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四塞五行淫,利欲颠狂蛊入心。黄帝不生岐伯死,祇今谁下顶门针。
乾坤四塞五行淫,利欲颠狂蛊入心。黄帝不生岐伯死,祇今谁下顶门针。

sòngtóng--mèngguì

gānkūnsāixíngyíndiānkuángxīnhuángshēngjīnshuíxiàdǐngménzhēn

何梦桂

何梦桂

淳安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咸淳元年,(公元一二六五年)进士,为太常博士,历监察御史官,大理寺卿。引疾去,筑室小酉源。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终于家。梦桂精于易,著有易衍及中庸,致用。 ▶ 484篇诗文

猜您喜欢
羽翼摧残日,郊园寂寞时。
羽翼(yì)(cuī)¹日,郊园²寂寞时。
译文:是鸟翅膀被摧残的日子,在郊外园林寂寞的时节。
注释:¹羽翼摧残:鸟儿的翅膀被折断。²郊园:城外的园林。
晓鸡惊树雪,寒鹜守冰池。
晓鸡¹惊树雪,寒鹜(wù)²守冰池。
译文:晨鸡因树上雪光而惊啼,鸭子在严寒中苦守冰池。
注释:¹晓鸡:报晓的鸡。²鹜:鸭子。
急景忽云暮,颓年浸已衰。
急景¹²云暮,颓(tuí)³(jìn)已衰。
译文:白天短促很快便到夜晚,垂暮之年身体渐已变衰。
注释:¹急景:同“短日”,急驰的日光。亦指急促的时光。²忽:一作“倏(shū)”,迅速。“云”字无义。³颓年:犹言衰老之年。⁴寖:渐渐。
如何匡国分,不与夙心期。
如何匡(kuāng)¹(fèn)²,不与夙(sù)³期。
译文:我本有匡救国家的职分,在不能与我的夙愿相期?
注释:¹匡国:匡正国家。²分:职分。³夙心:平素的心愿。
第一联,诗人概括自己一生受挫、晚年困顿的实况,点出幽居题意。李商隐入仕后到处受人猜忌排笮,甚至被诬为“诡薄无行”、“放利偷合”(《新唐书·文艺传》)、“为当途者所薄,名宦不进,坎终身。”(《旧唐书·文苑传》)大中六年(852年)作者四十岁时写给杜惊的《献相国京兆公启》,说:“若某者,幼常刻苦,长实流离。乡举三年,才沾下第;宦游十载,未过上农。”此时他感到身心交瘁,如羽翼摧铩之鸟,无力奋飞了;只能退守“郊园”(在郑州的家园),忍受这寂寞无聊、郁郁寡欢的晚景。实际上,他才四十六岁。

  第二联,以晓鸡和寒鹜自喻。诗意有两种解说。一、晓鸡(晨鸡)因树雪之光而惊鸣(误以为天明),喻不忘进取之心;以寒池之鸭表现自己不改操守(刘学锴等《李商隐诗选》)。二、鸡栖树上则有雪,鸭守池中则结冰,极写处境的寒苦(周振甫《李商隐选集》)。如能合此二解,辨其因果,可得其全:不忘进取报效,是因;终遭困顿寒苦,是果。晨鸡报天晓,喻进取;寒鹜守冰池,喻退处。两句诗极其形象地描绘出作者不谙世务、进退两难的处境,其中有哀怨,有酸楚,而且扣紧了诗题的“冬”字,即景抒情。李商隐极其擅长托物寓怀。他的咏物诗,如《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又如《流莺》:“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蝉之高栖悲鸣,莺之飘泊不定,可与此篇晓鸡寒鹜参照体味,从中想象作者的思想情怀与遭遇。

  第三联,照应诗题冬“暮”。“暮”字双关,所以第一句写时序,第二句写年岁。冬季日短,暮色很快来临;随着时光的流逝,自己也进入了衰颓的晚景。这是为下一联的抒愤寄慨蓄势的。人到晚年,“羽翼摧残”,不可能再有作为了。

