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高,高嶙峋,千年孕此大圣人。圣人一去圣泽新,云礽玉树何振振。
尼山高,高嶙峋,千年孕此大圣人。圣人一去圣泽新,云礽玉树何振振。
公伯先生号贤者,韦布不沾京洛尘。生时分值祖庭桧,荏苒于今六十春,苍髯势欲凌秋旻。
公伯先生号贤者,韦布不沾京洛尘。生时分值祖庭桧,荏苒于今六十春,苍髯势欲凌秋旻。
朔风吹地才一日,先生笑坐开芳辰。戏綵儿孙行绕身,携壶陆续来亲宾。
朔风吹地才一日,先生笑坐开芳辰。戏綵儿孙行绕身,携壶陆续来亲宾。
崧高一纸驰献寿,知有内翰联佳姻。新诗在眼酒入唇,先生陶然岸乌巾。
崧高一纸驰献寿,知有内翰联佳姻。新诗在眼酒入唇,先生陶然岸乌巾。
家山乔木色不改,百岁愿作无怀民。
家山乔木色不改,百岁愿作无怀民。
程敏政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11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é),鹅,鹅,曲项(xiàng)¹向天歌²
译文:“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注释:¹曲项:弯着脖子。²歌:长鸣。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白毛浮(fú)绿水,红掌拨(bō)¹清波。
译文:白色的身体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注释:¹拨:划动。

  《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yǒngé

luòbīnwáng tángdài 

é é é xiàngxiàngtiān 
báimáo绿shuǐ hóngzhǎngqīng 
自古高楼伤客情,更堪万里望吴京。
自古高楼伤客情,更堪(kān)万里望吴京。
译文:自古以来来客登上高楼都会引发伤情,更不要说穿过万里遥望京城。
注释:剑南西川:唐藩镇名,治所在今成都市,后常为军阀割据。陆游曾应宣抚使王炎之邀,进川一年,投身军旅;很快奉朝廷之诏,入蜀为地方官,与诗人范成大诗酒唱和,辑有《剑南诗稿》。
故人不见暮云合,客子欲归春水生。
故人不见暮云合,客子欲归春水生。
译文:故人看不见傍晚的云雾缭绕,远在他乡的游子思归之情就像春水涨潮。
瘴疠连年须药石,退藏无地著柴荆。
(zhàng)(lì)¹连年须药石,退藏无地著柴荆²
译文:我体弱多病年年都要靠药来维持,生活环境恶劣只能在“柴荆”中维持生计。
注释:¹瘴疠:山川湿热蒸郁之气,人中之辄病。内病为瘴,外病为疠。《南史》:“寄命瘴疠之地。”²柴荆:用柴荆做的简陋门户。
诸公勉书平戎策,投老深思看太平。
诸公勉书平戎策,投老¹深思看太平。
译文:希望各位臣子努力为恢复中原建言献策,我年岁已高,却深切渴望太平。
注释:¹投老:垂老,临老。

  首联“自古高楼伤客情,更堪万里望吴京。”两句诗记叙登楼伤情,交代了作者的身份与处境,奠定全诗的悲凉感情基调。“吴京”一词运用了借代的手法,明写眺望古都南京,实则表达了对于南宋朝廷的牵挂与担忧。

  颔联“故人不见暮云合,客子欲归春水生。”两句诗将“故人不见”的惆怅之情和“暮云合”的景象融为一体,游子思归和春水涨潮相融;一个“合”字,将傍晚时分晓雾将歇的景象生动描绘出来;一个“生”字,精准展现了春天冰消雪融,江河水涨的画面,工于炼字。

  颈联“瘴疠连年须药石,退藏无地著柴荆。”两句诗叙述诗人的体弱多病、所处地理环境恶劣、生活困窘潦倒,只得在“柴荆”中勉强维持生计,叙事中渗透着感伤和无奈。

  尾联“诸公勉书平戎策,投老深思看太平。”中诗人请“诸公”努力为恢复中原建言献策,同时表达了年岁已高的自己渴望太平的愿望,抒发了作者的一片忠贞的爱国豪情。

  综上,作为一位爱国主义诗人,陆游表达了对于南宋朝廷风雨飘摇的担忧,更多地希望朝廷能够尽早收复失地,以及对于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和向往。

