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如此好溪山,独步高人自往还。龙驻尽时苍石露,牛眠深处白云閒。
乾坤如此好溪山,独步高人自往还。龙驻尽时苍石露,牛眠深处白云閒。
邱原游览情何极,风月吟哦兴不悭。他日汝川川上路,青鞋布袜访松关。
邱原游览情何极,风月吟哦兴不悭。他日汝川川上路,青鞋布袜访松关。

jiāngshānwèibáiyàn--tángwénfèng

gānkūnhǎoshāngāorénwǎngháilóngzhùjǐnshícāngshíniúmiánshēnchùbáiyúnxián

qiūyuányóulǎnqíngfēngyuèyínóxìngqiānchuānchuānshàngqīngxié访fǎngsōngguān

唐文凤

唐文凤

徽州府歙县人,字子仪,号梦鹤。唐桂芳子。父子俱以文学擅名。永乐中,以荐授兴国县知县,著有政绩。改赵王府纪善。卒年八十有六。有《梧冈集》。 ▶ 377篇诗文

猜您喜欢
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
烛花摇影¹,冷透疏衾(qīn)²刚欲醒。待不思量³,不许孤眠不断肠。
译文:孤灯明灭,冷夜孤枕,欲睡还醒,不能思量,思量就会断肠。
注释:¹烛花摇影:谓烛影晃动。²疏衾:单薄的被子。³“待不”句:谓打算不去思念对方。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银汉难通,稳耐风波愿始从。
茫茫碧落¹,天上人间情一诺²。银汉³难通,稳耐风波
译文:天上人间,阴阳两隔,即使一诺千金也换不回原来的生活。渴盼能够相逢重聚,即使要忍耐着银河里的风波,也甘愿从头开始。
注释:¹碧落:青天。“碧落”是道家所称东方第一层天,因碧霞满空而称“碧落”。²一诺:指说话守信用。³银汉:银河。⁴耐:忍受。⁵风波:喻指患难。⁶愿:愿望。⁷始:才。⁸从:遂愿。

  这首《减字木兰花》仿佛是以“七夕”为背景的怀人之作。

  “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开篇即是烛影摇曳、似梦还醒的迷茫凄冷景象。 “烛花摇影”是一个很典型的诗词意象。宋代词人方千里《还京乐》中有句“怅画烛摇影,易积银盘红泪”,这是繁丽绮艳的花间风格。宋人洪咨夔《浣溪沙》也有句: “烛摇斜吹泪空煎。”在纳兰词中,“灯”的意象多次出现。这大概是因为“灯”在凄冷孤独之夜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光明,有一种安恬的家的氛围。而孤独的人对青灯,则别有怀抱,心中有说不尽的万千思绪。事实上,纳兰容若在前面的许多悼亡词中,都写到了一个生活细节:“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共银釭。”妻子去世前半个月,还扶病剪灯花,以致那剪刀声在纳兰耳畔久久萦回。这个剪烛花的细节或许可以成为“烛花摇影”的解读契机。“冷透疏衾”, “疏衾”是指因一个人孤身而眠而显得宽松疏阔的被衾。“冷透”二字自是人的主观感受,因孤寂而生寒意。一个“透”字则说明心中悲凉至极。

  “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烛花摇影,香消被冷。此时岂不思量,可曾相忘。这“待不思量”似是出自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不许孤眠不断肠”也似从这首词中“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中而来。只是这里纳兰容若用的反语,其时正是思绪纷纭,孤眠断肠。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这一句纳兰容若化用白居易的《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意境甚是阔大,笔下也甚见骨力。接着,纳兰却以“天上人间情一诺”,极言对爱情的忠贞守信。这一句可以引起读者许多联想。这里的“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从正面表达了纳兰容若对于爱情诺言的态度,就是:“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一生死不渝的爱情誓言。

  “银汉难通,稳耐风波愿始从。”这结句显然是一个坚韧的承诺。“银汉难通”说吗了茫茫银河难渡,正是用的七夕牛女相会的典故。“稳耐风波愿始从”,银河茫茫难渡,只有忍耐着那些风波、磨难才会如愿以偿。

