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潢玉树溥华滋,水晶宫小春迟迟。
沤波桂楫浮轻漪,桃笙豹枕罗香帏。
蜀琴啼凤弹吴丝,翠华渺渺膻尘飞。
铜仙泪泣风凄凄,瑶阶土蚀秋虫悲。
蝉衫宝榼双蟠螭,玉堂归老江南时。
天潢玉树溥华滋,水晶宫小春迟迟。
沤波桂楫浮轻漪,桃笙豹枕罗香帏。
蜀琴啼凤弹吴丝,翠华渺渺膻尘飞。
铜仙泪泣风凄凄,瑶阶土蚀秋虫悲。
蝉衫宝榼双蟠螭,玉堂归老江南时。
魏骥

魏骥

(1374—1471)明浙江萧山人,字仲房,号南斋。永乐三年举人,次年进士副榜。授松江训导。召修《永乐大典》。擢南京太常寺少卿。正统间官至南京吏部尚书。景泰元年致仕。卒谥文靖。能诗文,有《南斋摘稿》。 ▶ 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海内兵方起,离筵泪易垂。
海内兵方起¹,离筵(yán)泪易垂。
译文:四海布满战尘兵戈正起,在这令人感伤的离别宴会上,更加容易清泪淋漓。
注释:¹“海内”句:公元960年,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王朝后,先后用兵攻破荆南、后蜀、南汉等,南唐亦已朝不虑夕。
怜君负米去,惜此落花时。
¹君负米²去,惜此落花时。
译文:我敬爱你不顾辛劳去侍奉双亲,还要叹息落花时节送你北去。
注释:¹怜:即爱。²负米:以“负米”作为孝养父母的故实。
想忆看来信,相宽指后期。
想忆¹看来信²,相宽指后期³
译文:想念时只有看看寄来的书信,可以宽慰的是毕竟会有重逢日期。
注释:¹想忆:指别后思念。²看来信:一作“望来信”。³后期:指后会之期。
殷勤手中柳,此是向南枝。
(yīn)¹手中柳,此是向南枝。
译文:我情意殷勤折柳相赠,你须记取这是向南之枝呀。
注释:¹殷勤:情意恳切。

  这是一首送别诗。生离死别,是人生痛苦事。因此,送别之诗大多消沉凄苦,字句显得沉闷。唐初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摆脱了这种传统的写法,成为送别诗中的名篇,徐铉的这首送别诗,虽不及王勃诗那样有名,但也别开生面,有其独到之处。

  诗的首联扣题,写送别,先写送别时的形势。当时南唐偏安江南,其他地区正战乱不绝。朋友相别,离愁别绪,本来就够凄苦的了,又值兵乱不绝,更令人焦心。这“海内兵方起”一句,包含甚富,突出了感离伤别的浓重气氛,带出下句“泪易垂”之意。

  颔联归结到王四十五身上,并抒发了诗人的惜别之情。“负米”事见《孔子家语·致思》,王四十三离开相对安定的地区,不辞艰险,回家尽孝。下句作一转折:“当此落英缤纷之时,我们二人正应把臂同行,赏花饮酒,你要回家尽孝,我只得在此送别,只可惜辜负了春光。”“无可奈何花落去”,惜别之情更见凄婉。送别的气氛,与王四十五的情谊,至此已抒写得淋漓尽致了。于是颈联语气一转,由伤离而劝慰。诗人另有一首《七夕应令》诗说:“斗柄易倾离恨促,河流不尽后期长”。“后期”亦同此义。这句是说,一别之后,可以鱼雁往来,相互宽慰,终还有相逢之日。末联“折柳”相赠,则是古代朋友相别时的习惯,以后就成了送别的代称。《三辅黄图·桥》即记“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唐代权德舆《送陆太祝》诗亦有“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之句。这一联是说:我情意殷勤,折柳相赠,君须记取,这是向南之枝。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东都江都在江北,江宁则在江南,友人虽北去,然而思念朋友之时,必定会翘首南望的,所似特地说“此是向南枝”。这样,末联以折柳相赠,慰藉友人,归结全诗。

