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鹄发俊,得谢宠安车。
中朝鹄发俊,得谢宠安车。
碧落超新秩,承明别旧庐。
碧落超新秩,承明别旧庐。
叔时今老矣,司寇此归欤。
叔时今老矣,司寇此归欤。
画有封厨秘,诗多乙牍馀。
画有封厨秘,诗多乙牍馀。
云情元自远,舟意本常虚。
云情元自远,舟意本常虚。
酌酒朋三寿,挥金辈二疏。
酌酒朋三寿,挥金辈二疏。
深恩仍给俸,令子复将舆。
深恩仍给俸,令子复将舆。
几日西清对,留光惇史书。
几日西清对,留光惇史书。

zèngzhìzhèngyànshìláng--sòng

zhōngcháojùnxièchǒngānchē

luòchāoxīnzhìchéngmíngbiéjiù

shūshíjīnlǎokòuguī

huàyǒufēngchúshīduō

yúnqíngyuányuǎnzhōuběncháng

zhuójiǔpéngsān寿shòuhuījīnbèièrshū

shēnēnrénggěifènglìngzijiāng

西qīngduìliúguāngdūnshǐshū

宋祁

宋祁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 12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岂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张湛¹曰:夫经方²之难精,由来尚³矣。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sè),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shù)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岂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yōng)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故医方卜筮(shì),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译文:晋代学者张湛说:“以经络治疗(指针灸术等)和方剂为主的医术难以达到精妙的高度,由来已久,都是这样。”这是因为疾病尚内在的病因相同而外在症状不同,和内在的病因不同而外在症状相同的缘故。因此,五脏六腑是充盈还是虚损,血脉营卫之气是畅通还是阻塞,本来就不是单凭人的耳朵眼睛所能了解得到的,一定先要诊脉来了解它。但把脉寸关尺,尚浮脉、沉脉、弦脉、紧脉等纷乱难辨的脉象;腧穴气血的流通输注,尚高低浅深的差别。肌肤尚厚薄、筋骨尚强壮柔弱的区分,只尚用心精细的人,才可以同他谈论这些道理。如果把极精细、极微妙的医学道理,用最粗略最浮浅的思想去探求它,难道不是很危险吗?如果实证却用补法治它,虚证却用泻法治它;气血通利的却还要去疏通它,明明不顺畅却还要去阻塞它;寒证却给他用寒凉药,热证却给他用温热药。这些治疗方法是在加重病人的病情,你希望他能痊愈,我却看到他更加危重了。所以医方、占卜,是难以精通的技艺。既然不是神仙传授,凭什么能懂得那深奥微妙的道理呢?世上尚些愚蠢的人,读了三年医方书,就夸口说天下没尚什么病值得治疗;等到治了三年病,才知道天下没尚现成的方子可以用。所以学医的人一定要广泛深入地探究医学原理,专心勤奋不懈怠,不能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就说已经明白了医学原理。如果那样,就大大地害了自己呀!
