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西来忽东决,张秋旧堤先受齧。奔波赴海势不停,百里漕渠一时泄。
黄河西来忽东决,张秋旧堤先受齧。奔波赴海势不停,百里漕渠一时泄。
官船贾舶如山壅,河底沙乾日欲裂。九重南顾回舜瞳,三命中朝持汉节。
官船贾舶如山壅,河底沙乾日欲裂。九重南顾回舜瞳,三命中朝持汉节。
陈公旧是恭襄孙,奕代簪缨万人杰。争誇将种非凡材,复道家传有真诀。
陈公旧是恭襄孙,奕代簪缨万人杰。争誇将种非凡材,复道家传有真诀。
兵符夜檄鲸鲵走,将令书驱雷电掣。指挥能事天地回,坐计功成同解结。
兵符夜檄鲸鲵走,将令书驱雷电掣。指挥能事天地回,坐计功成同解结。
时方六月霖雨多,地苦沮洳况炎热。民穷到骨声彻空,忍使鞭笞汗成血。
时方六月霖雨多,地苦沮洳况炎热。民穷到骨声彻空,忍使鞭笞汗成血。
极知国计须元气,乍可因时治症噎。比闻水发舟已通,暂遣丁归待农辍。
极知国计须元气,乍可因时治症噎。比闻水发舟已通,暂遣丁归待农辍。
三犀永作洪涛镇,一蚁不溃金堤穴。古来大事当远图,岂论竹头兼木屑。
三犀永作洪涛镇,一蚁不溃金堤穴。古来大事当远图,岂论竹头兼木屑。
惯从前史鉴兴衰,已听高谈能激切。湖南中丞久奉使,颇觉忧劳成耄耋。
惯从前史鉴兴衰,已听高谈能激切。湖南中丞久奉使,颇觉忧劳成耄耋。
因公寄谢平生交,自愧官曹容逸拙。
因公寄谢平生交,自愧官曹容逸拙。
李东阳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126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吴王旧国水烟空,香径无人兰叶红。
吴王¹旧国水烟空,香径²无人兰叶红。
译文:吴王旧国,一片空濛。旧日的采香小径,绝无人迹,只有艳红的兰叶,未减当日姿色。
注释:吴城:今江苏省苏州市,春秋时吴国都城。¹吴王:即吴王夫差。²香径:即采香径,故址在苏州西南香山旁,相传夫差曾遣美人采香于此,故名。
春色似怜歌舞地,年年先发馆娃宫。
春色似怜歌舞地,年年先发馆娃宫。
译文:春色似乎格外喜爱当年的歌舞之处—馆娃宫, 年年此地的花儿都首先绽放。

chénglǎn--chén

wángjiùguóshuǐyānkōngxiāngjìngrénlánhóngchūnshìliánniánniánxiānguǎngōng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松下茅(máo)¹五月凉²,汀沙³云树晚苍苍
译文:五月,松下的茅草亭里却凉爽宜人,白沙覆盖的汀洲和远处的繁茂树林融入了暮色,呈现出一片苍苍茫茫。
注释:¹松下茅亭:放眼亭外。²凉:传达了给人以舒畅之感。³汀沙:指靠近水边的沙洲。⁴云树:高大的树木。⁵苍苍:深青色,幽暗。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行人无限秋风思¹,隔水青山似故乡。
译文:路上的行人兴起了无限的思乡之情,远处的青山绿水也仿佛是自己的故乡了。
注释:¹思:指的是思乡的感情。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山水风光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典型的旅游诗,作于诗人宦游途中,写行旅中偶遇之景色。诗中热情赞颂了稚川山水风光的优美,并巧妙抒写了思乡之情。

  一二句,描画“行人”傍晚小憩于茅亭的所见,也是对稚JII山水的点染。作为一个赶路的宦游人,在“五月”仲夏的暑热中整日跋涉,直到傍晚才突然发现一个“松下茅亭”,岂不喜出望外;憩息亭中,只感到清幽的凉意阵阵拂来,又怎不感到痛快。再纵目远眺,那江中汀洲的白沙,那云烟缭绕的绿树,在暮色映照下显得一片苍茫。上句从小处下笔,工笔描画;下句从大处着眼,泼墨涂染。前后相映,构成一幅意境淡远的松亭晚眺图,含蕴着稚川山水给予异乡“行人”的快感和美感。

