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说迎春又送春,纷纷红紫几番新。谁云海内无知己,且喜尊中有圣人。
才说迎春又送春,纷纷红紫几番新。谁云海内无知己,且喜尊中有圣人。
瘦似维摩还示病,乐如原宪不妨贫。山人自合山中老,出处无烦问大钧。
瘦似维摩还示病,乐如原宪不妨贫。山人自合山中老,出处无烦问大钧。

zhāilǎojiànzhīyùnèr--wángào

cáishuōyíngchūnyòusòngchūnfēnfēnhóngfānxīnshuíyúnhǎinèizhīqiězūnzhōngyǒushèngrén

shòushìwéiháishìbìngyuánxiànfángpínshānrénshānzhōnglǎochūchùfánwènjūn

王鏊

王鏊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713篇诗文

猜您喜欢
金谷无烟宫树绿,嫩寒生怕春风。博山微透暖薰笼。小楼春色里,幽梦雨声中。
金谷¹无烟宫树绿,嫩寒²生怕春风。博山³微透暖薰(xūn)。小楼春色里,幽梦雨声中。
译文:是不举烟火的寒食节,名贵的树木在园子里隐隐透出绿色。嫩生生的寒意,在春风中瑟瑟抖动着。薰笼内,焚烧香料的博山炉还微微透出暖气。深浓的春色围着小小的阁楼,在轻柔的雨声里,我们做着温馨的梦。
注释:¹金谷:金谷园,本为晋代石崇的别墅,这里代指词人的宅第。²嫩寒:微寒。³博山:指香炉。⁴薰笼:罩在香炉上的竹笼。
别浦鲤鱼何日到,锦书封恨重重。海棠花下去年逢。也应随分瘦,忍泪觅残红。
别浦(pǔ)¹鲤鱼²何日到,锦书³封恨重重。海棠花下去年逢。也应随分瘦,忍泪觅残红
译文:在我们分手的渡口,送信的鲤鱼哪一天才能来到呢?它捎来的,该是一封包裹着千愁万恨的信吧!还记得,我们是在去年,一株海棠花下认识的,由于相思的折磨,她一定瘦多了。啊,也许此刻她正含着泪,在独自寻找那片片残红罢!
注释:¹别浦:分别的水边。²鲤鱼:指书信。³锦书:用锦织成的信,一般指情书。用窦滔妻苏氏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以赠其夫事。⁴随分:照例,相应。⁵残红:残花。

  “金谷无烟宫树绿”,以“金谷无烟”出之,表明这是寒食、清明节问,“金谷”一词,含着许多意思,令人想起高门大户人家的庭园,里面应该住着美慧多情的女子。“宫树绿”一语,加深了景物朦胧暗碧的效果,起一种伤感的感情引诱作用,这与女子的脆弱多情的伤春感情正相融。所以,起笔虽然没有直接写人、写情,却通过用典和造境,在这两方面作了暗示。

  “嫩寒生怕春风”,以倒装句式突出春寒恻恻,给予未出场的女主人公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的不适。“生怕春风”,写得细,写得透,仿佛作者与她通感着似的。

  “博山微透暖薰笼”,转入楼内,渲染出女子居处的温馨气氛,并为她创造出一个典型的怀人环境。然而以下又不正写,而是把她的思念之情转到她的幽梦中去,这样写,比正写更雅致——隔着梦的帷幕来思念人,总有一些朦胧美,有几分差涩感;也更有深致——连梦中都不能免除思念,醒时的情状就不用多说了。但又不明出——没有写她幽梦的内容,只是渲染出的这个情调使读者不得不往词人暗设的那条思路想去。

  “小楼春色里,幽梦雨声中。”这两句的含蓄蕴藉和情蕴的丰富,以及对仗的工致,足以与晏几道的抒情名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媲美。“幽梦”一句,写情尤其多致,这样的雨声,在她的幽梦中,又是一番别样的景致了。

