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望中好,□□□□清。连峰叠巘极目,高下与云平。玉洞沈沈何处。|<玉清洞在溪水中>|。隐映一溪烟树。倒影碧波□。唤起骖鸾客,丹灶夜光横。
□霞卷,风露滴,月华明。佳人为我、垂手凄怨理秦筝。千载虹桥新路。依约幔亭歌舞。一醉话浮生。但得尊盈酒,莫问世间名。
山色望中好,□□□□清。连峰叠巘极目,高下与云平。玉洞沈沈何处。|<玉清洞在溪水中>|。隐映一溪烟树。倒影碧波□。唤起骖鸾客,丹灶夜光横。
□霞卷,风露滴,月华明。佳人为我、垂手凄怨理秦筝。千载虹桥新路。依约幔亭歌舞。一醉话浮生。但得尊盈酒,莫问世间名。
赵彦端

赵彦端

赵彦端(1121~1175)字德庄,号介庵,汴人。工为词,尝赋西湖谒金门词,有“波底夕阳红湿”之句。高宗喜曰:“我家裹人也会作此”!……乾道、淳熙间,(公元一一七四年前后)以直宝文阁知建宁府。终左司郎官。彦端词以婉约纤秾胜,有介庵词四卷,及介庵集十卷,外集三卷,均《宋史艺文志》并行于世。 ▶ 21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南有乔木¹,不可休²³;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译文:南山乔木大又高,树下不可歇阴凉。汉江之上有游女,不可去追求。
注释:¹乔木:高大的树木。²休:息也。指高木无荫,不能休息。³思:语气助词,与下文“思”同。⁴汉:汉水,长江支流之一。⁵游女:汉水之神,或谓游玩的女子。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¹之永²矣,不可方³思。
译文: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江水悠悠长又长,无法乘筏渡过。
注释:¹江:江水,即长江。²永:水流长也。³方:桴,筏。此处用作动词,意谓坐木筏渡江。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qiáo)¹错薪²,言刈(yì)³其楚;之子于归,言秣(mò)其马。
译文:柴草丛丛错杂生,用刀割取那荆条。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她的马。
注释:¹翘翘:本指鸟尾上的长羽,比喻杂草丛生;或以为指高出貌。²错薪:丛杂的柴草。古代嫁娶必以燎炬为烛,故《诗经》嫁娶多以折薪、刈楚为兴。³刈:割。⁴楚:灌木名,即牡荆。⁵归:嫁也。⁶秣:喂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译文: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江水悠悠长又长,无法乘筏渡过。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lóu)¹;之子于归,言秣其驹(jū)²
译文:柴草丛丛错杂生,用刀割取那蒌蒿。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小马驹。
注释:¹蒌:蒌蒿,也叫白蒿,嫩时可食,老则为薪。²驹:小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译文: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江水悠悠长又长,无法乘筏渡过。

  《国风·周南·汉广》是先秦时代的民歌。这首诗是男子追求女子而不能得的情歌。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他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惆怅的愁绪。全诗三章的起兴之句,传神地暗示了作为抒情主人公的青年樵夫,伐木刈薪的劳动过程。

  从结构形式上分析,《汉广》全篇三章,前一章独立,后二章叠咏,同《诗经》中其他重章叠句的民歌,似无差异。但从艺术意境看,三章层层相联,自有其诗意的内在逻辑。可析而为二。

  首先,全诗三章的起兴之句,传神地暗示了作为抒情主人公的青年樵夫,伐木刈薪的劳动过程。方氏由此把《汉广》诗旨概括为“江干樵唱”,否定其恋情诗的实质,仍不免迂阔;但见出起兴之句暗示了采樵过程,既有文本依据,也是符合劳动经验的。

  其次,从结构形式看,首章似独立于二、三两章;而从情感表现看,前后部分紧密相联,细腻地传达了抒情主人公由希望到失望、由幻想到幻灭,这一曲折复杂的情感历程。有希望有追求,才有失望有失落;但诗篇于此未作明言,对这位青年当年追求思恋的一往深情,让读者得之言外。