  汤显祖在《牡丹亭》序中说: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纵使银河有重重阻隔,纵使银汉遥迢,岁月浩瀚,而生命却如此短暂,纳兰的这首词也恰好告诉人们爱情只有坚忍承受一切患难与波折,才会终生相随,不离不弃。

参考资料:
1、 孟斜阳.《忆来何事最销魂:纳兰容若的词与情》.北京:新华出版社,2012:185-187

jiǎnlánhuā··zhúhuāyáoyǐng--lánxìng

zhúhuāyáoyǐnglěngtòushūqīngāngxǐngdàiliàngmiánduàncháng

mángmángluòtiānshàngrénjiānqíngnuòyínhànnántōngwěnnàifēngyuànshǐcóng

夜来匆匆饮散,欹枕背灯睡。酒力全轻,醉魂易醒,风揭帘栊,梦断披衣重起。悄无寐。
夜来匆匆饮散,欹(qī)¹枕背灯睡。酒力全轻,醉魂易醒,风揭帘栊,梦断披衣重起。悄无寐(mèi)²
译文:晚上喝过酒后匆忙地散场,我斜靠在枕头上,背对着灯,很快就入睡了。酒意渐渐消散,很容易醒来,窗户和帘子被风吹动,打断了我的梦境,我只得披着衣服重新起身,忧心忡忡,难以再次入眠。
注释:¹欹:斜靠着。²悄无寐:忧愁得睡不着。
追悔当初,绣阁话别太容易。日许时、犹阻归计。甚况味。旅馆虚度残岁。想娇媚。那里独守鸳帏静,永漏迢迢,也应暗同此意。
追悔当初,绣阁话别太容易。日许时¹、犹阻归计。甚况味²。旅馆虚度残岁。想娇媚。那里独守鸳(yuān)(wéi)静,永漏³(tiáo),也应暗同此意。
译文:追悔当初,与绣阁中的她话别得太容易了。距离回去的日子还有很长时间。就是在这样的境况和情感中,我在旅馆里虚度着年终岁末。我时常怀念着她娇美的面容。或许她也在静静的鸳鸯帷帐里孤守空房,夜深人静时,滴水的漏壶不停歇,夜晚漫长,她或许也和我一样心情如此。
注释:¹日许时:宋代熟语,还有很多时间。²况味:境况和情味。³永漏:夜长。⁴迢迢:悠长的样子。

mèngháijīngshídiào--liǔyǒng

láicōngcōngyǐnsànzhěnbèidēngshuìjiǔquánqīngzuìhúnxǐngfēngjiēliánlóngmèngduànzhòngqiāomèizhuīhuǐdāngchūxiùhuàbiétàiróngshíyóuguīshénkuàngwèiguǎncánsuìxiǎngjiāomèishǒuyuānwéijìngyǒnglòutiáotiáoyīngàntóng

齐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齐景公好¹(yì)²,使³烛邹(zōu)鸟而亡之。公怒,诏(lì)杀之。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请数¹⁰之以其罪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¹¹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¹²罪一也;使¹³吾君以鸟之故¹⁴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¹⁵鸟而轻¹⁶¹⁷,是罪三也。数(shǔ)烛邹罪已毕¹⁸,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¹⁹矣。”
译文:齐景公喜欢捕鸟,就命令烛邹管理鸟,不久,鸟逃跑了。齐景公气坏了,决定亲手杀掉他。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列数他的罪状然后杀掉他。”景公说:“可以。”于是召见烛邹,在齐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烛邹!你是我们君王的养鸟人,却让鸟逃跑了,这是第一条罪行;让我们君王为了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罪行;让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王看重鸟而轻视手下的人,这是第三条罪行。烛邹的罪已经列举结束,请杀死烛邹。”景公说:“不用处死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注释:¹好:爱好,喜爱。²弋:带有绳子的箭,用来射鸟;系着绳的箭,此处名词作动词,指用弋射;此处指捕鸟。³使(使烛邹主鸟):命令,派遣(上级对下级)。⁴烛邹:齐景公的一个臣仆。⁵主:掌管,主管,负责管理;也可翻译成“养”。⁶亡:丢失,逃跑,让……逃跑了,这里指让鸟逃走了。⁷诏:诏书,皇上的命令或文告。这里指下令。⁸欲:想。⁹罪三:三条罪状。古代汉语中数词作定语常常放在中心词后。下文的“罪一”“罪二”用法相同。¹⁰数:历数;列举。¹¹汝:你。¹²是:这。¹³使:致使,让。¹⁴故:原因,缘故。¹⁵重:重视,以……为重。¹⁶轻:轻视,以……为轻。¹⁷士:商、西周、春秋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读书人。¹⁸毕:结束。¹⁹闻命:接受教导。命:命令,这里指教导。