  第四联,紧应上联,发出内心的呼喊:为什么平生匡国济世的抱负,不能与早年的心愿相合呢?这呼喊是愤慨的,因为商隐明明知道这个“为什么”。这呼喊同时又是凄凉感伤的,因为它毕竟出自一个性格不算坚强而又经历过太多打击的诗人。

  此诗和李商隐多数作品一样,感伤的情调笼罩全篇,从“羽翼摧残”到“急景”、“颓年”,尤其是晓鸡寒鹜的具体形象,都是如此。不过这首诗与李商隐很多作品多含脍炙人口的名句却有所不同,纪昀评之曰:“无句可摘,自然深至。”没有刻意锤炼和精心藻饰,没有运用作者本来擅长的组织故实的手法,也没有警策深微、使人猛省或沉思的寓意,所以无句可摘;但它能恰如其分地、真实具体地表达此时此地的感受与心情,读之动容,所以说自然深至。当然,它仍然谨守平仄格律,注意对偶工整(四联中有三联对偶),用词造句都力求避免粗疏随意,因此和某些标榜自然平淡而流为枯淡俚浅的作品不同。在李商隐集中,它别具一格,又包含着商隐固有的特质,包含着多样化中的某种统一性。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80-181
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
(xí)¹有苌(cháng)²,猗(ē)(nuó)³其枝,夭(yāo)之沃沃,乐之无知。
译文:低洼地上长猕猴桃,蔓长藤绕枝繁茂。鲜嫩润泽长势好,羡你无知不烦恼。
注释:¹隰:低湿的地方。²苌楚:蔓生植物,今称羊桃,又叫猕猴桃。³猗傩:同“婀娜”,茂盛而柔美的样子。⁴夭:少,此指苌楚处于茁壮成长时期。⁵沃沃:形容叶子润泽的样子。⁶乐:喜,这里有羡慕之意。⁷子:指苌楚。
隰有苌楚,猗傩其华,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家。
隰有苌楚,猗傩其华(huā)¹,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家²
译文:低洼地上长猕猴桃,蔓长藤绕花儿美。鲜嫩润泽长势好,羡你没有家拖累。
注释:¹华:同“花”。²无家:没有家庭。家,谓婚配。
隰有苌楚,猗傩其实,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室。
隰有苌楚,猗傩其实¹,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室²
译文:低洼地上长猕猴桃,果实累累挂蔓条。鲜嫩润泽长势好,羡你无家需关照。
注释:¹实:果实。²无室:没有家室拖累。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人自叹不如草木快乐。如果只着眼文本,就诗论诗,其内容并不复杂隐微,甚至可以说是较简明直露,诗中反复表达的,无非是羡慕羊桃生机盎然,无思虑、无室家之累,意明语晰,无可争议。至于诗人为何产生这一奇特的心理,则是见仁见智不一:或说是赋税苛重,或说是社会乱离,或说是遭遇悲惨,或说嗟老伤生,但谁也无法坐实其事。不过,从此诗企羡草木无知无室的内容观之,诗人必然有着重大的不幸,受着痛苦折磨,才会有“人不如草木”之感。

  全诗三章,每章二、四句各换一字,重复诉述着一个意思,这是其感念之深的反映。第一章从羊桃的枝条说起,羡慕其无知而又无忧之乐。首两句起兴,先从客观外物入笔,“隰有苌楚”即是说宽广的沼泽地带长满了羊桃呈现一片繁盛的景象。然后彼而此起,从羊桃而联系人的思想。人在乱离时期,受尽生活的折磨,感到生无乐趣,而看到羊桃的“猗傩其枝”,总不免产生羡慕之情。而羊桃似乎又有意挑逗,将枝条长得“夭之沃沃”,以炫耀其美丽,因为植物是见其乐美而不见其忧愁,而人在“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乐记》)的时候,就会深感其乐并“乐子之无知”。这是因为植物只有生长之灵魂而人却有理性之灵魂,两者所差异,形成如此的结果。