  三四两句,抒发“行人”于松亭晚眺之中突然唤起的一种油然而生的乡情,实际也在表达对于稚川山水的盛赞。“行人无限秋风思”,是稚川山水给予“行人”的一种无可名状的感发。“行人”二字,在此点出,补明上两句均是“行人”眼中之所见;“秋风思”代指乡愁归思,唤起诗人对故乡一切熟悉亲爱的事物的深切忆念。

  此诗的妙处不在于它写出一种较为普遍的思想感情,而在于它写出了这种思想感情独特的发生过程,从而传达出一种特殊的生活况味,耐人含咏。

参考资料:
1、 蔡景仙主编.《山水田园诗词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04:第217页
2、 萧涤非等撰写.《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4,:第676页

zhìchuānshānshuǐ

dàishūlún tángdài 

sōngxiàmáotíngyuèliáng tīngshāyúnshùwǎncāngcāng 
xíngrénxiànqiūfēng shuǐqīngshānxiāng 
曲江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波涛,游子空嗟垂二毛。
曲江¹萧条²秋气高,菱(líng)荷枯折随波涛,游子³空嗟(jiē)垂二毛
译文:曲江秋气肃杀景物萧条,枯折为菱荷随着波涛漂摇,飘泊他乡的我啊空叹岁目已老!
注释:¹曲江:一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市东南,为汉武帝所造,因池水曲折而得名。唐开元中疏凿为游赏胜地,南有紫云楼和芙蓉苑,西有杏园和慈恩寺,春秋佳日,游人如云。²萧条:寂寥冷落。³游子:杜甫自谓。⁴嗟:感叹。⁵垂二毛:年将老意。二毛,头发斑白。
白石素沙亦相荡,哀鸿独叫求其曹。
白石素沙¹亦相荡²,哀鸿³独叫求其曹
译文:江边的素沙冲刷着白石,哀呜的孤雁将同伴寻找。
注释:¹白石素沙:即净石白沙。²相荡:谓白石素沙在水中相荡磨。³哀鸿:孤雁哀鸣。⁴曹:同类。
即事非今亦非古,长歌激越捎林莽,比屋豪华固难数。
即事¹非今²亦非古³,长歌激越(shāo)林莽(mǎng),比屋豪华固难数。
译文:即事吟诗既非今体又非古体,激越的歌声摇动着丛生的草木,江边的华屋比比相连难以计数。
吾人甘作心似灰,弟侄何伤泪如雨。
吾人¹甘作心似灰,弟侄何伤²泪如雨。
译文:我能甘心忍受贫苦,弟侄们何必为我泪落如雨。
注释:¹吾人:犹我辈,指杜甫自己。²何伤:为何伤心。
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往南山边。
自断¹此生休问天²,杜曲³幸有桑(sāng)麻田,故将移往南山⁵边。
译文:我已断定此生艰难而不去问天,幸好杜曲那边还有几亩桑麻田,所以我将移居终南山边。
注释:¹自断:自己判断。²休问天:不必问人。³杜曲:地名。亦称下杜,在长安城南,是杜甫的祖籍。杜甫困居长安时,尝家于此。⁴桑麻田:即唐之永业田。⁵南山:指终南诸山。杜曲在终南山麓,所以称“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短衣匹马随李广¹,看射猛虎终残年²
译文:短衣匹马追随李广的足迹,射杀猛虎以度过余年。
注释:¹李广:?—前119,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西汉名将,善骑射。²残年:犹余生。

  第一章诗人借曲江秋季萧瑟,抒发个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忧伤。首句“曲江萧条秋气高”,写诗人秋游曲江,曲江一派萧条冷落景象。次句“菱荷枯折随风涛”,写秋风瑟瑟,菱荷残枝败叶在水面随风不停摇曳。诗人缘情写景,因而景随情迁。诗中以景起兴,曲江秋气感人,诗人不免有年衰之叹。第三句“游子空嗟垂二毛”,写诗人宦旅京华,郁郁不得志,年纪将老而功名无成,面临秋色寂寥的曲江,诗人感慨万千。末二句“白石素沙亦自荡,哀鸿独叫求其曹”写曲江水下白石、素沙,在流水中摇荡不定;孤独的鸿雁悲哀鸣叫,仿佛是在寻求它的伴侣。诗中以此作比,暗喻诗人落魄孤零之况,烘托了诗人失意寂寞的心情。

