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忙展枕逐鸡栖,洗面忙忙鸡又啼。傀儡不知提处假,髑髅方信活时迷。
忙忙展枕逐鸡栖,洗面忙忙鸡又啼。傀儡不知提处假,髑髅方信活时迷。
身如革鞠无多气,坟认馒头却是泥。尽积万金难买命,依然一个死阇黎。
身如革鞠无多气,坟认馒头却是泥。尽积万金难买命,依然一个死阇黎。

sēnghuàyuánshū--shěnzhōu

mángmángzhǎnzhěnzhúmiànmángmángyòuguīlěizhīchùjiǎlóufāngxìnhuóshí

shēnduōfénrènmántóuquèshìjǐnwànjīnnánmǎimìngrán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居竹居主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82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华阳巾鹤氅蹁跹,铁笛吹云,竹杖撑天。伴柳怪花妖,麟祥凤瑞,酒圣诗禅。不应举江湖状元,不思凡风月神仙。断简残编,翰墨云烟,香满山川。
华阳巾¹鹤氅(chǎng)²(piān)(xiān),铁笛吹云³,竹杖撑天。伴柳怪花妖,麟祥凤瑞,酒圣诗禅。不应举江湖状元,不思凡风月神仙。断简残编,翰(hàn)云烟,香满山川。
译文:头戴华阳巾,身穿鸟羽裘,飘然而行。吹着响遏行云的铁笛,手握竹杖走遍天下。柳树鲜花作伴,善于饮杖、精于作诗的。不参加科举考试、做放浪江湖的高士,断绝尘思,做风月场中的神仙。残缺不全的书籍,挥墨成文,香满山川。
注释:¹华阳巾:道士冠。²鹤氅:用鸟羽做的长衣。³铁笛吹云:铁笛的声音吹入云霄。铁笛:古时的一种笛,常为隐士所用。⁴柳怪花妖:即柳树鲜花。⁵酒圣诗禅:善于饮酒和精于作诗的人。诗禅:本指诗与道相合,一般泛指善于作诗的人。⁶江湖状元:指不愿进取功名放浪江湖的隐士。⁷断简残编:残缺不全的书籍。⁸翰墨:即笔墨,这里指文章。

zhéguìlìng··shù--yuán

huáyángjīnchǎngpiánxiāntiěchuīyúnzhúzhàngchēngtiānbànliǔguàihuāyāolínxiángfèngruìjiǔshèngshīchányīngjiāngzhuàngyuánfánfēngyuèshénxiānduànjiǎncánbiānhànyúnyānxiāngmǎnshānchuān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孤山寺¹北贾(jiǎ)²西,水面初平³云脚低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
注释:¹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²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³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⁴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几处早莺¹争暖树²,谁家新燕³(zhuó)春泥。
译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注释:¹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²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³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⁴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¹²³迷人眼,浅草才能(mò)马蹄。
译文: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
注释:¹乱花:纷繁的花。²渐:副词,渐渐地。³欲:副词,将要,就要。⁴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⁵浅草:浅浅的青草。⁶才能:刚够上。⁷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浅浅的青草刚够没过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最爱湖东¹行不足²,绿杨阴³里白沙堤(dī)
译文: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注释:¹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²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³阴:同“荫”,指树荫。⁴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颔联从静到动,从全景的写意到细节的工笔。先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莺声婉转,流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勤劳,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都写出了初春的生机。“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

  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

  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深厚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参考资料:
1、 马茂元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07-908

qiántángchūnxíng

bái tángdài 

shānběijiǎtíng西 shuǐmiànchūpíngyúnjiǎo 
chùzǎoyīngzhēngnuǎnshù shuíjiāxīnyànzhuóchūn 
luànhuājiànrényǎn qiǎncǎocáinéng 
zuìàidōngxíng 绿yángyīnbáishā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五月天山¹雪,无花只有寒。
译文:五月的天山仍是大雪纷飞,只有凛冽的寒风,根本看不见盛放的鲜花。
注释:¹天山:指祁连山。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笛中闻折柳¹,春色未曾看。
译文:听到有人用笛子吹奏《折柳曲》,想着家乡已是春色满园,而在这里,还未曾见到春色。
注释:¹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晓战随金鼓¹,宵眠抱玉鞍(ān)
译文: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枕着马鞍睡觉。
注释:¹金鼓:指鼓,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译文:​但愿带上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韩愈说“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赵嘏说“和如春色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但是,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诗人敏锐地捕捉,然而,他没有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寒”。

