峥嵘,情辞慷慨,表现出既悲且壮的特色。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作者不但是一个杰出的词人,而且是一个爱国的志士,他“平生以气义撼当世”(毛晋《龙洲词跋》引宋子虚语),不望“封侯万里,印金如斗”(《沁园春》)虽处逆境而不与时推移。这首词的语言也极富情采。全篇都是直抒胸臆,句句皆从性灵深处喷射出来,生气灌注,显得真率自然,激昂奔放。其中复多变化:或豪壮,如开篇三句;或典雅,如“有汝阳”四句;或狂放,如“四举”三句;或愁郁,如过拍二句;或慷慨,如换头二句;或愤激,如“任钱塘”四句,或哀伤,如“盗号”三句,或冷峻,如断章三句。且常兼数者于一拍之中,如“四举”一拍既见狂放之态,亦见悲愤之心;最后三句既见冷峻之情,亦见豪壮之气。因此又显得情感多变,意气纵横。陶九成说“改之造词赡逸有思致”(《词综》卷十五引语),刘熙载说“刘改之词狂逸中自饶俊致”(《艺概》卷四),刘过词奇思异采,令人想见颜色。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671页
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舞来乐藉中。后一岁,公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藉中。后二年,沈著作述师以双鬟纳之。又二岁,余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
谓之天下殊牧大和¹三年佐²故吏部沈公³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舞来乐藉中。后一岁,公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藉中。后二年,沈著作述师以双鬟纳之。又二岁,余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
译文:我于大和三年在已故的吏部侍郎沈公任江西观察使的幕府供职。那时张好好十三岁,已经小有名气,刚因会唱歌而被编入乐籍。过了一年,沈公改官宣歙观察使,又把张好好带去安排在宣城乐籍。又过了两年,张好好被沈公弟弟著作郎沈述师以双鬟的年纪纳为姬妾。再后两年,我在洛阳东城重又见到张好好。感旧伤怀,就题了这首诗送给他。
注释:¹大和:唐文宗年号(—),也作“太和”。²佐:辅佐。³吏部沈公:沈传师,字子言,吴(今江苏苏州)人,大和(太和)二年(年)以尚书右丞出为江西观察使,曾召杜牧为幕僚。大和(太和)九年(年)死于吏部侍郎任上,故称“吏部沈公”。⁴幕:幕府,将军的府署。⁵乐籍:乐部的名册。古时官伎隶属于乐部。⁶移镇宣城:沈传师于大和(太和)四年(年)九月调任宣歙观察使。⁷沈著作:沈传师的弟弟沈述师,字子明,大概曾任著作郎或者著作佐郎,故称。⁸双鬟:将头发盘曲绕成环状,挽成双髻,为年少女子的常见发型。一说指一千万钱。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
君为豫章¹(shū)²,十三才有余。
译文:您是南昌佳丽人,当年十三才有余。
注释:¹豫章:郡名,即洪州,治所在今江西南昌。沈传师为江西观察使即驻于此地。²姝:美女。
翠茁凤生尾,丹叶莲含跗。
翠茁¹凤生尾²,丹叶莲含跗(fū)³
译文:像嫩绿凤尾刚生芽,像晕红莲花还含苞。
注释:¹茁:生长。²凤生尾:植物,当即凤尾竹。³跗:花萼的基部。
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
高阁¹倚天半,章江联碧虚²
译文:高阁依在半天里,章江连接碧云霄。
注释:¹高阁:指滕王阁,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所建,旧址在江西新建县西章江门上,西临大江。²碧虚:天空。
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
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yán)¹铺。
译文:在这里请您试珠喉,专为此把华丽宴排铺。
注释:¹华筵:丰盛的宴席。
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
主公¹²四座,始讶来踟(chí)(chú)³
译文:主人公环顾四座客,正惊讶您来得踟蹰。
注释:¹主公:指沈传师。²顾:回头看。³踟蹰:徘徊不前的样子。
吴娃起引赞,低徊映长裾。
吴娃¹起引²赞,低徊映长裾(jū)³
译文:吴娃就起身引您上前,还犹豫掩长袖半遮面。
注释:¹吴娃:吴地的美女。²起引:搀扶引领。³裾:衣服的前襟。
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
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rú)¹
译文:一双发髻高低恰合宜,青螺小袄正显身娇俏。
注释:¹罗襦:丝罗制成的短袄。
盼盼下垂袖,一声雏凤呼。
盼盼¹下垂袖,一声雏凤呼。
译文:明眸妩媚静垂下双袖,歌喉啭动犹如雏凤鸣呼。
注释:¹盼盼:贞元间名伎关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为武宁节制徐建封所宠。这里代指张好好。
繁弦迸关纽,塞管引园芦。
繁弦¹(bèng)²关纽³,塞管引园芦。
译文:急促的弦索弹出关纽,高亢的管乐像要吹裂圆芦。
