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识茫茫齿发零,种田还欲候穰星。百年云倘行犹未,七十为稀幸已丁。
眼识茫茫齿发零,种田还欲候穰星。百年云倘行犹未,七十为稀幸已丁。
待月露生秋袷紫,仰天风卸暑巾青。时修静观心斋里,应物虚明自觉灵。
待月露生秋袷紫,仰天风卸暑巾青。时修静观心斋里,应物虚明自觉灵。

shíyánshǒu--shěnzhōu

yǎnshímángmáng齿chǐlíngzhǒngtiánháihòurángxīngbǎiniányúntǎngxíngyóuwèishíwèixìngdīng

dàiyuèshēngqiūjiáyǎngtiānfēngxièshǔjīnqīngshíxiūjìngguānxīnzhāiyīngmíngjuélíng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居竹居主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82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宁化、清流、归化¹,路隘(ài)²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³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译文:宁化、清流、归化三县城,道路险狭,密林深暗,青苔光滑。今天我们又去哪儿?到山下啦,到山下啦,风卷着红旗如幅幅图画。
注释:如梦令:单调,三十三字,仄韵。该篇守谱押用一部仄韵。元旦:这里指阴历正月初一(这年阳历一月三十日)。¹宁化、清流、归化:皆福建西部县名。其中归化曾改名明溪县。²路隘:道路险狭。³武夷山:武夷北接仙霞岭,南望九连山,中分赣江、闽江,居江西、福建交界。⁴风展红旗如画:是悬想红军抵达武夷山时的情景。

  全词六句33字,采用细节描写和白描手法相结合的方法,生动地记录了红军长途行军的路线、方向和目的。表达了红军进军途中的欢快情绪以及词人看到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而产生的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豪迈胸襟之情。

  第一、二句写红军战略转沿途艰难进军的景。开头连用三个地名,点明福建省西部的三个县,说明这次红军进行战略转移途经的一些地方。从这几个地方看,行军从古田北向至宁化,再折向东至清流,右转向东北至归化,路线还是迂回曲折的。接着描写沿途的道路是那么狭窄、险要、阻滞,森林繁茂,荆棘丛生,到处阴暗潮湿,青苔满布,前进十分困难。红军经过这些地方向武夷山进军,困难非常多,但红军为了打破国民党所谓“会剿”,甩掉敌人,尽快取得战略转移的胜利,才决定要走这样一条敌人预料不到的、比较艰难的路。

  第三、四句写红军战略转移的方向和目标。两个句子,一问一答,说明一直向着武夷山前进,要进军武夷山脚下。“直指”一词写出红军勇往直前的雄姿和气势。“武夷山下”点名进军初步要到达目的地。问句突出红军在“古田会议”之后崭新的精神面貌,使人精神一振;答句目标明确,铿锵有力。

  第五、六句写红军到达目的地胜利实现了战略转移的情景。“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词人在众多景物中,单选取了红旗,风展红旗,明媚如画,这一方面是直接上文而来;另一方面也间接表现了斗争的火热场面,既是真实之景,同时也是理想之象,让人仿佛看到红军进军途中的欢快情绪,看到日益发展、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也可感受到词人的坚定信念和豪迈胸襟。词作语言简洁生动,明白晓畅,词人避繁趋易,有意地选择平实的语句,彻底摆脱传统词供人浅斟低唱,有时甚至语僻难晓的境地。更让人称奇的是,全篇未用一个典故,词语明白如口语,即使文化程度不高的工农大众,听了也容易明白,从而深受鼓舞,力量倍增。

  整篇词虽明白如话,然也精于锻字炼句,词人将推敲之迹隐藏在平实的语言表象下,极炼如不炼,看似寻常,细品方见奇功。如“路隘林深苔滑”一句,尽显行军途中的实际困难,也象征着革命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同时也透露出红军战士不怕困难、以苦为乐的革命豪情。对于所选事物“路”、“林”、“苔”,均以一字“隘”、“深”、“滑”点出其特征,概括精当,且所用字也并非深奥险僻,而是通俗常见,却又准确之至,从这也可见作者对事物的仔细观察,对语言的精心推敲。另外这数种物象之间,并无词连接,只是单独并置,却又浑然融为一体。