  诗篇从失望和无望写起,首章八句,四曰“不可”,把追求的无望表达得淋漓尽致,不可逆转。一般把首句视为起兴;如果换一种读法,把“汉有游女,不可求思”置于首位,那么,“南有乔木,不可休思”便可视为比喻,连同“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构成一组气势如潮的博喻;瞻望难及的无限怅惘之情,也表现得更为强烈。当年苦恋追求,今日瞻望难及。但心不甘、情难拔,于是由现实境界转入幻想境界。

  三、三两章一再地描绘了痴情的幻境:有朝“游女”来嫁我,先把马儿喂喂饱;“游女”有朝来嫁我,喂饱驹儿把车拉。但幻境毕竟是幻境,一旦睁开现实的眼睛,便更深地跌落幻灭的深渊。他依然痴情而执着,但二、三两章对“汉广”、“江永”的复唱,已是幻境破灭后的长歌当哭,比之首唱,真有男儿伤心不忍听之感。总之,诗章前后相对独立,情感线索却历历可辨。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他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惆怅的愁绪。

  陈启源《毛诗稽古编》把《汉广》的诗境概括为“可见而不可求”。这也就是西方浪漫主义所谓的“企慕情境”,即表现所渴望所追求的对象在远方、在对岸,可以眼望心至却不可以手触身接,是永远可以向往但永远不能到达的境界。《秦风·蒹葭》也是刻划“企慕情境”的佳作,与《汉广》比较,则显得一空灵象征,一具体写实。

  《蒹葭》全篇没有具体的事件、场景,连主人是男是女都难以确指,诗人着意渲染一种追求向往而渺茫难即的意绪。《汉广》则相对要具体写实得多,有具体的人物形象:樵夫与游女;有细微的情感历程:希望、失望到幻想、幻灭;就连“之子于归”的主观幻境和“汉广江永”的自然景物的描写都是具体的。不为无见。当然,空灵象征能提供广阔的想像空间,而具体写实却不易作审美的超越。钱锺书《管锥编》论“企慕情境”这一原型意境,在《诗经》中以《秦风·蒹葭》为主,而以《周南·汉广》为辅,其原因或许就在于此。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词典编写组.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19-22页

hànguǎng广

míng xiānqín 

nányǒuqiáo xiū hànyǒuyóu qiú 
hànzhīguǎng广 yǒng jiāngzhīyǒng fāng 
qiáoqiáocuòxīn yánchǔ zhīguī yán 
hànzhīguǎng广 yǒng jiāngzhīyǒng fāng 
qiáoqiáocuòxīn yánlóu zhīguī yán 
hànzhīguǎng广 yǒng jiāngzhīyǒng fāng 

