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矣。春风细剪春林绮。春林绮。梦随春住,情随春使。
春来矣。春风细剪春林绮。春林绮。梦随春住,情随春使。
春妆含笑春衫泪。春光活泼春心死。春心死。一番春恨,一番春喜。
春妆含笑春衫泪。春光活泼春心死。春心死。一番春恨,一番春喜。
尤侗

尤侗

尤侗(1618年-1704年)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戏曲家,曾被顺治誉为“真才子”;康熙誉为“老名士”。字展成,一字同人,早年自号三中子,又号悔庵,晚号良斋、西堂老人、鹤栖老人、梅花道人等,苏州府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于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分撰列传300余篇、《艺文志》5卷,二十二年告老归家。四十二年康熙南巡,得晋官号为侍讲,享年八十七岁。侗天才富赡,诗多新警之思,杂以谐谑,每一篇出,传诵遍人口,著述颇丰,有《西堂全集》。 ▶ 2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名藩自古皋兰。营屯绣错,山形米聚,喉襟百二秦关。鏖战血犹殷。见阵云冷落,时有雕盘。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
云雷天堑(qiàn),金汤地险,名藩¹自古皋兰。营屯(tún)绣错²,山形米聚³,喉襟(jīn)百二秦关。鏖(áo)战血犹殷。见阵云冷落,时有雕盘。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
译文:凭借水气如云,水势如雷的黄河天堑,再加之金城汤池的古城,藩古城更显稳固。营地如锦绣交错,山形陡削,秦地关河险固,易守难攻。战后沙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可见到的是战场烟云惨渗的天空,食血肉的烈雕盘旋,贪馋地注视遍地尸骨。皋兰城楼头顶异常明亮,那弯弯的如玉弓般。
注释:献张六:刘太尉祁《归潜志》云:“金国初,有张六太尉,镇西边。¹藩:本意是藩篱,引伸为屏藩内地的边城。²绣错:如锦绣交错。³米聚:比喻山形陡峭。⁴百二秦关:自《史记·高祖本纪》化出,是说秦地关河险固,易守难攻,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雄士。⁵静塞楼:大约是皋兰城楼的名称。
看看,定远西还。有元戎阃命,上将斋坛。区脱昼空,兜零夕举,甘泉又报平安。吹笛虎牙间。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
看看,定远西还。有元戎阃(kǔn)¹,上将斋(zhāi)²。区脱³昼空,兜零夕举,甘泉又报平安。吹笛虎牙间。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huán)。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
译文:看那班超出使西域又归来。大将军已经下发通告,说皇上将要设坛拜将。西夏营垒昼夜空空荡荡,傍晚时用兜零举起报平安的烽火。将士悠闲自得,调动军队打仗的虎符也闲置不用了。喝着美酒,看着歌儿舞女们的表演。祭奠烈士英灵,日夜守卫着贺兰山。
注释:¹阃命:将令也。阃,城郭的门槛。²斋坛:拜将的坛场。³区脱:匈奴语,意为防哨,此指西夏营垒。⁴兜零:代指烽火。⁵虎牙:指调动军队打仗的虎符。⁶珠履、云鬟:均指在宴上伴舞陪酒作乐的歌女。⁷英灵毅魄:指牺牲的烈士灵魂。

  全词歌颂戍边将帅的英雄业绩和以苦为乐的乐观主义精神,词句豪迈雄浑,有气概。

  开首“云雷天堑”三句,显示边塞的雄伟。词以兰州古城险固处落笔,“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凭借水气如云,水势如雷的黄河天堑,再加之金城汤池的古城,一句藩古城更显稳固。“劳屯绣错”三句,“绣错”出自《战国策。秦策》“秦韩之地,形相错如绣”;“米聚”出于《东观汉记》中马援劝光武伐隗嚣,“聚米为山川地势,上曰,虏在吾目中矣”;“百二秦关”语见《史记·高祖本纪》。三个典故形象地描绘边疆战场的场面,并表达边疆战士守卫雄关的自豪感情。“鏖战血犹殷”以下五句,描写激战后的战场萧杀的扬面,但词人巧辟蹊径,不写两军对峙的正面交锋,而是渲染战后特有的气氛。“鏖战血犹殷”战守之惨烈历历在目,可以想见,战后沙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更可见到的是战场烟云惨渗的天空,食血肉的烈雕盘旋,贪馋地注视遍地尸骨。而“楼头晓月”虽异常明亮,但它那弯弯的如玉弓般地形状提醒着人们虽鏖战已结束,边塞已寂静,而敌人的进攻时刻会打响。这五句写大动荡后的静景,但静中有动,表现边关的战争状态。

