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渺孤舟江汉间,岁华摇落鬓毛斑。裁成方朔三千牍,博得瞿塘十二滩。
渺渺孤舟江汉间,岁华摇落鬓毛斑。裁成方朔三千牍,博得瞿塘十二滩。
峡口瘴深迷岳渚,洞庭风顺过君山。无端又是重阳节,起对黄花一破颜。
峡口瘴深迷岳渚,洞庭风顺过君山。无端又是重阳节,起对黄花一破颜。
孙蕡

孙蕡

(1334—1389)广东顺德人,字仲衍,号西庵。博学工诗文。明兵下广东,蕡为何真作书请降。洪武中历虹县主簿、翰林典雅。预修《洪武正韵》。出为平原簿,坐事被逮,罚筑京师城垣。旋得释。十五年,起苏州经历,坐累戍辽东。又以尝为蓝玉题画,论死。有《西庵集》。 ▶ 39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客从远方来,遗(wèi)¹我一端绮(qǐ)²
译文:客人风尘仆仆,从远方送来了一端织有文彩的锦缎。
注释:¹遗:给予、馈赠的意思。一端:即半匹。古人以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匹”。²绮:绫罗一类的丝织品。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相去万余里,故人¹心尚²³
译文:它从万里之外的夫君处捎来,这丝丝缕缕,该包含着夫君对我的无尽关切和惦念之情!
注释:¹故人:古时习用于朋友,此指久别的“丈夫”。²尚:犹也。³尔:如此。
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文采双鸳(yuān)(yāng)¹,裁为合欢被²
译文:绮缎上面织有文彩的鸳鸯双栖,我要将它做条温暖的合欢被。
注释:¹鸳鸯:匹鸟。古诗文中常用以比夫妇。这句是说缔上织有双鸳鸯的图案。²合欢被:被上绣有合欢的图案。合欢被取“同欢”的意思。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¹以长相思,缘²以结(jié)不解。
译文:床被内须充实以丝绵,被缘边要以丝缕缀。丝绵再长,终究有穷尽之时,缘结不解,终究有松散之日。
注释:¹著:往衣被中填装丝绵叫“著”。绵为“长丝”,“丝”谐音“思”,故云“著以长相思”。²缘:饰边,镶边。这句是说被的四边缀以丝缕,使连而不解。缘与“姻缘”的“缘”音同,故云“缘以结不解”。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以胶投¹漆中,谁能别离²此?
译文:唯有胶和漆,黏合固结,再难分离。那么,就让我与夫君像胶和漆一样投合、固结吧,看谁还能将我们分隔?
注释:¹投:本义为投掷,这里是加入混合的意思。²别离:分开。

  此诗似乎是《孟冬寒气至》的姊妹篇。它以奇妙的思致,抒写了一位思妇的意外喜悦和痴情的浮想。

  这喜悦是与远方客人的突然造访同时降临的:客人风尘仆仆,送来了“一端”(二丈)织有文彩的素缎(“绮”),并且郑重其事地告诉女主人公,这是她夫君特意从远方托他捎来的。女主人公不禁又惊又喜,喃喃而语曰:“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一端文彩之绮,本来也算不得怎样珍贵;但它从“万里”之外的夫君处捎来,便带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那丝丝缕缕,包含着夫君对她的无限关切和惦念之情。女主人公不能不睹物而惊、随即喜色浮漾。如果将此四句,与前一首诗《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的“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对照着读,人们将会感受到,其中似还含有更深一层意蕴:前诗是诉说着“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的凄苦,一封“书札”而竟怀袖“三岁”,可知这“万里”相隔不仅日久天长,而且绝少有音讯往还。这对家中的妻子来说,是非常痛苦难挨的事。在近乎绝望的等待中,则会有被遗弃的疑惧,时时袭上女主人公心头。而今竟意外地得到夫君的赠绮,那“千思万想而不得一音”的疑惧便烟消云散。那么,伴随女主人公的惊喜而来的,还有那压抑长久的凄苦和哀伤的翻涌。张庚《古诗十九首解》对“故人心尚尔”一句的评价,正体味到了诗行之间所传达的这种悲喜交集之感。

  适应着这一情感表现特点,此诗开篇也一改《古诗十九首解》常从写景入手的惯例,而采用了突兀而起、直叙其事的方式。恐怕正是为了造成一种绝望中的“意外”之境,便于更强烈地展示女主人色那交织着凄苦、哀伤、惊喜,慰藉的“感切”之情——这就是开篇的妙处。

  自“文彩双鸳鸯”以下,诗情又有奇妙的变化:当女主人公把绮缎展开一瞧,又意外地发同,上面还织有文彩的鸳鸯双栖之形。鸳鸯双栖,历来是伉俪相偕的美好象征(如《孔雀东南飞》之结尾就是一例)。夫君之特意选择彩织鸳鸯之绮送她,正是倾诉着愿与妻子百年相守的热烈情意。女主人公睹绮思夫,不禁触发起联翩的浮想:倘若将它裁作被面,则可以做条温暖的“合欢被”,再“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非常地惬人心意。“著”有“充实”之意,“缘”指被之边饰。床被内须充实以丝绵,被缘边要以丝缕缀结,这是制被的常识。但在痴情的女主人公心中,这些平凡的事物,都获得了特殊的含义:“丝绵”使她联想到男女相思的绵长无尽;“缘结”暗示她夫妻之情永结难解。这两句以谐音双关之语,把女主人公浮想中的痴情,传达得既巧妙又动人。制成了“合欢被”,夫君回来就可以和她同享夫妇之乐了。那永不分离的情景,激得女主人公喜气洋洋,不禁又脱口咏出了“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的奇句。“丝绵”再长,终究有穷尽之时;“缘结”不解,终究有松散之日。这世上惟有“胶”之与“漆”,粘合固结,再难分离。女主人公说:就让我与夫君像胶、漆一样投合、固结吧,看谁还能将我们分隔!这就是诗之结句所的奇思、奇情。前人称赞此结句“语益浅而情益深”。女主人公的痴情,正有如此深沉和美好。