注释:¹繁弦:急促的乐声。²迸:喷射,裂开。³关纽:琴弦的转轴。⁴塞管:即芦管,一种少数民族乐器。
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
众音不能逐,袅(niǎo)¹穿云衢(qú)²
译文:多少乐声都跟不上您的歌唱,缭绕飘渺飞向那碧云天路。
注释:¹袅袅:歌声绵延不断。²云衢:天空。
主公再三叹,谓之天下殊。
主公¹再三叹,谓之天下殊。
译文:主人公赞叹了还又赞叹,说这样的歌声天下称罕。
注释:¹主公:一作“主人”。
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
赠之天马锦¹,副²以水犀(xī)³
译文:送给您天马绸缎,还配上水犀头梳。
注释:¹天马锦:用沙狐皮做成的皮大衣。沙狐活动于沙丘地带,身小皮白,肚子下的皮称为天马皮,下巴下的皮称为乌云豹,都是极为贵重的皮料。²副:配上。³水犀梳:用珍贵的水犀角制成的梳子。
龙沙看秋浪,明月游东湖。
龙沙¹看秋浪,明月游东湖²
译文:到龙沙洲去看秋浪,在明月下畅游东湖。
注释:¹龙沙:地名,在南昌城北,因其地多白沙并呈龙形,故名。²东湖:地名,在南昌城东,与章江相通,也是当时的游览胜地。
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
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
译文:从那以后我们便常常会面,三日不见就要算时隔太疏。
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
玉质¹随月满²,艳态³逐春舒
译文:美丽资质随着月亮变得丰满,浓艳风情跟着春天更加展舒。
注释:¹玉质:玉体。²满:丰满。³艳态:娇艳的姿态。⁴舒;舒展。
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
绛唇¹渐轻巧,云步²转虚徐³
译文:深红的嘴唇渐渐轻灵乖巧,轻盈的步态越发从容自如。
注释:¹绛唇:红唇。²云步:像云彩一样飘逸的脚步。³虚徐:轻柔,舒缓。
旌旆忽东下,笙歌随舳舻。
(jīng)(pèi)¹忽东下²,笙歌随舳(zhú)(lú)³
译文:旌旆旗帜忽然东下,笙歌乐舞转随舳舻。
注释:¹旌旆:旌旗。²东下:指沈传师调任宣州。³舳舻:船尾为舳,船头为舻,指首尾相连的船只。
霜凋谢楼树,沙暖句溪蒲。
霜凋(diāo)谢楼¹树,沙暖句溪²蒲。
译文:秋霜凋萎谢楼楼畔树,春沙温暖句溪溪边蒲。
注释:¹谢楼:谢朓楼,在宣城北,又名北楼,南朝齐宣城太守谢所建。²句溪:又名东溪,从宣城东流过,曲折如同“句”字,故名。
身外任尘土,樽前且欢娱。
身外任尘土,樽(zūn)¹前且欢娱。
译文:身外事任由它等同尘土,酒杯前且尽人生欢娱。
注释:¹樽:酒杯。
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
飘然集仙客¹,讽赋²³相如
译文:集仙殿里飘然客,作赋压倒司马相如。
注释:¹集仙客:指沈述师。²讽赋:作赋。³欺:压倒。⁴相如:司马相如,字长卿,西汉著名文学家,初名犬子,因慕战国时人蔺相如,改名为相如。
聘之碧瑶佩,载以紫云车。
(pìn)¹之碧瑶²佩,载以紫云车³
译文:聘您使用碧瑶珮,载您动用紫云车。
注释:¹聘:下聘,用礼物订婚。²碧瑶:碧绿的玉佩,形容贵重。³紫云车:仙人乘坐的车子,形容豪华。
洞闭水声远,月高蟾影孤。
洞闭水声远¹,月高蟾(chán)影孤²
译文:从此洞门关闭水声远,明月高悬蝉影孤。
注释:¹洞闭水声远:这里暗指张好好嫁给沈述师后不再与故人往来。²月高蟾影孤:此处暗示张好好独守空房,孤单寂寞。
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
尔来¹未几岁,散尽高阳徒²
译文:自那时过了没几年,已经散尽了我们这些高阳酒徒。
注释:¹尔来:从那时起。²高阳徒:即高阳酒徒。
洛阳重相见,婥婥为当垆。
洛阳重相见,婥(chuò)婥为当垆(lú)¹
译文:洛阳城东重又相见,您身姿绰约正酒店当垆。
注释:¹为当垆:典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当垆,指卖酒,垆是酒店里安放酒坛的土台。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
怪我¹苦何事,少年垂白须。
译文:奇怪我“为什么事情所苦,年轻轻的就白了须胡?
注释:¹怪我:对我感到惊奇。
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
朋游今在否,落拓(tuò)¹更能无?
译文:同游的伙伴如今可还在?这失意的日子可还受得住?”
注释:¹落拓:无拘无束,自由放纵。
门馆恸哭后,水云愁景初。
门馆恸(tòng)哭后¹,水云愁景初。
译文:在我哭悼沈公后,水天尽染初秋色。
注释:¹“门馆”句:指诗人因为沈传师的去世而痛哭。因为杜牧曾为沈传师的幕僚,故有此称。
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
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yú)¹
译文:斜阳冷光照衰柳,凉风暗生起座隅。
注释:¹座隅:座边。
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译文:泪水洒满胸衣襟,短歌一曲为您书。