柳花飞处莺声急,晴街春色香车立。金凤小帘开,脸波和恨来。
柳花飞处莺(yīng)声急,晴街春色香车¹立。金凤小帘开,脸波²和香来。
注释:¹香车:涂有香料的华丽的车子。²脸波:眼色。
今宵求梦想,难到青楼上。赢得一场愁,鸳衾谁并头?
今宵求梦想,难到青楼¹上。赢得一场愁,鸳衾(qīn)谁并头?
注释:¹青楼:豪华的楼房。指的是富贵人家的楼阁。也有用来指妓院,如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这首词写一男子在大街上偶尔看到车中一美丽女子而产生的爱慕之情。实近浅俗。
舣兰舟。十分端是载离愁。练波送远,屏山遮断,此去难留。相从争奈,心期久要,屡更霜秋。叹人生、杳似萍浮。又翻成轻别,都将深恨,付与东流。
(yǐ)兰舟¹。十分端是载离愁。练波²送远,屏山遮断,此去难留。相从争奈³,心期久要,屡(lǚ)更霜秋。叹人生、杳似萍浮。又翻成轻别,都将深恨,付与东流
译文:停下了小船。因为它载满了愁绪,晃晃悠悠,再也无法前进半分。恋人站在岸上看着我们远行,屏风一般的山峰完全遮挡了我远望的视线,这一去再也难以留下。内心感到很无奈,想念着我的恋人,不知要经过几个春秋才能再见。感叹人生、幽深似浮萍。又要再次离别,内心感到非常遗憾,希望也随着江河一起被冲走了。
注释:¹兰舟:用木兰树所造的船只。亦用为小舟的美称。²练波:白绢似的水波。³争奈:怎奈;无奈。⁴心期:引申为相思。⁵付与东流:付:交给;东流:向东的河流。扔在东流的江河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
想斜阳影里,寒烟明处,双桨去悠悠。爱渚梅、幽香动,须采掇、倩纤柔。艳歌粲发,谁传馀韵,来说仙游。念故人、留此遐洲。但春风老后,秋月圆时,独倚西楼。
想斜阳影里,寒烟明处,双桨去悠悠。爱渚(zhǔ)梅、幽香动,须采掇(duō)¹、倩纤柔²。艳歌粲(càn)发,谁传馀韵,来说仙游。念故人、留此遐洲。但春风老后,秋月圆时,独倚西楼。
译文:当夕阳西下的时候,你在斜阳里,水面雾气迷离,波光粼粼处,船桨正在划动。岸边的梅树传来幽香阵阵,美好而纤柔的梅花,一向爱梅的你想必会伸手采撷吧。情歌悠扬,以后谁能唱得跟你一样动听呢,又有谁能把你远行的经历说给我听?到时候你会不会想起我这个远方的故人呢?等到春风老去,秋天月圆时,独自倚靠在西楼。
注释:¹采掇:采摘;采集。²纤柔:纤细而柔软。

  《透碧霄》,词牌名,为柳永所创调。《词谱》卷三五:“透碧霄:双调一百二十字。前段十二句,六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查荎这首词可谓精品,得到了杨慎的高度评价,杨慎在《词品》中写道,“此查荎透碧霄词也,所谓一不为少”。

  停下了小船。因为它载满了愁绪,晃晃悠悠,再也无法前进半分。“载离愁”这个意象频频见之于文学作品中,比如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船儿载满愁绪,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愁绪仿佛可以看到、摸到、感受到。白浪滔滔,像在送别远行人,屏风一般的山峰完全遮挡了我远望的视线。这一次离别,重逢之期未定,你我二人多年莫逆之交,怎奈老是聚少离多,一次次离别让人心碎。人生就好像浮萍一样漂泊孤苦,聚散匆匆。“聚散如浮萍,死生犹幻沫”,浮萍无根,常用来比喻人生的无常、人的漂泊无依、亲友之间的别离。

  “轻别”二字值得玩味,因为道别之时,无论怎么痛哭流涕都不足以表达不舍,不足以纾解痛苦,只有轻描淡写地道一声珍重。又或者说,无论如何痛心疾首抑或执手相看,比起内心的波澜和痛苦也不够“重”,也显得轻描淡写,只有让心中的痛随水逝去。愁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长恨水常东”,“为谁流下潇湘去”,都是极度而无可缓解的无奈,生命中不能承受、不能逃避之痛。

  下片词人的思绪荡漾开来,想到别离之后,当夕阳西下的时候,远行者在斜阳里,水面雾气迷离,波光粼粼处,船桨正在划动。丁绍仪所作《听秋声馆词话》中写道:“柳(永)、查(荎)二作,字句相同,而查作尤佳……换头三语,真是绘水绘声之笔。”光影之中,船桨划动,读者也仿佛能听到水声。岸边的梅树传来幽香阵阵,美好而纤柔的梅花,一向爱梅的你想必会伸手采撷吧。情歌悠扬,以后谁能唱得跟你一样动听呢,又有谁能把你远行的经历说给我听?到时候你会不会想起我这个远方的故人呢?春去秋来,只剩我一人独自登上西楼。

  在《听秋声馆词话》中,还对此词的不同版本进行了辨析,可供参考:词综录此词。“宛似”作“杳似”,“滞此”作“留此”,似不如“宛”字“滞”字。又“采掇”句本作“须采掇,倩纤柔”,六字折腰,与柳词“空恁亸辔垂鞭”,句法小异。词律谓文义亦有可疑,若作“采掇须倩纤柔”,则理顺语协,宜从之。