  初读起来,《客从远方来》所表现的,就是上述的喜悦和一片痴情。全诗的色彩很明朗;特别是“文彩双鸳鸯”以下,更是奇思、奇语,把诗情推向了如火似锦的境界。但读者应注意到:当女主人公欢喜地念叨着“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的时候,她恰恰正陷于与夫君“万里”相隔的“别离”之中。以此反观全诗,则它所描述的一切,其实都不过是女主人公的幻想或虚境罢了。根本不曾有远客之“来”,也不曾有彩“绮”之赠。倘若真能与夫君“合欢”,她就不必要在被中“著”以长相之思、缘以不解之结了。此诗所描述的意外喜悦,实蕴含着夫妇别离的不尽凄楚;痴情的奇思,正伴随着苦苦相思的无声咽泣。钟嵘《诗品》称《古诗十九首》“文温而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这首诗正以温丽的“遗绮”之喜,抒写了悲远的“别离”之哀,“正笔反用”,就愈加“惊心动魄”。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63-164

cóngyuǎnfānglái

míng liǎnghàn 

cóngyuǎnfānglái wèiduān 
xiāngwàn rénxīnshàngěr 
wéncǎishuāngyuānyāng cáiwéihuānbèi 
zhùchángxiāng yuánjiéjiě 
jiāotóuzhōng shuínéngbié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
洒洒沾巾¹雨,披披²侧帽风。
译文:雨水沾满纶巾,头发散乱,帽子也被风吹斜了。
注释:¹巾:古冠之一种。以葛、缣制成,横著额上。²披披:散乱的样子。侧帽:帽子被风吹歪。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译文:繁花染红了山野,柳条卧在水面上。
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
石马¹燃当道,纸鸢(yuān)²鸣半空。
译文:石兽燃在道路两旁,纸也在半空中旋飞。
注释:¹石马:坟前接道两旁之石兽。²纸鸢:鹰形风筝。
墦间人散后,乌鸟正西东。
(fán)¹间人散后,乌鸟正西东。
译文:人们离开了坟墓以后,乌鸦小鸟们活跃起来,四处觅食。
注释:¹墦:坟墓。
诗人范成大就清明山行道中所见景象,一路叙来。山风、细雨,花燃,柳卧,唯独不见一个人影,在这样空廓的背景上.大自然显得颇有活力,但这只是一种艺术的对照。后四句写坟地上扫墓的人散去,只剩下石马、纸鸢这些没有生命的东西作伴。而令人憎恶的乌鸦之类则活跃起来,上下翻飞,四处觅食,暗示出长眠地下的死者亡灵的寂寞。反映出范成大离乡远行途中,心头泛起的一种怅惘、失落之感。

