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暖池塘閒睡鸭,烟深村落自鸣鸥。
水暖池塘閒睡鸭,烟深村落自鸣鸥。

--zhàoyànduān

shuǐnuǎnchítángxiánshuìyānshēncūnluòmíngōu

赵彦端

赵彦端

赵彦端(1121~1175)字德庄,号介庵,汴人。工为词,尝赋西湖谒金门词,有“波底夕阳红湿”之句。高宗喜曰:“我家裹人也会作此”!……乾道、淳熙间,(公元一一七四年前后)以直宝文阁知建宁府。终左司郎官。彦端词以婉约纤秾胜,有介庵词四卷,及介庵集十卷,外集三卷,均《宋史艺文志》并行于世。 ▶ 219篇诗文

猜您喜欢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老兔寒蟾(chán)¹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²
译文:月宫的兔子寒蟾在悲泣这幽冷天色,云楼门窗半开月光斜照粉壁惨白。
注释:¹老兔寒蟾:神话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动物。此句是说在一个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阵阵寒雨,就像兔和蟾在哭泣。²云楼句:忽然云层变幻,月亮的清白色的光斜穿过云隙,把云层映照得像海市蜃楼一样。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玉轮轧(yà)露湿团光¹,鸾(luán)(pèi)²相逢桂香陌。
译文:月亮像玉轮轧过露水沾湿了团光,在桂花香陌欣逢身带鸾佩的仙娥。
注释:¹玉轮句:月亮带着光晕,像被露水打湿了似的。²鸾珮:雕刻着鸾凤的玉佩,此代指仙女。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黄尘清水三山¹下,更(gēng)变千年如走马²
译文:俯视三座神山之下茫茫沧海桑田,世间千年变幻无常犹如急奔骏马。
注释:¹三山:指海上的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这里却指东海上的三座山。²走马:跑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遥望齐州¹九点烟,一泓(hóng)²海水杯中泻。
译文:在月宫俯瞰中国,九州小得就像九个模糊的小点,那一汪海水清浅像是从杯中倾泻。
注释:¹齐州:中州,即中国。《尚书·禹贡》言中国有九州。这两句说在月宫俯瞰中国,九州小得就像九个模糊的小点,而大海小得就像一杯水。²泓:量词,指清水一道或一片。

  浪漫主义诗歌的突出特点是想象奇特。在这首诗中,诗人梦中上天,下望人间,也许是有过这种梦境,也许纯然是浪漫主义的构想。

  开头四句,描写梦中上天。第一句“老兔寒蟾泣天色”是说,古代传说,月里住着玉兔和蟾蜍。句中的“老兔寒蟾”指的便是月亮。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来一阵冻雨,仿佛是月里玉兔寒蟾在哭泣似的。第二句“云楼半开壁斜白”是说,雨飘洒了一阵,又停住了,云层裂开,幻成了一座高耸的楼阁;月亮从云缝里穿出来,光芒射在云块上,显出了白色的轮廓,有如屋墙受到月光斜射一样。第三句“玉轮轧露湿团光”是说,下雨以后,水气未散,天空充满了很小的水点子。玉轮似的月亮在水汽上面辗过,它所发出的一团光都给打湿了。以上三句,都是诗人梦里漫游天空所见的景色。第四句则写诗人自己进入了月宫。“鸾佩”是雕着鸾凤的玉佩,这里代指仙女。这句是说:在桂花飘香的月宫小路上,诗人和一群仙女遇上了。这四句,开头是看见了月亮;转眼就是云雾四合,细雨飘飘;然后又看到云层裂开,月色皎洁;然后诗人飘然走进了月宫;层次分明,步步深入。

  下面四句,又可以分作两段。“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是写诗人同仙女的谈话。这两句可能就是仙女说出来的。“黄尘清水”,换句常见的话就是“沧海桑田”:“三山”原来有一段典故。葛洪的《神仙传》记载说:仙女麻姑有一回对王方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岂将复为陵陆乎?”这就是说,人间的沧海桑田,变化很快。“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古人往往以为“神仙境界”就是这样,所以诗人以为,人们到了月宫,回过头来看人世,就会看出“千年如走马”的迅速变化了。

