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堂偕老穴同藏,阃职名随涧水长。家训不骄亲子女,恩封犹爱布衣裳。
高堂偕老穴同藏,阃职名随涧水长。家训不骄亲子女,恩封犹爱布衣裳。
尘埋妇苑庭萱殒,劫尽仙筹冢树苍。抚卷为君声薤露,五常真见白眉郎。
尘埋妇苑庭萱殒,劫尽仙筹冢树苍。抚卷为君声薤露,五常真见白眉郎。
程敏政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11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故年秋始去,今年秋复来。
故年秋始去,今年秋复来。
译文:感觉去年的秋天才刚刚过去,今年秋天就又来临。
露浓山气冷,风急蝉声哀。
露浓山气¹冷,风急蝉声哀。
译文:山中露水浓重云雾弥漫,让人生寒,秋风中蝉在声声悲鸣。
注释:¹山气:山中的云雾之气。
鸟击初移树,鱼寒欲隐苔。
鸟击浓移树,鱼寒欲隐苔。
译文:鸟儿受袭击后,开始移树隐身,鱼儿因天寒欲隐水草之下。
断雾时通日,残云尚作雷。
断雾时通日,残云¹尚作雷。
译文:阳光不时从断断续续的烟雾中透下来,天上几朵残云飘散,偶尔还传来隐隐雷声。
注释:¹残云:零散稀疏的云。

bēiqiūshī--yáng广guǎng

niánqiūshǐjīnniánqiūláinóngshānlěngfēngchánshēngāi

niǎochūshùhányǐntáiduànshítōngcányúnshàngzuòléi

君不见枯箨走阶庭,何时复青着故茎。
君不见枯箨(tuò)¹走阶庭²,何时复青³故茎
译文:您没看见那枯萎的竹叶绕阶乱,它怎么能返青再长到原来的竹枝上去。
注释:¹枯箨:干枯的笋壳;竹皮。竹笋外层一片一片的皮。²阶庭:台阶前的庭院。³复青:再返青。⁴著:附着在。⁵故茎:原来故旧的竹笋茎干。
君不见亡灵蒙享祀,何时倾杯竭壶罂。
君不见亡灵¹²享祀³,何时倾杯竭壶罂(yīng)
译文:您没看见亡故的灵魂,虽然受人祭青,却无法再端起酒杯。
注释:¹亡灵:死亡的灵魂或祖灵。²蒙:承蒙。³享祀:餐飨和祭祀。享,飨。享用。⁴倾杯:倾倒酒杯(亡灵喝酒)。⁵壶罂:酒壶和装酒的罂瓶。罂,罂缶(陶瓶瓦罐)。大腹小口的瓶。
君当见此起忧思,宁及得与时人争。
君当见此起忧思,宁及¹得与时人²争。
译文:您见到这些场景应当会感到忧思,岂能因得到这些忧思而与别人争辩呢。
注释:¹宁及:岂能涉及或及时。²时人:当时或时下的人们。
人生倐忽如绝电,华年盛德几时见。
人生倐(shū)¹如绝电²,华年盛德几时见。
译文:人生短暂如一闪而逝的闪电,灿烂年华能有几时。
注释:¹倏忽:顷刻,极短的时间。形容时间或光阴迅速流逝。²绝电:断绝的闪电。
但令纵意存高尚,旨酒嘉肴相胥燕。
但令纵意¹存高尚²,旨酒³嘉肴相胥燕
译文:唯有今天放纵心意保存高洁的节操,美酒佳肴互相共同宴请。
注释:¹纵意:放纵心意。²高尚:指高洁的节操。指志行高洁的人;隐逸之士。³旨酒:美酒。帝王下旨赐予的美酒。⁴嘉肴:味色上佳的菜肴。⁵相胥宴:互相共同宴请。胥,互相。
持此从朝竟夕暮,差得亡忧消愁怖。
持此从朝竟¹夕暮,差(chà)²亡忧³消愁怖
译文:坚持从早晨一直到晚上这样做,差不多就可以消除悲愁和恐怖。
注释:¹竟:竟直到。一直。²差得:差点儿就得以。³亡忧:灭亡忧思。⁴愁怖:悲愁和恐怖。怖,畏惧;非常害怕。
胡为惆怅不得已,难尽此曲令君忤。
胡为¹惆怅²不得已³,难尽此曲君忤(wǔ)
译文:为什么惆怅不已,难以唱尽这歌曲使得您不快呢?
注释:¹胡为:何为。为何。为什么。胡,文言疑问代词,为什么,怎样。²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惆,失意。怅,不痛快。³已:停止。⁴此曲:指《行路难》。⁵令:使得。⁶忤:忤逆,抵触,不顺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野外¹²人事³,穷巷(guǎ)轮鞅(yāng)
译文:住在郊野很少与人结交往来,偏僻的里巷少有车马来往。
注释:¹野外:郊野。²罕:少。³人事:指和俗人结交往来的事。陶渊明诗里的“人事”、“人境”都有贬义,“人事”即“俗事”,“人境”即“尘世”。⁴穷巷:偏僻的里巷。⁵轮鞅:指车马。鞅:马驾车时套在颈上的皮带。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白日¹掩荆(jīnɡ)(fēi)²,虚室绝尘想³
译文:白天柴门紧闭,在幽静的屋子里屏绝一切尘俗的观念。
注释:¹白日:白天。²荆扉:柴门。³尘想:世俗的观念。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墟曲中 一作:墟曲人)
时复¹(xū)²中,披³草共来往。(墟曲中 一作:墟曲人)
译文:耕作之余不时到田里,把草拨开,和农民随意交往。
注释:¹时复:有时又。²墟曲:乡野。曲:隐僻的地方。³披:拨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相见无杂言¹,但道²桑麻长(zhǎng)
译文:见面之后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
注释:¹杂言:尘杂之言,指仕宦求禄等言论。²但道:只说。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译文:田里的桑麻已经渐渐长高,我垦种的土地面积也日渐增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常恐霜霰(xiàn)¹至,零落同草莽(mǎng)²
译文: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注释:¹霰:小雪粒。²莽:草。