 

dēngjiànnán西chuānméngǎn怀huái--yóu

gāolóushāngqínggèngkānwànwàngjīng

rénjiànyúnziguīchūnshuǐshēng

zhàngliánniányàoshí退tuìcángzhecháijīng

zhūgōngmiǎnshūpíngróngtóulǎoshēnkàntàipíng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译文:春天有百花争艳,而秋天有圆月。夏天有凉风习习,而冬天有白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若无¹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译文:如果心中没有忧愁的闲事需要去烦恼,一年四季都是人间的好时节。
注释:¹若无:如果没有。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罗浮山¹下四时春,卢橘²杨梅次第新。
译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
注释:¹罗浮山:在广东博罗、增城、龙门三县交界处,长达百余公里,峰峦四百多,风景秀丽,为岭南名山。²卢橘:橘的一种,因其色黑,故名(卢:黑色)。但在东坡诗中指枇杷。《冷斋夜话》 卷一载:“东坡诗:‘客来茶罢无所有,卢橘杨梅尚带酸。’张嘉甫曰:‘卢橘何种果类? ’答曰:‘枇杷是也。’”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不辞 一作:不妨)
日啖(dàn)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¹人。(不辞 一作:不妨)
译文: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注释:¹岭南:古代被称为南蛮之地,中原人士闻之生畏,不愿到广东来。此句有三个版本。本诗为“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全集》:“不妨长作岭南人。”、《锦绣中华历代诗词选》:“总教长作岭南人”

  从“荔枝诗”看东坡先生的岭南心境。

  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

  绍圣二年四月十一日,苏轼在惠州第一次吃荔枝,作有《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一诗,对荔枝极尽赞美之能事:“……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自此以后,苏轼还多次在诗文中表现了他对荔枝的喜爱之情。例如,《新年五首》:“荔子几时熟,花头今已繁。”《赠昙秀》:“留师笋蕨不足道,怅望荔枝何时丹。”《〈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引》:“有父老年八十五,指(荔枝)以告余曰:‘及是可食,公能携酒来游乎?’意欣然许之。”《和陶归园田居》其五:“愿同荔枝社,长作鸡黍局。”《食荔枝二首》其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二句最为脍炙人口,解诗者多以为东坡先生在此赞美岭南风物,从而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其实这是东坡先生满腹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赞歌。

  不错,从一些现象上看起来,苏轼在岭南时的心情与初贬黄州时相比,确实显得更加平静,不见了“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失意与苦闷。《宋史》本传说苏轼在惠州“居三年,泊然无所蒂介,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贬为琼州别驾后,居在“非人所居”的地方,“初僦官屋以居,有司犹谓不可。轼遂买地筑室,儋人运甓畚土以助之。独与幼子过处,著书以为乐,时时从其父老游,若将终身。”苏辙《东坡先生和陶诗引》介绍: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苏东坡在岭南时,除了关心自然风光和民情风俗以外,还与出家人交往频繁,诗文中就留有很多与僧人唱和的作品。这一定程度上确实表现了避世意识。

  我们实在无法相信苏东坡这样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仁人志士会避世遁俗。有一件事实很能说明这个有趣的问题。

  晚年的苏东坡似乎很喜欢陶渊明,不厌其烦地和陶渊明的诗,并把和陶的诗专门编为一集。苏东坡和陶渊明诗以居岭南时为最多。从绍圣二年正月在惠州贬所到元符三年八月迁舒州团练副使,徙永州安置,在短短的五年零八个月里,和陶诗凡四十四次一百余首。东坡先生还自述其和陶用意:“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见苏辙《东坡先生和陶诗引》)这仿佛在告世人:苏东坡从此绝意仕途,欲效陶渊明归隐园田,长作岭南人了。

  有意思的是,东坡先生那位心迹相通的老弟却对东坡自述的和陶诗用意提出了疑问,他在《东坡先生和陶诗引》一文中说:“嗟乎,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清人纪昀也以为苏轼“敛才就陶,亦时时自露本色”。

  苏辙不信其兄会真心归隐,几百年后纪昀的看法也一样。他们的看法可以在苏东坡和陶诗中可以得到印证。《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十一曰:“诏书宽积欠,父老颜色好。再拜贺吾君,获此不贪宝。”其十八曰:“芜城阅兴废,雷塘几开塞。明年起华堂,置酒吊亡国。”其二十曰:“当时刘项罢,四海疮痍新。三杯洗战国,一斗消强秦。”《和陶咏三良》有:“杀身固有道,大节要不亏。君为社稷死,我则同其归。”这都可以看出苏轼恬淡的外表掩饰不了牵挂国运民生的忧患情怀。