  最后两句,是诗人“回头下望人寰处”所见的景色。“齐州”指中国。中国古代分为九州,所以诗人感觉得大地上的九州犹如九点“烟尘”。“一泓”等于一汪水,这是形容东海之小如同一杯水被打翻了一样。这四句,诗人尽情驰骋幻想,仿佛他真已飞入月宫,看到大地上的时间流逝和景物的渺小。浪漫主义的色彩是很浓厚的。

  李贺在这首诗里,通过梦游月宫,描写天上仙境,以排遣个人苦闷。天上众多仙女在清幽的环境中,你来我往,过着一种宁静的生活。而俯视人间,时间是那样短促,空间是那样渺小,寄寓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表现出冷眼看待现实的态度。想象丰富,构思奇妙,用比新颖,体现了李贺诗歌变幻怪谲的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
1、 刘逸生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99-1001

mèngtiān

 tángdài 

lǎohánchántiān yúnlóubànkāixiébái 
lúnshī湿tuánguāng luánpèixiāngféngguìxiāng 
huángchénqīngshuǐsānshānxià gèngbiànqiānniánzǒu 
yáowàngzhōujiǔdiǎnyān hónghǎishuǐbēizhōngxiè 

所好轩者,袁子藏书处也。袁子之好众矣,而胡以书名?盖与群好敌而书胜也。其胜群好奈何?曰:袁子好味,好色,好葺屋,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珪璋彝尊、名人字画,又好书。书之好无以异于群好也,而又何以书独名?曰:色宜少年。食宜饥,友宜同志,游宜清明,宫室花石古玩宜初购,过是,欲少味矣。书之为物,少壮、老病、饥寒、风雨,无勿宜也。而其事又无尽,故胜也。
所好轩者,袁子¹藏书处也。袁子之好众²矣,而胡³以书名?盖与群好而书胜也。其胜群好奈何?曰:袁子好味¹⁰,好色¹¹,好葺(qì)¹²屋,好游¹³,好友¹⁴,好花竹泉石¹⁵,好珪(guī)(zhāng)(yí)¹⁶、名人字画,又好书。书之好无以异¹⁷于群好也,而又何¹⁸以书独名¹⁹?曰:色宜少年。食宜饥,友宜同志²⁰,游宜清明,宫室花石古玩宜初购,过是²¹,欲少²²味矣。书之²³为物,少壮、老病、饥寒、风雨,无勿宜也。而其事²⁴又无尽,故胜也。
译文:所好轩是我藏书的地方。我的喜好有很多,而为什么以此(“所好”)作为书斋的名字呢?大概是许多爱好和书相比,我更喜爱书。我众多的爱好都是什么呢?说起来有:喜爱美味,喜爱美色,喜爱建造房屋,喜欢游玩,喜欢结交朋友,喜爱花卉、竹木、清泉、奇石,喜爱收藏名贵的古董和名人字画,又喜欢书。对书的爱好和对其他各种爱好没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偏偏用书来命名呢?回答说:美色适宜于少年,美味适宜于饥饿的人,交朋友应该交志向相同的,游览应该在天气晴好的时候,房屋、花石、古玩适合于刚刚购买,所有这些都是过了时间就没有了新鲜劲儿。只有书这种东西,不论少年壮年、老弱病残、饥寒交迫、刮风下雨,没有不适宜的。而读书又是没有穷尽的,所以,对书的爱好胜过其他爱好。