  陶渊明“性本爱丘山”,这不仅是因为他长期生活在田园之中,炊烟缭绕的村落,幽深的小巷中传来的鸡鸣狗吠,都会唤起他无限亲切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心目中,恬美宁静的乡村是与趋膻逐臭的官场相对立的一个理想天地,这里没有暴力、虚假,有的只是淳朴天真、和谐自然。因此,他总是借田园之景寄托胸中之“意”,挖掘田园生活内在的本质的美。《归园田居》组诗是诗人在归隐初期的作品,第一首《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着重表现他“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喜心情,这一首则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

  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诗人“久在樊笼”之后,终于回归田园,他摆脱了“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的仕官生活,就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官场中人造访的情景,他总算又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宁静。诗句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片自得之意,那正是摆脱了官场的机巧,清除了尘俗的应酬“复得返自然”之后的深切感受。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在“白日”大好的时光,可以自由地掩起柴门,把自己关在虚空安静的居室里,让那些往昔曾萦绕于心间令人烦恼的尘俗杂念,彻底断绝。那道虚掩的柴门,那间幽静的居室,已经把尘世的一切喧嚣,一切俗念都远远地摒弃了。

  诗人的身心俱静。在这四句中,诗人反复用“野外”、“穷巷”、“柴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墟曲中:一作墟里人。墟曲,墟里、乡野。曲:乡僻。披:拨开。这两句是说,经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话桑麻长。”这两句是说,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

  虚掩的柴门也有敞开之时,诗人时常沿着野草丛生的田间小路,和乡邻们来来往往;诗人也并非总是独坐“虚室”之中,他时常和乡邻们共话麻桑,可见他在劳动中同农民也有了共同语言。在诗人看来,与淳朴的农人来往,绝不同于官场应酬,不是他所厌恶的“杂言”。与充满权诈虚伪的官场相比,这里人与人的关系是清澄明净的。这是以外在的“动”来写出乡居生活内在的“静”。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土:指被开垦的土地。这两句是说,我田桑麻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霰:小冰粒。草莽:野草。莽:密生的草。这两句是说,经常担心霜雪降临,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当然乡村生活也有他的喜惧。庄稼一天一天生长,开垦的荒地越来越多,令人喜悦;同时又生怕自己的辛勤劳动,遭到自然灾害,毁于一旦,心怀恐惧。这里的一喜一惧,反映着经过乡居劳动的洗礼,诗人的心灵变得明澈了,感情变得纯朴了。这是以心之“动”来进一步展示心之“静”。

  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悠然自在的语调,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让读者在其中去领略乡村的幽静以及心境的恬静。全诗流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元好问曾说:“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诗人在这里描绘的正是一个宁静谐美的理想天地。