  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自嘲的杜牧,其实是位颇富同情心的诗人。公元833年(唐文宗大和七年),杜牧路过金陵,曾为“穷且老”的昔日歌女杜秋,写了悲慨的《杜秋娘诗》;两年后,诗人任东都监察御史,在洛阳重逢豫章(治所在今江西南昌)乐妓张好好,又为她沦为“当垆”卖酒之女,而“洒尽满襟”清泪——这就是此诗的由来。

  风尘女子的沦落生涯,在开初往往表现为人生命运的惊人跃升。此诗开篇一节,正以浓笔重彩,追忆了张好好六年前初吐清韵、名声震座的美好一幕:“翠茁(zá,生长)凤生尾,丹叶莲含跗(花萼的基部)”——这位年方“十三”有余的歌女,当时身穿翠绿衣裙,袅袅婷婷,就像飘曳着鲜亮尾羽的凤鸟;那红扑扑的脸盘,更如一朵摇曳清波的红莲,含葩欲放。诗人安排她的出场非同一般,那是在一碧如染的赣江之畔、高倚入云的滕王阁中——正适合美妙歌韵的飞扬、回荡。为了这一次试唱,人们特为准备了铺张的“华筵”,高朋满座。而处于这一切中心的,便是张好好。

  此刻,她正如群星拱卫的新月,只在现身的刹那间,便把这“高阁”的“华筵”照亮了。为着表现张好好的惊人之美,诗人还不忘从旁追加一笔:“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主公,即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当时诗人正充当他的幕僚);“来踟蹰”,则化用《陌上桑》“使君从东来,五马立踟蹰”之意,描写沈传师在座中初睹张好好风姿的惊讶失态的情景,深得侧面烘托之妙。

