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谢太傅¹盘桓(huán)²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³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jù),便唱使还。太傅神情¹⁰¹¹¹²,吟啸¹³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¹⁴,犹¹⁵¹⁶不止。既¹⁷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¹⁸¹⁹不坐²⁰。公徐²¹云:“如²²此,将无²³归!”众人即承响²⁴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译文:太傅谢安在东山居留期间,常常和孙兴公等人坐船出海游玩。有一次起了风,浪涛汹涌,孙兴公、王羲之等人一齐惊恐失色,便提议掉转船头回去。谢安这时精神振奋,兴致正高,又朗吟又吹口哨,不发一言。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舒畅,便仍然摇船向前。不久风势更急,浪更猛了,大家都叫嚷骚动起来,不能安坐。谢安慢条斯理地说:“如果都这样乱成一团,我们就回不去了吧。”大家立即应声,就回去了。从这件事里人们明白了谢安的气度,认为他完全能够镇抚朝廷内外,安定国家。
注释:¹谢太傅:谢安。按:谢安在出任官职前,曾在会稽郡的东山隐居,时常和孙兴公、王羲之、支道林等畅游山水。²盘桓:徘徊,逗留。³泛海:坐船出海。⁴王:指王羲之。⁵色:神情。⁶并:一同。⁷遽:惊慌。⁸唱:通“倡”,提议。⁹使:让。¹⁰神情:精神兴致。 ¹¹方:正在,正。¹²王:通“旺”,指兴致高。¹³吟啸:同啸咏。啸是吹口哨,咏是歌咏,即吹出曲调。啸咏是当时文士一种习俗,更是放诞不羁、傲世的人表现其名士风流的一种姿态。¹⁴说:通“悦”,愉快。¹⁵犹:仍然。¹⁶去:指划船前进。¹⁷既:后来,不久。¹⁸喧:叫嚷。¹⁹动:摇晃。²⁰不坐:坐不稳,不能安坐。²¹徐:慢慢地。²²如:像。²³将无:表示委婉的建议或者希望,可译为“还是……吧”。²⁴承响:应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太傅谢安在东山居留期间,常常和孙兴公等人坐船出海游玩。有一次起了风,浪涛汹涌,孙兴公、王羲之等人一齐惊恐失色,便提议掉转船头回去。谢安这时精神振奋,兴致正高,又朗吟又吹口哨,不发一言。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舒畅,便仍然摇船向前。不久风势更急,浪更猛了,大家都叫嚷骚动起来,不能安坐。谢安慢条斯理地说:“如果都这样乱成一团,我们就回不去了吧。”大家立即应声,就回去了。从这件事里人们明白了谢安的气度,认为他完全能够镇抚朝廷内外,安定国家。

注释

谢太傅:谢安。

按:谢安在出任官职前,曾在会稽郡的东山隐居,时常和孙兴公、王羲之、支道林等畅游山水。

盘桓:徘徊,逗留。

泛海:坐船出海。

王:指王羲之。

色:神情。

并:一同。

遽:惊慌。

唱:通“倡”,提议。

使:让。

神情:精神兴致。

¹¹方:正在,正。

王:通“旺”,指兴致高。

吟啸:同啸咏。

啸是吹口哨,咏是歌咏,即吹出曲调。

啸咏是当时文士一种习俗,更是放诞不羁、傲世的人表现其名士风流的一种姿态。

说:通“悦”,愉快。

犹:仍然。

去:指划船前进。

既:后来,不久。

喧:叫嚷。

动:摇晃。

不坐:坐不稳,不能安坐。

徐:慢慢地。

如:像。

将无:表示委婉的建议或者希望,可译为“还是……吧”。

承响:应声。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浮萍篇
刘义庆

刘义庆

刘义庆(403年 - 444年),彭城郡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南朝宋宗室、文学家。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封南郡公,永初元年(420年)封临川王,征为侍中。文帝元嘉时,历仕秘书监、丹阳尹、尚书左仆射、中书令、荆州刺史等。著有《徐州先贤传》《江左名士传》《世说新语》。 ▶ 32篇诗文

