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紫漂红没住生,伤心那止洛阳城。美人天远无家别,逐客春深尽族行。
泊紫漂红没住生,伤心那止洛阳城。美人天远无家别,逐客春深尽族行。
汝去安能不思汝,卿轻还复可怜卿。要申遣拨须凭酒,醉里忘愁且一程。
汝去安能不思汝,卿轻还复可怜卿。要申遣拨须凭酒,醉里忘愁且一程。

luòhuāshíshǒuèrshíèr--shěnzhōu

piàohóngméizhùshēngshāngxīnzhǐluòyángchéngměiréntiānyuǎnjiābiézhúchūnshēnjǐnxíng

ānnéngqīngqīngháiliánqīngyàoshēnqiǎnpíngjiǔzuìwàngchóuqiěchéng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居竹居主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82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大江¹歌罢掉头东,邃(suì)²群科³济世穷
译文:唱完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掉头东去日本留学,精深严密的多种科学能够救世上的穷困。
注释:¹大江:在这里泛指气势豪迈的歌曲。²邃密:深入、细致,这里是精研的意思。³群科:辛亥革命前后曾称社会科学为群学。群科,即社会科学。一说是各种科学。⁴济世穷:挽救国家的危亡。济,拯救,变革;世,社会,国家;穷,濒临绝境,危亡。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面壁¹十年图破壁²,难酬(chóu)³(dǎo)亦英雄。
译文:用了十年苦功,学成以后要回国干一番事业,挽救中国。假如这个志愿难以达到,即使像陈天华用投海而死来唤醒国人,也称得上是英雄。
注释:¹面壁:面对墙壁坐着。²破壁:这里表示学成之后,像破壁而飞的巨龙一样,为祖国和人民做一番大事业。³难酬:难以实现,目的达不到。⁴蹈海:投海。

  “大江歌罢掉头东”起句气势雄伟,表达了周恩来负笈东渡寻求真理的决心。“大江歌罢”指刚唱罢令人豪情四起的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其词开篇即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句子。周恩来此处用此典,一是表明其志向的豪迈,二也是为了照应东渡日本横跨大洋江海的经历。“掉头东”,掉指船桨,则表明义无反顾的抉择。梁启超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时,曾有诗句曰:“前路蓬山一万重,掉头不顾吾其东!”梁启超表达的是离开中国而到日本寻求真理的决心,周恩来此诗句反映的也正是他1917年东渡时立志救国的抱负。

  “邃密群科济世穷”,说的是他到日本求学的目标,即细密地研究多门科学以拯救濒临绝境的中国。周恩来自中学始就具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他所处的时代也正是国内掀起“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的呼声高涨时期,留学潮中的中国青年大多抱有到国外寻求先进思想、先进技术以报效国家、拯救中国的愿望。故他在国内革命需要时可以放弃在日本的留学,又可以为了革命的需要于1920年到欧洲勤工俭学。

  “面壁十年图破壁”,借达摩面壁修禅的故事反映出诗人刻苦钻研欲达到的境界和追求。西来的达摩禅师从长江之南一苇渡江到达嵩山少林寺,在山洞里面壁十年默默修禅,终于将印度佛教成功传入中国,成为禅宗初祖。周恩来表示东渡留学也要有达摩面壁的精神,而且学成之后要达到如巨龙破壁腾飞的境地。“破壁”之说源自《历代名画记》中所记载的传说,说南朝著名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没有眼睛的龙,一经他点出龙的眼睛,巨龙则破壁而出腾空飞去。周恩来将“面壁”和“破壁”巧妙地结合起来,不仅在修辞手法上是一种艺术创造,更重要的是表达出一种不同凡响的人生追求。

  “难酬蹈海亦英雄”,则表明他此次为了革命需要放弃留学的豪气。“难酬蹈海”即难酬蹈海之志的意思。“蹈海”可有两种理解,一是跳海殉身之意,如近人陈天华留学日本,为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毅然投海自杀,以示警醒;二是到了晚清时,出洋寻求真理亦称“蹈海”。此处我取第二意,恐更符合周恩来此诗的背景。