  此诗表达了朋友间的真挚情意,抒写了离别时的缠绵情思,但伤别之中有劝慰,并不一味消沉。诗的语言也平易朴实,颇能感人。在送别诗中,是一首上乘之作。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

sòngwángshíguīdōngdōu--xuàn

hǎinèibīngfāngyánlèichuí

liánjūnluòhuāshí

xiǎngkànláixìnxiāngkuānzhǐhòu

yīnqínshǒuzhōngliǔshìxiàngnánzhī

笑艳秋莲生绿浦。红脸青腰,旧识凌波女。照影弄妆娇欲语。西风岂是繁花主。
笑艳秋莲生绿浦。红脸青腰¹,旧识凌波女。照影弄妆娇欲语。西风岂是繁花主。
注释:¹红脸青腰:写荷的红花绿茎。
可恨良辰天不与。才过斜阳,又是黄昏雨。朝落暮开空自许。竟无人解知心苦。
可恨良辰天不与。才过斜阳,又是黄昏雨。朝落暮开空自许¹。竟无人解知心苦。
注释:¹自许:自我期许。
这是一首描写秋莲的词。可能寓含着某种寄托,比如说怀念那位名叫“莲”的歌女什么的,也可能没什么寓意,只是描写秋天的莲花。我们不能穿凿附会,根据“文本”所提供的内容进行分析,是最妥当的。上片的描写,是把莲花比作了少女,以笑脸以花朵,以腰肢比茎干,以“照影弄妆”比喻莲花的迎风临水。这样描写,既有形,更有神,把莲花写活了。总的说,是以花比人、以人喻花,但怎么比喻,落实到具体的词章上,则有一番切入展开、承接转换的手段,更能体现作者的艺术匠心。头一句是从红花和绿叶切入,“笑艳秋莲生绿浦”,“笑”写花之神情,“艳”写花之色泽,“绿浦”则将荷叶铺满了池塘。接着展开描写,“红脸青腰”,好像是把一株莲花叠印在了一位少女的身上,红花是她的脸,青梗是她的腰,美艳婀娜的形象立即展现出来。花与人的结合,很自然地引向了凌波仙子、荷花仙子之类的联想,故而说“旧识凌波女”,把这种联想的范围沿着“旧识”所指示的时间轨道更进一步地拓展开来。写到“弄妆娇欲语”,已是神情毕见呼之欲出了,而作者的笔锋陡然一转,落到了“西风岂是繁花主”一句上。“西风”二字与首句的“秋莲”相呼应,亦属点题,而繁华无主则是感叹秋莲之终将凋谢。