  下片赞颂守边将帅的功绩。“看看”二句,词语平常而气势不同。“定远西还”中的定远指东汉定远候班超出使西域。既歌颂定远候的功绩又暗赞张太尉守边的功绩。“有元戎”两句,引用两个典故。“元戎阃命”,《史记》载冯唐在汉文帝前替云中守魏尚辩解时说,古代帝王委将军以重任,将行,“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阃指门坎”,意指份内份外。“上将斋坛”也出于《史记》,曰:“萧何荐韩信于刘帮,须拜为大将,言:”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用此二典故,一则说明边疆将帅责任之重,二则以魏尚和韩信力赞张太尉超群绝伦的将帅之才。“这脱昼空”三句。“区脱”匈奴语,指边疆哨所,此指西夏营垒。“兜零”,代指烽火。这三句以具体的边疆平安无事的场事,称述张太尉守城敌不敢侵的功绩。”吹笛“三句,”吹笛“用杜牧”戍楼吹笛虎牙闲“诗句形容将士的悠闲自得的场面。羌笛悠悠,歌舞升平,觥筹交错间显出边疆的安宁。”招取英灵“二句,欢快安宁的场面不由使人想起为守卫边陲血洒疆场的战士,于是以祭奠烈士英灵,赞颂烈士的丰功伟绩,又寄托无限哀恶,并流露出将士们的千古英名将永远与贺兰山同存的乐观精神作为词的结尾。

  写景物,赞叹了军营的雄伟,军旅的豪壮;写战场,不见刀光剑影,但见战后英姿;写将帅,不言将帅英豪,而言可比魏韩;写激情,虽有举杯同庆,又有凛然豪情。全词一气贯通,铮铮有力,更显雄豪风格。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395-2396.
落日溪边杖白头,破裘不补冷飕飕。
落日溪边杖白头,破裘不补冷飕(sōu)飕。
译文:落日时分身披破裘,拄杖溪边,临风独立,无穷感慨,都上心头。
戆愚酷信纸上语,老病犹先天下忧。
(gàng)¹酷信纸上语,老病犹先天下忧。
译文:刚直而愚蠢很相信纸张上冠冕堂皇的话,现在老了病了还是先忧心天下。
注释:¹赣愚:刚直而愚蠢。
末俗凌迟稀独立,斯文崩坏欲横流。
末俗¹凌迟²稀独立,斯文³崩坏欲横流。
译文:风俗人情败坏,世衰道弊,礼崩乐坏,天下行将大乱。
注释:¹末俗:指衰世作的风俗人情。²凌迟:衰败,败坏。³斯文:指礼乐制度。
绍兴人物嗟谁在,空记当年接俊游。
绍兴人物¹(jiē)谁在,空记当年接俊游²
译文:那批支撑国家政局的精英人物现在还有谁在,即使朝廷想有所作为,又能与谁共图大事。
注释:¹绍兴人物:指宋南渡初年(即宋高宗绍兴年间)那批支撑国家政局的精英人物。²俊游:高明的朋友,指那批“绍兴人物”。

  这首诗是诗人自述晚年孤独穷愁的处境和愤世嫉俗的心境。在自诉穷愁之时还不忘表白说“老病犹先天下忧”,对衰世末俗的猛烈抨击,真给人以振聋发聩之感。

  诗人用感伤的笔调,描写自己老病交加,痛惜风俗陵迟崩坏,并嗟叹昔日的好友如今都已烟消云散,相继作古,无人可共功业。同时,诗人更表达了自己那种处乱世而独立,“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崇高品格。

  时当落日,冷风飕飕,诗人身披破裘,拄杖溪边,临风独立,无穷感慨,都上心头。这是首联所描绘的境界。“杖白头”可见他的老病,“破裘不补”则表明他的贫穷落拓。颔联紧承上文,对自己真正心事作了表述。他之所以落到如此地步,是因为秉性戆直,坚信前贤先哲的训诫,百折不回。“戆愚”,喻自己信道之笃,不为时俗所转移;“酷信”,则见守道之坚、之死靡它。此时南宋朝廷不思振作,官僚士子歌舞湖山,举国都在沉醉之中,诗人虽是既老且病,却是举世皆醉我独醒,先天下之忧而忧。读着这两联,我们眼前仿佛看到了鹑衣麻鞋,白头拄杖,翘首北望的杜甫。陆游在这两联中所创造的形象以及表达的思想,和杜甫颇有相似之处。