  “别浦鲤鱼何日到”,“何日到”,实际是说“无书到”,在渡口相别分手之后从没有收到过书信。

  “锦书封恨重重”一句,怨书信不来,怨书信即是怨人。上两句言分手之后就一直没有音信,不由得叫人怨恨重重了。“海棠花下去年逢”,海棠花又开了,自己只能流连树下,追忆去年这个时候与情人在此相会的情景了。这一句写得温馨香软,足见对初相遇的记忆之深、之美好,甚至连他写到的那海棠,似乎也都成了伊人风采的暗示。

  “也应随分瘦,忍泪觅残红。”细节化的猜测,猜测她的必然消瘦,想像她在觅残红——这是男性作者所造的女子伤时伤别之情的经典意象。这样的猜测,无疑显示出对伊人的极度钟情。

  这首词怨春怀人,却不直说,而说“小楼春色里,幽梦雨声中”;而说“嫩寒生怕春风”、“忍泪觅残红”,婉转细腻,深沉含蓄,其怨春怀人之情愈为深切。辛弃疾是豪放派大家,而该词通篇以婉丽词句写出,体现了这位“豪气”与“柔情”并于一身的大词人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母庚才、顾之京副主编.朱德才、薛祥生、邓红梅编著.《辛弃疾词新释辑评 (上册)》:中国书店,2006年01月第1版:第364页—第365页
2、 林音等编著.《婉约词三百首注析》:三秦出版社,2003年09月第2版:第252页
3、 郑小军编注.《众里寻他千百度 辛弃疾词》:山东文艺出版社,2015.06:第77页—第78页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
又北二百里,曰¹发鸠(jiū)之山²,其上多柘(zhè)³,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huì),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xiào)。是¹⁰炎帝之少女¹¹,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¹²而不返,故¹³为精卫,常衔(xián)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¹⁴于东海。漳水出焉¹⁵,东流注于河。。《山海经》
译文: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中有一种鸟,它的外形像乌鸦,头上的羽毛有花纹,有白色的嘴,色的脚,名字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注释:¹曰:叫作。²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发鸠山,旧说在山西境内。³柘木:柘树,桑树的一种,木质坚硬,叶可喂蚕。⁴状:形状。⁵乌:乌鸦。⁶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首,头。⁷喙:鸟嘴。⁸赤:红色。⁹其鸣自詨: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詨:通“叫”,呼叫。很多鸟雀之得名,都是由于他们的叫声,古人有诗说:山鸟自呼名。¹⁰是:这。¹¹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¹²溺:淹没在水里。¹³故:因此。¹⁴堙:填塞。¹⁵焉:等于“于是”,即“在那里”。
昔炎帝女溺死东海中,化为精卫。其名自呼,每衔西山木石填东海。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状如精卫,生雄如海燕。今东海精卫誓水处,曾溺于此川,誓不饮其水。一名鸟市,一名冤禽,又名志鸟,俗呼帝女雀。《述异志》
昔炎帝女溺死东海中,化为精卫。其名自呼,每衔西山木石填东海。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状如精卫,生雄如海燕。今东海精卫誓水处,曾溺于此川,誓不饮其水。一名鸟市,一名冤禽,又名志鸟,俗呼帝女雀。《述异志》
译文:以前,炎帝的女儿淹死在东海中,化身为精卫鸟。它的名字就像是它自己的叫声一样。它每天叼起西山的树枝石块丢进东海,想把东海填平。它和海成为配偶,生下幼鸟,雌鸟的样子像精卫,雄鸟像治燕。现在,东海精卫发誓守在东海边,因为自己曾在这水中淹死,就发誓不喝这里的水。它还有一个名字叫鸟市,又叫冤禽,又叫志鸟,俗称帝女雀。
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
海潮南去过浔(xún)阳,牛渚(zhǔ)由来险马当¹
译文:海潮向南而去,远至寻阳,牛渚山历来比马当山还要险峻。
注释:¹马当:即马当山,在今江西彭泽东北。
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译文:欲渡横江又嫌风高浪险,愁似长江之水,长流万里。