猜您喜欢
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
高台不可望,望远¹使人愁²
译文:不要登上高台眺望远方,眺望远方会因为看不见心上人而发愁。
注释:临高台:汉乐府古题属铙歌十八曲之一。¹望远:眺望远方。²使人愁:因不见情人而发愁。
连山无断绝,河水复悠悠。
连山无断绝,河水复悠悠。
译文:绵延伸展的山重重叠叠没有中断之处,蜿蜓的河流悠长遥远。
所思竟何在?洛阳南陌头。
所思¹竟何在²?洛阳南陌头³
译文:所思念的人儿究山在何方?就在洛阳城南的道路尽头。
注释:¹所思:所思念的人。²竟何在:究竟在何方。³南陌头:南边道路的尽头。
可望不可见,何用解人忧?
可望不可见,何用¹解人忧²
译文:只能远远眺望而不能相见,用什么才能排解我心中忧伤?
注释:¹何用:用什么。²解人忧:排解忧愁。

  这首诗首联写登高望远之意;颔联写登高远望所看到的山峦、河水;颈联写看到景象所感;尾联写忧愁无从排遣。全诗意境含蓄素朴,情感朴质真挚,情味隽永。

  首二句“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起笔点题,从反面着笔,概括登台远望而愁思袭来的总感受,与谢诗“千里常思归,登台临绮翼”起笔道破主旨,正面点题相比,各有所致,一个“愁”字领起全篇。三、四句承接这“愁”字写景,申发“望”中所见。“连山无断绝,河水复悠悠。”山势连绵,流水悠长,看不到尽头,无有终极,见登临之高,所望遥远,令人忽生彷徨怅惘之感,思绪茫然,一个“复”字,深化了诗人的“愁”思。

  五、六两句从以上思绪茫然中引出,“所思竟何在,洛阳南陌头。”自成问答,点明“所思”。“竟何在”三字提,“洛阳南陌头”得以突出。萧衍《临高台》亦云:“仿佛洛阳道,道这难别识。”又有诗云:“十四采桑南陌头。”可见都是沿用乐府民歌,一种泛指。含蓄地意味着诗人思念与眺望之中,不惟有故乡、亲人,还有美丽善良的女子,道破主题,含蕴颇为丰富。这缠绵的乡思、绸缪的爱情、美好的追求,与“连山无断绝,河水复悠悠”的景观联系起来,有一种深厚感人的力量。令人感到:美好事物十分遥远。境界苍茫,美感凄迷。最后二句“可望不可见”这五个字,正是此诗艺术境界之最大的美学特点。一种失落感,多么沉重。“何用解人忧”收住全篇。