  揭露当时的帝王统治者重鸟轻人的残暴本质,颂扬晏子的能言善辩与机智、正直的精神。

  人与人交流需掌握适当技巧,在劝诫指正别人时也应做到趋利避害。

  劝阻他人也要讲究方法,有时应学会避其锋芒,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晏子不是直接劝阻,而是间接委婉地提醒齐景公杀了烛邹会影响他的声誉,从而使他改变了主意(晏子的高明之处)。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峨峨¹东岳²高,秀极冲青天。
译文:雄伟高大的泰山,以极其清秀的灵气直冲青天。
注释:¹峨峨:嵯峨,山势高峻的样子。²东岳:指泰山。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¹中间(jiàn)²虚宇³,寂寞以玄
译文:它的山岩洞穴仿佛天然间隔的空虚宅院,寂寞无声,幽静深邃。
注释:¹岩:山崖。²间:分隔。³虚宇:指天地万物。虚,天空。宇,空间的总称。⁴寂寞:清静,无声。⁵幽:僻静,幽雅。⁶玄:奥妙,玄妙。
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
非工复非匠,云构¹²自然。
译文:它绝非人间工匠的制造,高山上的岩洞出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注释:¹云构:高山上的岩洞。²发:出自。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器象¹尔何物?遂令我屡(lǚ)²
译文:变幻莫测的风云气象究竟是什么东西,竟然这样使我的思想波动不定。
注释:¹器象:物象。《易·系辞》:“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²屡迁:指思想波动不定。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¹将宅斯宇²,可以尽天年³
译文:决定离开变化多端的人境,搬到泰山中生活,恬然无为,延年益寿,安享天命。
注释:¹逝:通“誓”。²宅斯宇:以斯宇为宅,指隐居泰山。³天年:指人的自然年寿。

  “峨峨东岳高”一句,开门见山,吟咏泰山巍峨高大,“秀极冲青天”,既勾画出直刺云霄、高耸陡峭的山势,又把静止的山峰写得生气蓬勃,富含动态之美。

  与前两句从大处着眼不同,下面四句则着眼于细部描绘。山石峥嵘竟然分割了天空,显得格外静穆幽远。此山此石仪态万方,看上去好像是能工巧匠精心雕琢而成,其实却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诗中出现的“秀”、“幽”、“玄”、“自然”等词,与魏晋时期的思想崇尚及人物品评理论有关,在这里用来形容泰山,折射出鲜明的魏晋时代色彩,也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诗人对泰山的赞叹与景仰。但诗人在感叹泰山神秀的同时,又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个人身世的坎坷与艰辛。诗人质问造化:你既令泰山如此迷人,却为何又使我遭受命运的坎坷,屡遭颠沛流离之苦。

  诗人的确与普通女子有很大不同,她在提出质问之后,并没有进一步作悲痛哀婉的泣诉,而是笔锋一转,在诗中融进自己刚强不屈的精神。面对高耸入云的泰山,面对神秘莫测的造物主,诗人没有因为自身遭遇而悲伤沮丧,而是决心投身于山川这雄奇壮伟的怀抱,以顺应自然,终亨天年。