注释:¹袁子:即作者自谓。²众:多。³胡:为什么。⁴以书名:以此(“所好”)作为书斋的名字。⁵盖:发语词,此处表原因。⁶群好:许多爱好。⁷敌:匹敌、相当。⁸其:指书。⁹奈何:如何,怎么样。¹⁰味:美味佳肴,好吃的东西。¹¹色:指漂亮的女子。¹²葺:修葺,修补。¹³游:旅游。他在六十三岁之后,一年中有半年时间还出游在外,姚鼐说东南一带的山水佳处都有他的足迹。¹⁴友:交朋友。¹⁵花竹泉石:花卉、竹木、清泉、奇石。¹⁶圭璋彝尊:泛指玉器、青铜器等古玩珍品。¹⁷无以异:没有什么两样。¹⁸何:为什么。¹⁹以书独名:只给书斋取名。名:作动词用。²⁰同志:指志同道合者。²¹是:这个时候。²²少:减退、减少。²³之: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不作解释,只起语法上的作用。²⁴其事:指书中所记述的事情。
虽然,谢众好而昵焉,此如辞狎友而就严师也,好之伪者也。毕众好而从焉,如宾客散而故人尚存也,好之独者也。昔曾皙嗜羊枣,非不嗜脍炙也,然谓之嗜脍炙,曾皙所不受也。何也?从人所同也。余之他好从同,而好书从独,则以所好归书也固宜。
¹²,谢³众好而昵(nì),此如辞(xiá)友而就严师也,好之伪者也。毕众好而从焉,如宾客散而故人尚存也,好之独者也。昔曾皙(xī)¹⁰(shì)羊枣¹¹,非不嗜脍(kuài)¹²(zhì)¹³也,然谓之嗜(shì)脍炙,曾皙所不受¹⁴也。何也?从人所同也。余之他好从同,而好书从独¹⁵,则以所好归书也¹⁶固宜。
译文:虽然对书的爱好胜过其他爱好,但谢绝其他各种爱好而惟独溺爱书,这就好像辞去过于亲热而又很随便的朋友,却去跟随一个很严厉的老师,这样的爱好是虚假的。和其他各种爱好分别而跟从书籍,就像是宾客都散去了,而惟独老朋友还在,这样的爱好是偏好。过去,曾皙喜欢吃羊枣,并不是他不喜欢吃美味佳肴。然而,如果说他嗜好美味佳肴,曾皙肯定不会接受。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把他的嗜好和别人等同了。我的其他爱好和别人相同,而爱好书却是我自己一个人的事,如此说来,把我的爱好归结到书上,本来就是适宜的。
注释:¹虽:即使。²然:这样。³谢:辞谢,意思是推开(各种爱好)。⁴昵:亲近。⁵焉:指代书籍。⁶辞:遣去。⁷狎:亲近而态度不庄重。⁸毕:网罗无遗之意,引申为“尽”、“全”。⁹焉:指代书籍。¹⁰曾皙:名“点”。曾参之父,孔子的弟子。¹¹羊枣:果实名,实小而圆,紫黑色,今俗称为羊矢枣。¹²脍:细切的肉。¹³炙:烤肉。¹⁴不受:不认可。受:接受,表示同意。¹⁵从独:只属于我自己的。¹⁶也:起到句中表示停顿的作用。
余幼爱书,得之苦无力。今老矣,以俸易书,凡清秘之本,约十得六七。患得之,又患失之。苟患失之,则以“所好”名轩也更宜。
余幼爱书,得之苦无力。今老矣,以俸¹²书,凡清秘³之本,约十得六七。患得之,又患失之。苟患失之,则以“所好”名轩也更宜
译文:我自小喜爱书,想得到它却苦于没有能力。如今老了,用俸禄来买书,凡是珍贵的秘本,我大约已购得十分之六七。少年爱好书,恐怕得不到,如今有书了,又恐怕失去。假如害怕这些书失去,那么用“所好”来命名书斋,就更合适了。
注释:¹俸:俸禄,薪水。²易:交易,此指买书。³清秘:此指藏书的珍贵(版本)。⁴苟:如果。⁵名:命名。⁶宜:适当。

  在这篇文章中,袁枚表达了与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家类似的思想:人所具有的,我无不具有。在表述这种思想的同时,袁枚又显示了自己鲜明的个性。

  人都有欲望,但在教人做假人、说假话的传统社会中,人欲被看作是一种罪恶,所以几乎无人敢披露自己真实的心灵欲求。袁枚的真诚和坦率在于,他老实地说出了自己种种生理和心理的追求:袁子好味,好色,好游,好友,好宫室花石、古玩等等。他还敢于说出自己在这些方面的人生体验:当血气旺盛的时候,美丽的女色格外迷人;当腹中饥饿的时候,吃东西格外香;交朋友要找志同道合的人,出游宜在风和日暖的时节,“宫室花石古玩宜初购”,否则很难充分领略个中滋味。