qīngmíngdàozhōng

fànchéng sòngdài 

zhānjīn màofēng 
huāránshān liǔshuǐshēngzhōng 
shídāngdào zhǐyuānmíngbànkōng 
fánjiānrénsànhòu niǎozhèng西dōng 
太行元气老不死,上与左界分山河。
太行(háng)¹元气老不死²,上与左界³分山河。
译文:大行山伟大精神永远不会老死,顶峰与天界划分出疆域和山河。
注释:涌金亭:河南辉县西北七里有苏门山,也叫百门山。百门山下有流泉,叫百门泉,简称百泉。涌金亭在百泉亭东,“泉从地涌出,日照如金,故名”(《河南通志》)。¹太行:山名,在山西、河北与河南之间,主峰在山西晋城南,古有“天下之脊”之称。苏门山位于太行山脉南段。元气:生成天地万物的混元之气。²老不死:长存不灭。³左界:天界。《白虎通》:“天左旋,地右旋。”
有如巨鳌昂头西入海,突兀已过余坡陀。
有如巨鳌(áo)¹昂头西入分,突兀(wù)²已过余³(pō)(tuó)
译文:就好像巨龟一样昂头跨入大海,又高高地翻越多少座高冈斜坡。
注释:¹鳌:传说中的分中大龟。²突兀:高耸的样子。³余:剩下。⁴陂陀:倾斜不平的样子。苏门山为太行山余脉,南临平原,山势渐趋平缓。
我从汾晋来,山之面目腹背皆经过。
我从汾晋¹来,山之面目腹背皆经过²
译文:我从那古晋国的汾水之畔走来,巍巍太行的前后左右全都经过。
注释:¹汾晋:金设汾州、晋州,都在山西境内,即当时的河东路,诗人家乡忻州在此。指汾水流经的山西中部地区。²“山之”句:是说自己跨越太行山而至苏门山。
济源盘谷非不佳,烟景独觉苏门多。
济源¹盘谷²非不佳,烟景³独觉苏门多。
译文:济源县的盘谷风景并不是不好,要论云烟景致还是苏门山最多。
注释:¹济源:县名,在河南西北部,黄河北岸。²盘谷:位于济源县北二十里,即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之盘谷。³烟景:树木茂密,云烟缭绕的景色。
涌金亭下百泉水,海眼万古留山阿。
涌金亭下百泉水,分眼¹万古留山阿(ē)²
译文:看这涌金亭下面的百泉水,像一只海眼千万年留在山窝。
注释:¹分眼:泉眼。《辉县志》:“百门泉……中有三大泉,或传为分眼,以竿试之,不知所底。”²山阿:山的转弯处。
觱拂泺水源,渊沦晋溪波。
(bì)¹(luò)²源,奫(yūn)³晋溪波。
译文:它喷涌而出像是泺水的源头,它浪花飞转像是晋水的余波。
注释:¹觱拂:泉水涌出的样子。²泺水:古水名,源出山东济南。³奫沦:波浪回旋的样子。⁴晋溪:即晋水,在今山西太原西南,源出滴沥泉,泉由悬瓮山出,犹百泉出自苏门山。
云雷涵鬼物,窟宅深蛟鼋。
云雷¹²鬼物,窟宅³深蛟鼍(tuó)
译文:它声如云雷像是包藏着鬼怪,它穴窟深邃像是隐藏着龙蛇。
注释:¹云雷:指山中云雾缭绕之处。²涵:包容。³窟宅:洞穴。⁴蛟鼍:蛟龙和鳄鱼。
水妃簸弄明月玑,地藏发泄天不诃。
水妃¹簸弄²明月玑³,地藏(zàng)发泄天不诃(hē)
译文:仿佛仙女在簸弄明月般的水珠,喷发地底的蕴藏上天也不呵责。
注释:¹水妃:即水仙,司水女神。²簸弄:摆弄,玩弄。³明月玑:即夜光珠,此比喻水色。《神异经》:明月珠,径三寸,光照千里。玑,不圆的珍珠。⁴地藏:地下的宝藏。⁵发泄:外露。⁶诃:怒责。
平湖油油碧于酒,云锦十里翻风荷。
平湖¹油油碧于酒,云锦²十里翻风荷。
译文:碧油油的湖面比酒还要纯净,十余里云霞锦缎翻动着风荷。
注释:¹平湖:涌金亭前的水池,由泉水汇成,后修成长三百尺、宽百余尺的湖。²云锦:彩霞,这里比喻荷花。
我来适与风雨会,世界三日漫兜罗。
我来适与风雨会¹,世界²三日漫兜罗³
译文:我来恰好是风雨阴沉的天气,云雾飘飞在天地间布满兜罗。
注释:¹适与风雨会:正赶上刮风下雨。²世界:此指宇宙。³兜罗:也成兜罗锦,即木棉,《楞严经》注:兜罗树上出绵。此处喻指云雾。
山行不得山,北望空长哦!
山行不得山,北望空长哦(ó)¹
译文:在山间行走却不见山的踪影,眺望着北方我只能长叹空哦。
注释:¹长哦:长叹。
今朝一洗众峰出,千鬟万髻高峨峨。
今朝一洗众峰出,千鬟(huán)万髻(jì)¹高峩(é)²
译文:今日忽然阴云尽扫群山毕现,秀丽景色像美女的头饰闪烁。
注释:¹千鬟万髻:形容山上景色美妙,如同妇女头上的装饰一样好看。鬟、髻,古代女子的发式,因高耸于头顶,故常以之比山头。²峩峩:同“峨峨”,高耸的样子。
空青断石壁,微茫散烟萝。
空青断石壁¹,微茫²散烟萝³
译文:山间的石壁割断了万里晴空,蒙蒙烟气遮掩着崖间的藤萝。
注释:¹“空青”句:指青空如被峭壁截断。空青,青色的天空。²微茫:迷茫不清。³烟萝:草木茂密,烟聚萝缠的状态。萝,即松萝,地衣类植物,常寄生于松树上,蔓延下垂。
山阳十月未摇落,翠蕤云旓相荡摩。
山阳¹十月未摇落²,翠蕤(ruí)³云旓(shāo)相荡摩
译文:到了十月份山的南面的树木都还没有凋零,翠叶和云旗在风中飘荡擦摩。
注释:¹山阳:山的南面。²摇落:指草木凋零。³翠蕤:下垂的绿色草木。⁴云旓:漂浮的流云。旓,旌旗下边垂悬的饰物。⁵荡摩:摇荡碰擦。
云烟故为出浓淡,鱼鸟似欲留婆娑。
云烟故为出浓淡,鱼鸟似欲留婆(pó)(suō)¹
译文:山里的景色总是有浓又有淡,游鱼飞鸟正表演着舞姿婆娑。
注释:¹婆娑:盘旋,起舞。
石间仙人迹,石烂迹不磨。
石间仙人迹,石烂迹不磨。
译文:那山石上保留着仙人的遗迹,纵使山石朽烂仙迹也不灭磨。
仙人去不返,六龙忽蹉跎。
仙人去不返,六龙¹忽蹉(cuō)(tuó)²
译文:仙人此去永也不会返回来了,天子的车驾却在倾刻间颠簸。
注释:¹六龙:《淮南子》:“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这里即指日光。²蹉跎:虚度光阴度过,这里即指西沉。
江山如此不一醉,拊掌笑杀孙公和。
江山如此不一醉,拊(fǔ)¹笑杀孙公和²
译文:江山破碎而我们不喝个大醉,孙登就会拍手讥讽嘲笑你我。
注释:¹拊掌:鼓掌,拍手。²孙公和:孙登,字公和,三国时魏人,曾隐居苏门山,人称“苏门先生”。是个半人半神的形象。
长安城头乌尾讹,并州少年夜枕戈。
长安城头乌尾讹(é)¹,并州²少年夜枕戈³
译文:长安城上的鸟尾早已经错乱,并州少年随时随刻守着战戈。
注释:¹乌尾讹:乌鸦噪起,意谓时局动荡。讹,通“吪”,摇动,比喻天下动荡。²并州:汉唐时州名,州治在今山西太原。³夜枕戈:枕着武器睡觉,表示时刻准备作战。
举杯为问谢安石,苍生今亦如卿何?
举杯为问谢安石¹,苍生今亦如卿何²
译文:举起酒杯我问一声谢公安石,面对今日百姓你有什么对策?
注释:¹谢安石:谢安,字安石,东晋孝武帝时宰相。早年隐居东山,屡违朝廷旨意,不肯出仕。²如……何:意为“对……怎么办”,“把……怎么办”。卿:对人表示亲热的称呼。
元子乐矣君其歌!
元子¹乐矣君其歌。
译文:我元好问喝酒喝得多么高兴,诸位朋友,你们要尽情地唱歌。
注释:¹元子:指唐代诗人元结,少居商余山,曾著《元子》十篇,故以元子自称。此处诗人自称。