  然后便是张好好的“试唱”,诗中描述她在“吴娃”的扶引下羞怯登场,低头不语地摆弄着长长的前襟;一双发鬟高下相宜,缕缕发辫才曳过短襦——寥寥数笔,画出了这位少女的无限柔美羞怯之态。令人不禁要怀疑如此小儿女家,竟有声震梁尘的妙喉。然而,“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当她像贞元(785-805)间名妓关盼盼那样乍一摔袖,席间便顿时响彻小凤凰一般清润圆美的歌鸣。这歌声嘹亮清丽,竟使伴奏的器乐都有难以为继之感,以至于琴弦快要迸散关钮、芦管即将为之破裂。而张好好的袅袅歌韵,却还压过“众音”,穿透高阁,直上云衢。白居易《琵琶行》表现商女奏乐之妙,全借助于连翩的比喻描摹;此诗则运用高度的夸张,从伴奏器乐的不胜竞逐中,反衬少女歌喉的清亮遏云,堪称别开蹊径。

  一位初登歌场的少女,一鸣惊人,赢得了观察使大人的青睐。她从此被编入乐籍,成了一位为官家卖唱的歌妓。未更人事的张好好,自然不懂得,这失去自由的乐妓生涯,对于她的一生意味着什么。她大约到是满心喜悦地以为,一扇富丽繁华的生活之门,已向她砰然打开——那伴着“主公”在彩霞满天的秋日,登上“龙沙”山(南昌城北)观浪,或是明月初上的夜晚,与幕僚们游宴“东湖”的生活,该有无限乐趣。最令诗人惊叹的,还是张好好那日愈变化的风韵:“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不知不觉中,这位少女已长成风姿殊绝的美人。当沈传师“旌旆”东下、调任宣歙观察使时,自然没忘记把她也“笙歌随舳舻”地载了去。于是每遇霜秋、暖春,宣城的谢朓楼,或城东的“句溪”,就有了张好好那清亮歌韵的飞扬。这就是诗之二节所描述的张好好那貌似快乐的乐妓生活——诗人当然明白,这种“身外(功业、名声)任尘土,樽前极欢娱”的“欢娱”,对于一位歌妓来说,终竟只是昙花一现,并不能长久。但他当时怎么也没预料,那悲惨命运之神的叩门,对张好好竟来得如此突然。而这一节之所以极力铺陈张好好美好欢乐的往昔,也正是为了在后文造成巨大的逆转,以反衬女主人公令人惊心的悲惨结局。

  这结局在开始依然带有喜剧色彩:“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聘之碧瑶佩载以紫云车(仙人所乘)”。

  那风度翩翩、长于“讽赋”的聘娶者,就是曾任“集仙殿”校理的沈传师。诗序称他“以双鬟(一千万钱)纳之”,可见颇花费了一笔钱财,故诗中以“碧瑶佩”、“紫云车”等夸张之语,将这出“纳妾”喜剧着力渲染了一番。张好好呢,大约以为终于有了一个归宿,生活拘检起来,正如传说中的天台仙女一般,关闭“洞门”,不再与往日熟知的幕僚交往。“洞闭水声远,月高蟾影孤”二句,叙女主人公为妾景象,虽语带诙谐,字里行间毕竟透露着一种孤清幽寂之感,它似乎暗示着,女主人公身为侍妾,生活过得其实并不如意。

  诗情的逆转,是数年后的一次意外相逢:“洛城重相见,绰绰为当垆”——当年那绰约风姿的张好好,才不过几年,竟已沦为卖酒东城的“当垆”之女。这令诗人十分震惊。奇特的是,当诗人揭开张好好生涯中最惨淡的一幕时,全不顾及读者急于了解沦落真相,反而转述起女主人公对诗人的关切询问来:“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此四句当作一气读,因为它们在表现女主人公的酸苦心境上,简直妙绝——与旧日朋友的相逢,竟是在如此尴尬的场合;张好好纵有千般痛楚,教她也无法向友人诉说。沉沦的羞惭,须得强加压制,最好的法子,便只有用这连串的问语来岔开了。深情的诗人不会不懂得这一点。纵有千种疑问,也不忍心再启齿相问。诗之结尾所展示的,正是诗人默然无语,在“凉风生座隅”的悲哀中,凝望着衰柳、斜阳,扑簌簌流下满襟的清泪——使得诗人落泪不止的,便是曾经以那样美好的歌喉,惊动“高阁”“华筵”,而后又出落得“玉质”、“绛唇”、“云步”“艳态”的张好好的不幸遭际;便是眼前这位年方十九,却已饱尝人间酸楚,终于沦为卖酒之女、名震一时的名妓。