参考资料:
1、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崇文书局,2015年11月版

tòuxiāo ·lánzhōu

zhāchí sòngdài 

lánzhōu shífēnduānshìzàichóu liànsòngyuǎn píngshānzhēduàn nánliú xiāngcóngzhēngnài xīnjiǔyāo gēngshuāngqiū tànrénshēng yǎopíng yòufānchéngqīngbié dōujiāngshēnhèn dōngliú 
xiǎngxiéyángyǐng hányānmíngchù shuāngjiǎngyōuyōu àizhǔméi yōuxiāngdòng cǎiduō qiànxiānróu yàncàn shuíchuányùn láishuōxiānyóu niànrén liúxiázhōu dànchūnfēnglǎohòu qiūyuèyuánshí 西lóu 
亭馆连城敌谢家,四时园色斗明霞。
亭馆连城敌谢家¹,四时园色斗明霞(xiá)²
译文:亭台楼馆,连绵不侯,与城相接,规模超过了东晋的谢家;园中四季如春,百花斗妍,如云似霞。
注释:金乡:今山东金乡县。¹谢家:东晋谢安家。²明霞:彩霞。
窗迎西渭封侯竹,地接东陵隐士瓜。
窗迎西渭(wèi)封侯竹,地接东陵(líng)隐士瓜¹
译文:推开小窗,迎面是一大片修竹,苍翠欲滴;踱出园门,毗邻有一大块瓜田,景色如画。
注释:¹东陵隐士瓜:秦末东陵侯召平,秦王后,为隐士,种瓜长安东门外,瓜味甜美,俗称东陵瓜。
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
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侯树交花。
译文:禽鸟相亲相近,你呼我答;满树的繁花相续,香气弥漫,清幽淡雅。
纵游会约无留事,醉待参横月落斜。
纵游会约无留事¹,醉待参横月落斜。
译文:我尽情地游赏着园中的美景,无牵无挂;喝醉了酒,等待着月亮西落,参星横斜。
注释:¹无留事:没有闲事牵挂。

  这首金乡张氏园亭是他在宋仁宗天圣四年的时候应张氏园亭的主人之约而写的。全诗的佳处在于生动的描写。诗歌的前四句利用典故阐明了张氏花园的富庶与高雅。“亭馆连城敌谢家”,开首便气势恢宏,将张氏园亭的繁华述说殆尽。亭台楼阁像城墙一样绵延起伏,勾勒出一条触目的天际线,谢家指的是东晋的谢氏大家族。曾经富甲一方,经营东南,世代为冠带豪门。张氏园亭既然如此繁华恢弘,其四季的风景也足以和天上的彩霞之美一比高下。

  在首联的铺陈之后,诗人笔锋一转,跳出描写富贵离不开满堂金玉的窠臼,将笔触伸到了隐士的故事上去。高层的文人不仅仅要有丰富的物质生活.还必须有高雅的情调。颔联的“窗迎西渭封侯竹,地接东陵隐士瓜”,接连用了两个《史记》里的典故,《货殖列传》里说:“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JlI千亩竹……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然是富给之资也,不窥市井,不行异邑,坐而待收,身有处士之义而取给焉。”东陵隐士瓜的典故来源于《史记·萧相国世家》,里面说“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在这里引用这两个典故是说明张氏园亭的主人不仅富裕非常,而且有高雅的隐士之风。

  诗歌的颈联“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是历来被人称颂的佳句,这句诗将园林中鸟禽对语,鲜花争相斗艳的情景活灵活现地描写了出来。

  尾联与颈联之意相同,并抒发诗人的情感。园中景色迷人,主任又是如此好客,而我呢,有无政务缠身,正好在园中尽兴玩赏,与主人一醉方休,直至参横月落,再领略园中的夜景。此联一句直抒喜悦无比的心情,二句进一步拓展延伸白天所见美景,虚构最后夜园景色更让人陶醉,“醉”暗说园主人待客热情。此联回应首联写得面面俱到,情意深长。