 ·jiāngdiàotóudōng

zhōuēnlái jìnxiàndài 

jiāngdiàotóudōng suìqúnshìqióng 
miànshínián nánchóudǎohǎiyīngxióng 
楼锁轻烟,水横斜照,遥山半隐愁碧。片帆岸远,行客路杳,簇一天寒色。楚梅映雪数枝艳,报青春消息。年华梦促,音信断、声远飞鸿南北。
楼锁轻烟¹,水横斜照²,遥山半隐³愁碧。片帆岸远,行客路杳(yǎo),簇(cù)一天寒色。楚梅映雪数枝艳,报青春消息。年华梦促,音信断、声远飞鸿南北¹⁰
译文:楼阁笼罩在春天的轻烟之中,夕阳斜照着江水,远山半隐在一片忧愁的碧色中。一片孤帆离岸远去,在外的旅客路途遥远,天空中聚集着消散不去的寒色。几枝南方的梅花在雪中鲜艳绽放,向人报示着春天的讯息。人生如梦一般的短促,书信断绝,南北分飞的大雁,哀鸣声远。
注释:倾杯乐:倾杯乐,词牌名,又名“倾杯”“古倾杯”。以柳永《倾杯乐·楼锁轻烟》为正体,双调一百四字,前段十句四仄韵,后段十一句五仄韵。¹楼锁轻烟:即轻烟锁楼,指楼阁笼罩在春天的轻烟之中。²斜照:斜阳,夕阳。³遥山半隐:远山隐约只现小一半的面容。⁴愁碧:山的绿色使人发愁。⁵行客:旅客。⁶簇:聚集。⁷楚梅:南方的梅花。⁸青春:春天。⁹年华梦促:人生如梦一般的短促。¹⁰飞鸿南北:鸿雁向南北而飞。
算伊别来无绪,翠消红减,双带长抛掷。但泪眼沉迷,看朱成碧。惹闲愁堆积。雨意云情,酒心花态,孤负高阳客。梦难极。和梦也、多时间隔。
算伊¹别来无绪²,翠消红减³,双带长抛掷(zhì)。但泪眼沉迷,看朱成碧。惹闲愁堆积。雨意云情,酒心花态,孤负高阳客。梦难极¹⁰。和梦也、多时间隔¹¹
译文:料想她也是自从分别后没什么心情,憔悴消瘦,衣服上的两根带子就抛去不用了。然而泪眼模糊,视线混乱。忧愁堆积起来。男女相爱之情,饮酒赏花之心,我都要辜负了。美好的梦难以昨晚,更甚者,连这短暂的梦境也多时没有了。
注释:¹伊:她,指所思念的人。²无绪:没有心情。³翠消红减:原指仡叶凋零,此处比喻女子因思念而消瘦。⁴双带:疑指衣带。则此句意为不整服饰。⁵沉迷:模糊。⁶看朱成碧:把红色看成绿色。李白《前有一樽酒行二首》之一:“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⁷雨意云情:男女相爱之情。⁸酒心花态:对酒赏花时的情意。⁹高阳客:指酒徒,此为自指。¹⁰梦难极:梦难尽,指不能将好梦做完。¹¹多时问隔:长时间才有一次这样的梦。
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
泰山一何¹高,迢迢²³天庭
译文:泰山何其高,高耸伸延直至天宫。
注释:¹一何:何其。多么。²迢迢:遥远貌。高深貌。³造:到,去。⁴天庭:天帝的宫廷;天帝的朝廷。指天空。
峻极周已远,层云郁冥冥。
峻极¹²已远,层云³(míng)
译文:太高的地方周围已经看不见了,积聚着的云气显得特别昏暗。
注释:¹峻极:高峻的极限。极高。²周:周边。周围。³层云:层层云气。积聚着的云气。⁴郁:郁积。浓积。⁵冥冥:昏暗。黑夜。
梁甫亦有馆,蒿里亦有亭。
梁甫¹亦有馆²,蒿(hāo)³亦有亭
译文:梁父山上也有驿馆,蒿里山也有驿亭。
注释:¹梁甫:梁父。泰山下的一座小山,在今山东省新泰市西。古代皇帝常在此山辟基祭奠山川。多有陵墓。²馆:馆舍。驿馆。³蒿里:山名,相传在泰山之南,为死者葬所。⁴亭:驿亭。亭台。亭子。
幽涂延万鬼,神房集百灵。
幽涂¹²万鬼,神房³集百灵
译文:阴间的路途迎接众多鬼神,神圣的房舍集聚众多幽灵。
注释:¹幽涂:幽冥之途。阴间的路途。涂,途。²延:延引。迎接。³神房:神灵的房舍。神圣的房舍。⁴百灵:众多幽灵。
长吟泰山侧,慷慨激楚声。
长吟¹泰山侧,慷慨²³楚声
译文:在泰山旁长久吟唱,情绪激昂地唱起激扬的楚地曲调。
注释:¹长吟:长久吟唱。哀愁怨慕时发出长而缓的声音。吟唱《泰山吟》。²慷慨:情绪激昂。³激:激扬。⁴楚声:楚地的声音,楚地的曲调。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子曰:“克己复礼¹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²。”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³,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请教如何行仁)孔子说:“能够克制和约束一己私欲,让自己的行为回复到礼的要求上,就是仁(的做法)。一旦人这样做了,那么天下人间的人都会赞许他是仁人。做仁义的事情是完全靠自己的,难道还能靠别人吗?”颜渊说:“希望指点一些具体做法。”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去看,不合乎礼的不去听,不合乎礼的不去说,不合乎礼的不去做。”颜渊说:“我虽不够聪敏,请你允许我去实行这番话。”
注释:¹克己复礼: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归到礼的方面去,即合于礼。复礼,归于礼。²目:大项之中再分的小项。³敏:聪明;机警。
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
(làng)州城东灵山¹白,阆州城北玉台²碧。
译文:阆州城东的灵山呈现一片白色,而阆州城北的玉台山则一片碧绿。
注释:¹灵山:一作“雪山”。²玉台:一作“玉壶”。
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
松浮¹欲尽不尽云,江玉²将崩未³(bēng)石。
译文:松树上浮着欲尽不尽的云彩,江浪摇动着将崩未崩的石头。
注释:¹松浮:指松枝在摇玉。²江玉,指江水在涌玉。³未:一作“已”。
那知根无鬼神会?已觉气与嵩华敌。
那知根¹无鬼神会?已觉气²与嵩(sōng)³
译文:虽然这里人也祭拜祖先,可当地的子孙后代却从来没有与祖先灵魂或相会。虽然世界上没有鬼神与人能真正相会,但这里的祭拜盛况可与嵩山、华山的清明活动相匹敌。
注释:¹根:石根,亦即山根。²气,气象。³嵩华,中岳嵩山与西岳华山。⁴敌,匹敌,即“草敌虚岚翠”之“敌”。
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著青壁。
中原¹格斗²且未归,应结茅斋(zhāi)³青壁
译文:中原地区的战争尚未结束,应建个茅屋来把青纱幔挂于屋址的墙壁上。
注释:¹中原:地区名。此指整个黄河流域。²格斗:指安史之乱。³茅斋:即曾由阆中后人建存于古城内的“杜甫草堂”。⁴著:一作“看”。⁵青壁:即石崖。青表其色,壁状其峭。