  “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长江在安徽地界变为南北走向,所以“海潮”不是西去,而是南去。浔阳,即今江西省九江市。白居易的《琵琶行》所写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就是这里。牛渚,即采石,历来以地势险峻而闻名,可以用一人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来形容,其险峻远远胜过马当这个地方。“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这两句看似写渡江之险,实则写北上报国之路难行,“风波恶”,是指世事险恶,人心难测,所以才会有一个“愁”字了得。当时诗人避祸江南,也可以说报国无门,这里还没有以酒浇愁,这愁中还存在某种幻想,不似《月下独酌》其四所写的那样“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二十个字中用了三个“愁”字,而且愁到最后,连愁都不来了。

  严评本《李杜全集》载明人批此诗:“‘险马当’三字尚觉生硬。后二句语不甚深 ,以无意出之却妙。”

参考资料:
1、 陈伯海.唐诗汇评(上).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628-630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欲知垂尽¹岁,有似赴壑(hè)²蛇。
译文:要知道快要辞别的年岁,有如游向幽壑的长蛇。
注释:¹垂尽:快要结束。²壑:山谷。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修鳞(lín)¹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译文:长长的鳞甲一半已经不见,离去的心意谁能够拦遮!
注释:¹修鳞:指长蛇的身躯。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况欲鳞其尾,虽勤知奈何。
译文:何况想系住它的尾端,虽然勤勉明知是无可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儿童强(qiǎng)¹不睡,相守夜欢哗²
译文:儿童不睡觉努力挣扎,相守在夜间笑语喧哗。
注释:¹强:勉强。²哗:一作“喧”。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zhuā)¹
译文:晨鸡呵请你不要啼唱,一声声更鼓催促也叫人惧怕。
注释:¹挝:击,敲打,此处指更鼓声。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坐久灯烬(jìn)¹落,起看北斗斜²
译文:长久夜坐灯花点点坠落,起身看北斗星已经横斜。
注释:¹灯烬:灯花。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²北斗斜:谓时已夜半。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cuō)(tuó)¹
译文:明年难道再没有年节?只怕心事又会照旧失差。
注释:¹蹉跎:时间白白过去,光阴虚度。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译文:努力爱惜这一个夜晚,少年人意气还可以自夸。

  《守岁》,十六句,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六句:“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鳞其尾,虽勤知奈何。”这里用生动的比喻说明守岁无益,从反面入题,跟前两首有所不同。这个比喻不但形象生动,而见辰龙巳蛇,以蛇比岁,不是泛泛设喻。这六句的前四句写岁已将近,后二句写虽欲尽力挽回,但徒劳无益。“鳞其尾”字面虽然用《晋书·贾后传》“鳞狗当鳞颈,今反鳞其尾”的话,但在行文中完全以“赴壑蛇”为喻:到了除夕,已经是末梢了,倒拔蛇已不大可能,何况只抓蛇尾巴梢,哪里能鳞得住呢?以这样六句开头,好像说这个风俗无道理。要写守岁,先写守不住,不必守,这是欲擒故纵,使文字多波澜的手法。

  中间六句是第二个层次:“儿童强不睡,相守夜谌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这个层次写守岁的情景。一个“强”字写出儿童过除夕的特点:明明想打磕睡,却还要勉强欢闹。这两句仍然是作者回味故乡的风俗,而不是他在凤翔时的情景。这一年苏轼才二十六岁(虚龄二十七岁),膝下只有一子苏迈,虚龄五岁,不可能有这两句所写的场景。“晨鸡”二句将守岁时的心理状态写得细腻入微,“坐久”两句将守岁时的情景写得很逼真。这两句主要是针对大人守岁所说的。纪昀很欣赏这十个字,说是“真景”。实际上这是人人守岁都有过的感受,他能不费力地写出来,增添不少亲切感。