  这首诗虽是写游园,尽情刻画园林美丽,但写出了景物情意交融的境界,另辟蹊径的写作技巧,使人读后顿感无情之物有深情,全诗虽一字未提到园主人,但园主人无时不在陪伴你在园中赏玩。此诗用典密切景情,体制章法严谨细密,对偶工稳,是宋初诗“每首必有一联工,又多在景联,晚唐之定例也”的典范。

参考资料:
1、 李元强,卢晋.宋诗鉴赏辞典.上海市: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2、 乐云.唐宋诗鉴赏全典.武汉市:崇文书局,2011.02:712-714

jīnxiāngzhāngshìyuántíng--shíyánnián

tíngguǎnliánchéngxièjiāshíyuándòumíngxiá

chuāngyíng西wèifēnghóuzhújiēdōnglíngyǐnshìguā

xiāngguānqínduìshēngxiāngduànshùjiāohuā

zòngyóuhuìyuēliúshìzuìdàicānhéngyuèluòxié

闽,故隶周者也。至秦,开其地,列于中国,始并为闽中郡。自粤之太末,与吴之豫章,为其通路。其路在闽者,陆出则阸于两山之间,山相属无间断,累数驿乃一得平地,小为县,大为州,然其四顾亦山也。其途或逆坂如缘絙,或垂崖如一发,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上:皆石芒峭发,择然后可投步。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踬也。其溪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错出其间,如林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下上,不见首尾。水行其隙间,或衡缩蟉糅,或逆走旁射,其状若蚓结,若虫镂,其旋若轮,其激若矢。舟溯沿者,投便利,失毫分,辄破溺。虽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事者,不敢以舟楫自任也。其水陆之险如此。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盖以其陿多阻,岂虚也哉?
闽,故隶周者¹也。至秦²,开其地,列于中国³,始并为闽中郡。自列之太末,与吴之豫章,为其通路。其路在闽者,陆出则阸(è)于两山之间,山相属(zhǔ)无间断,累数驿¹⁰乃一得¹¹平地,小为县,大为州,然其四顾亦山也。其途或逆坂(bǎn)¹²如缘¹³(huán)¹⁴,或垂崖如一发,或侧(zè)¹⁵¹⁶出于不测¹⁷之溪上:皆石芒¹⁸峭发¹⁹,择然后可投步²⁰。负戴²¹者虽其土人²²,犹侧足²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踬(zhì)²⁴也。其溪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错出其间,如林立,如士骑²⁵满野,千里下上,不见首尾。水行其隙间,或衡缩²⁶(liú)(róu)²⁷,或逆走²⁸旁射²⁹,其状若蚓(yǐn)³⁰,若虫镂,其旋若轮,其激若矢(shǐ)。舟溯(sù)沿³¹者,投便利³²,失毫分,辄(zhé)破溺(nì)³³。虽其土长川居³⁴之人,非生而习水事³⁵者,不敢以舟楫(jí)自任³⁶也。其水陆之险如此。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而虚³⁷其地,盖以其陿(xiá)³⁸多阻,岂虚也哉?