diéliànhuā ·xiàoyànqiūliánshēng绿

yàndào sòngdài 

xiàoyànqiūliánshēng绿 hóngliǎnqīngyāo jiùshílíng zhàoyǐngnòngzhuāngjiāo 西fēngshìfánhuāzhù 
hènliángchéntiān cáiguòxiéyáng yòushìhuánghūn zhāoluòkāikōng jìngrénjiězhīxīn 
岩岩梁山,积石峨峨。远属荆衡,近缀岷嶓。南通邛僰,北达褒斜。狭过彭碣,高逾嵩华。
岩岩¹梁山²,积石峨(é)³。远属(zhǔ)(jīng),近缀(zhuì)(mín)(bō)。南通邛(qióng)(bó),北达褒斜。狭过彭碣(jié),高逾嵩(sōng)¹⁰
译文:那远远的梁山,堆积着高高的石块。向远处可以连接到荆山、衡山,近处缀连着岷山、嶓冢山。向南可以通到邛僰之地,向北可以达到褒斜道。(这个地方)比彭门都狭窄,比嵩山、华山都要高。
注释:¹岩岩:高耸的样子。²梁山:指梁州(治今陕西汉中)境内的山。³峨峨:高高的样子。⁴属:连接。⁵荆衡:指荆山(位于今湖北省南漳县境)与衡山(位于今湖南省衡阳市境),代指两湖地区。⁶岷嶓:指岷山(位于今四川省西北部)与嶓冢山(位于今甘肃省天水市与甘肃省礼县之间)。⁷邛僰:邛,古国名,位于今四川省邛崃市一带;僰,本为西南少数民族名,后引为地名,大致位于今四川省宜宾市一带。⁸褒斜:指褒斜道,位于今陕西省秦岭山区,南起褒谷口(今陕西省褒城县附近),北至斜谷口(今陕西省眉县斜峪关口)。⁹彭碣:约位于今四川省都江堰市一带。¹⁰嵩华:指嵩山(位于今河南省登封市境)与华山(位于今陕西省华阴县境)。
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曰剑阁,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世浊则逆,道清斯顺。闭由往汉,开自有晋。
惟蜀之门,作固¹作镇²。是曰剑阁,壁立千仞³。穷地之险,极路之峻。世浊则逆,道清斯顺。闭由往汉,开自有晋。
译文:这就是蜀地的门户啊,坚固又作为此地的主山。这个地方就叫做剑阁,悬崖有千仞之高。地形已险到了极端,道路也高峻到了极端。天下混乱它就叛逆,天下太平它就归顺。(它)从已经过去了的汉朝开始关闭,到了晋朝才重新开放。
注释:¹固:坚固的地方。²镇:一方主山。³仞:长度单位,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⁴有:用作朝代名前,无实意。
秦得百二,并吞诸侯。齐得十二,田生献筹。矧兹狭隘,土之外区。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
昔在武侯¹,中流而喜。山河之固,见屈吴起²。兴实在德,险亦难恃。洞庭³孟门,二国不祀。自古迄(qì)今,天命匪易。凭阻作昏,鲜不败绩。公孙既灭,刘氏(xián)。覆车之轨,无或重迹。勒¹⁰铭山阿¹¹,敢告梁益¹²。 
译文:当年魏武侯泛舟游于西河,赞叹河山险固而喜形于色,被吴起批评。国家的兴盛实际上在于德行,(无德的话,)险地也难稳据。那据有洞庭的楚国和据有孟门的晋国,早已没有后人祭祀。从古至今,上天的规律是不会改变的。凭着险阻昏庸地统治,很少有不败的。公孙述已经被灭,刘家也已投降。这些已倾覆的车子的轨迹,是不可以再行走的。(我今天)把这篇铭刻在这山凹处,就是为了告诫四川的老百姓的。
注释:¹武侯:指魏武侯(?—前370年):姬姓,魏氏,名击。战国初期魏国国君与中原霸主。魏文侯之子,前395年—前370年在位。²吴起:是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改革家。³洞庭:湖名,位于今湖南省北部,此处代指楚国。⁴孟门:位于今山西省柳林县,代指晋国。⁵阻:险阻。⁶昏:昏暗的统治。⁷公孙:指公孙述。公孙述(?-36) ,字子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人。⁸刘氏:指蜀汉政权。⁹衔璧:指诸侯投降。¹⁰勒:刻。¹¹山阿:山坳处。¹²梁益:梁,指梁州,三国时置,治今陕西省汉中市。益,指益州,西汉置,治今四川省成都市。此处指代四川地区。
昔在武侯,中流而喜。山河之固,见屈吴起。兴实在德,险亦难恃。洞庭孟门,二国不祀。自古迄今,天命匪易。凭阻作昏,鲜不败绩。公孙既灭,刘氏衔璧。覆车之轨,无或重迹。勒铭山阿,敢告梁益。
昔在武侯,中流而喜。山河之固,见屈吴起。兴实在德,险亦难恃。洞庭孟门,二国不祀。自古迄今,天命匪易。凭阻作昏,鲜不败绩。公孙既灭,刘氏衔璧。覆车之轨,无或重迹。勒铭山阿,敢告梁益。

  这篇铭文首先对剑阁的地理形势加以介绍,描写了它“穷地之险,投路之峻”的险要之势;接着引发出作者的告谕,这种告诫并不在于对蜀人恃险好乱的规劝,而在于希望统治者从中悟出“兴实在德,险亦难持”的真理,它不仅是对那些“凭阻作昏”的割据势力的警示,也是对朝廷的劝诚。