  从诗的开头到“烟景独觉苏门多”共八句,诗人以此来的行踪为线索,叙述路途所历,点出苏门山的地理位置,百门泉的景致之胜。诗一开始写太行山之高,突兀而来。又把它比为一只巨鳌,描述了太行山由东而西的突兀峰岭和由此而南的渐缓山势。诗人该处是直接借巨鳌以状山势的突兀高耸,给人一种涌动的感觉。但从山岭而下,山势越来越缓,比及苏门山,已是山之余脉,北负太行,南临平原了。诗人巧妙地点出了苏门山的地理位置,言下之意,与太行正脉相比,苏门山自然小多了。但山虽小而风景美。表面看去,诗人在平平地叙事,但中间插入“济源盘谷非不佳”一句,便从对比中突出了苏门山的美。

  诗题虽然是“涌金亭”,但诗的重点是涌金亭下的百门泉和涌金亭周围的苏门山。该处,涌金亭只是一个视点。接下来,从“涌金亭下百泉水”到“云锦十里翻风荷”十句,从不同的侧面写百泉水。首先说明百门泉在涌金亭下,点题。下一句“海眼万古留山阿”,指出百门泉出于苏门山麓,顺手用了“万古”一个字眼,说明其久远,也就显出一种苍劲之气。“臂沸泺水源,裔沦晋溪波”两句写泉水从地下涌出之象,用了两个比喻:一个是源出今山东济南市西南的泺水,取其“水涌若轮”(《水经注》)的比喻;一个是源出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的晋水,取其“奫沦”。以此写出了百泉涌动之速,回旋之疾。这是眼看到的,是视觉形象。“云雷涵鬼物,窟宅深蛟鼍”两句是写水波之声,也用了两个比喻,不同的是,前者用具体的实物,后者用莫须有的灵怪,是诗人的想像。无数的泉眼涌出的泉水,先分流、后汇合,石激浪涌,又在山谷之中,回声互撞,其声响恰似“飞湍瀑流争喧您,琳崖转石万壑雷”。诗人置身于云雷似的水声之中,感到奇妙无比,以为是水中的鬼怪,深渊中的蛟龙,发出的阵阵吟啸。这是耳听到的,是听觉形象。“水妃簸弄明月玑,地藏发泄天不诃”两句,写水花和水珠,也用比喻。诗人观赏着泉水奔流激起的奇妙的水花和飞溅起的透明的水珠,又联想到水中的女神把地下宝库中的明月珠簸弄出来了。如此想像是很奇特的,当然也只能用如此奇特的想像去描绘如此奇特的泉水。“平湖油油碧于酒,云锦十里翻风荷”两句扩展开来,写泉水汇集之处的水池和荷花。百门泉水汇集成一个大池,诗人称其为“平湖”,水平如镜,水深澄碧,比酒还要绿,还要清冽。池水中的荷花随风翻动,像十里云锦一样美丽。如此,由泉源、水声、水花、水珠、平湖、风荷,组合而成的百门泉景象,真是美不胜收,奇不可言。