译文:闽,原来隶属于周朝,到秦时,开辟了这方土地,列入中原,这才合并为闽中郡。从越国的太末县,和吴地的豫章郡,是(自中原通向)它的通道。这通道到了闽地,陆路就被阻塞在两山当中,而山相连没有间断,接连过了几个驿站才能见到一块平地,小的作为县,大的作为州,然而州、县(城)的四面望去也都是山。它的道路有的迎着山坡像攀援着粗绳登上,有的垂直挂在山崖上像一丝头发,有的小路蜿蜒在深不可测的溪流上,(路旁)都有石刃从峭壁上刺出,要看准了脚下的地方然后才可以举步。背着、顶着东西的人即使是本地人,也还要侧着脚然后才能够前进。不是那个地方的人很少不被绊倒的。走水路,水都是从高处奔流而下,岩石交错出于水中,如树木竖立,如兵马遍布野外,上下千里,见不到头尾。水流穿行在它的空隙间,有的曲折盘绕流淌,有的逆行侧射,它的形状像蚯蚓盘结,像虫形雕刻,旋涡像轮子,水流激射如箭。船逆行而上,要善于利用水势,稍微有分毫差错,即刻船破溺水。即使是本地人,如不是一生下来就练习水上功夫,也不敢担任起行船的职责。闽地水陆两路的艰险就是这样。汉代曾经把这里的人民迁徙到江淮之间,而使这地方空着,大概因为这地方险狭多阻,难道这是虚言吗?
注释:道山亭:在今福建福州城内乌石山。北宋熙宁年间,福州太守程师孟性喜游览名胜,曾上乌石山,赞赏山川之美,并在乌山(也称道山)上建了一座亭子。程师孟认为乌山在江海之上,作登山四望的观看,可以和道家所说的蓬莱、方丈、瀛州三座仙山并列,所以为亭子起名叫“道山之亭”,故名道山亭。¹隶周者也:隶属于周朝。²秦:朝代名。秦王嬴政统一中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自称始皇帝,建都咸阳。共历二世,统治十五年。³中国:指中原地区,一指国家,朝廷。⁴闽中郡:治所在冶县(今福建福州)。⁵列:民族名。居于今江、浙、闽、列一带,总称百列。文中指百列人所居地区。⁶太末:县名,治所在今浙江龙游。⁷豫章:古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⁸阸:阻塞,阻隔。⁹相属:相接连。¹⁰驿:计算驿路长度的单位,两个驿站之间路程为一驿。¹¹一得:得到一个。¹²逆坂:指攀爬陡峻的山坡。¹³缘:攀援。¹⁴絙:粗绳索。¹⁵侧径:狭窄的路。侧:通“仄”,狭窄。¹⁶钩:环绕,回旋。¹⁷不测:不可计数,不可测量,比喻指深渊。¹⁸石芒:山石的尖端。¹⁹峭发:陡峭突出。²⁰投步:举步,落脚。²¹负戴:以背负物,以头顶物。²²土人:世代居住本地的人。²³侧足:侧转其足,形容道路险峻狭窄而不敢正立。²⁴踬:跌倒,绊倒。²⁵士骑:指骑马的兵士。²⁶衡缩:纵横。²⁷蟉糅:盘曲混杂的样子。²⁸逆走:退走,逃走。²⁹旁射:四射。³⁰蚓结:像蚯蚓一样屈曲。³¹溯沿:逆水上行和顺水下行。³²便利:敏捷,灵活。³³破溺:指船毁人溺水。³⁴川居:指住在水边。³⁵水事:指驾船、泅水之类的事情。³⁶自任:自动承担,指敢于承担。³⁷虚:空出,空着。³⁸陿:狭隘,狭窄。
福州治侯官,于闽为土中,所谓闽中也。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长江在其南,大海在其东,其城之内外皆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而佛、老子之徒,其宫又特盛。城之中三山,西曰闽山,东曰九仙山,北曰粤王山,三山者鼎趾立。其附山,盖佛、老子之宫以数十百,其瑰诡殊绝之状,盖已尽人力。
福州治侯官¹,于闽为土中²,所谓闽中也。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四出³之山皆远,而长江在其南,大海在其东,其城之内外皆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麓(lù)多桀(jié),而匠多良能,人以屋室巨丽相矜(jīn),虽下贫必丰其居,而佛、老子¹⁰之徒,其宫¹¹又特盛。城之中三山,西曰闽山,东曰九仙山,北曰列王山,三山者鼎趾(zhǐ)¹²立。其附山,盖佛、老子之宫以数十百,其瑰诡殊绝¹³之状,盖已尽人力。
译文:福州的州治所在侯官,对闽地来说是土地的中部,就是所说的闽中。它是闽地最平坦宽广的地方,离四面的山都很远,而闽江就在它的南边,大海就在它的东边。城内外都有路,路旁有小河,小河可以沟通大海,船载的人和货物昼夜都可以聚集在家门。山上多大树,工匠中有很多是手艺精湛的。人们竞相夸耀自己房屋的大并且华丽,即使是下等贫苦的人也一定要使自己的住宅宽敞。而佛教、道教之徒,他们的庙观又特别壮丽。城中有三座山,西边的叫闽山,东边的叫九仙山,北边的叫越王山,三座山鼎足而立。沿着山势,佛教、道教的庙观有数十上百处,它那宏伟奇异绝然不同的形状,也许已经用尽了人工之力。