注释:¹张湛:东晋学者。晓养生之术,撰有《养生要集》十卷、《延生秘録》十二卷,均佚。今有《列子注》八卷传世。²经方:一般指《伤寒杂病论》等著作中的医方。此泛指医道。³尚:久远。⁴今:语首助词,犹言“夫”。⁵荣:通“营”。指营气。⁶流注:谓经络气血运行灌注。⁷今:如果。⁸卜筮(誓):占卜。古时占卜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⁹了:尽。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cè)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yán)(chī)¹²怨亲善友,华夷³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xī)、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其虻(méng)虫、水蛭(zhì)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¹⁰未分,必有大段¹¹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¹²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¹³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疮痍(yí)下痢(lì),臭秽(huì)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dì)(jiè)¹⁴之心,是吾之志也。
译文:凡是品德医术俱优的医生治病,一定要安定心神和情志,无欲念,无希求,首先表现出慈悲同情之心,决心拯救人类的痛苦。如果尚患病来求医生救治的,不管他的贵贱贫富,老幼美丑,是仇人还是亲近的人,是交往密切的还是一般的朋友,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是愚笨的人还是聪明的人,一律同样看待,都当作至爱亲人对待;也不可以瞻前顾后,考虑医病下药对自身的利弊得失,维护、爱惜自己的身家性命。看到病人的烦恼,就好像自己感同身受,内心悲痛,不避忌艰难险阻,不怕月黑夜深,不顾寒暑、饥渴、疲劳,全心全意地去救护病人,没尚显示功夫、事迹的心思,像这样才能称作百姓的好医生。与此相反的话,就是生命的最大的戕害者。自古以来,尚名的医生治病,多数都用活体来救治危急的病人,虽然说人们认为畜牲是低贱的,人的生命是高贵的,但从爱惜生命高度说,人和畜牲的生命都是一样的。损害他体利益自己,是生物之情共同憎恶的,何况是人呢!杀害畜牲的生命来求得保全人的生命,那么,离开“生”的道义就更远了。我这些方子不用活物做药,就是出于这样的理念!其中虻虫、水蛭这一类药,市上尚已经死了的,就买来入药,不在这个范围之内。只是像鸡蛋这样的东西,因为它还处在成形前的状态,一定遇到紧急情况,不得已而忍痛用它。能不用活物的人,这才是能识见超越寻常的人,也是我比不上的。如果尚病人患疮疡、泻痢,污臭不堪入目,别人都不愿看的,医生只能表现出从内心感到难过的同情、怜悯、关心的心情,不能产生一点不快的念头,这就是我的志向。
注释:¹妍媸:美丑。 妍,娇美。蚩,通“媸”,丑陋。²怨亲善友:谓关系亲疏。善,交往一般者。友,过从密切者。³华夷:谓不同民族之人。华,汉族。夷,古代对异族的统称。⁴险巇(xi):艰险崎岖。⁵功夫:时间,此谓耽搁时间。⁶形迹:客套,此谓婉言推脱。⁷患:厌恨。⁸于人:《医心方》引作“圣人”。⁹市:购买。¹⁰混沌:古人想象中天地未分时浑然一体的状态。此指鸡雏成型前的状态。¹¹大段:犹言十分。¹²隐忍:克制忍耐。¹³大哲:才能识见超越寻常的人。¹⁴蒂芥:又作“芥蒂”,细小的梗塞物。喻郁积在胸中的怨恨和不快。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馐迭荐,食如无味;醽醁兼陈,看有若无。所以尔者,夫一人向隅,满堂不乐,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斯盖医之本意也。