  从“我来适与风雨会”到“六龙忽蹉跎”,十六句,从各个角度写苏门山。写山却有周折,从“山行不得山”写起,这是因为诗人翻越太行来到苏门山时,正好赶上秋雨连绵,像木棉(兜罗就是木棉树)一样的白色的云雾把整个世界笼罩起来,整整三天诗人只好向着北方徒唤奈何。正因为遇到了这样的坏天气,不仅视线不开阔,而且也使人抑郁,所以一旦云霁天开,整个世界又突然以明朗的姿态出现在诗人眼前,那舒畅、愉悦真是难以言说,诗情顿然高涨起来:“今朝一扫众峰出,千鬟万髻高峩峩”,把苏门山从云遮雾罩中突现出来,那一座一座的山峰就像妇女头上高耸的鬟髻一样,千姿百态,任其欣赏。这是一种概括的描写。下面就进行细致刻画:首先是“空青断石壁,微茫散烟萝”,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其次是山上的树木,虽是十月天气,时序已入初冬,可生长在山南向阳坡上的树木还没有落叶,像翠绿的旌旗,与浮游的云团互相摩擦。再次是天空的云朵、山间的飞鸟、泉中的游鱼都竭尽变化、飞鸣、翔跃的姿态,好像懂得人意,在挽留诗人,实则是诗人与大自然融合为一,是“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是在“与造物者游”了。接下来写山中的神仙传说,是虚境实写,因为这种仙迹所在名胜之地差不多都有,是道教文化深入渗透的一种表现,而且非常古老,即使石头已经风化碎裂,其迹仍然存在。最后,用“仙人去不返、六龙忽蹉跎”结束山的描写。这里是包含着某种感慨的,是人事沧桑,家国兴亡,在诗人心灵上刻下的印痕的流露。

  结末七句,抒发感慨。“江山如此不一醉,拊掌笑煞孙公和”两句过渡承上启下:江山是如此娇美,使人叹赏得如痴如醉。诗人顺手拈来,作为现成的应景典故,说他面对大好河山要痛饮一番了,不然就会贻笑大方之家了。但是诗人不能真的舒畅到一醉方休。其实这只是行文的一个波澜,是为诗意的转折铺垫。紧接着诗就转到对现实时局的感慨上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诗人立即想到了“长安城头乌尾讹,并州少年夜枕戈”的现实状况。该两句写出了时局不安定,战乱不止,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接着写了两句:“举杯为问谢安石,苍生今亦如卿何?”诗人用这一典故,是说在政局不稳、社会动荡的事态面前,即使才能如谢安,又能怎么样呢,连谢安都回天无力,那作为一个文士的作者自己也只好“元子乐矣君其歌”了。元好问引用这样一个典故,也说明了他在人蒙古后不仕的原因。金亡后诗人隐退田园,筑野史亭,以编金史自任。今天又游于百门泉,陶醉在云山林泉之中,与同游诸君吟诗作歌,自取其乐了。放浪山水间的行为,正隐含着对时局的不满之情。在看似旷达的言词间,寄寓着诗人对时局的深深关虑。

  该诗奇气横溢。诗人驰骋想像,驱使神话,大胆夸张,从多方面描绘了奇水异景,创造了雄伟壮丽,美奂美仑的艺术境界。诗人在描绘山水时,把自己热烈的感情倾注其中,再加上长短不一的句式和色彩瑰丽的语言,十分强烈地体现出了诗人热情奔放的个性,开阔坦荡的襟怀,充溢着豪放迈往之气。