  除上述欲望之外,袁枚又明确表示自己好读书,并认为这是更高层次的爱好和追求。如果说声色、饮食、交游等等爱好都受到生理、心理和外在环境种种限制的话,对书的爱好则是在人生旅程的任何时候都是适宜的。书海无涯,求知欲永难满足,因此袁枚认为自己对书的爱好实在超胜于其他的欲求。然而,袁枚又强调,对于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并不排斥其他的各种欲望,并明确指出,那种标榜自己只追求精神价值而没有物质欲望的人是虚伪的。物质的追求与精神的追求可以统一起来,可以在人生的旅程中并行而不悖。物质的欲望有尽,而精神的欲望无涯,到最后血气既衰、交游散尽,也就只剩下爱书这一种爱好了。所以袁枚说:“余之他好从同,而好书从独,则以所好归书也固宜。”他担忧这一最后的爱好也将随生命的消亡而失去,所以格外珍视,以“所好轩”来作为他藏书楼的名字。

  袁枚的散文最大特点是不拘一格。从标题上说,这篇文章应当是记其轩,但袁枚不记其轩而在轩名“所好”上发挥。全文如抽丝剥茧,层层深入。作者先谈自己喜欢书,次谈书与别的玩好器物的不同之处,说明书值得爱;也表明了自己怎么样爱书;最后才点名为什么只把书轩取名为“所好”。从这篇散文中,读者看到的是一个真率无邪的活生生的人对生命的自我表白,感受到的是在封建禁欲主义统治下古老社会中吹过的一阵清新的风。