参考资料:
1、 李晓琳、唐名刚.毛泽东诗词鉴赏.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第67~69页

mènglìng ·yuándàn

máodōng jìnxiàndài 

nínghuà qīngliú guīhuà àilínshēntáihuá jīnxiàngfāng zhízhǐshānxià shānxiàshānxià fēngzhǎnhónghuà 
疏帘摇曳日辉辉,直阁深严半掩扉。
疏帘¹摇曳(yè)日辉辉²,直阁³深严半掩扉。
译文:疏疏的竹帘在轻风中摇曳,太阳灿烂辉煌。我当值的楼阁多么庄严,阁门一半儿开开,一半儿掩上。
注释:禁林春直:春天在翰林院值班。禁林:内廷。春直,春日值班。直,值班。¹疏帘:薄而透明的帘幌之类。²日辉辉:形容阳光明亮闪烁的样子。³直阁:值班的馆阁。《宋会要》:“中书李昉、知制诰卢多逊,并宜学士院,盖其始也。”
一院有花春昼永,八方无事诏书稀。
一院有花春昼永,八方¹无事诏书²稀。
译文:看繁花开满庭院,春天的白昼分外悠长。海内处处都平定安泰,君王诏书很少传达四方。
注释:¹八方:即四方(东、南、西、北)四隅(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之总称。《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六合之内,八方之外,浸浮衍溢。”此代指国家。²诏书:皇帝下的命令、文书。
树头百啭鶑鶑语,梁上新来燕燕飞。
树头百啭(zhuàn)(yīng)¹语,梁上新来燕燕飞。
译文:树梢上黄莺婉啭地歌唱,新来的燕子在梁间欢乐飞翔。
注释:¹鶑鶑:即“莺莺”,与下文“燕燕”指自然界莺飞燕舞,一片明媚春光。
岂合此身居此地,妨贤尸禄自知非。
岂合¹此身居此地,妨贤尸禄²自知非。
译文:难道我真配待在这枢要地方?我深知自己白白享受着俸禄,妨碍了真正的贤才来作国家栋梁。
注释:¹岂合:难道应该。²妨贤尸禄:受禄而不尽职,妨害贤人晋升。这是诗者自谦的话。妨贤,阻抑贤人不得进用。典出《汉书·王尊传》: “趣自避退,毋久妨贤。”尸禄:尸位受禄。典出《汉书·鲍宣传》: “以苟容曲从为贤,以拱默尸禄为智。”颜师古注:“尸,主也。不忧其职,但主受禄而已。

  这首诗描写诗人作为太平宰相,在翰林院值班时所见春日熙熙、莺歌燕舞的融和景色。由此一院宁静和平的物象,引出对于“八方无事”的盛世的赞颂。即小见大,笔致清丽,歌咏承平光景而不落颂圣的俗套。

  此诗侧重于写景,用以表现馆阁宁静,国家安定和平的盛世气象,所以前六句都是景色的描绘。首联写馆阁春日辉照,帘幌轻明,静谧恬淡的气氛。颔联推而广之,由馆内而院中而天下,均是一派春光明媚,天下太平繁荣景象。颈联转为工笔描绘,用黄莺啼啭,燕子双飞,既写安宁美好景色,又扣紧“春”日。末以抒发感受作结,自责自愧,切合馆中大臣身份,又将诗意归总于“禁林春直”,同时也透露出作者以前朝元老人宋做官的谨小慎微小态。全诗起承转合,顺序井然,诗风清丽温婉,颇有馆阁气象。虽不无粉饰之辞,但也可反映宋初气象。