参考资料:
1、 刘继才.陶渊明诗文译释.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43-54
2、 刘继才.陶渊明诗文译释.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43-54
3、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523-532
4、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951-952

guīyuántián ·èr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wàihǎnrénshì qióngxiàngguǎlúnyāng 
báiyǎnjīngfēi shìjuéchénxiǎng 
shízhōng cǎogòngláiwǎng  (zhōngzuò rén )
xiāngjiànyán dàndàosāngzhǎng 
sāngzhǎng guǎng广 
chángkǒngshuāngxiànzhì língluòtóngcǎomǎng 
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影。山枕隐秾妆,绿檀金凤凰。
竹风轻动庭除¹冷,珠帘月上²玲珑(lóng)影。山枕³(nóng),绿檀金凤凰
译文:竹梢掠过石阶上,带来阵阵寒风,摇碎珠帘上玲珑的月光。山枕隐去了她的浓妆,只看见绿檀枕端,画着一对描金的凤凰。
注释:¹除:台阶。²珠帘月上:是“月上珠帘”的倒装句。³山枕:枕头形状如山。⁴隐:隐没。又作凭依。⁵秾妆:即浓妆。⁶绿檀:指檀枕。⁷金凤凰:指枕的纹饰。
两蛾愁黛浅,故国吴宫远。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
两蛾(é)¹愁黛浅,故国吴宫²远。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³
译文:蛾眉淡淡地簇拥着忧伤,她虽身在吴宫,心儿却在遥远的故乡。恨春去匆匆春情更浓,画楼更漏声声敲打着她的无眠,无眠的情思里天边又泛起了晨光。
注释:¹蛾:眉,犹言蛾眉。²吴宫:吴地的宫阙。³残点声:即漏壶滴水将尽的声音。表示天将明时,漏尽更残。

  此词写春愁春恨。与温词中的人物身份大多为普泛化的女性不同,此词的抒情主人公则是一位幽居深宫的女子。词的上片仍从景物环境写起。这是一个清幽冷寂的月夜,庭院里的付林在轻柔的夜风吹拂下沙沙作响,婆娑的竹影使庭院变得更加幽森清冷;皎洁的月光透过珍珠帘子洒照进来,在地上投下玲珑斑驳的影子。随着月光的指引,方显现出倚凭山枕而卧的女主人公。与另一首同调之作《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所写“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的情景相似,这位倚枕而卧的女子留着“秾妆”,戴着凤凰金钗,隐约透露出她有所期盼的幽微心理。下片则将描写的笔触继续沿着女子的客颜妆饰,进而深入她的内心世界。一双用青黛描画的蛾眉,经过辗转无眠的煎熬已经变得颜色浅淡,眉宇间流溢着愁思,原来她思念的故土——吴国的宫殿已经十分遥远。至此,抒情主人公方显露她的庐山真面目:原来她是一个远离故国的宫女。这令读者联想起春秋末期被越王勾践作为政治诱饵献给吴王夫差的越国美女西施。词的末尾,又借拂晓前从画楼外传来的更漏残点之声,抒写女主人公缠绵无尽的春恨与愁情。

  通观全词,山枕、秾妆、绿檀、金凤凰之类有关居处环境和容颜妆饰的描写,仍不脱脂粉气息,但竹风、审月、残点等景物意象的渲染烘托,则构筑了一个凄清幽微的艺术境界,用以抒写女主人公幽怨感伤之情,情致深婉,意境浑成。此词虽然写得是宫怨,但从主人公的怨恨声中,似乎还可以感觉到作者对现实的某些不满之情。

参考资料:
1、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21-22

mán··zhúfēngqīngdòngtíngchúlěng--wēntíngyún

zhúfēngqīngdòngtíngchúlěngzhūliányuèshànglínglóngyǐngshānzhěnyǐnnóngzhuāng绿tánjīnfènghuáng

liǎngé((éé))chóudàiqiǎnguógōngyuǎnchūnhènzhèngguānqínghuàlóucándiǎnshēng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不是爱风尘¹,似被前缘²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³主。
译文:我自己并不是生性喜好风尘生活,之所以沦落风尘,是为前生的因缘所致。花落花开自有一定的时候,可这一切都只能依靠司其之神东君来作主。
注释:¹风尘:古代称妓女为堕落风尘。²前缘:前世的因缘。³东君:司春之神,借指主管妓女的地方官吏。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去也终须¹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²归处。
译文:总有一天会离此而去,留下来又将如何生活下去呢?若有朝一日能将山花插满头,那就不需要问我归向何处。
注释:¹终须:终究。²奴:古代妇女对自己的卑称。