  第二章写诗人放歌解忧。语似旷达,实为悲愤之词。首句“即事非今亦非古”,诗人根据眼前情事即兴吟咏,此诗以五句成篇,似为古体诗;而以七言成句,又似今体诗。这种七言五句的格式,系杜甫自创体,所以说“非今亦非古”。次句“长歌激越捎林莽”,长歌指此诗三章相连,“连章迭歌”;诗人引吭高歌,声动草木,“足以一抒胸臆”。(《杜诗详注》)第三句“比屋豪华固难数”,曲江一带豪华宅第,难以胜数。这一句措词平淡,却意味深长,写景中隐隐流露出一种忧愤之感。末二句“吾人甘作心似灰,弟侄何伤泪如雨”。《庄子·庚桑楚》:“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矣。”杜甫化用以表达自己愤懑不平的心情,说“甘作”正表明诗人并未“心似灰”,实质上仍是不甘心。诗人奉劝弟侄不必为他仕途失意而伤心流泪。诗人满腹忧情,却以劝慰他人之语写出,语似达观,更显凄楚悲愤。

  第三章写诗人仕途无望,意欲归隐,抒发了内心的愤懑心情。首句“自断此生休问天”,诗人怀才不遇,认为此生仕途无望,不必去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往南山边。”杜甫有诗说:“南山豆苗早荒秽。”(《投简咸华两县诸子》)两句写诗人打算回祖籍隐居度晚年。曲江宅第豪华,却非故园。诗人意欲归隐,隐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和浓重的思乡愁怀。末两句“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写诗人欲学汉朝名将李广射虎于南山,以终残年。《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贬为庶人,家居数岁,尝于蓝田南山中射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一也”。“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杜甫本善骑射,多年前游齐赵、梁宋时曾“呼鹰”、“逐兽”,所以有此联想。蓝田与杜曲相距不远,因杜曲,故及南山,因南山,故及李广射虎。李广尚能“自射”,而己只能“看射”,一时感慨之情、豪纵之气,跃然纸上。此诗章法独特,前三句连韵作一顿,为杜甫自创的“连章体”。

  这三首诗层次井然,首尾相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诗人感情深沉而忧伤,悲愤之情融于全诗。诗中情景相生,比兴兼具,沉郁含蓄。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53-254
2、 王新龙.杜甫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18-19
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竿妙入神。
¹前百戏²竞争新,唯有长竿妙入神。
译文:勤政楼前百技竞赛,各自展现自己的高超与魅力,而王大娘的长竿更是鹤立鸡群,惊险美妙无比。
注释:¹楼:指勤​政楼​。²百戏:指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
谁谓绮罗翻有力,犹自嫌轻更著人。
谁谓绮(qǐ)¹²有力,犹自嫌轻更著(zhù)³人。
译文:谁能料到妇女反而更有力气,顶着长竿犹自嫌轻,还要在上面顶个木山,叫人在山上翻滚歌舞。
注释:¹绮罗:指妇女穿的有纹彩的丝织品,此处指王大娘。²翻:反而,反倒。³著:一作“着”。

  “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竿妙入神。”前二句展示了一幅让人惊叹的画面。王大娘那细细的长竿顶着那么大的一座木山,还有一个小孩子在山上翻滚出入,真够刺激。而着一“唯”字,更有“万绿丛中一点红”之妙。

  “谁谓绮罗翻有力,犹自嫌轻更著人。”后两句进一步写出王大娘超乎常人的力量与神妙绝伦的技艺。“谁谓”的反问语气更突出了人们的惊讶诧异,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效果。

  此诗不仅再现了唐玄宗勤政楼前人们观赏百戏的热闹场面,对王大娘过人的力量和神妙的技艺表示了由衷的赞叹,而且从一个侧面展现了盛唐​时期文化艺术的高度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安宁和谐。据《太平​御览》记载,刘晏写下此诗,博得了唐玄宗、杨贵妃等人的一片赞颂,唐玄宗非常高兴,赏赐了刘晏一制象牙笏和一领黄纹袍。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ruó)¹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译文:小时候每年下雪,我常常会沉醉在插梅赏梅的兴致中。后来虽然梅枝在手,却无好心情去赏玩,只是漫不经心地揉搓着,不知不觉泪水沾满了衣裳。
注释:¹挼:揉搓。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今年海角天涯¹,萧萧两鬓(bìn)生华²。看取³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译文:今年又到梅花开放的时候,我却漂泊天涯,两鬓稀疏的头发也已斑白。晚来风急,恐怕梅花已经落尽,想赏梅也看不成了。
注释:¹海角天涯:犹天涯海角。本指僻远之地,这里当指临安。²萧萧两鬓生华:形容鬓发华白稀疏的样子。³看取:是观察的意思。观察自然界的“风势”。⁴故应:还应。