参考资料:
1、 王宏斌.诗说中国五千年 宋辽金元卷: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13-14
2、 许结.诗词精品 名家编注 宋诗 一:天地出版社,2004:1-2
马齿加长矣。向天公、投笺试问,生余何意?不信懒残分芋后,富贵如斯而已。惶愧杀、男儿坠地。三十成名身已老,况悠悠、此日还如寄。惊伏枥,壮心起。
马齿¹加长矣。向天公²、投笺³试问,生余何意?不信懒残分芋后,富生如斯而已。惶(huáng)、男儿坠地。三十成名身已老,况悠悠、此日还如寄¹⁰。惊伏枥(lì),壮心起。
译文:年岁又长了。我要上书玉帝,询问生我有什么意义?我不相信功名富贵如懒残和尚所预言的那样。出生到现在这样,让人很惶恐羞愧。三十岁才成名已经算是晚了,况且自己还是个庸人,到现在还像寄身于人。想起那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土暮年,壮心不已”,自己又猛醒奋起。
注释:金缕曲:词牌名,又名“贺新郎”“乳燕飞”“金缕词”“金缕歌”等。一百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下片五十九字,各十句六仄韵。丙午:即康熙五年(1666)。¹马齿:马的牙齿随年龄而添换,看马齿可知马的年龄,故常以为谦词,借指自己的年龄。²天公:天帝。³投笺:上书意。笺,文体名,属奏记类。⁴懒残分芋:懒残是唐代和尚明瓒的别称。明瓒居衡山,性疏懒,常食众僧吃剩的饭菜,故时人称为懒残。他曾经煨芋给李泌吃,并说:“慎勿多言,领取十年宰相。”⁵如斯:如此。⁶惶愧:惶恐羞愧。⁷杀:用在动词、形容词后表示极度。⁸坠地:落地,指出生。⁹悠悠:众人,常人意。¹⁰如寄:像寄身于人,不自主、不自立。
直须姑妄言之耳,会遭逢、致君事了,拂衣归里。手散黄金歌舞就,购尽异书名士。累公等、他年谥议。班范文章虞褚笔,为微臣、奉敕书碑记。槐影落,酒醒未。
直须姑妄言之¹耳,会²遭逢³、致君事了,拂衣归里。手散黄金歌舞就,购尽异书名士。累¹⁰公等、他年谥议¹¹。班范¹²文章虞(yú)(chǔ)¹³笔,为微臣¹⁴、奉敕(chì)¹⁵书碑记。槐影落,酒醒未。
译文:就让我妄言胡说吧。如果碰到时机被重用,等到完成辅佐君王大业的那天,我将归隐故里。欣赏完歌舞散出钱财,购买尽各种名家奇书。在我百年之后,皇上赐我谥号,麻烦诸位当今的班范虞褚,奉旨为我写碑文传记吧。槐树的影子已落,不知道酒醒了吗。
注释:¹姑妄言之:姑且随便说说。语出《庄子·齐物论》“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以妄听之。”²会:恰巧,适逢。³遭逢:遇到、碰到。⁴致君:谓辅佐国君,使其成为圣明之主。⁵拂衣:振衣而去,谓归隐。⁶归里:回故乡。⁷黄金:泛指钱财。⁸就:完成。⁹异书:珍生或罕见的书籍。¹⁰累:麻烦。¹¹谥议:亦作“諡议”。古代帝王、生族、大臣、士大夫等死后,下礼官评议其生平事迹,依据谥法拟定谥号,奏请钦定,谓之“谥议”。¹²班范:指班固和范哗。¹³虞褚:指虞世南和褚遂良。¹⁴微臣:卑贱之臣。常用作谦词。¹⁵奉敕:奉皇帝的命令。末句一作“千载下,有生气”,或为丙午原作,“槐影落,酒醒未”当是作者晚年所自订。

  词的上片写词人“三十而不立”的牢骚,但并不悲观消极,末两句“惊伏枥,壮心起”正反映了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下片写词人对未来功成名就的想象。

  这首词在艺术技巧上有独到之处。词人采取上书玉帝的形式质问玉帝“生予何意?”想象奇特。此外,过生日无所忌讳,把自己未来死后的事信手拈来,这也是一般封建文人难以做到的。词人通过自己“百年”后境况的想象,既表达了对未来命运的希冀,又跟朋友们开了玩笑,增强了词的幽默与情致。

  上片从“马齿加长矣”一句开始,便透溢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慨。在这种感慨之中,不难体味出其中有着一脉对于命运的惶惑。正是这种惶惑,使得作者忽发奇想地要投笺天公,问让他出生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意义何在。全词都立足在“生余何意”这四个字上,这是全词意脉之所在。