  颈联转入对世事的描写,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志事。这句意思是说,世衰道弊,天下行将大乱。诗人看到了“末俗陵迟”,看到了“斯文崩坏”,所以不禁生发往事的回忆,不禁想起昔日的故人。然而,时光流逝,老成凋谢,如今有谁还在世。现在所看到的,只是些竖儒宵小,夏虫不可与语冰,即使朝廷想有所作为,又能与谁共图大事。“嗟谁在”、“空记当年”二语,透露出了无限的沉痛与感叹。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陆游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03:156-158
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
昨夜离心正郁(yù)¹,三更白露西风高。
译文:昨夜里因为友人的离别一直心神不宁,西风高吹白露如霜夜已三更。
注释:¹郁陶:忧思积聚貌。《尚书·五子之歌》:“郁陶乎予心,颜厚有忸怩。”孔传:“郁陶,言哀思也。”陆德明释文:“郁陶忧思也。”
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
萤飞木落¹何淅(xī)(lì)²,此时梦见西归客。
译文:萤火乱飞,落叶淅淅沥沥作响,此时又梦见了西归友人的身影。
注释:¹木落:即叶落。²淅沥:象声词,雨滴声。此处形容落叶的声音。
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
(liáo)钟寥(liáo)¹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
译文:清越的晨钟响了三四声,忽然听到东邻马叫令我心惊。
注释:¹寥亮:同“嘹亮”,指声音清越响亮。
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
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
译文:披上衣服出门忙去送客,只看见那天上的行云纵横交错。

  这首诗写分别后的思念朋友之情,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前三句写梦前的秋夜景象:白露、西风、流萤、落木,构成一幅凄清的图景;第四句写梦中,只交代梦见已经西归之故人,却没有详写梦中景象;后四句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写梦后之景,因闻晓钟、马嘶而惊醒,可见梦之短,醒后唯见天边归云纵横,心绪寥落。满心离怀是全诗主脑,归客入梦,嘶马惊人,皆源于此。

  此诗构思和声律都不同一般,别有情致。一般的送别诗总爱写临歧分手的场面,因为这个场面最能体现主客间的情谊,可是此诗偏偏撇开这个场面不写,而写送客的主人一夜离心郁陶,等待着第二天送朋友上路,可归客不忍心与朋友当面话别,而在黎明西分悄悄地策马离去,使主人欲送不成而留下离思。此诗的特色,首先就在于送别从别后写起,切入角度很独特;其次在于只有一句记梦却用大半篇幅写梦前和梦后的秋夜清冷景象,以之烘托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深;其三,情与景之间形成若有若无似隐似现的关系—西风落木正像离人忧思,归云如归客,纵横如心绪,而友情的热烈与秋夜的清冷又形成反差;最后,真幻杂糅的别致构思,在夜半白露萤飞中入梦,仿佛若真;因闻曙钟、听嘶马而惊醒,恍惚中以为归客又将上路,于是急急出户相送,在虚实交错中写出对友人的一片深情。另外,这首七言古诗共八句,却用了三个韵,较为少见,似乎是作者为了配合场面的转换和感情的跌宕而有意为之。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M].成都:巴蜀书社,1992:86-87
2、 李 丹.高适诗全集汇校汇注汇评[M].武汉:崇文书局,2020:302-303
3、 孙钦善 等.高适岑参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59-60

sòngbié--gāoshì

zuóxīnzhèngtáosāngèngbái西fēnggāoyíngfēiluò

shímèngjiàn西guīshǔzhōngliáoliàngsānshēngdōnglín使shǐrénjīng

lǎnchūxiāngsòngwéijiànguīyúnzònghéng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译文:山上开放的桃花、李花层层叠叠、布满山野,遥望山顶,在花木掩映之中,升起了袅袅的炊烟,那一定是村民聚居之处。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shē)¹
译文:戴着银钏金钗的妇女们到下山担水准备做饭,挎着长刀、戴着短笠的男子到山上去放火烧荒,准备播种。
注释:¹烧畲:指的是烧荒种田。