  文章采用整饬谐畅的四言韵语,四十六句分作四段,逐段换韵,笔姿纵横,愈转愈深。

  首段极状梁山的地形地势。作者以梁山为辐射点,作全方位的观照:先以铺张扬厉的赋笔铺写梁山远连荆山、衡山,近接岷山、蟠冢山,南通邛焚之地,北达衡斜栈道,为四通八达的战略要地;继而将梁山与彭门、碣石、嵩山、华山反复对照,夸饰其高峻之状。

  二段承接上文,进而点出剑阁为镇守蜀Jll的门户。“壁立千仞”四字形象鲜明,剑阁拔地而起,陡峭如壁,千仞高耸的雄姿跃然纸上。接着宕开一笔,顾望历史,以蜀汉闭剑阁拒魏,魏钟会攻剑阁克蜀的事例,着重总结剑阁在治世与乱世的不同作用:“世浊则逆,道清斯顺。”这就为下文申足三重诫言奠定了基础。

  三段化用西汉初年田肯庆贺刘邦智擒韩信的历史典故,指出秦、齐之所以成就霸业,并吞诸侯,实得山河险固之地利,进而强调剑阁之险隘尤过秦、齐——“一人荷戟,万夫趑趄”,从而提出此文的第一重诫言:警告中央政权的执政者,务必注意“形胜之地,匪亲勿居”。此言脱胎于田肯”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矣”,而语言更加精粹警策,足见张载锻铸语言之工。晋武帝鉴于曹魏政权单行郡县制而早亡,大肆分封诸子,指望屏藩天下,拱卫中央,针对当时分封制与郡县制并行的现实,张载忠告执政者选择亲信亲近之人镇守巴蜀,还是有见地的。李白《蜀道难》吟道:“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即此二句。

  四段继续借古讽今,以吴起谏魏武侯之言,说明国家之兴衰存亡,归根到底取决于修政仁德,从而提炼出比上文更为深刻精警的第二重诫言:“兴实在德,险亦难恃。”最后借助东汉初年公孙述与三国时刘禅败亡的实例,警告梁、益地方政权的当权者,勿蹈割据自灭的覆辙,发出“凭阻作昏,鲜不败绩”的第三重诫言。

  此铭意深文省,语温词润,兼具概括性和典丽性。全文围绕三重诫言布局谋篇,行文有高屋建瓴之势,语言有精警隽永之味。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章培恒主编.古文鉴赏辞典(上):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07:518
楚襄王与唐勒、景差、宋玉游於阳云之台。王曰:“能为寡人大言者上座。”
楚襄王与唐勒¹、景差²、宋玉游於阳云之台。王曰:“能为寡人大言者上座。”
译文:楚襄王与唐勒、景差、宋玉几人出游于阳云之台。楚襄王说:“能给我说一段大话的人,赐上座。”
注释:¹唐勒:战国时期楚国人,和宋玉、景差同时,其文采过人,善辞赋,与宋玉、景差二人齐名。²景差:芈姓,景氏,名差,战国时期楚国辞赋家。后于屈原,与宋玉、唐勒同时以赋见称,主要作品有楚辞《大招》。
王因唏曰:“操是太阿剥一世,流血冲天,车不可以厉。”
王因唏¹曰:“操是太阿剥一世,流血冲天,车不可以厉。”
译文:楚襄王唏吁着说:“襄王我拿着太阿之剑,剥杀世人,血流成河,车子也被阻挡不可经过。”
注释:¹因唏:叹息。
至唐勒,曰:“壮士愤兮绝天维,北斗戾兮太山夷。”
至唐勒,曰:“壮士愤兮绝天维,北斗戾兮太山夷。”
译文:唐勒说:“壮士一发怒,断绝天绳,北斗也害怕,泰山也被夷为平地。”
至景差曰:“校士猛毅皋陶嘻,大笑至兮摧覆思。锯牙云,晞甚大,吐舌万里唾一世。”
至景差曰:“校士¹猛毅皋陶嘻,大笑至兮摧覆思。锯牙云,晞甚大,吐舌万里唾一世。”
译文:轮到景差,他说:“斗士之猛勇,令皋陶为之感慨,大笑所至,摧毁城楼。牙齿似锯齿一样锋利,如猪牙般如云密布,伸出万里长舌,唾沫横飞世间。”
注释:¹校士:考评士子。
至宋玉,曰:“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介,倚天之外。”
至宋玉,曰:“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介,倚天之外。”
译文:轮到宋玉了,他说:“我以大地为车,以苍穹为盖,手中长剑伸出天宇之外。”
王曰:“未也。”
王曰:“未也。”
译文:楚襄王说:“不行,这不算什么。”
玉曰:“并吞四夷,饮枯河海;跋越九州,无所容止;身大四塞,愁不可长。据地分天,迫不得仰”。
玉曰:“并吞四夷¹,饮枯河海;跋越九州,无所容止;身大四塞,愁不可长。据地分天,迫不得仰”。
译文:宋玉接着说:“我吞并四夷之地,喝干河流海域里面的水,跨越九州,没有可以容身之所。身躯巨大,充盈四方边塞,仍然发愁空间不够大。顶天立地,被压迫得无法抬头仰面。”
注释:¹四夷:古代华夏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菊花开,正归来。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在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哎,楚三闾休怪!
菊花开,正归来。伴虎溪僧(sēng)¹、鹤林友²、龙山客³,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友白,在洞庭柑(gān)、东阳酒、西湖蟹(xiè)。哎,楚三闾(lǘ)休怪!
译文:在菊花开放的时候,我正好回来了。伴着虎溪的高僧、鹤林的好友、龙山的名士;又好像杜甫、陶渊明和李白;还有洞庭山的柑橘、金华的名酒、西湖的肥蟹。哎,楚大夫你可不要见怪呀!
注释:¹虎溪僧:指晋代庐山东林寺高僧慧远。寺前有虎溪,常有虎鸣。²鹤林友:指五代道士殷天祥,据传他曾在镇江鹤林寺作法使春天的杜鹃花在重阳节绽开。³龙山客:指晋代名士孟嘉。⁴杜工部:即唐代诗人杜甫,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⁵洞庭柑:指江苏友湖洞庭山所产柑橘,为名产。⁶东阳酒:又称金华酒,浙江金华出产的名酒。⁷西湖蟹:杭州西湖的肥蟹。⁸楚三闾:指屈原。屈原曾任楚国三闾大夫。