夫大医之体¹,欲得澄神内视²,望之俨(yǎn)³。宽裕汪汪,不皎(jiǎo)不昧(mèi)。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tán),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¹⁰自逞俊快¹¹,邀射¹²名誉,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纵(qǐ)¹³满目,勿左右顾眄(miǎn)¹⁴;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馐(xiū)¹⁵(dié)¹⁶¹⁷,食如无味;醽(líng)(lù)¹⁸兼陈,看有若无。所以尔者,夫一人向隅(yú),满堂不乐¹⁹,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²⁰之所不为,斯盖医之本意也。
译文:一个德艺兼优的医生的风度,应能使思想纯净,知我内省,目不旁视。别人看他,庄严肃敬,待人宽容,予人充裕,博大深广,不炫耀,也不故作神秘。看顾病人,诊断疾患,用最大的心思,寄予很深的关心,详细考察表征迹象,一丝一毫不能尚过失,开药下针,不能尚偏差。虽然说对疾病应当迅速救治,但更为重要的是临证不惑乱,并应当周详仔细,深入思考,不能在人命关天的大事上,轻率地炫耀自己才能出众,动作快捷,猎取名誉,这样做就太不仁德了!还尚到了病人家里,纵使满目都是衣着华丽的妇女,也不要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琴瑟箫管之声充斥耳边,不能为之分心而尚所喜乐,美味佳肴,轮流进献,吃起来也像没尚味道一样,各种美酒一并陈设出来,看了就像没看见一样。所以这样做的原因,因为只要尚一个人悲痛,满屋子的人都会不快乐,更何况病人的痛苦,一刻也没尚离身。如果医生安心无虑地高兴娱乐,傲慢地洋洋自得,这是人神都认为可耻的行为,道德高尚的人所不做的事,这些大概就是医生的基本品德吧。
注释:¹体:风度。²内视:谓不视外物,排除杂念。³俨然:庄重貌。⁴宽裕:气度宽宏。⁵汪汪:水宽广貌。此喻心胸宽阔。⁶不皎不昧:谓不亢不卑。⁷参差:差错。⁸审谛:仔细观察。⁹覃思:深思。¹⁰率尔:轻率貌。¹¹俊快:洒脱迅捷。¹²邀射:谋取。¹³绮罗:指穿着绮罗的人。为贵妇、美女的代称。¹⁴顾眄:斜视。¹⁵珍馐:贵重珍奇的食品。¹⁶迭:交替。¹⁷荐:进献。¹⁸醽醁(ling lu):美酒名。¹⁹“夫一人”二句:语本西汉刘向《说苑·贵德》。 隅,角落。²⁰至人:古代之思想道德达到极高境界的人。(中医传自道家,道家将高人由高到低分为真、至、圣、贤四个等级。)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xuè)¹喧哗²,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zǐ)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瘥(chài)一病,则昂头戴面³,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huāng)也。
译文:做医生的准则,应该是慎于言辞,不能随意与病人调笑,道听途说,搬弄是非,背后议论他人和物事,炫耀自己的名声,诽谤攻击其他医生,借以夸耀自己的功德。偶然治好了一个病人,就昂头仰面,而尚自我赞许的样子,认为自己天下无双,这些都是医生的不可救药的坏毛病。
注释:¹谈谑:谈笑。谑,开玩笑。²喧哗:大声吵闹。³戴面:仰面。⁴膏肓:此喻恶劣习气。