  这是组诗《竹枝词九首》的最后一首。这首诗是一幅巴东山区人民生活的风俗画。它不是一般的模山范水,不是着力于表现山水的容态精神,而是从中发掘出一种比自然美更为可贵的劳动的美,创造力的美。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开头用一个“山”字领起,一下子把诗人面对春山、观赏山景的形象勾画出来了。俗谚说:“桃花开,李花败。”一般是李花先开,桃花后开。现在桃花、李花同时盛开,这是山地气候不齐所特有的景象。“层层”状桃李花的繁茂与普遍。此山彼山,触处皆是。那种色彩绚烂、满山飘香的景象可以想见。次句由景及人。“云间”形容山顶之高。诗人遥望山顶,在花木掩映之中,升起了袅袅的炊烟。他推断,这一定是村民聚居之处。“是人家”三字是诗人注意力的归着点。“是”字下得醒豁,表明诗人探寻的目光越过满山的桃李,透过山顶的云雾,终于找到了绣出这满山春色的主人的所在,美是由人创造的。山美、花木美,都来自山村居民的劳动之美。以下即转为富有地方色彩的山村居民的劳动场景的描画。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两句写山村居民热气腾腾的劳动生活。挎着长刀、戴着短笠的男人们根据传统的办法前去放火烧荒,准备播种;戴着饰物的青年妇女们下山担水,准备做饭。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一、借代。用“银钏金钗”借代青年妇女,用“长刀短笠”借代壮年男子,正好捕捉了山民男女形象的特征,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二、对仗。不仅上下两句相对,而且还采用了句中自为对(即当句对)的办法,把语言锤打得十分凝炼。

  全诗短短四句,每句一景,犹如四幅画图,孤立起来看,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合起来看,恰好构成一个完满的艺术整体。由满山的桃李花引出山村人家,又由山村人家引出劳动男女戮力春耕的情景,全诗至此戛然而止,而把妇女们负水对歌、烧畲时火光烛天以及秋后满山金黄等情景统统留给读者去想象,画面的转接与安排极有理致。诗中没有直接发出赞美,但那种与劳动生活的旋律十分合拍的轻快的节奏,那种着力描绘创造力之美的艺术构思,都隐隐透露出诗人欣喜愉快的心情和对劳动生活的赞叹。刘禹锡贬谪巴山楚水之时,接近了人民,南国的风土人情,激荡了他的诗情,丰富和提高了他的艺术情趣,使他在美的探索中扩大了视野,在审美鉴赏力和表现力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

zhúzhījiǔshǒu ·jiǔ

liú tángdài 

shānshàngcéngcéngtǎohuā yúnjiānyānhuǒshìrénjiā 
yínchuànjīnchāiláishuǐ chángdāoduǎnshāoshē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洞庭西望楚江分¹,水尽南天不见云。
译文:楚江水到洞庭湖西就分流了,水波淼茫,南天无云。
注释:¹楚江分:长江从西北方向来至岳阳楼前,与洞庭湖之水汇合,再向东北流去,宛如被洞庭湖分为二截。楚江:指流经楚地的长江。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日落长沙¹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²
译文:秋日橘红橘红的,落向西面远方的长沙,但不知道在湘江的何处可以吊慰湘君?
注释:¹长沙:指长沙郡,治所在今湖南长沙市,距洞庭约三百里。²湘君:湘水之神。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南湖¹秋水夜无烟,耐可²乘流直上天。
译文:南湖的秋水,夜寒无水雾,就好像可以乘水波直通银河上青天。
注释:¹南湖:指洞庭湖。在长江之南,故称。²耐可:哪可,怎么能够。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¹就洞庭赊(shē)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译文:姑且把洞庭湖赊买给月宫嫦娥,再驾船到白云边上买桂花酒去。
注释:¹且:姑且。就,一作“问”。
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
洛阳才子¹(zhé)湘川²,元礼³同舟月下仙。
译文:贾至啊,汉朝著名的洛阳才子贾谊是你本家吧?都是被贬到湘江;李晔啊,你我的本家,后汉的李膺也是贬到湖南,喜欢月下泛舟。
注释:¹洛阳才子:指贾谊。因贾至与贾谊同姓,又同为洛阳人,所以把贾至比作贾谊。²湘川:指湘江一带。³元礼:东汉李膺的字。这里是用李膺来比李晔。
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
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¹
译文:他们都还在思念长安吧?还笑得出来吗?大概连西天在那里都不知道吧?
注释:¹西天:指长安。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¹飞。
译文:皎皎秋月高挂在洞庭湖的西边,湘江北面早有鸿雁飞归。
注释:¹鸿:鸿鹄,即天鹅。
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
醉客满船歌白苎(zhù)¹,不知霜露入秋衣。
译文:满船醉客载歌载舞《白苎》曲,连衣服上落满了秋霜都不知道!
注释:¹白苎:歌曲名。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
帝子¹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
译文:舜帝妻子来潇湘后就回不去了,玉人滞留在洞庭湖边的荒草间。
注释:¹帝子:指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¹画出是君山²
译文:对着明镜般的洞庭湖描淡妆,君山就是她们用丹青画出的娥眉。
注释:¹丹青:古代绘画常用的颜色,即指图画。²君山:山名,又名洞庭山,位于洞庭湖中。相传娥皇、女英曾游此处,故名君山。