  “不信懒残恨芋后”以下四句,便对投笺天公的原因作了说明。“懒残煨芋”四字,表明了生活状况的相对贫贱。辛弃疾于投闲不得志时,还能过上“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满江红·山居即事》)的生活。“痛饮酒,熟读《离骚》”是“便可称名士”(《世说新语·任诞》)的,而按照苏轼的意思,有肉则可无瘦,有竹则可无俗。对于上则想为攀龙客、下则想为雅逸士的封建文人来说,煨芋黄梁的生涯,叫人“惶愧杀”。

  不过,有一点得注意,中国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会哭穷。他们在看到别人青云直上时,对于自己的相对贫贱总有一种强烈的不满,其实并没有穷得如同劳夫织妇那样只能以杂粮充饥的。如果真穷到像范进卖鸡那个地步,连别人来报喜说高中了尚且以为是诳人,也不会有“男儿坠地”的口吻和“富贵如斯”的感叹。这种哭穷反映到诗词上,便表现为一种以清贫为儒生着色的特点。郑燮《满庭芳·赠郭方仪》云:“白菜腌菹,红盐煮豆,儒家风味孤清。破瓶残酒,乱插小桃英”,便直以白菜红盐、破瓶残酒之“孤清”描状“儒家风味”了。这首词中“懒残煨芋”四字在思想和艺术上亦应作如是观。

  “三十成名身已老,况悠悠此日还如寄”。顾贞观当时恰好30岁,正是在这一年他中举,并被擢为秘书院典籍。从此词的内容上看,此词大约作于他中举前,三十而立,功名无着,故有悠悠如寄之叹。社会的挤压,迫使士人们想早占高位要津,但这又并不容易。于是作者乃写下由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短歌行》)中化出的“歌伏枥,壮心起”这样的自我鼓励之词。

  总起来看,上片所表达的心态十分复杂:惶愧之中交织着不甘,激烈之中有着一脉苍凉,急切的功名之心中又浸着悠悠无成的懒残之情。不过,总的基调趋向是奋发的,于是下片转而抒写自己的功名理想。

  “姑妄言之”四字是下片的立足点。他姑妄言之的东西,无非是黄金、歌舞、异书、名士、谥议之类的荣华富贵。其自许当然甚高,以至要班固、范晔这样的文章家,虞世南、褚遂良这样的书法家,奉皇帝之命来为他书写碑记。但是,一股张狂的庸俗气味也随之弥散了出来。

  辛弃疾也写过一首“致君”理想的词,即《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同样要“致君事了”,同样企图获取“生前身后”之“名”,但辛弃疾是把恢复中原的事业放在首位的,名是依附于国家民族的大业之上的,而顾贞观所想不过是“富贵如斯而已”。虽然顾词亦颇有以议论入词的特色,词气亦壮,这些特色同辛词有所相通,但是思想境界的判然有别,最终决定了作品价值的不同。

  然而,现实是冷峻的,尽管顾贞观“言”得如此之壮,如此之“妄”,但他还是没有在历史上留下任何功业,他47岁即返乡读书终老。中国封建社会中这样的知识分子千千万万,这是他们的悲剧,也可能是儒家思想的悲剧。

  此外,值得强调的是,真正荣华之人写其富贵,倒也不像顾贞观这样张狂。南朝梁代宫廷俸臣庾肩吾《侍宴宣猷堂应令》诗云:“炉香杂山气,殿影入池涟。艳舞时移节,新歌屡上弦。”此四句无一金玉字眼,无一点张狂气息,而帝王大臣宫苑之游的气象便自在其中了。