  这首诗正以如此动人的描述,再现了张好好升浮沉沦的悲剧生涯,抒发了诗人对这类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苦难女子的深切同情。作为一首叙事诗,诗人把描述的重点,全放在回忆张好好昔日的美好风貌上;并用浓笔重彩,表现她生平最光彩照人的跃现。只是到了结尾处,才揭开她沦为酒家“当垆”女的悲惨结局。这在结构上似乎颇不平衡。然而,正是这种不平衡,便在读者心中,刻下了张好好最动人美丽的形象;从而对她的悲惨处境,激发起最深切的同情。

  解释二:孤灯残月伴闲愁,

  几度凄然几度秋;

  哪得哀情酬旧约,

  从今而后谢风流。

  这是杜牧的爱人张好好写给他的诗,诗里有爱,爱重含愁,愁中又透着决然。

  杜牧和湖州名妓张好好是在南昌沈传师的府上认识的。当时的的杜牧尚未成家,风流倜傥,而张好好美貌聪慧,琴棋书画皆通。参加宴会时两人经常见面,张好好倾慕杜牧的才情,杜牧爱上张好好的色艺双绝。他们湖中泛舟,执手落日,才子佳人,自是无限美好。本应该留下一段佳话,让人没想到的是,沈传师的弟弟也看上了张好好,很快纳她为妾。张好好作为沈传师家中的一名家妓,根本无力掌控自己的命运,杜牧亦官位低微,只好一认落花流水空余恨,就此互相别过。

  张好好出嫁时留下此诗,从此一入侯门。后杜牧在长安抑郁而死,张好好闻之悲痛欲绝,瞒了家人到长安祭拜,想起相爱与别离的万般凄楚,竟自尽于杜牧坟前。

  所以不是什么同情,是爱情诗篇。

西羌延国讨,白起佐军威。
西羌(qiāng)¹²³讨,白起佐军威。
译文:吐蕃将要受到我大唐帝国的征讨,您这白起将军的后代也为助军威奔赴战场。
注释:¹西羌:汉朝人对羌人的泛称,唐朝又概指吐蕃为西羌。²延:请,此意为招引。³国:唐王朝。⁴白起:战国时期名将,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这里借指白利。
剑决浮云气,弓弯明月辉。
剑决¹浮云气,弓弯明月辉。
译文:举起倚天长剑斩断浮在敌人阵地上的妖氛,拉满明月之弓,箭镞闪看凛烈的光芒。
注释:¹决:断。
马行边草绿,旌卷曙霜飞。
马行边草浮,旌(jīng)卷曙(shǔ)霜飞。
译文:战马驰骋在边塞的原野上,旌旗在霜晨中飘扬。
抗手凛相顾,寒风生铁衣。
抗手¹(lǐn)²相顾,寒风生铁衣³
译文:当将士们招手相看时,铠甲上已是结满了厚目的寒霜。
注释:¹抗手:举手拜别。²凛:凛然,敬畏之貌。³铁衣:铠甲。

  “西羌延国讨,白起佐军威”这两句运用铺叙的手法,描绘出一幅西羌叛乱招引大唐国征讨、白利将军奔赴战场助军威的景致。诗人通过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形势,烘托气氛,点明题旨,升华主题,富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剑决浮云气,弓弯明月辉”这两句以剑、弓显示白利威武的气势:挥动宝剑,使空中云气为之消散,弯弓如满月,似与天上的明月相映增辉。诗中“剑决”“弓弯”富有烘云托月之意,字里间处处充溢着豪气四溢、志兴翻飞的气度。侧面夸赞白起将军后代的白利将军武艺高强、万夫不挡之勇。