  最后四句是第三个层次:“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这个层次与开头第一个层次的欲擒故纵相对照,表明守岁有理,应该爱惜将逝的时光。正面交代应该守岁到除夕尽头。结尾两句化用白居易“犹有夸张少年处”,意在勉励苏辙。苏辙在京师侍奉父亲,苏轼希望两地守岁,共惜年华。这个结句含有积极奋发的意味,是点睛之笔,使全诗精神陡然振起。

  苏轼的《守岁》,诗意明白易懂,旨在勉励自己惜时如金。作者用形象的蛇蜕皮喻时间不可留,暗示要自始至终抓紧时间做事,免得时间过半,虽勤也难补于事。努力应从今日始,不要让志向抱负付诸东流。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24-327
2、 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18-19
3、 孔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15-16

shǒusuì

shì sòngdài 

zhīchuíjìnsuì yǒushé 
xiūlínbàn shuínéngzhē 
kuàngwěi suīqínzhīnài 
értóngqiǎngshuì xiāngshǒuhuānhuá 
chénqiěchàng gēngwèitiān 
zuòjiǔdēngjìnluò kànběidǒuxié 
míngniánnián xīnshìkǒngcuōtuó 
jìnjīn shàoniányóukuā 
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
忆昔先皇巡朔(shuò)¹,千乘万骑入咸(xián)阳。
译文:当年肃宗即位灵武,收复关中。借阴山骄子回纥之兵收复两京。
注释:¹先皇巡朔方:指唐肃宗在灵武、凤翔时期。
阴山骄子汗血马,长驱东胡胡走藏。
阴山骄子¹汗血马²,长驱东胡胡走藏³
译文:借阴山骄子回纥之兵收复两京,东胡安庆绪奔走河北死守邺城,史思明出兵相救安庆绪于邺城,既降又叛反复无常并复陷东京洛阳早是意料之中的事。
注释:¹阴山骄子:指回纥。²汗血马:大宛国有汗血马。³“长驱”句:东胡,指安庆绪。肃宗借兵回纥,收复两京,安庆绪奔河北,保邺郡,所以说胡走藏。
邺城反覆不足怪,关中小儿坏纪纲。
(yè)城反覆¹不足怪,关中小儿²坏纪纲。张后不乐上为忙,至令³今上犹拨乱,劳心焦思补四方。
译文:肃宗整日诚惶诚恐多方讨好信任关中小人李辅国,宠惧后宫张良娣,致使纲纪坏而国政乱,以致今日代宗仍在劳心焦思肃清朝纲。
注释:¹邺城反覆,指史思明既降又叛,救安庆绪于邺城,复陷东京洛阳一事。思明被迫投降,反覆无常,乃意料中事,故云不足怪。²关中小儿:指李辅国。上,指肃宗。³至令:一作“至今”。⁴今上:当今皇上,此指代宗。
张后不乐上为忙,至令今上犹拨乱,劳心焦思补四方。
我昔近侍叨¹奉引,出兵整肃不可当²
译文:当年我自己官为拾遗时。在皇帝左右,又拾遗职掌供奉扈从,代宗以广平王拜天下兵马元帅,先后收复两京势不可挡。
注释:¹叨:忝也,自谦之词。²“出兵”句:指代宗当时以广平王拜天下兵马元帅,先后收复两京。
我昔近侍叨奉引,出兵整肃不可当。
为留猛士守未央¹,致使岐(qí)(yōng)²防西羌(qiāng)
译文:代宗听信宦官程元振谗害,夺郭子仪兵柄,使岐雍一带兵力单薄,不能防敌于国门之外。
注释:¹“为留”句:猛士,指郭子仪。宝应元年(762年)代宗听信宦官程元振谗害,夺郭子仪兵柄,使居留长安。未央,汉宫名,在长安。²岐雍:唐凤翔关内地,边兵入卫,岐雍一带,兵力单薄,遂不能防敌于国门之外。
为留猛士守未央,致使岐雍防西羌。
犬戎(róng)¹直来坐御床,百官跣(xiǎn)²随天王³
译文:致使吐蕃入侵两京沦陷,府库闾舍,焚掠一空,百官狼狈就道,鞋子都来不及穿跟随代宗逃往陕州。
注释:¹犬戎:古代族名,又叫猃狁,古代活跃于今陕、甘一带,猃、岐之间。此处指吐蕃,广德元年(763年)十月,吐蕃入侵,代宗逃到陕州,长安第二次沦陷,府库闾舍,焚掠一空。²跣足:打赤足。写逃跑时的狼狈,鞋子都来不及穿。³天王:指唐代宗。
犬戎直来坐御床,百官跣足随天王。
愿见北地傅介子¹,老儒不用尚书郎²
译文:何时才能出现傅介子这样勇猛的人物来湔雪国耻啊,只要国家能灭寇中兴,我个人做不做尚书郎倒没关系。
注释:¹傅介子:西汉时北地人,曾斩楼兰王头,悬之北阙。杜甫意在湔雪国耻,故愿见能有这种人物。²尚书郎:作者自谓。《木兰行》:“欲与木兰赏,不用尚书郎。”
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
忆昔开元¹全盛日,小邑(yì)²犹藏³万家室