参考资料:
1、 王钟陵编著.古诗词鉴赏.四川:四川辞书出版社,2017.04:429-430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xún)巨伯¹²看友人疾,值³贼攻郡(jùn),友人语(yù)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¹⁰?”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¹¹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¹²,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¹³
译文:荀巨伯到远方看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人来攻城。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是快死的人了,你赶快离开吧!”荀巨伯说:“我远道而来看望你,你却要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求生,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吗?” 胡人军队已经来到,问荀巨伯说:“大军一到,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停留在这里?”荀巨伯回答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而离开,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生命。”胡兵听后相互议论说到:“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要攻入这个讲究道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此获救。
注释:¹荀巨伯:东汉颍州(今属河南)人,生平不详 ,汉桓帝的义士。 ²远:从远方。³值:恰逢,赶上。⁴胡:中国古代泛指居住在北部和西北部的少数民族,秦汉时一般指匈奴。⁵语:动词,对......说,告诉。⁶子可去:您可以离开这里。子,第二人称代词“您”的尊称。去,离开。⁷令:使,让。⁸吾:第一人称,我。⁹败义以求生:败坏道义而苟且偷生。¹⁰邪:句末语气词,表疑问,相当于吗,呢。¹¹郡:古代的行政区划,这里指城。¹²无义之人:不懂道义的人。¹³获全:得到保全。

  荀巨伯冒着生命危险也要保护他的病友,是因为他们的友谊建立在道义基础上,这样的友谊,才是君子之交。义气,不会因富贵贫贱或生死祸福而改变立场与做法,义气是为了正当的事情,而主动愿意替别人承担危险,甚至不惜舍弃自我,成全他人的气度,这也是“真”、“诚”的一种体现。一桩舍生取义的义举,不仅救了朋友的性命,更让敌军自惭而退,可见“义”以及道德的强大感化力量。 这则故事除了让我们见证到患难见真情的可贵外,荀巨伯在生死关头还能不忘圣贤书所言,而表现出大义凛然的行为,更让我们学习到读书人笃行真理的精神。

  从中揭示了一个道理:做人应该讲情意,舍生取义的义举不仅救了他人性命,更是拯救了一座城,乃至一个国家! 坚守信义、大义凛然、对友忠诚、舍生取义、重情义、把情意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这样的人是我们去尊敬的,也是我们要好好学习的。''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予自孩幼随先人宦于古沔,女须因嫁焉。中去复来几二十年,岂惟姊弟之爱,沔之父老儿女子亦莫不予爱也。丙午冬,千岩老人约予过苕霅,岁晚乘涛载雪而下,顾念依依,殆不能去。作此曲别郑次臯、辛克清、姚刚中诸君。
予自孩幼随先人宦于古沔(miǎn)¹,女须因嫁焉。中去复来几二十年²,岂惟姊(zǐ)弟之爱,沔之父老儿女子亦莫不予爱也。丙午冬,千岩老人约予过苕(tiáo)(zhá)³,岁晚乘涛载雪而下,顾念依依,殆不能去。作此曲别郑次臯(gāo)、辛克清、姚刚中诸君
注释:¹沔:甘肃省武都沮县。²几二十年:是以他实际在汉阳居住的年月计算,除去了当中离开的时间。这一年姜夔随萧德藻东行,似乎就再没回到过汉阳。³苕霅:指苕溪和霅溪。霅,水名,在乌程东南,合四水为一溪,霅,形容四水激射之声。⁴诸君:郑次皋、辛克清、姚刚中:均为白石于沔鄂所交之友。
衰草愁烟,乱鸦送日,风沙回旋平野。拂雪金鞭,欺寒茸帽,还记章台走马。谁念漂零久,漫赢得幽怀难写。故人清沔相逢,小窗闲共情话。
衰草愁烟,乱鸦送日,风沙回旋平野。拂雪金鞭(biān),欺寒茸(róng)¹,还记章台走马²。谁念漂零久,漫赢得幽怀难写。故人清沔³相逢,小窗闲共情话。
译文:衰败的草丛在暮烟中愈加显得含愁带恨,乱纷纷的乌鸦把夕阳送下了西山,空旷的原野上,风沙在打旋。还记得往年这个时候,我们用金鞭拂开纷扬的飞雪,带着暖烘烘的毛皮帽子不怕寒冷,一起到大街上乘马游玩。如今有谁能关心我长期漂泊异乡?徒然积下满怀愁恨,却无法排遣。幸好在这清清的沔水之滨遇见你们这班好朋友,得以闲着无事.就一起在小窗前谈谈知心话。
注释:¹茸帽:即绒帽。茸,柔软的兽毛。²章台走马:指少年壮游。汉长安有街名章台,繁华闹市。³清沔:指沔水。古代通称汉水为沔水。汉阳位于汉水之畔。
长恨离多会少,重访问竹西,珠泪盈把。雁碛波平,渔汀人散,老去不堪游冶。无奈苕溪月,又照我扁舟东下。甚日归来,梅花零乱春夜。
长恨离多会少,重访问竹西¹,珠泪盈把。雁碛(qì)²波平,渔汀³人散,老去不堪游冶。无奈苕(tiáo)月,又照我扁舟东下。甚日归来,梅花零乱春夜。
译文:我常常引为恨事的,是我们分开的时候多,而聚首的机会很少。当我这次途经扬州,再一次到竹西亭去访问时,恐怕要禁不住悲从中来,潸然泪下了。你瞧那大雁栖息的沙滩,江波已经变得平静。渔舟来往的洲渚,游人已经散去。等我们到了年老时再一起去游玩,只怕体力和兴致都不足了。但是有什么办法呢?苕溪那边的明月,正照着我的扁舟,催促我向东边行去。啊,什么时候我才能回来,在梅花纷飞的春夜里与你们重新相聚?
注释:¹竹西:指扬州名胜竹西亭一带。²雁碛:大雁栖息的沙滩。³渔汀:渔舟停泊的岸地。⁴游冶:游乐。⁵苕溪:在浙江省北部,浙江八大水系之一,是太湖流域的重要支流。⁶甚:什么。