参考资料:
1、 曹道衡,李炳海主编;徐潜,卫绍生等译评.新编古文观止·明清精致小品.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1月:第241—243页
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
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
楼头曲宴仙人语,帐底吹笙香雾浓。
楼头曲宴仙人语,帐底吹笙香雾浓。
人间酒暖春茫茫,花枝入帘白日长。
人间酒暖春茫茫,花枝入帘白日长。
飞窗复道传筹饮,十夜铜盘腻烛黄。
飞窗复道传筹饮,十夜铜盘腻烛黄。
秃衿小袖调鹦鹉,紫绣麻鞋踏哮虎。
秃衿小袖调鹦鹉,紫绣麻鞋踏哮虎。
斫桂烧金待晓筵,白鹿青苏夜半煮。
斫桂烧金待晓筵,白鹿青苏夜半煮。
桐英永巷骑新马,内屋深屏生色画。
桐英永巷骑新马,内屋深屏生色画。
开门烂用水衡钱,卷起黄河向身泻。
开门烂用水衡钱,卷起黄河向身泻。
皇天厄运犹曾裂,秦宫一生花底活。
皇天厄运犹曾裂,秦宫一生花底活。
鸾篦夺得不还人,醉睡氍毹满堂月。
鸾篦夺得不还人,醉睡氍毹满堂月。
诗的第一联直接描写秦宫的穿着打扮,“越罗衫袂”、“玉刻麒麟”、“红腰带”‘将一位俊美少年的形象惟妙惟肖地表现在读者面前;第二联以楼下行人的视角看待秦宫:他在如雾的浓香中仿佛是一个神仙,足见秦宫的仙人之姿。第三、四联描绘了秦宫宴请的盛况,“人间酒暖春茫茫,花枝入帘白日长”对宴会的时间作了交代,春色茫茫无边;第四联通过烛台下堆积的烛泪,昭示着秦宫日夜寻欢作乐,生活荒淫无度。第五联以“鹦鹉”、“哮虎”指代“孙寿”、梁冀”,秦宫可以驯服孙寿、梁冀两类不同的人,其手段之高明显而易见,所以他能享受荣华富贵显得那么“合情合理”。第六、七、八联详细地描述了秦宫奢华的生活:半夜就要开始准备早宴,而食物的材料更是千年难得一见的白鹿,这等豪奢怎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第七联读者看到的是一个骑着骏马,趾高气扬地欣赏图画的秦宫,一副小人得势的丑恶嘴脸栩栩如生地展示出来;第八联用夸张的手法,将秦宫花钱的速度比拟为黄河之水倾泻,毫无节制,而梁冀怎么能供的起呢?就是靠盗窃国库啊!中国有句古话“多行不义必自毙”,那么如此奢华的秦宫的下场呢?第九联为读者作了解答,秦宫一生都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可悲可叹啊,当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时,秦宫却醉倒在温柔乡里,最后一联把秦宫的醉态细致地展县出来,他仅仅是一个家奴,怎么会有如此大的权利,如此糜烂的生活,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外戚或是宦官专权造成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古人对繁华鼎盛的感慨,到此方显得深沉。只是王、谢乃是名门士族所出的名臣,而梁冀则不过是横行一时、祸乱国民的罪臣奸臣罢了。梁氏一族久遭排挤压抑,一旦得势,却又骄横残暴,终至一场春梦,落得灰飞烟灭。对感官印象的铺张必然导致诗中出现大量的通感手法。李贺大概也是古代诗人当中通感手法运用得最具有个人特色的一位。他将直觉经验进行综合、变形、转换,并在视、听、触、味、嗅诸种感觉之外加入情意觉的作用,使诗歌尽可能地复现出自己感觉中的世界。李贺诗中成功使用通感的例子非常多,通感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视、听觉的互通,在《秦宫诗》中“帐底吹笙香雾浓”,将听觉与嗅觉结合,使人感觉周围是一片仙境。在李贺的诗中,我们几乎随时可以看见“泣”、“啼”、“惊”、“恨”一类反映作者那痛苦精神状态的诗。而秦宫这样一个靠出卖色相获得重用,和诗人拥有过人才华却无缘参加应举考试相比,李贺又是作何感想?这首诗没有冷艳而凄迷的意境,也没有奇异乃至怪诞的想象。通篇采用白描的手法。秦宫以色侍人,单看诗人的诗句,就已经令人魂牵梦萦了。在这首诗中,采用白描的手法,除了首联纯粹直接描写秦宫玉树临风的外表,下面全部用一连串的动作来勾起人们对这个美少年的翩翩遐想。或满堂花醉三千客,或春宵帐底色香浓,或飘然俊逸若神仙,或打马侧帽风流过。想想那生活也够糜烂,够色情的,他一生都是在花下生活,就算是带着醉意抢梳子,随意横躺地毯上,也让人怜爱万分。李贺善于创新表现在写诗如镂玉雕琼,常反复琢磨,呕心沥血,千方百计使语句新奇,以求陌生化的效果。他喜欢用浓重艳丽和神秘诡异的色彩,红黄紫白四色字使用,使得意象繁多密集,前呼后拥,叠出层现。这首诗在当时的背景下,具有极其深刻的现实针对性。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到李贺深重的忧患意识。