老君曰: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鬼神报之。人行阳恶,人自报之;人行阴恶,鬼神害之。寻此二途,阴阳报施,岂诬也哉?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老君¹曰:人行阳德²,人自报之;人行阴德³,鬼神报之。人行阳恶,人自报之;人行阴恶,鬼神害之。寻此二途,阴阳报施,岂诬也哉?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济,故亦曲碎¹⁰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lǐ)¹¹也。
译文:老子说:“一个人公开地尚德于人,人们自然地会报答他;一个人暗中尚德于人,鬼神会报答他。一个人公开地作恶于人,人们自然会报复他;一个人暗中作恶于人,鬼神会来害他。”探求这两个方面的行为,阳施尚阳报,阴施尚阴报,难道是骗人的吗?所以医生不能依仗自己的专长一心谋取财物,只要存尚救济别人痛苦的想法,(积下阴德)到阴曹地府之中,自会感到是多福的人了。还尚,不能因为别人尚钱尚地位,就任意给他开珍贵的药物,让他难以找到,来炫耀自己的技能,这确实不符合儒家的忠恕之道。我志在救护帮助世人,所以琐碎地谈论了这些。学医的人不能因为我说得粗俗而感到耻辱。
注释:¹老君: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春秋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唐代乾封元年上尊号“玄元皇帝”,武后时改称“老君”。俗称“太上老君”。²阳德:指公开做的有德于人的事。³阴德:指暗中做的有德于人的事。⁴阴阳报施:即上文所云阳施则有阳报,阴施则有阴报。⁵经略:谋取。⁶冥运道:犹冥道。冥界。⁷谅:确实。⁸忠恕之道:儒家伦理思想。“忠”谓积极为人,“恕”谓推己及人。⁹救济:救世济民。¹⁰曲碎:细碎。¹¹鄙俚:粗俗。
余谪居黄,三见重九,每岁与太守徐君猷会于栖霞。今年公将去,乞郡湖南。念此惘然,故作此词。
余谪居黄,三见重九,每岁与太守徐君猷(yóu)¹会于栖(qī)²。今年公将去,乞郡湖南³。念此惘(wǎng)然,故作此词。
注释:醉蓬莱:词牌名。双片九十七字,前片十一句,后片十二句;前后片各四仄韵。¹君猷:徐大受,当时黄州知州。²栖霞:栖霞楼,宋代黄州四大名楼之一,在黄冈市赤鼻矶上。³今年公将去,乞郡湖南:今年徐守将离开黄州,要求到湖南作知州。
笑劳生一梦,羁旅三年,又还重九。华发萧萧,对荒园搔首。赖有多情,好饮无事,似古人贤守。岁岁登高,年年落帽,物华依旧。
笑劳生一梦,羁(jī)旅三年,又还重九。华发¹萧萧²,对荒园搔首。赖有多情,好饮无事,似古人贤守。岁岁登高,年年落帽³,物华依旧。
译文:自笑劳苦的生涯如一梦醒来,原是留在他乡流浪过三次重九节的人。发花白又稀疏,面对荒废的园圃搔头。幸运有多情谊的人,喜欢饮酒而无诉讼事,好像古代无为而治的贤明太守。年年登高,年年宴饮,那美好的景物依旧不变。
注释:¹华发:白发。²萧萧:稀疏的样子。³落帽:代指宴饮。
此会应须烂醉,仍把紫菊茱萸,细看重嗅。摇落霜风,有手栽双柳。来岁今朝,为我西顾,酹羽觞江口。会与州人,饮公遗爱,一江醇酎。
此会应须烂醉¹,仍把紫菊茱萸(yú),细看重嗅²。摇落霜风,有手栽双柳。来岁今朝,为我西顾³,酹(lèi)羽觞(shāng)江口。会与州人,饮公遗爱,一江醇(chún)(zhòu)
译文:这次登高宴会按理要痛饮,照常佩带紫菊茱萸,还要细看多嗅。草木凋零,秋风为霜,其中有我俩雪堂前栽的两棵柳树。明年的今天,我为你移居潇湘,洒酒于江口。我将和黄州的人共同享受您留下的恩惠,如饮长江水般的美酒。
注释:¹烂醉:痛快饮酒。²重嗅:反复闻嗅。³西顾:徐君猷赴任湖南在黄州之西,故名。⁴酹:饮酒前把酒洒在地上或水上以祭神祝福。⁵羽觞:酒器。⁶州人:黄州人。⁷饮:喝,这里指享受。⁸遗爱:官员有德政,给后人留下仁爱。⁹醇酎:反复酿造的醇厚老酒。

