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迷阳不记年,村中历本逐时编。寒乌满野成禾后,社燕辞人落木前。
到处迷阳不记年,村中历本逐时编。寒乌满野成禾后,社燕辞人落木前。
戒酒刘伶终酒性,遣言摩诘亦言诠。青天自是无逃处,何事灵均更问天。
戒酒刘伶终酒性,遣言摩诘亦言诠。青天自是无逃处,何事灵均更问天。

yòudiéqiányùn--tángshùnzhī

dàochùyángniáncūnzhōngběnzhúshíbiānhánmǎnchénghòushèyànrénluòqián

jièjiǔliúlíngzhōngjiǔxìngqiǎnyányánquánqīngtiānshìtáochùshìlíngjūngèngwèntiān

唐顺之

唐顺之

唐顺之(公元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458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丞相祠(cí)¹何处寻?锦官城²外柏(bǎi)森森³
译文: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注释:¹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²锦官城:成都的别名。³柏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¹(hǎo)音。
译文:碧草映照石阶,不过自为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亦不过空作好音。
注释:¹空:白白的。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频(pín)¹天下计,两朝开济²老臣心。
译文: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注释:¹频烦:犹“频繁”,多次。²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开创。济:扶助。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未捷身先死¹,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
译文: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注释: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出师:出兵。

  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成都是三国时期汉国的都城,诸葛亮在这里主持国政二十余年,立下了勋业。晋代李雄在成都称王时为他建立了祠堂。后来桓温平蜀,成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只有武侯祠完整无损。“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别称。成都产蜀锦,古代曾经设有专门的官员管理,他们住在成都的少城(成都旧有大城、少城),所以又称成都为锦官城、锦城或锦里。另一种说法是因为成都地近锦江,这里山川明丽,美如绣锦,因而得名。“森森”,是形容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据《儒林公议》、《太平寰宇记》等书记载,武侯祠前有大柏树,相传是诸葛亮亲手栽种。

  这首联两句,前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是自问。这里不称“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非常亲切。特别是其中的“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而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环境生疏,所以才下了这样一个“寻”字。这个寻字有着丰富的含义,它还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而及物,同时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后一句“锦官城外柏森森”自答。这是诗人望中所得的景象,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点明祠堂的所在地,用来呼应前一句。“柏森森”三个字还渲染了一种安谧、肃穆的气氛。这两句直承“蜀相”的诗题,起得很得势,用的是记叙兼描述的笔墨。

  第二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柏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音韵浏亮,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自然界的春天来了,祖国中兴的希望却非常渺茫。想到这里,诗人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的感觉,因此说是“自春色”、“空好音”。“自”和“空”互文,刻画出一种静态和静境。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透过这种爱国思想的折射,诗人眼中的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

  “三顾”,这里指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的事。诸葛亮《出师表》上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频烦”,多次地烦劳。另一说见清代汪师韩的《诗学纂闻》,汪师韩认为“频烦”是唐代俗语,意思与“郑重”差不多。“天下计”,是指统一天下的谋略。具体地说,这里指诸葛亮所制定的以荆州、益州为基地,整饬内政,东联孙权,北拒曹操,而后统一天下的策略。“两朝”,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济”,“开”指帮助刘备开创基业;“济”是指辅佐刘禅匡济艰危。“济”,有完成的意思,也可以解释为守成、成了事业。“老臣心”,指诸葛亮尽忠蜀汉,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这颈联两句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因为这一联是全首诗的重点和核心,所以诗人从开篇起便暗运斧斤,不断蓄势,一路盘旋,到此才着力点明,并用了浓重的笔墨。这也正合乎律诗中间二联“宜乎一浓一淡”的写作法则。这一联同时还是杜甫以议论入诗的范例。本来,以抒情为主是诗歌的显著特征,一般并不夹有议论。但是杜甫在这方面却打破了常规,而常以议论入诗,这不仅使他的诗歌内容有了特色,还体现了杜诗的一种技巧。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句指的是诸葛亮为了伐魏,曾经六出祁山的事。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年),他统率大军,后出斜谷,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八月,病死在军中。“英雄”,这里泛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这尾联两句承接着五、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概言之,这首七律话语奇简,但容量颇大,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诉尽诸葛亮生平,将名垂千古的诸葛亮展现在读者面前。后代的爱国志士及普通读者一吟诵这首诗时,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一读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二句时,不禁黯然泪下。