  第二章是从羊桃的花说起,羡慕其无家而无累之乐。花草无知,只是尽情开放,人生有情,不免受到家室之累。困而人见花草而羡其无拘无束,自是顺理成章之事。这章说“乐子之无家”,反而兴起人有家而不乐,与前章句式相同,只是“花”与”家”之别,其意思则更深入一层。面对羊桃花的欣欣向荣,自不殆而生羡意,其厌世思想,尤为深沉。那种“龙种自与常人殊”的特权思想,也随之一扫而净。

  第三章是从羊桃的果实说起,羡慕其无室而无忧之乐。“家”与“室”义同,此章是从前章的“家”而来,进一层说明“豺狼在邑龙在野”的时候,那些贵族子弟“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杜甫《哀王孙》),更是感到家室之累为苦。此章乐苌楚之无室,反兴人以有室而不乐,亦显示了亡国之音的沉痛至极。桧国失国,贵族反受家室之景,见羊桃兴盛而生悲愁,自是人之常情。植物没有感情,不为痛苦所困,没有家室之愁,实在是值得羡慕。这是无可奈何的想法,表现了贵族阶级在国破家亡之际的强烈不满与无限怨愤。

  此诗作者因为不能从忧患中解脱出来,便觉得草木的无知无觉,无家无室是值得羡慕的。在写法上,此诗是采用衬托对比,用羊桃“夭之沃沃”之乐,来衬人的无室无家之苦。诗人更不必说自家的痛苦,只是羡慕苌楚之乐,苦与乐同时对比,尤显苦者越苦,乐者越乐。诗人让自己的内心感受,用艺术外化寓深情于诗外,不说一句苦,而苦自深。凡苦之不可言者,自是苦已不堪,这是给人从诗外去体会的弦外音、言外旨与诗外味。诗中说的贵族亡国之愁,而受尽奴隶主贵族的压迫与剥削,生活倍受困苦的奴隶,其苦自不堪言,连一棵羊桃也不如。这也是从诗外所得的体会,把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揭露得更深刻,更显艺术的感染力量。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83-285
2、 金启华 等.诗经鉴赏辞典.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6:349-351

yǒuchángchǔ

míng xiānqín 

yǒuchángchǔ ēnuózhī yāozhī zhīzhī 
yǒuchángchǔ ēnuóhuā yāozhī zhījiā 
yǒuchángchǔ ēnuóshí yāozhī zhīshì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九天开出一成都¹,万户千门入画图。
译文:锦城成都如九天所开,万户千门像画图一样美丽。
注释:¹成都:天宝十五载(756年),改蜀郡为成都府。
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草树云山如锦(jǐn)绣,秦川¹得及此间无。
译文:此地的草树云山如同绵绣,长安的风光能比得上这里美丽吗?
注释:¹秦川:即秦岭以北、渭水流域的关中平原。此指长安一带。

shànghuáng西xúnnánjīngshíshǒu ·èr

bái tángdài 

jiǔtiānkāichūchéng wànqiānménhuà 
cǎoshùyúnshānjǐnxiù qínchuānjiān 
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
荒城¹自萧索²,万里山河空。
译文:荒凉的古城萧条冷落,极目远望,万里山河一片空旷寂寥。
注释:¹荒城:荒凉的古城。²萧索:萧条冷落;凄凉。
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
天高秋日迥(jiǒng)¹,嘹唳(lì)²闻归鸿³
译文:秋天,天高云淡,高远空旷,不时传来几声南归鸿雁的哀鸣。
注释:¹迥:远。²嘹唳:形容声音响亮凄清。³归鸿:归雁。诗文中多用以寄托归思。
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
寒塘¹映衰草²,高馆³落疏桐
译文:散发着凉气的池塘里倒映着枯败的杂草,高大的馆舍坐落在稀疏的梧桐树中。
注释:¹寒塘:寒冷的池塘。²衰草:枯草。³高馆:高大的馆舍。⁴疏桐:梧桐树间因为稀疏而落下的斑驳的影子。
临此岁方晏,顾景咏悲翁。
临此岁方晏¹,顾景(yǐng)²咏悲翁³
译文:正当这一年将尽的时节,只能自古其影高咏一曲《思悲翁》。
注释:¹岁方晏:一年将尽的时候。晏:晚。²顾景:即顾影。自顾其影。有自矜、自负之意。³悲翁:古曲名。《思悲翁》的省称。
故人不可见,寂寞平陵东。
故人¹不可见,寂寞平陵²东。
译文:老朋友已经难以见到了,只能寂寞地独处平陵之东。
注释:¹故人:旧交;老友。²平陵:一作“平林”,地名,在襄阳之西。此指韦陟任职之地。