  “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阆州”是说明“地名”,当时阆中人已在被唐玄宗赐为“仙穴山”的灵山祭祖祭神,用大量的白花、白幡挂放于满山、满坡、满树枝,映衬得此山一片片白色而象征“灵山白”。“城东”“城北”,是在介绍相关的地理位置;“灵山、玉台”,是专指具体的地方;“白、碧”,是在以景喻事。这两句叙述了阆中当地的清明祭祀活动之事。

  “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两句是针对第一联从现实性出发所记载的阆中当地清明节祭祖活动之盛况。“松浮欲尽”,是指松枝在摇动中“想”把本不属于松树的什么东西摇开。可能把一些由唐代阆中人在清明节有人先挂在松树上的白花(诗中喻为白云)、挂在松树上的青纱(诗中喻为乌云)摇散、摇落,但又有后来人在清明时节陆续再在树枝上挂上白花或青纱,让阆中的灵山与玉台山的松树上在这段时间内,能较长期存在着可拟为白云或乌云的白花和青纱,故而能“不尽云”。接着以唱叹的语气写出江面的盛况。唐代阆州盛大持久的祭祖、祭天、祭神、祭亡灵的活动,因不少仪式是官民共同参与,来自陆路与水路的敬拜者络绎不绝:在山祭山神,在水祭水神,在庙祭祖宗,在宇祭上天;这一因船只在江面涌动、陆上又有吹打弹唱而震得岩体欲崩的群体性民俗活动,能震撼目击者的心灵。

  第三联上句“那知根无鬼神会”中“根”与“鬼神”均与清明节的活动有直接关系,与《杜臆》所释“阆中山多仙圣游迹”相符合。下句“已觉气与嵩华敌”的诗意不是在讲阆山的山势能与嵩山和华山的高度相似而可“敌”,而仍然是描写阆山清明祭祖活动的空前盛况与磅礴气势。上句中“那知根”正好与下句“已觉气”成为一问一答的对应;而“无鬼神会”和“与嵩华敌”的描写,也是对应式的自问自答。这就是杜甫以《阆山歌》来记叙阆中清明祭祖盛况之诗歌中所表现来的睿智。

  最后,“中原格斗且未归”是表达诗人在参加阆中清明节的祭祖活动中,仍不忘记国家的大事。杜甫一直关注着国家大事,即使他在参加阆中的清明祭祖活动以及写其《阆山歌》之际,仍在牵挂着不稳定的中原局势。此时身在阆州,耳闻目睹阆中人民爱祖爱国的民俗与热情,诗人表明自己也要与阆中人民同忧同思同作同为——“应结茅斋著青壁”。这个结句有几层大意:第一,在叙述与感叹中认为自己不能只是一个清明活动的记录者,也同时应当以行动来表示爱祖爱国;能在自己所居茅屋的墙壁著上表示哀愁的青纱,也是一番衷肠的诉说。第二,诗人从阆中清明祭祀活动中所领会“爱祖爱国民俗”的画境,和他要求一首诗所应达到“篇终接混茫”的诗境是近似的、相通的。第三,篇首的“灵山白”与篇末的“著青壁”,一“白”一“青”,又呈现出“白花与青纱”的对仗。这般前呼后应的诗歌结构,强烈地显现出《阆山歌》写作于清明时节的祭祀文化的风格。

  杜甫在阆中的时间虽然不长,创作的诗篇却不少。就创作的速度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小小的高产期。这首《阆山歌》专咏阆山之胜,它与《阆水歌》一起成为杜甫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00-201
2、 刘文刚.《阆山歌》与《阆水歌》[J].杜甫研究学刊,1996,(01).

lángshān--

lángzhōuchéngdōnglíngshānbáilángzhōuchéngběitái

sōngjǐnjǐnyúnjiāngdòngjiāngbēngwèibēngshí

zhīgēnguǐshénhuìjuésōnghuá

zhōngyuándòuqiěwèiguīyīngjiémáozhāizheqī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