  在艺术表现上,设问自答,以实写虚,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结构起承转合、层次波澜,又有炼字琢句、音调和谐的语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叹,余味不绝。人称杜诗“沉郁顿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

  本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对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报国的赞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先死的惋惜。

参考资料:
1、 赵君虎 等 .语文(必修·提高)教师教学用书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65-67 .
2、 程千帆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507-508 .

shǔxiàng

 tángdài 

chéngxiàngtángchùxún jǐnguānchéngwàibǎisēnsēn 
yìngjiēcǎochūn huángkōnghǎoyīn 
sānpínfántiānxià liǎngcháokāilǎochénxīn 
chūshīwèijiéshēnxiān chángshǐ使yīngxiónglèimǎnjīn 
一晌凝情无语,手捻梅花何处。
一晌凝情无语,手捻梅花何处。
倚竹不胜愁,暗想江头归路。
倚竹不胜愁,暗想江头归路。
东去东去,短艇淡烟疏雨。
东去东去,短艇淡烟疏雨。
这首抒情小词,着意人物心理和情态的刻画,语言精妙,委婉含蓄地抒写了伤离惜别之情。全词融情于景,清新淡雅,平易自然。

mènglìng··shǎngníngqíng--wángzhīdào

shǎngníngqíngshǒuniǎnméihuāchù

zhúshèngchóuànxiǎngjiāngtóuguī

dōngdōngduǎntǐngdànyānshū

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
行人朝走马,直指蓟(jì)¹城傍。
译文:远行的人早早就骑上了骏马,行途直指蓟城的旁边。
注释:¹蓟:州名,治所在今天津蓟县。
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
蓟城通漠北¹,万里别吾乡。
译文:蓟城北通大漠,我万里辞别故乡。
注释:¹漠北:即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地区。
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
海上¹千烽火,沙中百战场。
译文:大漠瀚海上,燃起万千烽火,黄沙之中,曾是千百年来的战场。
注释:¹海上:瀚海之上,沙漠上。
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
军书发上郡(jùn),春色度河阳¹
译文:军书急迫,发至上郡,春色青青,越过了中州河阳。
注释:¹河阳:今河南孟县。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
(niǎo)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
译文:长安宫中的柳条已经婀娜多姿,塞北地区的桑条依然颜色青青。
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
琵琶出塞曲¹,横笛断君肠。
译文:琵琶呜咽,弹出令人泪垂的出塞曲,横笛声声,令人肝肠寸断。
注释:¹出塞曲:汉李延年造,曲调悲切。

  “塞下曲”,唐代乐府题,多写边塞之事。此篇乃仿古之作,故称“古塞下曲”。

  “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此诗前四句写万里辞家,远赴边塞。早晨骑马出发,直指蓟城,行程匆匆,字里行间透射出一股豪气。

  “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中间四句写边地见闻。“海上”“沙中”呼应“漠北”。“军书”“春色”,本为静物,加以“发”“度”二字,顿变鲜活,急切迅疾,气势飞动。一写战事,一写时节,一写边关,一写中原,刚健明快。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最后四句一写色,一写声,颜色清丽,声调凄恻,先喜后悲,更显其悲。