  前人对此五首诗各有毁誉。大多数学者认为第二首最为出色,它内涵丰富,妙机四溢,有悠悠不尽的情韵。

  第二首诗,首句写景,兼点季节与泛舟洞庭事。洞庭在岳州西南,故可称“南湖”。唐人喜咏洞庭,佳句累累,美不胜收。“南湖秋水夜无烟”一句,看来没有具体精细的描绘,却是天然去雕饰的淡语,惹人联想。夜来湖上,烟之有无,察之极难。能见“无烟”,则湖上光明可知,未尝写月,而已得“月色”,极妙。清秋佳节,月照南湖,境界澄沏如画,读者如闭目可接,足使人心旷神怡。这种具有形象暗示作用的诗语,淡而有味,其中佳处,又为具体模写所难到。

  在被月色净化了的境界里,最易使人忘怀尘世一切琐屑的得失之情而浮想联翩。湖光月色此刻便激起“谪仙”李白羽化遗世之想,所以次句道:安得(“耐可”)乘流而直上青天!传说天河通海,故有此想。诗人天真的异想,又间接告诉读者月景的迷人。

  诗人并没有就此上天,后两句写泛舟湖上赏月饮酒之乐。“且就”二字意味深长,似乎表明,虽未上天,却并非青天不可上,也并非自己不愿上,而是洞庭月色太美,不如暂且留下来。其措意亦妙。苏东坡《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数句,意境与之近似。

  湖面清风,湖上明月,自然美景,人所共适,故李白曾说“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说“不用一钱买”,是三句“赊”字最恰当的注脚,还不能尽此字之妙。此字之用似甚无理,“月色”绝不能“赊”,也不用“赊”。然而著此一字,就将自然人格化。八百里洞庭俨然一位富有的主人,拥有湖光、山景、月色、清风等等无价之宝(只言“赊月色”,却不妨举一反三),而又十分慷慨好客,不吝借与。著一“赊”字,人与自然有了娓娓对话,十分亲切。这种别出心裁的拟人化手法,是高人一筹的。作者《送韩侍御之广德》也有“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渊明”之句,亦用“赊月色”词语,可以互参。面对风清月白的良宵不可无酒,自然引出末句。明明在湖上,却说“将船买酒白云边”,亦无理而可玩味。原来洞庭湖面辽阔,水天相接,遥看湖畔酒家自在白云生处。说“买酒白云边”,足见湖面之壮阔。同时又与“直上天”的异想呼应,人间酒家被诗人的想象移到天上。这即景之句又充满奇情异趣,丰富了全诗的情韵。

  总的说来,第二首诗之妙不在景物具体描绘的工致,而在于即景发兴,艺术想象奇特,铸词造语独到,能启人逸思,通篇有味而不可句摘,恰如谢榛所说:“以兴为主,浑然成篇,此诗之入化也”(《四溟诗话》)。

  第一、三、四首诗的末句都有“不知”二字,这三个“不知”,词相同而义不同,因此不相重复。第一首诗“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并非真的想去吊湘君而觅其处所,仅是抒发缅怀古人之情而已;第三首诗“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是对自身遭遇不满、怅然若失、前途未卜之嗟吁而已;第四首诗“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是沉醉于洞庭湖之月色与船歌、乐不知返,寒意侵袭而未能察觉而已。三个“不知”各有其妙处。

  最后一首诗,“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运用娥皇、女英的美丽传说,表达一种人生难以完美的感慨;“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赞美洞庭湖的景色,写得空灵、明净,表现出一种超脱于尘世之外的皎洁明净的心境。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25-326

péishūxíngshìlángzhōngshūjiǎshèrénzhìyóudòngtíngshǒu

bái tángdài 

dòngtíng西wàngchǔjiāngfēn shuǐjìnnántiānjiànyún 
luòchángshāqiūyuǎn zhīchùdiàoxiāngjūn 

nánqiūshuǐyān nàichéngliúzhíshàngtiān 
qiějiùdòngtíngshēyuè jiāngchuánmǎijiǔbáiyúnbiān 

luòyángcáizhéxiāngchuān yuántóngzhōuyuèxiàxiān 
chángānháixiào zhīchùshì西tiān 

dòngtíng西qiūyuèhuī xiāoxiāngjiāngběizǎohóng鸿fēi 
zuìmǎnchuánbáizhù zhīshuāngqiū 

xiāoxiānghuán kōngqiūcǎodòngtíngjiān 
dànsǎomíngkāijìng dānqīnghuàchūshìjūnsh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