  全词以不是爱风尘为题,诉说自己并不是喜好风尘生活感伤宿命,表达作者无可奈何的心情。

  上篇叙述自己并不是贪念风尘。又找不到自己沉沦的根源,无可奈何,只好归因于冥冥不可知的前缘与命运。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尘误。”首句开门见山,特意声明自己并不是生性喜好风尘生活。封建社会中,妓女被视为冶叶倡条 ,所谓“行云飞絮共轻狂”,就代表了一般人对她们的看法 。作者因事关风化而入狱,自然更被视为生性淫荡的风尘女子了。因此,这句词中有自辩,有自伤,也有不平的怨愤。次句却出语和缓,用不定之词,说自己之所以沦落风尘,是为前生的因缘(即所谓宿命)所致。作者既不认为自己贪恋风尘,又不可能认识使自己沉沦的真正根源,无可奈何,之后只好归之于冥冥不可知的前缘与命运。“似”字似字乍看若不经意若不经意,实耐寻味。它不自觉地反映出作者对“ 前缘”似信非信,既不得不承认,又有所怀疑的迷惘心理,既自怨自艾,又自伤自怜的复杂感情。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花落花开自有一定的时候,可这一切都只能依靠司其之神东君来作主,这两句流露出词人借自然现象来喻自身命运。比喻象自己这类歌妓,俯仰随人,不能自主,命运总是操在有权者手中。这是妓女命运的真实写照。春中既有深沉的自伤,也隐含着对主管刑狱的长官岳霖的期望——希望他能成为护花的东君。但话说得很委婉含蓄,祈求之意只于“赖”字中隐隐传出。

  下片则承上不能自主命运之意,抒发词人对幸福自由的无限渴望。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下阕承上不能自主命运之意,转写自己在去住问题上的不得自由。去,指由营妓队伍中放出;住,指仍留乐营为妓。离开风尘苦海,自然是她所渴想的,但却迂回其词,用“终须去”这种委婉的语气来表达。意思是说,以色艺事人的生活终究不能长久 ,将来总有一天须离此而去。言外之意是 ,既“ 终须去”,何不早日脱离苦海呢?以严蕊的色艺,解除监禁之后,假如重新为妓,未始不能得到有权者的赏爱,但她实在不愿再过这种生活了,所以用“终须去”来曲折表达离此风尘苦海的愿望。下句“住也如何住”从反面补足此意,说仍旧留下来作营妓简直不能想象如何生活下去。两句一去一住,一正一反,一曲一直,将自己不恋风尘、愿离苦海的愿望表达得既婉转又明确。“ 去”字集中表了他急切渴望自由的心情。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如果有朝一日,能够将山花插满头鬓,过着一般妇女的生活,那就不必问我的归宿了。言外之意是:一般妇女的生活就是自己向往的目标,就是自己的归宿,别的什么都不再考虑了。两句回应篇首“不是爱风尘”清楚地,表明了对俭朴而自由生活的向往,但仍可看出她出语留有余地 。“若得”云云,就是承上“总赖东君主”而以祈求口吻出之。

  这是一首在长官面前陈述衷曲的词,她在表明自己的意愿时,不能不考虑到特定的场合、对象,采取比较含蓄方式,以期引起对方的同情。但她并没有因此而低声下气,而是不卑不亢,婉转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愿,暗示出了作者本人,虽然尚处于倍受冷落的阶段,但他仍坚持着自己人生的理想和追求。这是一位身处卑贱但尊重自己人格的风尘女子的一番婉而有骨的自白。

参考资料:
1、 朱孝臧 .宋词三百首彩图全解详注 .北京 :中国华侨 ,2012 :319 .
2、 思履 .宋词三百首 .北京 :中华华侨出版社 ,2013 :319 .
3、 刘石 .宋词鉴赏大辞典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 :910 .
4、 《中国文学经典》编写组 .中国文学经典 .北京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10 :223 .

suàn ·shìàifēngchén

yánruǐ sòngdài 

shìàifēngchén bèiqiányuán huāluòhuākāiyǒushí zǒnglàidōngjūnzhǔ 
zhōng zhùzhù ruòshānhuāchāmǎntóu wènguīchù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