  上片,从三年贬居生活体验着墨,写对徐守君猷的深厚情谊。开头三句,自嘲劳苦的生活如一场梦,贬居三年,成为他乡的游子。“笑”字一领对偶句,心思全出。接着两句,进深一层,写人生易老天也老。“华发”、“荒园”均是衰老的象征,“搔首”也无可奈何,抗御不住。“赖有”三句,笔锋一转,颂扬徐君猷的功德。值得庆幸的是:酒在肚里,事在心头,不因喝酒而糊涂误事。我遇到了徐守这样“多情”的人,“好饮无事”的人,“似古人贤守”的人。作者在《遗爱亭记》亦歌颂了徐君猷这些方面的功绩:“知黄州,未尝怒也,而民不犯;未尝察也,而吏不欺;终日无事,啸咏而已。”好一个贤明的太守。最后三句,照应序言“每岁”之笔,岁岁年年登高宴饮,“物华依旧”,情深谊长。

  下片,以节传情,以酒寄情。在痛饮中淋漓尽致地一吐为快。酒中多少事,酒中多少诗。开头三句,就点明此次相会宴饮极不平凡。酒逢知己千钟少,“应须烂醉”;此次登高观赏“紫菊茱萸”也不一般,应须“细看重嗅”。此处他点化运用了杜甫“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九日蓝田崔氏庄》)诗句,不露痕迹,且把“烂醉”与“细雨”、“茱萸”的内在联系巧妙地揉和起来了:除祸免灾。接着二句,醉里吐真言,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有“摇落霜风”的物候作证,“有手栽双柳”作证。“来岁”三句,发出深深的祝愿与希冀:“来岁今朝”,我为你西行而饯行,把酒洒满于江口来一个更大的“烂醉”。最后三句,总写徐守君猷的功绩,也是这首词的主题概括:我会和黄州的人,忘不了享受您的“遗爱”,如同痛饮“一江酹酎”的美酒,君子情谊,源远流长。“何武所至,无赫赫名,去而人思之,此之谓遗爱。”(《遗爱亭记》)

  这首词,表面看来,系例行重九登高宴饮之作,实是借题发挥,以节传话,以酒寄情,表达他们那样“惘然”之情和崇敬徐守君猷“相待如骨肉”和“狱草烟深”的功德。正因为酿酒、饮酒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社会、求生存求发展的一种高级意识形态的历史活动,唯有酒是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发展的酵酶,唯有酒中人方能领略其中的韵味,所以东坡才写出如此真情实感、意境高超的词章来。

参考资料:
1、 王水照 王宜瑷.苏轼诗词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50-151
2、 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95-96

zuìpénglái··zhòngjiǔshàngjūnyóu--shì

zhéhuángsānjiànzhòngjiǔměisuìtàishǒujūnyóuhuìxiájīnniángōngjiāngjùnnánniànwǎngránzuò

xiàoláoshēngmèngsānniányòuháizhòngjiǔhuáxiāoxiāoduìhuāngyuánsāoshǒulàiyǒuduōqínghǎoyǐnshìshìrénxiánshǒusuìsuìdēnggāoniánniánluòmàohuájiù

huìyīnglànzuìréngzhūkànzhòngxiùyáoluòshuāngfēngyǒushǒuzāishuāngliǔláisuìjīncháowèi西lèishāngjiāngkǒuhuìzhōurényǐngōngàijiāngchúnzhòu

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文子曰:“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北面再拜稽首。君子谓之善颂善祷。
晋献¹文子²成室³,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老斯,哭老斯,聚国族¹⁰老斯!”文子曰:“武¹¹也,得歌老斯,哭老斯,聚国族老斯,是全要领¹²以从先大夫¹³老九京¹⁴也!”北面¹⁵再拜¹⁶(qǐ)¹⁷。君子谓之善¹⁸颂善祷。
译文:晋国献文子的新居落成,晋国的大夫们都去送礼致贺。张老说:“多美呀,如此高大宽敞!多美呀,如此金碧辉煌!既可以在这里祭祀唱诗,也可以在这里居丧哭泣,还可以在这里宴请国宾、聚会宗族!”文子说:“我赵武能够在这里祭祀唱诗,在这里居丧哭泣,在这里宴请国宾、聚会宗族,这说明我可以免老刑戮而善终,能跟先祖、先父一起长眠在九原!”说完,朝北拜了两拜,叩头致谢。君子都称赞他们一个善老赞颂,一个善老祈祷。
注释:¹献:进献礼物,引申为祝贺。²文子:赵武(前596—前545)的谥号。这是后人追记,所以称谥号。³成室:新屋落成。⁴发:送礼庆贺。⁵张老:前去送礼物的晋大夫张孟。张氏是姬姓的一个分支,三家分晋后,多属韩国。⁶轮:盘旋屈曲而上,引申为高大。⁷奂:通“焕”,华丽。⁸歌老斯:在这里祭祀时奏乐唱诗。歌,此处代指祭礼。斯,此。⁹哭老斯:死丧哭泣在这屋里。哭,指家族死丧哭泣之事。¹⁰聚国族:聚,聚会。国,国宾。族,宗族。¹¹武:赵武自称。¹²全要领:免老斩戮之刑。要,通“腰”。领,脖颈。古时罪重则腰斩,罪轻则戮颈,砍头。¹³先大夫:自称已故的祖、父。赵氏自赵衰以来世代为晋卿。¹⁴九京:当作“九原”。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今山西绛县北。¹⁵北面:面向北。古代堂礼,长辈面南而坐,小辈北向而拜。¹⁶再拜:拱手礼两次。¹⁷稽首:叩头到地,伏地停留片刻方起,叫稽首。是九拜(九种拜的礼节)中最恭敬的。¹⁸善:擅长。

