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劳生四十强,惊魂歧路总堪伤!河山萧瑟平原帜,江海苍茫下濑航。
屈指劳生四十强,惊魂歧路总堪伤!河山萧瑟平原帜,江海苍茫下濑航。
国破龙蛇都失穴,时危狼狈每依墙。盟坛今日谁雄长?敢说邢茅亦雁行!
国破龙蛇都失穴,时危狼狈每依墙。盟坛今日谁雄长?敢说邢茅亦雁行!

zhāngshūshēnfànzhānlùnshíniánláiróngwèiláowēiyǒushījiànzèngzhīchuàngrányīnchéngèrshǒu--zhānghuángyán

zhǐláoshēngshíqiángjīnghúnzǒngkānshāngshānxiāopíngyuánzhìjiānghǎicāngmángxiàlàiháng

guólóngshédōushīxuéshíwēilángbèiměiqiángméngtánjīnshuíxióngzhǎnggǎnshuōxíngmáoyànxíng

张煌言

张煌言

张煌言(1620—1664年),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崇祯时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后被俘,遭杀害,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谥号忠烈。其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质朴悲壮,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有《张苍水集》行世。张煌言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清国史馆为其立传。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追谥忠烈,入祀忠义祠,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 42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有时云与高峰匹,不放松峦历历。望里依岩附壁,一样黏天碧。
有时云与高峰匹,不放松峦(luán)历历¹。望里依岩附壁,一样黏(nián)天碧。
译文:一时间云彩与高峰相聚,与峰间青松不明的样子。望着依偎在另一侧岩壁的云彩,一样的与天交接。
注释:松峦峰:山名,浙江遂昌、河北平泉、辽宁锦州等地均有之,此处可能指浙江。¹历历:清楚明白。²
有时峰与晴云敌,不许露珠轻滴。别是娇酣颜色,浓淡随伊力。
有时峰与晴云敌,不许露珠轻滴。别是娇酣(hān)颜色,浓淡随伊力。
译文:有时候山峰与天气作对,不允许山间的露珠轻易滴落,而云气的颜色深浅浓淡,随着山崖之势变化。
此词咏山岚云雾变幻奇观。上片以云为主,下片以山为主。各以“历时”两字作领,叙次井然,奕奕历神。全词以拟人手法,写得清新别致,和婉多姿。

měirén··yǐngsōngluánfēng--hóuwényào

yǒushíyúngāofēngfàngsōngluánwàngyányàngniántiān

yǒushífēngqíngyúnzhūqīngbiéshìjiāohānyánnóngdànsuí

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纤纤捧,研膏浅乳,金缕鹧鸪斑。
北苑春风¹,方圭(guī)²圆璧,万里名动京关。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尊俎(zǔ)风流战³胜,降春睡、开拓愁边。纤纤捧,研膏浅乳,金缕鹧(zhè)(gū)
译文:北苑茶山春风浮动,茶饼形状万千,方的如圭器,圆的如璧玉,都十分珍贵。茶饼被研磨地粉碎,进奉御用,可谓有功社稷,可与凌烟阁中为国粉身碎骨的忠臣功德并列。这茶又能战胜酒醉风流,解除春天的睡意,清神醒脑,排忧解愁。纤纤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茶盏,茶盏绣着金边,纹色如鹧鸪鸟的羽毛。
注释:¹北苑春风:北苑,即今福建建瓯,是贡茶的主要产地。春风:指社前之茶。²圭:中国古代在祭祀、宴飨、丧葬以及征伐等活动中使用的器具。圭方璧圆,喻茶饼形状,也指茶饼珍贵。³尊俎风流战:“战胜风流尊俎”的倒装。尊,通“樽”,酒杯。俎: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⁴鹧鸪斑:以其纹色代指茶盏,极珍贵。
相如,虽病渴,一觞一咏,宾有群贤。为扶起灯前,醉玉颓山。搜搅胸中万卷,还倾动、三峡词源。归来晚,文君未寐,相对小窗前。
相如,虽病渴,一觞(shāng)一咏,宾有群贤。为扶起灯前,醉玉颓(tuí)¹。搜搅胸中万卷,还倾动、三峡词源。归来晚,文君²未寐,相对小窗前。
译文:司马相如虽有渴疾,一觞一咏,引来群贤宾客。相如起做灯前,酒兴文采,风姿挺秀。竭尽胸中万卷诗篇,文辞充沛,犹如三峡落水。相如酒醉,很晚才归家,文君并没入寝,两人相对,坐在小窗前面。
注释:¹醉玉颓山:形容男子风姿挺秀,酒后醉倒的风采。²文君:卓文君(前175—前121)汉代才女,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卓文君与汉代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被后人津津乐道。