注释:¹侯官:县名,治所在今福建闽侯境内。²土中:四方的中心地区。³四出:向四面延伸,指四面。⁴涂:通“途”,道路。⁵潮汐:在月球和太阳引力的作用下,海洋水面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在白昼的称潮,夜间的称汐,总称“潮汐”。⁶桀木:高大的树。⁷良能:指精湛的技能。⁸相矜:互相夸耀。⁹下贫:极穷,也指极穷的人。¹⁰佛、老子:佛家和道家的并称。佛家以佛陀为祖,道家以老子为祖,故称。老子:相传为春秋时期思想家。道教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字聃,故也称老聃。著《道德经》五千言,也名《老子》,为道教的经典作品。¹¹宫:古代对房屋、居室的通称。¹²鼎趾:鼎足。¹³殊绝:特出,超绝。
光禄卿、直昭文馆程公为是州,得闽山嵚崟之际,为亭于其处,其山川之胜,城邑之大,宫室之荣,不下簟席而尽于四瞩。程公以谓在江海之上,为登览之观,可比于道家所谓蓬莱、方丈、瀛州之山,故名之曰“道山之亭”。闽以险且远,故仕者常惮往,程公能因其地之善,以寓其耳目之乐,非独忘其远且险,又将抗其思于埃壒之外,其志壮哉!
光禄卿、直¹昭文馆²程公³为是州,得闽山嵚(qīn)(yín)之际,为亭于其处,其山川之胜,城邑之大,宫室之荣,不下簟(diàn)而尽于四瞩。程公以谓在江海之上,为登览之观,可比于道家所谓蓬莱、方丈、瀛(yíng)之山,故名之曰“道山之亭”。闽以险且远,故仕者常惮(dàn)¹⁰往,程公能因其地之善,以寓其耳目之乐,非独忘其远且险,又将抗¹¹其思于埃壒(ài)¹²之外,其志壮哉!
译文:光禄卿、直昭文馆程公主政福州,在福州的高耸处,建了一座亭子,这里的山水胜景,城池的宏大,宫室的繁荣,不用走离竹席就尽可观望四面景色。程公认为这里在江海之上,作登山四望的观看,可以和道家所说的蓬莱、方丈、赢州三座仙山并列,所以为它起名叫“道山之亭”。闽地由于道路险远,所以做官的常怕到此任职,程公能够依照这地方的长处筑亭,用来寄托他耳目的欢乐,不但忘掉了它路远而险峻,又将他的思想提高出于尘埃之外,他的志向多么壮阔啊!
注释:¹直:指摄官,代理。²昭文馆:官署名。唐代设置学士,掌详正图籍,参议朝廷制度礼仪,教授生徒。宋承唐制,以上相为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学士、直学士不常置,直馆以京朝官充任,掌书籍修写校雠之事。³程公:指程师孟,字公辟,宋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景祐进士。熙宁元年(1068年)九月,以光禄卿出任福州知府。翌年四月,扩建城墙,疏浚城壕,修造桥梁。熙宁三年(1070年),在庙学内建厅舍,又在乌石山建道山亭。同年六月,调任广州知州。后入京为给事中,集贤殿修撰、都水监,又移知越州、青州。⁴嵚崟:高大,险峻。⁵荣:盛多。⁶簟席:竹席。⁷四瞩:眺望四方。⁸蓬莱、方丈、瀛洲:古代传说中的海上神山名,也常泛指仙境。⁹道山:传说中的仙山。¹⁰惮:畏难,畏惧。¹¹抗:振,离扬。¹²埃壒:凡尘,世俗。
程公于是州以治行闻,既新其城,又新其学,而其余功又及于此。盖其岁满就更广州,拜谏议大夫,又拜给事中、集贤殿修撰,今为越州,字公辟,名师孟云。
程公于是州以治行¹闻,既新其城,又新其学,而其余功²又及于此。盖其岁³满就更广州,拜谏议大夫,又拜给事中、集贤殿修撰(zhuàn),今为越州,字公辟,名师孟云。
译文:程公在这个州府由于治理得好而闻名,既改造了城墙、又革新了学府,并且利用公事之余的时间又办到了建亭这件事。他一年以后就改任广州知府,随后又赴任诛议大夫,接着任给事中、集贤殿修撰,现在担任越州知府,他的字是公辟,名字叫师孟。
注释:¹治行:为政的成绩。²余功:空余的时间。³岁:文中指任期。⁴谏议大夫:官名,掌侍从规谏。⁵集贤殿:唐置。于殿内设书院。置学士、直学士,以宰相为知院事,有修撰、校理等官,掌刊辑经籍、搜求佚书。⁶修撰:官名。唐代史馆有修撰,掌修国史,宋有集英殿、右文殿等修撰。⁷越州:治所在绍兴(今属浙江)。

