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所谓英英、盼盼者。盼卒,英嫁,而盼之子莹,颇有家风,而曹妓未有显者,黄楼不可胜也。作南乡子以歌之。
风絮落东邻。点缀繁枝旋化尘。关锁玉楼巢燕子,冥冥。桃李摧残不见春。
流转到如今。翡翠生儿翠作衿。花样腰身官样立,婷婷。困倚阑干一欠伸。|<周昉画美人,有背立欠伸者,最为妍绝,东坡为赋续丽人行>|
世所谓英英、盼盼者。盼卒,英嫁,而盼之子莹,颇有家风,而曹妓未有显者,黄楼不可胜也。作南乡子以歌之。
风絮落东邻。点缀繁枝旋化尘。关锁玉楼巢燕子,冥冥。桃李摧残不见春。
流转到如今。翡翠生儿翠作衿。花样腰身官样立,婷婷。困倚阑干一欠伸。|<周昉画美人,有背立欠伸者,最为妍绝,东坡为赋续丽人行>|
陈师道

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 475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译文:江两岸怒放的山花洁白如雪;村庄里家家户户春酒满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zhāo)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¹外踏青来。
译文:昭君坊中有很多的女子相伴,她们是从永安宫外踏青回来。
注释:¹永安宫:故址在今重庆奉节县城内。蜀汉章武二年(222),蜀先主刘备自猇亭战败后,驻军白帝城,建此宫,次年卒于此。
本首诗是《竹枝词九首》中的第五首。这组诗当作于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夔州在长江三峡的上游,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当地流行着叫“竹枝词”的民歌形式。刘禹锡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九首》,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
参考资料:
1、 吴在庆 编选.刘禹锡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30-136
2、 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36-41
为忆长安烂熳开,我今移尔满庭栽。
为忆长安烂熳(màn)¹开,我今移尔满庭栽。
译文:为了忆念长安烂漫开的菊花,我今天把你们移来栽满庭院。
注释:¹烂熳:同“烂漫”。
红兰莫笑青青色,曾向龙山泛酒来。
红兰莫笑青青色,曾向龙山¹泛酒来。
译文:红兰不要笑菊花青青的颜色,它曾经让众多宾客泛酒龙山驻足观赏。
注释:¹龙山:据《晋书·孟嘉列传》载,九月九日重阳节,桓温曾大聚佐僚于龙山。后遂以“龙山会”称重阳登高聚会。

  唐时长安的菊花,尽管不象牡丹那样“花开时节动京城”,有“真国色”之誉,但毕竟曾盛极一时,为许多诗人所吟唱。至今,西安兴庆公园中的菊花仍繁衍不绝,声驰中外,唐代遗风依约可见。

  本诗的作者思念京都长安,却将菊花特提,并满庭植菊,以寄托忆念之情。看来,诗人是有意将长安与菊连在一起,在婉转地透露其心曲。据有关资料载述,诗人性格疏旷,不拘小节,曾为西川宣谕和协使李询辟为判官,时常感慨唐末世之衰,对开元盛世追慕不已,谓:“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长安清明》)。诗人在这里忆念长安菊,或是藉以发抒追昔怀旧之情吧!开首的二句,一“因”一“果”,呼应成趣,章法细密谨严。而且.以对话的语势叙事抒情,也给人以亲切感,加强了,作品的表达效果。

  而对红兰,诗人则是另一副态度,在告诫它:切莫因菊花的颜色素雅而恣意轻慢,菊花历来为人们所珍视,有过龙山泛酒的小凡经历呢。龙山泛洒,据《世说新语》注引《孟嘉别传》载,盂嘉为征西大将军桓温参军。九月九日桓温游龙山,官僚咸集,皆戎服。有风吹嘉帽落,初不觉。嘉薄饮,愈多不乱,自言得酒中真趣。并未述及采菊泛酒事,但是,古时有九月九日“登山饮菊花洒”(《荆楚岁时记》)的习俗,诗人盖将二事糅为一体,意在强调菊花的不同凡流。

  本诗看去是平直叙述,无多机巧,实则寓曲于直,多弦外之音。大概诗人有过被人轻慢的经历,故而暗以菊相标榜,忆起“白马似冷朱绂贵,彩衣遥惹御炉香”(《寄右省李起居》)的京师生活,才有“龙山泛酒”之喻。借咏菊婉曲地表述了他郁闷不平的心理。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浮生¹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yán)²终散场。
译文:人一生为了为什么而东奔西走、忙忙碌碌。 即使是盛大华丽的宴席,也终究有散场的那一天。
注释:¹浮生:指人生。²华筵:丰盛的筵席。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悲喜千般同幻渺¹,古今一梦尽荒唐。
译文:过往数不清的各种悲和喜,现在看来如同渺渺幻觉。从古至今如梦一场,令人空言荒唐。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译文:常常说(人生聚少离多)美人以袖拭泪。 更还有痴心的人抱恨千古,念念不忘。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译文:(这本书)看起来每个字如同血一般(深刻) 写就它花费十年,这实在不同寻常 。
闻有山岩即去寻,亦跻云外入松阴。
闻有山岩即去寻,亦跻(jī)¹云外入松阴。
译文:我听到有山岩之景便立即去寻找,也在云雾中行走,在松树下伫立。
注释:¹跻:登。
虽然未是洞中境,且异人间名利心。
虽然未是洞中境¹,且异人间名利心。
译文:虽然还不是洞天胜境,但也与人世间的名利之心所不同了。
注释:¹洞中境:洞天胜境。道教把风景名胜叫作“洞天”,喻该处能洞察天上玄机,是修道的好地方。