  “无花”二字双关不见花开之意,这层意思紧启第三句“笛中闻折柳”。“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这句表面看是写遍地闻笛,实际话外有音,意谓眼前无柳可折,“折柳”之事只能于“笛中闻”。花明柳暗是春色的表征,“无花”兼无柳,也就是“春色未曾看”了。这四句意脉贯通,一气直下,措语天然,不拘格律如古诗之开篇,前人未具此格。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这两句是说,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却是抱着马鞍睡觉。

  五、六句紧承前意,既写军旅生活的紧张。古代行军鸣金击鼓,以整齐步伐,节制进退。写出“金鼓”,则烘托出紧张气氛,军纪严肃可知。只言“晓战”,则整日之行军、战斗俱在不言之中。晚上只能抱着马鞍打盹儿,更见军中生活之紧张。本来,宵眠枕玉鞍也许更符合军中的生活习惯,不言“枕”而言“抱”,一字之易,紧张状态尤为突出,似乎一当报警,“抱鞍”者更能翻身上马,奋勇出击。此两句则就一“晓”一“宵”写来,并不铺叙全日生活,概括性也强。全篇只此两句作对仗,严正的形式与严肃的内容配合,增强了表达效果。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末两句是说,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以上六句全写边疆生活的艰苦,若有怨思,末两句却急作转语,音情突变。这里用了西汉傅介子的故事。由于楼兰(西域国名)王贪财,屡遮杀前往西域的汉使,傅介子受霍光派遣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此诗末两句借此表达了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愿”字与“直为”,语气斩钉截铁,慨当以慷,足以振起全篇。这是此诗点睛结穴之处。

  本诗的结尾雄壮有力,与前面六句的烘托之功是分不开的。没有那样一个艰苦的背景,则不足以显示如此卓绝的精神。此诗所以极苍凉而极雄壮,意境浑成,是因为有了前六句的铺垫。如果一开口就豪言壮语,转觉无力。这写法与“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二语有异曲同工之妙。此诗不但篇法独造,对仗也不拘常格,自是五律别调佳作。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20-122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43-244
3、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36-139

sàixiàliùshǒu ·

bái tángdài 

yuètiānshānxuě huāzhǐyǒuhán 
zhōngwénzhéliǔ chūnwèicéngkàn 
xiǎozhànsuíjīn xiāomiánbàoān 
yuànjiāngyāoxiàjiàn zhíwèizhǎnlóulán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
漠漠¹秋云起,稍稍²夜寒生。
译文:秋天阴云密布,夜里稍稍感觉到了丝丝凉气。
注释:¹漠漠:阴云密布的样子。²稍稍:稍微,略微。
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¹觉衣裳湿,无点亦²无声。
译文:只觉得衣裳变润了,没有成颗的雨点儿也没有声音。
注释:¹但:只。²亦:也。