  “九重天,二十年,龙楼凤阁都曾见”(《拨不断·九重天》),在仕途中抑扬了大半辈子的马致远,晚年时还没有飞腾的机会,一直浮沉于风尘小吏的行列中。二十年俯仰由人的生涯,留给他的,该有多少辛酸的回忆!马致远后期散曲中,不止一次提到宦海风波,时时准备退出官场,正是这种情绪的反映。这首小令就作于马致远归隐之后。

  此曲起首“菊花开,正归来”二句,用陶渊明归田的故事。马致远的确像陶潜那样,感到以往生活之可厌,是误入了迷途,而归隐才算是走上了正道。以下三句“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友白,在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为鼎足对,将三组美好之事、高雅之人聚集在一起,极力妆点,说明归隐的生活乐趣:虽然闲居野处,并不谢绝人事,不过所交往的,都是虎溪的高僧,鹤林的道友,龙山的佳客;就像他最崇拜的杜甫、陶潜、李白这些古代杰出的诗人那样,在草堂之中,菊篱之旁,青山之间饮酒斗韵,消闲而自适。何况,还有洞庭的柑橘,东阳的美酒,西湖的螃蟹!这样的田园生活,自然让人为之陶醉,乐在其中矣。对于马致远的归隐,有些友人可能不友理解,因而在小令的最后,他才用诙谐调笑的口吻,作了回答:“楚三闾休怪!”这里,一点也没有否定屈原本人的意思在内,也不是完全忘情于天下,而是含蓄地说明,当权者的统治友糟,不值得费力气为它去卖命。这是他归隐的动机所在。

  此曲用典较多,但并不显得堆砌。由于这些典故都比较通俗,为人们所熟知,以之入曲,抒写怀抱,不仅可以拓展作品的思想深度,而且容易在读者中引起强烈的共鸣,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251-252页

duàn··huākāi--zhìyuǎn

huākāizhèngguīláibànsēnglínyǒulóngshānshìgōngtáoyuānmíngtàibáizàidòngtínggāndōngyángjiǔ西xièāichǔsānxiūguà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