  该词先从茶的名贵说起,由于是贡品,故采择十分讲究。如此讲究产地节令,且“日费数千工”,制成的方圆茶饼,故无怪要声传万里名动汴京了。“碎身粉骨”二句写得刻至,以研磨制茶之法攀合将相报国之事,以贡茶之贵比之开业之功,着意联想生发,避实就虚。接着写茶之用,茶能解酒驱睡、清神醒脑,排忧解愁。“战胜”、“开边”,字面切合凌烟功臣。以下说:更有红巾翠袖,纤纤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茶盏,侍奉身前,堪称一时雅事。好茶叶之外,还要有好水,好茶具,好的捧盏人,这才是品茶之道。

  词的下片写邀朋呼侣集茶盛会。这里写自己雅集品茶,却翻出司马相如的风流情事。茶可解渴,故以“相如病渴”引起。紧接着带出他的宴宾豪兴,又暗暗折入茶会行令的本题。“为扶起灯前”下四句,是承接字面,明写司马相如的酒兴文才,实暗指茶客们酣饮集诗、比才斗学的雅兴。“一觞一咏”两句,用王羲之《兰亭集序》之文典“醉玉颓山”,用《世说新语。容止》中嵇康之事典。“搜搅胸中万卷”,用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还倾动三峡词源”,用杜甫《醉歌行》“词源倒流三峡水”。以上连用四个典故,真是“无一字无来处”。最后带出卓文君,呼应相如,为他们的风流茶会作结,全词亦至此归结为一。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宋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769-770
开国维东井,城池起北辰。
开国¹²东井³,城池起北辰
译文:建国立都对应着东井星宿,城池从北辰处开始延伸。
注释:¹开国:指建国立都。²维:连结。一作“移”。³东井:星宿名,位处银河之东,也称井宿。维东井,指唐都长安与东井对应。⁴起:一作“对”。⁵北辰:指北极星。
咸歌太平日,共乐建寅春。
¹歌太平日,共乐建寅(yín)²春。
译文:百姓们都在歌颂太平盛世,共同沉浸于正月欢乐春。
注释:¹咸:全,都。²建寅:指夏历正月。
雪尽黄山树,冰开黑水津。
¹尽黄²山树,冰开黑水³
译文:黄山太上的冬雪已经化尽,黑水渡口坚冰也已消融。
注释:¹雪:一作“云”。²黄:一作“青”。³黑水:此指渭水。⁴津:渡口。一作“滨”。
草迎金埒马,花伴玉楼人。
草迎金埒(liè)¹马,花伴²玉楼³人。
译文:金沟边青草丛生如迎春到,香花开放陪伴玉楼美人。
注释:¹金埒:指用金堆成的矮墙。²伴:一作“醉”。³玉楼:华丽的楼。
鸿渐看无数,莺歌听欲频。
鸿渐¹看无数,莺歌²听欲频。
译文:眼前无数鸿鸟在空中飞翔,黄莺频频传来美妙歌声。
注释:¹鸿渐:谓鸿鹄飞翔从低到高,循序渐进。²歌:一作“声”。
何当桂枝擢,还及柳条新。
何当桂枝擢(zhuó)¹,还²及柳条新。
译文:什么时候能在科举中登第,回家还赶得上柳条清新。
注释:¹桂枝擢:喻指科举及第。²还:指归家。
此诗是命题写景之作,亦是试律诗的主要题材之一。首二联从正面破题,但并非直接点破,而是以“东井”“北辰”破“长安”,以“建寅春”破“早春”,且同时总起全诗。三联承写诗题中的“早春”二字,描写冰消雪融之景。四联具体描摹的是早春时节,草长花开之景,且又加入了人们游春的活动。“迎”“伴”二字都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花草以人格色彩,使它们显得如此有情、可爱。相对于四联主要描写植物,五联描写的却是春天动物的活动。此联上句是远景的描述,下句由视觉转入听觉,描写了黄莺的啼鸣。末联表面上仍写春色,实际上是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早日登第出仕,以有所作为的理想和抱负,也表现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参考资料:
1、 彭国忠 等.唐代试律诗.合肥:黄山书社,2006:6-7
玉纤暗数佳期近,已到也、忽生幽恨。恨无端、添叶与青梧,倒减却、黄杨一寸。
玉纤¹暗数佳期近,已到也、忽生幽恨。恨无端、添叶与青梧²,倒减却、黄杨一寸。
注释:¹玉纤:指女子之手。²“添叶”句:梧桐秋日落叶,有“一叶知秋”之说。今遇闰六月,则使梧桐落叶延迟,故云添叶。
天公定亦怜娇俊,念儿女,经年愁损。早收回、溽暑换清商,翻借作,兰秋重闰。
天公定亦怜娇俊¹,念儿女,经年愁损。早收回、溽(rù)暑换清商²,翻借作,兰秋重闰(rùn)
注释:¹娇俊:指青年男女姣好的容貌。²清商:天高气爽的秋季。
七月初七,是牛、女二星一年一度相会的日期。时值闰年,因而可以看做有两个七夕,词人便设想,这是天公出于对经年因分离而愁损的儿女的爱怜。构思既巧,词亦隽雅。