wēixíng

bái tángdài 

qiūyún shāoshāohánshēng 
dànjuéchángshī湿 diǎnshēng 
南都信佳丽,武阙横西关。
南都¹信佳丽,武阙(què)²横西关³
译文:南都果然是佳丽之地,名不虚传。巍峨的武阙山就横在西关。
注释:¹南都:即南阳之旧称,唐时为山南东道邓州,即今河南南阳市。²武阙:山名。³西关:即武关。在今陕西丹凤县东南。
白水真人居,万商罗鄽闤。
白水真人¹居,万商罗鄽(chán)(huán)²
译文:这是白水真人汉光武帝的老家。市井繁荣,万商云集。
注释:¹白水真人:指汉光武帝。汉光武帝起于青陵之白水乡,故曰白水真人。²鄽闤:指市井。鄽,市宅。阛,市垣。
高楼对紫陌,甲第连青山。
高楼对紫陌,甲第连青山。
译文:峨峨高楼对着紫色的大道,房宅栉次鳞比,直连城外的青山。
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
此地多英豪,邈(miǎo)然不可攀。
译文:此地出了许多英豪,他们的业绩巍巍,渺不可攀。
陶朱与五羖,名播天壤间。
陶朱¹与五羖(gǔ)²,名播天壤(rǎng)间。
译文:如号曰陶朱公的范蠡和五羖大夫的百里奚,他们都名播天地。
注释:¹陶朱,即范蠡。²五羖:指百里奚。虢为晋所灭,百里奚逃至楚,被执为奴,秦穆公闻其贤,以五羖羊皮赎之,授以国政,号曰五羖大夫。
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
丽华¹秀玉色,汉女²娇朱颜。
译文:这里还是出美人的地方,如以美色著名的汉光武皇后阴丽华,娇艳美丽的汉皋游女等。
注释:¹丽华:即阴丽华,汉光武帝皇后。²汉女:汉水旁的女子。
清歌遏流云,艳舞有馀闲。
清歌遏(è)流云,艳舞有馀(yú)闲。
译文:她们清歌响遏流云,舞姿优游从容,令人赞叹。
遨游盛宛洛,冠盖随风还。
(áo)游盛宛洛¹,冠盖随风还。
译文:南阳之盛与洛阳齐名,古来都是有名的游览胜地,冠盖来往,车马不断。
注释:¹遨游盛宛洛:《古诗十九首》:“驱车策驽马,游戏宛(南阳)与洛(洛阳)。”此用其句意。
走马红阳城,呼鹰白河湾。
走马红阳¹城,呼鹰白河²湾。
译文:我在红阳城外走马,在白河湾呼鹰逐猎。
注释:¹红阳:地名。即今河南舞阳县西北。²白河;一作白水,源出今河南嵩县西南,南流经今南阳市东,至湖北襄樊市入汉水。俗称白河。
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
谁识卧龙¹客,长吟愁鬓(bìn)斑。
译文:有谁能像刘备那样的明王来识我这个的卧龙客呢?长吟着诸葛亮的《梁父吟》,我的头发都要愁白了。
注释:¹卧龙:即诸葛亮。

  “南都信佳丽,武阙横西关”概述南阳佳丽之地、巍峨武阙山的雄伟壮阔之景。

  “白水真人居,万商罗鄽闤。高楼对紫陌,甲第连青山。”描绘一幅汉光武帝所管辖的市井繁荣,万商云集,皇亲国戚、王侯将相多居住于此,以突显出南阳商业发达、壮阔富饶。

  “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陶朱与五羖,名播天壤间。”紧扣前文,借南阳山川美景抒发情怀,继而联想到南阳英豪美女的事迹,继而从而触动李白内心处的赞赏情怀,歌咏南阳英豪。

  “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丽华就是皇后阴丽华,是夸南阳美眉漂亮早已艳名远播。

  “清歌遏流云,艳舞有馀闲。遨游盛宛洛,冠盖随风还。”描绘一幅美女清歌响遏流云、舞姿优游从容的美丽风景图,侧面点染出南阳乃国杰豪英,人杰地灵的地方。

  “走马红阳城,呼鹰白河湾。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讲述李白以诸葛亮自况感怀,自叹没有知己而因愁鬓斑。

  综观全诗,前六诗句李白描绘了南阳山川形胜和繁华的市面景观:武阙山横亘,货币流通,商贾云集,楼高道阔,甲第连山。接着六诗句描写南阳风流人物的事迹:英豪,则有范蠡、诸葛亮;美女则有阴丽华、汉水神女。继而四句写南阳旅游观光之胜。清歌艳舞可赏,宛、洛可游,故冠盖络绎,走马呼鹰。最后二句以感怀为主,以诸葛亮自况,叹无知己,故而因愁鬓斑。诗的主旨是讲述诗人对南阳英豪的钦敬和仰慕,并以卧龙自比,以申用世之志,抒发怀才不遇的感叹。李白最后借此抒发不得志之情,也是一贯风格。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南都行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