  全诗语言浅近,承转开合自如。全诗由一个“愁”字出发领起,最后一个“忧”字结束。抒情意味浓重,情景相融。音韵和谐,沉着婉转。首尾扣合,有回环之美,读来余意不尽,饶有民歌风味。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古诗鉴赏辞典 图文修订版: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09:第853-854页
圣君尝胆愤艰难,双跸无因日问安。
圣君尝胆愤艰难,双跸(bì)¹无因日问安。
译文:皇帝卧薪尝胆知道时局艰难,每天派出通问使慰问徽钦二帝。
注释:¹跸: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通行。
汉节凋零胡地阔,北州何处是通汗。
汉节凋零胡地阔,北州何处是通汗。
译文:可是北去的人却像苏武一样长久地一去不回,到底在什么地方去慰问徽钦二帝呢?
栖六翮於荆枝,望绮云於青汉者,有日于兹矣;而春华来被,草石开鲜,辞动情端,志交衿曲,信知邻德之谈,无虚往牍。夫子虽迹躔朱阁,而心期岱岭,岂但散发乎高岫,以将飞霜於绝谷,良为钦哉?野人幸得托形崇阜,息影长林,每对月流叹,临风轸慨,徒事累可豁,而发容难待,自非齐生死於一致者,孰不心热者乎?举世悠悠,孰云同此?傥遇知己,相与共忧。朅来虞公,兹焉可迈,何为栖栖,空劳鼓缶,迨及暇日,有事还童,不亦皎洁当年,而无忸前修也。
¹六翮(hé)²於荆枝³,望绮云于青汉者,有日于兹矣;而春华来被(pī),草石开鲜,辞动情端,志交衿曲,信知邻德之谈,无虚往牍¹⁰。夫子虽迹躔(chán)¹¹朱阁,而心期岱(dài)岭,岂但散发乎高岫(xiù)¹²,以将飞霜於绝谷,良为钦哉?野人幸得托形崇(chóng)(fù)¹³,息影长林,每对月流叹,临风轸慨,徒事累可豁,而发容难待,自非齐生死於一致者,孰不心热者乎?举世悠悠,孰云同此?傥遇知己,相与共忧。朅(hé)来虞公,兹焉可迈,何为栖栖,空劳鼓缶(fǒu),迨(dài)¹⁴暇日¹⁵,有事还童,不亦皎洁当年,而无忸前修也。
译文:我像鸟一样在紫荆树的树枝上栖息双翅,向着高空中眺望美丽如绮的彩云,有太阳在那里啊(意思是自己隐居山林,向往成仙飞天);你的来信像春天的花覆盖大地,草木和石头也开始色彩鲜明,情动于中而表现在言辞上,真情交汇于我的内心,我确信有德的人不怕没邻居之说,我们不在费以往那么多书信。你虽然践迹在红阁之中,但内心还是很期盼隐逸学道的。难道只是散了头发悠游于有洞穴的高山上,在与世隔绝的山谷中熔炼丹药,实在是值得人尊敬啊!我有幸能够把形体托付给高山,在高高的树林中安息我的身影,我常常对着月亮发出感叹,面对着风痛惜慨叹,只怕官职可以豁免掉,但是年岁不饶人啊。我自已还不是一个能看透生死的人,谁能不为老之将至而心头发热呢!整个世事悠悠而过,谁能和我同心呢?倘若遇到知已,一起共担忧愁。哎,虞公啊,这样可以一同分沈同度时日,为什么一面要惶惶不安,一面又借着庄子的故事(生死齐同)来安慰自己?等到有空闲的目子,让我们一起从事修道养生,返老还童吧,不也像当年一样高洁,也不会面对前贤而感到羞愧了。
注释:¹栖:鸟在树枝或巢中停息。也泛指居住或停留。²六翮:指鸟。³荆枝:紫荆树枝。⁴绮云:美丽如绮的彩云。⁵青汉:高空。⁶兹:此。⁷春华:春天的花。⁸被:通「披」。⁹衿曲:内心。¹⁰往牍:往昔的典籍。¹¹躔:脚迹,行迹。¹²岫:山。¹³崇阜:高冈;高丘。¹⁴迨及:等到。¹⁵暇日:空闲的日子。

  这是一封招唤友人一同隐居学道的书信。

  作者先表述接到对方来信时的愉快心情。“栖六翮”句说劲健之鸟栖息于山野荆丛之上,这是比喻自己隐居山林。“望绮云”句说仰望青天彩云,这是说自己向往成仙飞举。陶弘景少年时读葛洪《神仙传》,便对人说: “仰青天,睹白日,不觉为远矣。” (《梁书·处士传》) 这里也是此意。“春华”四句说友人的信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倾吐心曲。“春华来被,草色开鲜”是比喻来信情辞之美。于是深感二人同心,非常欣慰。“邻德”用 《论语·里仁》“德不孤,必有邻”之语。接着说虽友人居庙堂之高,但向往隐逸学道,实在令人钦佩。岱岭,泰山,道教以为福地,这里代指道教名山。飞霜指熔炼丹药,魏晋人有以“霜”称仙药者。