  通观全篇,格调苍凉,既有一点悲,又有一点壮,诚为《河岳英灵集》所评:“发调既清,修辞亦秀”,“足可歔欷,震荡心神。”

sāixià--

xíngréncháozǒuzhízhǐchéngbàng

chéngtōngběiwànbiéxiāng

hǎishàngqiānfēnghuǒshāzhōngbǎizhànchǎng

jūnshūshàngjùnchūnyáng

niǎoniǎohàngōngliǔqīngqīngsāng

chūsāihéngduànjūncháng

劝君金屈卮,满酌不须辞。
劝君金屈卮(zhī)¹,满酌²不须辞。
译文:高举弯把金杯为您敬酒,满满斟上请您不要推辞。
注释:¹金屈卮:古代一种名贵酒器,饰金而有弯柄。用它敬酒,以示尊重。唐李贺《浩歌》:“筝人劝我金屈卮,神血未凝身问谁?”王琦汇解:“金屈卮,酒器也。据《东京梦华录》云:‘御筵酒盏,皆屈卮如菜碗样而有把手。’此宋时之式,唐代式样,当亦如此。”²满酌:斟满酒。
花发多风雨,人生足别离。
花发¹多风雨,人生足别离。
译文:花儿开放历经多少风雨,人的一生更会历尽别离。
注释:¹发:(花)开放。

  这是一首祝酒歌。前两句敬酒,后两句祝辞。话不多,却有味。诗人以稳重得体的态度,抒写豪而不放的情意,在祝颂慰勉之中,道尽仕宦浮沉的甘苦。

  古人用“金屈卮”敬酒,以示尊重。诗人酌满金屈卮,热诚地邀请朋友干杯。“不须辞”三字有情态,既显出诗人的豪爽放达,又透露友人心情不佳,似乎难以痛饮,于是诗人殷勤地劝酒,并引出后两句祝辞。

  从后两句看,这个宴会大约是饯饮,送别的那个朋友大概遭遇挫折,仕途不利。对此诗人先作譬喻,大意说,你看那花儿开放,何等荣耀,但是它还要经受许多次风雨的摧折。言外之意是说,大自然为万物安排的生长道路就是这样曲折多磨。接着就发挥人生感慨,说人生其实也如此,就要尝够种种离别的滋味,经受挫折磨炼。显然,诗人是以过来人的体验,慰勉他的朋友。告以实情,晓以常理,祝愿他正视现实,振作精神,可谓语重心长。

  于武陵一生仕途不达,沉沦不僚,游踪遍及天南地北,堪称深谙“人生足别离”的况味的。这首《劝酒》虽是慰勉朋友之作,实则也是自慰自勉。正因为他是冷眼看人生,热情向朋友,辛酸人作豪放语,所以形成这诗的独特情调和风格,豪而不放,稳重得体。后两句具有高度概括的哲理意味,近于格言谚语,遂为名句,颇得传诵。

参考资料:
1、 倪其心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46

quànjiǔ--líng

quànjūnjīnzhīmǎnzhuó

huāduōfēngrénshēngbié

蜀魄关关花雨深,送师冲雨到江浔。
蜀魄(pò)¹关关²花雨深,送师冲雨³到江浔
注释:¹蜀魄:传说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死后魂魄化为子规(杜鹃鸟)。后人因以蜀魄、望帝等作为杜鹃鸟的别称。²关关:拟声词,拟鸟啼声。此处则拟杜鹃鸟的啼声。³冲雨:冒雨。⁴浔:水边之地,江浔即江边。
不能更折江头柳,自有青青松柏心。
不能更折江头柳,自有青青松柏心¹
注释:¹松柏心:指坚定不移修持佛道的志愿。松树与柏树,枝叶繁茂,经冬不雕。人们诗文中常以松柏作为志操坚贞的象征。
贯休终生为诗,以诗著名,其送赠诗写得很好,其中尤以送同道僧友之诗为佳。这首七绝诗,把潇潇春雨中赠别友人之景、之情描摹得非常生动,景为主体,情寓其中,文笔生动流畅,委婉含蓄,感染力很强。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