  此词是李清照晚年所作,借赏梅自叹身世。词人截取早年、中年、晚年三个不同时期赏梅的典型画面,深刻地表现了自己早年的欢乐,中年的悲戚,晚年的沦落,对自己一生的哀乐作了形象的概括与总结。

  上片忆旧。

  第一层“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开头两句回忆早年与赵明诚共赏梅花的生活情景:踏雪寻梅折梅插鬓多么快乐!多么幸福!这“醉”字,不仅是酒醉,更表明女词人为梅花、为爱情、为生活所陶醉。她早年写下的咏梅词《渔家傲》中有句云:“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可作为“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的注脚。

  第二层“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写丧偶之后。李清照在抒情时善于将无形的内心感情通过有形的外部动作表现出来,如“倚楼无语理瑶琴”(《浣溪沙》),“更挼残芯,更捻余香,更得些时”(《诉衷情》),“夜阑犹剪灯花弄”(《蝶恋花》)。花还是昔日的花,然而花相似,人不同,物是人非,怎不使人伤心落泪呢?李清照婚后,夫妻志同道合、伉俪相得,生活美满幸福。但是,时常发生的短暂离别使她识尽离愁别苦。在婚后六、七年的时间里,李赵两家相继罹祸,紧接着就开始了长期的“屏居乡里”的生活。生活的坎坷使她屡处忧患,饱尝人世的艰辛。当年那种赏梅的雅兴大减。这两句写的就是词人婚后的这段生活,表现的是一种百无聊赖、忧伤怨恨的情绪。本词中“挼尽”二句,说把梅花揉碎,心情很不好,眼泪把衣襟都湿透了。插梅与挼梅,醉赏梅花与泪洒梅花,前后相比,一喜一悲,反映了不同的生活阶段与不同的心情。

  下片伤今。

  第一层“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生华”意为生长白发。词人漂泊天涯,远离故土,年华飞逝,两鬓斑白,与上片第二句所描写的梅花簪发的女性形象遥相对照。

  第二层“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又扣住赏梅,以担忧的口吻说出:“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看取意为看着。晚来风急,恐怕落梅已尽,想赏梅也看不成了。早年青春佳偶,人与梅花相映。中年迭经丧乱,心与梅花共碎。晚年漂泊天涯,不想再看梅花委地飘零。词人南渡后,特别是丈夫去世后更是颠沛流离,沦落漂零。生活的折磨使词人很快变得憔悴苍老,头发稀疏,两鬓花白。词人说:如今虽然赏梅季节又到,可是哪里还有心思去插梅呢?而且看来晚上要刮大风,将难以晴夜赏梅了。而且一夜风霜,明朝梅花就要凋零败落,即使想看也看不成了。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可能还寄托着词人对国事的忧怀。古人常用比兴,以自然现象的风雨、风云,比政治形势。这里的“风势”既是自然的“风势”,也是政治的“风势”,即“国势”。稍后于清照的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与此寓意相似,都寄寓着为国势衰颓而担忧的情绪。清照所说“风势”,似乎是暗喻当时极不利的民族斗争形势;“梅花”以比美好事物,“难看梅花”,则是指国家的遭难,而且颇有经受不住之势。在这种情况下,她根本没有赏梅的闲情逸致。身世之苦、国家之难糅合在一起,使词的思想境界为之升华。

  这首词篇幅虽小,却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从依次描写赏梅的不同感受看,运用的是对比手法。赏梅而醉、对梅落泪和无心赏梅,三个生活阶段,三种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表现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从上下两阕的安排看,运用的是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但又不是今昔并重,而是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哀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以赏梅寄寓自己的今昔之感和国家之忧,但不是如咏物词之以描写物态双关人事,词语平实而感慨自深,较之《永遇乐·落日镕金》一首虽有所不及,亦足动人。

  这一首小词,把个人身世与梅花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梅花上寄托了遭际与情思,构思甚巧而寄托甚深。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4月版:第1176-1177页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355页

qīngpíngyuè ·niánniánxuě

qīngzhào sòngdài 

niánniánxuě chángchāméihuāzuì ruójìnméihuāhǎo yíngmǎnqīnglèi 
jīnniánhǎijiǎotiān xiāoxiāoliǎngbìnshēnghuá kànwǎnláifēngshì yīngnánkànméihu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