  这是一篇构思新颖别致的散文。题目名曰《道山亭记》,但作者对道山亭本身的构造和外观几乎没有着墨,而是从遥远的历史和广阔的空间慢慢道来,如同电影中的远镜头逐渐向观众逼近,变为特写镜头,让读者既能从阔大的背景中远视,又能在焦点上细察,具有丰厚的美学韵味。作者以洋洋洒洒的文笔,描写了闽地的山川形势,水陆交通以及风土民情,然后点出道山亭的景状及其寓意。文章风格峭拔多变,文笔雄伟奇崛,短句纷陈,新颖别致。

  文章一开始,描写道山亭的所在地闽中郡的历史由来和地理特点,尤其侧重从陆路和水路两个方面表现这里的高山险峻和溪水湍急,十分难行。走陆路如同抓着绳子攀登,“或垂崖如一发,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上,皆石芒峭发,择然后可投步。”走水路则石头错出急流间,千里上下,不见首尾,“舟溯沿者,投便利,失毫分,辄破溺。”在陆路上行走,“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踬也。”在水陆上行走,“虽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事者,不敢以舟楫自任也。”在这里,作者充分发挥想象和描写之能事,运用比喻和对比等艺术手法,予以浓墨渲染。特别是对溪水湍急状貌的描绘,十分生动:“或衡缩蟉糅,或逆走旁射,其状若蚓结,若虫镂,其旋若轮,其激若矢。”

  接着,作者的笔触将描写的空闻进一步缩小到侯官,重点表现这里的地理特点、风俗人情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侯官地平且广,离周围的山较远,南有闽江,东有大海,商船云集、人们喜建华丽住宅,尤其佛、道宫观数以百计,十分瑰丽奇特。这些叙述和描写,十分精练而又富有代表性,为道山亭的建造展现了一个优美适宜的环境。

  但是,作者的作文最重“以文明道”,所以他写此文的目的并不仅仅表现道山亭的迷人景致,而是重点赞赏知福州政绩名震遐迩的程师孟及其建造道山亭的举措。因此,文章的后半部分虽然篇幅不多,但却是重心所在。作者介绍了程公建造道山亭的具体地点、动机和目的,并把程公建道山亭看作其诸多政绩的一部分,肯定了封建官吏在政务之余追求耳目之乐的合理性。这对作者来说,是难得的思想闪光。他不仅认为道山亭建造的地点好:“不下簟席而尽于四瞩”,更欣赏程公“抗其思于埃墙之外”的壮志,与取名为“道山亭”相吻合,这实际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曾巩的精神追求。

  文章既写景又写人,写景从大到小,层层深入,清晰传神。写人(程公)紧扣道山亭的由来,突出其精神风貌,点面结合。文章以道山亭为核心,旁及它的地理特点和人文景观(包括它的建造者),关键处顺便表达自己的态度和看法,显得有条不紊,简练生动,给读者留下鲜明而又深刻的印象。

参考资料:
1、 堵军主编.知古明道·唐宋八大家之曾巩散文集:延边人民出版社,2004.9:第205-206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