参考资料:
1、 齐存田著.《遗山诗词赏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09:第240-245页
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
荣荣¹窗下兰,密密堂前柳。
译文:茂盛幽兰在窗下,依依垂柳在堂前。
注释:¹荣荣:繁盛的样子。这两句写当初分别之景,有起兴的作用。兰取其贞洁,柳取其惜别。
初与君别时,不谓行当久。
初与君¹别时,不谓行当久²
译文:当初与你告别时,未讲此行很久远。
注释:¹君:指出门的游子。²不谓行当久:没说此行要很久。
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
出门万里客,中道¹逢嘉(jiā)²
译文:出门万里客他乡,半道交朋结新欢。
注释:¹中道:中途。²嘉友:好友。
未言心相醉,不在接杯酒。
未言心相醉¹,不在接杯酒。
译文:一见倾心似迷醉,未曾饮酒尽言谈。
注释:¹心相醉:内心已为之倾倒,即一见倾心。这两句是说,尚未饮酒交谈,便一见倾心。
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负。
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¹²
译文:幽兰枯萎垂柳衰,背信之人违誓言。
注释:¹言:指临别誓约。²负:违背,背弃。
多谢诸少年,相知不忠厚。
多谢¹(zhū)少年,相知不忠厚²
译文:告诫世间青少年,相知未必心不变。
注释:¹多谢:多多告诫。²相知不忠厚:当面相知的朋友未必就是忠厚之人。
意气倾人命,离隔复何有?
意气¹倾人命²,离隔³复何有?
译文:你为情谊愿献身,他将你弃无情感。
注释:¹意气:情谊,恩义。²倾人命:送性命。³离隔:分离,离弃。
辞家夙严驾,当往至无终。
辞家夙(sù)¹严驾²,当往至无终³
译文:辞家早起备车马,准备远行去无终。
注释:¹夙:早晨。²严驾:整治车马,准备出行。³志无终:向往到无终去。志:一作“至”,亦通。无终:古县名,在今河北省蓟县。
问君今何行?非商复非戎。
问君今何行¹?非商²复非戎³
译文:请问前行欲何为?不经商也不当兵。
注释:¹今何行:现在到那里去做什么。²商:经商,做买卖。³戎:从军。
闻有田子泰,节义为士雄。
闻有田子泰¹,节义²为士雄³
译文:听说有位田子泰,节义崇高称豪英。
注释:¹田子泰:即田畴,字子泰,东汉无终人。田畴以重节义而闻名。²节义:气节信义。³士雄:人中豪杰。士,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斯人久已死,乡里习其风。
斯人¹久已死,乡里习其风²
译文:虽然此人久已死,乡里承袭其遗风。
注释:¹斯人:此人,指田畴。²习其风:谓继承了他重节义的遗风。
生有高世名,既没传无穷。
¹有高世名²,既没³传无穷。
译文:在世之时名誉高,死后美名传无穷。
注释:¹生:生前,在世时。²高世名:在世上声誉很高。³既没:已死之后。
不学狂驰子,直在百年中。
不学狂驰子¹,直²在百年中³
译文:不学奔走逐名利,荣耀只在一生中。
注释:¹狂驰子:指为争名逐利而疯狂奔走的人。²直:只,仅。³百年中:泛指人活一世的时间。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仲春¹(gòu)²时雨,始雷发东隅(yú)³
译文:二月喜逢春时雨,春雪阵阵发东边。
注释:¹仲春:阴历二月。²遘:遇,逢。³东隅:东方。古人以东方为春。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众蛰(zhé)¹各潜骇²,草木纵横舒³
译文:冬眠动物皆惊醒,草木润泽得舒展。
注释:¹众蛰:各种冬眠的动物。蛰,动物冬眠。²潜骇:在潜藏处被惊醒。³从横舒:形容草木开始向高处和远处自由舒展地生长。从:同“纵”。以上四句描写季节变化。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piān)¹新来燕,双双入我庐²
译文:轻快飞翔春燕归,双双入我屋里边。
注释:¹翩翩:轻快飞翔的样子。²庐:住室。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先巢¹²尚在,相将³还旧居
译文:故巢依旧还存在,相伴相随把家还。
注释:¹先巢:故巢,旧窝。²故:仍旧。³相将:相随,相偕。⁴旧居:指故巢。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译文:你我自从分别来,门庭日渐荒草蔓。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我心固匪石¹,君²情定何如?
译文:我心坚定不改变,君意未知将何如?
注释:¹我心固匪石:是说我的心并非石头,是不可转动的。比喻信念坚定,不可动摇。固:牢固,坚定不移。匪:非。²君:指燕。
迢迢百尺楼,分明望四荒,
(tiáo)¹百尺楼,分明²望四荒³
译文:登上高高百尺楼,清晰可见远四方。
注释:¹迢迢:本义指遥远的样子,这里形容高高的样子。²分明:清楚。³四荒:四方荒远之地。
暮作归云宅,朝为飞鸟堂。
暮作归云宅¹,朝为飞鸟堂²
译文:夜间云聚栖其内,白日鸟集作厅堂。
注释:¹归云宅:是说白云晚上把它当作住宅。形容楼之高。²飞鸟堂:飞鸟聚集的厅堂。
山河满目中,平原独茫茫。
山河满目中,平原独茫茫¹
译文:远处山河尽在目,平原一片渺茫茫。
注释:¹茫茫:辽阔,深远。
古时功名士,慷慨争此场。
古时功名士¹,慷慨争此场²
译文:古时热恋功名者,慷慨争逐在此场。
注释:¹功名土:追逐功名利禄之人。²此场:指山河、平原。
一旦百岁后,相与还北邙。
一旦百岁后¹,相与²还北邙(máng)³
译文:一旦丧身离人世,结局一样葬北邙。
注释:¹百岁后:去世以后。²相与:共同,同样。³北邙:山名,在洛阳城北,东汉、魏,西晋君臣多葬此山。这里泛指墓地。
松柏为人伐,高坟互低昂。
松柏为人伐,高坟互低昂¹
译文:墓边松柏被人伐,坟墓高低甚凄凉。
注释:¹互低昂:形容坟堆高低不齐。昂:高。
颓基无遗主,游魂在何方!
(tuí)¹无遗主²,游魂在何方!
译文:无主墓基已毁坏,谁知魂魄在何方?
注释:¹颓基:倒塌毁坏了的墓基。²遗主:指坟墓的主人,即死者的后代。
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
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¹
译文:生前名利实可贵,如此凄凉堪悲伤!
注释:¹“荣华”两句:是说对于那些生前追求功名的人来说,荣华的确是珍贵的,但死后一无所得,且如此凄凉,也实在可怜可悲。
东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
东方有一士,被服¹常不完²
译文:东方有位隐居士,身上衣服常破烂。
注释:¹被服:所穿的衣服。被,同“披”。²不完:不完整,即破烂。
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
三旬九遇食,十年著(zhuó)¹一冠²
译文:一月才吃九顿饭,十年总戴一顶冠。
注释:¹著:戴。²冠:帽子。
辛勤无此比,常有好容颜。
辛勤无此比,常有好容颜¹
译文:辛勤劳苦无人比,和悦面容乐贫寒。
注释:¹好容颜:愉悦的面容,这里有乐贫之意。
我欲观其人,晨去越河关。