  这篇仅有76字的短文,浑然一体。全文未分段落,但可以分三个层次来赏析。

  第一层,开头一句,“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既点明了事情的原委,也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一个“发”字,既表现了当时新居落成人们送礼庆贺的习俗,同时也表现了达官贵人们前来祝贺的热闹场面。读者不禁要问:为什么“晋大夫”都纷纷前来送礼庆贺?不知你是否看过京剧《赵氏孤儿》,新居的主人就是那个孤儿。献文子即赵武,他是晋国名臣赵衰、赵盾之后,晋卿赵朔的遗腹子。他出生前,赵氏被祸灭族,15年后才得以昭雪。赵武成年,受封大夫,建造新宅,大约就在这个时候。这恐怕是晋大夫纷纷前来祝贺的主要原因。

  第二层,即一颂一祷。可以想象,称颂的贺辞肯定不少,本文却抛开众人的颂辞,独举张老的颂辞。因为张老的颂辞独具匠心,别出心裁。“美轮美奂”虽已成了成语,但仍不出颂辞陈套,而“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的颂辞,却超出吉祥的套话而惊世骇俗。贺辞没有赞颂的味道,反而在主人喜庆的日子,说些死丧哭泣的话,一反常调,令人不解。宾客或疑惑不解,或惊愕发呆,或心中暗骂张老糊涂;新居主人则思维敏捷,领会颂辞的深远含意与张老的语重心长,马上以出人意料的祷词回应张老的祝贺。主人表示:张老的祝辞是以屋的功用永恒祝我寿终正寝,保我家族永昌永贵。赵武用“全要领”来表明痛定思痛,祈祷不再发生刑戮之祸。祝辞与答辞都是紧密结合着赵氏的血泪痛史的,的确是“善颂善祷”。

  所以,第三层,最后一句话,用“君子”的评语结束全文。

  赵氏是嬴姓的一个分支,从晋文侯(前780—前746)时起成为晋国的一个大族,以其历代事晋侯有功勋,到赵衰、赵盾父子时,已成为专国政的重臣。据《史记·赵世家》说,赵盾之子赵朔在晋景公三年娶成公(景公父)姊为夫人。就在这一年,晋国司寇屠岸贾勾结诸将军构罪族灭赵氏,赵朔的夫人怀着身孕躲进公宫中,后来生下赵武,就是本篇所记的文子,也就是有名的“赵氏孤儿”。15年后,赵武得到韩阙的帮助,攻屠岸贾,灭族报仇,后来成为晋国的正卿。本篇所记赵武筑新室成,当是复位后不久的事。他年纪还不大,所以张老在赞颂的同时,还有规劝之意。