  该诗虽有哀痛激愤之语,但对泰山之美的描写却并不是为了衬托这些情绪,而是为了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真挚而热烈的爱,这种爱与诗人坚强不屈的性格相交融,使诗人在面对泰山时淡定而又坚强,这是一种非凡的气度,是一种“万物皆备于我”的崇高精神状态,也是诗人在遭遇困境时更加主动地融入自然,感受自然魅力的原因。

参考资料:
1、 莫砺锋著.《我见青山多妩媚 人与自然主题历代诗词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12:第224-225页
城上层楼叠巘,城下清淮古汴。举手揖吴云,人与暮天俱远。魂断,魂断,后夜松江月满。
城上层楼¹叠巘(yǎn)²,城下清淮³古汴(biàn)。举手揖(yī)吴云,人与暮天俱远。魂断,魂断,后夜松江月满。
译文:人们朝城上望去,映人眼帘的是高耸的楼台和重叠的山峰。再朝城下望去,只见清澈的淮河水和古老的汴河水都在静静地流淌。站在城楼上向着昊天的云间拱手致意,人与傍晚的天空一样都是这样的遥远。目送朋友离去忧伤已极,待到他日松江月满的时候,我们还共有一轮明月。
注释:¹层楼:即高楼,指淮山楼。²叠巘:重叠的山峰。³清淮:清澈的淮河水。⁴古汴:汴河故道有两条,这里是指隋以后汴河故道。⁵吴云:吴地的云。这里指南方的天空。⁶松江:即吴淞江。

  这首小令把咏怀古迹与登临述感结合了起来,篇幅虽短,耐人寻味。起笔“城上层楼叠巘,城下清淮古汴”二句,写泗州城的壮丽和古老。这两句从大处落墨,将泗州城一侧的壮丽风光表现无余,像是一幅气势磅礴的油画。“层楼”,暗点题目淮山楼,二句从高大、雄伟的背景上衬托出了淮山楼的壮观。一个“古”字,则给泗州城多少涂上了古老文明的色彩。细加品鉴,会发现“城上层楼叠巘”一句似乎有点不合逻辑:高楼、群山怎么都显现于城墙之上?其实,“层楼”、“ 叠巘”同城墙都不在一个平面上,作者所用的手法类似于“画境的平面化”(宗白华语),是作者用艺术家的眼睛和心灵观照外物,移远就近的结果,其妙处与“画栋朝飞南浦云”(王勃句)、“窗含西岭千秋雪”(杜甫句)等古人诗句相同。

  第三、四句写遥望南天时的情态以及所见的景物。“吴云”,本义是吴地的云彩,作者当时身在汴州(在今苏北境内),根本无从见到,所以这里用来借指南方的天空,而且表示作者将要去的方向,这与柳永的词《雨霖铃》用“楚天”一词表示将要南下用意相似。作者对“吴云”“举手”行礼,则是表示友好的意思。“人与暮天俱远”,是写南方天边的远景,对作者此行的目的地来说,也含有望而不见的意思,其心驰神往就意在言外了。

  最后三句是虚拟,想象后夜赶到松江时的情景。“魂断”二句,按照词律的要求用了重迭的句式,也强化了主观的感情。这里的“魂断”,与陆游诗“远游无处不消魂”(《剑门道中遇微雨》)句中的“消魂”意思极为相近,有令人神往、使人眷恋之意。“魂断”为什么写两次?末句作了回答:“后夜松江月满。”“月满”是一个具有多义性的意象:一是表示时间,即当夏历的望日(十五)或“既望”(十六)月圆的时候。二是状写景物,写一轮圆月照耀中天的美景。可以想象,如此美景再加上松江与之上下辉映,这无疑是大自然的杰作,所以作者要为之倾倒、为之消魂。三是带有某种象征意义,即意味着作者对其前景乐观的展望,在这一意义上,与初唐杨炯《夜送赵纵》诗后两句“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同一机抒。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94-96

mènglìng··huáishānlóu--shì

chéngshàngcénglóudiéyǎnchéngxiàqīnghuáibiànshǒuyúnréntiānyuǎnhúnduànhúnduànhòusōngjiāngyuèmǎ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