我欲观其人¹,晨去越河关²
译文:我欲前行访问他,清晨出户越河关。
注释:¹观其人:访问他。²越河关:渡河越关。
青松夹路生,白云宿檐端。
青松夹路生,白云宿檐端¹
译文:青松生长路两边,缭绕白云在檐间。
注释:¹“青松”两句:写东方隐士的居处,在青松白云之间,形容高洁。
知我故来意,取琴为我弹。
知我故来意¹,取琴为我弹。
译文:知我特地前来意,取琴为我来轻弹。
注释:¹故来意:特地来的意思。
上弦惊别鹤,下弦操孤鸾。
上弦¹惊别鹤²,下弦操孤鸾(luán)³
译文:先弹凄怨别鹤操,又奏高洁曲孤鸾。
注释:¹上弦、下弦:指前曲、后曲。²别鹤:即《别鹤操》,古琴曲名,声悲凄。³孤鸾:即《双凤离鸾》,汉琴曲名。
愿留就君住,从今至岁寒。
愿留就君住¹,从今至岁寒²
译文:我愿长留伴君住,从今直到岁暮寒。
注释:¹就君住:到你那里一起住。²至岁寒:直到寒冷的冬天,这里是喻坚持晚节。《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
苍苍谷中树,冬夏常如兹;
苍苍¹谷中树²,冬夏常如兹³
译文:葱郁苍青山谷树,冬天夏日常如此。
注释:¹苍苍:深青色,犹言“青青”。²树:指松柏。³常如兹:总是这样,谓郁郁葱葱,不凋零。
年年见霜雪,谁谓不知时。
年年见霜雪,谁谓不知时¹
译文:年年经历霜和雪,更变四时岂不知?
注释:¹时:季节的变化。暗寓时世。以上四句起兴,以松柏的坚贞自喻。
厌闻世上语,结友到临淄。
厌闻世上语¹,结友到临淄(zī)²
译文:已厌听闻世上语,交结新友去临淄。
注释:¹世上语:泛指世俗流言。²临淄:地名,战国时齐国国都,在今山东省。
稷下多谈士,指彼决吾疑。
(jì)¹多谈士²,指彼³决吾疑
译文:齐国稷下多谈士,指望他们解我疑。
注释:¹稷下:古地名,战国齐都临淄城稷门(西边南首门)附近地区。齐宣王招集文学、学术之士在此讲学。²谈士:善于言谈论辩之人,指稷下之士。谓这些人善空谈而不耐霜雪的考验。³指彼:指望他们。⁴决我疑:解决我的疑问。
装束既有日,已与家人辞。
装束¹既有日²,已与家人辞。
译文:备好行装已数日,且同家属告别离。
注释:¹装束:整备行装。²既有日:已经有好几日。
行行停出门,还坐更自思。
行行停出门,还坐更自思¹
译文:欲行又止心犹豫,还坐重新再三思。
注释:¹“行行”两句,写临行时又徘徊不前,犹豫再三,表示内心复杂矛盾的状态。
不怨道里长,但畏人我欺。
不怨道里¹长,但畏人我欺²
译文:不怕此行道路远,担心谈士会相欺。
注释:¹道里:道路里程,即路程。²人我欺:即人欺我。人,指“谈士”。
万一不合意,永为世笑嗤。
万一不合意¹,永为世笑嗤(chī)²
译文:万一相互不合意,永远为人所笑嗤。
注释:¹不合意:见解不同。²嗤:讥笑。逯本作“之”,今从焦本改。
伊怀难具道,为君作此诗。
¹怀难具道,为君²作此诗。
译文:心内之情难尽诉,为君写下这歌诗。
注释:¹伊:此。难具道:难以详细他讲出来。²君:泛指读者。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¹
译文:日暮长天无纤云,春风微送气温和。
注释:¹扇微和:春风吹拂,天气微暖。扇:用作动词,吹动。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佳人¹美清夜²,达曙(shǔ)³(hān)且歌。
译文:佳人喜爱清澄夜,到晓酒酣欢唱歌。
注释:¹佳人:美人。²美清夜:爱清夜。³达曙:到天明。⁴酣:酒足气振的样子。
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
歌竟¹长叹息,持此²感人多³
译文:歌罢凄然长叹息,此情此景感伤多。
注释:¹歌竟:歌唱完了。²持此:仗着这支歌曲。此:指下文四句歌辞。³感人多:十分动人。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皎皎¹云间月,灼灼²叶中华³
译文:皎洁明月在云间,绿叶之中鲜艳花。
注释:¹皎皎:光明的样子。²灼灼:花盛的样子。³华:同花。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岂无一时好¹,不久当如何。
译文:虽有一时风景好,好景不长当奈何!
注释:¹一时好:一时之美好。指“云间月”圆而又缺,“叶中花”开而复凋。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少时壮且厉¹,抚剑独行游。
译文:少时健壮性刚烈,持剑只身去远游。
注释:¹厉:性情刚烈。
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谁言行游近?张掖(yè)¹至幽州。
译文:谁讲此行游不远?我从张掖到幽州。
注释:¹张掖:地名。
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
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¹流。
译文:饥食野菜学夷叔,口渴便喝易水流。
注释:¹易水:水名。
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
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¹
译文:不见心中知音者,但见古时荒墓丘。
注释:¹丘:坟墓。
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
路边两高坟,伯牙¹与庄周²
译文:路边两座高坟墓,乃葬伯牙与庄周。
注释:¹伯牙:古代音乐家。²庄周:庄子。
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
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
译文:贤士知音难再得,远游还想何所求?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
种桑长江边,三年¹望当采。
译文:种植桑树在江边,指望三年叶可采。
注释:¹“三年”句是说盼望三年之内可以采桑养蚕。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枝条始¹欲茂,忽值²山河改。
译文:枝叶长出将茂盛,忽然遇到山河改。
注释:¹始:才。²值:逢。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¹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²
译文:树枝树叶被摧折,树干树根浮大海。
注释:¹柯:枝干。²沧海:指东海。这两句是说桑树的枝干被摧折了,根叶漂浮到大海中去了。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¹
译文:春蚕无叶不得食,无茧寒衣哪里来?
注释:¹欲谁待:即欲何待,还依靠什么?
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
¹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
译文:不把根植在高原,如今后悔亦无奈!
注释:¹本:桑树枝干。这两句是说桑树不种在高原上,而种在江边,根基不巩固,所以摧折,有什么可后悔的?