  词的开头,是对临别时汉阳冬天风景的描写。“衰草愁烟,乱鸦送日,风沙回旋平野“。衰草云烟发愁,乌鸦向夕阳送别,风沙在平野回旋。“愁”、“送”二字,下语工妙,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恙草与乌鸦的忧愁和惜别之情,意境凄迷,气象阔远,一下子把人带入孤独忧伤的情绪之中。正是以愁人观物,物皆着愁之色彩。这时的姜夔已是人到中年,尽管他多才多艺,仍然是功不成,名不就,长期过着飘泊江湖天涯羁旅的生活。从这首词可以看出,他对江湖游士、豪门清客的生活,已有些厌倦了,然而他无法改变现状,无可奈何之情已隐约暗现。

  接着是对自己往事的回忆:“拂雪金鞭,欺寒茸帽,还记章台走马”。姜夔以自己的诗才,结识了著名诗人萧德藻,萧并把侄女嫁给了他。萧德藻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有“尤萧范陆四诗翁”之称。通过萧德藻,他又结识了范成大、杨万里、陆游、辛弃疾、叶适、朱熹等社会名流。作为权门清客,他有过游冶流连的生活,游荡过繁华的娱乐场所。词中追忆了这段冶游生活之后,他认为最值得珍惜的还是昔日的友情:“谁念飘零久,漫赢得幽怀难写。故人清沔相逢,小窗闲共情话。”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词家,他的诗曾受到杨万里的高度评论:“尤萧范陆四诗翁,此后谁当第一功。新拜南湖为上将,更推白石作先锋。”凭着他的社会关系与在诗坛的盛名,他决不至于晚年家贫如洗,死后靠别人的资助来埋葬,原因就在于他不同于一般的权门清客。他是一个讲究气节纯粹的诗人。他所交结的也都是既有名望又有气节的人。据说张鉴要出钱给他捐官,又要把良田送他,他都拒绝了。杨万里称他甚似晚唐隐逸诗人陆龟蒙,范成大称其“翰墨人品,皆似晋宋之雅士。”他一生最珍视的不是高官厚俸,他是一个绝对忠于文学、忠于爱情友情的高人。所以在怀念往日壮游生活之后,不禁深深地感叹:有谁怜念我湖海飘零,只落得满腔伤感!他感到同汉阳朋友的久别重逢,小窗闲话,难能可贵。

  下片的开头,是对旧游之地的追忆与深沉的感叹:“长恨离多会少,重访问竹西,珠泪盈把。雁碛波平,渔汀人散,老去不堪游冶。”他深深感叹的是在人生的旅程里,同朋友们“离多会少”。对于一个忠于友情的人,离别当然是最痛苦和难以承受的。眼前的现实又逼迫他在汉阳只能有短暂的停留,又要东下湖州了。