  “马行边草绿,旌卷曙霜飞”这两句是诗人对未来战场情景的描写:战马在边塞中驰骋、旌旗在寒霜中飞卷。诗人虽然没有把杀敌的情况加以叙述,但那种飘逸豪放的气度、扬眉剑出鞘的神情、鲜明生动的形象,都洋溢着李白的浪漫风采,寄托了李白的沉阔情怀。

  “抗手凛相顾,寒风生铁衣”描绘一幅将士们举手凛然拜别、寒霜照铁衣的离别图景。诗人将饯行离别和抒怀融为一体,情意深长而又志气干云。如果说伤别诉情诗是李白热爱人民的必然,那么饯行述怀诗则是李白兼济天下、富安万民理想之结果。

  云、风、雷、电,天、海、月、涛,是李白爱入诗的事物。凌、挥、飞、吼,奔、卷、横、啸是李白最爱入诗的动词。此诗借用“云”、“月”、“风”、“卷”、“飞”等有巨大气势的事物和表现大起大落的动词,使得诗意具有飞扬跋扈、迅猛阔大、不可一世的气势,易使读者产生激昂振奋的感觉。

  此诗借助驰骋想象的笔墨,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沙场剪影。着重描写友人到前线威武飒爽的风姿,祝颂之意即暗含其中,这样来写送别,生面别开。