xíngxiànzhìdōuyāohángqiánjiànhóumíngshěnshèngyántóngyóuluóyán--zhōudūn

wényǒushānyánxúnyúnwàisōngyīnsuīránwèishìdòngzhōngjìngqiěrénjiānmíngxīn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对青山强整乌纱¹。归雁横秋²,倦客思家。翠袖殷(yīn)³,金杯错落,玉手琵(pí)(pá)。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译文:面对着青山勉强整理头上的乌纱,归雁横越秋空,困倦游子思念故家。忆翠袖殷勤劝酒,金杯错落频举,玉手弹奏琵琶。西风萧萧人已衰老满头白发,玉蝶愁飞明日黄花,回头看茫茫天涯,只见一抹斜阳,几只远飞的寒鸦。
注释:¹对青山强整乌纱:化用孟嘉落帽故事:晋桓温于九月九日在龙山宴客,风吹孟嘉帽落,他泰然自若,不以为意。²归雁横秋:南归的大雁在秋天的空中横排飞行。³翠袖殷勤:指歌女殷勤劝酒。翠袖:此处借指女子或妓女。⁴金杯错落:各自举起酒杯。金杯:黄金酒杯。错落:参差相杂,一说酒器名。⁵玉手琵琶:谓歌女弹奏琵琶助兴。

  这首小令既写“重阳”的美好,更写了游子的愁肠。此时正值秋高气爽,同时万物也开始萧疏。大雁南归,更易引发游子思乡。秋野丰美多姿,而秋景却最令游子泪下神伤,给人一种沧桑的感觉。

  前三句:“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意思是说,面对着青山勉强整理头上的乌纱,归雁横越秋空,困倦的游子思念故家。这是诗人登高时所见之景,“秋”“归雁”之意象传出达出困倦游子对家的思念。这种感情,正如晋代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所写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样。 张可久的一生是在时隐时仕、辗转下僚中度过的。他自己所说的“半纸虚名,万里修程”(《上小楼·春思》),是很形象的概括。此时,已逾古稀之年的他,早已厌倦官场的倾轧,望着南归的大雁,内心感到无限惆怅。

  接下来,“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三句,诗人由写眼前景转为对昔日生活的回忆,其中“翠袖”“金杯”“玉手”就是诗人忆往昔欢乐生活时浓缩而成的意象。这里化用了宋代词人晏几道《鹧鸪天》中的“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写尽了宴客场景的繁华热闹。昔日官场生活,翠袖殷勤劝酒,金杯错落频举,玉手弹奏琵琶,是多么热闹,这里用的是以乐景写哀的反衬之法,与前面的“归雁横秋,倦客思家”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凸见诗人此时的孤寂心境。

  七八两句:“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化用了苏轼的诗句:“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由于添加了“西风白发”这一意象,因而在意境上更胜一筹;同时,倒装加对偶的句式,韵律和谐,也可以看出诗人的匠心。这也是这首曲中的名句,是诗人有感于眼前之景,有思于今非昔比的境况而发出的深沉感慨:西风吹着满头白发,突然省悟到,人终有衰老之时,花亦有凋败之日,面对已凋谢的黄花,连蜂蝶都要发愁,何况人呢。人生易老,好景不常,游子不要留恋他乡。

  末三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这里又化用宋词人秦观的《满庭芳》的诗句“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诗人在此以景结情,写出眼前的凄凉景象:回首茫茫天涯,只见一抹斜阳,几只远飞的寒鸦。这是景语,又是情语;这既是实景,又是作者大半生人生路途的写照。苍凉微茫的景色,反映出诗人漂泊无依的情怀,倦客之心、思乡之情溢于笔端。

  综观全曲,一个“思”字贯穿全篇。诗人由眼前实景写起,触景生情,忆往昔欢乐事,更添此刻思乡之愁,最后,以景结情,回顾漫漫天涯路,抒迟暮思归之情。语言清丽,对仗工整,特别是巧妙地引前人诗词入曲,清雅自然,具有典雅蕴藉之美,堪称元散曲中的精品。

zhéguìlìng··duìqīngshānqiángzhěngshā--zhāngjiǔ

duìqīngshānqiángzhěngshā

guīyànhéngqiūjuànjiā

cuìxiùyīnqínjīnbēicuòluòshǒu

rénlǎo西fēngbái

diéchóuláimínghuánghuā

huíshǒutiānxiéyángshùdiǎnh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