译文:想当年开元盛世时,小城市就有万家人口。
注释:¹开元:唐玄宗年号(718—741年)。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治世之一。²小邑:小城。³藏:居住。⁴万家室:言户口繁多。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¹(sù)米白,公私仓廪(lǐn)²俱丰实。
译文:农业丰收,粮食储备充足。储藏米谷的仓库也装的满满的。
注释:¹流脂:形容稻米颗粒饱满滑润。²仓廪:储藏米谷的仓库。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chái)¹,远行不劳吉日出。
译文:社会秩序安定,天下太平没有寇盗横行,路无豺虎,旅途平安,随时可以出门远行,自然不必选什么好日子。
注释:¹路无豺虎:旅途平安,出门自然不必选什么好日子,指随时可出行。豺虎:比喻寇盗。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wán)鲁缟(gǎo)¹车班班²,男耕女桑³不相失
译文:当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到处是贸易往来的商贾的车辆,络绎不绝于道。男耕女桑,各安其业,各得其所。
注释:¹齐纨鲁缟:山东一带生产的精美丝织品。²车班班:商贾的车辆络绎不绝。班班:形容繁密众多,言商贾不绝于道。³桑:作动词用,指养蚕织布。⁴不相失:各安其业,各得其所。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¹奏云门²,天下朋友皆胶漆。
译文:宫中天子奏响祭祀天地的乐曲,一派太平祥和。社会风气良好,人们互相友善,关系融洽。
注释:¹圣人:指天子。²奏云门:演奏《云门》乐曲。云门,祭祀天地的乐曲。胶漆,比喻友情极深,亲密无间。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yú)年间¹未灾变²,叔孙礼乐萧何律³
译文:百馀年间,没有发生过大的灾祸。国家昌盛,政治清明。
注释:¹百馀年间:指从唐王朝开国(618年)到开元末年(741年),有一百多年。²未灾变:没有发生过大的灾祸。³“叔孙”句:西汉初年,高祖命叔孙通制定礼乐,萧何制定律令。这是用汉初的盛世比喻开元时代的政治情况。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juàn)¹²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译文:谁知安史乱后,田园荒芜,物价昂贵,一绢布匹要卖万贯钱。
注释:¹一绢:一匹绢。²直,同“值”。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¹新除狐兔²穴。
译文:洛阳的宫殿被焚烧殆尽,吐蕃也攻陷长安,盘踞了半月,代宗不久之后收复两京。
注释:¹宗庙:指皇家祖庙。²狐兔:指吐蕃。颜之推《古意二首》:“狐兔穴宗庙。”杜诗本此。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¹(qí)²,复恐初从乱离³说。
译文:不敢跟年高望重的人絮叨旧事,怕他们又从安禄山陷两京说起,惹得彼此伤起心来。
注释:¹不忍问:是因为怕他们又从安禄山陷京说起,惹得彼此伤起心来。²耆旧:年高望重的人。³乱离:指天宝末年安史之乱。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小臣¹鲁钝²无所能,朝廷记识³蒙禄(lù)(zhì)
译文:小臣我愚钝无所能,承蒙当初朝廷授检校工部员外郎官职给我。
注释:¹小臣:杜甫自谓。²鲁钝:粗率,迟钝。³记识:记得,记住。⁴禄秩:俸禄。蒙禄秩:指召补京兆功曹,不赴。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周宣¹中兴望我皇²,洒泪³江汉身衰疾。
译文:希望当代皇上能像周宣王恢复周代初期的政治,使周朝中兴那样恢复江山社稷,我在江汉流经的巴蜀地区也会激动涕零的。
注释:¹周宣:周宣王,厉王之子。²我皇:指代宗。³洒泪:极言自己盼望中兴之迫切。⁴江汉:指长江和嘉陵江。也指长江、嘉陵江流经的巴蜀地区。因为嘉陵江上源为西汉水,故亦称汉水。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泪江汉身衰疾。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泪江汉身衰疾。