参考资料:
1、 胡大浚主编.唐代边塞诗选注:甘肃教育出版社,1990.08:115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¹将战。大司马²固谏(jiàn)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hóng)³。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¹⁰,门官¹¹歼焉。
译文:楚军攻打宋国以援救郑国。宋襄公将要迎战,大司马公孙固劝阻说,“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不可,这样做是得不到宽恕的。”襄公不听。冬季,十一月初一日,宋襄公与楚国人在泓水边上作战。宋军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楚国人没有全部渡过泓水。子鱼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阵势,(子鱼)再次报告(宋襄公)。宋襄公说:“还不行。”(楚军)摆好阵势(宋军)才攻击楚军。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国君的卫士被杀绝了。
注释:¹宋公:宋襄公,名兹父。前638年,宋伐楚,楚救郑,这年冬天宋楚两军交战于泓。²大司马:掌管军政、军赋的官职,这里指公孙固。³泓:泓水,在今河南省柘(zhè这)城县西。⁴既:已经。⁵济:渡过。⁶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目夷,字子鱼。⁷告:报告。⁸陈:通“阵”,这里作动词,即摆好阵势。⁹败绩:大败。¹⁰股:大腿。¹¹门官:国君的卫士。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国人皆咎¹公。公曰:“君子不重(chóng)伤,不禽²二毛³。古之为军也,不以阻(ài)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qíng)之人,隘(ài)¹⁰而不列,天赞¹¹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gǒu)¹²,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¹³?明耻¹⁴教战¹⁵,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¹⁶,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¹⁷焉。三军¹⁸以利用¹⁹也,金鼓²⁰以声气²¹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chán)²²可也。”
译文:国人都责备宋襄公。襄公说:“君子不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古代用兵的道理,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我虽然是亡国者的后代,(也)不攻击没有排成阵势的敌人。”子鱼说:“主公不懂得作战。面对强大的敌人,(敌人)因地势险阻而未成阵势,这是上天帮助我们;阻碍并攻击他们,不也可以吗?还有什么害怕的呢?而且现在强大的,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大的人,能俘虏就抓回来,还管什么头发斑白的敌人?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来鼓舞战斗的勇气,教战士掌握战斗的方法,就是为了杀死敌人。(敌人)受伤却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杀伤他们?如果怜惜(他们,不愿)再去伤害受伤的敌人,不如一开始就不伤害他们;怜惜头发斑白的敌人,不如(对敌人)屈服。军队凭借有利的时机而行动,锣鼓用来鼓舞士兵的勇气。利用有利的时机,当(敌人)遇到险阻,(我们)可以进攻。声气充沛盛大,增强士兵的战斗意志,攻击未成列的敌人是可以的。”
注释:¹咎:怪罪,归罪,指责。重再次。²禽:通“擒”,俘虏。³二毛:头发斑白的人,指代老人。⁴阻:迫也。⁵隘:险也。⁶寡人:国君自称。⁷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⁸鼓:击鼓(进军)名词做动词。⁹勍敌:强敌,劲敌。勍:强而有力。¹⁰隘:这里作动词,处在险隘之地。¹¹赞:助。¹²胡耇:年纪很大的人。胡:年老。¹³何有于二毛:意思是还管什么头发花白的敌人。¹⁴明耻:使认识什么是耻辱。¹⁵教战:教授作战的技能。¹⁶爱重伤:怜悯受伤的敌人。¹⁷服:(对敌人)屈服。¹⁸三军:春秋时,诸侯大国有三军,即上军,中军,下军。这里泛指军队。¹⁹用:施用,这里指作战。²⁰金鼓:古时作战,击鼓进兵,鸣金收兵。金:金属响器。²¹声气:振作士气。²²儳: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在此篇文章中,体现了宋襄公是个目光短浅的君主。既然要讲仁慈,为何要与人为敌呢?既然为敌了,却偏又讲起仁慈来了。实在是前后矛盾。若要对敌人讲仁慈,必先得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方可讲得,否则不但受了伤,丢了性命便是连讲仁慈的本钱也丧失了啊。再不,就必须消敌于无形,我不为人人之敌,人人亦不以我为敌,那才是最大的仁慈!宋襄公对敌人的仁慈,也正是对自己的残忍,子鱼在此之间,倒显得很倒霉,辅佐了这样一个‘妇人之仁’的君主了,作者主要描绘的是一个迂腐,愚昧的君主。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
2、 程帆.古文观止鉴赏辞典: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
3、 杨振中.走进文言文: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
4、 朱庆.现代文品读·文言诗文点击: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
八月奔涛,千尺崔嵬,砉然欲惊。似灵妃顾笑,神鱼进舞;冯夷击鼓,白马来迎。伍相鸱夷,钱王羽箭,怒气强于十万兵。峥嵘甚,讶雪山中断,银汉西倾。
八月奔涛¹,千尺崔嵬(wéi)²,砉(xū)³欲惊。似灵妃顾笑,神鱼进舞;冯夷(yí)击鼓,白马来迎。伍相(chī),钱王羽箭,怒气强于十万兵。峥(zhēng)(róng)¹⁰甚,讶雪山中断,银汉¹¹西倾。
译文:八月的钱塘江浪涛奔腾,潮头千尺犹如高大的山峰,潮声砉然使人魄动心惊。浪涛中仿佛灵妃在看着我笑,神鱼一边飞舞,一边逐浪前行,那河伯冯夷擂响了大鼓,浪潮如素车白马前来相迎。伍员曾被装进鸱夷革浮在江上,钱王曾命人用羽箭射退潮头,那怨气,那怒气,强过十万兵。啊,多么高峻、雄伟的海潮啊,使人惊讶雪山在崩断,银河之水向西而倾!
注释:¹奔涛:浪涛奔腾。²崔嵬:山高峻貌。³砉然:皮骨相剥离之声。⁴灵妃:水中仙子。⁵神鱼进舞:《水经注》载:“汉宣帝幸万岁官,东济大河,而神鱼舞水。”⁶冯夷:古代传说中的江河之神。⁷白马来迎:形容潮水。⁸伍相:指伍子胥,春秋时楚人,后为吴相国。⁹鸱夷:是一种革囊。¹⁰峥嵘:高峻,雄伟。¹¹银汉:银河。
孤舟铁笛风清,待万里乘槎问客星。叹鲸鲵未翦,戈船满岸;蟾蜍正吐,歌管倾城。狎浪儿童,横江士女,笑指渔翁一叶轻。谁知道,是观潮枚叟,论水庄生。
孤舟铁笛¹风清,待万里乘槎(chá)问客星²。叹鲸(jīng)(ní)未翦(jiǎn)³,戈船满岸;蟾(chán)(chú)正吐,歌管倾城。狎(xiá)浪儿童,横江士女,笑指渔翁一叶轻。谁知道,是观潮枚叟(sǒu),论水庄生
译文:我回到孤舟在清风前吹响铁笛,多么想乘坐木筏,浮游万里,当个天河问话的客星。唉,可叹凶猛的鲸鲵尚未剪除。那可怕的战船排满了江岸,但海上明月正吐着光辉,歌声音乐声充满了杭州城。只见那些弄潮的儿童,还有乘画舫观潮的男女游客,都笑着以手指我,说我是乘坐一叶扁舟的渔翁。他们有谁能知道?我其实是观潮的枚乘,也是论水的庄生。
注释:¹铁笛:多指隐者或道士所用乐器。²万里乘槎问客星:槎,竹木筏子。³鲸鲵未翦:鲸和鲵,都是水族中的凶猛动物,能吞食小鱼之大鱼,古以喻凶恶之人。此指清征服者。翦,即剪,剪除的意思。⁴戈船:战船。⁵蟾蜍:即癞蛤蟆。传说嫦娥偷吃不死之药,背着丈夫飞升到月宫,化为蟾蛤。后以蟾蜍代称月亮。⁶狎浪儿童:即弄潮儿。⁷观潮枚臾:汉代枚乘在《七发》中,有广陵观潮的记叙。这里是作者自指。⁸论水庄生:庄生,即庄子,名周,战国时人,《庄子·秋水篇》中,有论水的文字。这里是作者自指。