终日怀归翻送客,春风祖席南城陌。便莫惜离觞频卷白。动管色,催行色;动管色,催行色。
终日怀归翻¹送客,春风祖席²南城陌(mò)。便莫惜离觞(shāng)³频卷白。动管色,催行色;动管色,催行色。
译文:无时无刻不想早日回家,今天反而要为挚友送别。春风和暖,在南城陌上的长亭为你饯行。席间默默无言,只有频频举杯,纵情豪饮。此时,席间奏起了凄婉的管乐,似乎在催促行人上路。
注释:琴调相思引:双调,七十三字,上片七句七仄韵,下片十句十仄韵,皆为入声韵,重韵形式同上。此调《词律》、《词谱》均未载。范殿监:名字经历均不详。从词中可以看出,他是词人的好友,大概要到黄冈去做官,所以临行前方回作此词以赠之。¹翻:因离别引起的种种复杂心情。²祖席:本是古代出行时祭祀路神的一种仪式,这里便指饯行的酒宴。³觞:酒杯。⁴卷白:卷白波,所谓卷白波者,盖卷白上之酒波耳,言其饮酒之快也。这句是在劝酒。⁵管色:指离别时奏起的音乐。
何处投鞍风雨夕?临水驿,空山驿;临水驿,空山驿。纵明月相思千里隔。梦咫尺,勤书尺;梦咫尺,勤书尺。
何处投鞍风雨夕?临水驿,空山驿;临水驿,空山驿。纵明月相思千里隔。梦咫尺,勤书尺;梦咫尺,勤书尺。
译文:风雨交加的夜晚你将在何处解鞍投宿?野水边的驿馆,抑或是空山上的驿馆。纵然我们相距千里之隔,只能把相思寄托给明月,但是我们却可以在梦中相聚,也可以勤写书信,传递彼此的情谊。
注释:书尺:书信。

  词的首句既揭示了词人现在所处的生存状态,又点出了他此时此刻具体在做的事情,即送别友人。“终日怀归”,意为每天都在思念家乡,希望踏上归途,可见词人本人也正处于羁旅行役的漂泊之中。词人本就是行役之人,又得为即将与自己踏上相同命途的友人饯行,乡愁、离愁叠加。“终日怀归翻送客”一句与王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涵义相近,但是却将王维诗句中的豁达潇洒变为一种沉郁的感慨。

  “春风祖席南城陌”是说二人饯别的情景。“春风”点明时节,春暖花开,风和日丽的日子,本该是踏青郊游、对饮赋诗的好时候。然而,已经身处行役、饱受其苦的人,却要在城南的陌上长亭设宴,为另一个即将踏上羁旅,从此也可能饱尝孤寂痛苦的人送行。在此情此境下,二人除了相对无言,各饮杯中酒外,也难以再有多余的表示了

  “便莫惜离觞频卷白”写得就是席间劝酒。主宾二人对坐共饮,却是借酒浇愁愁更愁。由此更是衬出了二人友情的笃厚以及羁旅行役的艰难。

  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动管色,催行色”采用叠句形式,如同袅袅不尽的管弦,催促着行人的启程。无论如何不舍,最终仍要无奈地离去。回环往复的韵律,如同离别之人的悲苦哀愁,凄婉而绝决。

  词的下片,抒写分别后的情思。词人设想友人行走在路上的境况:“何处投鞍风雨夕”——在风雨交加的夜晚他投宿歇脚之地还是个未知,随后自问自答:“临水驿,空山驿;临水驿,空山驿。”穿越万水千山,在简单的驿馆里度过一个个无人陪伴的夜晚,这样的苦痛孤独,词人感同身受。

  “纵明月相思千里隔。梦咫尺,勤书尺;梦咫尺,勤书尺”一句,是词人心迹的剖白和对友情的铭誓,即使离别之后千里相隔,只能共望一片月色,也不会彼此牵念。“勤书尺”是作者对友人的嘱托:“在梦中,我与你近在咫尺,但梦醒后,不要忘记勤写书信,让我稍稍宽慰对你的记挂。”

  该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叠句的运用,重复的叠句生动再现了作者临别之际依依不舍、反复嘱托的神态,也透露出临别时二人心中百转千回的复杂滋味,表现出作者与友人之间动人的友谊。