  这种忧患情怀在《荔枝叹》一诗中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他首先借汉唐故实抨击统治阶级只顾自己享乐而不关民生疾苦的丑恶本质:“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千年以后,我们尤可想见苏学士老泪纵横,祈求上苍:“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曾经想避世遁俗,又因恋恋不忘国运民生终于没能做到归隐山林。在岭南时,东坡先生的内心正处于这种出世与入世两难的心境之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正是这种两难心境的形象描述。

huìzhōujué

shì sòngdài 

luóshānxiàshíchūn yángméixīn 
dànzhīsānbǎi chángzuòlǐngnánrén  zuò fáng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惜取 一作:须取)
劝君莫惜金缕(lǚ)¹,劝君惜²取少年时。(惜取 一作:须取)
译文:我劝你不要太注重追求功名利禄,要珍惜少年求学的最好时期。
注释:¹金缕衣:缀有金线的衣服,比喻荣华富贵。²惜:珍惜。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花开 一作:有花)
花开堪(kān)¹折直须²折,莫待³无花空折枝。(花开 一作:有花)
译文:花开可以折取的时候就要尽管去折,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注释:¹堪:可以,能够。²直须:尽管。直:直接,爽快。³莫待:不要等到。

  这首诗的含意非常通俗易懂,可以用“珍惜时光”这个词来概括。这原是一种每个人都懂的道理。可是,它使 读者感到愿望单纯而强烈,使 人感到无比的震撼,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全诗每一句似乎都在反复强调“莫负好时光”,而每句又都有些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啰唆,回环不快不慢,形成优美的轻盈旋律。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句式相同,都以“劝君”开始,“惜”字也出现了两次,这是二句重复的因素。但第一句说的是“劝君莫惜”,第二句说的是“劝君须惜”,“莫”与“须”的意思是相反的,这就是重复中的一些变化,但是主要意思是不变的。“金缕衣”是非常贵重的衣物,却“劝君莫惜”,说明世间还 有比它更为珍贵的东西,这就是“劝君须惜”的“少年时”了。为什么这么说呢?诗句未直说,那本是不言自明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然而青春是非常宝贵的,一旦逝去是再也回不来的。一再“劝君”,用规劝的语气,情真意切,有很浓厚的歌味和娓娓道来的神韵。两句一个否定,一个肯定,否定前者是为了肯定后者,似分实合,虚实相生,形成了诗中第一次反复和咏叹,旋律和节奏轻盈舒缓。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则构成第二次反复和咏叹,单就诗意看,与一、二句差不多,还是“莫负好时光”那个意思。这样,除了句与句之间的反复,又有上联与下联之间的较大的回旋反复。但两联表现手法就不一样,上联直抒胸臆,是赋法;下联却用了譬喻方式,是比义。于是重复中仍有变化。三、四没有一、二那样整饬的句式,但意义上彼此是对称得铢两悉称的。上句说“有花”应怎样,下句说“无花”会怎样;上句说“须”怎样,下句说“莫”怎样,也有肯定否定的对立。二句意义又紧紧关联:“有花堪折直须折”是从正面说“行乐须及春”意,“莫待无花空折枝”是从反面说“行乐须及春”意,似分实合,反复倾诉同一情愫,是“劝君”的继续,但语调节奏由徐缓变得峻急、热烈。“堪折——直须折”这句中节奏短促,力度极强,“直须”比前面的“须”更加强调。这是对青春与欢爱的放胆歌唱。这里的热情奔放,不但真率、大胆,而且形象、优美。“花”字两见,“折”字竟三见;“须——莫”云云与上联“莫——须”云云,又自然构成回文式的复叠美。这一系列天然工妙的字与字的反复、句与句的反复、联与联的反复,使诗句琅琅上口,语语可歌。除了形式美,其情绪由徐缓的回环到热烈的动荡,又构成此诗内在的韵律,诵读起来就更使人感到回肠荡气了。

  此诗另一显著特色在于修辞上的别致新颖。一般情况下,旧诗中比兴手法往往合一,用在诗的发端; 而绝句往往先景语后情语。此诗一反惯例,它赋中有兴,先赋后比,先情语后景语,殊属别致。“劝君莫惜金缕衣”一句是赋 ,而以物起情,又有兴的作用。诗的下联是比喻,也是对上句“须惜少年时”诗意的继续生发。不用“人生几何 ”式直截的感慨,用花来比少年好时光,用折花来比莫负大好青春,既形象又优美,创造出一个意象世界。

  这就是艺术的表现,形象思维。错过青春便会导致无穷悔恨,这种意思,此诗本来可以用但却没有用“老大徒伤悲”一类成语来表达,而紧紧朝着折花的比喻向前走,继而造出“无花空折枝”这样闻所未闻的奇语。没有沾一个悔字恨字,而“空折枝”三字却耐人寻味,富有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90-1391
2、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327

jīn

qiūniáng tángdài 

quànjūnjīn quànjūnshàoniánshí  (zuò  )
huākāikānzhézhízhé dàihuākōngzhézhī  (huākāizuò yǒuhuā )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