  此诗描绘了边塞孤城衰败、萧条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惆怅、悲凉之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思念之情。

  “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开门见山,直接描写边塞孤城的萧条衰败。一座非常荒凉,被人荒废的池城,随着岁月的侵蚀,更添了些岁月斑驳的痕迹,越发地衰败,荒凉。极目望去,万里河山只一片空旷寂寥,这空不只是空间的空虚,也是回首后,戍守边疆,保家卫国之事业付诸东流的空。这一联中,一“自”一“空”,如神来之笔,画龙点睛。自,表现了城池荒废,自身自灭,无人管辖的悲凉。或许当年无数英雄为戍守家园在此叱咤风云,而如今,那雄伟壮阔已消失殆尽,只杂草丛生,一片衰飒。空,亦是沉重的悲凉,这广阔的边城曾经何等的壮阔,何等地雄伟,如今,“浪花淘尽英雄”,英雄事业转头空。无尽的苍凉,无尽的悲壮,尽在这“自”与“空”中。后来杜甫《蜀相》诗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也用了“自”与“空”,应为受此诗启发。

  “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落笔于高空。秋气肃杀,高远阔大的边城景象,只孤城一座,“天高秋日迥”,是古老的苍凉。满目疮痍,抑制不住满心悲愁。忽城外几点孤雁,凄厉的鸣叫传入耳际,那是寻找同伴的哀鸣,是跋涉在故乡途中悲苦的呼叫,撕心裂肺,揪人心肠。鸿雁尤可展翅飞翔,而自身呢,便怕要陷身此荒凉之地了,不禁自问何时能归乡。内心的愁绪与阴影不禁又增添了一层。

  “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诗人从身边的细节着眼。城池的荒废,秋日的高迥,欲躲避了这满眼的肃杀的景象,可眼前池塘凛冽的水,岸边衰败的草,驿馆外稀疏枯干的梧桐,处处如此,又能够向何处逃呢。而现在恰是年终之际,归乡也不得,既然躲不过,那就直面这肃杀之景,高咏一曲《思悲翁》。古人杜康以解忧,今诗人咏歌以遣怀。孰不知,“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临此岁方晏,顾景咏悲翁。”诗人故作刚强,似勉强还能控制住内心无限的惆怅、悲凉。

  “故人不可见,寂寞平陵东。”忽念及自己在这偏远的边塞荒城上,竟无一好友相伴,一时所有的情感如开闸之水,奔涌汹涌出来,再也难以控制了。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但那难以遣怀的悲愁,却久久不散。

  纵观全诗,首句概写,第二联亦从大处落笔,而第三联则从身边细节入手,由远及近,层层递进。且精炼简洁地描绘出边塞荒凉之景,借悲景诉悲情。至结尾两联,则环顾自身,直抒胸臆,情感的深度再往推一层。全诗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层层递进,语言精炼简洁,借悲景诉悲情,最后直抒胸臆,读来荡气回肠。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75-76