chángōng··rùnliùyuè--zhēnguān

xiānànshùjiājìndàoshēngyōuhènhènduāntiānqīngdàojiǎnquèhuángyángcùn

tiāngōngdìngliánjiāojùnniànérjīngniánchóusǔnzǎoshōuhuíshǔhuànqīngshāngfānjièzuòlánqiūzhòngrùn

荒烟凉雨助人悲,泪染衣襟不自知。
荒烟凉雨助人悲¹,泪染衣襟(jīn)不自知。
译文:野外的烟气冰冷的雨水令人更加悲伤,泪水浸湿了衣领我都浑然不知。
注释:¹助人悲:人本已伤别,烟雨荒凉更加重这种悲伤。
除却春风沙际绿,一如看汝过江时。
除却春风沙际绿¹,一如²看汝³过江时。
译文:当前情景,除了没有春风吹拂着河岸的绿草外,其余一如我看你过江时。
注释:¹春风沙际绿:春风吹拂,沙边草青。²一如:一切都像。³汝:吴氏女子。

  王安石是一位大政治家,也是一位有丰富感情和平凡心的平常人。他这首借送弟兼寄女儿的诗,充分表现了一个兄长、一个父亲对亲人的深厚感情。这首诗实是写给女儿的,是为了送弟的缘故,来到龙安江边,触景生情,想起女儿出嫁时的复杂心情,不由得再次泪下沾衣。封建社会女子出嫁后,与父母的关系就疏远了,骨肉分别,给父亲的心灵是个不小的打击,但孩子的家庭幸福又是父母所期盼的,因而分别时心情十分矛盾复杂。在封建社会的传统文化背景下,很少有父亲如此真实地表露对女儿出嫁的种种无可名状的心态,王安石却深切真实地写出了一个平凡的父亲的心情。

  诗的前两句说来到江边送弟,同样的荒烟凉雨,同样的骨肉分离,这种场面又一次经历,怎不让人泪下沾衣。诗人说“泪下”而又“不自知”,正写出了站在江边遥望亲人远去时痴凝的神态,其中感情深厚沉郁。后两句说,除了春风吹绿了沙滩这一点与当年不同,一切都和当年送你出嫁时是一样的让人伤感。而“除却”一句又特巧妙,把春来草绿、凄迷伤情的景色特点反而加强了,风物一如往日,而今亲人却各自东西,心里必会伤怀和感慨。

参考资料:
1、 高克勤.王安石诗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124-125

sòngzhìlóngānwēiyīnshì

wángānshí sòngdài 

huāngyānliángzhùrénbēi lèirǎnjīnzhī 
chúquèchūnfēngshā绿 kànguòjiāngshí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