  再下面抒写自己隐居山林的心情: 虽摆脱了尘务俗累,但仍有衰老、死亡的恐惧。除非真象《庄子》所说的那样,将生死看得毫无差别,不然,谁能不为老之将至而心头发热?这么一来,便更盼望有知己神交之友,相与偕隐,同其忧乐,互相安慰。最后即呼唤对方,说:何必一面栖栖惶惶,一面徒然以《庄子》齐同死生的说教自慰?(鼓缶用庄子妻死鼓盆而歌事;庄子说死生均为道之运化,故无须乐生哀死。)还是从事于修道养生、返老还童之术吧。

  陶弘景是道教著名人物,深为当时人所仰慕。《梁书·处士传》说他“有时独游泉石,望见者以为仙人”。但从本文可以看出,他虽隐于山林,但有时也不免有一种孤独感,更有死之恐惧。其内心深处,究竟还是有与常人相通的一面的。

参考资料:
1、 品诗文网.《魏晋南北朝·江淹·答虞中书书》鉴赏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来龙去脉(mài)¹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²
译文:全然找不到来龙去脉,只见一座高峰突然出现,高可入云,直插南斗星。
注释:¹来龙去脉:旧时堪舆(风水先生)以山势为龙,以山势起伏连绵为龙脉。²南斗:星宿名,在南天。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¹南冠其首。
译文:桂林山水本来就十有八九奇绝卓异,而独秀峰更是首屈一指。
注释:¹独秀峰:位于桂林市中心,以平地孤拔,无他峰相对,故名。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三百六级登其巅(diān),一城烟水来眼前。
译文:几百级阶梯拾级而上才到达它的峰巅,尽览全城风光,但见轻雾迷漫,碧波荡漾。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¹焉?
译文:青山尚且可以矗立如琴弦,人生孤立无援又有何妨碍!
注释:¹伤:妨碍。

  《独秀峰》是袁枚晚年重游桂林所作,虽然诸家选评赏析极少,几乎被人遗忘,但细读之,仍然可以从中鲜明地感受到“性灵”说的审美追求。

  题名为“独秀峰”,但诗人并未平铺直叙,作一般性的平实说明,而是以“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这种突兀的笔触,夸饰性的语言,横空劈来。一个“插”字,逼真地写出诗人与独秀峰不期而遇时敏锐而又独特的审美感受,显示了独秀峰的动态美;也生动地突现出独秀峰孤峰横插、直冲云霄的不凡气势。同时,还由孤立的山,联想到孤立的人生,发出青山尚且劲直、人生何必感伤的兴叹,表达了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怀。

  这首诗极言独秀峰孤兀参天,并寄寓了孤高自守的高尚追求。作者先写从远处遥望独秀峰,好似插入青天的利剑,高峻笔直,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奇景多多,却远不如这一峰雄伟奇特。拾级而上,俯视天下,一城烟水浩渺无边,胸襟亦为之开阔。观景生情,奇景感染着像独秀峰一般孤高傲岸清俊的诗人。前三联蓄足情势,尾联水到渠成抒发了“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的豪迈感慨。

  这首诗歌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增强动感,化无形为有形,赋予静态的独秀峰以动感的形象,展现了“绝无有”的“插南斗”之势。“插”字用得妙,妙在化静为动,山由无到有、到直冲云天的过程被动态的呈现出来,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独秀峰的独特姿态。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独秀峰
断角斜阳触处愁,长亭搔首晚悠悠。
断角¹斜阳触处²愁,长亭³(sāo)晚悠悠。
译文:夕阳里,听着断断续续的角声心中愁绪渐起,心绪烦乱,在长亭徘徊至天晚。
注释:¹断角:稀疏而不连续的角声。²触处:到处,随处。³亭:长亭,送别之处。⁴搔首:挠头焦思,以示心绪烦乱。
世间最是蝉堪恨,送尽行人更送秋。
世间最是蝉堪(kān)恨,送尽行人更送秋。
译文:世上最让人憎恨的是蝉,送走了亲友又将秋天送走。

qiūwénchán--yóu

duànjiǎoxiéyángchùchùchóuzhǎngtíngsāoshǒuwǎnyōuyōu

shìjiānzuìshìchánkānhènsòngjǐnxíngréngèngsòngqi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