fèngwéitàishǒuzhì--wángwéi

huāngchéngxiāosuǒwànshānkōng

tiāngāoqiūjiǒngliáowénguī鸿hóng

hántángyìngshuāicǎogāoguǎnluòshūtóng

línsuìfāngyànjǐngyǒngbēiwēng

rénjiànpínglíngdōng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kuǎ)¹分裂力谁任。
译文:国家的每一寸土地我们都把它当成一寸黄金般去珍惜,如今被列强瓜分,谁才能担当起救国于危难的重任?
注释:梁任父:即指梁启超,梁启超号任公,父是诗人对梁的尊称,旧时“父”字是加在男子名号后面的美称。同年:旧时科举制度中,同一榜考中的人叫同年。¹侉离:这里是分割的意思。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杜鹃¹再拜忧天泪,精卫²无穷填海心。
译文:我便如杜鹃一样呼唤祖国东山再起,要学习精卫填海的精神,不把东海填平誓不罢休。
注释:¹杜鹃:传说中古代蜀国的国王望帝所化。望帝把帝位传给丛帝,丛帝后来有点腐化堕落,望帝便和民众一起前去劝说丛帝,丛帝以为望帝回来夺取皇位,就紧闭城门,望帝没有办法,但他誓死也要劝丛帝回头,最后化成一只杜鹃进入城里,对着丛帝苦苦哀哀的叫,直到啼出血来死去为止。²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古代皇帝炎帝的女儿溺死在东海里,化为精卫鸟,经常衔石投入东海,要想把大海填平。

  《赠梁任父同年》这首诗是1896年黄遵宪邀请梁启超到上海办《时务报》时写给梁的一首诗。诗中表现了作者为国献身,变法图存的坚强决心和对梁启超的热切希望。

  诗题中梁任父即指梁启超,梁启超号任公,父是作者对梁的尊称,旧时“父”字是加在男子名号后面的美称。“同年”,旧时科举制度中,同一榜考中的人叫同年。

  首句“寸寸河山寸寸金”作者起笔便饱含深情的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蕴涵着对大好河山的珍爱之情。如果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我们又会体会出作者内心的几多痛楚,这么好的河山却被列强瓜分殆尽,此种局面又怎不让人扼腕叹息,痛恨。

  次句“侉离分裂力谁任”侉(kuǎ)离,这里是分割的意思,意指当时中国被列强瓜分的现实,面对着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受灾受难的国家,作者不禁仰天长问:什么人才能担当起救国于危难之中的重任。一片爱国激情溢于言表。

  第三句“杜鹃再拜忧天泪”杜鹃,传说中古代蜀国的国王望帝所化。望帝把帝位传给丛帝,丛帝后来有点腐化堕落,望帝便和民众一起前去劝说丛帝,丛帝以为望帝回来夺取皇位,就紧闭城门,望帝没有办法,但他誓死也要劝丛帝回头,最后化成一只杜鹃进入城里,对着丛帝苦苦哀哀的叫,直到啼出血来死去为止。丛帝也因此受到感动,变成了一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据传说望帝始终在叫着这样的话“民为贵,民为贵”。这里是作者自比,表达了深切的忧国之情,表达了作者愿意为国家像杜鹃一样啼叫哀求,呼唤着国家栋梁之材,共同为国家出力。再拜,古代的一种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隆重,此处体现的是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最后一句“精卫无穷填海心”精卫,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本是炎帝的女儿,因游东海淹死在那里,灵魂便化为精卫鸟,不停的衔来西山之木石,誓把东海填平。后来用精卫填海这个典故作为力量虽然微弱,斗志却极坚强的象征。这句诗歌借精卫填海典故表达了自己,──同时也勉励梁氏──要像精卫那样,为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坚定决心。

  诵读此诗,觉字字含情,句句蕴泪,作者那一腔忧国报国之情,跃然纸上。其殷殷之心,皇天可鉴。

zèngliángrèntóngnián

huángzūnxiàn qīngdài 

cùncùnshāncùncùnjīn kuǎfēnlièshuírèn 
juānzàibàiyōutiānlěi jīngwèiqióngtiánhǎix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