  接着是追忆他的扬州、衡岳、洞庭等地之游。竹西:扬州城东禅智寺侧有竹西亭。杜牧《题扬州禅智寺》有“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此代指扬州。白石在《扬州慢》中也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句以代扬州。“雁碛”、“渔汀”都不是泛指大雁翔集的沙滩,和渔舟往来的洲渚,是指他曾经“游冶”过的名山胜地。他曾游衡岳、洞庭,回雁峰是南岳七女二峰之一,滨临湘水,水边滩碛相连;洞庭湖,渔舟往来不歇,因此应指他曾经游历过的衡岳、洞庭。(《昔游诗》中说:“昔游衡山下,看水入朱陵。”又说:“芦洲雨中淡,渔网烟外归。”)他重访扬州是什么使他“珠泪盈把”。那是因为金人在1129年(建炎三年)和1161年(绍兴三女一年)大举南下之后,昔日繁华的扬州,遭到了战火的惨重破坏。他在初访扬州时写的《扬州慢》一词中说:“过春风女里,尽荠麦青青。”“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诗人怀着爱国的黍离之悲,重访扬州,怎能不令人伤痛!对于衡岳、洞庭的壮丽风光,他在《昔游诗》这一组诗中,曾尽情地描绘和歌颂。他歌颂洞庭说:“洞庭八百里,玉盘盛水银。长虹忽照影,大哉五色轮。”他描写南岳说:“飞云身畔遇,揽之不盈掬。”描写南岳湘滨的风光说:“昔游衡山下,看水入朱陵。半空扫积雪,万万玉花凝。”此时由于诗人老去,情怀悲凉,没有那种游乐之情了。白石论诗,主张“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主张“句中有馀味,篇中有馀意”。这首用白描手法描写的词,所以令人读来蕴藉含蓄,余味不尽,正是由于“景中有意”的缘故。比如竹西亭吧,这是扬州胜景,然而白石重访时,却是“珠泪盈把”。衡阳的“雁碛”,洞庭的“渔汀”是多么幽雅的画面,然而诗人已觉得“老去不堪游冶”了。他在写景时,赋予自己的深情厚意,因而使人读来馀味无穷。

  词的结尾也是很奇特的:“无奈苕溪月,又照我扁舟东下。甚日归来,梅花零乱春夜。在苕溪这里,他从对昔日壮游的回忆转回到现实情境中的惜别,又跳到对将来归来的设想,反映出白石词在结构上的特色是多采用暗线结构,即打破时空局限,将回忆、现境、设想溶成一片,达到“野云孤飞,去留无迹”的意境。这种结构,正如白石所说:“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如兵家之阵,方以为正,又复是奇;方以为奇,忽复是正。出入变化,不可纪极,而法度不可乱。”(《白石道人诗说》)在整个下片中,他通过幽静凄清的景物描写和奇特的联想,对所吟咏的事物,赋予了动人心扉的魔力。

参考资料:
1、 姜夔.《姜白石词笺注》:中华书局,2013:27

tànchūnmàn··shuāicǎochóuyān--jiāngkuí

háiyòusuíxiānrénhuànmiǎnyīnjiàyānzhōngláièrshíniánwéizhīàimiǎnzhīlǎoérziàibǐngdōngqiānyánlǎorényuēguòsháozhàsuìwǎnchéngtāozàixuěérxiàniàndàinéngzuòbiézhènggāoxīnqīngyáogāngzhōngzhūjūn

shuāicǎochóuyānluànsòngfēngshāhuíxuánpíngxuějīnbiānhánrōngmàoháizhāngtáizǒushuíniànpiàolíngjiǔmànyíngyōu怀huáinánxiěrénqīngmiǎnxiāngféngxiǎochuāngxiángòngqínghuà

zhǎnghènduōhuìshǎozhòng访fǎngwènzhú西zhūlèiyíngyànpíngtīngrénsànlǎokānyóunàisháoyuèyòuzhàobiǎnzhōudōngxiàshénguīláiméihuālíngluànch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