  拟古,就是摹拟古诗之意。但事实上这组诗并无摹拟之迹,完全是诗人自抒怀抱。从内容来看,这组诗大多为忧国伤时、寄托感慨之作,其中多有托古讽今、隐晦曲折之辞。

  第一首诗采取拟人的手法,借对远行游子负约未归的怨恨,感慨世人结交不重信义,违背誓约,轻易初心。

  第二首诗托言远访高士田子泰的故乡,对高尚节义之士深表敬仰,对世间不顾节义而趋炎附势、争名逐利之人表示了厌恶。

  第三首诗以春燕返巢托兴,表现诗人不因贫穷而改变隐居的素志,同时也寓有对晋室为刘宋所取代而产生的愤慨。

  第四首诗写由登楼远眺而引起的感慨沉思。江山满目,茫茫无限,历史沧桑,古今之变,尤显人生一世,何其短暂!曾经在这片土地上追逐功名利禄的古人,早已身死魂灭,只剩下荒坟一片,实在可怜可伤。从而抒发了诗人不慕荣华富贵、坚持隐居守节的志向与情怀。

  第五首诗托言东方隐士,实则是诗人自咏,借以表示自己平生固穷守节的意志。

  第六首诗以谷中青松自喻,表现坚贞不渝的意志。尽管诗中流露出犹豫彷徨的矛盾复杂心理,但仍决意不为流言所惑,不受世俗之欺,所以写诗以明志。

  第七首诗以比兴手法,感叹欢娱夜短、韶华易逝的悲哀,表现了诗人自伤迟暮的情绪。

  第八首诗表现诗人少年时期的理想,壮年时期的情怀,抒发了知音难觅的愤激之情。

  第九首诗以桑树喻晋,晋恭帝为刘裕所立,犹如“种桑长江边”。恭帝之初立已操控在刘裕掌中,根基不牢自取灭亡。“今日复何悔”,诗人痛惜之情可见。

  总体而言,陶渊明的《拟古九首》写的都是在朝代、人世改变时的各种现象以及诗人内心的思量和反省。全诗感情低回缠绵,语言曲折宛转。这几首诗题为“拟古”,从中可看到《古诗十九首》、汉乐府、汉魏晋五言诗的痕迹,像第一首的简洁叙事方式、第二首的一问一答、第三首的以气象作兴比及物候作比,以及轻浅的词语、叠词等等。之所以用拟古作题,主要是时当晋宋易代,很多的感触及激荡的情绪,可以通过较隐晦的方式表达出来。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187-200
2、 陈庆元等 编选.陶渊明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74-185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李密,字令伯,犍(qián)为武阳人也,一名虔(qián)。父早亡,母何氏醮(jiào)。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zhēng)¹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²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qiáo)周,周门人方之游夏³
译文: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省彭山县)。他的一个名字叫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性情淳厚,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侯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后才让祖母用。有空闲的时候就讲学忘记疲劳,并且像对待老师一样侍奉拜谯周。,被谯周的学生把他和子游和子夏并列(认为是很有才华的人)。
注释:¹烝烝:纯一宽厚的样子。²躬自:自己,亲自。³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他们在文学上皆很造诣。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
少仕¹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
译文:他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
注释:¹仕:做官。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沙。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沙¹。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译文:皇帝看了以后说:“(这个)读书人高雅的名声,不是图有虚名啊。”于是就停止征召(他)。后来(他的祖母)刘去世了,(他)服完丧,又以洗马的身份被征召到洛阳。当时(有个叫)张华的司空问他说:“(你认为)安乐公这个人怎么样?”李密说:“可以与齐桓公相并列。”张华问其中的原因,他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的辅助)而称霸,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的帮助而能抵抗魏国,任用黄皓而亡国,从这可知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又问“孔明的规劝提醒的话为什么那么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在一起谈话,所以能够简洁高雅;《大诰》是说给普通人听的,应该具体琐碎一点。孔明和对话的人水平不相等,他的言论教导因此具体琐碎。”张华认为他的道理很好。
注释:¹虫沙:比喻战死的将士或因战乱而死的人民。此指死亡。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hé)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译文:(后来)到外地做温县的县令,很讨厌下属官吏,曾经给人写信说:“庆父这种人不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下属官吏把他的信上报给司隶,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城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可是朝廷中无人作后盾,于是被调到汉中升作太守,他自己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等到皇帝在东堂赏赐酒席,让李密作诗时,他在诗的末尾说:“百姓之间流传着这样的话“有因才有缘”,做官没有权势的朝臣做依靠,不如回家种田。身处高位的人很清楚,这话怎么能这么说!”武帝对此很生气,(识相的)都官从事马上奏请罢免李密的官职。李密最后死在家中。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