  这是一首描写钱塘江大潮之词。

  上片写景。起首三句排空而来,落笔心惊。钱塘江之潮,以农历八月十五最为汹涌,浪高千尺,如高山峻岭,巨声砉然。下面连用四个传说,写潮水的起伏变化:当其舒缓时,如江中女神秋波蜿转,神鱼挥练,翩翩起舞;当其急骤时,巨响如似,潮头白浪如万马奔腾,怒潮那排山倒海之势胜于千军万马呐喊冲锋。“峥嵘甚”二句,又以雪山崩裂、银河倾泻夸张地描写了大潮的雄伟壮观。上片写潮有缓有急,纵横跌宕,使人得窥潮之全貌。写大潮之来动人心魄,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惊魂不定。有色有声、生动传神。

  下片抒情。“孤舟”二句,笔势骤缓,转而写情:潮落之后,只身一人乘舟按笛于月明风清之夜,优游于江海之上,也许还能乘槎而去,遥至天河,问津仙境。词人正驰骋想象,遨游太空,思绪又跌落于现实之中,眼前如鲸鲵般的恶人还未剪除,战船满岸,尚有狼烟,可叹人们已忘记了切肤之痛,开始歌舞升平、寻欢作乐。一方面讽刺南明小朝廷的荒淫误国,同时寄托了自己的故国之思,表现了他对时局的忧患意识和兴亡之感。最后以观潮之枚乘和论水之庄子自喻,剖露心迹。钱塘之潮正如他胸中之潮,时而汹涌澎湃,时而舒缓徐迂,正如他内心出世与入世这不可调和的矛盾,此起彼伏。在新朝与故国交替之时,像他这样的有识之士内心都充满痛苦与焦虑。本词作于他仕清之前,其情可知。结语沉郁婉致,发人深思。

  全词描景状物、雄浑壮伟,抒怀感事苍凉沉郁,用典自然贴切,全无斧斫痕迹,纵横捭阖,洒脱不羁。

qìnyuánchūn··guāncháo--wěi

yuèbēntāoqiānchǐcuīwéihuòránjīngshìlíngfēixiàoshénjìnféngbáiláiyíngxiāngchīqiánwángjiànqiángshíwànbīngzhēngróngshénxuěshānzhōngduànyínhàn西qīng

zhōutiěfēngqīngdàiwànchéngcháwènxīngtànjīngwèijiǎnchuánmǎnànchánchúzhèngguǎnqīngchéngxiálàngértónghéngjiāngshìxiàozhǐwēngqīngshuízhīdàoshìguāncháoméisǒulùnshuǐzhuāngsh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