  题目虽说是《忆昔》,其实是讽今之作。第一首回忆的是唐肃宗的信任宦官和惧怕老婆,目的作于警戒代宗不要走他父亲的老道;第二首回忆的是唐玄宗是开元盛世,目的在于鼓舞代宗恢复往日繁荣,并不是为忆昔而忆昔。

  第一首上段九句,下段八句。上段九句感伤肃宗之失德。当时肃宗起兵灵武,收复西京长安,率回纥兵讨安庆绪,凡是肃宗认为是有才能的都以任用,便任用了李辅国。但宠幸张良娣,对于政事自然就很少有时间去管了。所以中兴之业,是仍处于停滞阶段的。“后不乐”,状其骄傲放纵。“上为忙”,状其畏缩恐惧。这分明写出了惧内意。王洙曰:“拨乱,内平张后之难。补四方,外能经营河北也。”下段八句感伤代宗不能振起。代宗初为元帅,出兵整肃,到了程元振带兵时,使郭子仪束手留京,吐蕃入侵,而肃宗再次外逃,一时边境无法安定下来,所以愿能有像傅介子这样的人物,杜甫意在湔雪国耻。“老儒”句,作者自叹不能为国靖乱而尸位素餐。

  第二首上段十二句,下段十句。上段十二句追思开元盛世。当时国盛民富,盗乱息止人民安定,政治通和清明,民风淳厚,礼仪等方面也秩序井然,胜于贞观之治。这里便是惜唐明皇疏于政事,所以又极盛转至衰败。下段十句悲痛乱离而思盼兴复。自开元至作此诗,战火不断,民不聊生。“绢万钱,无复齐纨鲁缟矣。田流血,无复室家仓廪矣。东洛烧焚,西京狐兔,道路尽为豺狼,宫中不奏云门矣。”(仇兆鳌《杜诗详注》)乱后景象,是不忍直视的。所以作者在此概叹,中兴事业只能期望于后世之君了。

  虽然杜甫是从地主阶级的立场和理想来观察现实,但第二首诗中所描述的人丁兴旺、和平环境、丰衣足食,却也是劳动人民所祈望的。因而杜甫的政治理想对广大人民是有利的。诗人素来就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崇高理想、“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精神境界,“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周宣中兴望我皇,洒血江汉身衰疾。”身处乱世、颠沛流离,仍抱忧国忧民之心,“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甘愿“洒血江汉”、再图中兴。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 张志民 .杜甫诗全译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617-620 .
2、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219-221 .
3、 张志忠 .杜甫诗选 :中华书局 ,2005 :265-268 .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