qíngōngshī

 tángdài 

yuèluóshānmèiyíngchūnfēng línyāodàihóng 
lóutóuyànxiānrén zhàngchuīshēngxiāngnóng 
rénjiānjiǔnuǎnchūnmángmáng huāzhīliánbáicháng 
fēichuāngdàochuánchóuyǐn shítóngpánzhúhuáng 
jīnxiǎoxiùtiáoyīng xiùxiéxiào 
zhuóguìshāojīndàixiǎoyán bái鹿qīngbànzhǔ 
tóngyīngyǒngxiàngxīn nèishēnpíngshēnghuà 
kāiménlànyòngshuǐhéngqián juǎnhuángxiàngshēnxiè 
huángtiānèyùnyóucéngliè qíngōngshēnghuāhuó 
luánduóhuánrén zuìshuìshūmǎntángyuè 
后土之花,天下无二本。方其初开,帅臣以金瓶飞骑,进之天上,间亦分致贵邸。余客辇下,有以一枝已下共缺十八行。
后土¹之花,天下无二本。方其初开,帅臣以金瓶飞骑,进之天上²,间亦分致贵邸。余客辇(niǎn)下,有以一枝已下共缺十八行。
注释:瑶花慢:一名《瑶华》。双调,一百零二字,仄韵格。¹后土:扬州后土祠。²天上:皇宫、皇帝。
朱钿宝玦,天上飞琼,比人间春别。江南江北曾未见,漫拟梨云梅雪。淮山春晚,问谁识、芳心高洁?消几番、花落花开,老了玉关豪杰!
朱钿(diàn)¹宝玦(jué)²,天上飞琼(qióng)³,比人间春别。江南江北曾未见,漫拟梨云梅雪。淮山春晚,问谁识、芳心高洁?消几番、花落花开,老了玉关豪杰!
译文:像红色的金花饰、珍贵的玉玦佩,是天上仙女飞来,化作此琼花,她比人间的春色,自是不同。这花在江南和江北都未曾见过,请别胡乱地将她比喻似白云的梨花或者像雪片的梅花。淮水旁的都梁山,春已迟暮,试问有谁能识得她芳心的高洁呢?经过了几番花开花落,守卫在边疆上的英雄将士们,也都已渐渐衰老了!
注释:¹朱钿:嵌金花的首饰。²宝玦:珍贵的佩玉。³飞琼:许飞琼,仙女,传说中西王母的侍女。⁴淮山:指盱眙军的都梁山,在南宋北界之淮水旁。⁵玉关:玉门关。
金壶翦送琼枝,看一骑红尘,香度瑶阙。韶华正好,应自喜、初乱长安蜂蝶。杜郎老矣,想旧事、花须能说。记少年,一梦扬州,二十四桥明月。
金壶¹(jiǎn)送琼枝,看一骑红尘,香度瑶阙(què)²。韶华³正好,应自喜、初乱长安蜂蝶。杜郎老矣,想旧事、花须能说。记少年,一梦扬州,二十四桥明月。
译文:这琼玉花枝被剪下来,插在金壶中送走,你看传送者骑上一匹快马,扬起滚滚红尘,让这异香直达瑶台宫阙。春光正大好,花儿也该自感欣喜,能够初次结识京城这许多像蜜蜂、蝴蝶似的爱花的权贵们。我这个杜牧是已经老了,回想起历史上的种种事情,这琼花便是见证,她应该是能够讲出许多来的吧!我回忆少年时在扬州的那段生活,简直就像一场梦一样,那时候,二十四桥都被沉浸在一片宁静的明月光影之中。
注释:¹金壶:酒壶之美称。²瑶阙:传说中的仙宫。³韶华:指美好的时光。⁴杜郎:指杜牧,作者自比。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

  这是一首以咏物来讽喻政治的词作。

  扬州琼花天下无双,为花中极品。起首三句赞美琼花的特异资质。“朱钿宝玦”,朱红色的钿饰和莹洁的玉玦.这是美人的妆饰,连下句都是属于“天上飞琼”的。许飞琼是传说中西王母的侍女美艳绝伦。以飞琼比拟琼花,除了因“琼”字相同而引起联想之外,还有天上仙葩的意思,因此,她自是有别于人间春色,而作为飞琼佩饰的“朱钿宝玦”,也是暗切琼花花蕊花瓣的形状色泽了。“江南”二句说此花名贵,还从人事上渲染。说此花罕见,故世人亦不能辨识,只识随意把她想象似繁密的梨花和疏淡的梅花那样。

  这两句也颇有深意。“江南江北曾未见”,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扬州后土祠的名种琼花,“天下无二本”外人本难得见;二是琼花初开,当地长官便即剪下来,“以金瓶飞骑进之天上(皇宫)”、“分致贵邸”,故即使是在她的产地扬州(江北)和传送地临安(江南),一般人也难得一见。这样,琼花与世人隔绝,她的“芳心高洁”无人得知,而她的心与淮山之春相联。道出“芳心”二字词人于此不能无寄托,这也是词人的心。淮山,指盱眙军的都梁山,在南宋北界的淮水旁。琼花生长的江淮地区,胡尘弥漫,兵戈挠攘,丝毫没有春天的气息。琼花开放、凋零,年复一年,而边塞将士疲弊不堪,不能出兵北上,壮志难酬,琼花也为之浩叹。