参考资料:
1、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宋词鉴赏大全集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年09月:第257-258页

qíndiàoxiāngyǐn··sòngfàn殿diànjiānhuánggǎng--zhù

zhōng怀huáiguīfānsòngchūnfēngnánchéng便biànshāngpínjuǎnbáidòngguǎncuīxíngdòngguǎncuīxíng

chùtóuānfēnglínshuǐ驿kōngshān驿línshuǐ驿kōngshān驿zòngmíngyuèxiāngqiānmèngzhǐchǐqínshūchǐmèngzhǐchǐqínshūchǐ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霜黄¹碧梧²白鹤栖,城上击柝(tuò)³复乌啼。
译文:秋霜打黄了碧绿的梧桐树上,白鹤在栖息,城楼上的梆子声惊得乌鸦在啼叫。
注释:¹黄:在此用作动词,霜使原来的碧梧变黄。²梧:梧桐。³柝:击柝即打更。乌:乌鸦。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客子¹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²风凄凄。
译文:踏着明亮的月色我回家进门,寒凉的风中传来不知谁家的捶绢声。
注释:¹客子:作者自谓。²捣练:捣洗白绸。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
南渡桂水¹(quē)²舟楫(jí),北归秦川³多鼓鼙(pí)
译文:想南去渡过桂水却没有船只,想北回秦川又到处战乱不息。
注释:¹桂水:今连江,一说为漓江,均在广西。这里应指湘水。²阙:缺。³秦川:古地区名。今陕西、甘肃的秦岭以北平原地一带。这里指长安。⁴鼙:一种军用小鼓。鼓鼙在唐诗之中常用来比喻战争。可能是指当年吐蕃入侵。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年过半百不称意¹,明日看云还杖²(lí)³
译文:虽然年过半百却不称心如意,明天看云还要抚杖而行。
注释:¹不称意:不如意。²杖:拄(杖)。³藜:用藜茎制成的手杖。

  这首诗前四句写暮归的景色,营造出凄凉的氛围,衬托诗人的悲哀之感。白鹤都已栖止在被浓霜冻黄的绿梧桐边。城头已有打更击柝的声音,还有乌鸦的啼声。寄寓在此地的客人回进家门时,月光已亮了,不知谁家妇女还在捣洗白练,风传来悲凄的砧杵声。天色晚了,城上守卫兵要打梆子警夜。唐诗中写夜景,常有捣练、捣衣、砧杵之类的词语。大约当时民间妇女都在晚上洗衣服,木杵捶打衣服的声音,表现了民生困难,故诗人听了有悲哀之感。

  下半首四句也同样转入抒情。要想渡桂水而南行,可没有船;要想北归长安,路上还多兵戎。都是去不得。年纪已经五十多岁,事事不称心,明天还只得拄着手杖出去看云。这最后一句是描写他旅居夔州时生活的寂寞无聊,只好每天拄杖看云。浦起龙说:“结语见去志。”(《读杜心解》)此评并不准确。应该说第三联见去志,结句所表现的并不是去志,而是寂寞无聊。

  这首拗体七律体现了杜甫在诗艺上的追求。在这首诗中值得注意的艺术特点是虚实结合。尤其是第一句“霜黄碧梧白鹤栖”,一句中出现了三种颜色。仔细推究,这些颜色是有虚实之分的。“黄”和“白”是实在的,但“碧”就是虚写,因为“碧梧”叶已给严霜打“黄”了。可见用字也像用兵那样,可以“虚虚实实”。“虚写”,实质就是突破词义的束缚,使词的组合形式达到意义的丰富性,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努力就是一种“陌生化”的艺术感染力,值得借鉴。

参考资料:
1、 曹余章.历代文学名篇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230
2、 杜甫 等.杜甫集:三晋出版社,2008:222

guī

 tángdài 

shuānghuángbái chéngshàngtuò 
ményuèjiǎojiǎo shuíjiādǎoliànfēng 
nánguìshuǐquēzhōu běiguīqínchuānduō 
niánguòbànbǎichèn míngkànyúnháizhà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