  接下来“金壶翦送琼枝”,即言小序中所记载的地方长官每逢琼花盛开即以飞骑传送到临安皇宫中,供皇帝妃嫔们观赏。“一骑红尘”,化用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将度宗飞骑传琼花与唐明皇飞骑传荔枝作比。作者借古讽今,规劝统治者不要再沉湎声色,否则将招致覆亡之祸。“韶华正好”二句承上意,谓琼花正值盛正,被进贡到临安,能够为都城的观赏者们所赏识,也算是件幸事。全篇结构谨密,盘旋而下,至此忽出一闲笔颇有意味。

  所谓“旧事”,当包括古往今来诸多酣玩误国的历史教训,尤其指隋炀帝为了观赏扬州琼花,开凿运河,千里南巡,游宴无度,最终身死国亡,宗庙丘墟。当年徜徉于扬州发兴亡之慨叹的诗人杜牧久已作古,无数治乱兴衰的往事,琼花都历历在目,一切仿佛是昨事。而现在又有人在重演悲剧!作者痛心疾首,竟至无话可说。最后三句,“记少年,一梦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只是说了这么一句:琼花的故乡扬州,当年曾经十分繁华。“一梦扬州”本于杜牧诗《遣怀》“二十四桥明月”化于杜牧诗《寄扬州韩绰判官》,淡淡一笔,却发人深醒,令人扼腕。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149-2151

yáohuāmàn ·zhūdiànbǎojué

zhōu sòngdài 

hòuzhīhuā tiānxiàèrběn fāngchūkāi shuàichénjīnpíngfēi jìnzhītiānshàng jiānfēnzhìguì niǎnxià yǒuzhīxiàgòngquēshíháng 

zhūdiǎnbǎojué tiānshàngfēiqióng rénjiānchūnbié jiāngnánjiāngběicéngwèijiàn mànyúnméixuě huáishānchūnwǎn wènshuíshí fāngxīngāojié xiāofān huāluòhuākāi lǎoliǎoguānháojié 
jīnjiǎnsòngqióngzhī kànhóngchén xiāngyáoquè sháohuázhènghǎo yīng chūluànchángānfēngdié lánglǎo xiǎngjiùshì huānéngshuō shàonián mèngyángzhōu èrshíqiáomíngyuè 

竹岛残阳映翠微,雪翎禽过碧潭飞。
竹岛残阳映翠微¹,雪翎(líng)²禽过碧潭飞。
译文:长满竹子的岛屿上,残阳映照着微微的翠绿。雪白色的鸟从碧绿色的潭水上面飞过。
注释:¹翠微:山色清翠缥缈。²雪翎:白色羽毛。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译文:在俗世没有关切自身的事情,每次到渔家就不想回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乔写的一首7言绝句。诗中写的是日暮时分,诗人在潭水旁所见所想。

  第一句,写了竹岛,残阳,翠微三种意象,但笔者认为,这句诗中还暗含了一个意象,那就是溪流,因为有水才有岛,古文言文中称之为汀,洲。而正是因为有水,才会在夕阳余晖照耀下,映照着翠微(青山)“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在水中小岛上长满了竹子,夕阳照耀着溪水与竹林,掩映着旁边的青山。

  第二句,写了雪翎,白色羽毛的鹤,而鹤都是栖息在有水的沼泽地,同时本诗写的是潭,而有潭的地方必定有溪,有河流,正好验证了第一句的猜测,另有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有关潭与溪的描绘做作证。还写了潭边的走兽,诸如野兔之类。前两句写了潭边周围的动植物,景色,向我们描绘一幅清净优美的自然美景。写景是为了抒情服务,这是所有古诗中的常见的写作技巧,上两句写的幽静清冷的景色自然也就是为后两句的抒情做铺垫的。

  第三,四句,含义是人世间没有与我有关的事,每次来到这里(溪水旁潭水边),享受着这大自然的美景,我就不想回去。最后两句直接抒情,尤其是最后一句既间接抒发了对潭边美景的赞美,也由此产生了一种留恋忘返的心情,同时更能体现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对隐居山林的向往!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